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明时代的中国

2022-09-03

第一篇:古典文明时代的中国

“美丽中国”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2年11月13日 03:31

来源:三秦都市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更多 分享到:

原标题:“美丽中国”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1月12日下午,三秦都市报副总编辑赵良作为“三秦好声音”互动栏目主持人,邀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环境资源处处长王雁林,西安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炳淳,分别就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讨论。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三个和谐”

张炳淳:十八大《报告》以一个单独章节,比较系统的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阐述。

我做了统计,十七大《报告》中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共28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把生态文明提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对环境保护工作指明新的发展方向,彰显执政党的执政意志。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早期对自然懵懂畏惧,到后来开发征服,现在又重归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这实际上说明了我们党对于自然规律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这个口号,我个人理解就是,天蓝、水绿、地净、山青。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用科学态度和方法,解决发展中粗放式、不可持续性、污染排放过多、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因素。作为环境保护部门的一员,我把我的理解归纳为“三个和谐”:一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三是人与社会的和谐,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形态。

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是要集中优先解决饮用水、大气、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化学物污染问题。二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分类,建设一批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完善其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估制度。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检测评估制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四是划定生态红线,严格保护生态功能。五要创建生态文明试点,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目前,我们有创建生态省、市、区县、乡镇、村和工业园等6级6个体系,今后准备延伸到生态户,推动整个生态建设。像西安浐灞生态区在2010年被授予了国家级生态区,目前,浐灞正在此基础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规划,这个规划已经通过国家环保部评审。从明年1月1日开始,西安市将实行新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考核指标要加上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把环境管理目标由过去的控制污染型,转变为环境质量改善型。

如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

主要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要把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逐渐淘汰,提升一些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其次要通过国土空间布局,完成产业合理分布,以生态环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如西安现在建设的渭北工业区,在规划前,首先就要考察是否在合适功能区划里,是否影响公众健康,这样一来,就把环境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三就是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基础上,逐渐实行环境分类管理。在优化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优先,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在重点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限制开发区域,坚持保护为主,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在禁止开发区域,坚持强制性保护。 如何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从环境这方面来讲,首先要让公众的环境权益得到公平对待。其次是要实现城乡之间的环境公正,尊重公众环境权益。具体来说,就是保证公众环境参与权。目前,我们做的一些和公众环境项目有关的评价时,都要召开听证会,让公众参与进来。还要尊重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比如在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方面,我们在今年的7月1日,率先发布了 PM2.5 的实时监控数据,让公众了解环境现状,愿意参加到环境保护中来,同时愿意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手段,保护环境。三是要维护公众的环境投诉权,目前我们已经开通了12369环保热线,各分县局也都建立了二级平台,及时接听公众投诉,及时转到职能部门,以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建设生态文明给自然留下修复空间

王雁林:首先谈谈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十八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的阐述,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生态文明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总结。

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科学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发展探索的结果。

从生态文明到“五位一体”

从过去说的生态环境到现在的生态文明,将生态和文明放在一起,我认为它代表了一种理念,是将其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当中。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落实,我们发现,生态是最基本的,要把生态文明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个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原来是“四位一体”,现在是“五位一体”。生态文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生态文明作为支撑,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了坚实的根基。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社会层面上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参与和不断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的过程。离开了生态,人的生存发展就无从谈起。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我们10年来最大的成果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有种种需求,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或者说是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人们必然会对于生态环境有要求,希望自己的家园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希望节约利用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以利于自己长期生存和发展。

如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从我们这方面来讲,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灾害的防治。

在土地方面,中国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坚决守住口粮田,要严格土地管制,除了留够基本的口粮田外,还要在土地上做好文章。对存量土地,要最大限度积极利用,使其价值最大化,在未利用地方面,一定要根据国家政策严格执行。

在矿产的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我省也有许多工作要做。我省是一个矿产大省,尤其是煤、油、气资源排在全国第三。土地、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保障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战略性资源。

对耕地和矿产的利用和再利用,涉及到的不仅是我们一代人,而是今后的子子孙孙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它是我们生存的最基本保障。人的生存发展是依赖资源的,搞好资源节约是保护生态的最基本的手段。因而,在推进矿产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报告》提出了很多非常具体的要求。

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面,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上。我们陕西是一个地质灾害很严重的省份,我们的防灾、减灾工作是与尊重资源、顺应资源、保护资源紧密相连的。现在出现的很多地质灾害都会威胁人和财产安全,这就是人与自然不太和谐的表现。针对这个问题,就要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自然修复的空间。

第二篇:“轴心时代”:中国文明归在何处?

凯伦阿姆斯特朗(Karen Amstrong)2006年出版的著作,基本概念和著作结构沿用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其主题直译为“伟大转变:我们宗教传统的开端”(The Great Tansformation:the Beginning of Our Religious Traditions),中译者调整为《轴心时代:人类伟大宗教传统的开端》(孙艳燕、白彦兵译,海南出版社出版),直接以“轴心时代”为题,并在中译本封面上添加了一段“轴心时代”的定义:“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指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在北纬30度左右的地区,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佛陀、孔子、老子等先哲,人类文明精神获得了重大突破,至今都无法超越,未来也不可能超越。”从而加重了“轴心时代”的概念,可以认为此书是自雅斯贝斯本人算起第二部关于“轴心时代”的重要汉译论著。

《轴心时代:人类伟大宗教传统的开端》读后,恍然觉得,宗教史原来可以这样写。 雅斯贝斯提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似乎”一词具有猜测不确定的含义,而现在,凯伦将它写实了。

与哲学家雅斯贝斯不同的是,凯伦是宗教学家。雅斯贝斯的另外一本著作《哲学概论:智慧之路》,其中重申了“轴心时代”理论的第九章题为《人的历史》。很明显,雅斯贝斯依循的是哲学智慧、人的觉醒的理路,而人的觉醒在欧洲是由文艺复兴完成的,文艺复兴崛起的背景是中世纪的宗教。而现在,凯伦无疑是在证明,轴心时代所开启的乃是人类的宗教传统。那么,到底是哲学与人性的觉醒,还是原始宗教的回归呢?

