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探究论文

2022-04-2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探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只有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既受到市场垄断程度和国际直接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又与企业规模、所有权结构等企业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应增强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

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探究论文 篇1:

营商环境改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摘 要:利用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企业数据,考量营商环境改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总样本来看,我国营商环境改善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从内在机制来看,营商环境改善通过国际贸易变动和受教育程度两个机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鉴于此,我国应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构建亲情新型政商关系,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不断完善产权制度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营造更加公开透明快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关键词: 营商环境改善;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

一、引 言

近些年,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力争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站式服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2019年11月,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1],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位列第31位,较上一年度上升15位。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2020年12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文版)显示[2],我国在131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4名,在2013-2020年提升了21位,在本国人实用新型申请量、本国人商标申请量、本国人外观设计申请量、创意产品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等重要创新指标上均位居第一。那么,营商环境改善是否会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此外,结合企业异质性,优化营商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及效应是否会因企业类型、行业特征或者地理空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当前世界各国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解答这些问题,对于当前我国制订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論价值和现实意义。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企业技术创新是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和国际创新竞争力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主要集中于指标测算、影响因素和经济效应等层面[3-5]。在指标测算层面,已有研究普遍使用企业生产率、专利数、研发投入、新产品等指标近似表示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生产率存在的衡量延迟效应和弱相关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指标测算的合理性和真实效力[6,7];企业专利数据是衡量企业创新绩效的较好指标[3],不过,该数据目前可得性较低;研发投入是一个关于投入的绝对指标,无法传递更加精细、丰富、深层的信息[4]。在影响因素层面,主要有跨国并购、社会责任、FDI、知识产权等因素。例如,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积极促进技术创新,产出规模提升,但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8];企业社会责任能提高员工职业安全感,改善管理层短视现象,缓解融资约束,从而促进技术创新[9];科技服务业FDI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但其作用效果小于自主研发[5];知识产权保护仅能缓解信贷错配,对错配程度较高地区创新产出有不利影响[10]。在经济效应层面,已有研究涉及价值链攀升效应、产业结构效应、生产率效应和国际竞争优势效应等。例如,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对国际竞争优势负向影响显著,对产业对外依存度正向影响显著[11];企业金融化通过“挤出”技术创新导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技术创新起到部分中介作用[12];技术创新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存在阶段性与异质性[13];区域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呈正相关,具体而言,技术研发投入和产出均对产业结构调整有正向影响[14]。

综观已有研究,基于营商环境改善视角考察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较少,仅有部分学者基于某一类营商环境维度进行初步研究。例如,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且该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与新成立企业中[15];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提升金融发展对创新项目的资本配置总量和效率,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16];关系型融资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弱化关系型融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17]。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提升政府创新投入绩效[18];合同执行力强、监管效率高的国家能够吸引更多FDI [19]。部分研究提出全新的营商环境理论,并提供量化维度和评价指标,但是没有回答营商环境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20,21]。

可见,已有研究存在核心指标测算笼统、缺乏微观层面分析和内在机制亟待挖掘等不足之处[12,19]。为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基础设施、社会环境、要素市场、制度环境四个层面,构建企业层面营商环境改善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层面进行实证分析,以深入探究营商环境改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以期为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数据来源、变量测算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企业样本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13年发布的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库①,包括企业对营商环境指标的主观评分、营商环境改善客观数据、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企业技术创新途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企业生产经营等主要指标,数据范围覆盖我国东、中、西部的25个城市和27个大类行业。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对微观样本数据进行筛选:删去员工数量小于5的企业样本,删去在问卷调查中回答“没有回答”或者“不知道”或者回答结果是空白的企业样本。剔除部分关键指标数据缺失的样本后,最终样本包括2815个企业的截面数据。

(二)变量选取与测算

1.企业技术创新。在创新模式、创新途径、创新绩效三个层面综合考察企业技术创新。具体来说,创新模式层面选择“企业目前是否从外资企业引进技术(e6)”和“过去三年企业是否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研发活动”,创新途径层面选择“过去三年企业是否从事流程创新(CNo14a)”和“过去三年企业是否从事产品(服务)创新(CNo14e)”,创新绩效层面选择“过去三年企业产品或服务创新带来的销售额比例(CNo2)”。

