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发展措施论文

2022-04-2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生态旅游发展措施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文章从宁波市江北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后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深化完善的总体思路,以及“六化”路径即改制法治化、股权收益化、持股社会化、分配规范化、职能分离化以及治理企业化,并建议在六个“着力”上强劲采取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措施。

生态旅游发展措施论文 篇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自然保护区采用生态旅游的管理方式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之后本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建设事关我国环境的发展建设,早期由于政府不够重视,宣传不足,民众对自然保护区知之甚少,但是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战略之后,民众自然保护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提高环保的意识。

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积极影响

自然保护区采用生态旅游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管理,这对自然保护区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1 能够为自热保护区建设筹集相应的资金

根据权威部门调查,我国绝大部分自热保护区都缺少将建设资金,平均下来每个自热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大约有60%的资金缺口,而管理方面的费用每年有26%的缺口。正是因为自热保护区的建设资金非常缺乏,因此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自热保护区各项基础设施以及相应设备极其缺乏,这使得自热保护区一直以来都未发展起来。究其原因,正是由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过于落后,而生态旅游管理方式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因此融资渠道更多,能够为自热保护区创造更多的收益。通常情况下,生态旅游管理所需用资金,主要来源于私自投资、国家财政支持、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自热保护区自己出资等,而管理过程中所获得收益,也是按照上述这个顺序来进行分配。也正是因为如此,可能会有更多的个人原因投资自热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

1.2 实施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自热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涉及到非常多的产业,如果一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成功,则其周围的产业也会带动起来,比如交通运输、宾馆、餐饮、产品制造等。这样当地的民众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创业或者就业,这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1.3 生态旅游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旅游并不同于普通形式的旅游,生态旅游融合了环境教育、管理等,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开展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民众环保的积极性,也能够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的意思。如果每个自热保护区都能够实施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我国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一定会全面的提高,景区环境将不会被恶意破环,也能够有效的解决自热保护区经济发展,环境损坏的问题。也正是如此,自热保护区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1.4 有利于提高自热保护区的声誉

尽管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建立了自热保护区,但是因为政府对此重视不足,同时未能进行大量的宣传,再加之,我国当时的民众并没有过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绝大部分人对自热保护区并不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但是实施生态旅游管理之后,更多的旅游者会进入到自热保护区中观赏、游玩,通过不断的宣传与传播,自热保护区会被更多的人熟知。这样不仅有利于自热保护区实现经济效益,也能够让自热保护区实现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达到有效的协调。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2.1 注重保护、旅游开发要以保护为基础

自然保护区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以保护为主,尽管生态旅游管理自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质的保护,但是因为广大的民众对生态旅游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而且我国现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因此即使是生态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破坏当地环境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自然保护生态旅游开发务必要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并能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旅游活动的开发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换言之,经济效益必须要以生态效益为前提条件。

2.2 合理划定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区

为避免旅游活动对保护对象造成的破坏,同时也为了对游客进行分流以及使旅游资源得以优化利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自然保护区应合理制定功能分区。一般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游憩缓冲区(又叫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及服务社区。核心区是严格受保护的区域,应严禁各种资源开发活动,仅供观测研究;分散游憩区是少数分散的游客游览的对象,只允许步行或独木舟一类的简单交通工具进入,游客的规模有严格的限制;密集游憩区是游客集中活动的区域,只对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作适当限制;服务社区是游客休憩的集中场所,各类交通工具均可通过,但应位于保护区边缘或外部比邻区。功能区的划分应做到:随着自然保护内容的增加,游客人数越来越少,而对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功能区的这种分流作用对自然程度高的地方起到了较理想的保护作用。

2.3 制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的目标就是实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及其环境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同时使保护区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因此,规划前必须对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資源进行详查、分析与评价,并根据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提出规划的总体思想、基本原则及具体目标。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应包括:要根据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及特点,进行生态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规划,并选择适当的开发模式;根据生态旅游产品的特点进行保护区内旅游建设规划,包括景区、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在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中强调适当建一些生态餐饮业、生态旅馆和生态商店。

2.4 加强立法,健全法制和管理体制

尽管有关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法规,但很多部门仍各行其事,置法律法规于不顾,违章盲目开发的现象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存在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执法不严问题。很多政府部门和法律机构出于眼前利益或自身考虑,对上述现象任其自由发展,导致很多不可挽回的损失。鉴于此,国家应借鉴国外治理自然保护区的成功经验,处理好立法和执法二者的关系。同时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欠妥,多方介入生态旅游业的情况严重,如何组织开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是由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或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进行开发,还是由多方组成开发联合体?这些问题国家应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一个合适的管理办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并不简单,生态旅游管理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环境保护,这样自然保护区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才能够统一。

参考文献

[1]庞振刚.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生态旅游[J].生态经济,2001(5).

