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艺术传统戏曲论文

2022-04-22

小编精心整理了《民族声乐艺术传统戏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民族声乐演唱能够带给人们美感、情感以及灵感。因此,要想将作曲家写出来的音符与文字变成优美的旋律,并且深刻地表达出歌曲的美好感情,就必须在演唱当中合理利用民族声乐的艺术表现形式。

民族声乐艺术传统戏曲论文 篇1:

浅谈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摘要:民族声乐演唱是艺术表演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民族声乐演唱本身就是一种能赋予人们美感、情感和灵感的艺术,也正是因为这样,只有当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民族声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才能使作曲家写在纸上的音符和字变成富有生机优美的旋律和言语,并能表达出歌曲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我国现代的民族声乐深受我国古典传统戏曲艺术的影响,通过对传统戏曲艺术精华的萃取,对于传统戏曲艺术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研究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民族声乐演唱  传统戏曲艺术  影响

民族声乐演唱是一门表演艺术,并且与一般的艺术不同,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表演是发自其内心的感受。与此同时,声乐演唱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传统戏曲艺术的影响,并通过对传统戏曲艺术精华的凝练萃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现代民族声乐体系。

一、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一)融真情实感于歌词“吞吐”过程

在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之中,其艺术的代表性特点就是“字正腔圆”,“以字带情”,在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漫长的发展史里面,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字”,而传统戏曲的精髓就在于对“字”的吞吐发音。在这个过程中,演员对“字”的吞吐发音效果的掌握程度也是影响到民族声乐的表现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在我国的现代民族声乐表现过程中,也是深受传统戏曲艺术对“吐字”的效果的影响。具体的来说,就是在现代民族声乐的表演过程中,通过对吞吐字的“准”“正”“清”的追求,将情感有效地融入进民族声乐表现过程中,并在进行民族声乐的表现过程中,根据情感的不同变换,选取不同的“吞吐”词语的形式,提升现代民族声乐的效果感染力。

民族声乐在表演的过程中对情感的主要表达方式是通过吞吐词语来完成的。与此同时,声乐演唱中“吞吐”词语的形式应该来源于民族声乐表演者的生活,进而才能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融入其真实的情感,这也是我国传统戏曲表演传递给现代民族声乐表演的宝贵价值,经过现代民族声乐是艺术家的再创造后,才能进一步通过融情感于“吐字”过程中,体现出现代声乐演唱过程中艺术表达的真实性。具体的来说,在进行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之中,只有不断地寻找在演唱之中的切入点,才能够找到演唱的出彩点,提升歌曲对人们的感情度。例如,我国著名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郭兰英老师,在其进行《我的祖国》这一著名民族歌曲的演唱过程中,通过对“宽”与“河”这两个词的“吞吐”发音技巧的巧妙掌握,给整个歌曲添加上了演唱者对祖国浓厚的爱的情感,增强了整首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这首歌成为了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歌曲。

(二)融真情实感于演唱“运气”过程

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的“气”的功力是决定延长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家也普遍认为“气”乃歌唱之本,而“运气”的能力则是民族声乐演唱者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民族声乐演唱者和戏曲演唱者都要将“运气”作为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运气”的基本功就在于利用好演唱者的“丹田”部位,首先“气沉丹田”,然后再利用演唱者的腹部活动来控制丹田之中蕴含的“气”,保证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表达效果,最终演唱出一首美妙的歌曲。与此同时,在民族声乐演唱进行运气的过程中,演唱的“运气”要和演唱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演唱方式具体的结合在一起。具体的来说,不同的民族声乐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因素也不一样,因此,民族声乐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演绎的方式也不同,这就需要声乐演唱者融情感于“运气”过程中,提升现代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效果。