2“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have done to you”(“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成语,谈的是恕。恕是仁之一体,而“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与德还在仁、义之上。而现在,凯伦将“恕”定义为一个新名词:“金规则”(Golden Rule)。

凯伦不对具体的宗教派别表态,她支持所有的宗教(但反对强制性的教条)。她在印度教、犹太教、希腊诸神和“儒教”之中寻找共同点,即各个宗教的共同基础。她说:“轴心时代是在知识、心理、哲学和宗教变革方面最具创造性的时期之一。直至创造现代科学技术的西方大变革发生之前,没有任何历史阶段可与之相提并论。”而在“创造性”问题上,她关心心理体验、神圣感、精神气质。她说:人类“是探寻意义的造物”,这句话是典型的宗教叙述,

随之又提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你相信什么,而在于你的行为举止。宗教关乎你所做的事,而这可以深刻地改变一个人。”说到底,她肯定的是“一种富于同情心的生活”。最终她说出了这样的定义:“宗教就是同情。”

轴心时代“这一时期创造出来的所有伟大的思想传统一致认同博爱和仁慈的极端重要性”。“就轴心时代的贤哲而言,尊重一切生命的神圣权利——而非正统的教条——即是宗教。”“轴心时代的各种信仰里都有一种共同的理想,即同情、尊重和普遍的关注。”“轴心时代的贤哲们把放弃自私自利和提倡同情精神当作首要任务。对他们来说,宗教就是„金规则‟。”这应该是全书的宗旨所在。

“同情心”,直白的表达可以称之为“关联”。民胞物与,道理遍在天地万物之间。凯伦所说的思想观念,中国人十分熟悉。所以此书读来,觉得只是宗教学形式与“金规则”新概念下的“恕道”。因此,此书虽然是宗教学的专门著作,并且使用“轴心时代”概念贯穿,但由于作者作出了的生活化、情绪化的叙述,变得比较亲近而易于被接受,借用当代宗教界的流行术语,很有“人间宗教”的意味。

凯伦极具思想与写作天才,她能将轴心时代的四个民族以类似蒙太奇的技巧作交替剪辑(荀子排列在韩非之后可能也出于这一点),但这些还不算最重要。

作者凯伦推崇中国文明,正如译者所说:“作者在书中对中国和印度部分所用的笔墨极重,可见她对东方文明的喜爱和推崇。”全书四部分共计十章,其各章标题,第六章《悲悯天下》、第七章《关注每个人》、第八章《万物一体》、第九章《帝国的思想》,显然借用了孔、墨、庄、商鞅的思想,可见一斑。

但由文献注释可知,该书撰写引用了西方汉学家的中国文明史论著与翻译的中国典籍,和少量中国或华夷学者的英文作品如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鉴于本国学者阅读经典已觉难明本义,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典籍的解读,特别是对其中默认而不明言的含义的理解,毕竟有限。而冯友兰所受疑古思潮的影响极大,早有学者撰写专文。

书中称《尚书》、《诗经》、《易经》、《乐经》、《春秋》为“一些书吏编纂的文集”,称《礼记》为“轴心时代之后才完成的一部典籍”。将五经等同于普通“史料”,以成书年代判定书中内容的年代,均为疑古派“辨伪”之残痕。

凯伦排列的诸子谱系,孔子在前,老子在后,中间为墨子、庄子、孟子、荀子。

她说:“正如雅斯贝斯所假设的,道家的圣人老子并非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他不是与孔子和墨子同时代的人,而几乎被确认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沿用了雅斯贝斯所获得的20世纪20-40年代的“新知识”。

作者对墨子施以重彩,称颂墨子的“兼爱”为“普遍的爱”、“关注每个人”、“墨子的„金规则‟”墨子正是清末民初的“显学”。

凯伦对孔子最感兴趣,称之为“金规则”的首创者,而她的文献的最主要来源是《论语》。实际上,阅读孔子除《论语》之外当有更多文献,诸如群经、七十子传记、各派诸子以及《史记》和《孔子家语》等等。研究孔子而只采用《论语》,也是“新文化”以后的偏颇之见。

在古代经典中,《论语》属于“传记”,汉代抄写制式为八寸小简,与抄写在二尺四寸大简上的经典有法定的区分。《论语》重要性的程度大约也如它的制式差距,低于正式经书两个等级。

日月之光照为明。“悬象莫大乎日月”,“遍照天下,无幽不烛,故云明”。因其高明,因其境界,因其灿烂,因其悠久,故称之为“文明”。“文明”是一个带有理想指向的词汇,与“存在”、“影响”不见得同步,甚至可能相反。

“影响”是很重要的一个元素,但它并不与合理性成正比。如果只论影响,那么现代世界格局莫不与纳粹、二战相关,在中国,影响重要莫过于秦火、文革。独立判断而不以成败论英雄,此即中国史学的独到之处。

