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论文

2022-05-01

小编精心整理了《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运用可控制的旅游资源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报酬的一种活动,它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包括两部分:即国外旅游者的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者的出境旅游。对于陕西而言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主要是国际旅游者的入境游。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论文 篇1:

凉山州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

摘 要:本文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实证分析,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凉山州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思考探索凉山州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战略道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服务旅游贸易;SWOT分析法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

1.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览和其特征

凉山彝族自治州有丰富且极具文化和经济价值,凉山彝族自治州自2005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以来,先后共成功申报了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一项国家档案文献遗产名录,86项省级非遗名录,州政府公布了118项州级非遗名录,省级和国家级名录总数排名全省第一,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基本形成。

2.凉山州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重要意义为了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响知名度为世人所熟知,也为了实现凉山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必然的趋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也成为凉山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二、凉山州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1.内部优势分析(Strength)。(1)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4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7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山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且品级高,是极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资源。(2)地方特色旅游产品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需要一定的载体表现,而这些载体便是丰富的旅游产品,如漆器技艺的载体漆器及银饰技艺的银饰便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民俗中的服装载体,特色食物等。(3)旅游产品参与体验度高。旅凉山州的大部分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游客参与度极高,由此吸引了大量的具有探索精神的国外游客。以凉山彝族自治州最负盛名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为例。

2.内部劣势分析(Weakness)。(1)政府宣传意识不高,品牌意识不足。对传力度不够凉山州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最大的瓶颈。很多游客觉得凉山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不够特别,也佐证了凉山并没有很清晰的给自己定位,品牌意识不强,导致白白搁浅了极具观赏和探索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2)外语环境差。凉山彝族自治州接近50%的人口为彝族,接近60%的人口都为少数民族,他们世代居住在此,由于交通闭塞,鲜与外界交流,故很多人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会英语的人更是寥寥无几,甚至很多专门从事旅游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也很一般,现有的外语环境也难以支撑凉山州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长足发展。(3)治安问题。由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解放得较晚,民众法律意识很薄弱,执法不严,因此整体的社会治安并不太好,有时会发生游客财务遭偷窃甚至抢劫的事。这对凉山发展国家旅游服务贸易十分不利。(4)交通不便。由于凉山深处大山之中,四面环山,交通非常不便。目前虽有一个机场,却只飞成都的航班,从成都到凉山坐火车也需10个小时,因此这对游客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3.外部机遇分析(Opportunity)。(1)彝族火把节申遗的影响力。火把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旦成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知晓凉山,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慕名而来,那么凉山州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客源基础变很充足了。(2)作为卫星城被熟知。凉山州的州府西昌市作为全国三大卫星基地并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很多人不知道凉山州,却知道西昌,因此可以借助西昌“卫星城”的美誉,打响凉山州的名字,将凉山州营销出去,推向世界。(3)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凉山州和成都已经通了高速公路,从成都到西昌只需5个小时,且成都和西昌通高铁的事宜也在不断推进中,届时从成都到西昌只需2小时,而高铁预计在2018年可完成,随着交通设施地不断完善,凉山州大力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愿景将会早日实现。

4.外部挑战分析(Threat)。(1)过度得开发或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民俗文化的商品化,既是机会也是危机。机会是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危机是为追逐商业价值,可能为了迎合游客的趣 味,不惜扭曲和改变文化的面貌,使其朝某个方面或方向极端发展,这就威胁着文化遗产的安全。(2)来自于国内外同质激烈竞争。国外研究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文化旅游较早,如埃及等文明古国,其文化内海蜚声海外。国内的文化旅游资源被国外游客熟知的也有丽江,西藏,新疆等赫赫有名的旅游胜地。因此凉山州想要发展好国家旅游服务贸易面临的挑战很大。

三、结语

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且多为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凉山州因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定位,本着城即景的发展理念,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带动本地区的民族经济发展,真正将文化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曹诗图.旅游文化与审美[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巴莫阿依.彝人的信仰世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3]陆文熙.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贾银忠著.中国彝族旅游文化[M].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

[5]朱文旭.彝族火把节[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6]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宣言,http://www.un.org/.

[7]凉山非遗网:http://lsfy.ls666.com/.

[8]世界贸易组织:http://www.wto.org/

[9]Bruce Prideaux. Factors Affecting Bilateral TourismFlows[J]. Annals ofTourismResearch, 2005, 32(3)780-801.

[10]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 2001.16(6):(44-46).

