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高级财务会计论文

2022-04-18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大学高级财务会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内容,认为现行教材主体内容是符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差异部分本质上也是符合以用为本指导方针。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是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理论,决定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质是培养能为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人才。

我国大学高级财务会计论文 篇1: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群模块化、集成化教学研究

【摘要】  高级财务会计作为大学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方案中一般涉及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教学环节和课程论文等模块,文章结合具体培养方案,按照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群所包含的四个模块的教学体系,分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四个模块自然衔接,内容紧密相连,层层递进,课程群间有机结合,集成优化,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从整体上探讨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高级财务会计;问题导向;案例教学;实践导向;科研导向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会计学科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会计学科体系中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该课程具有内容体系的争议性、知识体系的前沿性、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不同理论观点的包容性、相关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这使得高级财务会计不论从理论还是实务上,都具有与中级财务会计不同的特点和较明显的复杂性,给教师授课带来了挑战,学生学习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在大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顺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大多数高校在会计学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从模块选修变成必修课,延长了理论教学时间与实验教学课时;既将该课程纳入到教学实习中,又增设了该课程的课程论文项目。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体系,目前山东农业大学建设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群,包括以下四个模块:48课时的课堂理论讲解,24课时的实验教学,20课时的教学实习,1学分课程论文的教学体系。可见该课程在学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因此,重视、探究和提高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极其重要。作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专业授课教师,讲好、引导学生学好该课程是笔者不断追求的目标,该目标指引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反思、孜孜以求之。

二、研究现状述评

伴随着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日益重要,对于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研究也日益丰富。国外的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研究主要体现在外文版教材中,最多提倡的是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纵观我国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文献,本文以截止到2018年11月30日以“主题”为索引,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到的相关文献如下:一是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的探讨,以郭霁的《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构成的研究》(2010)为代表的有7篇文章,他们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观点不一,但都包括企业合并会计、合并财务报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破产会计和物价变动会计等重要领域;二是关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建设的研究,如蒋卫东、牛显明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建设探讨》(2005),有3篇文章,提出课时安排要充足、重视核心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三是关于人才培养方面,以先礼琼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改革探讨——基于会计人才培养规划的视角》(2012)为代表的有3篇文章;四是关于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研究文献最多最丰富的领域,如张先敏的《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2018),有20篇文章,主张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也有主张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问题,这其中不乏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和实践教学的文献,如卢丽娟的《互联网环境下新旧教学方法手段刚柔并济——以<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实践为例》(2018)。

上述文献多从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拟结合山东农业大学的培养方案,按照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群所包含的四个模块的教学体系,分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四个模块自然衔接,内容紧密相连,层层递进,课程群间有机结合,集成优化,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从整体上探讨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活动。

三、各模块教学方法探讨

在由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组成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中,高级财务会计因其所具有的“知识体系的前沿性、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不同理论观点的包容性、相关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以及其开课时间上的后端性,使得该课程适宜采用包括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科研导向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训练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一)多种方法并用构建专题性理论教学

1.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如上所述,高级财务会计是在学过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的专业课,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结合课程特点在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适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高级财务会计各部分是分专题进行的,各个专题适合采用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的专题适合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如企业合并会计专题,对合并方的账务处理适宜提问涉及到哪些会计事项?如何确认、计量和记录?合并方账务处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合并方在合并日如何确认与计量取得的净资产或股权?合并方支付的合并对价应如何计量?两者如果有差异,应如何处理?合并费用如何处理?提出问题后,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在吸收合并、新设合并下取得了被并方的净资产,账务处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控股合并取得了长期股权投资,账务处理的基本框架又是什么?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问题是核心,问题设计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关键是设计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地学习探索。