(三)融真实情感于“唱腔”变化间

我国传统的戏曲表达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唱腔来表现歌曲的思想情感,在我国的传统戏曲中,大部分都具有着浓郁色彩的不同唱腔曲调,并通过利用这些各不相同的唱腔曲调,深刻反映出戏曲人物的个性特点。经过总结,可以发现,我国传统的戏曲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拖腔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对腔调的拉长,在戏曲中添加上相应的艺术表达词语,进而有效提升戏曲的艺术表现力;第二种是润腔的艺术表现形式,该唱腔主要是通过对戏曲演唱过程中应用到的腔调的润色、修饰,提升戏曲腔调的表现力;第三种是甩腔的艺术表现形式,该唱腔主要是通过唱腔的快速变化,来提升歌曲的情感表达能力。这三种唱腔对现代民族声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主要就集中在通过选择不同的唱腔技术,来表达出歌唱者不同的思想情绪过程。

具体的来说,在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唱腔技巧的表达是多样性的,并且唱腔的表达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民族声乐演唱者选曲上。由于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艺术的表达主要源自于生活,并且声乐演唱的过程主要是民族声乐演唱者将其生活中的情感表述的过程。但是,丰富多彩的唱腔为民族声乐演唱者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同时,民族声乐演唱者还需要关注其生活中的情感元素,并且生活中的情感元素更加多样化,从生活中引进的情感才能够更好地打动观众。

二、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促进作用

(一)把握演唱节奏,将个人情感和演唱融为一体

对于同一首歌而言,民族声乐演唱者不同,演绎出来的歌曲就会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这和演唱者的专业素养、文化修养、审美观点等方面密切相关。“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就算是同一位演唱者在不同时期演唱的同一部作品也会由于个人的情绪、外界环境、阅历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民族声乐演唱者都希望能够将其情感融入其中,一旦把握不到位反而会影响声乐演唱的效果。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将自己的个性、情感融入其中,依旧能够感动听众,让广大听众朋友们所喜爱。因此,将民族声乐演唱者有个性的民族声乐演唱融入到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是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把握作品的情感变化,恰当寻找演唱共鸣点

在声乐演唱表演的过程中,和传统戏剧艺术表演一样,民族声乐演唱者需要把握作品的旋律变化,从而采取最有效的情感表达方式将其表演出来。因此,声乐演唱是要求能够表达一定的情感和内容的,要想把观众打动,首先要看一下是否能够将自己打动,如果自己演唱的歌曲不能将自己感动,何来的打动听众呢?演唱不能只依靠娴熟技巧和高亢声音,声音高亢但是没有情感的声音就不能打动听众;技巧完美,但是没有情感帮助也不会得到听众的认可。要想打动听众,必须将情感充分地融入作品中。相反,将情感过分的夸张表达作品,其结果同样事于愿违,依旧打动不了听众。因此,民族声乐演唱者需要把握情感表达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进而实现将情感完美地表述出来。

(三)运用丰富的想象,寻找演唱中的共鸣点

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艺术,在声乐演唱表演的过程中还需要民族声乐演唱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只有运用好想象才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同时,民族声乐演唱者的想象越丰富,其情感表达的将会更加充分。为了进一步增强声乐的感染力,民族声乐演唱者应该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立声乐的背景、形象和意境等,从而使得声乐演唱的过程更加传神。但是,声乐演唱的想象不是凭空出现的,想象也应该源自民族声乐演唱者的实际生活,再经过民族声乐演唱者的再创造就能够将想象到的意境很好地融入到声乐演唱中,进而就能够将民族声乐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想象,主要是在民族声乐演唱者的头脑中形成生活中有关情感的意境,进而将其通过演奏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民族声乐演唱者的情感出来是很重要的。

三、结语

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民族声乐演唱者首先应该把握作品的内在情感因素,然后在表演的过程中将这些情感传达给观众,从而与观众在情感方面形成共鸣。同时,通过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表达方法的研究,能够有效地帮助现代声乐演唱者将真情实感融入到演唱过程中。因此,现阶段研究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传统民族声乐与现代民族声乐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B2014319。

参考文献:

[1]杨莉丽.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J].音乐舞蹈,2013,(24).

[2]邱晶晶.探析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民族声乐的关系[J].音乐舞蹈,2014,(21).

