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

2022-04-2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只有一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教会学生感受生命、感悟生命,并以此树立正确、科学的生命价值观,让学生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本课题笔者结合具有实质性价值的教学案例,分别从阅读、写作、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四大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分析与探究。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摘要: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而生命教育所倡导的“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教育理念正是当代教育的本真追求。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践行生命教育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以生命教育为视角,从小学语文教材和课程标准入手,归类了其中包含的生命教育内容与理念,分析了语文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命教育 教师教法

一、问题提出

“生命教育”自从上世纪末传播到我国,时至今日,其充满人性温暖的教育理念已在我国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其最终目的是使每位学生在“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中得到充分、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查阅资料及阅读相关文献的过程中,笔者更加的被这充满生命关怀的教育理念深深感动着、吸引着。

二、关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语文教师们都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与实践进行了阐述。例如,陈碧波的《点化生命 润泽童心——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从挖掘语文素材、立足语文特点、关注课堂内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沈正元先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生命意识的关注——我的语文教学观》中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

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与生命教育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生命教育理念

在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處处体现着生命教育的理念。具体如下:

(1)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

(2)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阶段目标

识字部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3条:“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P5

阅读部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6条“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人交流。”

第7条“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P5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5条“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P7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7条“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鼓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P9

写话部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1条“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P6

口语交际部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2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P6

第6条“有表达的自信心。”P6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1条“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P10

综合性学习部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2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P6

综上表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与实践生命教育,也是语文教育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与追求。

2.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笔者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该版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生命教育内容。

课文内容中涉及生命教育理念的篇目具体如下:

一年级上册中的第1课《四季》、第5课《爷爷和小树》、第6课《静夜思》、第8课《阳光》、第13课《平平搭积木》、第14课《自己去吧》、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第18课《借生日》、第19课《雪孩子》、第20课《小熊住山洞》。

一年级下册中的第1课《柳树醒了》、第2课《春雨的色彩》、第3课《邓小平爷爷植树》、第5课《看电视》、第6课《胖乎乎的小手》、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第8课《月亮的心愿》、第9课《两只鸟蛋》、第10课《松鼠和松果》、第11课《美丽的小路》、第12课《失物招领》、第2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第25课《快乐的节日》、第26课《小白兔和小灰兔》、第27课《两只小狮子》、第28课《小伙伴》、第29课《手捧花盆的孩子》、第30课《棉花姑娘》、第31课《地球爷爷的手》、选读课文第2课《好孩子》。

二年级上册中的第1课《秋天的图画》、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第5课《一株紫丁香》、第6课《我选我》、第7课《一分钟》、第15课《小柳树和小枣树》、第16课《风娃娃》、第18课《称赞》、第19课《蓝色的树叶》、第21课《从现在开始》、第22课《窗前的气球》、第26课《“红领巾”真好》、第27课《清澈的湖水》、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第29课《父亲和鸟》、选读课文第4课《小鸟和牵牛花》、第6课《骆驼和羊》。

二年级下册中的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7课《我不是最弱小的》、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第22课《我为你骄傲》、第23课《三个儿子》、第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第28课《丑小鸭》、选读课文第3课《特别的作业》。

三年级上册中的第3课《爬天都封》、第5课《灰雀》、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23课《美丽的小心安岭》、第29课《掌声》、第31课《给予树》、第32课《好汉查理》、选读课文第4课《六个矮儿子》、第8课《信箱》。

三年级下册中的第5课《翠鸟》、第6课《燕子专列》、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8课《路旁的橡树》、第13课《和时间赛跑》、第20课《妈妈的账单》,选读课文第5课《七色花》、第6课《妙不可言的沉默》、第8课《除三害》

四年级上册中的第3课《鸟的天堂》、第4课《火烧云》、第9课《巨人的花园》、第10课《幸福是什么》、第11课《去年的树》、第13课《白鹅》、第14课《白公鸡》、第15课《猫》、第16课《母鸡》、第20课《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第21课《搭石》、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23课《卡罗纳》、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第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选读课文第4课《迷人的张家界》、第6课《麻雀》、第6课《一个苹果》