从年代的一致性到地理位置的一致性,“轴心时代”是一个精巧的发现,但它只是一个现象层面,而不是真实层面。四个民族的组合具有偶然性,譬如人们熟知的最古老的埃及文明,在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和《轴心时代:人类伟大宗教传统的开端》二书中都没有正面出现,这不是因为古埃及文明不是“好的文明”,同理,被组合起来的四个文明也可能是“不好的文明”,总之无论“轴心时代”之内与“轴心时代”之外的文明类型,其存在与否都与“真理”无关。

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四个基本阶段,但他放弃了第二阶段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四个“古代高级文明”不提,只把第三阶段的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和希腊四个文明连成一线。东、西、印文明是拉平了,而实质上中国、印度在“古代高级文明”阶段业已隆盛的事实以及希腊出于次生文明的地位都被遮掩了。

中国在公元前800-200年间乃是乱世,史称“晚周”、“衰周”,而虞夏商周所谓“四代”才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轴心时代”。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则故事。宋澄子遗失了缁衣,认定途中一位妇人所服的缁衣为己物并要求归还,说道:我丢的缁衣是双层的纺缁,你现在穿的是单层的禅缁,你还我缁衣,岂不还白得一层里子吗?

疑古派摧毁经学,缩短古史,将中国古史“砍掉一半”、“打个对折”。在“轴心时代”的框架之下,中国古代文明被半数还原。在疑古派全面否定古史的背景下,这半数还原可以视为白得,然而整个事实却被颠倒了。

三代四代之学称为经学,晚周之学称为诸子学,二者一源一流,犹如父子,故而时代的取舍刚好造成了学术的中断和颠倒:以流为源,以子为父,以反题当正题,以乱世之学当文明景象。

“中国原始文明”一节,凯伦从商朝说起,然后再稍稍追溯“尧舜禹”,再稍稍追述黄帝、神农,同时不忘了在开始有关中国叙事的第三行处即写下“玄鸟生商”的神灵故事。“文明缓慢而痛苦地来到中国”,“所有这些传说中的贤明君王都将对中国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们给以启示”。在“中国商朝”地图中,商文化的影响范围不包括四川。这些都是典型的“后疑古派”观点。经过王国维“古史新证”之后,学者将《史记·殷本纪》还原为信史,但仍然不相信《五帝本纪》和《夏本纪》。

“中国缓慢渐进地发展着,直到公元前6世纪晚期,孔子首先发扬了完满的轴心精

神。”“中国危机当头”,“大约此时,一个叫孔丘的年轻人几近完成学业……中国的轴心时代即将开始”。而在中国古典学术谱系中,首先受到人们称道的是尧舜之道、唐虞之道,然后才是“周孔”并称,再后才是“孔孟”并称。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述而不作”,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这是孔子本人的自我评述。孔子在自述中并且承认他所身处的政治环境既非大同,也非小康,而只是卫灵之无道、鲁哀之非礼。

从晚周开始,中国学术从来都是以经史为大宗,以诸子为旁支流裔。将诸子学作为主体,只是“新文化”以来百年间在摧毁神圣经典、倡言自由平等观念下出现的一个“新潮”。而现在,凯伦的著作告诉我们要向“轴心时代”寻找“神圣感”。“婢作夫人”,“附庸蔚为大国”,百年回首,神圣感“一片孤云何处寻”?

晚周诸子学的光芒是无可置疑的,孔子、老聃等等诸多思想者的贡献可以一一历数,虽然如此,并不能因此而无视三代四代学术的意义。三代四代经学是日月,孔孟老庄商韩只是

群星。中国文明所以伟大,所以超越世界各族,独树一帜,正在于它的前后承接、善继善述,经子相随、绵历不绝。

第三篇: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

——学习总书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系列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向,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习总书记的讲话,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表明了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通过学习,有如下体会: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提出“两个清醒认识”的重要论断。 即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两个清醒认识”揭示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艰巨性。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等特点,解决起来难度很大。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1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实现发展和保护“双赢”确非易事。面对生态环境的全球性挑战和群众生态意识的觉醒,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而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任务叠加、生态环境旧的欠账和新的问题叠加,实在是一场巨大的考验、一场持久的攻坚战。

二、妥善处理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一是继续扎实推进“生态乡村”活动,以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为载体,开展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是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做好生态产业发展规划,促进生态资源保护和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造绿色银行,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三是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着力打造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在对物质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迫切。因此,要积极推广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地面源的污染,以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抓手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保证农产品质量,大力提升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满足人民大众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

第四篇:古典的中国

上卷

第一编:中国,一个书生的成长 有韵的童年 天籁童谣(3则) 本色民谣(5则) 天地对韵(9则) 劝君惜取少年时

三字经(节选)【宋】王应麟 续小儿语(节选)【明】吕坤 幼学琼林·文事【明】程登吉 洞学十戒【明】高贲亨 学问天下

汉书下酒【宋】龚明之 地理模型【宋】沈括 寒号鸟【明】李时珍 听琴【南朝·宋】范晔 草圣“张颠”【唐】李肇 陆游读诗(2则)【宋】陆游 东坡说文(3则)【宋】苏轼 读《水浒传》法【清】金圣叹

