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

2022-10-03

第一篇: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

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

一、背景和意义: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都停留在以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目的的状态上,遇到欣赏课,也仅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等,很少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评论,这无疑就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初中美术课型中的欣赏课,学生每次都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哪入手,教师讲解很累。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掌握一种规律或方法,真正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主要做法

1.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的积极性的。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想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初步了解学生对美术各门类的了解程度,及兴趣点。

发现学生对美术的了解仅停留在漫画和动画片方面,因此我准备就从漫画和动画片入手。

方式:欣赏动画作品、谈感受最深的动画形象, (2)尝试简单评价动漫画形象特征 从动态、表情等方面入手

(3)描摹自己喜欢的,简单的动漫画形象。 以简笔画的形式,有表情到动态

(4)及时运用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多半有为难情绪,及时的鼓励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的欲望。 2.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与技法相结合的欣赏方法

(1)介绍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绘画作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欣赏的方法。 (2)让学生多说多听,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3)由浅入深的分析作品的技法,带领学生逐步了解美术技法的表现。 (4)尝试让有能力的学生运用美术的表现技法再现作品,以便加深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1.坚持推进本课题的研究。

2.如何把欣赏的内容运用到创作中去。

第二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综合教研组确定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二、课题界定、理论假设

(一)小学美术欣赏的概念界定

欣赏:欣赏就是从一个作品中发现有意义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种很愉快的感觉,是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深奥的东西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二)理论假设

1、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生动比喻,来说明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叫产生的愉悦:一个小男孩,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变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欣喜 „„ 学生从中获得审美喜悦,正是和艺术再现世界相对应的,即熟悉,亲切,又陌生新鲜的心灵体现。

2、 莎士比亚在《风月通鉴》中曾经写道:人们齐心赞赏新玩具,不理会他们是用旧物捏成,宁愿歌颂镀金的劣货,不愿欣赏盖了灰的金泊。

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教师把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并以情感为主导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欣赏其内涵。

2、通过研究,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孩子提升美术欣赏能力

3、通过研究,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灵活运用教材,善于结合实际培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四、研究的对象、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青田县山口镇中心小学一到六年级实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美术课堂教学及美术兴趣活动课为载体进行研究。

(二)研究过程

1、前期尝试阶段:2014.9-2014.10 (1)组建课题成员 (2)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兴趣 (3)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4)撰写课题申请报告 (5)尝试研究

2、具体实施阶段:2014.11-2015.06 (1)撰写开题报告,调整课题实施计划,明确分工合作。 (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 (3)进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4)撰写中期报告,调整实施方案

3、总结成果阶段:2015.07-2015.09 (1)全面总结,归因分析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资料

(三)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现场观赏法、案例分析法等开展研究。

五、研究内容

1、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新的教学理念,对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整和与研究。在实践教学中提倡要注意营造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欣赏学习,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开发学生智力。

3、课堂教学整体优化,重视多媒体等等不同教学方式的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

4、在直观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探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同,增强学生对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视。

5、美术第二课堂的确立。如:美术兴趣小组的建立;校园文化对美术教学的重视;家庭美术学习氛围的创造;

六、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反思。

我们所提出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在研究中虽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但也有必须努力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一)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美术欣赏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同时也忽视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有时会埋没了部分学生个体的创造思想。

(二)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会忽略作品的背景及创作的社会生活。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达到 “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像的审美感受能力。

(三)如何将美术欣赏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课内外活动、及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还需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通过一年时间的实验和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欣喜地感受到了其效果的显著,特别是对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丰富了学生的视觉语言,受到了学校各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一)学生方面

1、逐步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高低对一个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小学生自身要加强美学知识的学习,增加审美知识的积累,明确什么是美,什么是审美,为什么审美,努力把这些基本的审美知识弄清楚了,才能为审美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在平常多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比如说音乐、舞蹈、歌剧等等,还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只有积累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才能逐步积累自己的审美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平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观察周围的世界,在观察中要善于用眼用心用脑去观察,使审美能力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步提高起来。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更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时,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欣赏课在教学时唤起了学生的生活联想,补充了必要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2、运用提高美术欣赏评价的能力。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通常的美术欣赏可缺少切身的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因而在校园宣传窗开辟美术欣赏专栏,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组织学生观看画展和有关美术方面的录象等等。通过各种途径,逐步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性到艺术性的欣赏评价的能力。

