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2022-11-05

第一篇: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育才一小李卓

学情分析:前面已经研究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学生也知道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本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和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课安排一个课前在家长陪伴下寻访小动物的活动,意在通过活动积累体验,在课堂中通过表达自己的体验与困难,在具体事情中解决一个个问题,将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提升,并通过模拟寻访进行应用,课后寻访得到再次实践。

本节课的安排是从探究开始,让学生反复思考如何能使沉到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多次试验后得出橡皮泥改变形状后,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多,就越能浮起来。

但是本节课在试课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首先是橡皮泥的选择,通过我上网查找资料发现使用的橡皮泥必须是油泥,而不是常用的黏土。但是,采购回来的油泥,存在最大的缺陷是在水中极容易融化,一旦融化就明显出现质量的缺失,导致实验的结果有问题。最后在课堂上,我只能强制性的要求试验时,橡皮泥在水中的时间不能超过十秒。

其次是如何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很多学生在操作中很难把握橡皮泥的形状,他们能够想到碗形,空心,但是捏的时候很难控制。这个时候必须考老师亲自去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反复练习,才能在短时间内捏出正确的形状。

最后是观察的结果,很多学生在捏完之后能够将橡皮泥浮起来,但是他们无法将这个现象与排开的水量联系起来,最常解释的就是橡皮泥中有空气,这时的解决方法是教师下座位去指导,最好能够在课前将实验的任务布置下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

整个活动流程下来,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整个磨课过程中,得到了同组老师的大力帮助,使得我在备课中收货满满,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仍然非常感谢这些帮助过我的老师。

第二篇: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盛元小学 刘永霞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先观察实心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然后再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其能浮起来;进而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揭开橡皮泥沉浮的秘密: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教参书中的两点建议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观察橡皮泥的沉浮。

这项活动只能用一块橡皮泥做实验。市面上有各种品牌的橡皮泥,教师要多加挑选,选择放在水中不会化掉的橡皮泥做实验,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影响精确度。”我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解析如下:

第一,每个组只提供一块橡皮泥做实验。教材第7页插图中橡皮泥的四种形状是先后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的,不要误以为是四块橡皮泥。本课研究的是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体积所引起的沉浮变化,是对第2课中学习的变量控制实验方法的应用。

第二,对橡皮泥的要求很高。学校实验室没有橡皮泥,只好让学生自己准备。我要求学生要买质量好一些的橡皮泥。结果在上课时,有的学生带来的是1元钱的橡皮泥,有的是4元钱的,20多元的学生没有买。毕竟太贵了,不是学生能承受起的。学生把橡皮泥放在水中,要么化了,要么捏出来的不能成形(太软了,侧边立不起来)。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化了的橡皮泥一下捞不起来。6个班上下来,烧杯、水槽全被橡皮泥弄得脏兮兮,像臭水一样。实验桌上的痕迹轻易擦不掉,擦过桌子的抹布都变硬了。实验室没有通水,提上提下,费了好大劲才逐一把仪器清洗干净,一早上的空余时间全干活了。第4课、第5课的实验都要用到橡皮泥,这样的材料怎能再用呢? 无奈之下我只好向同行们求助。在论坛里看到有经验的老师已经发出了帖子:“五下第一单元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每年上到此课都有很多老师反映买到的橡皮泥一放水里就烂,今天在此贴出解决办法。现在一般使用的橡皮泥都是水溶性的,所以放入水中会烂,我们可以到美术用品店或淘宝网上购买“素描橡皮”也叫“可塑橡皮”,大小与大的绘图橡皮差不多,国产的价格约在2元左右,一个小组一块,使用100ML的烧杯,实验效果不错。”还附有图片。我到淘宝一看,果然是既经济又实惠。还有一位老师介绍到:“我买的是彩色油泥也叫雕塑泥,2块钱一大块。在水里不会化,刚开始稍微有些硬,用几次就软了,可以很好的改变形状,可塑性不错。(船模上还能用来配重)”多好的方法啊!

“3.测量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可以自己制作细密的刻度纸贴在烧杯上,来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多少。”

小小的一行提示,可让我费尽了心思。实验室的烧杯有50毫升、100毫升、250毫升、500毫升几种不同的型号。教材书中烧杯的图片都是300毫升。250毫升、500毫升规格的烧杯每一小格的刻度都是50毫升,一大格100毫升。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化不是很大,学生观察测量时就不好读数,只好估计。所以需要制作细密的刻度纸(把100毫升一格再细分成5格,每格20毫升)贴在烧杯的刻度旁边。我得做14个小组的刻度纸贴,的确很麻烦。在与大家的交流中,我道出了自己的困惑。热心的科学老师教给我制作的方法,并且把他们制作的刻度表格文件发给我。打印出来后,我发现这个表格贴在1000毫升的塑料量杯上刚合适。而且这个电子表格的行距并不好修改。我只好请微机老师帮忙,分别制作了适合500毫升烧杯、250毫升烧杯的刻度表格。以后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烧杯和刻度,可以方便教学。

一边进行教学实践,一边总结经验,为下一届准备实验器材。就像边走路边铺路,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

第三篇:《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山市镇第一小学 唐风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分析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的原因。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量杯若干个,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阿基米德的故事激趣导入。

二、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三、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四、拓展练习