养成一名君子

孔子论人(《论语》10则)【春秋】孔丘 大学之道【春秋】孔丘

大丈夫·民为贵【战国】孟轲 廉耻【清】顾炎武

菜根谭(10则)【明】洪应明 出发1:人迹板桥霜 送外入都【清】席佩兰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次北固山下作【唐】王湾 上书自荐【汉】东方朔

陈子昂摔琴觅知音【清】陈祥裔 王维“走后门”【唐】薛用弱 白居易叩问长安【唐】张固 诚实君子晏殊【宋】沈括 廖有方【唐】范摅 与马策之【明】徐渭

归程小记【明】归有光

出发2:治国平天下

短歌行【三国·魏】曹操 凉州词【唐】王翰

谕渤海吏民【汉】龚遂

遵义丝绸的由来【清】柯劭■等 二升米一条命【宋】魏泰 温公客位榜【宋】洪迈 吕蒙正的脸【宋】欧阳修 韩公帕苏公笠【清】梁绍壬 书生意气

鹤冲天【宋】柳永

蒲松龄写《聊斋》【清】徐珂 示儿【明】支大纶

与聂化南【明】袁宏道 让马瑶草【明】王思任

史书的威力(3则)【宋】司马光等 文心侠骨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张千载高谊【明】张仲和

登西台恸哭记【宋】谢翱 烈豆【明】郑二阳 诗生活1:风雅的意趣

炼一颗文字丹(5则)【宋】阮阅等 诗歌姻缘(3则)【宋】李颀等 雍丘驱蝗诗【宋】何蘧

前度刘郎今又来【宋】李颀 旗亭唱诗【唐】薛用弱 李贺小传【唐】李商隐 诗生活2:精致的品味 幽梦影(9则)【清】张潮 正午牡丹画【宋】沈括 蟹【清】李渔

如梦令【宋】李清照 约客【宋】赵师秀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宋】苏轼

我本农民【宋】黄庭坚

诗人在死前【宋】陆游

双调·夜行船·秋思【元】马致远 第二编:中国味道 中国创世纪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补天 燧人与苍颉 炎帝 黄帝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吾土吾民

人间的节日(5则) 天人感应的习俗(8则) 一勾新月女儿节(3则)【晋】宗懔等 可怜天下父母心

陶母(2则)【南朝·宋】刘义庆 洪承畴母【清】刘献廷 名二子说【宋】苏洵 鬼母传【清】李清

芒山盗【明】陈继儒 耕读传家

南村辍耕录【清】柯劭志 唐曹因墓铭【宋】洪迈

鸣机夜课图记【清】蒋士铨 项脊轩志【明】归有光 朱子家训【明】朱用纯 书香门第

天一阁【清】陆敬安 示儿燕【清】孙枝蔚

颜氏家训·勉学【北齐】颜之推 诫当阳公大心书【南朝·梁】萧纲 诫子书【三国·蜀】诸葛亮 示侄孙语【明】王夫之 琴瑟和鸣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清】沈复 秋灯琐忆【清】蒋坦 影梅庵忆语【清】冒襄

人间存道义

剑系冢树【汉】司马迁 吴保安【唐】牛肃 王义士传【清】陈鼎 善士【宋】王辟之

赵氏孤儿(节选)【元】纪君祥 宁欺官,不欺贤【宋】洪迈 民间多高人

成衣【清】钱泳

汤琵琶传【明】王猷定 王积薪【唐】薛用弱

叶天士遗事【清】梁章钜 名捕传【清】姚伯祥 少林功夫【清】无名氏 市井繁华

东京梦华录(3则)【宋】孟元老 西湖七月半【明】张岱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士商十要【明】憺漪子 冯商叹银【清】无名氏

田园家园

四时田园杂兴(3首)【宋】范成大 平望夜泊【明】王稚登

入蜀记(八月十四日)【宋】陆游 养柑蚁【宋】庄绰 唱龙眼【清】周亮工 似水流年

古诗“去者日以疏”【汉】无名氏 木犹如此【南朝·宋】刘义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宋】欧阳修 虞美人【南唐】李煜 锦瑟【唐】李商隐 黄鹤楼【唐】崔颢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晓窗【清】魏源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下卷

第三编:天地立诗心 中国风景:人生天地间 《游唤》序【明】王思任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雨后游六桥记【明】袁宏道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宋】辛弃疾 诗画绝句四首【唐】王维 折杨柳: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别诗【隋】无名氏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宋】吴文英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 送友人【唐】李白

游子吟:古道西风瘦马

陟岵【先秦】《诗经·魏风》 悲歌【汉】民歌

秋风起,思莼鲈【南朝·宋】刘义庆 贺新郎·兵后寓吴【宋】蒋捷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辛弃疾 越调·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鸿雁书:云中谁寄锦书来 杂帖二则【晋】王羲之 送橘启【南朝-梁】刘峻

与李太保乞米帖【唐】颜真卿 答张太史【明】徐渭 与支遁书【晋】谢安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寄外征衣【唐】陈玉兰 寄黄几复【宋】黄庭坚

伯牙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伯牙鼓琴【先秦】列子 郢人斫垩【先秦】庄子 管鲍之交【汉】司马迁

生死之交【南朝·宋】刘义庆 素车白马【南朝·宋】范哗

惟君子有朋【宋】王辟之

移居【晋】陶渊明 得乐天书【唐】元稹

郑板桥的眼泪【清】袁枚 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柳永 人面桃花:多情却被无情恼 崔护【唐】孟■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宋】贺铸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宋】苏轼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生查子【宋】欧阳修