会计学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普遍缺乏金融专业知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专题的学习难度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大。因此在讲授过程中,首先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讲起,然后引入巴林银行期货合约交易失败、中航油石油期货交易出现巨亏等经典案例,让学生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有初次的感性认识。在讲到套期保值时,首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大家思考,如果你三个月后去国外交流,经预算需用一万美金,根据目前经济环境,预计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要上升,你应该怎么办?进而提出问题,国内一家出口商向一家美国进口商销售一批商品,售价为$100 000,购销合同订明购货方应于半年后支付货款。预计汇率下降,国内的这家出口商要怎么做才能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呢?进而引出套期保值的概念。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的实战性特征适应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复杂、研究性强等特点。在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每个专题开始前用案例来引导,二是课堂上为说明问题引用的案例,三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的案例。三种类型的案例教学作用不同,涉及知识多少不同,层层递进。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案例一定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根据各章要讲授的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二是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所关心的问题,如讲解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时,引用“中信泰富”衍生工具损失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三是案例要与时俱进,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对案例要不断更新。如通过通用汽车公司的破产保护一案,让学生通过通用的破产重组过程感受企业清算的内容;以中国南车、北车的合并案例讲解企业合并会计。四是案例教学中关键要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在讲解企业合并时,运用优酷与土豆换股合并的案例,提出合并的动因、合并的类型各是什么?是吸收合并还是新設合并?合并过程中商誉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等问题。

3.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较强较难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课堂教学要强调学生记笔记,读书笔记是进行知识巩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提高记笔记的效果,要求学生采用“5R笔记法”记笔记;强调课后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每学完一个专题,要求用思维导图法对每个专题进行总结整理;融合现代的教学手段,使用蓝墨云班课、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等平台,融合翻转课堂教学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多次播放视频,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结合使用,相得益彰。

(二)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做好实验环节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理论性与实务性并重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复杂的实务操作性,在高级财务会计实验教学环节中,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应分专题,集成化设计,高级财务会计的各个专题既要分摊在实验环节中,又要突出合并财务报表这一专题的重要性。实验模块主要以企业合并会计、合并财务报表、衍生金融工具等主要的专题为主,要求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训练,企业合并会计专题采取根据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要求分别进行账务处理;合并财务报表则采取编制调整与抵销分录、合并工作底稿、合并财务报表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理解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理和程序,熟练掌握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及技能;衍生金融工具通过设计情景描述,让学生分析是公允价值套期还是现金流量套期,以及判断相关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通过实验实习环节,能够加深学生对高级财务会计相关专题的理解和运用,发现薄弱的知识点,以查缺补漏,切实锻炼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综合能力为导向做好实习环节

教学实习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知识、拓展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验和教学实习是两个不同的教学模块,应突出各部分重点,切记知识和方式方法的简单重复。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7]95号)的指导思想,在实习中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集中带领学生去当地知名企业和实习基地参观学习,学生还可以自行联系单位顶岗实习。一方面“引企入教”,请社会经验丰富的校聘专家教授到学校做报告。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

(四)以科研能力为导向引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较强,适合开展研究性教学方法,在培养方案中增设了课程论文这一模块。这一教学模块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强化学生研究性学习,对于将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课程论文教学中,应控制好以下关键环节:

1.布置任务时应明确要求。在布置课程论文时,要求越明确具体,学生在执行任务时越有导向性。要求应涵盖以下方面:选题符合课程内容范围要求;论文内容撰写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正确;独立完成,加强监督,杜绝抄袭;图表格式正确,书写格式符合要求;参考文献引用正确等。

2.培养学生选题的能力。教学中发现,如果事先向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选题,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在这个范围里面选择研究的方向,认识不到恰当选题也是培养科研能力一部分的作用。所以笔者在后来的教学中,就只谈论选题的意义、方法、范围,让学生自己练习选题,引导学生在高级财务会计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学习中的重难点或质疑的知识点等,自行选题进行深入研究。

3.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指导学生查阅文献的路径,如在中国知网查阅时,对选择企业合并会计专题的,可以以“企业合并的动因”“企业合并会计方法”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对选择合并财务报表专题的,可以以“合并报表理论”“合并报表合并范围”“合并商誉”“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

4.明确课程论文格式要求。(1)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必要时可以增加附题;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2)摘要:以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采用第三人称表述。客观的概括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结论,语言力求精炼,避免写成引言、序言。(3)关键词:中文关键词3—5个,尽量准确反映论文的主题、研究角度和特点。切忌用 “问题”“建议”等作为关键词。(4)正文:是论文的核心和主体。尽量做到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论证充分,语言规范,专业词汇准确。要求紧扣主题,有自己的评述、观点,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要有代表性的文献,最新的研究成果。