作者简介:金武来(1991- ),女,彝族,四川成都市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

作者:金武来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论文 篇2:

陕西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思考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运用可控制的旅游资源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报酬的一种活动,它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包括两部分:即国外旅游者的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者的出境旅游。对于陕西而言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主要是国际旅游者的入境游。

一、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取得了很大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主导模式作用巨大。陕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陕西各级政府始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多年来,一直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全省旅游行业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动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逐年增加,旅游外汇收入不断增长。旅游规划体系初步形成,《陕西省旅游业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为进一步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旅游新线路、新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新的旅游线路,如红色经典游、华夏文明游、山川秀丽游、古镇乡村游、现代时尚游等。在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方面,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全力打造精品、名品。大型山水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推向市场后,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华山御温泉对外营业后,也受到游客的好评。另外,一批新的旅游产品正在打造、建设之中,如合十舍利塔、佛光大道、楼观道温泉、太白御温泉、大明宫遗址公园等。

3.旅游宣传、促销形式多样。陕西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全方位地进行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借助电信、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进行宣传、促销工作。近年来,先后组团参加了印度旅游展、德国柏林旅游交易会、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旅游交易会,2008年11月21日,在泰国曼谷举办旅游推介会等。通过广泛地宣传、推销活动,使外国游客能全面了解陕西,并愿意到陕西旅游观光。

4.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近年来,陕西各级政府及旅游企业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目前,陕西省各种旅行社、旅游饭店结构布局日趋合理。截至2008年8月陕西省共有五星级饭店5家、四星级27家、三星级152家;有5A级旅游区(点)3家、4A级17家、3A级28家、2A级23家、1A级6家;截至2007年底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300多家;目前已开通25条国际航线、国内航线基本上都能直达各省会城市及主要旅游城市,省内可以到达汉中、榆林、延安;公路、铁路省内已四通八达。

二、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硬件,然而陕西旅游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陕西省共有五星级饭店5家,四星级27家,主要集中在西安;5A级景区3家,4A级17家,也主要集中在西安,其他地市相对较少,甚至没有。一些大的旅游项目设施建设缓慢,主要是投资渠道单一,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没有面向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全方位吸收资金。

2.市场发育不充分,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发展旅游业要依靠企业去做,如果没有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旅游业做大做强是不可能的。陕西虽然有一些相对较大的旅游企业集团,但不多,尤其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不多,这就严重影响了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发育不充分,对非公有企业进入旅游业领域有很多体制和政策障碍,没有很好地对旅游业进行整合,实行集团化战略,通过联合、兼并或股份制等形式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大企业集团。

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虽然陕西各地旅游资源很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要把资源转变为产品就需要开发。目前,陕西旅游资源已大规模开发,但开发利用层次不高,程度较低,尤其是文化层面开发不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一切旅游产品的生命力。陕西在旅游开发中对旅游资源、产品文化内容的挖掘上有些不足。另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在产业链的延伸上也做得不够,对其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

4.客源市场的开发力度不够。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最重要的一环是吸引境外游客。陕西境外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日、美、欧、东南亚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陕西已在这些客源国市场做了大量工作,如参加旅游交易会,举办旅游展等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这些市场的开发力度仍显不足,没有对客源国市场进行细分,在客源市场开展旅游推介的密度不够。

5.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向全球蔓延,虚拟经济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欧美、日本等西方主要国家,以及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都遇到了很大困难,经济已出现衰退。在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出境旅游就很困难,必然会对陕西的入境旅游市场产生很大影响,不利于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

6.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汇率变动对入境旅游的影响主要是价格效应。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境外旅游到我国旅游花费的增加,这对入境旅游是不利的。由于目前全球经济陷入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当中,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发展不景气,甚至出现衰退。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在此背景下,西方主要国家为了缓解国际收支逆差,平衡国际贸易,仍将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因此,人民币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如果再继续升值,必将影响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

7.旅游景区项目和内容单一,入境游客的花费水平低。陕西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主要是资源本身的初级开发,对资源的文化、商业价值挖掘不够,开发不足。入境旅游主要是传统的观光旅游,会展旅游、生态旅游、都市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型旅游品种开发不足,有许多资源和项目没有变成产品进入市场。旅游商品开发和生产较落后,境外游客购物消费水平较低,景区文化娱乐设施较差,甚至没有,旅客花费较少。根据《2008中国统计年鉴》和《陕西统计年鉴2007》等有关数据计算,2007年、2008年入境游客人均花费497.56美元、525美元,而北京、上海2007年分别为1051.63美元和898.48美元。

8.旅游人才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发展旅游业就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各类人才,尤其是入境旅游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而目前陕西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不足的状况依然存在,一些高级研究、规划、管理的人才更是缺乏。由于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旅游服务质量也就不可能很高,境外游客投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陕西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对策选择

1.不断完善旅游业法规体系建设。法规体系建设应作为各级旅游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旅游业要发展,法规体系建设应是头等大事。一是要尽快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旅游社管理条例》、《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投诉管理暂行规定》等。二是对已有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增强其可操作性,如在《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陕西省旅游管理实施细则》。三是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相应的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是要对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甚至废弃。