2.营商环境改善。营商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科学合理地评价营商环境一直是学界的重要话题。由于数据局限性,之前的研究仅仅从宏观层面或某一个视角对营商环境改善进行评价。本文从基础设施、社会环境、要素市场、制度环境四个层面全面系统制定企业营商环境改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为确保回归结果的合理性,还控制出口比例、企业年龄、信息化、企业规模、电子商务、质量认证等变量;另外,还控制地区特征、行业特征两个哑变量。所有变量设计与统计性描述见表2。

(三)模型构建

主要涉及两类计量模型:一是营商环境改善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技术引进、合作研发、流程创新、产品创新)的影响;二是营商环境改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新产品销售率)的影响。

1.二元选择模型。

首先,引入营商环境改善变量,其线性化二元选择模型如下:

2. Fractional Logit模型。

为进一步检验营商环境改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引入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新产品销售率)。在Fractional Logit模型中,yi表示企业i技术创新绩效,通过企业新产品在产品销售中的比例来衡量。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存在零值的情况,尤其需要引起注意[22],一方面,可能是在样本考察期内没有观测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某些结构性因素导致企业没有进行技术创新。为此,使用Fractional Logit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23,24],期望得到的估计结果满足有效性、无偏性与一致性。

三、模型估计与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为初步了解所有变量的情况,进行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二)基准回归与相关分析

表4报告了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基准结果,即解决异方差后的各变量的边际影响系数。结果显示,营商环境改善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地正向地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创新途径和创新绩效)。具体来说,营商环境改善每提高1%,企业技术引进、合作研發、流程创新、产品创新分别提高0.75%、0.50%、1.46%和0.82%,企业新产品销售额相应增加2.93%~2.97%。这些结果并没有随着控制变量的逐步增加而有所改变,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营商环境改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两个效应:第一,改善营商环境具有成本降低效应。营商环境改善包括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政策要素、法律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生态要素、文化要素等。良好的营商环境改善不仅是彰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逐步提高各级政府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企业税负程度,加大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绩效[14,19]。第二,改善营商环境具有技术促进效应。《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营商环境评价体现在12个商业监管领域的法规,涵盖开办企业、工程许可、供电、不动产登记、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交易、合同履行和解决破产等方面。因此,应不断改善营商环境,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研发投入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益,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促进创造保护运用[10],以制度创新持续减少和规范证明事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质量。

(二)稳健性检验

1.替换关键指标。

根据营商环境改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基础设施、社会环境、要素市场和制度环境四个方面进一步细化营商环境改善,并进行Probit回归,结果见表5。

表5显示,基础设施、社会环境、要素市场和制度环境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城市行政级别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而营商环境改善与城市行政级别的交互项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地负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说明结论具有非常强的稳健性。因此,与政府保持密切关联关系的企业在合同密集型和外部融资依赖型行业中拥有技术创新优势。

2.设置工具变量。

选择“你认为犯罪、偷盗和骚乱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目前正常经营(i30)”作为营商环境改善的工具变量,显然,i30与营商环境改善紧密相关,满足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另一方面,犯罪、偷盗和骚乱并不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故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工具变量的外生性。利用此工具变量进行两步法估计结果显示,对于营商环境改善外生性原假设的Wald检验结果表明,ρ值为0.0959,故可在10%的统计水平上认为营商环境改善为内生变量。另外,第一步回归的结果显示,工具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地正向影响营商环境改善,说明工具变量对营商环境改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回归结果显示,营商环境改善的工具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地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城市行政级别在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地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说明结论具有非常强的稳健性。

(三)进一步分析

在行业层面、地区层面和所有制层面进行分样本检验,结果见表6。

表6显示,以纺织业、非金属矿产业和机动车与汽车行业为例,在行业层面,营商环境改善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地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说明本文的结论具有非常强的稳健性。在地区层面,东部营商环境改善和城市行政级别分别在5%和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而中西部地区则不太显著。在所有制层面,营商环境和城市行政级别分别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不过,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营商环境改善和城市行政级别的依赖性比非国有企业要更高一些。

