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工作实践探索

2022-10-04

第一篇:农机化工作实践探索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实践与探索

农机职业技能开发是培养农机技能人才、强化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德州市农机部门认真遵循农业部《进一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方案》、《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实施细则》的指导精神,积极落实山东省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按照树立一个指导思想、健全二套工作体系、推进三项建设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在农机职业技能开发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目前,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已在全市各县(市、区)全面开展,鉴定范围由农机修理工、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等主要工种扩展到《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目录》包含的部分通用工种,累计1.6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居山东省前列,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一、树立一个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全省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发展大局,结合实际,德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农机办”)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全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指导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数量重质量,又好又快发展。

立足当前。就是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冷静分析已取得的成绩和效益,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实际出发,努力加强鉴定机构体系和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系统基础和鉴定基地建设。 着眼长远。就是充分关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前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给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需求,抓住时机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开发。

保数量重质量。就是在努力完成省站下达任务的基础上,加强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范鉴定业务。

又好又快发展。就是在保证鉴定质量、保持规范运行的前提下,努力追求数量、效益最大化,好中求快,快中求好,质量数量双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实现全市农机职业技能开发的科学发展。

二、健全二套工作体系

(一)建立健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体系

健全机构体系、充实鉴定工作队伍是做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前提。经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同意,市农机办决定在各县农机局设立县级分站。

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市农机办印发了《关于设立山东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德州市工作站县级分站的通知》,颁布了《山东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德州市工作站县级分站管理办法》,公布启用了各县分站名称暨印章,对设立分站工作做出详细部署。

积极组建机构。各县农机局对成立分站高度重视,按照《县级分站管理办法》的规定,安排专门的办公场所,配置办公设备和基本业务装备,从全局选配精兵强将,充实工作力量,明确分管领导、负责人和业务人员,制定工作规则、岗位职责、考务管理、档案与证书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并报市农机办备案。 进行业务培训。市农机办迅速开展鉴定业务培训,组织举办多种培训班,加强对鉴定站长、档案与证书管理人员、业务计算机操作人员、考务人员的培训指导。对已有考评员进行重新登记,加强继续教育,按照部指导站的要求及时换发考评员证。

投入正常运行。在市农机办的统一要求和业务指导下,各县分站按照辖区承担的工种、级别范围,遵照鉴定程序积极开展工作,全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系统投入正常运行。

以此为标志,市农机办和各县农机局都设置了独立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构,全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体系基本建立,系统性、整体性和一致性得到加强。同时,逐步扩大职业技能鉴定的覆盖面,及时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技能开发的需要,促进全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稳步推进、拓面增量。

(二)建立健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保证质量、规范运行,市农机办建立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

印发了文件。市农机办印发了《关于规范全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业务的几项规定》、《关于严格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程序的通知》、《关于切实提高全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的几点意见》等文件,对鉴定工作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规定,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建立了七项制度。即证书办理报请制度、发票及时清理制度、鉴定业务报表制度、鉴定人员档案制度、资格证书台帐制度、定期集中报送制度、办理情况通报制度等。对办理职业资格证书须提交的报请材料、鉴定专用发票的填制与清理、鉴定业务报表的格式与内容、鉴定人员档案的内容与管理、资格证书台帐的建账原则与形式、报送办证资料的统一日期、鉴定人员的申报条件、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强化对各县分站的引导,使全市鉴定工作思路清晰、步调一致。

制定了五项报表。即职业资格证书办理报请表、已用发票详情一览表、职业资格证书季(年)报表、办证与缴(欠)款情况对照表、职业资格证书办理情况通报表等,对七项制度进行落实和细化。通过了解、分析各项数据和业务指标,掌握全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确定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重点。

规范了档案和台帐。鉴定人员档案和资格证书台帐是最基础、最原始的办证资料,是保证鉴定工作质量和业务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市农机办统一制作了职业资格证书档案袋,统一规定了鉴定人员档案内容、材料目录和资格证书台帐的样式、内容。各县分站按要求建立和保存档案、台帐,便于查询和追溯,有效增强鉴定工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打牢长远发展的根基。同时,与持证人员保持联系,利用他们开展更加深入、到位的宣传,在开辟动员途径、扩展办证范围方面以“星火”之道、达“燎原”之势,促进鉴定工作可持续发展。