5.注重反馈。课程论文不能学生写完以后交上,教师给一个分数,至于写的好与否或存在的问题毫不知晓,这样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要加强反馈,而且反馈要及时。个别问题个别反馈,普遍问题要统一讲解。根据多年来批阅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的经验,普遍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与现行准则等相矛盾;写成教材模式或硕士论文的简化版;文不对题,论述范围和标题不一致;结论和标题不一致;格式不符合要求等。

四、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时时提高自己,完善教学。可以通过查阅和研究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以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关于理论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和经验,为自己的教学研究寻找新的切入点;可以通过对不同专题不同方法实施效果的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和调整各专题采用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可以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专题采用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反馈意见,希望改进的措施等,以提高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此外,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每一次修订,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都会随之变化,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点和业务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J

【主要参考文献】

[ 1 ] 张先敏.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8,(2).

[ 2 ] 卢丽娟.互联网环境下新旧教学方法手段刚柔并济——以《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实践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4).

[ 3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S].国办发[2017]95号.

[ 4 ] 肖琳.“雨课堂”模式下《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实践[J].高教学刊,2018,(11).

【作者简介】

张建英,女,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作者:张建英

我国大学高级财务会计论文 篇2:

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内容,认为现行教材主体内容是符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差异部分本质上也是符合以用为本指导方针。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是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理论,决定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质是培养能为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人才。高级财务会计需要在财务报告使用者范围、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提供方式上不断探索,正确定位高级财务会计在会计知识体系的地位,规范高级财务会计的教材内容,理清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关键词:高级财务会计 教材内容 应用型会计人才 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为全面提升会计人才工作水平,财政部制定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会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健全制度,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为实现这一目标,明确提出在“合作、开放、群策群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中,高校始终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主阵地,所有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高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内容也应向着实践型、应用型的目标努力。

一、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与实践

(一)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 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组织形式的变化,贸易的国际化、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都对传统财务会计提出新的课题。会计实践的发展对指导实务工作规范的会计理论体系提出新的研究领域,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内容就应运而生。新的环境下产生的新的业务应在何种理论框架下去描述、解释和规范,由此产生了对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的探讨。(1)财务报告目标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就对财务报告目标理论给予了高度关注,认为这是财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与此相对有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两种收益观。受托责任观主张会计假设是研究财务会计理论和规范会计实务的基础,会计原则就是在会计假设指导下规范会计实务的信条,这时的会计理论体系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各种超越会计基本假定的经济业务大量涌现,导致会计产生新理论和新方法,决策有用观主张以会计目标为核心,以特殊会计事项对会计假设的背离为起点,构造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体系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因此,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决策有用观,最典型的就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完善,国有企业还占据主导地位,委托者是国家,国家的意志是由人民来表达的,相当于全国人民都是委托者,这样绝对分散的表决权是不可能形成绝对有效的表决决议的。所以,实质上委托者是模糊和缺位的,受托责任观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同样,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虽快,但规模较小,还不能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场所,所以,决策有用观也不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但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基本准则中,明确提出了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不仅要反映受托责任的情况,还要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无疑是突出了对公众利益的满足,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价值,体现了我国会计理论目标定位的转变。因此,阎达五教授等人认为从理论上讲授会计假设限定范围制约所形成的会计理论体系只能适用于一般财务会计业务,而以会计目标为内核的会计理论体系可以容纳高级会计业务,而且从实际上看是对会计假设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并认为“可以从两种理论体系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角度来探讨高级会计学的理论基础……成为进行高级会计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线索”。(2)教材中关于定义的处理差异。当前出版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中,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义以及对其内容的界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规划教材——阎达五等教授主编的中国人民大学第四版《高级会计学》一书的绪论中,就当前学术界对高级会计学的定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刻的剖析。该教材通过列举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高校会计学系列教材对高级会计的定义,认为我国学者对高级会计的认识尚未形成共识,不仅表现在高级会计的范围上,即高级会计应否包括管理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内容,还表现在对“特殊经济业务会计”的认识方面,即高级会计与一般财务会计是否就在于“一般”与“特殊”的差异。阎达五等教授认为会计假设的松动是高级会计产生的基础,所以该教材将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内容定义是“特殊业务会计”。另外,杨有红编著的此教材也对其定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与此观点基本一致。事实上从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出版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几乎都避重就轻,绕开此棘手的有争议的理论探讨,认为这应当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去探讨,或应是专业论文中去分析,所以,无一例外开门见山介绍实务性的知识板块,包括上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第五版)。极少有对该教材选择内容的理论依据或选择的现实理由做一个说明。但是对比各版本教材,“特殊”二字却常常会出现在具体内容的篇章题目中,这表明学界是普遍认同高级财务会计就是“特殊业务会计”的观点。高级财务会计的“特殊性”意味着其学习内容的不具有普遍性,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也少有参与实践和运用的机会,那么其实践性、应用性就稍差,这似乎与当下应用性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高级财务会计研究内容的特殊性不是指偶然的、意外发生地、无关财务报告者紧要的业务,从西方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历程看,其内容都具有研究的必然性,对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是具有“重要性”的会计信息。所以,高级财务会计的特殊性恰恰是应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只是由于原有的、已经认同的普通的会计知识体系无法容纳且不具有普遍性,才有了“特殊性”的界定。

