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教育教案范文

2022-06-03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及学生情况等,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楹联教育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楹联教育教案范文

楹联教学教案

1、教师: 同学们好,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对联的基本特征,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件)

(1字句相等2.词性对品3.结构对应4.节律对拍5.平仄对立6.行对意联)

2、教师:其实我们学过的故事中也有好多对联的,只不过我们在没有接触对联知识之前,我们不知道它是一副对联而已,大家看看这样的几副对联,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课件)我们一起读一读。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3、教师:其实对联无处不在,不仅仅出现在我们的古诗当中,大家再看看这样的两幅对联。一起读一读

成功花朵亮明艳

奋斗芽儿浸泪泉

刻舟求剑,教条主义。度势审时,辩证思维

师:同学们知道这两幅对联与哪篇文章有关吗?是的,这两副对联啊,是老师根据课本上的题材进行创作的,其实我们对联创作的天地可广阔了,其作用也很多,像这两幅对联,可以说是从两首诗中提炼出的中心思想。

4、我知道同学们刚接触对联,让你们去创作对联有点难为你们了,不过我们可以由浅入深,有简单的入手,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精心选择了这样的几道题,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习的对联的规则,看看怎么做?

 改革吹 (

),和谐奏凯歌(新曲

新声)  窗前莺对语,帘外燕(

)(飞舞

双飞)  四时花似锦,(

)皆春。 (万里

祖国)  一轮秋夜月,(

)晓天星 (几点

几颗)

5、教师:同学们做的很好,前面我们学习的对联规则,今天同学们都能够学以致用了,真的很好。看来这样的选择题已经难不倒同学们了,接下来,老师给你 1 们再来点稍难的,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啊 补充完整

 黄鹂鸣翠柳,白鹭上(

)  (

)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6、教师:同学们做的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在看看这样的一道连线题,看看你能连对几道题? 一线之缘

连句成联

 祖国山河美

歌人寿年丰  晚霞明似锦

喜气到人间  竹影摇风雨

人民力量强  同心兴大业

春雨细如丝  春光回大地

携手振中华  庆民安国泰

花溪入画图

7、教师:看来老师真的低估同学们的智商了,老师真的要加难度了啊。 有没有信心挑战?下面,我们再来点有难度的创作  上联: (

);

弃之可耻。  下联: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 ; 量力而行。

8、教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让老师很感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了感谢大家,下面请同学们放松一下,来欣赏一下几个对联趣事。

(一)

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 对曰: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

(二)

李某为官,巧立名目, 搜刮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其死后有人戏作 一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

(三)

2 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 观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四)

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 观者为之捧腹。

9、布置作业

“施耐庵收徒”。

 话说明朝时候有个姓刘的财主,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刘文,老二刘武,老三刘斌。

 刘财主望子成龙心切,听说著名小说家施公施耐庵大人就住在离他家不远的县城里,便让三个儿子打点行装前去拜师学艺。

 施公见了刘家这三条汉子就说,想跟我求学不难,但我要先考考你们,看看谁够聪明,我就收谁做学生。

 说罢,施公给三个孩子每人发了一张卷子,卷子上写道: 

“一女牵牛过独桥,夕阳落在方井上。”

 接到卷子后,老大泼墨挥毫做文章,老二摇头晃脑赋诗文,老三一动不动坐桌旁。不多久,施公命人来收考卷,老三这才提笔在卷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算是交了张“白卷”。

 结果,施耐庵反倒只收了老三刘斌当学生。  请猜一猜,施公凭什么认为刘斌最聪明? 结束语。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对联课。我觉得,对联,就是一首诗,诗情画意; 就像一首歌,悦耳动听。千言万语道不尽,联联对语总关情。

3

第二篇:三年级楹联教案

第一课

有趣的平仄

(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学会对对子

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教学过程:

一、 解疑入题,激发兴趣

1、 师提问学生有关对联的一些小知识。

2、说一说——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桃符。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的神萘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萘”、“郁垒”的名字。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命君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君臣写来写来,孟昶都不满意。最后孟昶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年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入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大多数人都认为孟昶的这幅对联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3、认识对对子:一字对,二字对,三五对,对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组材料,请大家先看第一组,我们来读一读。 生:(齐读)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二月柳,九秋莲,露草对霜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课堂上最美的就是朗朗的读书声,让这美妙的声音在会场上空回荡,好吗?来,我们再读一读。(生读)朗读了两遍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了这些是相对的。

