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我们该怎么做

2023-04-23

第一篇:乡村振兴我们该怎么做

乡村振兴:共享乡村模式怎么做?

乡村振兴:共享乡村模式怎么做? ——以重庆綦江永城乡村旅游为例

【离尘不离城,重庆后花园】

永城镇位于重庆市綦江区东北部,綦万、渝黔复线两大高速在此交会,未来将是重庆城南部重要的交通新枢纽。镇域内,“两山夹一谷(凤冠山、老瀛山、永丰河河谷)”的整体地形格局造就了永城“鱼米之乡”的美誉,也孕育了重庆近郊极为优质的山水田园风光;此外,永城还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吹打、凤冠石刻、王良故居、芙蓉书院等众多人文民俗,这些元素共同塑造了永城丰富多彩、相生共融的地域个性。

【定位:中国首个共享式田园生活小镇】

针对重庆周边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同质化严重的现状,浩丰规划设计集团受甲方委托结合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共享经济等理念,为永城镇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需突破的难点:

1、如何把永城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放大?

2、如何打造区别于周边同等区位、资源条件的乡村旅游?

永城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新思路、新突破、新模式”。我们跳出传统乡村观光模式,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以“共享理念”为核心,紧紧围绕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休闲等田园主题,整合全镇文化、生态、产业等要素,实现一二三产业的互融互动,打造集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副产品加工、农耕活动于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式、多元化的田园生活小镇,让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共同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共享乡村模式创新】 针对共享主题,我们对永城镇乡村闲置资产进行旅游功能化复活。

1、“共享乡村”模式

2、六大共享产品

3、共享平台搭建

4、房屋共享

5、果园/田园共享

6、交通共享

以合作共享模式引进知名共享单车品牌

【布局:两区八园,一镇五村】

永城镇将重点建设两区,即一个共享田园生活区、一个田园温泉度假区;八园即在现状产业的基础上,植入旅游功能,补充旅游景观、旅游设施等。

▲旅游体系:“两区、八园”

▲村镇体系:“一镇、五村”。共享生活理念,盘活小镇配套,丰富小镇内涵。

▲“十里青溪”田园综合体:游客可在田间玩耍、在水边骑行、在乡间劳作、农舍度假,打造国家首个共享化田园综合体、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

▲田园乐汤温泉度假区:延续田园主题,建设重庆首个田园温泉,开创家庭定制式温泉小泡池和温泉小院等。

▲门随便进、活儿随便干、菜随便摘、钱随便给,打造真正的共享农庄。 【构建田园共享产业经济】

方案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构建永城镇农业产业链、农业发展示范,进行特色农业的农旅融合。

【营销口号:凤冠永城,你我共享】

“凤冠永城”强调了永城镇最具代表性的老风物,给我们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你我共享”,强化了永城镇开放共享的新姿态,相信永城镇的未来将大放异彩。

第二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我们的责任

青海新闻网 2017-12-11 08:28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民充满了期待,看到了未来。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全面小康的目标达成,事关共同富裕的承诺兑现,事关现代化强国的蓝图实现。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要求,只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缩小城乡差距,让城市和乡村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才能让农民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共享伟大时代的荣光。 青海地处“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价值巨大,同时是欠发达的民族地区、高寒地区,搞好乡村振兴战略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争先、开拓创新,采取更有针对性、更富实效性的政策措施,加快实现青海农牧业现代化步伐。

实现产业兴旺。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

一、

二、三产业融合。要提供优质、绿色食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引领,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向高端、优质、高效、健康、营养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藏羊、牦牛、枸杞、沙棘、中藏药材、藜麦、果蔬花卉、饲草料等特色优势产业,注重品种改良,建成若干农畜产品产业带和示范园区。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打造全国最大的沿黄库区现代冷水鱼养殖基地。强化市场和品牌建设,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计划,打响高原、有机、优质、富硒、富锗等健康牌,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和中高端市场占有率。引导农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集中,努力建设一批优质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为城乡居民提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

实现生态宜居。要大力整治农村环境。积极推广“平安经验”、大力发展“民和模式”,从农民居住区到农田面源污染治理综合施策,为建立山水林田湖草库生态一体化,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保护热点难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做到污染源底数清、治理任务明、工作措施强,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同时,强化联防联控,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强化科学治理、科技支撑。强化环境保护队伍建设,提升环境执法能力、监测能力和信息公开能力。坚持铁腕治污,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工作严查、责任严究、损害严惩。