[2]李俊清,崔国发,胡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4).

[3]宋伟良.生态旅游——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4).

[4]赵立新.浅谈生态旅游与延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李建兰.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四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6).

作者:马守佳

生态旅游发展措施论文 篇2:

关于深化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 总体思路及路径选择

摘要:文章从宁波市江北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后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深化完善的总体思路,以及“六化”路径即改制法治化、股权收益化、持股社会化、分配规范化、职能分离化以及治理企业化,并建议在六个“着力”上强劲采取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措施。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总体思路;路径选择;着力

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后,明晰了集体产权,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加快了农民城镇化进程。但仍然存在着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运转不太规范、政企不分以及股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根据宁波市江北区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下一步深化完善的总体思路、路径选择、分步重点以及对策措施。

一、深化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其路径选择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37号)以及省、市出台的政策精神要求,确定深化完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建立健全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化运行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增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后劲,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其路径选择是六化,即改制法治化、股权收益化、持股社会化、分配规范化、职能分离化以及治理企业化,以此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千方百计扩大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权,探索适宜的整体发包、分块发包等经营模式以及推出经营者优先入股和持大股的激励机制,最终培育成有朝气有活力的多元化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和所占比重,带领持股股东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改制法治化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法治化就是坚持守住集体所有不改变和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思维。要严格按照上级确定的政策文件和制度设计内容进行操作。农经部门必须加强对深化完善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指导力度,对明显违背上级政策精神或者操作程序不规范,群众意见较大的改革方案当地政府应该及时予以纠正,经深入研究后方可批准实施。

二是股权收益化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质上就是持股股东股份收益权的确定。要不断满足社区成员对集体经营的剩余索取权,实现辖区内居民按股份份额享有经济发展成果,走上美好富裕生活之路。股权流转遵照依法、自愿、规范的操作规程进行,而对股权的流转应实施严格的制约措施:符合办理社会保障条件而未办理保障手续的股东;由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供养的“五保户”股东;属于孤、独、鳏、寡性质的股东这三种群体对象规定不得进行股权流转交易。

三是持股社会化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要进一步突破社区自身的产权封闭性,突破的途径就是行政权、所有权和物权的三权分离,实现政社分开、所有权与物权分开。重点是集体资产产权与外部社会资本产权联合重组,或者集体资产产权相互之间的新的联合,大力发展混合制所有制经济,最大限度发挥股份合作兼有的制度优势。

四是分配规范化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农村经管工作是农村改革改革发展中具有方向性的重要工作,肩负着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指导和管理监督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加强经管工作,提高农经部门的监督指导服务水平,对有效益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分配要切实强化监管,严格手续,更好地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五是职能分离化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股份经济合作社过于沉重的社会负担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撤村建居前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仍然承担着社区保洁、社会治安、社区绿化、道路修建养护、公益设施维护等社区管理的全部或部分费用,这方面的支出占股份经济合作社支出的很大部分额度。对此支出费用建议原则上应由各级政府予以承担,如在原村社和现社区范围和服务对象基本相同,一时难以理清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可适当给予资助,最终使之成为真正的、纯粹的经济组织。

六是治理企业化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股权从封闭向开放转变、股份合作资本朝开放的社会资本转变、特殊的经济组织向一般的市场主体转变、股份经济合作社向社会化转变是一必然趋势。要创造条件允许股权在更大的范围内流转,推动股份经济从社区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实现集体资产运行和股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因此,要按照公司化的运作要求,逐步把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造成为向符合公司制的经济实体过渡,做到资金筹集市场化、投资领域市场化以及经营管理市场化。