师:对,好多的词语是相对的,那么具体说一说,哪些词语是相对的呢? 生: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大漠对长河。 生: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露草对霜菅。 师:这些很明显的相对的词语我们一眼就能看见,还能找到相对的词语吗?仔细辨别一下。

生:二月对九秋,柳对莲。大漠对长河,孤烟对落日,直对圆。

师:大家对语言很是敏感。请再读一遍这朗朗上口的对韵歌。

二、识对联。

师:刚才我们读的是对韵歌,下面我们朗读的是什么呢? (出示阅读材料,生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迎新春春春,春光明媚 辞旧岁岁岁,岁月红火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春意布满大地 阳光普照人间 人民军队所向无敌 钢铁长城坚不可摧

(学生读完后异口同声地说“是对联”)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是对联,那么谁能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咱们还是分组讨论,3分钟后再交流。

(生小组讨论,教师在黑板上写一幅对联。) 师:有什么想法分享一下。孩子们! 生:字数是一样的,而且字与字是相对的。

师:请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生:上联与下联之间是有联系的。上联说了一件事,下联继续讨论这件事,只不过角度是不同的。

师:对了,上下是有联系的,意思是相关的。(板书:意思相关) 生:比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就是相反的。对联可以表达一个相同的意思,也可以表达相反的意思。 师:这也是上一个特点,意思相关。那么除了这三大特点以外,对联还有一个特点,需要我点拨一下吗?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称为音韵相谐。上联一般贴在右边,下联一般贴在左边。上联的第一个字是第三声或第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第一声或第二声。引出对联的平仄知识。

二、 平仄音在对联中的体现

1、 平仄相对

2、 标一标平仄音

3、 对一对词语

四、总结拓展。

师: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的学习,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对联,知道了它的有关特点。(读板书中的内容)打开对联的大门,里面有无数的珍宝。让我们在对联的世界尽情徜徉。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第一课

有趣的平仄

(二)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学会对对子

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三篇:楹联辅导课教案

山西运城闻喜县晋华实验学校 吉荟芸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对联的相关知识,重点学习掌握五言联、七言联的平仄格式。

2、学习欣赏一些优秀对联,引导学生炼字。

3、指导学生撰写简单的对联。

教学设想:

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每个人都有传承弘扬的义务,并且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频频出现了根据对联猜名人,根据上联写下联等考题,作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教师有义务且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对联知识。

教学建议:

1、努力提升楹联课的课堂趣味性。对联同文言文、古诗词一样,教师要挖掘出其中内在的趣味性,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有兴趣跟着老师学联、赏联,楹联教学才会在轻松的氛围中渐入佳境,从而取得柳暗花明的学习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撰联的积极主动性。楹联课堂教学应该由浅到深,对于积极撰联的学生鼓励表扬,每堂课都要评选出“撰联小明星”。

教学设计:

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明代的解缙,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他家与曹尚书家的竹园相对,他便在自家的门上贴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见了心想:竹园是我家的,怎么能让借用我家美景呢?于是命令家人把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就在对联下面各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一看更加生气,就又命令家人把竹子全部连根刨出,解缙见后又在对联下面各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曹尚书此时不得不佩服解缙小小年纪便有超人的才智。

二、学习并掌握对联中的平仄,重点学习五言联和七言联的平仄格式。

(一)对联的平仄

汉字有四个声调,分为平声、仄声两类。古代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后三声是仄声。普通话四声是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前两声是平声,用符号“—”表示,后两声是仄声,用符号“|”表示。

(二)学习五言联、七言联的平仄格式。

1、五言联的两种平仄格式: (1)仄起式 ||——| ——||— 例:| | — — | 海 日生 残 夜; — — | | — 江春 入 旧 年。 (2)平起式 —— —| | | | | — — 例:— — — | | 星垂 平 野 阔; | | | — — 月涌 大 江 流。

注意问题:仄起式五言联下联的第一字不能不论平仄,否则犯“孤平”,平起式五言联的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会出现“三仄尾”或“三平尾”。

2、七言联的两种平仄格式: (1)平起式 ——||——| ||——||—

例:— — | | — — | 江河 不 洗 古 今 恨; | | — — | | — 天地 能 知 忠 义 心。

(2)仄起式 ||———|| ——|||—— 例:| | — — — | | 四面 荷 花 三 面 柳; — — | | | — — 一城 山 色 一 城 湖。

三、优秀联作赏析,引导学生炼字。 倾文未觉天将晓; 爱盾恒催骐向东。

赏析:这副联运用凤尾格巧妙地嵌入了“晓东”二字,整副联节奏合拍,用字老到,其中下联的“催”字使人顿生奋蹄向前之感。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赏析:这副联如一轴迤俪的画卷,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月夜图,其中巧妙地掺进了数字的乘法运算。上联中“十四”是“七”的倍数,下联中“一双”是“孤”的倍数。 踢倒磊城三块石; 剪开出字两重山。