作者:杨柳 谢莉

民族声乐艺术传统戏曲论文 篇2:

论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摘 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民族声乐演唱能够带给人们美感、情感以及灵感。因此,要想将作曲家写出来的音符与文字变成优美的旋律,并且深刻地表达出歌曲的美好感情,就必须在演唱当中合理利用民族声乐的艺术表现形式。纵观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情况,不难发现,我国古典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现代民族声乐吸取传统戏曲艺术精华,并推动了传统戏曲艺术效果的发挥。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探讨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传统戏曲艺术;影响

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民族声乐演唱注重表达演唱者的内心感受,在表演的同时,也会由演唱者进行再创造。[1]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深刻地受到传统戏曲艺术的影响,并且在吸收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

1 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1.1 歌词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字正腔圆”以及“以字带情”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主要特点,由此可见“字”是传统戏曲艺术的核心,而“字”的各种吐字发音正是传统戏曲艺术的演绎精髓。戏曲演绎过程中,演员通过自己对“字”的吐字发音掌握程度来影响民族声乐的表现效果,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表现状况。[2]详细的解释来说,现代的民族声乐也是通过追求吐字“准、正以及清”,将情感有效地融到民族声乐的表现过程当中,并用不同的“吞吐”词语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情感,从而提高现代民族声乐的感染力。

民族声乐在表演当中是通过吞吐词语表达演唱者的主要情感,然而演唱者吞吐词语的方法也应该是从表演者的生活中流露出来的,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这点正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从古代戏曲艺术中吸取的理念,再经过表演者自己的再创造之后,才能更好地将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真实性通过独特的吞吐方式表现出来。[3]简单地说,就是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时候,必须认真地找到演唱当中的核心亮点,从而提高演唱曲目的情感高度,才能演唱出打动人的曲目。就拿我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郭兰英老师演唱《我的祖国》这一曲目来说,歌曲中“宽”以及“河”这两个字被郭老师运用合适的吞吐进行表现,融入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大大地将整首歌的艺术魅力提升了一个层次,最终促使这首歌成为人人传诵的一曲经典。

1.2 演唱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表演者进行现代民族声乐表演时,“气”的功力也对演唱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也是深受古典戏曲的影响。[4]传统古典戏曲艺术中,表演艺术家们普遍将“气”作为唱歌的根本,而“运气”则是民族声乐演唱者以及戏曲演唱者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民族声乐表演者以及古典戏曲表演者都将学习掌握“运气”作为一项重点任务。“运气”主要是演唱者首先“气运丹田”,然后利用自己的腹部运动来唱歌,同时,运气的方式要和表演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一致的。另外,不同的民族声乐曲目中所蕴含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因此,演唱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运气”方式,从而演绎出最佳的表达效果。

1.3 唱腔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唱腔”也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我国传统戏曲中有许多不同唱腔的曲调,演唱者也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的唱腔曲调演绎着不同的人物个性。我国传统的戏曲表现主要有三种:一是“拖腔”,主要是指拉长腔调,通过在相应的地方增减艺术表达词语来提升戏曲的艺术效果。二是“润腔”,主要是指在戏曲演唱的过程中对腔调进行润色、修饰,从而提高表达效果。三是“甩腔”,主要是指借用唱腔的快速变化来提升表达效果。[5]以上三种唱腔都对民族声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演唱者大多都是采用不同的唱腔来表达唱歌者的不同情感变化。

现代民族声乐演唱当中的唱腔有着较多的表现技巧,并且也主要通过演唱者的不同的选曲来体现的。作为一种取材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的演唱过程主要是表演者对自己生活中不同情感的传达和演绎,而种类丰富的唱腔正好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者提供了许多演绎的题材。另外,民族声乐演唱者更需要关注生活中流露出来的各种情感元素,并且能够将这些情感元素进行多样化的处理,从而能够达到传情达意的一种新高度。