实现乡风文明。要在农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涵育文明乡风工作,运用新媒体、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中心)等各类教育阵地,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亿万农民健身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将移风易俗、遵规守法、保护生态等纳入创建内容,让农民在参与中受教育、提素质、树新风。通过“互联网+ ”传播正能量。通过红白理事会、网络点赞团等方式,助推农村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内容,引领乡风朝着更加文明、更加健康、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通过举行村规民约故事展览,把不同村镇的民俗规定进行展示,让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高;有的地方将每家每户的家风家训都挂在门口显眼位置,作为一种家族的骄傲展示给别人。这些接地气、有温度、讲故事的做法,越来越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他们心甘情愿自觉成为“主人翁”,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源头活水”。 实现治理有效。农村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被摆上了重要位置。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的社会结构、组织体系、利益格局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社会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着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完善村级服务站建设,广泛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训,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同时,完善村务监督机制。在海东市农村建设党组织、村委会、村监会、服务站、合作社、保洁队“六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形成有效治理体系。

实现生活富裕。首先,要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一个“优”字,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其次,要调好生产方式,突出一个“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再次,要调顺产业体系,突出一个“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种植业按照“减麦扩草、稳油增蔬、控薯护药”的思路去调整;畜牧业按照“稳定生猪、发展牛羊、适度特种养殖”的思路去努力;渔业方面将合理控制水体养殖强度,在确保水环境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沿黄流域冷水鱼网箱养殖,着力建成国内最大的鲑鳟鱼网箱养殖基地,打造全国冷水鱼健康生态养殖试验区。不仅让农牧民物质生活富起来,精神生活也要提出更高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体化,用身边的“好家庭”、 “好媳妇”、 “好婆婆”、 “好邻居”、 “好儿子”; “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能人”、“助人为乐好人”、 “见义勇为英雄”等教育人、引导人,党员干部带头,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实行第三方评定办法,以村为基础、乡镇为单位每年评一次,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尤其是在发展生产、贷款、子女上学、外出打工、奖励性住房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青海农牧区地域广阔,自然风光多样,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多元,自然资源多有独特性、唯一性,保护好、利用好和开发好这些众多资源具有综合意义,我们一定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好机遇,建设美丽乡村,为建设大美青海、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贡献。(作者单位:海东市委党校)

第三篇:“振兴渠县教育,我该怎么办”演讲稿

振兴渠县教育,我该怎么办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七年级3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振兴渠县教育,我该怎么办?》。

同学们,在秋高气爽桃李金黄的九月,渠县县委书记王善平在第28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总结回顾了渠县教育一年来的发展,从全局、县情、现实三方面分析了当前全县教育现状,号召振兴渠县教育,为建设幸福渠县努力奋斗。他要求全县干群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全面振兴教育的信心,大力实施科教人才兴县战略,着实建强三支队伍,科学布局城乡校点,创新综合评价机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以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力争完成“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振兴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四大目标、建设幸福渠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到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振兴渠县教育,我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中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为渠县教育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首先,我们要解放思想。

当前,竞争愈演愈烈,面对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由于我们未能及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些同学跟不上新的形势,思想上出现了困惑,迷失了自己,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掀起思想解放高潮,用解放思想的利剑,扭转乾坤。

王书记在讲话中作了精辟的分析,肯定了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但也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和有关要求。渠县教育与相邻县相比,差距较大,如今年本科上线人数和上名牌大学人数比往年直线下滑,中小学教学质量测评不够理想,教育的整体质量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县教育的健康发展,毁坏了我县教育的良好形象。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解放思想,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为渠县教育的振兴尽一份力。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在学习早期阶段,如果学习习惯在一定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并形成个体的一种需要,将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导致学生在社会结构中位置分化的重要条件。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我们今后学习能力的提高。

拿破仑曾说过这样的话: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的确是这样,好习惯不仅会使 1

你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更会为你日后在社会上生存奠定基石,因为社会、国家、世界越来越需要人才,而一个拥有良好习惯的人则更容易成才。

良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那么,在中学时代应如何去培养良好的习惯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说得清清楚楚,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为人处事,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从遵规守纪开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科书,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要培养自己良好学习习惯

当前部分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 、学习生活很无序 、做事拖拉,有头无尾,缺乏计划 、抄袭作业成为习惯 、学习畏难情绪严重,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要振兴渠县教育,我们必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培养自觉性,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其次,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第三,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四要认真研读教材、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点、难点、重点、能力点。课前要预习,课堂要认真,课后要练习巩固,并开展反思,找出每节课的得失,用研究的眼光去审视、分析并解决学习实践中出现的疑难困惑,努力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磨炼学生坚强意志与良好品格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增强责任心,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要加强自身创新素质的培养。

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就个人的发展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这样的人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逐步地完善自己。

首先,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其次,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再次,创新技能的培养,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具体的能力训练过程。最后,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情感包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创新人格则包括勇敢、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等。以上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意识是前提,思维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是动力,人格是保证。他们相互作用,才能培养出创新素质的人才。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同学们,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民族的振兴要靠教育,教育的振兴要靠我们千千万万学生,让我们担负起时代使命,用我们勤劳的汗水和智慧,用我们风雨兼程的跋涉为渠县教育的振兴谱写一曲最美的歌!