规范了鉴定工作程序。即制定鉴定工作方案、发布鉴定公告、组织报名与资格审查、组织培训、考前准备、实施鉴定、呈报鉴定结果、核发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总结与资料归档等九大流程,使全市鉴定工作程序清楚、有条不紊,业务运转顺畅。 开展鉴定质量检查。采用抽查、展览与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县分站建立的鉴定人员档案和资格证书台账情况进行详细登记、讲评,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档案台账工作扎实开展。

在市农机办的正确引导和努力规范下,各县农机局遵照市农机办的统一规定,规范鉴定工作程序,遵守鉴定工作制度,认真填报业务报表,完善鉴定人员档案,健全资格证书台帐,加强鉴定发票管理,努力完善和提升质量保证体系的每一个细节,切实提高鉴定工作质量和业务规范化水平。

至此,全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建立,规范鉴定业务初见成效,鉴定工作有章可循、鉴定发展健康有序。

三、推进三项建设

(一)努力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领导重视、行政推动是做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关键。市农机办和各县局成立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认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农机职业技能开发作为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和基础工程,纳入发展规划和考核目标,加强指导协调和组织推动,加强与各项业务职能的有机结合,理顺关系,落实措施,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系统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础。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积极参加部指导站组织的考评员培训班,使每个县的考评员数量逐步达到规定要求。参加本省组织的鉴定业务和考务软件培训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装备建设。为落实《山东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技术装备配备标准》、《山东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德州市工作站县级分站管理办法》的规定,市农机办以配备鉴定业务计算机、推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系统为契机,加强各县分站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考务管理、证书档案管理等装备建设,改善全市职业技能鉴定系统的办公条件。

加强宣传调研。市农机办及各县局加大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宣传发动力度。充分发挥农机部门是农机手“娘家人”的优势,宣传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效性,在职业技能鉴定中树立农机人的形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全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底数;深入农机制造和销售企业,了解企业工人的职业技能状况,搭建企业用工与技校生培训、就业间的桥梁,寻求培训、用工和鉴定的结合点,实现三方共赢。

做好业务拓展。迈出农机、走向社会,主动与劳动部门、技工学校、用工企业等加强联系,努力争取“阳光工程”等项目,积极推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向(社会)通用工种的两项扩展,即办证范围由农机行业向社会行业、技工学校和用工企业扩展,鉴定工种由农机操作类、农机维修类向工程机械操作类、机械加工类扩展。

做好培训鉴定。结合各地实际,培训鉴定工作按照三项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学习、操作技能培训)、三个阶段(专业理论培训、操作技能训练、组织考核鉴定)、三个结合(教员课堂面授与学员课后自学相结合、模拟实际操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脱产集中培训与岗位练习相结合)开展。根据职业标准要求,按照教学计划和鉴定规范,对学员进行评估、鉴定。

(二)努力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是做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保障。在深挖系统内部潜力、保证鉴定数量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努力拓展鉴定工种,积极建立鉴定基地,推动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

自办基地。在拖拉机驾驶员培训中,依托各县局现有的农机化学校,扩面增容、做大做强,增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内容,将农机校建成培训鉴定基地。充分发挥农机化学校在培训拖拉机驾驶员方面的传统优势,使拖拉机驾驶员成为农机行业工种的绝对主力,实现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机培训工作的深入结合。

站企联合。在农机修理工培训中,依托德州农机大世界为试点培训基地,该基地设有农机维修中心,农机修理能力强,有开展技能培训的人员、场地和设施。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依托德州市华北农机装备有限公司为试点培训基地,该公司有生产能力和跨区作业经验,在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组织管理、业务培训方面优势明显。根据农机行业不同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结合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的各自优势,联合建立鉴定基地,共同开展培训鉴定,可以迅速弥补基层农机部门难以自建部分工种鉴定基地的不足,充分发挥农机企业的特长,在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企业间寻求职能与优势的最佳合作点,有效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建设。