美术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份,这些成份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3、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我们的学生由于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他们的想象思维和绘画水平也各不相同。课后,我会尽可能多地去接触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画画习惯,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不足。例如,当我发现有个学生的造型能力比较弱时,我不会对他的作品,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他的学习负担,更会让他因此厌恶绘画。所以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我让他在一段时间内只要完成事物的基本形状便可。除此之外,我还会再找一些简单易学的图片资料,让他欣赏、临摹。这样他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绘画领域也能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那片天空。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再对他的作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造型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我不仅要耐心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多地鼓励他们,还要提供一些适合他的图片资料,拓宽他们的思维。

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我也注重增强学生绘画的灵活性。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画大,或适当的画一些弯曲幅度特别大的线条。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也能将学过的知识用起来,这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

4、渗透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界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自我提升鉴赏能力打下基础。 美术鉴赏活动是对美术作品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美术作品本身通过外在的现象、色彩等画面因素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作用于人的可感因素共同传达着丰富的信息。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层次异常丰富且有一定深度,鉴赏者因个人阅历、文化层次、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鉴赏者主观上的好恶、艺术上所持观点及与原作者创作时想法的差异也影响着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及鉴赏者的差异性要求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重在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灌输。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学生的一些观念,培养他们勇于开口、敢说真话的良好品格及敢于向权威提出疑问的精神。并且结合每个人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美术作品作初步的评价,老师所要做的是继续丰富充实他们的经验世界,并且给他们一个衡量艺术的天平。在我们创造的这个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他们自我感觉到了对美术作品也有自己的鉴赏能力,这为深层次的鉴赏做好铺垫。

(二)教师方面

美术欣赏课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进而创造美的重要环节。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并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尝试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上好小学的美术欣赏课。

1、美术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美术欣赏课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几乎涵盖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是科学等学科;而且欣赏课可以欣赏的作品种类繁多,如国画、油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园林等。面对如此丰富的内容,教师必须博览广学。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应平时就注重广泛收集查阅资料,对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性、作者的生平、主要事迹等都要进行认真的提取、融于作品介绍之中,在此基础上,若能在教学时选择一些适当的音乐来烘托课堂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将更能使学生对美术欣赏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认为欣赏课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教师也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引言所带出的艺术魅力既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是使学生对美术欣赏产生兴趣的办法之一。“万事开头难”,一堂出彩的美术欣赏课,首先就是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地吸引到所要欣赏的作品上来。在此,就必须要求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句开场白上进行仔细推敲,既要符合学生的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与所要欣赏的作品联系起来。所以,美术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美术及美术教学能力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同时也必须精心准备教案,并且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积极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在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以及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美术作品时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这节课,我们将有一个机会去了解我国的稀世珍品——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以及规模宏大、被世界称为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另外我们还将欣赏到著名的云冈石窟大佛。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欣赏、分析,去了解一下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去认识祖国丰富的艺术文化遗产。这样启发,使学生对新课和教师要讲的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可以增强学生们求知的愿望。

3、改变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优化欣赏课的办法之一。通常的欣赏课,全靠教师讲解,教学方法呆板,效果并不佳。现在,教师可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采取一系列的新教学措施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例如:让课堂与平时相结合,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也就是让学生在业余课后自行搜集美术资料;可以这样来操作:让学生任选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要求学生加上自己对这幅画的简单评语或是自己的理解,内容和形式可以不限。这样既能教会学生学会自己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对美术欣赏产生一定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一举两得。另外在学生为美术作品写评语时,必然会使学生的审美与评价相结合,这样可一通过评价美术作品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脑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教师的给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术学科课程标准》

2、《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吴春林

3、《多媒体扩展美术课堂》 白丹

4、《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5、《新课程改革中的思维方式突破》 郝德永

西安教育网

6、《对视觉图像传达背景下的美术课程教学思考》

李力加

八、研究体会

通过研究,我们更清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要加入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等,从而提高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和??造美的综合能力。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更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和人文素养,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引导小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书写美术日记再现生活化教学场景三个方面入手,就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就是指根据小学美术课程的特点,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小学生产生探究兴趣,在生活中体验美术课程特有的美感,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并利用美术知识和技能来表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接受、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也大有帮助,教学效果较好。

一、引导小学生主动观察生活,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都较少,通过直接经验获取美术知识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悦。