赏析:这副联运用机巧,拆字成联,对仗工整,平仄相谐,其中“踢”、“剪”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四、指导学生撰联

1、学生自己撰联,教师指导;学生联作展示,评出最佳联作。 蚌中出宝玉; 茧内育飞蝶。

2、指导学生修改

教师点评:这副联对仗工整,巧妙地将两种自然现象纳入联内,作为初学撰联者,已属难得。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副联表面看来很不错,却不耐咀嚼回味,也就是说小作者把其中的深意挖掘还不够,其中的一些字眼还经不起推敲,大家帮帮他。

3、讨论修改后的对联: 蚌中藏宝玉; 茧内孕飞蝶。

教师再评:经过大家的修改,这副联显然比初成之作高出一筹,但是其中的深意还没能挖掘出来,希望大家能在蚌中之玉,破茧飞蝶上认真思考,看看哪个字可以改动呢?

4、再次讨论修改出的对联 蚌中藏宝玉; 茧内孕新蝶。

教师终评:经过大家的修改,这副对联无论从格式还是内容,都不失为一副好作品,其中尤以“藏”、“孕”、“新”字运用较为成功,并且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对联知识,学会了撰写对联,撰联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同时又是甜蜜的,相信大家就是那只破茧奋飞的新蝶,一定会借楹联这缕东风,飞得更高更远!

本节课的“撰联小明星”是贺帅。

第四篇:诗词楹联教学教案(三课时)

诗词楹联教学教案

——楹联

教学目标:

1、 了解楹联的起及含义

2、 了解楹联的特点。

3、 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楹联的特点

3、教学难点:尝试楹联写作

4、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探究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楹联的起源及含义

一、 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对联吗?

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从国家庆典到百姓生活中的婚丧嫁娶,乃至庙宇厅堂、旅游景观、饭馆茶肆、亭台楼阁、家居门楣、酒店书房等都广泛应用。更不必说家喻户晓的春联了。人们对它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对楹联的应用、欣赏、创作等专门知识则不是人人都懂的。为此我把有关楹联的常识性知识整理一下作以简单介绍。

咱们先来了解楹联的起源和含义。

二、 概念:

1、定义: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亦称“楹贴”。楹就是房屋建筑上的柱子。联者,关联、联系之谓也;对者,对应相反之谓也。实际是一种规范化的对偶句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

2、构成楹联必须具备以下几项基本要素:它由上下两部分构成 ①、对联的字数无明确规定,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②、内容相关; ③、平仄相对;

④、词性、句式结构、节奏相同。

3、例如: 秀山轻雨青山秀; 香柏鼓风古柏香。

二、 对联的起源

1、对联的产生与发展:

对联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他的产生是比较早的,有的说产生于五代,有的专家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认为无论是古老的“诗经”也好,还是“楚辞”“汉赋”也好,乃至六朝骈文、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工整的对仗句子,这些对仗句子其实就是对联,有的是对联的雏型,有的按联律衡量宽泛些罢了。

从对联学的角度讲,一般认为从五代时期开始。相传五代后蜀的国王孟昶,有一次命翰林大学士写一副联语,以烘托新春气氛。联语写出后他对大学士的联语不甚满意,遂亲自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的句子。此后仿效者日多,便形成了颇富文采,又工巧贴切的对联体式。于是,孟昶便被称为撰写对联的始祖,那位大学士则与此缘擦肩而过。

据专家考证:早于孟昶三百余年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写过对联,以志情怀:“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另据史料记载,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中就载有唐朝人刘立子作于唐玄宗11年(723)的一幅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以上两联表明对联的产生确实要

1 早于五代,只是人们未将其称为对联罢了。

到了宋代人们把对联写在桃木板上,因此有人把对联又称“桃符”。王安石有一首诗描写人们过春节的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那时人们就有贴春联的习俗了。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尤喜对联,他还亲自撰写对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此贴对联的习俗更甚于前代。从五代写对联,宋代制桃符,明代大兴其道贴对联,历千余年而不衰,可见其早已植根于民众,成为民俗,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其目的和内容主要是烘托喜庆气氛,彰显盛世太平,当然亦有教化百姓,传承习俗的成份和作用。