四年级下册中的第2课《桂林山水》、第5课《中彩那天》、第6课《万年牢》、第7课《尊严》、第8课《将心比心》、第9课《自然之道》、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18课《永生的生命》、第19课《生命、生命》、第20课《花的勇气》、选读课文第5课《生命的药方》。

五年级上册中的第1课《窃读记》、第9课《鲸》、第10课《松鼠》、第13课《钓鱼的启示》、第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第15课《落花生》、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18课《慈母情怀》、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透极了”》、第20课《学会看病》,选读课文第4课《鞋匠的儿子》、第5课《剥豆》、第6课《你一定会听见》。

五年级下册中的第1课《草原》、第8课《童年的发现》、第14课《再见了,亲人》、第15课《金色的鱼钩》、第16课《桥》、第17课《梦想的力量》、第24课《金钱的魔力》,选读课文第3课《一件运动衫》、第4課《丰碑》、第6课《我们家的男子汉》。

六年级上册中的第1课《山中访友》、第6课《怀念母亲》、第9课《穷人》、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第11课《唯一的听众》、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第14课《大瀑布的葬礼》、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第16课《青山不老》、第21课《老人与海鸥》、第23课《跑进来的松鼠》、第24课《最后一头战象》、第24课《金色的脚印》、第25课《伯牙绝弦》、第26课《月光曲》。

通过以上例举可看出,在人教版教学语文课文中,包含了大量的生命教育内容。

四、语文与生命教育

1.语言与生命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其著名的《人论》中提出:“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ism)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人不可能逃避他自己的成就,而只能接受他自己的生活状况。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人类在思想和经验之中取得的一切进步都使这些符号之网更为精巧和牢固。”海然热认为:“运用鼻、舌、声带这些本身便肩负着营养、呼吸和自卫方面的功能的器官以通交际,纯属天性使然。……天性顶多是一种第一习惯。他指出:“我们提出,在人的概念里,语言能力是应有之义。”所谓应有之义,就是“记录在人类遗传代码里”。

综上所述,语言与生命息息相关,没有了语言,生命也不完整,语言依附于生命。语言的学习是对人“生命”天赋的挖掘,是实现“生命”完整的重要符号。“语文教育根本任务之一是:使民族后生获得生命能力。生命能力包括,生命意识;认知能力——学会认知;生命敬畏、尊敬、关怀、热爱能力——学会生活;生命创生能力——学会做人,即学会使自己成为人,并使自己成为大人。……所以,语文教育,就是生命化的教育,也是以培育生命和生命完整性意识与追求为本质规定、目标要求。”

2.文字与生命

每一个文字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都蕴藏着一个神奇的生命世界。就像德国埃及学家科舍尔神父认为的那样“一种文字,更出色、更高尚、更接近各种抽象。通过字符的巧妙的衔接,或其对当物,一下子就向智者的智慧举荐出复杂的推理、崇高的概念或者深藏在大自然或神灵内的某种非凡的奥秘。”

具体到汉语来说,汉字有其特殊的构造方式和结构特征,它独特的形体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化资源。汉字形体结构具有直观性、象征性等特点,其形体构成与人的思想、情感、生活和行为往往有机地联结一个故事、一种姿态、行为和情致;一个汉字,常常就是关于人的一种智慧,一种情感智慧,生存智慧、生命智慧。如“字”,字的形体结构本身就蕴含着一个有关于人的生命延续的故事,即在一家房子里,一个女子生养了一个孩子。实际上汉字形体结构的每一个笔画,一个线条,一个撇或一个点,往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五、让学生在体悟语言文字中表达真情实感

在窦桂梅老师的语文教学中处处体现着学生对生命的真情见解,如下: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段——感悟,读出人生的滋味

……

师:儿子究竟懂得了要怎样的“好好儿活”呢?读最后一段课文。

生:“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话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我参与你们讨论,咀嚼这句话,儿子懂得怎样“好好儿活”?(生讨论)

生:母亲告诉儿子生活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的。我是从黄色的紫色的花中看出来的。

生:我从“黄色的花淡雅”中也看出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的生命同样是珍贵的。

生:我从“淡雅”这个词语中看出要获得平平凡凡。

生:我从菊花在秋风中“泼泼洒洒,正开得烂漫”,感到人要活得潇洒自在,不要被困难所打倒。

生:我觉得各种菊花比喻个种人,健康人、残疾人,花色不同但同样美丽,人的生命也像花一样各有各的美丽。

师:人不能只有一种活法。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风格,活出自己的个性!