例如,在学习“我爱树木”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树木?这些树木有什么特点?他们的叶子和树干等各有哪些不同呢?”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了解简单说一下,但是具体到树木叶子的纹路和树干的特点等,他们就说不上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去校园里观察各种树木,并让他们亲手摸一摸树干和树叶等,在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时,学生就会发现原来每一片树叶都是不一样的,原来大自然是这么神奇。而通过观察,教师就可布置作业:大家心目中最漂亮的叶子是哪种树木的叶子呢?能不能将你认为独一无二的叶子画出来呢?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可通过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有效结合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我是一只小小鸟”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在上课之初,播放相关的音乐歌曲,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慢慢静下心来,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在学习“各民族朋友”部分知识时,首先教师可提问小学生:“大家都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吗?自己所代表的民族的人群有哪些特点呢?”我们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图画和视频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了解一些其他民族的衣着和当地的生活习惯等。而在学习“动物明星”部分知识时,由于学生接触到手机和电脑等的机会也比较多,教师就可让他们回家搜集关于小动物的素材,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并提问:你最喜爱的小动物是什么?能否用一周的时间去观察自己家养的小动物或者所在小区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呢?同时做好调查和数据记录。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最后,教师要借助情境创设生活化的评价模式。例如,在学习“我也能造飞机”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把学生所制造和绘画的各种飞机放在讲台上展览,并将课堂设置成一个小小的拍卖会,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买家,想要买一架豪华的私人飞机,你觉得哪一架最适合自己呢?为什么呢?”通过拍卖会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三、通过写美术日记再现生活化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的绘画作品大都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个人情感在里面。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教师就可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并鼓励他们用绘画的形式来书写日记,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蔬菜”部分知识时,由于很多学生有市场买菜的经历,教师就可以给出几幅图画要求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也可选择与买菜相关的故事,布置学生画出相应的图画。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技能之后,教师可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画一画妈妈洗菜、炒菜时的样子等。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绘画技能,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体谅到妈妈的不容易,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当然,关于美术日记的内容教师不可做硬性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自主描绘,为了进一步表达自身的情感,也可在图画旁边写出复杂的内心活动,从而在一次次感受美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积极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美术资源,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身边。当然,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咏泉.生活化――让小学美术课绽放精彩[J].考试周刊,2018(5):170.

[2]白扬.浅析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中),2017(9):169.

第四篇: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也逐渐摒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也逐渐引入了创意教学,创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艺术欣赏能力,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对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营造一个欢快、愉悦的美术教学课堂氛围,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此次主要针对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教学展开讨论,对创意教学的教学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意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

素质教育观念在我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从我国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来说,美术教学的形式始终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美术教师仍旧采用黑板、粉笔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对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并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还忽略了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因此当美术教师在教授小学生美术知识的时候,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并不会去对知识点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就会逐渐下降。这也是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重点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这一观念的普及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这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从我国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来看,仍旧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1)仍旧沿用着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小学的美术教师仍旧会使用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为学生进行美术教学,学生实际操作的环节基本都被忽略了,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缺少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如果这时不对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话,那么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受到影响,那么对小学生开展美术教学的真正价值就失去了,从目前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所占的比重仍旧是最大的,并不适合小学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2)美术教学方式存在不足之处

现阶段很多的小学美术教师所实行的教学方式都是单一的教学方法,这对小学生学习好美术这门艺术课程来说,弊端是非常大的。打个比方,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比?的方式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虽然说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无意识间却给学生很大的压力,进而失去了美术教学原本的轻松氛围,导致整个美术教学的影响力出现了下滑的现象。

(3)美术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

教师是学生前进路上的指引者,如果说教师本身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的话,那么学生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从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态度并不是很端正。这部分美术教师认为,美术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其重要性是非常小的。这部分美术教师就没有认识到美术教学的真正含义和价值,进而严重影响到了美术教学的最终效果。

2.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

学生在小学阶段开始接触美术,对其今后的发展来说,帮助是非常大的。因为美术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基于此,需要重点构建小学美术创意课堂,具体从以下几点进行:

(1)全面落实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如今数字化教学的时代已然来临,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要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真正的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将更多的先进教学手段引入到美术创意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美术知识变得更加生动,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2)引进先进的美术教学思想

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小学美术课堂来书,整个课堂教学不会有任何的亮点,只是教师自己单独教学,学生只有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没有真正考虑到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间,所以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师要在进行美术授课的时候一定要先端正自己对美术这一课程的思想认识,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行动自由的同时,思维情感上也能够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对知识能够进行独立学习的目的。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由于小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意识上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社会中,所以其个性特点会比较突出一些,但是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来说,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方式来遏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采用同课异策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教师这边一直采用相同教学内容的话,那么是很难满足学生自身的个性化教学需求的,所以有必要按照学生的差异来对其进行分类化教学,科学运用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这样一来也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

