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山水生态城市建设——以安徽省淮北市山水生态城市建设为例

2022-09-10

1 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

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自然环境为依托、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社会联系极为紧密和按其自身规律不断运转的有机整体是人类创造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淮北市是全国十三个重点煤炭基地之一, 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城市功能持续提升, 累计生产原煤8亿吨, 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因资源开发和工业污染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压力, 因此, 加快城市转型、建设生态城市, 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也是事关淮北未来发展的历史抉择。

2 淮北市山水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条件

2.1 优势

(1) 具有建设山水生态城市的自然资源。淮北市山水资源丰富, 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区内, 山体、河流、湖泊分布占总面积一半以上。这些山水资源共同形成了“群山抱六湖, 九河穿煤 (美) 都”山水格局。

(2) 具有浓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柳孜码头遗址、古岩画群、石山孜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见证了淮北市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

(3) 建设山水生态城市取得一定成效。淮北市已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科技工作先进市, 三次跨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行列, 还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

2.2 劣势

(1) 城市空间发展与煤炭资源开采之间矛盾凸显。地面的反复沉降, 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向外拓展。

(2) 现状湖泊水源不能长期保证, 山体绿化覆盖率偏低。现状湖泊水源补给为矿井疏干排水, 煤矿若停止开采, 水源难以长期保证。

2.3 机遇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报告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009年3月, 国务院确定淮北市为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中央财政将给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未来3~5年将是淮北市转型发展的最佳历史机遇期, 我市经济社会正步入加速发展阶段, 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2.4 挑战

2010年1月, 国务院批准成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皖北地区将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功能补充区。面临这一政策机遇, 作为安徽北部的能源型综合性城市, 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 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是当前面临的新挑战。

3 淮北市山水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探索

3.1 注重提升环境品质, 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建设山水生态城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改善城市环境品质,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为市民创造一个宜于居住和工作的优美环境。老城区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 注重功能与环境的提升, 合理调整用地结构, 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新城区应注重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广场绿地和街头游园的建设及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 增强集聚能力, 使新区开发和老城区建设相得益彰。

3.2 通过山水资源整治, 培育生态城市特色

近期须加大绿化力度, 禁止开山采石, 对裸露山体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恢复自然植被景观, 涵养水土, 丰富山体景观内容。淮北作为内陆平原城市, 优势在山, 特色在河流及塌陷湖泊湿地。对市区纵贯南北的河流沟渠, 开展以沿河布绿、围桥造景、设景建园、开辟绿洲为主要形式的绿化美化工程, 高标准建设融文化、旅游、休闲、生态于一体的沿河景观带;应用自然生态演替理论和生态工程方法, 结合生态评估分析结果, 对湿地进行生态功能区划, 分空间分时段安排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对规划区域内不规则的零星塌陷水面的整合, 对水面驳岸的有效整治, 并辅以园林绿地景观的塑造, 形成丰富的滨水连续景观线及优美的水面对景效果, 促进城市山水格局的形成, 为淮北新型山水生态城市的建设打下牢固基础。

3.3 坚持综合推进, 构筑高标准生态安全体系

加速城市绿色生态走廊、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河流滨岸缓冲带公园建设, 推进城市绿地森林化改造, 形成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实施城区河网清淤、生态恢复、生态补水及水体流动工程。加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 提高城市垃圾处理及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

4 当前建设山水生态城市亟需开展的工作

4.1 坚持规划引导, 科学编制山水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城市建设中, 规划是关键, 设计是灵魂, 它们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质量。生态城市规划应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 通过生态规划对城市及毗邻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环境进行综合调查, 全面分析环境资源的生态潜力与制约因素, 评估人与自然的和谐度, 从而科学制定山水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依据。

4.2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公民和政府的生态环保意识

普及对市民的环境教育是创建生态城市的重要保障, 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通过城市系统意识教育和环境意识教育, 使广大公民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明确自身在生态建设中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积极投身到环境建设和城市生态建设中去。另外, 要加强政府决策者的生态环保意识, 以有效完成对生态环境的宏观保护。

5 结语

建设山水生态城市, 标志着淮北市将由资源型城市开发模式向复合生态城市开发模式转变, 它扬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公众福利和生态后果的唯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的, 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是人们对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 这意味着一场破旧立新的社会变革, 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 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淮北市将依托山水自然资源, 创新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凸显城市特色, 全力推进山水生态城市建设, 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化融合发展、和谐统一的新路。

摘要: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塌陷区范围扩大, 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加快城市转型是必然的选择。在城市转型的过程中, 开展“生态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也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本文试从城市规划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山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对“山水生态城市”建设作以论述。

关键词: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山水生态城市,复合生态

参考文献

[1] 国际生态城市论坛——资源型城市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方法.

[2] 《淮北市主城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期成果.

[3] 《淮北市闸河煤田中心塌陷区生态经济评估与生态系统修复建设规划》中期成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讨下一篇:电子元器件装配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