四、营商环境改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

营商环境改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营商环境改善经由国际贸易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即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改善,企业进出口比例不断增加,通过“出口中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增加产品或服务技术含量,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第二,营商环境改善通过影响工人受教育程度,进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绩效。以下对两种影响途径分别进行检验。

(一)营商环境改善对不同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

选择“2011年企业销售额中出口比例”(d3a、d3b、d3c)作为衡量企业国际贸易的变量,同时,仍选取基础设施、社会环境、要素市场和制度环境作为衡量营商环境改善的替代变量,用于检验营商环境改善对不同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由于2011年企业销售额中出口比例在[0,1]区间,有部分企业销售额中出口比例是端点值,采用常用的Probit模型无法处理区间端点值的特殊情况。因此,使用Fractional Logit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以期得到有效、无偏、一致的估计,具体结果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到,在总体层面上,营商环境改善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地正向影响企业出口比例,这个结论在控制地区固定效应之后依然保持较强的稳健性。在个体层面,将营商环境改善细分为基础设施、社会环境、要素市场和制度环境,用于检验营商环境改善对不同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第3~6列显示,除基础设施、要素市场和制度环境之外,社会环境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地正向影响企业出口比例。说明营商环境体系中行政审批效率、融资便利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企业出口强度,这一结论与张会清(2017)[23]的一致。

(二)营商环境改善对不同个体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选择“企业正式工人中完成中学阶段的比例”(l9b)作为衡量不同个体受教育程度的变量。同时,还选取基础设施、社会环境、要素市场和制度环境作为衡量营商环境改善的替代变量,用于检验营商环境改善对不同个体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结果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到,在总体层面上,营商环境改善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工人受教育程度,这个结论在控制地区固定效应之后依然保持较强的稳健性。在个体层面,第3~6列显示,除制度环境之外,基础设施、社会环境和要素市场均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地正向影响工人受教育程度。其背后的理论机理是随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高层次人才不断涌入,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体相应调整自身教育决策,提高受教育参与度和受教育程度。随着工人教育程度不断提升,企业集聚越来越多的熟练工人和高层次技术人才,不同岗位、不同环节、不同工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实现知识融合和知识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率和绩效水平。

五、结论与建议

以上研究显示:营商环境改善显著地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即营商环境质量越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营商环境改善通过国际贸易变动以及影响个体受教育程度两个内在机制进一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

以上研究结论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化,通过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绩效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重要举措。为此,应该更加重视营商环境改善的重要性,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构建亲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优化当地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不断完善产权制度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各种侵犯商标、专利、著作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尽快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制度性或非制度性交易成本,以营造更加公开、透明、快捷、高效的营商环境。应该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降低城市行政级别对营商环境改善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负面调节效应,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企业应不断加大国际化发展,通过“出口中学习”可以更容易获得技术外溢效应,并加大对工人的教育培训,增加企业人力资本存量。

注释:

① 营商环境评价目前主要在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微观层面还没有现成的数据可用,需要进行测度。国内知名的企业微观层面数据库(如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万德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目前还没有提供较为详细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数据。部分研究利用区域层面或省份层面营商环境数据,无法准确衡量当地营商环境对每个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可能导致回归结果的失真和政策建议的偏误。本文利用2013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库,包含了营商环境评价的16个企业层面指标和实证分析的一些重要变量,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较高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 世界 银 行. 2020年 全 球 营 商 环 境 报 告[EB/0L]. https://chinese.doingbusiness.org/zh/reports/global-reports/doing-business-2020, 2019-10-24.

[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EB/OL].https://www.globalinnovationindex.org/Home,2020-12-09.

[3] Keishun S. Competition, patent protection, and innovation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 in an endogenous market structure[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 2020,22(3):729-750.

[4] Xu P Y, Zhang M Q, Gui M. How R&D financial subsidies, regional R&D inpu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ffect the sustainable patent output of SMEs: Evidence from China[J].Sustainability, 2020, 12(3):1-18.

[5] 钱龙.科技服务业FDI提升中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了吗?[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3):61-73.

[6] 唐宜红,俞峰,李兵.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企业专利数据的实证检验[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05-121.