(二)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实践 从西方高级财务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看,以下内容都是其产生的现实环境,并在财务会计目标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对实务工作的指导规范,应当构成高级财务会计的主体内容。(1)企业合并与清算破产会计。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组织形式的变化,各国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实力,积极寻求战略联盟,公司间相互渗透形成了庞大的企业集团,母子公司成为一种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复杂持股、资产交易等,都突破了传统会计的内容。所以为了能全面综合反映集团公司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何在会计期末编制合并报表,还涉及企业的清算和破产。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针对企业兼并浪潮,于1959年发表了会计研究公告第51号《合并财务报表》,并对合并报表的编制提出了若干指导意见。至此,对企业合并的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成为高级财务会计的主体内容之一。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企业合并报表》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及相应的准则指南、企业会计准则1、2、3号解释公告等共同构建了指导我国企业合并实务工作的框架体系。(2)物价变动会计。自从西方国家20世纪60至70年代通货膨胀以来,通货膨胀就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货膨胀的存在与发展,严重冲击传统财务会计的币值稳定假设,如果不对物价变动的影响进行剔除,必然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斯威尼在1936年就出版了《稳定币值会计》一书,自此开创了对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随后,英国、加拿大、欧共体、澳大利亚、巴西等各国,也先后发表或有关的会计准则,要求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揭示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行成本会计、变现价值会计等物价变动会计模式。我国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前,虽然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环节上有物价变动会计的运用,但更多的是强调的是历史成本的应用。在2006年新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减值金额的计量,以及7号、12号准则等都或多或少涉及物价变动的处理,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物价变动会计规范。(3)外币会计和期货会计。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跨国家、跨区域、跨行业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在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及劳务输出过程中,必然发生外币兑换、外币交易与折算,以及外币远期合同。为反映公司的外币业务、跨国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了外币会计和外币报表折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73年颁发了第1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业务的揭示》,1975年颁布了第8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交易和外币财务报表换算的会计处理》,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外币业务会计。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对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中对规避外币风险的套期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规范。(4)金融工具和融资租赁。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国际资金流量增多,期货交易、融资租赁等行业蓬勃发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4年颁布了第80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期货合同的会计处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期货会计处理方法,形成了期货会计。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1953年发表了《会计研究公告第43号》,提出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方法的若干意见。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对融资租赁的确认、承租方和出租方的会计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的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中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规范。(5)所得税会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第四次企业兼并浪潮。国际间相互投资、母子公司间的相互持股、利用各国的税法和相关法律逃避税收、进行内部价格转移和财产转移等性的特点,对原有的所得税会计、外币业务以及合并报表的编制都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为此会计理论界也积极寻求对策,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7年颁布了第9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1988年发布了第100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法》,1981年颁布了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税收》。《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范了应用会计准则的大中型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对合并中的所得税处理给出了补充规定。

二、高级会计教材内容及其差异分析

(一)现行教材的主体内容 从西方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历程看,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物价变动会计、融资租赁会计、所得税会计、外币业务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都有其产生的必然性。这些“特殊”业务的处理方法都已基本形成,并得到了职业界广泛认可与接受。经济全球化也促使我国会计准则在05年实现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上述西方高级会计的内容也普遍走进了我国普通高校高级财务会计的教材。笔者对新准则颁布后的18部高财精品教材进行调查,其中包括5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如阎达五、耿建新、梁莱歆、杨有红、李学峰等主编的)、4部21世纪会计学(或经济管理类)精品教材(如杜兴强、陈文军、余国杰、王善平等主编的),以及上海市、北京市等不同地区、中科院、上海财大、厦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重点规划或立项的教材。按14块内容分别统计在18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结果见下表(1)。