到了清代,对联达到了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内容丰富多彩,适用范围不断拓宽,对联的质量之高,文学艺术性之强前所未有。楹联大家倍出,可以说大清近三百年历史中,对联有其辉煌一页,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为中国文学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不朽的文化遗产。明清以后,文人士大夫,不善联者寡矣。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联得遇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家楹联学会成立并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各种赛事颇多,征文征稿不断,涌现出许多楹联大家高手,在创作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许多佳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成为新时期文化发展的一道靓丽景观。

2、资料补充:

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北宋王安石曾在<<元日>>诗中描写了这种古老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歌剧<<白毛>>中喜儿唱道:“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可见,这种风俗流传久远。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秦琼和尉迟恭戎装立于门外,夜果无事。于是令画工画两人像,悬挂宫门左右。后世沿用此习,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门神。

后来,因为用桃符的人多,而画像又不易,所以就干脆把秦琼、尉迟恭甚至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悬挂在大门两旁,这就将桃符上的画变成了文字,也就产生了对联的基因。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认为写上几个人的名字还不如写上一些押韵上口的喜庆吉利的诗句,这样就出现了第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寿

--------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 在明太祖的倡导下,对联蓬勃发展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解晋、祝允明、唐寅等对联高手。例如解晋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引用来给具有主观主义态度的人画像)

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见到一户农家正在操办喜事,乾隆一时兴起,便派人送去几个铜板和一副上联“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贪财。”他满以为这半联会使对方难堪。没想到这家的大人还没来得及回答,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顽童上前答道“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好吃。”回答的工整巧妙,反而使乾隆举足不前,左右为难。还有一次乾隆和和珅、纪晓岚在一起,乾隆高兴便出了上联:四方台台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乾隆);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和珅)

2

对联经过了这么漫长的历史阶段,已逐步变成了美丽的装饰品。文雅的交际手段和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

三、对联的应用与种类:

对联的产生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的,它的适用性极广,宣传教化作用极大,可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对联,凡有人群生活的地方就有对联。对联雅俗共赏亦庄亦谐。从内容上说可以包罗万象,从形式上说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从艺术上说有阳春白雪,亦有下里巴人。把汉民族的母语应用到了极致,是一种最广泛最贴近民众生活最具适用性的不朽艺术形式,它的生命力与语言文字共存。 对联的分类:

1、春联(高天冬去苏万物 大地春回放百花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2、婚联(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3、寿联(体健身强宏开寿域 孙贤子肖欢度晚年

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4、挽联 (烟雨凄寞,万里名花凝血泪 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

(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 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5、名胜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叁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6、行业联

(美味招来云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

7、书画联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7、劝谏联

8、自勉联。

9、嘲讽联

10、游戏联

11、笑话联

12、综合联。 例如: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横批:缺衣少食)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仪廉(横批:忘<王>八无耻)

四、对联的内容与形式:

对联的内容和知识涵量极大,囊其万事万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天文、地理、文学艺术、风情民俗,以及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比如涉及农桑、医药方面的就很丰富,中医药联在民间传播极广。

对联作为文学艺术形式,极尽新、奇、妙、谐、庄、讽、谏、喻等特点。既有书面文学,又有口头文学特点。特别是悬挂书写的牌匾对联,其观赏价值,审美趣味自不待言。对人们的感召、启迪、教化、增知娱趣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可谓传之久远,深达人心。

第二课时 对联的特点及写作

一、对联的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3

二、对联的写作:

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仗,对仗又可分为工对、宽对、借对和流水对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会写出较好的对联。

1、工对:

A、就是工整的对仗。要求很严,既要词性相对,又要词类相同,这才是工对。所谓词性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所谓词类相对,是指旧时把名词又分为以下十几类.。如:

天文(日月风云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水江河等) 宫室(楼台门户等) 器物(刀剑杯盘等) 衣饰(衣冠巾带等) 饮食(茶酒餐饭等)

文具(笔墨纸砚等) 文艺(诗词书画等) 草木(花草桃杏等) 鸟兽虫鱼(麟凤龟龙等) 形体(身心手足等) 人事(道德情才等) 人伦(父子兄弟等)

B、只有这些门类在对联中对上后,才能称得上工对。请看下面歌诀:

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暮 ,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

国号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

食馔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鲙鱼,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例1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月”和“云”既是名词,又是天文类词对天文类词。

例2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和“夜”同是名词,又是时令类词对时令类词。这两联均为漂亮的工对。

2、宽对 :