[7] Dheera-aumpon S.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Thailand after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de and Global Markets, 2020,13 (1):118-125.

[8] 黄苹,蔡火娣.跨国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质变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20(6):80-89.

[9] 吴迪,赵奇锋,韩嘉怡. 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来自中国的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20(3):40-61.

[10]刘斌斌,陈熹. 信贷错配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分析——基于中美贸易战背景的思考[J]. 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2): 137-149.

[11]杨祎,杨水利.技术创新模式对国际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J].预测,2020(3):10-17.

[12]陈赤平,孔莉霞.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经纬,2020(3):13-26.

[13]焦勇,杨蕙馨.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非线性传导[J].现代经济探讨,2020(7):99-107.

[14]庄雷,王飞.技术创新、金融约束与产业结构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7):40-50.

[15] 徐建斌,朱芸. 税收营商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税务研究,2020(2):99-105.

[16]冯涛,张美莎.营商环境、金融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J].科技进步与决策,2020(6):147-153.

[17]徐浩,张美莎.营商环境、关系型融资与技术创新[J].当代财经,2019(12):73-83.

[18]徐浩,祝志勇,李珂. 营商环境优化、同群偏向性与技术创新[J].经济评论,2019(6):17-30.

[19]Contractor F J, Dangol R, Nuruzzaman N,et al. How do country regulations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 impac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flows? [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20,29(2):12-23.

[20]Michael C. New theory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J]. World Economics, 2020,21(1):143-152.

[21]Vinh V,Nguyen ,Thi L A, et al.Local business environment, domestic CEOs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a transitional econom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Vietnam [J].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2020,66(C):236-249.

[22]蘇振东,洪玉娟,刘璐瑶. 政府生产性补贴是否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基于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微观计量分析[J]. 管理世界,2012(5):24-42.

[23]张会清.地区营商环境对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J].南方经济,2017(10):79-93.

[24]赵婧,吴珍珠,谢朝华.金融支持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成效的区域性差异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1):39-43.

(责任编辑:筱清)

作者:王智新 赵沙俊一 朱磊

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探究论文 篇2: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影响因素探究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只有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既受到市场垄断程度和国际直接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又与企业规模、所有权结构等企业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应增强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规模;国际贸易程度

作者简介:王亚勇(1966-),男,安徽濉溪人,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蚌埠清越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房地产市场与发展规划。

一、引言

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加入WTO,随着我国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贸易投资一体化的逐步形成,以及贸易壁垒的存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日益凸显。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创新投入不足的制约。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很少涉及发展中国家。国外学者多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利用发达国家的企业数据,实证哪些因素对其技术创新产生作用。国内学者对于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大多从技术溢出的角度出发,忽略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探究,仅仅把握市场结构和国际直接投资等直接影响因素,而忽略国际贸易、企业规模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因素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改善企业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况

(一)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技术创新是科技进步与生产力提升的重要保证,对企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据英国工商部发布的《2009年全球企业研发状况报告》,2009年全球1250家上榜企业总共投入2538亿英镑的研发资金,同比增长7.1%。从我国来看,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在财政税收、贸易金融等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国务院于2006年2月施行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我国全社会的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升,到2010年将达到2%,到2020年会达到2.5%以上,争取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对外技术依存度降至30%以下。科技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总支出达3000亿元,比2005年上升了22%,占GDP的1.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达70%以上。然而,这一数字仍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且,实践中不同企业对R&D活动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程度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从宏观层面上看,2002年技术创新的研发强度才突破1%,2007年达到1.49%,该水平不但与同阶段的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而且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后期的水平。同样处于工业化第二阶段,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研发强度为1.4%~3.0%,联邦德国在20世纪70~80年代为2.11%~2.22%,日本在20世纪70~80年代为1.59%~1.91%。

从企业的层面上看,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统计中,披露技术创新投入的有373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2.47亿元,仅占373家企业销售收入的1.05%,其中,只有106家超过2%的水平。2004年中国制造业中最大的500家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为1.09亿元,占这些企业的1.88%。国际经验显示,技术创新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企业将难以生存,达到2%可以维持生存,达到5%以上,才会有竞争力。这表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三、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因素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因素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其中,外部来源是辅助要素,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保障因素;内部来源是根本要素,是决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主要因素。