说明:(1)各板块名称在教材中可能有些差异,以实质内容为划分标准;章节有交叉的按其主要内容归到相应调查单位,所以会有调查误差的存在;各分组不考虑内容的难易、字数的多少,作为独立的调查单位。(2)表中“其他“包括两种情况:出现2次:每股收益、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变更与差错更正、资产减值、借款费用;出现1次:油气开采会计、生物资产、保险合同会计、人力资源会计。(3)被调查的18中教材名称有差异,有高级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学、高等财务会计教程与案例,但实质内容一致,本文不作分析;作者包括(按第一主编姓氏笔画排列):邓小洋、石本仁、王竹朱、王善平、刘永泽、陈文军、杜兴强、余国杰、吴国萍、李学峰、陈信元、余恕莲、杨有红、杨金观、赵雪媛、耿建新、阎达五、梁莱歆。前述西方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包括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外币业务会计、租赁会计、金融工具会计、分期与分部报告、公司清算与改组、所得税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共八个方面的内容,从表1中可看出,它们在教材中出现的概率均在50%以上。这说明目前高财教材的主体内容是符合国际会计发展方向的,是符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

(二)现行教材内容差异分析 现行教材内容的差异分析可分两个步骤进行:(1)差异的初步分析。在《解读九》中明确指出,“用”是以用人单位为主体。普通高校会计专业的用人单位包括各行各业可以是内外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单位。而不同单位适用的会计政策是不同的。大中型企业适用《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用《小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有《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高校会计制度》《公会会计制度》、《民间及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而且这个体系还在不断的补充、调整与完善。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提供的《2010年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中显示,用人单位中,企业用人需求占主体地位,占比重达96.5%,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所占比重仅占0.8%,其他单位用人需求比重为2.7%。所以,当前各个版本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基本都是学习企业会计准则的知识,按会计要素中相应会计准则编排,这符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从表1中看出,高财教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以企业为中心的,适用于企业的有98.04%(=100-1.96%),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在每部教材中出现的概率为16.66%,借用会计“或有负债”的判断标准,是“极小可能”会出现,这也是符合市场对会计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所以,粗略分析其差异比例,现行的教材内容是符合“以用为本”要求的。(2)差异的进一步分析。由于对“特殊业务会计”观点的认同,相比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各个版本的高级财务会计为体现特殊性,其内容都也就有了不小的差异。若按每部教材每块内容作为被调查单位,共有153个单元,平均每部教材约有表1中9个组的内容。同时,153个单元被分成14个组。由于第八组以上单独出现的概率均超过55.55%。在此,借用“或有事项”的判断标准,是“很可能”出现的事件,所以假设1—8组的内容全部出现在一部教材中,第9~12组的中也会有1板块的内容在教材中出现,约占到整部教材的28.11%(=100%-71.89%)左右。借用会计实务中对“关联关系”的判断标准,已构成“教材的使用者”选择教材的“重大影响”因素。按会计信息质量“重要性”原则,需单独披露与研究。各版本之所以有如此差异,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为拓宽就业面、满足特殊行业会计准备的内容。有的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就业笔试时不局限于企业会计,把独资与合伙企业会计制度、分支机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保险会计、油气开采等,约占到差异的53.49% 以上,见表(2)。第二,为巩固和夯实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如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变更与差错更正、资产减值、借款费用。这块内容约占到差异部分的39.53%左右。第三,介绍学科理论研究的前沿,如物价变动、人力资源会计等;或为会计理论课程“兜底”:如每股收益。如此分析,有50%以上教材是为马上面临的就业而做的准备,还有约40%又是出于为夯实中级财务内容考虑,只有约10%左右是出于介绍学科前沿的知识而考虑。所以,现行教材差异部分从根本上讲仍是符合以用为本指导方针的。