谢谢大家!

第四篇:【两会聚焦】乡村振兴,林业做什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等改革。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的具体安排。林业主要工作领域在农村,主要从业人员是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振兴乡村,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林业。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表示,乡村振兴,林业作用巨大、大有可为。生态强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日本的生态村建设、韩国的新农村运动,都把保护生态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着力点,实现了乡村振兴与生态改善良性互动。国内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果一个村没有树、没有花、没有草,连美丽乡村都达不到,怎么可能宜居,又怎么可能实现振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站站长纪清巨表示,农村的生态宜居,跟林业是分不开的。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工商联副主席宋丰强说,生态宜居就是让村庄能够融在青山绿水中,能够融在美丽田园中,能够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生态宜居”目标,必须加强农村生态治理,强化绿色理念对农村生态治理的引领作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说,记得住乡愁需要生态宜居。“污水横流、灰霾肆虐绝不是美丽乡村的风景线。让乡村自然资本真正增值,要补齐绿色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要突出生态指向,切实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基础上,打造农村生态旅游产业链。”王济光说。我国4855个国有林场拥有巨量优质生态资产,且大多与乡村接壤。全国政协委员、宁夏金沙林场场长赵庆丰建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应将国有林场纳入其中,推进乡村-林场融合发展。农村比城市天蓝、地绿、水清,但生态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短板同样突出。2018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描绘了乡村绿化图景:力争到2020年,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力争到2035年,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8%;力争到本世纪中叶,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3%。新一轮乡村生态建设,不仅将直接推动当地的生态宜居,带来大量的项目、资金、技术、信息和理念,还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产业兴旺“如今,很多农村在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这都需要良好的生态,需要美丽的森林。”纪清巨说,“一个村子种5000亩玉米、建5000亩果园、发展5000亩乡野公园,作用大不相同。”全国经济林已发展到6.2亿亩,年产量1.8亿吨,油茶、核桃、竹子、花卉等成为多地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途径。“我们在依托林业产业帮助农民增收。”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廊坊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方金华认为,林业可以在林木种苗培育、经济林种植等方面开展培训,把技术教给农民,同时帮助搭建市场信息和销售平台,让农民持续增收。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白沙县田表村党支部书记羊风极说:“乡村振兴,一靠好政策,二靠好产业。”羊风极带领村民种植橡胶、办专业合作社、搞林下养殖,村里目前有橡胶5100亩、18万株。“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我们还要组织培训,把乡亲们培养成专家,种得好养得好还要卖得好。”羊风极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州市市长曾文明说,赣州农业重点做大做强脐橙、蔬菜、油茶三大主导产业。赣南脐橙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稳居全国同类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榜首。赣南油茶种植总面积269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油茶主产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五四村位于浙江省德清县,通过建立红枫、速生林、玫瑰花、水果、苗木等生态种植基地,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我们坚持既要共同富裕又要全域美丽。”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德清县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说,五四村的发展方向是,将生态优势利用起来,把全村打造成大景区。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说,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为经济社会提供大量林产品的同时,也成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缓解农民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林业产业总值首次突破7万亿元;近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12.1%,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林业主要产业带动5200多万人就业。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高效林业,实施兴林富民行动。林业在乡村的表现,未来更值得期待。乡风文明围绕弘扬和传承乡村生态文化,代表委员们建议,加强原生植被、古树名木、小微湿地保护,保持乡村原始风貌,让居民真正留住乡情、记住乡愁。“我国古树名木广泛分布在各地的山头、湖边、田野、路旁、城镇和村庄,构成幽美壮丽的自然景观,是历史的见证。”孙建博提出,大力宣传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观赏价值,提高公众爱护、保护意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监管和保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建议,加快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立法,推行古树名木保护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杨忠岐建议,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研究,在有条件的大学或研究院所成立研究机构,分区域成立名木古树种质资源保存和繁育中心。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建议,把湿地生态产业与乡村经济发展、湿地资源保护有机结合,发展集成乡村湿地农业、湿地花卉苗木产业、湿地生态旅游业、湿地产品加工的综合性湿地生态产业,促进乡村小微湿地生态经济发展。柯城山水明秀、衢江绿谷养心、龙游桃花十里、江山古道苍郁、常山柚香满园、开化水岸绵延……在浙江省衢州市,建设全域“大花园”的理念,让乡村“步步皆景、村村若画”。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看来,实施“大花园”建设是留住乡愁的重要途径。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第五篇: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一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二

我很荣幸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通过党校领导、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本人受益匪浅,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柏露旅游的客人感受到

“红色瀑布小镇”与众不同的魅力。

为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打造极具文化特色的“红色瀑布小镇”,加强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点:

一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在各村建文化体育广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组建舞蹈队等,让“乡村舞台”真正为村民的“精神乐园”。