清水莲:有美一人,在水一方 子夜歌五首【南朝】民歌 西洲曲【南朝】民歌 山鬼【先秦】屈原 婴宁【清】蒲松龄

心上田:手提花篮多巴相思卖 子衿【先秦】《诗经·郑风》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 清平乐·别来春半【南唐】李煜

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宋】晏几道 卖相思二道【明、清】民歌

古诗·行行重行行【汉】无名氏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 泥人儿:女日鸡鸣 泥人儿【明】民歌

将仲子【先秦】《诗经·郑风》 少年游·并刀如水【宋】周邦彦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新嫁娘词【唐】王建

鸡鸣【先秦】《诗经·齐风》 洞仙歌·冰肌玉骨【宋】苏轼 钗头凤:天若有情天亦老 钗头凤·红酥手【宋】陆游

钗头凤【宋】唐婉

离魂记【唐】陈玄祐 心画【清】黄钧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宋】苏轼 迈陂塘·问世间情是何物【金】元好问 芭蕉雨:点滴到天明 即事【宋】汪藻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东篱菊:心远地自偏 饮酒【晋】陶渊明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 题菊花【唐】黄巢

傲雪梅:几生修得到梅花 山园小梅【宋】林逋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暗香·旧时月色【宋】姜夔 赠外【清】林佩环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 杜鹃血:绿树年年叫杜鹃

怀归【元】倪瓒

金陵驿【宋】文天祥

贺新郎·绿树听鹈央鸟【宋】辛弃疾 明月心: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夜【唐】杜甫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清】纳兰性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解忧酒:人生得意须尽欢

刘白堕酿酒【北朝·北魏】杨街之 千日酒【晋】干宝 鬼差贪酒【清】袁枚 女儿酒【清】梁章钜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将进酒【唐】李白

清心茶:春云香彻万卷书 茶【清】福格

碧萝春【清】俞樾

识张幼于《惠泉》诗后【明】袁宏道 茶说【明】张大复

好事近·次蔡丞相韵【金】元德明 诗意禅:行云流水一孤僧 小雪【唐】清江

悟道诗【唐】佚名女尼

插秧诗【五代·梁】布袋和尚 举手【宋】士珪

庵中自题【宋】显万 思母【元】允恭

暑月访龙潭寄禅上人【清】八指头陀 本事诗【清】苏曼殊

这号人:嘻笑怒骂皆文章 这号人【明】王思任

北山移文【南朝·齐】孔稚珪 小人犹膏【明】刘基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无名氏 骂鸭【清】蒲松龄 鸭媒【清】汪琬

好快刀:来一点游戏精神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节选)【唐】无名氏 莫邪剑【晋】干宝

收藏月光【清】潘永因 板桥三娘子【唐】薛渔思 易头【南朝·宋】刘义庆 好快刀【清】蒲松龄 第四编:汉语的星空

孔子曰:一个教师的智慧 《论语》七则【先秦】孔子 老子道:一个智者的通变

《道德经》七则【先秦】老子 庄生蝶:纵浪大化的灵魂 哲言五则【先秦】庄子

屈原魂:中国的水性文化气质 涉江【先秦】屈原 橘颂【先秦】屈原

太史公事业:小子何敢让焉

太史公自序(节选)【汉】司马迁

报任安书(节选)【汉】司马迁 名士风流:人间曾有妙人在

《世说新语》选【南朝·宋】刘义庆 归去来:陶渊明的背影 归去来兮辞【晋】陶渊明 归园田居二首【晋】陶渊明 教化民间:行吟诗人王梵志 诗三首【唐】王梵志

禅意境:寒山幽人独往来 诗三首【唐】寒山

海纳百川:太白的月亮 月下独酌【唐】李白 李白传【元】辛文房

诗行合一:杜甫的胡须落了 又呈吴郎【唐】杜甫 旅夜书怀【唐】杜甫

平常心:呵佛骂祖文盲禅

坛经·行由品第一【唐】慧能 禅话六则【唐】众禅师

书生意气:六一性情

欧阳修矫正士风【元】脱脱 六一居士传【宋】欧阳修 东坡肉:火候足时他自美 小品八则【宋】苏轼 后赤壁赋【宋】苏轼

易安居士:人杰鬼雄女才子

金石录后序(节选)【宋】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 惊天地:晌当当一粒铜豌豆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元】关汉卿 做一个真我:李贽的童心 答邓石阳【明】李贽 童心说【明】李贽

明清天真:活泼泼灵动文心 书《草玄堂稿》后【明】徐渭 丘长孺【明】袁宏道

山居斗鸡记【明】袁宏道

《笑府》序【明】冯梦龙

瞻庵自赞【明】王思任 脚板赞【明】王思任 自题小像【明】张岱 六十自寿联【清】郑燮 小品三则【清】郑燮 快说【清】金圣叹

第五篇:生态环保讲稿,资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

彭文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我们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一路走来,又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开启了生态文明时代。那么,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生态和文明的结合,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文明形态。具体来说,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文明状态;是人类社会对待自然环境的基本态度、理念、认识以及实践,符合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是贯穿全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中,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社会进步状态。

从客观必然性上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资源形势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环境问题压力的现实诉求,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需要。从目标形式上看,生态文明是一种人类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发展格局,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资源环境格局,是一种人类生存系统安全状态,而最终就是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格局,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目标,它贯穿整个社会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即: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和谐,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失衡等状态,采取符合生态规律的系列办法和措施。 党的十九大之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归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树立生态伦理。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生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现在提出的生态优先观、环境保护观、可持续发展观等,都是我们的生态伦理观。