是针对工对而言的.。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只要词性相同,就可以相对。

例1 山外斜阳湖外雪 窗前流水枕边书 ——山阳湖雪四个名词对下联的窗水枕书四个名词。

例2 闭门藏新月 开窗放野云——“闭”“藏”两个动词对下联“开”“放”两个动词。

3、借对 :

借对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借义,一种是借音。

A、因为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作者在联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下联构成工对,这就是借义的借对。 例如: 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 “寻常”的甲义是平常,但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两寻为常,所以又以它的这个乙义,拿来对数目“几度”,就非常工整。

B、除了借义,有时借它的读音来与下联相对。

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借“沧”的读音“苍”表颜色,来与下联表颜色的“蓝”来相对,而且“海”对“田”,“月”对“日”,“明”对“暖”,“珠”对“玉”等,都是工对,既是词性相对,又是同类词相对。

4、流水对:

A、流水对又称串联。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流水而下,故称流水对。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它的上下两联不是并列关系,而常是因果、条件、假设等主从关系,属偏正关系,内容串联,这就构成了串对。例如:

4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一籽入地 万粒归仓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以上三个例子,全都是由流水对组成的.

B、既然串对的两联不是并列关系,那上下两联是并列关系的对联,就属于正对和反对了。正对用来表现相近奤或相似的事物。从两方面来说明一个事物,描绘一种景象。例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反对是用来表现相反的事物,上下两连的内容是相反的。 例如 :柳絮体媚无骨气 梅花形廋有精神

三、联律的一般规则:

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必须符合规定的联律规则,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则不称其为严格意义楹联。按照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有如下规定:

A、其基本格律有六项:

1、字句对等,即上下联的字数及其句数要相等。

2、词性一致,即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

3、结构对应,即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4、节律对拍,即联文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

5、平仄对立,即联文用词缀句节奏安排上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对于单边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复句联,每句句脚之平仄按音步递换,句脚拼节形成“仄顶仄,平顶平”的格局。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6、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 B、具体格律有八项:

1、用字的平仄声调应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有两种情况,亦称双轨制。 第一,使用平水韵,即在近古与近代通行的韵书中,字分四声,“平声”不分阴阳,统称为“平”、 “上声”“去声”、“入声”三种声调为“仄”;

第二,现代汉语字音以“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在创作对联时,新声、和旧声在同一联中不得混用。

2、语句的平仄结构。以两字或一字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分别在每个节奏的第二字和该字上。作联时当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交替,以便于诵读上口。

3、语句的语流节律。一般按二字而节的常规节奏安排。在其与句法结构的语意节拍不一致时,平仄结构是不变的,可据联文表达需求、作者态度表现与诵读需要组织或划分为种种相应的语意点顿句式。一副楹联,或依节奏,或依意顿,只用一种方式,上下联要一致。

4、领字的使用。使用领字,在上下联相应位置要一致,词性要相同,允许不拘平仄相反律,且不与被领词语一起计节奏。

5、词性分类。当按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词性分类属对。这一点在创作过程中非常关健,需要灵活掌握运用。按照历史上的惯例,以及联家的创作、鉴赏实际,总结出允许异类相对的范围大致如下:

第一、形容词和动词,尤其是不及物动词可相对;

第二、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可相对; 第

三、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可相对; 第

四、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介词、连介词与助词、联绵字等常见形式可相对;

第五、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可允许。

6、组对格式。历史上形成的沿用至今的格式有几百种之多,例如:字法中的篏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词法中的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顶足、流水,等等。当以

5 “律有,因律;律无,循例”原则定可否;凡对偶类修辞格运用得当,合于通则要求的即可视为符合联律成对。

7、特殊例对。包括巧对、趣对、借对,包括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点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8、对联的避忌。对联有许多避忌地方,主要有三点,第

一、合掌。第

二、不规则重字。第

三、三平尾、三仄尾。

9、对联的借字。对联的借字一般有三种:

一是借形转义,即利用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在字形不变的情况下,转变字义,简称借义对。

二是借音别解,即借用汉字一音多字的特点,在字音不变的情况下,改换字形,作另一种解释,简称借音对。

三是借形变声,即利用一些汉字可平可仄的特点,在字形不变的情况下,更变其声,简称借声对。

借字是对联的一种创作方法,一般说来都不很工整在经过转义、別解、变声之后,才可以成工对。例如:

莫谓荒村无俊杰

赵云长板显英雄——此联“莫谓”是动词短语,“赵云”是人名,两者的词性和结构都不相同,显然对丈不工。如将莫字当姓氏,与下联的赵就可对,将云作说讲,就可对谓了。

竹密不妨流水过

革新尽把俗尘除——联中“竹密”是主谓结构,“革新”是动补结构,两者不对仗。但如果将“竹”和“革”转义作乐器解,就可对了。

马骄珠汗落

胡舞白蹄斜——此联的“珠”就是借音,当朱讲,与白相对。 儿似北朝郦善长

寿齐南岳魏夫人——这是一副寿联。是清代湖广总督贺地理学者邹代钧母亲的。联中的郦善长即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著《水经注》。魏夫人是晋代任城人,南岳最早的女道士,传说她八十三岁羽化登仙,颜真清曾为她作碑铭,记其异迹。此联的的特点是借音,上联的长字当读成仄音,方符合联律。

第三课时

对联欣赏

一、对联的欣赏:

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极具观赏价值和欣赏价值,其观赏性大多与书法、刻字有关,当然,内容也是欣赏的主要载体。欣赏一副好的楹联作品,亦如欣赏美文、诗词、歌赋一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的陶冶,不仅能够使人学到楹联知识,提高楹联创作水平,激发艺术灵感,而且能够让人增长知识,示人以教化,传播文化。

欣赏对联也和欣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有的偏爱名胜古迹联,有的则偏爱格言、谏勉联,有的则偏爱豪情丽句,有的则偏爱妙趣哲理联。对联在我国可以说灏如烟海,与人间万象无所不包。总而言之,一副好的楹联作品必有其诱人之处,具有打动人、感染人等亮点。无论从什么角度讲,欣赏一副好的楹联作品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有益的启迪,乃至心灵上的震憾。

二、例赏——下面举几个例子作以说明:

1、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这副对联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题孟姜女庙的对联。联语沿用“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倒长城三十丈”的传说故事。联语歌颂了孟姜女对爱情的坚贞,嘲弄秦始皇的劳民伤财修长城之举,用对比的手法,说明这万里长城的砖石都成了千秋万代人们赞颂孟姜女的最好寄托。而秦始皇呢?只留下了人们对他的怨恨。这副联内容深刻,用语不凡,发人深思。作者抓住了一个“传统”的观念,爱情忠贞为视角,昭示百姓的爱憎观,从一个侧面写一个传奇故事

6 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其人性化的特点十分明,堪称一副难得佳联。

2、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副对联是清代学者梁章钜集欧阳修和苏舜钦的诗句而成的一副千古传诵的佳联,名联。此联之妙,工丽无比,借景生情,感而发之,珠联璧合。

3、清代嘉庆年间进士齐彦槐曾任苏州知府,也曾为沧浪亭题了一联。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这副联颇有意味,“四万青钱”是古代的一种钱币,相传苏州的沧浪亭是苏舜钦花四万钱从孙承佑手中买下的,南宋初年著名将领韩世忠曾将沧浪亭扩建为住宅,所以下联乃有诗人名将之说,把苏、韩比作白璧,从来就没有可与匹配的人。联语切景、切情、更切人耳。

4、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这是写杭州观海亭的对联,观海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高峰南灵隐寺西北的韬光寺后面,站在此亭可遥望钱塘江入海。清代新增“西湖十八景”中“韬光观海”即由此而来。观海亭柱上有唐宋之问的联句,亦有说为骆宾王之句。传说骆宾王败事后被武则天发落灵隐寺中,无人识者,宋之问游寺,“欲题此寺,而思不属”,骆宾王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惊喜,遂为终篇。于是就留下了这副观海亭联和这则千古佳话儿。

5、中央宛在;一半勾留。

——这是杭州西湖湖心亭联,此联虽然只有八字,但文采飞扬,韵味隽永,取舍精当,组合巧妙。联文不言水而水自见,不言亭而亭自立,颇有“点金成钻,琢玉为璋”,之妙造。语言简约、准确、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湖心亭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无限魅力,可谓言简意深,功力不凡。联文借他山之石而攻玉。上联出自《诗经。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作者对“宛在水中央”之句进行换位改造,删繁就简,立异标新,把‘水’去掉,能收到游人身临其境,四面烟波入眼,却偏要把‘水’字拿掉,巧妙地调整词序,化虚为实,使‘宛’字的意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宛字可给人一种虚无飘缈,如梦如幻的感觉,又能给人一种‘历历’‘分明’之意。因湖心亭正在水中央,非常令人瞩目,一字之省,两词之换,便产生了如此微妙的艺术效果。下联从白居易《春题湖上》一诗化出,其诗为:“湖上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作者取半句诗而入联,告诉人们杭州的美景在西湖,西湖的靓点在此亭,天衣无缝地切合此地此景,突出了湖心亭的魅力,可见作者之用心,堪称大手笔,尽妙造于自然之中,得天趣于取舍之间。

