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023-06-15

第一篇:怎样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有效的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城子河区东海学校

陈立辉

怎样有效的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收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每学期对自己的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把握学生心里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本学期,我主要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后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后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了相关书籍,知道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在音乐课上,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刚开始我对这情况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学生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合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是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上的难点,是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坚持为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 在讲音乐课时,我觉得只是我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经过反思,我认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比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这是一个很好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它要求学生通过本身的歌词,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再出别的有意思的歌词套到歌曲里面。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让学生互动,而最终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四、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在音乐课中我发现,每逢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但却是老跟不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可以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用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使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是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所以应该多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班集体的能力等。反思自己如果这课是自己上,又将会是如何,有什么不同与相同。这是帮助自己在教学道路成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这学期里,我收获了很多。音乐课上并不是简单的弹唱跳。它是艺术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只要你经常反思,毕竟会让你的学生和你融在一起,这样既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使课堂中一些“热闹”现象不再发生。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责任重大,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第二篇:有效预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熊利琴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先预习,再进行学习。预习与不预习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差别的。在我校的希望——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中怎样进行课前预习,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使得预习能行之有效,进而促进课堂的高效率,已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有效预习的重要性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通过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但不少学生往往不重视预习,他们认为上课时老师反正会讲的,到时认真听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培养自己预习的习惯十分重要。做好了预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有效预习

预习的质量影响学习的质量,那么学生怎样预习,才会有效果呢?

1、明确预习要求,知晓预习的内容

预习时学生应该知道预习的要求和步骤,首先是字词关,然后是主要内容关,再后来是质疑解疑关。比如高年段的语文课文预习,以《丰碑》为例,首先学生应该通读全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把读得不流畅的句子读流畅,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对文中的生字进行学习,有些生字是课后生字中的生字,而有些是课后生字中没有出现的生字,因此还需借助字典来学习生字词。学习生字词不仅要从读音、字形来学习,还要了解一下字义。过了生字关后,还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特点有一个准确地把握或事件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可以写一写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再来细读课文,对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做上记号,联系上下文思考,并尝试解疑,在书上做批注,还可借助

网络来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第二天的学习中才能有的放矢。

2、激发预习兴趣,提高预习的主动性

开创多样性预习作业。一成不变的预习作业模式尝尝使学生产生腻烦和无趣感,进而使得预习作业完不成或达不到要求。形式多样的预习作业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直接提高预习的实效。教师把学生的预习作业与课内外活动联系在一起,丰富预习作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参与。例如在学习《天然动物园》一颗之前,让学生查阅关于狮子、长颈鹿等动物的书籍或有关文章,在学习《月球之旅》一课之前,让学生上网搜集关于人类探索月球的资料,课堂上分享各自的搜集的资料。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针对具体的预习要求,有选择、有判断地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丰富了学生的课内外知识。

3、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

预习要求不能千篇一律,应该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为了让学生知道怎么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和探究能力,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个单元的训练要求和重点,进行分层次的预习要求。

(1)、分层次的预习要求。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班级的学情,把预习要求进行分层,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例如在预习《我的老师》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1)、必做题:①读课文,画出生词。联系课文,再查字典对照,把新词的意思写在书本上。②生字中,哪个最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你能给生字组词吗?③将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做到不添字减字,把字音读准确。(2)、挑战题:①画出课文中人物行为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写自己的感受。②结合课文具体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七件事。③遇到不懂之处打上问号,上课向老师同学提出。上述的预习题中,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前面的几个小题,学习能力中等或者中等以上的学生,就需要去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课文的深层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预习作业中,发现课文的深层含义或者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教学新课之前,除了基本的字词,预习之外,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课内提示,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抄写文中的重点语句,可以是一个填空题,有时是一两个小问题,穿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也可以出示几个关键词,便于学生概括。

(2)学会摘记。面对长篇课文,学生不知道改摘录些怎么样的句子和段落,或者摘录的不是重点语句和词语,老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摘记方法。比如,引导学生摘录一些描写生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好的,蕴含深刻,给人启发、令人感动的的句子。

(2)、善于提问。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提问、会提问。只有善于提问,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从课题中发现问题。②从课文整体入手发现问题。③从重点句中发现问题。在学生画出重点句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④从课文多表达的矛盾之处着手质疑。⑤从令人深思、给人启发的句子着手质疑。

三、检查预习效果,提高学生预习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检查的目的,一是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二是对预习态度认真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三是可以督促部分学习能力和主动性较差的学生不要偷懒。要坚持预习。反馈的形式可以多样。

1、定期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指定组长检查汇报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课堂省时提效。另外,还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请家长协助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是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2、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在课堂上,要结合教学对预习进行有效地评价,既重视学生的思考结果,也要重视答案的获得过程。比如在理解词语时,要求学生不但要说出词语的意思,还要说说学生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何在联系上下文中体会到的等等。

教师必须随时督促学生按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一旦发现学生在预习上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还要每天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在班级评价,让学生看到老师对预习的重视,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外认真预习。当然班级中会存在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老师不仅要在指导预习上花更多的时间,为了增强其自信心还要在其对于预习出色或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和积极的表扬和激励,尽可能让他们感受到预习获得的成功的喜悦,进而促进对预习的兴趣。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及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第三篇: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站中心校董明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启发性的主要标志,是教学活动的“内化”关键。然而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调控。课堂提问要注重艺术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要注意哪些细节,提问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情况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考虑好并做好充分准备,以便教学时及时调控,实现师生和谐互动。这就是课堂提问调控的艺术性。要做到这一点,我想是否能在以下四个方面引起注意:

首先是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师生互动的过程性。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生者,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要改变过去教学中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的简单做法,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的促进者。把课堂提问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探索上,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够运用知识,妥善处理信息,学会分析推断,进行表达交流。

其次,问题提出后,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回答应有充分的估计并事先想好应对的策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既要精心分析教材、设计课堂问题,考虑问题的设计表述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明易懂;同时更要花主要精力去分析学生情况。特别是分析所教学生的学习特点,包括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尽可能地多方面地考虑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做好应对措施,把握提问时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再次,考虑问题的提出是否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计问题时,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思维,问题要包含多种水平。要防止出现优生活跃、差生兴趣不高现象,也要防止因教师传递不当的期望或者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表现出的歧视,给学生带去教学机会的不平等或致使学生因教师的低期望而导致学习动机降低。总之,课堂问题的设计要能够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

最后,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兴趣是学生发展的根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学习才有积极性,才肯动脑筋想问题。才会钻研问题。因此,加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实现师生积极互动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改变过去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打天下的形象,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手段,在生动、直观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创造力,实现课堂效益化。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加强提问策略的优化,提升提问实效。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①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②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③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④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加强提问方式的优化,提升提问实效。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掌握提问的技术,优化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开放式提问、突破式提问、比较式提问、猜测式提问。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能促进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强化了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数学学科教学的同时,发挥学生的特长,做到优劣互补,在游戏、讨论、自我陈述、展示和生活情境陶冶等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信心和勇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四篇: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我们进行课改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才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呢?

一、根据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分层要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同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恰当材料,在进行教学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重视教学中统一标准,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做到统一性与层次性相结合。一方面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分类设计,使全体学生达到一定的要求,就是“下要保底”的设想,另外又要考虑“上不封顶”的目的。在目标设计时要有弹性,提出的目标要有层次性,以保证不同学生求知需要能得到满足。俗话说“跳一跳,摘桃子”,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在制定目标前,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须的认知基础? (2)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 (3)那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那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只有有了全体学生的实质性参与,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将新颖性和科学性融入课堂教学。

1、以“趣”为首,切实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内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参与的活动感兴趣,对其充满探究的热情,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所以在设计“问题导学”案之前,首先考虑的应是:你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你的活动是否有趣,能否激起学生的探知欲。例如在教“左右”时,就设计了“举左手,举右手”、“找身体上的朋友”等活动便是将新颖的内容融入活动,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了童真与童趣,学生们乐于参与,热情高,所以教学效果好,收获大。

2、巧设问题情境,科学引导。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体验过程,同事更应该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在数学学习中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自觉、主动、深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而学生能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取决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所以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启发性、开发性、引领性便成了学生能否真正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在教学“o”的除法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五只小猴子在水面上捞月亮,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平均每只猴子捞到几个月亮”,关于 0 的除法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时认识到,0 个月亮平均分给 5 只猴子,结果每只猴子都没捞到月亮,所以商是 0.此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当然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更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3、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素材。但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用好教材。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交流计算方法后,让学生课后去测量计算我们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这种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进行教学的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案活动内容设计要有挑战性,注重动手实践。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我们的数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 体验。因此数学活动的内容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我设计了“照镜子”的游戏,找两个学生,面对学生,一位假装照镜子,另一位模仿他在镜子里的动作。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很容易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也能准确的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有人说“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教师不是圣人,每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个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表达、教学的思路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互动。只要我们的教学能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几个重要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信一定会探索出一条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路来!

第五篇: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浙江省永康市荷园中学 宋清荣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无疑,地理课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地理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效率

教书育人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程。作为高中的地理老师,我深深感到地理教学的任重道远,它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学生特点,发现教材的变化,探索

出符合学生和课改要求的新教法,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符合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这个过程中,既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也深深体会到地理教学的乐趣,同时发现教学中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时时刻刻都有超越自我的快乐和成就感。这里我把我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点儿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一、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精心备课,才能打有准备之仗,才能确保课堂高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制定好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好周密细致的教学环节,有时甚至要细分,什么时候学生做什么,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样的问题,哪些问题应由学生集体讨论自己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可能解决不了,需老师指导,这些都要精心设计、系统安排,这

也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足工夫。

二、全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二是学生觉得知识过于简单浅显,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具有挑战欲望、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每节地理课始设计出形式多样、巧妙有趣的导语有利于迅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之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多年来,我在授课前都会提

出一些引起学生思考和联想的问题,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的目的,实践证明,此法对教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向师性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示范意义。“亲其师,信其道”,他们往往会因喜欢一位教师而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学仪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及某方向的特长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地方,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条件。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发挥特长,形成人格魅力,这样就可让学生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视频以及计算机教学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

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

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六、充分利用地理课本的插图,以“有形”促思维

地理教材有许多插图,包括分布

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地理插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图像的重要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以形象促进抽象的思维,结合文本理论和媒体见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解图的能力,以及挖掘教材的图像来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七、课后及时总结,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课后一定做好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课堂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下次课中如何克服?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也会对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

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但却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志愿者活动心得与收获下一篇:最有效最速度减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