第二,营造生态文化。在发展生态科学、推进生态教育、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构建生态制度中,规范生态道德、普及生态知识,推广绿色消费……以此营造生态文化。

第三,调控生态行为。要建设生态经济,构建生态社会,推广生态消费,就要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调控、纠正我们的行为,就要下功夫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低碳社区、生态城市等。

第四,建设生态环境。要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就要大力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控制污染,修复生态系统……

以上四个方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而支撑这四大核心内容的是两项重要工作。一个是生态政治建设,就是我们的政治理念、方针政策要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另一个是生态科技支撑,就是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工作。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绿色发展等都离不开生态科技强有力的支撑。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内容的六个方面。

之后,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从十九大报告中的表述来看,在生态系统层面,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建设目标层面,强调“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社会制度层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体制机制层面,强调“推进绿色发展”,“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环境管控长效机制;在措施任务层面,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理论体系层面,强调理论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2018年全国两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论述看,首先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中肯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并指出“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同时梳理了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其次,在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中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最后,在今后工作部署中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严控填海造地,严格环境执法和问责。

2018年全国两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写了“生态文明”等内容,主要是: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

(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修改为“

(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还增加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2018年全国两会上,我们还进行了国务院机构改革,与生态文明相关的是组建了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第一,将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职责以及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有关自然资源规划管理的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这样,就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开发,而且还可以对自然系统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第二,将环境保护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的职责整合,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这样,就可以实施统一的污染防治、环境保护措施。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项工作均在向具体化推进。

有了新内涵。如图所示,在政府大力主导引领下,在企业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公民大众广泛参与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建共享增进人民福祉为抓手,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

在准确把握新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国策方针,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生态文明建设要重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要明确“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突出环保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要着重解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等人民最为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第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促进?一是坚持节约优先,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二是坚持保护优先,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就是以预防为主,开展综合治理;三是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第四,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生态科技、生态制度、生态文明理论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全面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生态系统规律,以开放理念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寻求全球合作,以人民为中心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实现区域生态共建共享,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另外,健全资源资产、修复治理、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绩效核算和奖励制度等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 第五,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另一方面要更加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引领全球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突出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第一,人与自然日益和谐,生态系统趋向稳定。五年来,我们加强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比如,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保护好土地、森林、草原和湿地,就会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平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趋向稳定。这是一个巨大的可喜的成绩。

第二,着力治理环境污染,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特别是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加强散煤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71%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提高燃油品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00多万辆。加强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从这方面看,我们是下了大决心,做了很多努力,有效遏制了环境恶化的势头。 第三,绿色发展,资源节约,引领全球。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1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说,最近20年,我国累计节能量占全球总节能量的58%,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25%左右,最近这几年的增量部分占全球40%左右。我国在节能增效、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得到了国际社会充分肯定。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突出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五点,即,资源环境约束、生态系统退化限制、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行政分割制约和生态文明理念还不够强。具体来看:

第一,资源环境约束问题。首先,资源约束。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就相对不足。比如土地资源,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2/3的陆地领土是山地,可利用土地面积非常有限,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同样,人均水资源也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这是我国的资源形势。所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能耗每下降一个百分点,都需要我们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代价。可见,资源有限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较大约束力。

其次,环境污染约束。空气污染,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大城市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1.2%;有32个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超过30天。另外,水污染的问题也很严峻。2016年,全国地表水1940个评价、考核、排名断面(点位)中,V类和劣V类分别占6.9%和8.6%;6124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各占45.4%和14.7%。474个城市(区县)开展了降水监测,酸雨城市比例为19.8%。地下水的污染是我们看不见的,这个治理起来更困难。

第二,生态系统退化限制问题。前些年,包括林地、草地、水域及湿地、荒漠、沙地、裸地在内的生态用地面积持续下降,土壤侵蚀以及土地荒漠化、沙化的面积也比较大。根据2014年公布的数据,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1.6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的1/4。这些问题反映了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起来,这个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另外,生态系统的退化,还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非常大的限制性。

第三,法律制度体系还需要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从生态环境源头保护来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自然生态空间权属还不清晰,权责还不明确,这不仅严重影响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还使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经济制度来看,对于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市场主体如何进行经济处罚,还没有完整的制度化设计;对于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也缺乏稳定的常态化制度设计,缺乏体现区域生态正义与生态公平的经济制度安排。从生态环境保护过程来看,需要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各类市场主体的生态权利、生态责任,全面完善和落实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环境治理和环境修复等法规制度。 第四,行政分割制约问题。一方面,生态系统空间与行政区域往往并不匹配。比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就横跨了好几个省、市、自治区。这样的话,如果从行政区域的角度进行生态环境的规划设计、开发管理、评价考核,那么区域生态的公平与正义就得不到体现。另一方面,同一行政区域内部,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各行其是、各自为政,造成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环境、资源保护的不协调。所以,当前这种行政分割的治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而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第五,生态文明理念还未真正落实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过去那种资源消耗型的传统发展思路仍根深蒂固,个别地方一说到建设就是占用耕地,集约化、绿色化、内涵化发展理念还不够深入。还有,企业和社会组织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性不高,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制度设计不够程序化、具体化,公众生态行为、绿色生活方式普及、深化程度较低。比如说,垃圾分类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有媒体调查发现,在北京分类垃圾桶常见,但多数人并未实行垃圾分类。这说明我们的生态文明理念还不够强,还没有落实到我们的行为中。所以,我们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让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落实到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三、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以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在讲这部分内容之前,先来看看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一)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指的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界、经济与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环境系统。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生态环境系统。