2 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促进作用

2.1 把握演唱节奏

要想将演唱者的个人情感与演唱很好地进行融合,演唱者就必须很好的掌握演唱节奏。同一首歌,但是由于演唱的人不相同,也将会演绎出各不相同的风情,这一切离不开演唱者的个人修养与审美观点等的影响。然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使是同一个演唱者,在不同时期也会因为自己不同的经历、情绪、环境的变化等各种原因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会迅速的投入演绎中,并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一旦把握不了情感的变化,就会影响声乐演唱的效果。如果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个性以及情感很好地融入自己的演唱当中,就能够顺利地打动听众,让朋友们喜欢他的演绎。因此,民族声乐演唱者的个性演绎是声乐演唱过程中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

2.2 把握情感变化

与传统戏曲艺术表演一样,民族声乐演唱者也非常重视演唱曲目的旋律变化,并根据旋律变化选择最佳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声乐演唱必须要有能够打动人的情感和内容。要想感染听众,首先必须得感动自己,演唱者也许有高超的技巧以及高亢的声音,但是技巧和声音是只是演唱的一种形式,可以吸引到听众的注意,但是真正想打动听众还是必须借助情感的传达。只有将演唱者的情感很好地融入表演的曲目当中,才能打动听众,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情感融入得过于浓厚,就会影响表达效果,也许不但打动不了听众,反而会让听众觉得做作。因此,情感的恰如其分的表达,正是民族声乐演唱者需要重点把握的能力。

2.3 运用想象

作为一门艺术,声乐演唱的表演最终也离不开演唱者的丰富想象,因为只有丰富的想象,才能表达出演唱者丰富的情感。演唱者的想象越丰富,情感传达的就会越恰当。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音乐的魅力,民族声乐演唱者应该借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为表达的曲目营造良好的意境,从而使整首曲目表达的更加生动。然而,声乐的想象并非是胡乱想象的,而是来源于民族声乐演唱者的实际生活,然后经过演唱者自己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演绎,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进行传达。

3 结束语

演唱曲目的内在情感因素是民族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表演的过程就是将这种美好的情感传递给听众的一个过程,而对我国古典传统戏曲艺术表达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帮助现代民族声乐演唱者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带入曲目的演绎当中。因此,对于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而言,深入探讨传统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保荣.论传统戏曲在当代民族声乐创作中的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3):128-129.

[2] 杨柳,谢莉.浅谈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4):77.

[3] 张世文.浅谈戏曲的咬字行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音乐创作,2013(9):131-132.

[4] 张文君.民族的心声,时代的呼唤——注重戏曲艺术学习,提升民族声乐艺术[J].大家,2012(18):53-54.

[5] 常晓虹.论民族声乐对戏曲声乐的“拿来”[J].作家,2011(10):200-201.

作者:宋丽

民族声乐艺术传统戏曲论文 篇3:

河南高校声乐教学融入地方戏曲元素的多维论证

【摘要】河南高校声乐教学融入地方戏曲元素不管是从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还是从中国声乐发展的自身要求来看都是必要的、迫切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地方戏曲,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看到,在现代声乐与中国戏曲中有共通之处,也有诸多艺术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让河南高校声乐教学借鉴和学习地方戏曲有了可能性。这需要我们在尊重二者共通之处的基础上多维思考,多措并举,真正推动河南高校声乐发展,也为地方戏曲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

【关键词】河南高校;声乐教学;地方戏曲

中国戏曲发展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中国地方戏曲正是在历史前进的进程中不断融合,不断吸收,形成了兼容并包的局面。在中国历史数百年的时间里,河南地方戏曲也同样如此,从最早的宋金杂剧到之后元代的曲艺,明清地方戏,甚至包括地方民歌、宗教音乐等形式和唱腔,形成了有丰富内涵和艺术水平的河南戏曲。在现代社会以及传统文化逐渐成为“濒危物种”的背景下,中国戏曲更是首当其冲,戏曲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经过长期发展,不仅有着丰富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而且也承载着民族和文化的属性。河南戏曲作为地方戏种,也是如此,河南作为古时中原地区,其戏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当代中国声乐发展进程中,以河南高校声乐教学为主体,思考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地方戏曲融入其中,更加凸显世界声乐发展的时代性要求和中国声乐发展中民族性自身的迫切需要。