三、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规范及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一)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规范 虽然现行教材内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随着国际化与经济转型的加快,会计领域也不断出现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使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标准始终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保持一致,《解释九》中明确指出,高校应“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充实教学内容,更新知识体系,不断革新教学方式。”而高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理论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正确定位影响着课程结构整体的优化配置。所以,必须规范高财的教学内容,避免重复和遗漏教学内容,才能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解释九》指出,“以用为本”是以用人单位被主体。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质就是培养能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的专业人才,高财的内容仍是研究如何为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会计报告,这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知识体系,还需在以下几方面不断充实与完善。(1)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思考。首先,不应包括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事业单位会计。提供财务报告的主体包括事业单位,报告的使用者包括所有纳税人,即把纳税人看作是国家的债权人。但这种关联性太弱,纳税人既使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有不同意见,也不能改变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无法改变其“投资决策”。而非盈利性组织其资金来源的渠道还在探索,资金的使用也往往有相应的规定,报告使用者又往往是缺位的,其相应的权利、义务也还有待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所以,笔者认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不应包括事业单位以及非盈利性组织会计。其次,应包括全部经济利益相关者。企业小股东的利益往往会受到损害,其信息“无用”论违背了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所以,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应是包括能为所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所以,才有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损益”、“少数股东权益”等内容的出现。至于这是否真正体现其相应的权益份额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这也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还有教材把独资与合伙会计、分支机构会计等包括在内,也是出于能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的考虑。(2)财务报告内容的充实。从西方高级财务会计发展的进程看,现有会计核算的内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才出现了合并报表、物价变动会计、外币业务会计、所得税会计、衍生金融工具等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复杂化,高财将继续充实其内容来满足报告使用者的需求。(3)财务报告提供方式的完善。会计信息的载体—以会计报表为核心的财务报告的格式、提供的界面关系到信息使用的效能,这也应是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范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这极大提高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利用效能。XBRL推广和应用实现了会计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融合,实质上也是报告提供界面上的一种创新。所以,高级财务会计教材的内容就是研究那些特殊的、会影响使用者作出不同选择的业务,应以何种方式、如何提供、提供什么给报告使用者,以提高信息的使用效能。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开放的体系。这需要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二)高级财务会计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高级财务会计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如下方面:(1)中级财务会计是高级财务会计的基础,高级财务会计是中级财务会计的补充。如前面的差异分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减值、与中财存货、固定资产等内容有交叉;或有负债、借款费用与负债内容有交叉。结合中财讲解内容来合理安排高财的课程结构,做到既不浪费课时重复学习,又不要遗漏知识。(2)与其他会计制度、专题的互补关系。由于企业的性质、规模、适用的会计政策有差异,由于高财内容的局限型没能讲授,可能会导致会计知识结构的欠缺。在学校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借鉴厦门大学多开设选修课,如国际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行业会计比较、中国会计准则专题、中国会计实务案例、会计科研方法论、小企业会计制度等,还可开设如前所述不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如师生课时紧时,可以是做专题的形式补充。(3)与税法、财务会计、经济法等学科的关系。在所得税会计的学习中,应协调好与新企业所得税法体系的关系,以配合高财的学习。如在合并中的所得税问题时,应补充讲解财税2009(59号)文,因为教材有的知识不完整或来不及更新;在租赁会计、债务重组等内容的学习中,都用到“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每股收益等都要结和财务管理的内容讲解;在合并、清算与破产、重组、独资与合伙等则需经常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注意高财与经济法相关内容衔接。

高级会计教学在会计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对高财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规范,处理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与时俱进的会计人才,以用为本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在实践中仍需不断探索理论基础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201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 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2011年)。

[3]阎达五:《高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梁莱歆:《高级财务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杨有红:《高级财务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邓小洋:《高级财务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版。

[7]耿建新:《高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陈文军:《高等财务会计教程与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版。

[9]李学峰:《高级财务会计》,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杨金观:《高级财务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刘永泽:《高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杜兴强:《高级财务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余国杰;《高级财务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编辑 聂慧丽)

作者:先礼琼

我国大学高级财务会计论文 篇3:

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背景及内容界定

【摘 要】 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与发展既是财务会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会计环境演变的必然结果。因此,文章在对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背景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特殊业务会计、特殊行业会计、特殊报告会计及特殊环境会计四个部分。