2.加强产业规划,整合各种资源。旅游业是陕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业规划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质量,决定着旅游业的未来。一是要根据陕西实际抓好各个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项目规划的编制,尤其要抓一批重点的能吸引大量境外游客的景区、线路、项目的编制。二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对全省各种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安排。三是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强化产业间整合,整合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努力延长旅游服务贸易产业链,一方面,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其他产业为旅游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四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运输、宾馆、饭店、景区等。

3.强化精品意识,加强精品建设。陕西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是资源不等于产品,只有经过开发、打造才能成为产品,也只有经过大量投入,精心打造,才能成为精品。为了适应境外游客的需要,旅游产品开发应有针对性和鲜明的特色。其一,各地要进一步丰富特色旅游的内容,关中注重“古”色旅游,陕南注重“绿”色旅游,陕北注重“红”色旅游。其二,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只有不断丰富特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各种特色旅游具有生命力。其三,在传统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上,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努力打造新型旅游产品,如自然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购物旅游等。

4.做好宣传促销工作,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第一,对陕西入境客源地市场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分析希望在陕西旅游的境外游客需要看到什么,体验到什么,享受到什么,买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分析客源的收入状(下转第31页)(上接第33页)况、文化背景、素质、年龄等。第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开展促销活动,尤其要针对客源市场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促销手段。第三,在国外举办各种旅游宣传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各个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都应积极参与。第四,应在主要的客源市场国和地区建立常设机构,定期、不定期组团来陕西旅游。第五,努力开拓新市场,如非洲、拉美、中东等。

5.面对金融危机,沉着应对,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逆势发展。这次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到各个经济实体,尤其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影响较大,也影响到陕西传统的客源市场国家和地区,加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入境游客到中国(陕西)旅游比过去要花费更多的费用。在这种形势下,陕西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第一,继续做好宣传促销工作。第二,对一些旅游线路、产品去粗取精,减少入境游客的花费。第三,各旅游企业要千方百计减少开支,降低各种费用,一定时期内坚持保本、微利经营。第四,简化出入境手续,海关在人员出入境、随行物品通关等方面提供更多方便。

6.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旅游队伍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尤其是涉外旅游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就必须抓好队伍建设。第一,要抓好各旅游院校的建设,使这些院校能为旅游部门及企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第二,建立各种在职培训基地(或中心),对旅游在岗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培训。第三,岗前培训,对即将进入旅游岗位的各类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岗位技能等内容的培训。第四,对旅游管理部门及企业所需的高级人才也可以送到国外进行培训。

(作者单位:西安市行政学院)

作者:刘 琦 李 茜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论文 篇3: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新机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地加深,十二五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有了深层次的发展。放眼世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愈加错综复杂,各国经济发展普遍面临压力,作为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行业也面临了全球经济周期性波动所带来的冲击,与此同时,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行业作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外贸结构转型重点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一带一路”;应对政策

1 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及特点

1.1国际旅游服务贸易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各国居民在国际间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国际旅游迅速发展,随之形成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行业也逐渐走向发展和成熟,成为一个国家外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指旅游服务在国家间的有偿流动和交换过程,即国家间国家间护卫旅游者进行的国际旅游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旅游服务的交易过程。其作为为满足国际旅游者的服务需求的一个行业,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国际旅游服务包含了,交通、餐饮、食宿、基础设施、信息、娱乐等各个方面,旨在要求的旅游者的任何要求。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作为第三产业,同时在外贸中又处于服务贸易,是我国外贸产业改革的先锋行业。“十二五”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可见旅游服务贸易对于我国扩大贸易顺差规模,促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拉动国家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出入境旅游流量与消费

近年来,我国出入境旅游规模和旅游外汇收入及支出一直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出现了出入境人数和规模呈现顺差而旅游外汇收入及支出呈现逆差的矛盾现象,本文将以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到一带一路正式成为国家顶层战略之前的2014年为时间轴,研究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呈现的态势和反映出的问题。

(1)入境旅游及收入

纵观今年,我国入境旅游规模较为稳定,入境旅游规模增长以及缩减区域平缓。然而相较于旅游规模而言,我国入境旅游消费严重不足,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出疲软状态。由截止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缓慢,入境旅游服务贸易规模增长十分缓慢,年均增长率不足5%,一些年度甚至出现负增长。自2005年开始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增长势头,然而2008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区域疲软,出现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这一趋势虽然在2010、2011年度有所缓解,但是之后又陷入了长期的负增长,虽然降幅呈现出收窄趋势,但是依旧未能好转。从入境旅游收来看,2005至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一直呈现出告诉增长的态势,2008年之后,受经济危机影响,人均消费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同时又受入境旅游人数的锐减,入境旅游收入在之后的六年间呈现出一种慢速波动增长的态势。直到2014年,我国入境旅游收入开始大幅度回升并高速增长,增幅达到了13.54%。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与入境旅游收入相比呈现出规模的不相称,反映出入境旅游消费力不强的问题。