一、高校声乐教学融入地方戏曲元素的必要性

河南作为中国曲艺资源丰富的地区,其高校声乐发展要想取得实现新的突破和时代创新,不仅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要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要以地方戏曲为基石,实现新创新。

(一)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时代以及世界声乐发展趋势推动下,世界音乐的发展多元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各个民族和各国音乐体系都在世界音乐发展的潮流中寻找定位,去彰显特性、突破自我,而其音乐背后的民族性就成为其独树于世界音乐之林的支点,可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正是这样一种代表性观点。中国声乐的发展同样无法逆于世界发展趋势,正是要在这样的历史际遇中积极挖掘中国戏曲的精华,不断吸收和借鉴,才能完善中国现代声乐体系的发展。河南戏曲与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关系也是如此,只有在声乐教学中吸收地方戏曲元素,才能更好地以优秀的地域和民族传统文化去武装自己,形成发展优势。

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改创新要求下,河南几所音乐院校和相关专业相对集中的仍然是以民族和美声为主的声乐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单一、固化的缺陷,导致了培养的学生音乐创造力不高,音乐感悟力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局面。想要实现声乐教学的突破和创新,首先就是要扩大视野、更新观念,以“兼容并包”的大胸怀和大智慧深深扎根河南地方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戏曲,挖掘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特色和元素,真正带动河南地方高校声乐专业不断向前推进。

(二)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

时代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相矛盾的地方,但是我们更多的应该看到的是共通之处,社会进步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一定程度的“没落”现象,我们也看到,河南作为中国文化大省,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导致一些地方缺乏对传统文化和戏曲的重视程度,造成传统文化、地方戏曲逐渐出现被大众所淡忘的情况。而河南声乐甚至中国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几千年文明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支撑,河南地方戏曲虽然优秀丰富,但是却面临着学习和传承者越来越少的局面,这是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最终将直接影响中国硬实力的提升。在这种时期,重视高校声乐教学,强调将河南地方戏曲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体系,也就是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扬提升到地区乃至国家的战略高度,从而不仅给中国现代声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还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河南地方戏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不难发现,河南作为中国曲艺资源丰富的地区,其高校声乐发展要想取得并实现新的突破和时代创新,不仅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要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要以地方戏曲为基石,实现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将高校声乐真正发展起来。

二、河南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地方戏曲的可行性对比

中国声乐发展初期,西方美声唱法传入并成为中国声乐发展的标杆,我们的声乐发展始终处于西学阶段,随着我国声乐的发展,声乐教学中有关民族性的问题开始被人们重视,可以说,这种借鉴中国戏曲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方式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正是在这样的积极探索中,我们更要析清聲乐与戏曲之间相融相通与艺术差异之处,从而为河南高校声乐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地方戏曲元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声乐与戏曲的相融相通性

不管是中国戏曲,还是河南地方戏曲,我们不难发现,其与声乐演唱的发音原理是相类似的,都是在人的发音结构和形状中通过肺部引导气息,形成声音的来源,气息在通过声道以及通过振动,穿过胸腔、喉、鼻、口、头腔,实现声音的变化和优化。所以,从这最基本的发声原理来看,声乐教学与戏曲形成了紧密联系。不管是声乐还是戏曲,其优美和悦耳的标准几近相同,都是追求气息,强调共鸣以及吐字发音三个方面,这就是说气息要稳,准确以及灵活控制气息,保持弹性以及饱满的气息;共鸣强调浑厚、嘹亮,在发声时充分调动各个器官的相互配合,实现各个发声部位的尽其所用、各司其责;吐字发音方面,二者都强调要清晰、有韵律,将演唱的内容真实地传达给听众。最后,声乐和戏曲都是建立在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们的表演和发声都是在通过文字在韵律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抒发,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给听众创造意境和情感的世界,从这一方面来看,二者不管是从艺术感染力,还是所带来的表演效果追求,都是一致的。

可以说,中国声乐与戏曲的这种相融相通性就带给我们高校声乐教学中借鉴和学习地方戏曲的可行性。作为地方高校,河南地方戏曲要更好的为其声乐教学提供新的生命力,就必须要尊重这些共通之处,将其作为联系的桥梁,实现河南高校声乐与地方戏曲的完美嫁接。