……

这节课,是师生与作者心灵的对白,更是学生与自己的真心对白。师生一同体会到了生命的美丽,生命的不同凡响。师生共同认识到了,我们应本着对生命负责的姿态与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信念踏实走好这美妙的一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三卷).我把心给了孩子们[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8).

[2]李吉林文集卷一.情境教学与实验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04).

[3]刘慧.生命德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4]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5][美]杰·唐纳·华特士,林莺译.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05).

[6]吴靖国.生命教育:视域交融的自觉与实践[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印行,2006,(09).

[7][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6.

作者:刘春燕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 篇2: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摘 要】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只有一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教会学生感受生命、感悟生命,并以此树立正确、科学的生命价值观,让学生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本课题笔者结合具有实质性价值的教学案例,分别从阅读、写作、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四大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生命价值观;语文教学;生命教育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大力改革,各学校更注重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便能充分地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教学方针。然而,该以怎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对学生实施全面性的生命教育呢?笔者便从阅读、写作、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四大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结合了有实践意义的案例,充分展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阅读的载体是课文,学生只有深刻的感悟和领会了课文内容,才能获得教育。纵观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渗透着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这些文章正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载体。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只有把生命教育穿插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命的含义,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作者的四次流泪。当学生在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和作者进行对比,并扪心自问,我们怎么就没有发现生活中父母爱我们的这些细节,我们为什么会漠然地把父母的这些关爱当作他们的责任、当成我们的权利?我们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现并珍爱父母的这些爱的细节。难道非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撕心裂肺的时候吗?的确,读了这篇文章,学生们都感觉到:“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动了,心灵净化了。”通过让学生反复的阅读课文,并且组织学生发言,畅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达到了生命教育的效果。

二、通过写作训练进行生命教育

学生作文是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晴雨表,也是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重要平台,写作的过程其实是感悟生命和生活,创造艺术,发泄情感的过程。学生的作文中能反馈出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生命意义的认识,因此通过适当的作文训练,对其进行生命教育十分有必要。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生命为主题,给学生布置一些专题日记,让学生通过留心观察周围小动物或者植物是如何成长的,写成日记,进而增强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识,进而让学生接受到生命教育。另外还可以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命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书写真正的自己,并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由。例如,在一次写作训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文题: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一位学生以《生命的启示》为题这样写道:大家一定从报纸上见到过这样的新闻:某某因受了某某事的刺激承受不住打击而跳楼、割腕自杀了。然而这些自杀者往往都是一些很有前途的大学生,就这样毫无价值的失去了生命,实在是可惜。人的心灵实在是太脆弱了,有时都不如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学生在写作中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发生在身边的事,写出了自己对身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收到了完美的效果。

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要落实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课外活动是学生间互动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果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中进行生命教育,其教育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期间阅读一些赞美生命意义有关的读物;观看一场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科教片;创办一份赞美生命的手抄报;玩一些互帮互助的游戏;举办一次关于珍惜生命为主题的儿童画展;举办一次珍爱生命的主题演讲会等等。这些活动都能有效的为学生灌输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起到生命教育的作用。如我在一次作文训练中让学生写一篇随笔,要求在写之前要自己亲自做的一件事,学生们带着任务都各显其能,虽然关注母亲成了一种任务,但至少从此次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们知道,母亲是这个世界我们最亲近的人之一。

四、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生命在生活的点滴中延伸,生活的点滴构成了生命的内容。学校是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也不能忽视社会和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意义。学生除了在学校的学习而外,还要在生活这个大“教科书”中汲取知识的养分,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和学科知识一样,不仅仅渗透到课文的思想内涵之中,它还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有所体现。生活就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库”,里面不乏生命知识的内容,学生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并且能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这正是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入生命教育十分必要,生命教育的责任不仅仅只是教师和学校的,社会和家庭也有一份,社会的舆论宣传和各种媒体的影响作用,是营造良好生命教育氛围的保证,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更能为孩子接受生命教育推波助澜。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的三个阵地,教师应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例如与生命现象有关的新闻报道,发生在生活实际中的生命相关的故事等,教师通过举一反三的讲解,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让学生认清事情的实质,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对生命的认识,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五、结语