1.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特征——以人口高度聚集的特大城市为例 第一个特征,高度复合的人工—自然系统

人口高度聚集的城市叠加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上,在人工环境主导下形成了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在空间、结构和功能上同自然生态系统差别较大,其人类高强度作用于自然环境,人工建设空间所占比重非常高。比如,特大城市中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业用地……都是叠加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上的一种高密度的人工化的覆被景观。

以武汉为例。武汉市的土地利用程度非常高,人类高强度作用于自然环境,主要表现在人工化环境(建筑物、道路、桥梁等)显著,人工化覆被(沥青、混凝土、绿化)面积广,人工化水系(给排水系统)突出,人工化气候(城市气候、城市热岛)强。这就是人工环境主导下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高度复合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无论人工环境怎么主导,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都是叠加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上的一种高度复合的人工—自然系统。

第二个特征,人口高度聚集的自我驯化系统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

如图,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正三角形,植物是生产者有机体,量最大,占三角形底部。一级、二级、三级消费者。什么意思?如果草是生产者有机体,兔子吃草,那兔子就是一级消费者,狼吃兔子,那狼就是二级消费者,以此类推。农村生态系统也是一个正三角形。人类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使动植物越来越少。我们看,人类在三角形的顶部,在一定比例上占主体地位。而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倒三角形,人类在顶部,占绝对主导,动植物在中底部,且比例越来越小。 这样一个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其营养结构经过了高度的自我驯化。比如,城市产业链,就是围绕消费进行产品的生产和输入输出。再比如,消费,体现在吃穿住行上,就是我们可以盖房子、造汽车,可以生产更加丰富多样的食品和衣物,等等。在高度自我驯化的物质循环方面,我们构建了城市物流系统、城市水循环系统。

如图,城市水循环系统的主要环节,就是降下的雨水通过人工沟渠和地下排水管网流入江河湖海。而这一过程就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结果。在高度自我驯化的能量流动方面,城市能源有一次能源,如原煤;有二次能源,如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热力、电力等,其供应与传输是按照人类所需要的方向流动。总的来说,自我驯化就是让事物往人类所需要的方向调整。 第三个特征,网络化的圈层空间结构

网络化大都市是一个以流动和信息、有形和虚拟的网络为支撑,具有多中心、多节点的城市区域。特大城市社会经济发达,伴随大都市网络化圈层发展,生态系统也呈现显著的网络化圈层结构特征。

如图,圆的中心是城市中心区环境,然后往外依次是郊区环境、区域环境。城市中心区是高度复合的人工—自然系统,到郊区就是农村生态系统,到自然保护区就是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网络化圈层结构。举个例子。北京市中心城区呈高度聚集的环形状发展,市域范围内表现为4个圈层: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城乡过渡生态环境系统、平原生态环境系统、生态涵养型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要重视多中心、多节点的网络化圈层结构。

第四个特征,高强度的开放系统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周围其他生态系统有着高速而大量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比如,河北、山东等地的蔬菜运到北京来卖,北京生产的产品也在往其他地方输出。这就是高强度的开放系统。也就是说,特大城市中有大量的人口,所以能源、物资等都依赖于外界输入,而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又需要向外界输出。而这样的输入输出,主要且必须依靠人类活动来协调,才能使之趋于相对平衡。

第五个特征,多元化的环境格局

特大城市快速发展,从区位关系、自然环境、经济结构、城市功能、环境问题等方面来看,整体环境一般表现为发展水平多层性、城市功能多元性、环境敏感点的特殊性、环境容量有限性、居住人口流动性、环境条件多样性的多元化环境格局。解释一下环境容量有限性,在人口高度聚集的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扰动强度也非常大,这样就会不断突破环境容量的底线。

综上,我们以特大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五个方面的特征,那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一定要对此高度重视。

2.特大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问题特征

特大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系统脆弱,就是生物多样性单一,自我调节能力弱;二是外界依赖性过强,如过度依赖不可再生资源、过度依赖外界供给的农产品、过度依赖人口输入;三是生态滞留严重,就是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污水的产生量大,难以自我分解;四是环境板结严峻,比如人口拥挤板结区、水泥森林板结区、城市热岛板结区、交通堵塞板结区;五是环境容量有限性,就是土地的人口容量、城市道路交通容量、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超负荷。这五个问题要高度重视。

(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

第一,人是自然系统的一份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环境要协调发展,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活动的扰动强度要在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持续;人类生存环境要宜居优美,比如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安全的环境、美丽的景色;人民美好生活质量日益增长,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第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第三,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四,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第五,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实现和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要措施

第一,推进绿色发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通过加强资源节约利用,推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城镇化,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第二,加强环境治理,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这里特别强调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重拳整治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二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格局。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形成山青地绿、碧水蓝天的生态环境。

第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通过推进生态红线保护行动,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持续。

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例证 (1)湿地的修复与恢复

湿地为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覆盖的土地,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水文、调节气候、防止污染的生态功能。