3.结语

美术这门课程与其他教学科目是有一定差异的,美术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所以说它不会像数学、物理这类理科教学一样有标准的公式、答案,美术问题的答案是多元化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来给出不同的答案,所以说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引导学生对美术问题进行多重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建宏;浅谈目前小学美术网络课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2]谭建平;“参与”――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的钥匙[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魏思东;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文志浩;关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意见――在市区新课程骨干培训上的辅导报告[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第五篇: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玛丽亚

内容摘要:水墨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在儿童美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在多年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中,以引导学生体会和表达水墨画的笔墨情趣为切入点,通过名作欣赏、趣味性联想、巧妙地题款和创新绘画题材等方法,将水墨画的艺术特点与少儿美术教学规律相结合,逐步探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努力使孩子们走进一个多彩的水墨世界。

关键词:水墨画 小学美术教育 情趣

水墨画教学在儿童美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发散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想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健全儿童的个性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审美、创新能力。然而在实际水墨画教学当中,一些教师过分地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有的则采用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法,学生作品往往千篇一律,没有生机和童趣,严重阻碍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在近几年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水墨画的艺术特点及少儿美术教学规律,探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努力使孩子走进一个多彩的水墨世界。下面笔者谈谈儿童水墨画的教学体会。

一、观察笔墨,感受情韵

儿童眼中的世界是多彩多姿的,他们对色彩斑斓的物体有着自己的理解。而中国水墨画基本上是以黑白为主,有时他们体会不到水墨之美,在绘画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用起了五颜六色,比如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红的花、绿的草。因此,让学生在水墨画中体会到水韵墨趣是初级美术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在欣赏齐白石《七子》画时,学生一开始会被画家写实的鸡所吸引,笔者就以此引导学生:画家除了画鸡之外还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很多学生茫然不知。看得出他们除了对画中的‚鸡‛有所了解外,对其背后深意没有了解。接下来笔者提醒大家注意题款‚七子‛,学生似有所领悟,画面中是一只母鸡和七个小鸡,细心的学生还体会到站在母鸡身上的那只小鸡肯定是最小的,因为最小,妈妈最疼爱它。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到画家是通过画母鸡和小鸡来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之情,还懂得可以从题款来表达画中之意。随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墨的浓淡变化,哪些地方用了浓墨,哪些地方用了淡墨。学生睁大圆溜溜的眼睛仔细观察,‚母鸡的背上是浓墨,腹部用淡墨。‛‚尾巴用浓墨。‛‚我还发现小鸡的翅膀有浓淡墨的变化。‛瞧,这些孩子多会观察呀。笔者趁热打铁,让他们讨论为什么要画得有浓有淡呢?‚这样画出的小鸡是立体的。‛‚画面更生动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最后,笔者总结说:‚对呀,你们看画家没有用颜色也能把鸡画得栩栩如生,通过墨的浓淡变化产生了奇妙效果,这就是水墨画的魅力,所以,你们画的时候也要试试这种墨的浓淡变化。‛在启发式的欣赏过程中,学生觉得水墨画也挺好玩,对水墨画产生了兴趣。经过多次的水墨画欣赏熏陶后,学生逐步感受到了水墨画是用水和墨来表现多彩世界的。在随后的作业中,他们的绘画作品也体现出水墨的浓淡变化,《葡萄图》中用墨的浓淡区分葡萄的远近层次,在《金鱼吹泡泡》中用墨的浓淡区分鱼的年龄,《斗牛图》中墨的浓淡使画面立体生动,颇有韵味。

二、激发趣味联想

为学生创设轻松、活跃的互动空间,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趣味性联想,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当他们掌握了最为基本的技法,和水、墨、笔、纸的习性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大胆地绘画,这时学生就成了天生的绘画‚大师‛。为此,笔者经常在讲解完水墨画大致的布局理念、主题和对象后,就让他们自由发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做得很好,有时甚至超出笔者的想象。