站校联合。宁津县鼎新技术学校以机械加工与维修为主要培训内容,年培训学员300多人。该校师资力量、设备条件、实习场地等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宁津县农机局将其作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校长张鼎新说:“联合办校,使我们有了坚强的后盾。学员毕业后持有外出打工的通行证-—《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声誉更高了,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办学信心”。同时,增强了学员的就业竞争能力,正如学员所说:“《职业资格证书》就是我们的技术名片,企业再也不会怀疑我们的技术水平了”。站校联合建立鉴定基地,是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向社会方向拓展、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建设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创新鉴定模式。与农机企业、技工学校合作,采取站企联合、站校联合、相互协作、建立基地的方法,既使企业、学校受益,又充分地发挥了农机管理部门的职能,探索了鉴定工作的新模式。

(三)努力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融合工程建设

融合业务是拓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手段。农机职业技能开发是农机部门业务涉及面最广、协调配合性最强的工作。要全面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融合各项业务。市农机办要求各县局充分认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力量,整合系统资源,各部门通力协作,各职能有机结合,集聚系统之力,全面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 与维修管理结合。严格农机修理工就业准入制度,在维修网点开业条件审查、网点“星”级评定、维修技术合格证发放及与农机维修相关通用工种等方面开展鉴定工作,把农机修理工及相关维修人员办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维修网点开业的前置和必备条件,促进农机修理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与农机监理结合。结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员注册登记、检验、办理驾驶证、办理交强险及田检路查、创建“平安农机”等工作,对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和农机检验员开展鉴定。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比例占农机职业资格证书办理人员的90%以上,也是农机监理工作的主要管理对象。与农机监理工作结合,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了抓手,促进了鉴定工作的开展。

与农机具购置补贴结合。利用广大农民购置补贴机具的机会适时开展鉴定工作,抓住有利时机,从源头切入,从细微做起,通过补贴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数量占到了较大比重。

与农机培训结合。对在农机校参加培训的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技能鉴定,积极争取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促进鉴定工作开展。把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内容与驾驶技术培训有机融合,把实施鉴定与考试考核同步进行,两套试卷、一并安排,有效提升参训驾驶员的鉴定率。 与跨区作业结合。利用发放跨区作业证和加油卡、作业前培训等机会在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服务经纪人等领域开展鉴定工作,提高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驾驶员、中介服务经纪人的职业水平。

与农机推广结合。在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及开展保护性耕作培训等活动中,对农机技术推广员、农机营销员等开展鉴定工作。利用召开产品演示会、作业现场会和进行新技术、新机具培训的机会,宣传资格证书制度,扩大鉴定工种范围,吸引更多的推广人员、营销人员参加鉴定。

与宣传报道结合。在领导讲话、工作总结、新闻信息、情况通报等方面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宣传,在系统内和社会上提高对农机职业技能开发的认知度,营造人人关心、大家支持的良好氛围,推动鉴定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四、几点体会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农机职业技能开发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农机人才队伍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开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人才战略、推进农机化快速发展的现实之需、迫切之举,是“人才兴机”的重要推进器。

搞好农机职业技能开发,要创造良好的开发环境,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同时,需要有力的法规支撑。

五、下一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借这次论坛的东风,认真学习上级领导的指示和部署,充分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再接再厉,努力争取更好成绩,为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关于乡镇农机管理站工作职责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乡镇农机管理站工作职责的探索

作者:郭圣明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5期

作为乡镇农机管理站是国家农机主管部门的最基层单位,它直接面对农村,面对基层,面对群众,既承担着本乡镇辖区的农机管理安全监理与服务,又承担着农机推广,应用和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更要配合支持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因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所以乡镇农机站要立足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农机,服务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单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整体形象

乡镇农机站作为农村工作的最基层窗口单位,抓机遇,谋发展,思服务是前提。

1.要建章立制完善规章制度,文明执法,科学办公,主动作为;

2.要创建和谐机关,发挥好农机窗口服务作用;

3.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重点学习农机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自身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掌握好农机具使用知识,操作技能,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4.要加强农机信息报道,更好地开展农机推广服务工作,努力提升农机整体形象。推动农机化发展进程,发展现代农业。