充分认识到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充分结合阅读、写作、课外活动以日常生活四大方面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更能让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重要意义,并且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小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广州大学.2012

[2]铁春燕.教育守护生命——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中学语文.2009.Z1:104-105

[3]叶宗爱.让语文点亮生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学苑教育.2010.02:28-29

[4]苏春.浅议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中学语文.2011.21:7

-8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

作者:彭秋平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 篇3: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教学,充分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生命 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一、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优势

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令亿万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汶川地震夺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毁掉了无数美好的家园。同时,使我们认识到生命之于每个人的弥足珍贵。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生命教育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以承认不同禀赋、性格和能力的差异为前提,以倡导人的生命和自身、自然、社会、他人整体和谐为目标,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构建人的生活方式,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唤醒学生生命之意识,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好、领悟生命之艰辛、探求生命之意义、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全面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

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中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每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应当关注和思考的。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以生命为主题的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和开发现有教材,引导学生在欣赏经典作品、体味先哲圣贤的生命情感、走进他们生命世界的同时,多层次认识生命的本质、探求生命的意义、建构生命的信仰、实现生命的和谐,最终实现对生命的认识的全面提升。

(一)唤醒

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生命意识是一个人在生命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的认识和观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

(二)欣赏

唤醒学生生命意识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发现生命存在之趣,带领他们感受、欣赏生命的美好。伴随学习的深入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生命之美的眼睛,塑造一颗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灵,建立一种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理机制。从而带领他们发现生命之真,感受人性之善,欣赏人生之美。

(三)领悟

人的生命虽然宝贵、美好,但并非一路坦途,其中存在很多个体无法摆脱的困境。教师要通过对作者生命历程的介绍、生命感悟的解读和人物命运的关照,引导学生领悟生命之艰辛,正确认识和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困境。

(四)探求

追问生命意义的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和精神陶冶,也是一种唤醒心灵和充实心灵的教育。生命教育不仅让学生明确“活着”,还引导他们明白“为何活”,引领他们探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活出人生的滋味和精彩。

(五)建构

明确了“活着”、“为何活”,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活”,学会以科学心胸面对现实人生。人生在世,存在不同层次的信仰和追求。个体除了物欲的满足外,还有精神和心灵的追求,还有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和对心灵归宿的探求。哲学家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美学家宗白华将人生分为六种境界: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艺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他们“都把超越生理的、物质的、功利的和政治的境界而向道德的、艺术的、宗教的境界攀升,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作为人之为人的精神标识”。可见,语文教育作为一种人生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建构生命之信仰。透过《归去来兮辞》,让学生体验陶渊明顺应自然、忘怀得失、遗世独立的洒脱,体味陶渊明淡泊明志、乐天知命超生死的“自然”。通过《题西林壁》,让学生体味苏轼洞悉“庐山真面目”后的“超然”。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个体只有摆脱世俗功利的束缚,超越现实功名、金钱、物欲的诱惑,才能解放自己的心灵;只有树立正确的生命信仰,忘怀得失,才能体味人生的博大与深沉,达到真善美统一的人生境界,才能真正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坦然面对人生的苦难,实现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

(六)实现

生命教育的核心要义是对人及其生命的人文关怀,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创造和实现一种广泛的和谐。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实现生命教育的核心要义,让学生体验生命和谐之貌,引导他们实现生命的真和谐。通过品读“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让学生体验作者与自然和谐所得之乐;通过“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让学生体验作者伤今怀古之情;通过欣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感悟那种欲辩已忘言的真意。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一个人只有实现了和谐,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我、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像善待自己一样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语文学科与语言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没有一朵浪花不是生命的欢歌。学生和教师都应认识到:语文教育不是为考试,而是为人生,这才是真正充满人文情怀和终极关怀的教育。

作者:刘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索合作训练小学体育论文下一篇: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