如上《螃蟹》一课,课前笔者让学生跟着父母去菜场观察螃蟹的外形和爬行特点。在课堂上,先请学生回忆各自所看到的螃蟹长得怎么样,爬行有什么特点,并让他们模仿螃蟹的爬行动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接着,由笔者示范螃蟹的基本画法。在笔墨技法上,笔者从一只螃蟹的墨的浓淡变化,到整幅画的墨的浓淡变化开始讲解,随后介绍枯湿用笔、中锋侧锋用笔的变化。等学生基本掌握螃蟹的画法后,笔者引导他们画出各自所观察到的螃蟹,特别注意螃蟹的各种姿态,随后在他们作业时,根据他们所画的形象加以引导和启发。如《快乐的小蟹》,学生刚开始画的螃蟹姿态都是一模一样的,而且画面布局得比较满,笔者提示他们能否把画面表现得更有趣呢?学生看着画,挠着头,感觉得出他们不知如何下手。接着笔者就问:‚这些螃蟹在那干什么?‛‚在哪儿爬呢?‛‚它们是在毫无目的地爬还是在散步、赛跑呢?‛‚那它们心情怎样?‛学生们说:‚它们好像在参加模特表演。‛‚心情很高兴,快乐。‛‚说得多好呀,原来是快乐的小蟹在模特表演。‛经过笔者的启发,学生马上拿起画笔加上红、黄颜色作为背景,整个画面一下闪亮起来,有了生机,那些稚嫩的小蟹一摇一摆看起来好像真的在表演(见图1)。教师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支点,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点拨、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作品各不相同、富有创意。在他们的笔下,有的螃蟹憨态可掬,有的则张牙舞爪,有的慵懒中不乏警觉……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如《烧烤》,一开始,画的鱼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很呆板,通过引导,学生跟生活相联系加上烧烤架,使原本毫无生机的画面变得富有童趣。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通过给一个支点,发挥学生扩散性联想,学生就不会有一种拿起笔无从下手的感觉,他们在趣味的联想中,越学越有兴趣,越画越好。孩子同水墨的亲密无间出乎笔者的想象,(转第153页)(接第135页)他们的眼光和笔法虽不那么有规矩,但情致趣味却是难能可贵的。

三、巧借题款,表达水墨意境

题款是中国传统书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书法、绘画结合的重要形式。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云:‚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臵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就是说,巧妙的落款位臵可以完善画作构图,精彩的题款内容可以彰显画作的意境,延伸画家的思想。在一堂以画鸭子为内容的课上,笔者先布臵学生画鸭子。不一会儿,有位学生兴冲冲跑来说:‚老师,我的鸭子画好了。‛‚你画得真棒。‛笔者表扬说,‚可是一只鸭子站在这儿会不会太孤单了?‛经笔者的提醒,学生拿起笔又画起来了。两只神态一样的鸭子居于画面中央,没有背景,显得单调。于是,在笔者的引导下,他在画上添加了石头和竹叶来丰富画面,但修改完后还是不满意,画面布局也比较满,很难再添加新的背景来完善画面,这时笔者想也许可以通过题款来补充,就让大家一起给画取个有趣的名字。大家议论纷纷,突然有个学生说:‚鸭子像阅兵的解放军叔叔在敬礼。‛仔细一看,还真有点意思,大家都非常赞同,觉得很形象,于是作品以《敬礼》作为题目,该题款一扫呆板,画面立刻鲜活起来,富有情趣(见图2)。这个例子说明妙趣横生的题款会使作品鲜活,能非常好地引导学生来体会和表达水墨情趣。

四、创新题材,开拓学生视野

在题材选择上,笔者常常寻找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感兴趣的切入点,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儿童审美心理。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多去描摹梅、兰、竹、菊等。诚然,作为欣赏课,‚梅、兰、竹、菊‛的教学内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这四种植物都被人格化了,人们赋予它们高贵的品质,所以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如果要作为小朋友们绘画的题材,由于缺少生活,缺少体验,很难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回应,画出来的只是一些概念化、程式化的东西,不会有好的作品产生。因此,笔者在选择内容上做了些大胆的尝试,如用水墨的方法画城市、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等,取得比较好的绘画效果。在孩子们的《魅力城市》作品里,水墨变化丰富,美丽的琴桥跨波横卧两岸,鳞次栉比的大楼竞比天高,孩子们的水墨画把三江美景表现得栩栩如生,富有生机。在戏剧人物画中,他们的色彩运用合理,线条流动,旖旎多姿。

通过上述教学实践,笔者感到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让孩子们亲近水墨画,喜爱水墨画。在充满情趣的水墨画世界里,他们奇异的想象、天真的情趣和无拘无束的天性才能得到尽情的发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描写邻里关系的诗词下一篇:民生银行标准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