二、加快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就必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作为乡镇农机站,首当其冲就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引导,促进农机推广应用,认真落实好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抓好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搞好农机技术培训,带动本辖区农机推广,发展先进适用的新农机,创新农业经营发展机制,在“农”字上做好大文章。2010年我站辖区利用购置补贴资金达100多万元,共扶持800多农户购置900多台套先进适用补贴机具,其中大中型机具30余台(含收割机、旋耕机),小型手拖300多台,插秧机械15余台,茶叶机械500多台,配合区推广站,示范现场会3场,先后培训人员达860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不断壮大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乡镇农机站是政府主管的部门单位,直接面对农村、面临群众,如何服务好“三农”是关键,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村地多人少,大部门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城务工或外出打工,闲地抛荒现象较多,为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因此,乡镇农机站就必须责无旁贷地发展农机协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和农机合作服务体系。以农田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农村大户承包为依托,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协会,整合农业资源要素,提升农机科技含量。2010年我站辖区发展了6个农机合作社,涌现了两个水稻麦收全程机械化千亩示范片,建立了3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即:独山镇马家畈村,西河口乡淠河村,狮子岗乡查婆店村),依靠这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机科技含量,提高了农业效益,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加大平安农机创建

乡镇农机站工作的对象就是服务在农村的所有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只有抓好安全生产才有保障,安全生产,警钟长鸣,要想抓好农机安全生产,首先必须要抓好农机安全监理,乡镇农机站工作的环境就在农村,他们可以经常性去农家场院,田间地头,可以直接面对面地管理与服务,宣传教育农机安全生产,进行安全检测,排除事故隐患,抓好农机年度检审工作,规范规费征收,纠正各类违章违法农机行为,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促进农机安全生产,确保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净化农机市场,更好地服务“三农”

乡镇农机站为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推广农用机械的同时继续净化规范农机市场。①会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共同对农机及要配件销售市场供应网点进行清理整治,对不合格或欺农坑农的经营户予以取缔;②依法对农机维修网点纳入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农机机械修理网点,修理工审定和准入制度,有效遏止“三无”农机产品和不合格产品坑农、害农现象;③大力开展农机销售、维修、服务等重点工作中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净化农机市场,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④开展抗旱保苗和战“三秋”“三夏”等农机务农工作,不断提升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更好地服务“三农”。作为乡镇农机站,始终做到把农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服务好。

第三篇:论对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积极性探索

摘 要:农机具是我国机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也需要先决条件,作为现代化科研成果和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故而对其探索也需要明确侧重点。先进适用的农机具的合理推广是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其进行的积极性的探索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机具;积极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075

如何在现有农村生产结构和现有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有效的对先进适用农机具进行推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其引进和推广过程中可以做出哪些积极性的探索行为,是传播和发展农机具应用推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在探索发展各种先进适用新型的农机具相关推广工作时所应做出的深层次的思考。

1 如何有效的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

1.1 将着重点放置在收益配比和科技创新上

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农机具也不例外。技术创新程度是大众对新事物的测量标准,而农机具的运用与其所能制造的经济效益密不可分。农机具需要不断的创新,及时更新其性能以及?U大其使用范围从而能够快捷方便的服务于农业生产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机具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于农机具的创新和改进要以是否能为农民带来相对较高的经济收益作为主要重点,在对其推广过程中要既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又看重经济效益产生程度。

1.2 重视机械资源分配,力求资源利用最大化

随着农业机械资源的使用度逐渐提高,对于资源配置相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农机具进行合理分配,是能否实现农业机械价值利用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农机资源是否能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农机具的使用程度大小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农机具的利用程度取决于是否“有田可耕”。在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力的过程中,对农作物施行的配置方法是否合理关系着农机具利用率的高低。因此,对机械资源分配需要加以重视,从而才能提高农村对农机具的利用率,促进农机具的积极推广作用。

1.3 提高员工专业素质确保服务质量

不论是对农机具进行何种方式的推广,工作过程中要以自始至终确保其服务质量为基本标准。对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是其工作性质决定性的催化剂。农机具的性质决定了其本身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在价格相对不低的基础上,如果在农民购买后产生零件的损坏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或维护,会导致农机使用率降低,从而降低农民工作效率。因此,要提高工作人员相关素质,高素质员工会对工作更加的仔细和专业,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要求也会相对较高,拥有一群较高职业素养的工作团体是可以对所从事工作的工作效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的,对农机具的推广产生的积极作用也会更加明显。

