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教材研究论文

2022-05-0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新教材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伴随全球化与多元化社会发展时代的来临,中国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相应的发生改变。高中历史的新教材,则是在不断进步的社会和教育理念下诞生的新产物,而近几年的新课改、新课标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则表明了高中历史教学也应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而新教材则是新教育理念落实的开始。

历史新教材研究论文 篇1:

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史料教学研究

摘  要:近年来,初中历史学科越来越被重视,在这种背景之下,各种不同版面的教材应运而生,其中部编版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教育不断改革的过程中,部编版教材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现阶段,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已经在我国国内初中的历史教学当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大量史料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本文就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史料教学展开较为深入的探索及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部编版;新教材;史料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教材也经历了多次的改革。时至今日,历史教材中大量引用出土文物的照片以及历史文献记载,在这种情况之下进行教学,虽然能够使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且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历史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教学实践活动无疑对老师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应用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史料展开有效教学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

1.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史料的主要变化

(1)结构编排上更加注重时序性

和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不但在内容上展开了调整,其结构编排上也突出了历史的时序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比如,新教材把《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内容放在夏商周的更迭以及西周分封制的实施后面,把旧教材的《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拆开,把春秋争霸和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相关内容放到新教材《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把战国七雄、商鞅变法以及都江堰的内容并入到新教材《战国时期的社会》一课当中。

(2)史料更加注重与时俱进

新教材对钓鱼岛、南海诸岛和港澳台等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区别于旧版教材。比如,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这一单元中,部编新教材不仅体现了民族大团结,还注重向学生们介绍了香港以及澳门的回归;在《第十四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中,重点阐述了海峡两岸交往历史的相关内容和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相呼应。

2.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史料教学策略

(1)重复利用同一个史料,显著提升历史课堂效率

为进一步有效提高历史課堂教学效率,老师可以把同一个历史史料以及历史地图重复利用,这一过程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角度上对历史史料展开分析,还能使学生们阅读时间最大程度的减少,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历史老师给学生们讲授七年级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时,历史教师可以把一则史料多次利用。在学习本课的第一目“张骞通西域”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结果时,历史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汉书·张骞传》里面的一句话:“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然后通过对这则史料的分析,学生们很容易就会明白:张骞在出使西域以后,有很多国家的很多外来使节开始来到长安。通过结合教材学生们不难总结出一个结论:虽然张骞出使西域的初衷是为了联络大月氏族来夹击匈奴,但是这个行为却令汉朝和西域各个国家的联系愈加频繁。

在展开本课的第二目“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仍可以使用这则历史材料,并且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张骞出使西域这一行为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多的,除了我们在上一课总结的,还有哪些影响?”通过学生们的思考和回答,导入第二目的教学内容。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这篇历史材料不但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结果的印象,更能承接上文张骞出使西域的“初心”,下面和丝绸之路的背景相联系。通过这样简单的过渡,不仅能够让历史课堂的教学环节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更能让老师把握、控制好课堂的节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

(2)科学化、合理化的应用历史课本资源,进一步提升历史课堂效率

部编教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史料的原始性以及充足性,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用这些历史资料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在历史老师科学化、合理化应用出土文物以及历史文献与老师的口述互相印证,有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时候,老师还应该向学生们渗透历史学习、研究过程当中的“三重证据法”,对历史课本中的史料展开科学化、合理化的安排,从而有效达到提升历史教学效率的核心目的。比如,在老师向学生们讲授《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课本中主要向学生们介绍了新石器时期人们的农业情况以及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特征,课本中引用了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图以及农作物化石和出土文物的照片。

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用史料展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加宽阔,还能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而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本身所含的史料就是非常多的,因此初中历史老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点优势。历史是学生在受教育阶段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身为历史老师责任重大。特别是在新教材的应用过程中,历史老师一定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使历史课堂变得活力四射,实现高效教学,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许伟.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新变化及施教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21):5-10

[2]张立艳.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探索与启示—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

作者:倪冉

历史新教材研究论文 篇2:

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研究及使用

摘要:伴随全球化与多元化社会发展时代的来临,中国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相应的发生改变。高中历史的新教材,则是在不断进步的社会和教育理念下诞生的新产物,而近几年的新课改、新课标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则表明了高中历史教学也应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而新教材则是新教育理念落实的开始。本文则是通过分析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来探讨更加有效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教材;历史发展

文化的多样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同时世界上的每一个地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传统文化,就算小到一个城市一个村庄可能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每一种文化都存在着“利弊”,而当不同文化相遇的时候,自然会发生摩擦,而高中历史的新教材,正是以中国独特的文化为中心,去融合其他多远文化,以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学生为目标。

一、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教育内涵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其实是以汉族为主,与其他多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时间长河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而成。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文明的发展与融合史,中华民族的文化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文化。而中华文明历史已有五千多年,它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而不衰是因为它吸取了各民族文化的精髓。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教育核心,则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文化特征,意识到不同的文化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从而令学生们懂得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不同于自己的风俗习惯,进而意识到不同民族、地域之间的生活习惯之所以存在差异,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风貌而形成的,能因为地域和民族特色之间的差异而造成对他人的隔阂甚至歧视,特别是在现代因为四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很多学生都出现盲目崇拜的现象。

事实上,地域歧视与文化偏见在在现代社会和小院中时常可以见到,这就需要老师利用新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对不同历史文化的认识,通过认识转成理解和体会,最后消除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文化存在的误解和错误观念。在全球发展一体化浪潮风起云涌的当今社会,全球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趋频繁和紧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让学生们可以从容的面对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挑战,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应用模式,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全球多元文化意识,令其在未来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中拥有立足之地。