以德国郊区生态社区的污水处理为例。德国在郊区建生态社区时对污水的处理,采用了以下方法。一是在住宅下建造独立的堆肥式旱厕。这种无水冲卫生厕所,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还可以满足社区中的绿化建设。二是建造专门的生活废水和雨水收集系统。在生活废水处理过程中,将所有住宅的灰色污水——主要是厨房污水和洗澡、洗衣污水收集起来,输送至沙床湿地。而这个沙床湿地是人工建造的专门用于污水处理的湿地,主要为沙土床和湿生植物。污水经过沙床湿地的过滤,成为清洁的水,之后或流入沟渠水系、或用于农田绿地的灌溉、或进入市政管道。这样既处理了污水,又改善了环境,凸显湿地的生态功能。总而言之,湿地可以很好的保护环境,基本上人均2-5平方米的湿地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大力保护、修复湿地,要把湿地建设纳入生态社区、美丽乡村等的规划建设中。

(2)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对雨洪管理、生态防洪、水质净化、地下水补给、棕地修复、生物栖息地的营造、公园绿地营造及城市微气候调节等的作用非常大。那么,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旨在通过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以及低影响开发等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这里有一个词,低影响开发,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那么,什么叫低影响开发?简单的说,就是要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影响降到最低。

如图,对于雨水,普通城市基本都是“快排”模式,就是水泥地上的水迅速流入地下管网,之后排到沟渠水系,雨水的排放量大于80%。海绵城市的模式是,让雨水下渗减排,集蓄利用,使其排放量小于40%。也就是说,城市要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雨水。而这样做的核心就是低影响开发。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有的地上停车场是水泥地面,这种硬化地面阻断了雨水下渗,并使其快速排入管道里。还有一些停车场铺的是有网格的透水砖,这样的地面可以长草,也可以使雨水下渗。另外,湿地也会像海绵一样吸水,也是有储水功能。如果在小区周边建好多这样的湿地,那么雨水就可以收集起来,无雨的时候,湿地蒸发水汽,吸收太阳热量,使小区的空气湿润宜人。同时,地表水和生活废水经过湿地的过滤、净化,渗入地下,对地下水进行了补给。总之,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核心是低影响开发,就是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降到最小。

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如何理解?用王如松院士提出的生态健康的“五化需求”来讲,就是净化、绿化、美化、活化、文化。第一,净化,就是干净、安静、卫生、安全。比如说,水是干净的,空气是清新的,环境是整洁的,食品是安全的。第二,绿化。它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绿色环境,就是森林多、湿地多、植物多样;二是绿色发展,就是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符合生态规律。第三,美化。这个美不仅在于表面,还在于过程。也就是说,美是整体性的,相协同的,同时体现在过程中是可循环的,能自生的。第四,活化。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虽然是高度复合的人工—自然系统,但它是活的,有生命的,具体表现在水欢、风畅、土肥、生茂、人类可持续。第五,文化,就是要有人气、有文脉、有情理、有风貌。

实际上,这“五化”就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健康标准。那么刚才讲到,呈倒三角形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还很脆弱,不稳定,也不是很健康,怎么办?如何支撑其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用“三角支架”。我们要加强城市复合生态管理,优化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好生态安全、循环经济、和谐社会这“三角支架”。它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内涵。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理解美丽中国。如图,美丽中国建设要以人为本,重点体现两个美,即生态美和环境美。生态美就是生态稳定、生态和谐,环境美就是环境清洁、环境美化。我们要通过一个驱动——创新驱动,一个促进——绿色发展,实现空间优美、环境友好、天蓝地绿的绿水青山。然后,通过区域开放共享,建设宜居的美丽家园。这样,从源头、过程到终结,从生产、生活到生态,都是美的,这就是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措施,归纳起来有八点。第一,空间美化,实施“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优化行动计划,构建优美空间格局;第二,大地绿化,实施山青地绿行动计划,提高林草覆盖率;第三,资源活化,实施开源节流行动计划,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第四,环境净化,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提升环境保护能力;第五,环境宜居化,实施提升生态环境品质行动计划,推进生态人居建设;第六,生产绿色化,实施绿色生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第七,生态资产化,实施生态产业化行动计划,重视生态资产价值转化;第八,生态文明化,实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进生态文化教育。

我们通过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的案例来看一下美丽中国建设。特色小镇,强调的是整体设计,建设有特色的生态家园。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 产 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举几个例子。北京市昌平区的北七家科技商业园区,采用大量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以及暴雨径流收集与再利用设计,通过提高了绿地率以削弱城市热岛效应。这种是海绵城市的主要实现形式。天津桥园公园,运用简单的填—挖方技术,营造微地形形成海绵体,收集酸性雨水,中和碱性土壤,修复城市棕地,形成一个能自我繁衍的生态系统,同时形成一个美丽的城市公园。

再来看一种农业创意——稻田画。这原是日本的一种农业艺术形式,就是农民通过在稻田中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来作画。目前,我国多地也在搞稻田画,并通过这一形式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种模式。2014年,农业部开展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的推介活动,按照特色民居村、特色民俗村、现代新村、历史古村四个类别评选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根据油菜花景观、桃花景观、梯田景观、草原景观、稻田景观、向日葵景观、果园景观等13个分类评选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城市是美的、乡村是美的,那我们的国家就是美的。这个美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还是过程的。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给美丽乡村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之,我们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理念、原则和行动,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其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并勾画了路线图。2018年全国两会又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权责、任务和路径。总的来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任务艰巨,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措施目标已经明确,但生态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要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手段,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众等各个方面的作用,着力增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第三个方面,强化工作保障,大幅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给父母的英文感谢信下一篇:感恩活动主持人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