2 关于对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积极性的探索

2.1 加强农机示范点的建设工作

要做到从被推广农机具的广大农民群众出发,将示范工作加以创新,做到“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在农机具的推广工作进行当中,建立相应文明示范窗口,将其专业技能培训落实到每一个被推广区域,让农民深入了解农机具的使用效果,对农机具的使用方法实时掌握,要做到“服务在线”,要将农机具推广工作做到送货到家、及时检查、培训到位并要求全员学习了解其重要的安全生产操作章程知识,对农机具的大范围推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2.2 实施国家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

农机化农艺技术融合得以实现,其相互促进、相互适应对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步伐最终会成为其发展的趋势。开展工程技术集成应用和先进生物示范工作,建立农机农艺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的农业技术生产体系,其成果对于引导农作物生产走向简便化、机械化以及标准规模化,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农业机械技术水平有十分深远的实际意义。各建设示范区加强领导意识,把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的建设工作看做首要任务,成立各级别流水系统,建立职责任务分明的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期间由专业技术人员分小组进行指导,促进其工作合理、高效地进行;同时,提高对其相关项目的充分利用,从而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以示范点工作局部带动整体的工作模式带动农机示范的特色农机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大力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

农机具的推广离不开农作物的创新和蓬勃发展,故而发展保护性耕作对于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具有积极作用,其中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效果相对比较明显。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对生态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促进性的作用,其工作的实施对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化农田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甚多。

3 结语

农村经济发展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机具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也由于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其经济的组成机构也进行了实质性的改变,农业机械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农机具的积极推广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四篇:“三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改进和加强“三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

“三基”工作是石油石化人自己总结发展起来的管理经验,是石油石化企业发展的基石,为推动国有企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新时期下企业“三基”工作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本文从“三基”工作的基本内涵、新时期下面临的形势、加强“三基”工作重要性的研究和分析入手,提出新时期下改进和加强“三基”工作的思路和实践,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石化企业 三基工作 可持续发展

从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奠定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到今天石油石化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命脉。石油石化人自己总结发展起来的“三基”工作管理经验始终伴随着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石[1]。特别是总书记2009年在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会战时期形成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一整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对推动国有企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新时期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三基”工作的重视程度,导致统筹推进“三基”工作产生一定的阻力。面对新形势,中国石化新一届党组高度重视,提出了传承和弘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进一步强化提升“三基”工作的总体要求,为企业提升管理指明了方向,必将成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助推器。

1.改进和加强“三基”工作的重要性

(1)“三基”工作的基本内涵

在企业生产与运营的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提供有形的产品还是无形的服务,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生产、设备管理、绩效改善和员工士气等管理工作量的50%~80%都是在生产现场发生的。因此,重视生产现场的科学管理,为做强做大企业提供不竭的源泉,夯实企业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当今世界一流生产型企业的共识。

以“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为内容的“三基”工作,是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独特的实践经验,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成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管理特色和优势。根据新时期“三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努力实现“三基”工作由驱动型向机制型的转变,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重在责任落实和“严、细、实、恒”上下功夫,以强化全体员工工作责任心和执行力为建设为核心,坚持以专业管理为载体,加强员工的基本功训练,不断学习和掌握、应用现代管理知识,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绩效。

(2)新时期“三基”工作面临的形势

[2]部分领导干部对“三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三基”工作是软任务,见效慢,费力不讨好,特别是有些单位和部门对“三基”工作缺乏主动性,往往存在着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工作责任心和执行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新时期职工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个人价值最大化增加了基层管理工作的难度,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基层管理者的素质、管理手段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管理基础还不够扎实。少数单位和部门管理标准不够精细,在“严、细、实、恒”上下功夫不够,管理的随意性和粗放性仍然存在存在;导致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五大纪律”执行不严,好人主义盛行,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纠正。

培训工作待加强。部分员工的素质还难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工作水平和业务技能亟待培训提高,基本功训练的任务依然繁重,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于增强。