二、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有效运用

首先,历史教师在运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其内容应保证真实性,教学过程中对于涉及到的没有确切证实过的历史事件和知识,应明确指出,不能含糊其辞,教师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采用没有被证实过的历史事件来误导学生,否则就违背了现代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原则。作为历史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真实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节日习俗等。其次,历史老师应该利用新教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分析。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的文化去融合其它各种文化,通过让学生学习国内外各地域历史的发展,来学会如何把不同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之中。在有机会或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不同的历史文化。如:让学生在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学生接触中亲身学习、交流彼此的历史知识,以此丰富历史新教材中的知识和信息,全面提高新教材的应用效果。

老师在应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还应鼓励和建议学生扩大阅读面及阅读量,增加对不同历史文化了解的信息量。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应以新教材的内容为中心,尽可能多的向学生分享包含各种文化题材的历史资料或书籍,以提高学生对不同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资料或书籍中的文化信息所涉及的方面应尽可能的广泛、全面,让其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师还应该尽量的多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文化下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

三、细化历史人物

人物,是高中历史新教材中所不可缺少的部分,历史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各种人物的变化,历史的走向也是人的走向。高中历史在应用新教材教学时,老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死记硬背书本内容,以全面深入探索新教材中的历史人物,讓学生去全面探究历史发展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或几个代表人物,这些人在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和功臣,以及这个朝代的最后一位皇帝,还有一些位高权重的奸臣等等,历史老师应该细化这部分的知识、内容。

新教材上对这些人物的成长、经历或许有不足的地方,并不全面,也没有突出这些人物的特点。老师可以通过自己查找的资料,来补充,比如:这些人为何会成为如今的他,这些人以前的生活环境,他的家庭和朋友对他的影响等等,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真正深入到历史发展中去,让学生知道,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帝王、伟人、圣人,也会经历一些普通人会经历的事情,拉近历史人物与学生的距离,以此改变学生对历史和历史人物好像与自己无关的想法,提高高中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

四、结语

总之,高中历史新教材的落实,也意味着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历史老师就需要注意新的教学方式的实际应用,而这里的“新”,并不是完全推翻以前的教学模式,而是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需求,去更新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高阳.浅议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有效使用新课程教材[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02期:53

[2]马依热·艾合提.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4年20期:148

作者:王淑琴

历史新教材研究论文 篇3: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环节设计的创新性与时效性研究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改善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材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高中历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历史教材教学的理论创新和改革探索,在历史教材内容结构、教学模式结构改革等方面不断加大教学研究的创新力度,对历史教材内容结构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实现对高中历史教学教材内容结构的创新和改革探索,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教材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学科;教学环节设计;创新;时效

前言

长期以来,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高消耗、低效率的现象并未得到改观。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老师大多以高考為教学中心来确定历史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上往往缺乏整体性的感知,在课堂也处于被动学习和接受的地位,缺乏对所学历史相关知识的主动整体认知和创新性的思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高创新与时效性仍是高中历史教学领域有待解决的教学课题。创新性教学,是指历史教师通过改革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以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历史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为切入点,实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理念的融合创新。时效性是指通过指导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思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中解放出来。

1.制约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性与时效性的主要问题

1.1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有些高中历史教师,将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学生高考历史成绩的有效提高上,以学生高考成绩为教学导向的历史教学总体目标,显然不利于学生历史知识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培养与提高,加上具体授课教师课时相对较少,所以如果历史教学总体目标不够明确,将很容易直接造成高中历史教学总体目标与教学实际的相悖或脱离。

1.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恰当

在随之而来的高考的压力下,大多数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不过是对繁琐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一种机械性的阅读记忆,而完全忽视了历史这一学科特有的客观规律,没有用心地去仔细欣赏历史,去亲身感受历史。虽然很多学生对中国历史知识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没能正确的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导致学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1]

1.3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够科学

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的将历史理论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教学方式与所学内容没有完全整合,导致课堂氛围过于呆板和单调。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所学的知识,很难真正的进行主动思考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时效性。老师只有进行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环节的创新性和时效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价值与现实价值,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教学模式上的落后

传授式的集体学习模式目前在我国历史教学课堂上仍然普遍存在,这种授课模式主要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考虑的不是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能力,而是学校教案中所规定的重难点以及大纲要求,这使得大部分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被动知识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直接让部分学生快速获得较高的学习分数,但是完全忽略对培养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的知识教育与技能,这与综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理念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2.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性和时效性研究的策略

2.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学生真正记住这些知识,但由于学生对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整体认识不够深入,思维能力也没有真正得到充分训练和发挥,这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不一致的。中学历史教师应尽快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局限,转变以往的陈旧的历史教学观念,密切关注教育对高中学生的新思维,引导高中学生真正学会深刻思考历史发展规律,逐步提高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抽象领悟能力。[2]

2.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历史知识课堂学习中,学生仅仅单靠通过教师不断灌输知识来快速获取相关知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只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事件,才利于更好地准确掌握其中的相关知识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自身进行思想引导,还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潜能,为学生自身创造良好的历史学习生活环境,由此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创新动力。[3]在历史教学中课本并非是唯一的教学工具,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借助其他工具应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基本知识,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历史讨论,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正确理解与掌握历史发展趋势,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构建历史教学过程中,打造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充分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成果,探讨建立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完善综合素质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努力实现活动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的统一,提高学生对历史教育学习过程的评价比重;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评价活动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来,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自信。[4]

3.结语

从总体来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的客观需要,高中历史老师要想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和时效性,就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教学发展目标,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对历史求知新的动力,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正贵.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2]薛振产.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3]邓奇德.优化历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甘肃教育,2011,(03).

[4]薛振产.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作者:王亚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知识经济的探讨论文下一篇:区域性金融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