【关键词】 高级财务会计学; 产生背景; 内容界定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级财务会计学的著作与日俱增,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范围亦渐趋稳定,但对于什么是高级财务会计学,以及高级财务会计学到底包括哪些内容,目前仍无定论。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与发展既是财务会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会计环境演变的必然结果。因此,本文试图从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背景出发对其进行理论总结,以期对高级财务会计学研究范围及其内容作出恰当的界定。

一、会计基本假设的突破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系统的运行条件和运行环境所作的一种合理判断或约定。环境是系统的外部制约因素,由于系统的外部制约因素极为复杂且缺乏稳定性,因此,必须采取抽象总结的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并剔除其不稳定因素,以创立一个能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外部环境。因此,会计假设是一系列会计方法和程序建立的前提。然而,当客观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会计基本假设所要求的运行环境或运行条件被严重背离时,建立在这些基本假设基础上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将不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寻找与特定环境或特定运行条件相适应的会计方法或程序。高级财务会计学的许多重要内容实际上就是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产生的。

(一)会计主体假设的突破

会计主体是对会计服务对象的范围所作的限定。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一个具有独立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20世纪初,西方国家逐步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于是出现了控股合并为主要形式的第一次企业兼并浪潮。控股合并形成了以控制为联结点的企业集团。为全面了解企业集团财务活动的全貌,便有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需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又产生了第二次企业兼并浪潮,进而“导致了合并报表的广泛应用,从而产生了一些重要思想,包括经济实体的概念,合并产生的商誉等等”(恭维敬,1996)。以控股关系形成的企业集团的出现,使会计服务的对象扩大至由多个企业共同组成的企业集团,而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会计主体的概念得以扩展,进而导致合并报表会计的广泛应用。与此相对应,伴随着企业外部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关注度的提高,一些原本不属于会计主体的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亦成为对外报告的会计主体,并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会计组成部分,如总分店会计和分部报告等。

(二)持续经营假设的突破

持续经营假设是一系列会计方法建立的重要前提,离开这一前提,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将失去存在的基础。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由于经营失败而陷入破产清算,或由于兼并或重组而被迫终止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企业持续经营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原有的建立在持续经营条件下的会计方法或程序将失去存在的基础。为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二章第四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的,企业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实。也就是说,当持续经营假设不再成立时,必须放弃以此为前提的会计方法或程序,代之以与特定经营条件相适应的会计方法,由此产生了一些适用于非持续经营基础上的会计处理方法,如破产清算会计、企业合并会计,以及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会计披露事项等。

(三)会计分期假设的突破

会计分期假设,即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首尾相接、间隔相等的期间。之所以要对经营活动进行人为分期,是因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持续不断,此起彼伏,很难按企业经营活动的周期截然分开,只有通过人为分期的方式才能及时并定期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典型的会计分期是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但在会计实践中这种分期方法常常由于特殊情况的出现而被打破,如在企业创建时期,会计年度通常为企业经营活动开始日至当年12月31日;在企业破产清算期间,会计年度一般为当年年初至法院裁定的破产清算日;当需要更为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情况时,需要将会计期间缩短为月度、季度或半年度,进而产生了中期财务报告;为了及时报告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常常将会计期间扩展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日。

(四)货币计量假设的突破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计量应采用而且只能采用同质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单位。货币计量是会计最重要的特征。之所以将会计计量称之为假设,是因为货币计量至少蕴含以下三层含义或设定:(1)在多种计量单位并存的情况下,会计计量只能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2)在多种货币单位并存的情况下,会计计量只能选择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3)在选定的货币单位很难保证单位货币购买力相同的情况下,必须假定币值相对稳定,即所谓币值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货币单位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就货币计量假设的第一层含义而言,这一假定尽管未受到严重挑战,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元化,要求会计必须提供越来越多的非货币单位信息,或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提供更多的文字信息;就货币计量假设的第二层含义而言,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资本市场的日益全球化,产生了大量的非记账本位币业务和汇兑业务,与此同时,跨国经营集团合并报表的编制又引发了外币报表折算问题;就会计计量假设的第三个层次而言,20世纪初主要西方国家发生的持续20多年的通货膨胀,以及60年代发生的持续性的通货膨胀,对币值不变假设带来巨大冲击,为此,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不断寻找对策,最终形成了通货膨胀会计,而通货膨胀会计思想的出现则直接促进了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

