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2022-04-27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有效教学小学数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是整个数学概念体系的基础和根基,做好此阶段的概念教学对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和效率,乃至今后全面掌握数学知识意义非比寻常。在平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提出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篇1:

试论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师十分关注并致力于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这一相关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首先阐述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涵义,然后分别从构建问题情境、开展游戏教学、加强数学思维以及增强合作意识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成为学校教育的新理念。小学教师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也需要作出相适应的变化。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工作中,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如何更好地将教学方法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一方面包括数学这一学科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也包括不局限于数学学科的类范畴的素养。以小学数学为例,数学核心素养既包含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各种能力,如分析、归纳、总结、想象、对比、逻辑等数学思维的建立,同时也包含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一系列能力,如对对生活现象的观察能力、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现实生活的能力等等。而数学核心素养中类范畴的内容指的是学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连接能力以及互动能力,如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学生对他人的理解能力、学生对集体的奉献能力、学生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学生在面对外界困境时的良好心理素质等。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对学生多项能力素质的综合要求。

二、基于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构建问题情境,融入数学核心素养

课堂情境的创建对于小学生的听讲和对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创建具有生活化的情境。比如将生活中采撷到的数学案例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呈现,帮助学生们快速找到共鸣,提高教学效率。有些真实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中难以全面呈现,如地震、战争等自然社会事件,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设备为学生们呈现电子资料。通过将数学知识以生活问题的模式在数学课堂上呈现,创建更接地气的数学课堂,增强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现实感,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在讲解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注意对生活案例的还原。比如将简单的数学图形具象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图案、将数学平均数的概念具象化为日常商品交易。通过数学习题的生活化还原,帮助学生们将数学知识和规律具象化,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生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开展游戏教学,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更加吻合学生们的心理需求。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学生们对数学概念或口诀记忆起来较为吃力,采用游戏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乘法口诀表的背诵,教师可以通过乘法接龙的游戏来检验学生们背诵和掌握情况。这种游戏教学方式更加具有趣味性,让小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背诵起来也更加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采用了比赛的活动机制,让学生们在乘法接龙游戏中能够健康协作和竞争。游戏教学的互动频率大大增加,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团队合作能力得以提升。

(三)加强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不完善,因此对于数学的抽象概念理解起来十分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师有针对性性地进行了数学思维的强化训练。如采用数形结合的思路来分析题目。将数学题目中的文字转变为图形化的语言,是抽象变具体的过程,这也是数学问题本质揭开的过程。比如,乘法学习中,教师建立了现实版的数学模型,并進行问题引导:“植树节,学生们去种树,全班总共30人,每人种2棵,那么学生们一共种了多少颗树?”教师在黑板或多媒体中呈现出不同小朋友种的树,然后将这些树相加,最后得到全班学生种树的总数。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初步建立数学建模的能力,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是否有益。

(四)增强合作意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法是可行且有效的。教师首先对学生基础情况、学生个性特征、学生表达能力等情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然后将数学任务或目标分配给不同的小组,由小组成员协作来完成数学任务或目标。在目标完成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做好角色的转变,从任务的分配者转变为目标完成的引领者和帮助者,及时给与学生必要的辅导,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为了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教师将多种指标引入到评价体系中,如参与是否积极、是否能够认真倾听、是否具有风险精神、能够主动帮助别人等等,以这些多元化的指标来引导学生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核心素养。

三、结语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从教材内容的研究入手,更要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群体特征,注意保护好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尽可能采取符合小学生身心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及策略,如此,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张羽华,《学园》,2018(5).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引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曾东娇,《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10).

作者:张革昌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篇2:

足基础,把握本质,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概念

摘 要: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是整个数学概念体系的基础和根基,做好此阶段的概念教学对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和效率,乃至今后全面掌握数学知识意义非比寻常。在平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提出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学科概念性较强,而概念又是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学习所有领域的知识都离不开最基本的概念。小学生尚处于学习教育的启蒙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独立理解和表达数学概念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假若教师自己再对数学概念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教学中只是按部就班地参照课本和教参,在某些问题上自身也拿捏不准的话,又如何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呢?因此,在当前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的高效教学,是在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内容本质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

一、引入概念,为理解奠定基础

1.借助感性材料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在概括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抽象而形成的。小学生的思维以能感知和体会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还不具备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引入概念时,可以借助于丰富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产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和提高。

2.借助已有概念引出新概念

小学数学中虽有一些概念,例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非常抽象,难于表述和理解,但是这些概念也是与学生之前学过的已有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的。所以,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认真分析研究新概念与已有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这样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学习新内容的前提,以旧促新,转新为旧,不断循环,既让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

二、形成概念,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形成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对其本质属性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为概念的灵活应用打下基础。

1.引导学生通过概念语言来对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

可以先给学生列举实际的例子,启发诱导学生分析概念的属性,接着再从具体到一般,一步步进行提炼和归纳。比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可先举例让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特征进行分点探究和概括,如“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其整数部分没有关系”“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且是连续不断的”,抓住这两个关键特征,再进行归纳而得出循环小数的精确概念。

2.借助变式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概念”时,可先引导学生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的面积、形状、位置等进行观察和比较,这样对三角形的概念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三、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1.促进记忆