(2)1出境旅游及支出

与入境旅游所呈现出的状况不同,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快速且出境旅游消费旺盛,旅游服务的进口规模持续扩大。从2005到2014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均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以上,出境旅游消费支出也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除2008、2009年收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出境人数和出境旅游消费的增长稍有放缓之外,其他年度一直呈现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出境人数增长率在2011年达到了22.41%的高点,同时出境旅游消费支出增长率也在2012年达到了46.53%的高点,在国际经济增长普遍呈现疲软的情况下,中国游客体现出了巨大的购买力和强烈的消费意愿。近年来的出境旅游高增长态势与我国在国际经济危机之中表现出的来经济相对稳健、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汇率利好、签证政策放宽、国家外交信誉提升、境外旅游消费环境改善等因素也在影響着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消费热情。

表-2 2005-2014年我国出境旅游统计

注: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1.3 出入境旅游市场的不平衡

从我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的比较之中可以看出,我国出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呈现出了一个巨大的不平衡状态,处境旅游的人数和支出远远大于入境旅游的人数和收入,整个旅游服务贸易产业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逆差。特别是近年来,受经济情况国际旅游市场状况的影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下降、进口增加的叠加作用是的逆差水平进一步扩大。由2009年到2014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表3),我国近年来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一直呈现扩大态势,2009年到2012年甚至呈现着翻倍的增幅,自2013年之后才开始出现逆差增速收窄的态势。同时,由表1和表2我国出入境旅游的相关数据分析可得,旅游人数增速和旅游消费增速不平衡更加加剧了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状况。以2012年的数据为例,201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约为8318万人,出境旅游支出约为1020亿美元,人均消费额约为1226美元。同期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约为13240亿人,入境旅游收入仅为484亿美元,约合人均366美元。相比来看人均出境旅游支出接近人均入境旅游收入的3倍,这意味着我国在旅游服务贸易上的进口将近3倍于出口,可见我国逆差之巨大,也体现着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而入境我国的旅行者相比来说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并没有十分强烈,深层次体现着我国旅游服务产业和旅游发达国家的差距。(表-3)

1.4 旅游服务贸易产业和市场情况

近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产业之中的占比是较大的,属于外贸服务产业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但是自经济危机之后一直呈现着波动上升的态势。

但是与旅游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存在着旅游服务产业在出口中占比较低、产业效应低下、竞争力差等问题。而近年来我国旅游服务产业在出口贸易中的占比提升较快,呈现出一种超越一些发达国家的形式。

与此同时,根据2015年来华入境旅游流向数据分析,来华外籍游客主要以港澳台同胞为主,共计约10781万人,约占全部来华旅游人数的80%,外国人仅约为2598万人。而外国人中,亚洲游客总计约1662万人,占据了外国人来华旅游人数的约63%。可见我国旅游人口来源主要以周边国家人口为主,亚洲市场广大,然而在欧美市场占比较低,外国客源稀缺,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

1.5 具体存在的问题

(1)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我国的旅游消费市场发展不尽完善,境外旅行者入境消费大部分用于观光、食宿以及交通方面,附加值較低,在文化特色旅游,娱乐消费上,我国的旅游服务市场还有待开发。

(2)旅游企业管理不完善,服务质量不一。我国旅游企业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行业统一管理标准和统一的行业联合组织,导致了消费者难以享受到高性价比的服务

(3)基础设施建设不力,旅游资源有待充分的开发和保护。

(4)旅游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行业标准,旅游监管欠缺,无法有力地维护消费者权益

(5)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

2“一带一路”战略下旅游服务贸易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2.1 “一带一路”

2.2 旅游服务贸易产业将面临的机遇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高潮

随着“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为了有关国家以及各个行业的融资新渠道。亚投行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带来一系列的资金支持,沿线国家基础建设将迎来一个“高潮期”。在国家战略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搭上“顺风车”,完善设施建设,加大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景区和文物保护的投入,完善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硬件上的不足。

(2)旅游入境管理政策进一步简化放开

参考文献:

[1]匡贤明. 抓住“一带一路”契机打造服务贸易强国[N]. 第一财经日报,2015-03-26

[2]刘晶.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3]井乐.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之路[J],《改革与战略》 , 2017 (7) :172-174

[4]张响. “一带一路”新战略下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机遇与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 2015年第47期(总第862期)

作者:化成伟 夏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战略贸易理论研究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理论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