二、深化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四个阶段划分及其工作重点内容

根据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漫长发展过程及其改制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深化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四个阶段设想,即规范管理制度阶段、完善股权权能阶段、理顺内部治理结构阶段以及走向公司制顺畅运行阶段,不同的四个阶段赋予其不同的工作内容,明确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以此来渐进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完善工作。

一是规范管理制度阶段。重点是建立规范的以收益分配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所谓规范的收益分配制度就是对股份分红必须要有严密的监管措施,当年没有效益的就不能分红。各地的事实已经表明,必须从一开始应绝对禁止股份经济合作社超额分配、攀比分配以及本金分配行为。当地政府应该负起监管责任。

二是完善股权权能阶段。重点是拓宽股权融资担保权能。宁波市江北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质押贷款于2008年年底开始实施,这项改革赋予了农民完整的集体资产产权,实现了对农民的还权赋能,为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解决农村贷款难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下一步应该赋予股权完整的个人产权。予以具备完备的个人产权,就是让股东对个人股份拥有所有权,可以处置,可以转让,也可以继承。可流转的产权可以为所有权人带来收益,大大增加了财产性收入来源途径。

三是理顺内部治理结构阶段。重点是合理确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會以及经营者各自的权利义务、边界范围、责任和权益。就是要改变这些不合理的现象:改制后不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缺少市场运行机制,而且村社经营者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管理阶段,企业管理靠的是村规民约,这必然是无法促进新型集体经济的迅速壮大的。

四是走向公司制顺畅运行阶段。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构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制度的大方向。因此,重点是通过产权重组、基金运作等手段,让集体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有效配置。同时引入高级职业经理人,建立经营者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允许以技术、品牌、专利等要素入股,不断焕发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生机,增强经济实体的活力和竞争力,直至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转型之后脱颖而出,成为挂牌上市企业。

三、深化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从各地的实践经验来看,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完善工作,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着力”。

一是着力制定战略规划,奠定新型集体经济基础。村庄经济发展战略是村集体经济制度设计的基础,需要一批有创新精神的农民企业家。要通过对村庄整体资源及市场分析确定主导产业与发展战略,制度选择、村庄经济发展战略要为长远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发展战略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而那种只依赖出租土地,引进的企业与村庄整体经济发展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内在联系的低层次理念必须抛弃,否则村庄发展必将滞留在低水平层级之中不能自拔。

二是著力破除村庄封闭,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实力。一方面要探索村与村之间联合的资源定价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开发强度的不断提高,实现土地资源的统一开发利用和土地开发收益在村与村之间合理分配。另一方面要明确新型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提升物业服务业的产业等级,并向高端化迈进,促使新型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是着力强化股权管理,探索推进改革最佳模式。要对新增人员界定、股权结构、增资扩股以及新增资产股权量化等问题在股权管理操作细则中作出明确决议。未符合集体耕地全部征用、撤村建居以及村庄整体拆迁三种固化管理情形的,要对新增人员规定集体经济组织至少每五年与村级换届选举同步进行一次股权调整,化解股份经济合作社新老人员这一难题。要在股权转让、股权合作、增资扩股等环节加强管理,通过股权管理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经济的规模,增强和扩大集体经济的控制力和凝聚力。

四是着力改善政策环境,营造集体经济发展氛围。应该出台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重点在税收、市场准入和土地开发三大领域进行扶持,特别是10%发展留用地的落实到位工作,即使指标数额也要如数拨给集体经济组织,以此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

五是着力注重区位优势,把握集体经济发展重点。就是积极根据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区位条件和优势条件,根据近郊地区、偏远地区以及丘陵山区不同地段,因地制宜,要把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县域功能定位结合起来,突出注重生态资源、传统习俗以及地方小吃等固有特色,发展当地合适的主导产业,如对沿山片区域,组建由社员自愿投资入社的生态旅游、农家乐等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社,让集体资源发挥规模效益。

六是着力培育要素市场,找准集体经济主攻路径。要逐步摆脱“房东经济”和“地主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产权重组和投资入股的方式打破村域界限,突破各自为战的传统发展方式,不断挖掘现有的有限土地资源,在探索农民宅基地集约化使用以及经营性建设用地等开发上开辟出更加宽广的道路,逐步实现资源向资本转化。

参考文献:

[1]王静.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路径研究[J].农村经营管理,2016(05):22-25.