6、香音旋四野,妙因寺中佛静静;圣境拱三门,查干湖畔雁关关。

——此联是我2006年为查干湖妙因寺而作的一联。妙因寺座落在查干湖畔,是藏传佛教寺院。上联写人们到那里烧香念经的情景,香烟、经乐、僧音在此周围盘旋,而寺中的佛却无言无语,静静地端坐在那里,似有大肚能容,开口便笑的情态。静为佛的一大特点,烧香,念经是佛礼常规,人们拜之、求之虔诚可嘉。下联写妙因寺的壮观,座落的位置,每年的春天查干湖畔雁鸣声声。关关二字形象生动且有出处,《诗经》开篇有“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名句。大雁是查干湖栖息的最有代表性的鸟类。春来之际的一声雁叫,不知唤起多少人的遐想。

三、对联练习:

1、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扫千年旧习 __________(树一代新风)

祖国江山好 __________(大地气象新)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新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2、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春晖盈大地 __________(生机满乾坤)

科学能致富 __________(勤劳能发家)

7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____________________(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3、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处处春光好 __________(家家气象新) 一代园丁乐 __________(九洲桃李荣)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爆竹声声脆_____________________(祖国日日新)

满园春色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遍地面貌新)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_____________(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三、作业:请同学们下去每人收集十副对联。 五 总结:

对联是一朵小花,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一朵精巧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一条小溪,是我国古老文化长河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它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音调,特有的书法,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种文学形式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国特有的瑰宝。希望同学们发扬光大。

8

第五篇:“聚焦发展成就,展望美好前景” 楹联诗词大赛楹联获奖作品

一等奖

春融两港,月醉双城,天塔旋云开气象;业拓三机,科研一箭,津门追梦领风流。广东 苏 俊

二等奖

天地绘蓝图,大智生成大美;津沽融绿色,长焦摄入长春。河北 邢伟川

古卫纳八方,欣看三津腾愿景;直沽容九水,笑拥四海立潮头。天津 杨光祥

三等奖

旭日耀天津,沿富道千条,铺开梦想;巨轮出渤海,扬高帆一片,载满春风。河北 白国成

凝聚正能量,藉港口潮音,把凯歌唱响;谋求大目标,驰民心轨道,将富路延伸。河南 吴继强

一条丝路摇春醒;两个百年铸国昌。天津 马迎秋

优秀奖50名(排名不分先后)