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及时地复习和巩固。小学生虽然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好,能很快记住教材中的概念表述,但是遗忘的速度也很快,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拓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促使学生从机械记忆上升到理解记忆,使其能够根深蒂固并灵活运用。

2.自举实例

在教学最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自己举例。这样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便更加具体化。例如,在学习完加减法以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实例运用到了加减法,促进其理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3.强化应用

要让学生灵活掌握概念,不但要求他们能会表述概念的定义,还要能灵活运用概念。对此教师应加强应用训练。比如,在课堂上以复述填空、判断对错、概念证明等形式抽查之前学过的概念定义,让学生根据概念举例,辨认例证的对错并说明理由,同时,还可以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练习,扩展概念的外延。

四、拓展概念,活学活用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的理论,对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学生能亲自操作的小实验和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的活动中,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得到进一步体验和内化,取得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例如,小学生对诸如“千米”“吨”这样较大的单位,受其经验的限制往往没有什么概念,往往只是按照教师的讲述而机械记忆,如果只是通过课堂教学,“千米”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仅是“1千米=1000米”,它是一个不能用手直接丈量和感知的长度;“吨”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便是“1吨=1000千克”,也是一个拿不动的质量。而对于“1千米”到底有多长,“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心中并无底。相反,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设计一些学生能够切身体会的小实验活动,这些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的有效教学,教师应首先立足于教材研究,在全面深刻地把握小学数学概念深厚内涵及本质的基础上,通过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并通过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并获得数学概念。

参考文献:

[1]柳德育.谈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2(11).

[2]成立敏.浅探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04).

作者:吴陆叁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篇3:

有效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教育改革正在进行中,对新时代的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育和教学要求,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练习学生的实践技能,讲解重要知识,着重于实例匹配,分享解决问题的思想,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分析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本文讨论了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数学。

关键字:小学四年级;小学数学;学习技巧

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小学四年级学生具有出色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在此阶段,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活跃,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因此,在此阶段,小学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数学学习,通过相关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并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为将来学习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创造各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和实践知识,以鼓励学生发展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意味着学生可以通过数学课程活动来提高,进步和学习数学。在这里,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当前发展,而且还要注意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遵循新的教学理念,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创造了多种情境。通过创造有利的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大增强,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在有凝聚力和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以提高课堂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有用的情境。首先,他们可以创建和导入情境以及现实生活。按照此过程,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上,这对进一步的知识教学很有帮助。同时,它也可以与教室中的常规学生故事相结合。在创建情境时,我们应注意情境的合理性,确保情境与班级内容相对应,并选择具有不同知识特征的不同方法,例如研究情境,生活情境,情感情境等。确保情境有助于创建课堂。

2.加强扩展问题的教学,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要求学生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这也是学生扩大思维和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科学的这一功能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学来突出显示具有多个解决方案的单个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想法。问题的扩展是鼓励学生根据他们的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或在这一领域进行创新,并使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从而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十进制值的含义和性质”中,教师会问:“0.1米的含义是什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或查找所需的信息。不同的学生绘制线条,其中一些将直接以各种形状标记在标尺上。然后,教师评论各种形式,以充分建立学生从各种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信心。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扩大问题的范围,并尝试提出其他相关问题。这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创造愉快的环境并养成习惯

在教授数学时,通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的讲授很热情,学生却很冷漠。这是因为师生的心态不一致,师生之间没有积极有效的心理作用。因此,教师应正确地利用“心理效应”作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营造乐观快乐学习情绪的杠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当教师踏上讲台时,如果他们生动活泼,充满情感,那么学生的情绪就会得到提升,他们会非常关注,热情和积极地听课。相反,如果教师焦虑而随意,学生将感到沮丧。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活动,好奇心和良好表现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利用口,手和脑积极与他人互动,寻找表达自我的机会。例如,“三角内角之和”一课的介绍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让学生猜测“三角内角之和是多少?”这是介绍新课程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这不仅可以很快吸引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感兴趣并进入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1)让学生互相竞争。教师手上会显示一个尖的三角形,一个直立的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让所有学生猜测三个三角形的内角是多少,度数是多少?该设计捕捉了小学生好奇心和质疑的心理特征,并故意让學生猜测:上面列出的三个三角形的内角是不同的(大多数学生将钝角和最大三角形的内角混淆了)以激发学生探究,同时关注新课程的内容。

(2)让学生进行实验。由于学生不想在测验中迷失方向,因此鼓励他们在实验中找出答案。对学生来说,问题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是否全部成180度角?目前,学生大脑皮层兴奋的主导中心正在迅速形成,智力活动非常活跃。因此,教师进一步检查了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在学生“激动”的心理状态得出的答案是否相同。简而言之,教师应努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以鼓励学生表现出对教师的期望和信心,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如果要有效地教导学生,首先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分析,解释相关的知识概念,并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第二,小学生刚入学,学习目标仍然不明确,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解释该学科的主要内容,解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应以兴趣为导向,因此教学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新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适当地结合适当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数量,以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李静.关于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77-78.

[2]罗艳霞.聚焦小学数学课堂 追求有效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1(02):71-72.

新疆玛纳斯县第一小学 冯娟

作者:冯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地方高校生物学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