[2]梁燕雯.城郊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缺陷及创新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08(03):62-67.

[3]张兆康.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化的四条路径[J].农村经营管理,2017(07):44.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研究》(17JJD790018)课题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北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张兆康 王君波 朱芸 赖燕飞

生态旅游发展措施论文 篇3:

浅议垫江县“3+2”现代农业发展优势与对策措施

摘 要 通过对垫江县的自然、地理、气候等农业生态环境资料的分析,结合垫江县农业发展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与优势条件,对垫江县提出的“3+2”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发展的对策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旅融合一体化发展,强化科技应用与普及,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行“劳务经济”政策,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

关键词 现代农业;发展;“3+2”模式;对策;措施;重庆市垫江县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805.0844.019.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8-5 8:44:00

2011年,垫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重庆粮仓”“都市菜园”“花果之乡”,发展“农产品加工”“劳务经济”为主要内容的“3+2”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思路。同时还对农田建设、产业路的延伸拓展、农业水灌溉管网配套等18项重点任务,进行了详细明确的划分和具体阐述。如今,垫江正在以“3+2”农业发展为体系的、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

1 地理环境条件分析

1.1 地理位置

垫江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07°13′~107°40′,北纬29°38′~30°31′,邻近多个县区,是重庆市与周围区县沟通联系的重要枢纽站之一,是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北翼的连接点,也是与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城市相连的重要陆上交通枢纽。这一特殊的区位优势,为垫江县农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充裕的自然和市场条件。

1.2 地貌状况

垫江位于华蓥山脉东部,地貌以丘陵为主。由于丘陵地区属于林地多、耕地少的地区,农业生产与发展主要依靠集中于山间河谷地带的部分耕地,所以充分利用坡度小于25°的缓坡地带发展农业,是拓宽农业用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县境地貌成因复杂,以构造地貌为主,背斜轴翼为山,向斜轴翼大部分为丘。因此,垫江县农业大多根据当地海拔的高度,来确定农业发展类型、作物种类及播种面积、播种期等。

1.3 水系情况

垫江县地处低山丘陵,境内溪河纵横,沟渠密布。据资料显示,其中流域长度大于5 km的河流有41条,流域面积达到及超过100 km2的河流有5条以上。这些河流都属于长江水系。这些充沛的水资源,给垫江农业生产的灌溉,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1.4 气候资料

垫江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春季早且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无霜期约为289 d。因此,垫江农业自然气候资源条件良好,大多数作物可实现一年两熟,能够提高作物复种指数、作物生产率及耕地利用率。

2 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与优势分析

2.1 不利条件

2.1.1 地质方面

垫江县地层从新到老,依次分为新生界第四次全新统、中生界侏罗系上、中、下级,以及中生界三叠系上、中、下统。且境内有四个背斜和三个向斜地貌,地质较为复杂。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疏松,地壳活动相对活跃,虽然其活跃程度不及地震带上的其他地区和国家,但依然会造成一定影响,容易发生山体滑坡,使农业生产发展收到影响。

2.1.2 气候方面

由于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容易造成洪涝,甚至引发泥石流,不仅会给农业种植业发展造成灾害损失,也使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当北方发生洪涝灾害时,南方也时常出现大面积的旱灾,使农作物减产,增加了生产成本。

2.1.3 其他方面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郊的良田多被占用搞建设;许多农民开始走向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老年人和妇女甚至儿童。因此,农村出现低产园、低产田、低产林的情况较普遍,不少农田也变成荒地,土地摞荒严重,而新开垦的农业用地土壤肥力等条件也较差,影响作物产量。

2.2 主要优势

2.2.1 农业政策

从2011年开始,垫江县县委、县政府就开始着力创新农业发展体系,力求走出一条适合垫江农业发展的新路。为此,颁布了“3+2”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等相关政策、措施和条例,详细讲解全县粮食、蔬菜、花卉和果树等农业产业及其加工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政策和知识,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不少农业补贴等鼓励农业发展的利农政策,这些都为加快垫江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强了信心,提供了良好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2.2.2 历史文化