习马相逢,求同存异,两岸齐追国梦;陆台纷赞,增信释疑,一中共沐春风。福建 曾光宗

五千年大梦初圆,玉兔飞天,蛟龙入海;八万里宏图正展,长江鼓浪,华岳犁云。北京

赵久生

骏业燃情,特色涌春,柳眉总为韶光笑;民生运笔,前程铺锦,愿景咸擎幸福开。天津

蔺洪柏

光辉华夏,省旺市兴,共同发展京津冀;福降寰球,带宽路阔,合作腾飞欧亚非。天津

牵手巨飞,引空客安家,给银鹰插翅;倾情神算,仰天河夺目,令赤县增辉。天津

刘金生

联合京冀津,看巨手调弦,同弹妙曲;决胜十三五,趁东风给力,再写华章。天津

刘 屏

遥想当年,太行立马,愤怒黄河吞日寇;欣逢盛世,广场阅兵,蓬勃华夏展雄姿。天津

陆广训

创新驱动,求是领航,扬帆中国梦;精准扶贫,共同致富,跃马小康村。天津

毛祖松

聚焦美景,按下快门,摄入蓝天绿地;启幕新程,实施伟略,共圆大梦小康。天津

穆洪信

天道酬勤,天时启运,大美蓝图圆夙梦;津门呈泰,津塔邀霞,小康愿景聚民心。天津

王文荣

大空客,连丝路八方,大业共荣荣九域;小巨人,绽奇葩遍地,小康催美美三津。天津

王芷琴

在欧亚穿梭,中华丝路驼铃响;与冀京联袂,沽上山河骏骥腾。天津

肖金良

西接南连,丝绸路上驰高铁;严行实干,规划年中跨锦程。天津 张国城

盘山燕,渤海涛,高唱津门春早;青藏帛,昆仑笔,大书华夏梦圆。天津 张砚亭

一带长绸,一路驼铃,互融互补追新梦;千年瀚海,千秋古道,和畅和谐唱大风。天津 凌玉骅

一带耕涛,一路耘天,万里纵横通异域;双龙共进,双珠并曜,千年俯仰放高怀。天津 杨 捷

天塔旋云,天眼聚焦,美丽津门堪醉我;春光织梦,春风引路,恢宏前景更催人!河北 董汝河

向发展聚焦,拓开渤海千重浪;携辉煌上镜,点靓中华一粒珠。河北 王桂珍

一路驼铃,一带莺歌,融殊声而合响;九河龙啸,九州凤舞,起强势以争春。河北 陈双田

聚焦成就,开辟未来,再借天时谋发展;背倚燕山,胸怀渤海,犹凭地利筑繁荣。山西 廉宗颇

两港泊千帆,海岸犹同心岸阔;双城兴百业,鹏程每共锦程新。山西 杨怀胜

滨海筑新区,已让津门惊世界;沿河开胜景,再铺春色醉神州。辽宁 笪德民

日暖三津、花靓三春,双城把宏图铺展;襟牵一带、情融一路,两港将远梦放飞。辽宁 谢 毅

锦路步铿锵,不给小康拖后腿;春天花烂漫,共兴大业上层楼。山东

苏振学

一城染绿,万户挂红,是谁彩绘天津卫;双手浇花,满腔倾爱,看我喜怀中国心。江苏

王凤祥

游子回家,总感惊奇,乡间路上黄牛少;农民下地,亦求浪漫,野外田头宝马多。江苏

吴美照

画卷壮津沽,大发展大繁荣,五洲喝彩;文明凝梦想,新腾飞新跨越,万众聚焦。江苏

梦启蓝图,风扬赤帜,喜闻善政倡廉政;弘开玉局,永固金瓯,欣看津门壮国门。江苏

闫长安

燕绕津门,又唱响春天故事;龙腾渤海,正拓开丝路新程。江苏

杨发余

新港涌波涛,连通海上丝绸路;名城承雨露,挂起风中梦想帆。安徽

高敞津门,引凤来仪,一条丝路连欧亚;沸腾滨海,领龙起舞,万里波涛任纵横。安徽

吴进文

彩炫门楼,把酒开怀,万家灯火双城月;潮平海岸,扬帆逐梦,九派风云一港春。江西

胡小敏

一梦齐追,三津共奋,同心打造新沽上;双城并创,十景交辉,联袂建成靓海门。江西

彭克云

海陆同行,丝绸新路连天下;城乡并进,华夏前程入画中。江西

谢维境

精准扶贫,笑在三农心上涌;和谐筑梦,富从百姓指间流。福建

王雪森

依津门以望未来,锦绣文章,凭谁执笔?擎党帜而追国梦,和谐画卷,由绿开篇。河南

曹文献

与京冀齐飞,携手凝心追远梦;愿海天更美,得时乘势领新潮。河南

宋存杰

虽住深山,僻壤通车高速路;常来远客,游人度假小康村。湖北

曹克定

龙胄凝心,发展擎旗,国臻强大民臻富;津门报捷,和谐奏曲,诗咏繁荣联咏春。湖北

何善兵

诗题海港,画绘津门,丰功高耸巍巍塔;梦逐小康,情钟大治,远景宏开朗朗天。湖北

金序前

随军赶大营,当年创业收疆,名留丝路;起棹追新梦,今日通欧连亚,帆鼓春风。湖北

殷德胜

津门蓄势,滨海扬帆,一港风云凭吐纳;经济聚焦,鸿猷致远,千秋功业正升腾。广东

孔令斌

美景聚焦,双城叠彩春光艳;蓝图定格,两港流丹大业红。广东

李伟立

高铁任西东,和谐号启津门梦;宏猷开路带,发展旗扬滨海风。广西

马基兴

追求大作为,十三五蓝图铺九域;引领新常态,一百年绮梦暖千家。重庆

吴洪美

全面小康路,站站辉煌,程程锦绣;核心价值观,篇篇璀璨,字字铿锵。贵州

赵安祥

繁荣簇锦,百业图强,津门不坠腾龙志;发展扬帆,千舟破浪,渤海常掀逐梦潮。贵州

文化昌明,文艺繁荣,不愧京东门户;人民富裕,人才荟萃,堪称海内要津。云南

孙道雄

和谐盛世,喜渤海欢歌,九水倾情齐喝彩;锦绣津门,看燕山起舞,一城逐梦正飞花。陕西

刘绍波

纵横为线,车马穿梭,八方织就交通网;玉带绕山,彩虹飞堑,百业唱来发展歌。甘肃

苏纪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律师社团章程范文下一篇:刘丽交通安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