(3)改进和加强“三基”工作的重要性

是打造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战略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背景下,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是中国石化现阶段的战略目标。而当今世界一流的生产型企业,为了持续改善生产运营的绩效管理,无不把生产现场管理视为关键,一些风靡世界的管理技术诸如5S管理、看板管理、目视管理、JIT(准时化生产)、MRP(物料需求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等都与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密不可分,成为企业适应现代国际竞争、实施精益化管理的基础。因此,“三基”工作与时俱进,建立以“三基”管理为基础,各管理体系和先进管理方法相互配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在新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是优良传统继承和发展的需要。“三基”工作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也是我们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点没有变,基层作为生产经营的基本单元没有变,“三基”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就不能变,“三基”工作的基本任务、基本要求也不能变,同时也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赋予“三基”新的内涵,使“三基”工作更具时代特征,更富有生机活力。在传承经验的同时,努力打造具有石化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

是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需要。伴随着石化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前进步伐,用工总量大、人工成本高等历史遗留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企业在不转变用工观念、调整用工模式的情况下,将很难适应企业的持续发展。新时期下,强化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幸福指数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强化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的“三基”工作,并与时俱进的将“三基”工作同科技进步、提升自动化程度相融合,利用先进设备、理念借助计算机网络,减少基础性、重复性劳动,理顺工作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成为必然选择。

2.改进和加强“三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1)以安全为切入点强化“三基”工作。

加强安全检查,注重事故预防。一是完善检查标准。修订了《企业检查制度》和《安全检查表》,突出安全专业与专业安全的检查要求,明确属地单位、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的检查职责,提高检查质量。二是突出“四不两直”,将联合集中检查转变多频次、分专业、小型化的专项检查,快速查找各类不安全因素,突出问题整改的监督,形成快速、闭环管理,促进现场安全环境的持续改进。三是加强危险化学品接卸环节的全过程监管,落实好装卸作业前、中、后的检查确认,保证危化品接卸作业的安全。四是抓检查监督,做好施工风险控制。突出抓好施工方案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的制定,动态跟踪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对高风险作业坚持勤检查,重处罚,保障施工现场安全。

加强隐患治理,构建安全管理人人参与的氛围。一是不断优化隐患排查系统,全面落实隐患治理责任制,从工作职责、上报程序、整改要求、检查考核和系统管理等都进行明确要求。对班组上报的隐患情况,第一时间安排整改消缺,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说明原因,对因主观原因没有按时上报和整改消缺的予以考核,实现隐患排查处理闭路循环管理。二是提高现场检查质量,及时发现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隐患和风险。实现思想认识上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突破,工作方法上由“事后补救”到“事前防范”的突破,管理机制上由“对人负责”到“对事负责”的突破,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打牢企业发展根基。

严格HSE奖惩考核。一是落实问责和考核。对发生事故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对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经济处罚;对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严格考核。二是实施反思检讨和警戒约谈。对发生重复事故或风险控制措施不落实的作业部、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在HSE例会和相关会议上,对典型事件进行通报,责成事故单位进行反思检查。三是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对员工排查出的各类安全生产问题及隐患及时整改消缺,并进行专项奖励,激发员工自觉参与隐患排查的积极性,促进装置安全运行和效益提升。

(2)以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核心加强基层建设

[3]在组织建设上,加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做到基层党组织与行政组织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工作同步开展、制度同步建立、考核同步进行。增强基层党支部对“三基”工作的推动力,把加强基本功训练、夯实基础工作作为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丰富工作载体,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不断强化基层领导班子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坚持正面教育,严格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增强基层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在思想建设上,坚定干部队伍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树立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的理念,突出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依托远程教育系统、学习系统以及各类内外部培训资源,对领导人员进行轮训。抓好石油石化优良传统教育,切实解决领导人员队伍中不严不实问题,强化领导人员严细实的自律意识。建立职工思想状况动态分析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思想动态,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展机关、基层“三基”互帮互促活动,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基层,关心职工,力所能及地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在文化建设上,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紧贴基层需求,突出“严、细、实”导向,集成优秀基因,整合文化优势,与“三基”工作相结合,重在结合实际丰富文化内涵,重在推进文化执行落地,确保文化融入岗位,进入流程。通过开展“身边故事会”、 “讲奉献十件好事”评选,以及基层亲情寄语、微电影、班组文化手册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展示队伍精神面貌,激发基层文化活力。同时,建立基层文化督促考核机制,对文化建设运行不规范、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提升。

