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

2022-09-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及科学发展观, 武装当代大学生, 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 新的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感染力就是问题之一。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拟就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问题从教师方面做一些分析探讨, 以求教于同行。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感染力的教师方面原因分析

1.1 认识不深、重视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体现和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要求, 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然而部分学校的领导及理论课教师本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仍然存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的现象, 导致缺乏责任感、使命感, 工作中热忱不高、动力不足, 教学组织管理随意、流于形式, 这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

1.2 政治不强、态度不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更是如此。理论课教师的言与行直接引导着学生, 然而一些教师本身缺乏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对党和政府缺乏信心, 教学上敷衍塞责、没有生气、言行不一, 教学难以有说服力;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公然宣称“对这些理论我也不信”, 甚至借题发挥大肆攻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有的教师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理性的思考与判断, 大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和西方的文化思想;有的教师以奇闻轶事、花边新闻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这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

1.3 素养不齐、畏难不行

有人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是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 这客观上反映出社会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期望, 可以看出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素养应是很全面的, 包括政治思想、历史文化、社会时事、军事外交、经济科技、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知识素养, 可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不容易,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就必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畏难情绪, 有教师戏言“前世造了孽今世教马列”。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难以得到充分的肯定, 许多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纷纷想转行转岗。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

1.4 内容陈旧、观念不新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当今时代, 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 全球化潮流势不可挡, 人类的文明进程加速推进。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深刻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 其教学观念、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等都必须与时俱进。然而, 很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实际生活的变化反应迟钝, 不能及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观察分析现实, 片面理解经典作家的理论思想, 思想观念陈旧, 教学方式停留在传统的重讲授、重演绎的“注入式”教育。

1.5 地位不高、积极性不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体现,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也是高校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 在高等教育中地位重要。正因如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与此同时, 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更专门的要求, 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相对成了基础课, 学生与社会认同度低, 对教师的劳动评价相对不高, 教师的成就感大打折扣, 特别是在理工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二等公民”的感觉, 这很大程度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 影响了教学效果。

2 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 笔者的体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做到“敢讲”、“想讲”、“能讲”, 以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敢讲”就是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敢于坚持真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榜样;“想讲”就是要给学生树立一个热忱追求真理、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榜样;“能讲”就是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善于运用真理、关心生活、关心时事的榜样。

2.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做到“敢讲”

马克思旗帜鲜明地表明我们的理论是用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实践的理论, 我们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政治家”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立场和观点, 以利于引导、帮助和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性地思考和判断社会现象, 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大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期, 其判断是非的能力并未成熟, 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基本立场观点上模糊、模棱两可、或片面错误, 何以感染和教育学生?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宣扬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要敢于宣扬和树立党、政府及领袖的崇高形象, 要敢于宣扬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给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吃一个“定心丸”。要使广大青年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祖国宏伟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上,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敢讲”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敢讲”不是胡讲、乱讲, 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思想导向、价值导向、情感导向和舆论导向。要注意走出几个误区:一是虚无主义倾向, 在教学中宣扬一些否定民族文化历史、否定国家的改革发展、否定党的领导、否定领袖形象的“逆向思维”、“逆向理论”、“逆向思想主张”——其本质是歪理邪说。有些教师以为这样可以“吊”起学生的胃口, 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可以显示其“博学高深”。譬如, 竟然“说什么当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是源于邓小平在文革后面对国民经济的困境——为转移国民注意力而采取的对外战争”;“青年毛泽东主张分裂中国”;“长城是秦始皇奴役几十万劳工, 故宫是封建压迫的象征, 是劳动人民受压迫的罪证, 是少数统治分子骄奢淫逸的象征, 而不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二是庸俗主义倾向, 教学中以奇闻轶事、花边新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早两年, 某大学教学督导进行教学调查时学生反映, 通过《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学习, 给我们流下深刻印象的是知道了毛泽东有几个老婆、几个情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三是片面主义倾向, 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理性的思考与判断, 大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和宣扬西方的文化思想以迎合学生的“愤懑”心理。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做到“想讲”。