二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村广播、宣传画、公众微信号等,营造深厚的文明宣传氛围,让大家真正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文明、树新风,顺利完成由“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让文化发展多元化。我乡通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风家训”等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并通过“道德讲堂”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引领文化建设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为乡村振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丰厚滋养、文化沃土和创造源泉。

在具体推动中还需要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组织为支撑,着力在“强帮带、配班子”上下功夫,通过机关干部会、三会一课等方式,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并在乡村发展、助力增收、社会治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同时,统筹推进三农队伍建设,形成更具人性化的用人策略。

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引进一批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优化和提升机关干部整体素质。

二是加强已有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系统完备的培训计划,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以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精神紧跟成都、高新发展的脚步。

三是培养一批“土专家”,有本底、有办法、接地气;特聘一批“大专家”,有视野、有技术、接天线;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和村两委一起找准思路谋发展,为把村建设成为业强、民富、村美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三

2019年3月13日至3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镇组织部组织的青阳镇村(社区)干部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第一期专题培训班。在此期间,我们仔细聆听了“基层干部素质提升与科持续发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分析)”、“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现场教学”、“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行政诉讼法修订对基层组织管理的影响与应对”等课程学习;实地参观了华西村、新桥镇绿园社区、青阳镇毓秀园党建展厅。为期3天的专题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有理有据、内容丰富紧凑,让我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如沐浴春风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培训结束后,仍回味悠长,也引发了一些思考,感触颇深,体会深刻。

一、更新了理念,优化了思维,完善了知识结构。学习和培训,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日趋快速。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新的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学习,进一步勇于实践和探索;在工作开展中,我们应当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珍惜在基层一线的工作机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创新,开拓进取,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新时代,是我们的机遇;新担当,是我们的使命;新作为,是我们对党和人民的“交代”。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应激发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岗位视为责任,将责任视为担当,我们必须不断地通过学习或培训等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新提高。通过此次学习培训,对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同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能否做好工作,不仅仅是自己的问题,也是对人民负责的问题,只有努力地工作,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把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只有精通业务,才能认真履行好职责。当前世界的瞬息万变,科技的突飞猛进,要求我们更好地掌握各类知识,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能手。

以上只是我此次培训学习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立足本职,脚踏实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把工作做得更好。

基于本次培训班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会工作的重点努力方向:

(一)提高认识,理清工作思路。

我们必须结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贯穿以人为本,协调好与教职工的关系,维稳职工队伍,促进xx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保持良好心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良好的工作心态与工作业绩成正比关系,拥有了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自然就会上升。每个人都要学会调整心态,不管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什么困难,要敢于面对,勇于克服,这样工作,才会轻松和投入。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如何,决定了工作效率。平时,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让知识武装大脑,充实生活,这样我们才不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

(四)相互沟通、团结协作。

要有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互相意识。我们应该学会克服不足,学会大胆工作,学会在工作中坚持学习,学会用学习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加强锻炼,保持充沛的精力。

一个好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身心,十足的活力和充沛的精力总是给人阳光、朝气的感受。一次登山活动给了我必须坚持锻炼身体的决心,也让我明白好的身体才能干出好的工作。

总之,这次培训受益匪浅,对指导我今后的工作意义很大,我会将这次培训所学、所感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让工作变得轻松,使自己更加自信。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四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由温江区委组织部组织外出学习培训班。在此期间,实地参观了学习了xx村、余村、xx村、xx镇、南湖红船等点位。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弘扬”红船精神”

此次培训让我们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

、学习先进xx村

xx村嵌在奉化与溪口之间的xx生态旅游区,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碧水、蓝天”绿化工程,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享盛名。xx村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这一总体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旅游业景点开发,把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实现村庄环境的持续优化。

三、学习先进余村

实地参观学习余村,感受“绿水青山”发展之路。xx年8月15日,时任xx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十多年来,余村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首批建设村,通过修编“村庄建设、村庄环境、产业提升”三项规划,坚持把“经营村庄”理念贯穿始终,突出规划引领、基础夯实、特色彰显,积极打造休闲产业的核心区。通过对中心村沿线立面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等举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深切感受到余村的发展变化——如何从一个尘沙漫天的靠采矿为生的自然村发展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新兴旅游村庄。

四、结合先进促发展

通过学习,感受到我们村和他们的差距很大,结合本村实际,我们那些资源,条件,但是我们要发展村域经济,就要做好几点。一是,发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要看是否有一个团结、办事效率高、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团结就是力量,即使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凝聚起来那是惊人的。一村的干部只要齐心向上、积极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没有干不成的难事。二是,一个农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我是一个村的带头人,要带领村域坚持绿色发展,将我村现有60余个林盘进行保护,林盘资源进行摸底核实,做好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总支书记,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书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下一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