(一)外部因素

1.市场垄断程度

根据熊彼特理论,市场垄断程度和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显著关系,他从创新的动力与能力两个视角来分析垄断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当垄断程度较低时,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动力将大于技术创新的能力,此时创新能力将制约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市场垄断程度则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当市场垄断程度较高时,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将小于其技术创新的能力,此时,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将取决于其技术创新的动力,提高市场垄断程度将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进行。因此,垄断对于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一个阀值。 我国大部分企业所具有的垄断程度都比较低,低于该阀值,其创新投入受到创新能力的制约,实际创新投入低于意愿的创新投入,从而导致创新投入不足。

2.国际直接投资

FDI通过技术外溢影响着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外资流入必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从中获益。按照技术外溢理论,FDI进入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东道国企业带来技术上的转移,从而促进了东道国技术能力的提升。但是,若东道国企业仅仅是模仿、复制外国企业的技术,就会失去技术创新的动力,将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竞争理论,外国企业同本国企业的竞争,会迫使东道国企业改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的投入。但如果由于FDI的竞争,降低了本国企业承包的利润,甚至挤跨了本国企业,那这些企业就没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因此,国际直接投资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3.国际贸易程度

国际贸易一直被视为国家间技术转移和扩散的重要渠道,因而对各国的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由国际贸易导致的技术扩散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国际商品贸易将新产品输入到发展中国家、地区时,给输入国带来生产模仿的机遇,在模仿生产的过程中,技术扩散就发生了。国际技术贸易可以同时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存量水平和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

4.其他因素

技术创新还要受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所处地区的经济水平越发达,则该地区进行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就越好,企业进行研发的动力就越强,其自主创新投入也就越多。企业所在地的基础制度对于研发的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往往发达地区的基础制度要好于落后地区。因此,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就相对越高。

此外,技术机会也是技术创新投入的一个影响因素。不同的行业特性、产品特性也决定了该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水平。

(二)内部因素

1.企业利润率

我国学者王红领(2007)利用我国民营制造业的数据,实证了企业R&D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企业利润率对研发强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当企业的利润率提高1%时,技术创新研发强度的增加在17.79%~19.74%之间。在生产过程中,伴随企业利润率的提高,企业会进行扩大再生产,其中包括了生产规模的提升和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除此之外,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增加也同样有助于创造出更多的利润。从长远来看,技术创新投入的增加,会促使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让企业在同业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因此,企业利润率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2.企业规模

资金投入能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物质保障。对于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的关系,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熊彼特等人认为,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比小企业更大。首先,技术创新的成本巨大,只有大企业才能承担。大企业更有能力承担技术进步过程中的风险。其次,技术创新也存在规模经济,大企业比小企业更能充分利用这种规模经济效益。再次,由于大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多进行多元化经营,能够从技术创新的成果中获得更高的收益。谢勒等人的观点则完全相反,认为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更大。大企业在试图形成垄断力量的过程中确实会从事技术创新,但垄断地位一旦形成,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行为就会逐渐消失,市场支配能力反而成为技术进步的障碍。总之,技术创新取决于企业的投入能力、投入意愿以及投入效果。整体而言,大企业比小企业的投入能力要强,在实际投入方面占主导地位。当大企业处于垄断地位时,其投入意愿会随之减少。小企业投入意愿较强,而投入能力有限。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大企业加速技术创新的进程。

3.企业所有权结构

在中国特色的经济环境下,所有权结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所有权结构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创新动力较弱,而集体、私营和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加活跃,原因在于国有企业通常处于行业垄断地位,比较容易得到国家、金融机构的扶持,强烈的优越感导致其竞争压力偏小,技术创新投入意愿不强。

四、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策略选择

根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因素,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

(一)政府层面

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在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进程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1.完善战略性贸易政策

由于我国现阶段自主创新受到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的制约,而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又取决于其获得的超额利润,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来促进寡头垄断产业的发展和寡头垄断产品的出口,以增加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