如果“敢讲”解决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政治性问题 (坚定的政治信念) , 那么“想讲”就是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情感性问题 (强烈的政治情感) 。情感是指人们对于现实的事物和现象是否符合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意识 (包括某些需要、态度、观念、信仰等) 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中要有一种激情, 这种激情来自于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念、对党和政府坚定的信心、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自豪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中要有一种热情, 这种热情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 来自于教师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正做到发乎于内心的“有话想说”、“有话要说”, 自然而不牵强, 生动而富有韵味, 这样, 感染力则水到渠成。

强烈的政治情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动力系统中非常活跃、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 也是感染学生真正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过程的前提条件。教师教学中要以“情”导“情”, 以“情”育“情”。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反之, 则如霍姆林斯基所讲: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理解和接受, 更为重要的是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人格,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情感素质, 在以理服人的同时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身对所教的思想理论缺乏激情、对学生缺乏热情, 如何感染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政治情感呢?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人格形象和政治思想理论水平, 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教学内容要有一种激情和热情, 对学生要有一种真情和温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千方百计诱发并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参与, 要密切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情感魅力, 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情感魅力, 必须克服两种不良情绪, 一种是应付情绪, 认为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感兴趣, 学生应付我亦应付了得;一种是畏难情绪,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政治性、理论性强, 枯燥无味, 很难教好、很难让学生欢迎, 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很难有效果, 得过且过。

教师要“想讲”关键要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自内心的政治热情,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做到心中“有话想说”“有话要说”。这就要求, 第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 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光荣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 热爱学生、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第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 切实感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真理性, 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袖崇高的人格魅力。第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改革开放的第一线调查研究, 开阔眼界, 切实感受我国改革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2.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做到“能讲”

“能讲”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掌握和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 又要掌握和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独特规律, 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理论联系实际, 深入浅出, 充分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魅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类型以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认知具有特殊性。一般地, 我们可以将认知内容分为对科学认识成果的认知与对价值成果的认知两大类。前一类是对科学命题、科学概念、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的认知, 后一类是对善恶、美丑、好坏等价值观念、价值准则、价值导向的认知。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理论多属于价值认知。一般而言, 学生对前者往往易取一种求新求异的态度, 对后者则表现出求同的倾向, 乐于接受与自己的信念一致的信息、排斥与自己的信念不一致的信息。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关心的问题、学生关注的问题、学生疑惑的问题”, 总之, 必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贴近学生, 寻求与学生的思想共鸣。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比较, 其差别表现为:第一, 专业课的知识具有工具性, 虽然它在使用时体现出价值性, 但其本身并不包含价值性, 学生在学习业务知识时, 一般不怀疑其价值性, 也就是将该类知识的价值性作为前提给予了确认。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它本身具有价值性, 学生学习它时, 首先对是否接受、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进行价值抉择, 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其相应的学习过程。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确认现状看, 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或矛盾、或怀疑、或否定的态度, 因而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先解决学生对它的态度问题, 让它得到学生的认可, 为其进一步学习准备前提条件。第二, 两类学科性质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实现转化的“路径”也不一样, 专业技术的认知可以通过记忆、背诵等途径转化为学生的某些能力, 成为学生实现某种目标的手段、工具, 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则要转化成为大学生的灵魂、信仰, 这单靠记忆、背诵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第三, 专业课教学主要发挥的是塑造功能, 即从正确的“已知”到达“新知”, 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形成新技能, 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发挥的是矫正或改造功能, 即帮助学生由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已知”向“真知”的转化, 它比前述塑造功能的实现要困难得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规律,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增强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讲”, 也要在“新”字上下工夫, 就是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气象、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进步、大学生思想的新动向。

摘要: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 是当前高校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感染力不强的现象, 从教师方面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 并提出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做到“敢讲”、“想讲”、“能讲”。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染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湖南师范大学作品赏析(三)下一篇:长学制高年级医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