二、特殊业务的不断涌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逐渐兴起了一些特殊经营业务,如衍生工具业务、租赁业务及债务重组业务等。此类业务在会计处理上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而不便在主要介绍一般企业常见业务的中级财务会计学中予以展开,如融资租赁业务是将资金融通、货物买卖与租赁融为一体的特殊经济业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其中的融资租赁业务在表面上或在法律形式上采取了租赁的形式,但其经济实质却是“资金融通”与“货物买卖”的合体,这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在会计处理上必然与简单交易形式有所不同。相对于传统的资产负债项目,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有其特殊之处,如远期交易方式下的交易双方只是在交易合同中订立了交易的有关条款,而实际交货付款则要在合同约定的交割时间进行,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必然与常规的现货交易有所不同,在合约签订、缴纳合约保证金、平仓了结合约,乃至实物交割等方面的会计处理及会计报告方面必然有其特殊性。这些特殊经营业务在会计处理上通常有别于企业一般经济业务,且大多属于非常见业务,因此,在学科设置上往往将此类问题归于高级财务会计学。

三、分行业、分经济成分会计制度的融合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之前,一直沿用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分行业会计制度。1992年11月30日我国首次颁布了各行业、各种经济成分共同遵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但仍分行业、分所有制形式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制度。由于这种会计制度忽视了企业会计制度的统一性,导致相同或类似的会计事项因所处行业或经济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从1997年开始陆续公布了13项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不分行业和经济成分的会计准则,并于2000年12月颁布了通用于各行业和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会计制度》,这一制度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分行业、分经济成分的会计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不分行业及经济成分的会计制度实行的同时,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即企业的行业性质及业务性质极为繁杂,如果将企业可能面临的所有会计业务统置于同一个会计制度之中,必然使其失去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样,在同一本财务会计学教材中,如果将基本业务与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混在一起,一般行业会计业务与特殊行业会计处理混在一起,既不便于教学和学习,也难以保证各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于2006年2月参照国际惯例发布了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会计准则体系。这一准则体系既考虑到各行业及各种业务会计处理的通用性,又考虑到特种行业或特殊业务的具体要求,同时也为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分设提出了要求并奠定了基础。

四、特殊披露要求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财务关系日趋复杂化。与此同时,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元化,投资类型的复杂化,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再满足于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主干报表所提供的基础会计信息,而对会计信息质量和种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得能够反映不同业务类型或不同地区经营风险和报酬的信息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视,进而导致分部报告逐渐由内部管理会计报告演变为财务会计报告;决策类型的增多及决策速度的加快,促使投资者、债权人等对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导致中期报告成为对外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所有权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通过控制、共同控制、施加重大影响等方式形成的关联方关系日趋多样化,进而使担心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会计报表使用者非常关心企业的关联方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最终导致关联方披露成为企业报表附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会计假设的突破导致特殊环境会计的产生;企业经营活动的日益复杂化,促进了特殊业务会计体系的形成;统一会计准则形成,要求对特殊行业的特殊会计问题进行专门规范;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及时性要求的提高,则直接推进了特殊报告会计的发展。高级财务会计学原本与中级财务会计学同属财务会计学的基本内容,但上述情况的出现,却导致二者相互分离、互有所重。其中,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主要是一般工商服务类企业持续经营前提下常规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而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内容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特殊业务会计,即一般工商服务类企业的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如租赁业务、债务重组业务、外币业务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业务等;(2)特殊行业会计,如石油天然气企业、农业企业、金融保险企业等;(3)特殊报告会计,如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中期财务报告,以及关联方披露等报告事项;(4)特殊环境会计,如通货膨胀会计及破产清算会计等。当然,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内容不仅决定于自身特性,还要看同一教材体系中中级财务会计学所包含的内容,二者应该做到互不重复、各有重点,恰当分工、相互配合。●

【主要参考文献】

[1] 龚维敬.企业兼并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 佛洛伊德·A.比姆斯,等.高级会计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

学出版社,2009.

[3] 常勋.高级财务会计[M].第9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4] 刘永泽,傅荣.高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李旭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艺术社团品牌建设论文下一篇:环境雕塑艺术审美特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