2.调整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

适度垄断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由于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轨时期,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政府对经济运行干预过多,使一些被政府扶持的重点企业在没有国外竞争者的情况下,不愿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因此,政府要调整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加强产业内部的市场竞争,通过支柱产业内部寡头垄断厂商之间的竞争,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不削弱其技术创新动力,以有效增加其技术创新投入。

3.制定企业技术创新的鼓励政策

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将研发补贴作为促进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主要政策工具,对支柱产业中寡头垄断厂商的研发活动给予直接的补贴,以有效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创新,从而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企业层面

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推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发挥着最根本和最直接的作用。

1.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缺失,根源在于其技术创新动力的不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迫于近期经营业绩的压力,一般很少选取技术创新的战略,不易选择技术创新的道路。此外,大量的创新投入并未给企业带来有效收益。因此,企业须确保R&D投入与企业营业收入、利润保持适当的比例,并逐步提高,严防虚假投资,确保企业的有效投入。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我国垄断企业多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由于体制的缺陷,国际竞争能力不强。大型国有企业应当积极推进股权、期权激励政策,完成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企业提供持续创新的制度保障。

3.培养、引进创新人才

培养和引进人才是实行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方面。首先,企业应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加企业员工的学习培训机会,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水平。其次,注重创新人才的外部吸收。外部人才的新思想、新观念会与企业原有文化理念进行碰撞,从而推进企业中不利于技术创新的部分的改进和淘汰。最后,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奖励,逐步形成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惩罚奖励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延兵.中国工业产业创新水平及影响因素——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6,(05).

[2] 王红领.影响企业R&D投入的因素分析——来自民营制造业的经验数据[J].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2007,(10).

[3] 江静.中国省际R&D强度差异的决定与比较——基于1998-2004年的实证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03).

[4] 胡永平、何建国.对重庆上市公司R&D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4).

作者:王亚勇

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探究论文 篇3:

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理探析

摘 要:在当今时代,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受到了越发广泛的关注,甚至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贸易自由化、金融国家化以及经济金融化等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本属于各自独立的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呈现出了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从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现状出发,分别从优化资本禀赋、改善商品结构、强化风险管控、改进金融机制这四方面出发探析了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理,并就如何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提出了优化金融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发展策略、扩大贸易商品结构这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国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金融发展;国际贸易;作用机理

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影响作用是相互的,以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为例,其对于中美两国国际贸易领域的冲击极其巨大,中国和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贸易冲突会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并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海外需求疲软、经济走弱等,导致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基于此,应该积极探索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理,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现状

(一)金融发展现状

金融发展可以看作金融结构的变化,其发展过程是金融功能持续扩充与完善,促进金融效率提高、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2017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达到6.539 5万亿,2018年达到了6.910 0万亿。同比增长4.4%,这也表明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相对稳定。有研究人员指出,对于国家而言,良好的金融发展态势会对当地国际贸易产生正向激励作用,而较强的金融实力意味着不弱的经济实力,能够为区域在国际贸易中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带来更多利益[1]。

(二)国际贸易现状

国际贸易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包含了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能够对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进行调整,对国际供求关系进行改善,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实现财政收入的增长。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进出口商品总值达到了30.504 4万亿,其中进口商品总值16.415 2万亿,出口商品总值14.089 2万亿,贸易顺差为2.326 0万亿。进出口商品总值较2017年同期增长比例分别为12.9%和7.1%。事实上,从1994年开始,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就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同时保持了国际贸易的稳步增长。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初级产品仅占据了5.42%的比重,工业制成品的占比高达94.56%,这也表明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的地位变得越发重要,而国际贸易在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也在不断加强[2]。

二、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理

(一)优化资本禀赋

有研究人员提出,金融发展能够对国家资本要素禀赋以及技术水平进行优化,推动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资本储蓄与投资关系着眼,金融发展能够提升储蓄率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率,增加投资的同时,带动生产规模的扩大,投资资本供给的增长也会引发成本的下调。人力资本积累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本身又会受到资本存量的影响,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能够为技术创新和风险分担提供便利,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推动国际贸易的增长。完善的金融体系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技术创新环节,带动技术进步,使得国家在技术密集型产品上能够具备相应的比较优势。

