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同行演讲稿

2022-08-10

发言者在演讲过程中,演讲稿是其展示自我思想的重要方式,好的演讲稿内容,能够让发言者充分表达出自我观点,所以,写出一份观点准确的演讲稿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与经典同行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与经典同行演讲稿

与经典为友 伴文明同行--演讲稿

与经典为友

伴文明同行

作者:高春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经典为友 伴文明同行》。

经典如同文学宝库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我在这光芒的照耀下成长,我一天天由幼稚走向成熟,由粗俗走向儒雅,由无知走向渊博。在经典的陪伴下,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未来充满了梦想。

经典如同我们的精神食粮。读《论语》,我体会到了“仁义礼智信”的真谛;读《西游记》,我感受到了唐三藏的坚定不移,孙大圣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憨厚可爱,沙和尚的任劳任怨;读古诗,我感受到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领略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趣,感悟到了戚继光的“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的爱国情怀,体会到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贞气节。

经典深深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因为从小喜欢诵读经典,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便有了几分不同。在家中,我是一个好孩子;在学校,我是一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我是一个好公民。每当别人夸奖我是一个懂礼貌、讲文明、诚实善良的好孩子时,我总是感到非常自豪!下课了,当同学们在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会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静静的读;当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会笑着去劝慰他们;当朋友们因为我游戏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责时,我会一笑置之;当伙伴们有了困难而需要帮助时,我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毫不犹豫。因为我不会忘记孔圣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教导。 因为喜欢读书,在无意中我积累的知识多了起来。精彩纷层的语文课堂,总是我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当老师提问“花有重开日”的下一句时,我会脱口而出“人无再少年”;当老师说出“牡丹花好空入目”,我立即对出“枣花虽微结成实”,不得不令其他同学瞠目结舌。他们哪里知道,在课余时间,我早已把《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当成了我最好的伙伴! 书读的多了,就想把自己读书的感悟记录下来,于是,我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笔记中,我摘抄了精彩的段落,记录了脑海中霎时迸发的灵感。同学经常问我:“你怎么那么会写作文呢?可有什么秘诀?”其实啊,我哪有什么秘诀呀,还不是书读的多嘛!或许,这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

我爱经典,爱他们给我的启迪;我爱经典,爱他们给我的教诲;我爱经典,爱他们伴我成长!感谢经典伴我走过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 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它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不陌生,平凡却不庸俗。与经典为友,伴文明同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为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贡献力量!

第二篇:与经典同行

与经典同行,和礼仪相伴

——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积极开展亲子共读《弟子规》活动 11月底,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120名教师在县政协副主席、该校校长王金华同志带领下,远赴荥阳“孝文化教育基地”,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幸福人生”学习班,初步走近了以孔子的《弟子规》的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并领略到其博大精深和育人魅力。

为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树立以“礼”立身,以“礼”立校的意识,促使全校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新城实验学校近日开展了以“与经典同行,和礼仪相伴”为主题的亲子共读、践行《弟子规》活动。现把我校学习《弟子规》活动的情况汇报一下:

一、弟子规已走进我校的网络班级专栏

班主任在网络班级建设了《弟子规专栏》,把《弟子规》专辑(1—40集)的百度视频、《中华德育故事》的系列动画版(1-14集)、《弟子规》第41—50集的视频和《弟子规》协作组的相关学习动态设立了专刊,寓教于乐,我通过网络班级发通知,规定学生每天放学完成当日作业后,由家长带着孩子进班里看“弟子规视频”和故事,让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楷模,从中获得比课堂更重要的知识。效果很好!