(二)中国声乐与戏曲的艺术差异

高校声乐教学之所以应该融入地方戏曲的元素,就是因为在地方戏曲与声乐有着明显的艺术差异性,也正是二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让我们思考如何赋予现当代中国声乐发展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最明显的艺术差异就是演唱风格有着明显差别。河南地方戏曲种类繁多,演唱风格也受到地域、民族以及流派等因素的影响,其唱腔有抒情、叙事以及戏剧等类型,因为生旦净丑等角色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演唱风格,但是与声乐演唱相比,这种差别却不是本质化的。声乐演唱方面,不管是从角色,还是流派都没有戏曲这样复杂,所以说,戏曲与声乐演唱相比,这种艺术差异算得上是本质差别。除了艺术的风格差异,我们也看到二者演唱方式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气息、共鸣以及吐字方面,声乐方面的美声唱法来源于西方,与中国戏曲唱法截然不同,民族唱法也是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化,通俗唱法与戏曲关联同样较少,也正是这种艺术差异,使得声乐存在向传统戏曲学习借鉴的可能性。中国戏曲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不管是从演唱风格还是演唱的方式都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目前高校声乐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完全能够通过回归传统戏曲的视角,运用戏曲的方式和理念实现问题的解决。

三、多维度视域下河南高校声乐教学对地方戏曲的借鉴和学习

我们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学习和借鉴地方戏曲,就是要建立在多维度视角下,将地方戏曲中的优秀元素和成分运用到弊端的解决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教材应与时俱进,融入地方戏曲元素,强化学生艺术实践,充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一)高校声乐教学教材与时俱进

河南高校声乐教学体系中使用的教材相对单一,唱歌方面的章节较多,涉及戏曲以及其他演唱形式的章节较少或者几乎没有,导致学生在接触声乐学习的时候无法以更宏观的视角去形成演唱的理念和風格,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声乐教材中不仅要添加有关地方戏曲的重要内容,也要将地方戏曲中有关的舞蹈、手势以及表情等元素加入其中,从而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广度,做到教材时代性与传统性相结合,提升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强化声乐的艺术实践

使戏曲与声乐学习的课堂成为学生艺术实践的舞台,发挥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声乐学习的同时像戏曲在舞台表演一样,接受更多的评审和磨砺,在艺术实践中真正实现不断提升演唱和表演水平。此外,要强调声乐学习还要融入社会,像戏曲一样行走民间,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声乐学习和训练放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在更为“原生态”的环境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与外界生命接触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三)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河南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讲授知识和要点的同时要进行弹奏,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演唱和表演,这种情况下无疑增加了声乐老师的负担和压力,而教师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失误,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传统高校声乐教学的课堂中引入小乐队,专业的钢琴伴奏以及相应的身段和表演专业老师,通过课堂教学细化分工,实现声乐专业学生能够像戏曲表演一样一直在与实际贴合度很高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学习,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声乐教学的环境,要形成足够大的展示舞台,既是学生声乐学习的课堂,又是学生声乐演唱和表演的舞台,培养学生更自然的舞台风格以及更丰富的舞台经验。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就河南高校而言,地方戏曲有诸多值得高校声乐教学借鉴和学习之处,需要我们去花费更多的精力不断地挖掘和开发,获得的经验更可以引入中国声乐发展的更大舞台,我们也只有不断去回顾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各民族中的音乐和艺术精华,真正实现中国声乐领域人才的培养,真正实现中国声乐的发展站在时代的前沿,真正实现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张伟.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写在2015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之后[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5(03).

[2]李艳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困境与对策构想[J].北方音乐,2015(19).

[3]卞开萍,赵伟伟.中国民族声乐创作特色研究——以《秋水长天》为例[J].艺术百家,2015(05).

[4]宋委.声乐人才的培养与声乐教学艺术——评《声乐教学艺术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5(08).

作者简介:邓慧群(1988—),女,汉族,河南省许昌市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声乐教学与演唱)。

作者:邓慧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子商务会计信息安全论文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