(3)以增强员工责任心和执行力为核心夯实基础工作

强化制度建设,坚持制度优先[4]。在标准化制度体系构建完善和规范运行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制度体系的优化完善,加大制度检查考核力度,促进企业制度落地生根,一是定期梳理上级已发布制度,对需要承接上级规定修订完善企业制度的,进行跟踪督办,确保落实上级要求不走样。二是加大会签力度,要求“应签尽签、签必尽责”,变“事后扯皮”为“事前较真”,把工作冲突显现化,提前予以消化。制度一旦出台便严格执行,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和可执行程度。三是持续开展以“诊制度、查不足、优流程”为主题的“我为制度做诊断”活动,由企业员工对制度进行诊断,提出完善建议,职能部门及时进行拾遗补差,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四是将制度要求镶嵌到检查评价手册条款中,与专业考核办法紧密挂钩,建立制度、检查和考核联动机制。通过不断的检查和考核,将制度要求固化到企业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中,实现制度落地生根,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从严管理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一是不断修订和完善《一体化管理检查作评价手册》,形成以“三基”工作评价为主,一套制度文本支持多个管理体系,将现代化的体系管理融入“三基”工作之中。二是打造“三基”、岗检、管理体系内审“三合一”的一体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日、周、月、季、年”的岗位责任检查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岗位责任检查信息化平台,建立岗位责任追究机制,实现问题闭环管理,促进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四是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四定”要求(定考核结果、定整改时间、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责任人),确保整改到位。将“三基”工作检查与业绩考核和经济责任制考核紧密挂钩,并进行专项奖励,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按规定进行通报批评,做到检查结果与考核兑现挂钩。

建立价值引领的考核机制。一是以生产经营指标管理为基础,建立生产经营综合及分类指标体系和指标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指标管理的准确性和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指标考核、评价和分析水平,为企业决策层查询、决策提供指标信息支撑。二是根据企业效益及各装置优化运行情况,进行月度效益奖和装置优化运行奖考核。对重复发生的“低、老、坏”等问题在原有标准基础上实行加倍处罚。对发生的各类事故,特别是上报总部事业部级以上的事故,按择高标准从严考核,进一步激发全员创效的积极性。

进一步深化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工作。一是突出建议的提报落实在基层和现场。以生产一线专业人员为中心,通过“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改进”的引导,进一步提高建议的整体质量。二是突出建议的实施落实在解决生产一线瓶颈问题。在查找生产技术瓶颈、经营管理短板下功夫,按照短周期类、长周期类和生产一线急需解决问题所涉及的建议项目三类改善经营管理建议项目组织实施。三是突出建议的奖励对准实施成果评估,落实在项目实施团队。通过对建议项目的立项实施情况、经济效益测算情况进行审查,综合进行实施效果评估,经公示后进行奖励,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

持之以恒加强班组建设[5]。一是建立和完善班组工作的保障机制。通过班组工作的建章立制,确保班组工作有章可循,监管到位。二是建立和完善班组工作的竞争机制。深化班组长竞聘上岗、班组长绩效考核、员工技能鉴定和班组工作量化考核等管理措施,形成班组管理优胜劣汰、良性循环的态势;三是建立和完善班组工作的激励机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赋予班组管理的自主权和班长的岗位生产组织权、日常管理考核权、班组奖金分配权、评先选优推荐权,强化班长对班组的管理手段。四是通过“树典型、立标杆、比贡献、出经验”的形式,培育班组管理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引路示范作用,不断增强班组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4)以提高培训和技能水平为核心强化基本功训练

建立人才网络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将“传、帮、带”的传统培养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以培训提高素质、岗位锻炼能力、绩效促进成长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与开发体系,实现对“三支队伍”的跟踪考核和科学评价,营造一个高度开放、公平竞争的人才成长环境。

以落实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着力抓好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运用仿真培训、网络技术、事故预案演练等形式,全面提高一线职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现场处置解决突发事故的能力。针企业装置大型化、设备联合化、操作系统化、管控一体化、信息自动化的特点,坚持岗位培训和脱产轮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本岗位培训与一专多能培训相结合,巩固和强化员工的业务技能。