二、弟子规已贯穿于我校的教育工作始终

我们注重采用多种形式学习,与多门学科相结合,潜移默化的开展弟子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胸有成竹,循循善诱;引经据典,分析说理。学生用古人教诲、名人轶事或现身说法,旁征博引,师生配合默契。为了使《弟子规》中的精辟论述,能被学生理解,老师在讲述时,理论与实际结合。如:读《弟子规》中“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我们就给学生讲了古代舜孝敬父母的故事和闵子骞受到后母的虐待,仍坚持尽孝的故事等等。这样,既有理论又佐以生动,有益的传说、故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趣味性。所谓教学相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学能力、职业道德有了进一步提高。

除了每天晨读以外,还在课间游戏、放学路队、班会、学校集体活动中学习和展示,使弟子规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课间游戏时,我们将《弟子规》做成拍手歌。孩子们学有所得,在玩乐中巩固了知识,受到了熏陶。在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的时候,各班路队长带领大家,一边排着整齐的路队,一边吟诵着经典的《弟子规》,走出了学校的大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周五的班会活动中,各班也举行 “学《弟子规》、用《弟子规》”的比赛,孩子们以背、讲、唱、画、演等多种形式来汇报学习情况。我们开展背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表演情景剧比赛,在欢声笑语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教学时,我还把《弟子规》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教育孩子们首先学做人,学会感恩;其次学做事,要小心谨慎,要踏踏实实;然后学交往,要诚诚恳恳,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高尚品德的人;最后学读书,要扎扎实实,要认认真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要学得专心,玩要玩得痛快!

我们学校对学生鞠躬礼、文明用语做了重新要求,教育学生时刻做彬彬有礼的小淑女和小绅士,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接待来宾和执勤时,均要显示出我校学生文明、文雅的精神风貌。12月10日,台湾教育同仁、台湾亚特兰美誉学校校长吕德威先生到我校考察联合办学情况,看到我们学校学习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师生高雅和乐,果断地与我们签订了联合办学意向书。12月16日-17日,“上海真爱梦想沙龙河南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学生得体的鞠躬礼、小讲解员得体的讲解得到了全省各地市教育同仁的高度赞赏,纷纷夸奖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仅是河南的教育名片,更是全国靓丽的教育名片。

三、弟子规正走入千家万户

我校通过将近一个月学习《弟子规》的实践,学习成效是喜人的,已得到了家长、同行的赞许,教育局领导对此高度关注。12月初,学校安排各年级召开家长学校,举行“家庭学习《弟子规》动员大会”,会上,我们送给2800百余名家长每人一本《弟子规》,并把培训学习的完整资料发到学校邮箱,供学生家长随时阅读。会上,同学们纷

纷上台发言,畅谈了学习《弟子规》的感受和收获,学校少先队还向与会家长同学们发出了“与经典同行,和礼仪相伴” 家校携手,共读、践行“弟子规”的倡议!大家还共同观看了传统文化公益讲座胡斌老师主讲的《我读弟子规的感受》及感恩歌曲视频《跪羊图》等,家长感动得热烈盈眶,深切感受到了中华“孝文化”带来的震撼。家长刘文伟说,“学习《弟子规》好处多得很,它可以使孩子们养成好习惯,让他们学会孝敬长辈,与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懂得感恩的人。”他们当天就孩子一起加入到我校发起的“我为父母洗脚”的接力活动中,表示从此以后,一定要带领孩子认真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

“学习弟子规”活动将掀起我校德育工作的新风,将全面引领我们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弟子规》正激励着我们与时俱进,全力投身于教育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中。

总之,当然,我校弟子规学习活动还刚刚起步,还要在实施中摸索更好的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弟子规》这个平台,借鉴全国同仁的经验,虚心请教,不断提高学习实效,不断推广运用,持之以恒,努力把《弟子规》学习活动开展得更好,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髓文化而不懈努力!

学习传统文化 领略“孝文化”魅力

——我校全体教师赴荥阳“孝文化”教育基地学习)

11月24日下午,我校全体教师在王金华校长的带领下,远赴荥阳“孝文化教育基地”,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幸福人生”学习班,初步走近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三天的学习安排得既紧张有序,又颇具传统文化的色彩。上下课铃声变成了响脆的打板,三天时间,老师们从早上5:30起床,5:50列队做操,6:00读《弟子规》,到上下午听报告,晚上活动分享,晚10:00休息。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硬板床,上下课要向大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餐前诵读《感恩词》。身体力行用《弟子规》作规范,如“早餐”是“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上课”是“不力行,但学问。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听陈大惠、靳雅佳、敬国成、田光辉、罗一鸣等老师讲《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听程志杰、胡斌母子作《学传统文化,浪子回头重做人》的分享,我校教师倍感震撼,深刻领悟了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深刻含义。一曲《山高水长》,一幅《乌鸦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图画让老师们潸然泪下,深深体味到孝亲、感恩、践行、奉献得真谛。