自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灭巴,置垫江县,到如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了。因此,垫江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文化背景。2008年3月,根据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有关决议,依据“中国地名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体系”评审鉴定,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中国垫江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这为垫江县农业发展结合地名等文化元素,打造更具特色的农业观光休闲、乡村节庆旅游等综合农业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2.2.3 农旅资源融合

垫江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与人文风景交相辉映。境内拥有世界最大山寨式古城堡鹤游坪、东汉岩墓、摩岩石刻等文物古迹,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39.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城区绿地率达40%。垫江田园风光秀丽,“山水牡丹”享誉国内,依托当地油菜、李、柚和牡丹等农作物和花果资源打造的“牡丹红、菜花黄、李花白、柚花香”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垫江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亮点和成功案例。如今,垫江围绕千年古县、四季花海、休闲胜地三大主题,逐步开发建设了宝鼎天堂、卧龙盐浴等旅游景区,重点建设打造了牡丹源景区,这些景点景区已成为重庆近郊旅游休闲度假基地。這些农业资源与文化景观融合发展的模式,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3 “3+2”现代农业的具体内容和对策措施

3.1 主要内容

自垫江县2011年提出以打造“重庆粮仓”“都市菜园”“花果之乡”,发展“农产品加工”“劳务经济”为主要内容的“3+2”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思路以来,垫江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沉下心来,努力工作,重点引导发展了油菜、水稻等粮油、蔬菜、花卉和水果等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粮油和蔬菜等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劳务经济,努力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3.2 对策措施

3.2.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垫江县现代农业园区是“3+2”模式的一个缩影。园区含有多个镇、村及社,为加快示范引领,强化要以高标准农田、农业灌溉管网配套、现代农业设施与产业链延伸拓展等建设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根据目标方向,将园区划为粮油制种、设施果蔬、花卉苗木、特色水产等四大功能模块,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规划。

3.2.2 农旅融合一体化发展

充分利用垫江县风景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将垫江县的牡丹花等特色花卉资源,以及古城堡鹤游坪、东汉岩墓、摩岩石刻等各个风景区和旅游景点的发展,同当地生态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牡丹文化很好地融合于其中,集中打造集休闲、旅游、觀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农业,使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帮助从事乡村旅游业的农户在家门口创收致富。

3.2.3 强化科技应用与普及

加强与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等配套知识、技术和工程的推广应用,加大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推广应用,做好基层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现代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同时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研发或引进适合本地的现代农业技术与农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提高作物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价值。要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加快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建设,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新的农产品的开发等,提供技术保障。

3.2.4 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

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推动园区的建设,依托各种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积极引进并不断扩大农业加工企业,使工业的发展能够与农产品加工相结合,形成新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同时结合我区农业乡村旅游业,积极挖掘当地农产品资源,大力研发、包装和打造农业与旅游新产品,发展当地优势作物粮油和蔬菜、花果等农产品加工业,使垫江农产品的质量和文化内涵都得到提高,农业产业链得到不断延长,让其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使农业效益实现最大化,让农民增收,农村更美。

3.2.5 推行“劳务经济”政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政府积极推行“劳务经济”政策,鼓励垫江县在外发展成功的农民回乡创业,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回引,让这些回乡创业农民的自身价值能够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也采取了技术培训、认真关心、解决实际问题等帮扶和保护措施,让回乡创业的劳务人员能够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脉搏,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关爱和温暖,有利于他们潜心做好农业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等事业发展。与此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从而加快发展模式的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促进垫江现代农业的成功转型。

3.2.6 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

在农旅融合发展等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等工作,是一项事关民生健康大事的重要工作。建立农业生产过程中“从农田到餐桌”的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检测室等,都是确保从源头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宣传和技术推广普及等工作,让广大生产者和生产企业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真落实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杜绝不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销售,使农产品质量更加绿色、健康、营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走出去”发展战略。

4 结语

垫江县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生态气候,都比较适合发展“3+2”现代特色效益农业。“3+2”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是一条前途广阔的发展道路,垫江县可结合自身不利和优势条件,围绕全县农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定位,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布局,完善“3+2”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体系,不断推动“农旅融合”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使垫江农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责任编辑:丁志祥)

作者:陈国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感悟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物业维修基金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