以爱岗敬业为主题,在注重员工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学习培训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劳动法》、《保密法》等相关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明确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员工的敬业奉献意识。

以考核激励为手段,建立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的机制。使用与待遇相挂钩,激励与约束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培训质量评估考核制度,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我在学习、我有技术、我能创新”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激励作用,让精业务、有专长、肯奉献的员工在企业有施展个人才智的舞台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油天然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2] 周建清.中国石化企业的3B管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3] 东方治.基层党务工作手册.[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4] 魏成龙.国有大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5] 王瑞祥.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第五篇:市人事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你唱戏我搭台

**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市人事人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四个尊重”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主题,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吸收、用好人才为主线,努力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初步形成了“人才开发——科技进步——经济增长”良性循环的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该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一、加大人才吸引力度。为全面建设“滇西中心城市”,积极抢占人才制高点,**市不拘一格引进人才,相继出台了《**市引进紧缺人才办法》、《**市优秀高层次人才选拔使用暂行办法》、《**市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籍管理规定》,为各类人才开通了“人才绿色通道”。尤其是《**市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籍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共吸纳市外大专以上各类人才300多人,有近50人通过考试已分布到该市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积极投身于**建设。

二、加大人才选拔力度。一是实行“凡进必考”的考录制度。通过公开考试迈入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已经成为广大优秀青年的重要职业选择,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招考正逐渐成为人事政务公开的品牌,公务员考试也被社会誉为“中国第一考”。考录制度的核心理念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该市人事部门把维护社会公平、捍卫社会正义、保障人民权益作为新时期人事人才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维护和实现人事公正,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从2002年开始,**市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在面试过程中采取“二随机一公布”做法(即:同一个招考岗位的面试考生随机抽取面试顺序;同一个招考岗位的面试考生从考官档案库中随机抽取8名考官为本场考试的面试考官;同一个招考岗位的面试成绩当场公布)和“考生代码制”(考生在面试过程中只能说自己的代码即面试顺序号,严禁提及自己的姓名、父母的姓名及单位,同时也禁止考官问及与此相关的问题,整个面试过程是在考生和监督人员的操作和组织下完成的),充分彰显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精神实质,从而使考生放心、家长放心、社会放心。该市自2002年实施“凡进必考”制度以来共吸收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1000名,无任何违规操作现象,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以上,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二是开展了“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云南省科技兴乡贡献奖”选拔推荐。三是开展了“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的统计选拔。现已选拔表彰了18名“**州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和1名“云南省农村乡土拔尖人才”,2005年开展了首届“**州民间艺术大师”选拔和推荐。到2005年底,该市农村实用人才(高中以上)已占全市人才总数的37.59。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该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认真制定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努力把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先后制定了《**市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市事业单位招聘国家重点高等学校毕业生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力度的实施意见》、《**市边远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到州级事业单位进修(挂职)学习实施意见》等,为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该市还先后对全市公务员进行了“计算机”、“普通话”、“公务员法”、“公务员行为规范”、“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公共管理”等知识的学习考试;组织了“公务员初任培训”、“人事专干业务培训”;组织了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考试”、“WTO与涉外知识学习考试”、“素质教育培训考试”等,参训率达到100,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到2005年底,该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已逾8000人,党政人才也达2000多人。

四、强化人才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人才服务机构在人才流动和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改革成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1997年,**市人事局及时成立了人才服务中心,以人才开发、培训入手,多渠道扩大毕业生就业,积极为未就业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档案管理和人事代理,加强就业指导,提供政策咨询,办理落户手续,鼓励、引导和推荐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积极扩大未就业学生就业和再就业的渠道,不断拓宽人才服务领域,强化人才服务功能。2001年至今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近6000人,档案4000多份。同时,建立了“**人才信息库”、“**市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库”。

通过人事人才者地不懈努力,**市人才发展层次不断提高,人才密度进一步增强,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到2005年底,该市人才总量已占总人口的4.72以上,同时,新型人事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才队伍的活力与竞争力极大增强,人才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人事人才管理与服务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为**全面建设滇西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有力的智力支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女儿升学宴贺词寄语下一篇:农户养羊的科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