(二)改善商品结构

金融发展能够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进行改善,通过不断优化商品结构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结构主要是依照国际贸易的经营特点,对商品结构及区域结构进行反映,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3],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商品以技术知识型产品为主,这也是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相对缓慢,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很多时候都处于被动位置。针对这样的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该设置相应的优惠政策,将自身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吸引外部投资来带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强化风险管控

Baldwin立足风险管理,从金融工具和金融中介两个方面研究了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理,提出金融发展的结果能够为国际贸易中不确定风险的管控提供便利。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信用风险、价格风险、运输风险、商业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这些风险会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形成巨大阻碍。在金融发展的带动下,区域内能够形成稳定的制度环境,配合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可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而借助国际贸易融资工具、出口信用保险等相关服务,更能够帮助国家和地区实现对国际贸易中各类风险和隐患的有效规避,为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提供便利[4]。

(四)改进金融机制

有研究人员提出,一个国家的金融机制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一些信贷市场限制较低的国家,会重点发展能够使用外部融资的产业,而如果信贷市场限制较高,国家会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不需要外部融资,或者对外部融资依赖性小的产业。对于国家而言,良好的金融制度能够促进完善融资成本机制的形成,而金融市场的发展,则可以降低经营者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也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外部融资渠道,使得企业能夠更加轻易地获取资金,形成比较优势。另外,汇率制度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例如,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出口会增加,进口则会相应减少,反之当货币升值时,会产生增加进口、抑制出口的效果。资本能够在国际市场中自由流动,因此单个国家货币汇率的变化并不会对两国资本相对价格的长期趋势产生影响,不过本币汇率的升值会带动国内工资利率比提高,对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价格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5]。

三、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金融产业结构

新的发展环境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变得越发密切,彼此之间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这也是金融危机会波及全球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合之前世界性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损失,可以明确,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对于国外市场的较大依赖性,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各个经济领域都受到了牵连,在缺乏有效对抗手段的情況下,无法很好地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针对这样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国内市场的开发,对金融产业的结构进行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其对于各类风险的抵抗能力,同时也应该适当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关注对多个国际市场的开发,以此来实现对市场风险的合理分摊,保证金融发展的稳定性[6]。

(二)调整金融发展策略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带动了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样发挥出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而这样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金融产品创新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政府部门应该积极调整金融发展策略,推动金融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设置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不断提高金融产品服务的质量,为国际贸易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融资渠道。例如,可以加快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相关工作,做好海外市场的合理布局,发展更多的海外消费者,推动国际贸易在不同国家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扩大贸易商品结构

第一,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中能够占据绝对优势的不再是价格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应该对商品结构进行扩大和优化,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占比,于国际贸易中实现价值创造,确保我国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更大的优势[7]。

第二,国际贸易不单单是商品贸易,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品牌授让等,这些都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支撑,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其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超过70%,良好的服务供给能力加上高度发达的经济带来的国际竞争优势,使得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比而言,我国目前服务贸易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占比仅为4.3%,而且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服务贸易逆差呈现出了持续扩大的趋势,引发了服务贸易失衡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结合国内金融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进行平衡,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步伐,在为金融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国际贸易的长远发展[8]。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经济发展中两个相互对立的领域,无论是金融发展还是国际贸易,对于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两者之间存在良性互动机制,金融发展能够从资本禀赋、商品结构、风险管控和金融机制等方面,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影响,这一点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都已经得到了证实。新的发展环境下,研究人员应该立足我国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对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卿竹.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互动机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2):121.

[2]马广奇,杨亚倩.金融发展对陕西省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市场周刊,2019(11):54-56.

[3]李媛媛.浅析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互动关系及相关对策[J].营销界,2019(37):107-108.

[4]李锦梅.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基于新动能经济时代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7):38-42.

[5]王嘉杰.旅游国际贸易中互联网金融的国际协作[J].社会科学家,2019(7):80-85.

[6]刘鸿浩,姚欢.广东省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12):76-77.

[7]徐世龙,杨霞.甘肃省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探究[J].北方经贸,2019(1):43-44.

[8]张晋恺.浅谈国际贸易的稳定对于金融市场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51.

(责任编辑:林丽华)

作者:李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规定论文下一篇:国际化高等教育外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