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

五、板书设计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小 沉

排开的水量

大 浮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有这样一句俏皮话:饭可以随便吃,但话不可随便说。在教学中,我真的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前面说话的不慎重,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圈套,虽然学生没有留意——当然还有可能是限于我的淫威不敢提出。

在第一课讨论“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时候,我给学生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水中”,必须把什么啤酒盖、纸片、木头、石块等物体放在水里,然后再观察它们的沉浮。这样做是有依据的。在旧版的这一内容中专门介绍了两种放物体的方法,一种是放在水面上观察沉浮,一种是放在水底再观察沉浮,然后引导第二种放的方法更合理。在修订版的教师用书中,对这个部分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教科书第2页的两幅图,是让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观察活动一观察砖块、木块在水中的沉浮,确定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同时,规定了操作的方法:把物体轻轻从水面放人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

好了,当时觉得这样是正确的,没有什么问题,课也比较顺利地上下来了。问题出在哪呢——就是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的研究上!让我们一起来看课题,这个“在水中”,跟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在水中”应该是一样的。既然都要求是在“水中”,那第三课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也是应该先放到水底的吧?如果这样做,那橡皮泥还可以浮在水面上吗?喂喂,别急着否定!其实还是能的,只是这时候橡皮泥的形状只能是做成空心的球形或者饺子形之类,但如果做成这样的形状,这一课中许多教学内容就无法实施了,因为教材有较大一部分内容是教学做成船形然后研究排水量大小导致浮力的大小变化。

这到底该怎样去处理才比较合适呢?直到现在还是困惑。 思考:

1.一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必须是精与博的有效结合。在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准方面,必须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念方面,必须力求广博;在一般智力结构和特殊的思维品质方面,必须力求合理有效。应变性、直觉性、灵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2.编写人员要反复锤炼教材,因为你们手中的作品是广大教师教学中的重要蓝本。虽然新教学理念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在平时繁忙的工作中老师们有多少时间去审视和重组教材呢?另外要积极与一线教师沟通,及时掌握教材实践效果,顺便还可以帮助一线教师答疑解惑。

第四篇:五年级科学下册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沉和浮

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有这样一句俏皮话:饭可以随便吃,但话不可随便说。在第三节课的学习中,我真的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前面说话的不慎重,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圈套,虽然学生没有留意——当然还有可能是限于我的淫威不敢提出。西西,还是我自己坦白吧。

在第一课讨论“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时候,我给学生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水中”,必须把什么啤酒盖、纸片、木头、石块等物体放在水里,然后再观察它们的沉浮。这样做是有依据的。在旧版的这一内容中专门介绍了两种放物体的方法,一种是放在水面上观察沉浮,一种是放在水底再观察沉浮,然后引导第二种放的方法更合理。在修订版的教师用书中,对这个部分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教科书第2页的两幅图,是让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观察活动一观察砖块、木块在水中的沉浮,确定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同时,规定了操作的方法:把物体轻轻从水面放人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

好了,当时觉得这样是正确的,没有什么问题,课也比较顺利地上下来了。问题出在哪呢——就是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的研究上!让我们一起来看课题,这个“在水中”,跟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在水中”应该是一样的。既然都要求是在“水中”,那第三课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也是应该先放到水底的吧?如果这样做,那橡皮泥还可以浮在水面上吗?喂喂,别急着否定!其实还是能的,只是这时候橡皮泥的形状只能是做成空心的球形或者饺子形之类,但如果做成这样的形状,这一课中许多教学内容就无法实施了,因为教材有较大一部分内容是教学做成船形然后研究排水量大小导致浮力的大小变化。

这到底该怎样去处理才比较合适呢?直到现在还是困惑。

思考:

1.一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必须是精与博的有效结合。在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准方面,必须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念方面,必须力求广博;在一般智力结构和特殊的思维品质方面,必须力求合理有效。应变性、直觉性、灵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2.编写人员要反复锤炼教材,因为你们手中的作品是广大教师教学中的重要蓝本。虽然新教学理念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在平时繁忙的工作中老师们有多少时间去审视和重组教材呢?另外要积极与一线教师沟通,及时掌握教材实践效果,顺便还可以帮助一线教师答疑解惑。

第五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2-教科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观察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思考并探索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知道如何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以及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实验材料:

橡皮泥、量杯、注射器、镊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改变实心橡皮泥的形状,,重量、体积、以及沉浮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2.会探究自己设计实验如何让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

3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课件演示让学生能归纳什么是物体排开的水量和排水量

4、会利用说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回想物体沉浮的实验规律是什么:直接导出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

(一)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心)

1、学生猜测:如果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在水中是沉是浮?

2、思考: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还有哪些条件没有改变?

3、实验探究:改变橡皮泥的实心形状,它的体积和质量以及沉浮状态有变化吗?

4、教师引导,小组归纳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了,重量、体积没有变,它的沉浮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二)、通过实验验如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学生猜想。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沉浮原理。

3、分组实验(分工明确)3小组归纳实验结论: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

通过实验数据和课件对比图理解什么是排开的水量?

2.

2.学生归纳小结

3.出示问题:橡皮泥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呢?

4.小结: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浸入水的体积大)

4.探究提高:钢铁造的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任班主任培训总结下一篇:学期末班级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

橡皮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