荥阳“孝文化教育基地”的几十名师生都同时具有多重身份,他们既是老师、学生,同时也是义工。他们每天不仅要负责一百多人的会场布置、音效控制、庭院洒扫、宿舍整理、购粮买菜、烧饭炒菜、迎宾礼仪、手语舞蹈等,而且还要为我们精心备课讲课。可以说,基地的每一个义工都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国学积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却不取分文报酬。在他们的脸上你

看不到丝毫的倦怠和不满,而是满脸微笑,满眼清澈。他们中有国学大师如陈大惠、田光辉,也有人民教师如金国成、罗一鸣;有今天的在任高干、企业精英,也有昔日的服刑劳改犯、迷途儿童„ „他们或谆谆教诲,或现身说法,教师们从他们深深的鞠躬中读懂中华伦理道德风范,从他们虔诚地为父母洗脚中读懂了感恩,并在他们的感召中立志学习传统文化,“反求诸己”,纷纷表示要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用实际行动赢得幸福人生。

学习期间,广大教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之下,内心深处都不约而同地产生震撼和共鸣;学习归来,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把这种震撼和共鸣付诸于行动,传统文化必将在我校师生中生根发芽。(许志峰 张金玲)

第三篇:“与经典同行”征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再读《孩子们,你们好!》

闲暇之余,再次品读了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之一的《孩子们,你们好!》,作者以一个教师在9月1日前夜的思考开始,最后以他对一年级学生的明天的畅想告终,主要描述了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和教育工作。虽然作者整本书主要谈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但对于中学生的教学仍有借鉴之处。而关于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我结合在学校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主要谈以下感受:

一、解开镣铐,让学生独立行走

作者描述了很多学生谈论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孩子们喜欢说“我在小孩子的时候”或是“在我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每读到这类语言,我总是会忽视他们的年龄,他们还是一年级的学生啊,严格来说是一年级预备班的孩子,他们却喜欢说“我在小孩子的时候”,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都认为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为何处于初高中阶段的老师们却要把学生当做“孩子”?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却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我仍然把他们当做了“孩子”,担心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全,所以每当学生起来发言时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引导”,生怕他们犯错。其实这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否认,也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自信。

在作者的课堂上,师生关系是融洽和谐、平等互惠的。他总是在和孩子们的对话中收获许多启发,从而悟得教学真谛。而这恰恰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时候让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和探究或许教学效果会更好,老师却往往担心这样会影响教学进度或是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从而采用了“一言堂”的做法。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解开学生身上的“镣铐”,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找寻学习兴趣的源泉。

二、展开思路,创趣味课堂 作者说到,“以极严格、极认真的态度,即以所谓的纯教学的精神出发给孩子们布置作业,他们很快就会厌倦学习”。 他在书中还原了许多课堂情境,不难发现,给孩子们创设的课堂是丰富且有趣的,首先做的就是采用各种方法来引起学生想要学习知识、想要去了解这个事物的兴趣,这样一来在课堂上学生就非常主动、积极,教学效果很快就能达到。但在我们的学校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或是“把基础弄扎实一点”,忽视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不再具有主动积极性,从“我要学”变成了“让我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果当然不好。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是,学生身上具有“玩性”,他们都是爱玩的,他们的内心都是害怕困难和枯燥的。所以,是否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需要把课堂设置得有趣一些呢?让他们在课堂上不要显得那样“累”呢?

我认为趣味课堂是十分必要的,我也曾尝试过同一节课在两个班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设置,忽视掉学情的差异,两个班的学生对于课堂的反应截然不同。值得重视的是,设置活动探究更多的那个班级,课堂氛围更活跃,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敞开心扉,做“可爱老师”

特别赞同作者在书里提到的一种观点,“但愿教师时时刻刻都急着要走到儿童们中间去,为与他们每一次见面而感到喜悦。这样,儿童们就会每天急着要到学校里来,为与自己老师的每一次见面而感到由衷的喜悦”,作者称之为——相互律。何尝不是呢?无论什么东西,它的作用都是相互的;而爱,也是相互的。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很喜欢一位老师,而这位老师对待学生却总是敷衍了事或心不在焉,那学生还会喜欢这位老师吗?要想让学生喜爱老师、喜爱学习、喜爱学校,那老师是不是也应做到喜爱学生、喜

——1—— 爱教学、喜爱学校。老师是什么?是能决定众多学生命运的,最可爱、也最可怕的人,他们的一句话、一个批注,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让学生“死亡”或“重获新生”。我希望成为那个让学生“重获新生”的可爱的老师,所以我期待和学生的每一次见面,即便是他们在课上的打闹或是走神,都让我觉得那是一群多么青春多么美好的生命。因此我对自己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即以最真诚的心对待学生,以最热爱的心对待教学,以最敬畏的心对待学校。

对教育教学的探索仍在路上,且任重而道远,而学习各大名家的教学资源、教育资源、人生资源是我远离陋习、远离缺憾、远离愚昧的一剂良方和一帖奇药。无论前方艰难险阻或是荆棘万从,我也毫不畏惧,因为初衷在心,终得始终。

——2——

第四篇:与中华经典同行

以千年文明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诵读经典,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语句中的精华。

读完了《经典诵读》,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知道了如何修身做人,如何为人处事;让我知道了要珍惜时光,让我明白了要努力学习。《经典诵读》中,每一句话都蕴藏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细细地去品味,总能从其中悟出一个道理来。

“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让我明白了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一切;“世上无难事,只怕不专心”,让我懂得了只要专心致志,朝目标奋发,就不会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乞丐无粮,懒惰而成”,告诫了人们要勤劳,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不能懒惰;“积钱不如积德,闲坐不如看书”,让我知道了不要虚度时光,要多干些有意义的事,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意义;“勤奋读,苦发奋,走遍天下如游刃”告诉了我,只有多读书,才能出人头地,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船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艰险”让我知道了有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害怕眼前的困难与艰险;“人心齐,泰山移”,告诉了我要与朋友团结一心,共同进取,任何困难都拦不了我们;“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令我明白了书能给予人知识,要多去阅读;“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令我明白了只有多学习才可以取得进步;“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告诉我,当别人犯下错误时,要懂得宽容、理解。

它时时都让我头脑保持清醒,让我为人处事更加小心;它告诫了人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告诫了人们什么该去做,什么不该去做;告诉了我们做人要有“仁”、“义”。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常青之树,那么,经典诵读则是这棵常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双庙教育这块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第五篇: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

——敬南镇何家坪小学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活动记实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从敬南镇何家坪学校传出的琅琅读经声。

敬南镇何家坪学校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学校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活动场地6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平方。现有教师17人,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12人,住校生240人。

学校秉承“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想,教师既教好书又育好人,时时关心学生,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该校在学校工作中着眼未来,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学校本着 “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教学思想,就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实现“以德促教”的目标。不断反思德育的成败与得失,面对教育与现实脱节、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社会对人才观、成才观、价值观的偏差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冲击,针对学生唯我独尊、自私自利、我行我素、集体观念、公民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模糊的现状,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成为“立德树人”的燃眉之急。学校德育应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抓起,遵循“仁孝——感恩——励志——成才” 的传统成才规律,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孝”“悌”入手,树立“明德化人”、“知行合一”的德育理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抓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启蒙教育过程中独特的教化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内化学生思想,外化学生行动,在孩子的内心种下善念,让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学生的心灵。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经典诵读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发挥了积极作用。从今年3月以来,利用校园广播领读形式,让学生每天学一段经典,坚持每天上午10分钟、下午20分钟的经典诵读;开展亲子诵读,要求学生每天给家长诵读一段《弟子规》。让学生“儿时能背,终生难忘,受益一生”。现已完成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的诵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活动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践行经典,完善并强化育人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德促教”使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学习”,“要学习什么”,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敬南镇教育辅导站

何芝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研究生会工作总结下一篇:演讲稿团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