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高校法律教学中,因受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因素影响,使得很多教学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且很多教育工作者常常会忽视法律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这就容易导致法律课程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枯燥乏味。而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将模拟法庭应用于高校法律教学中,能够大大提升法律教学质量。

高校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1:

论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在高校法律课堂中的作用

摘要:在高校法律教学中,因受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因素影响,使得很多教学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且会忽视法律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容易导致法律课程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枯燥乏味。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将模拟法庭应用于高校法律教学中,能够大大提升法律教学质量。高校展开法律教学过程中,如何在继承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高法律教学效率、增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目前高校法律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深入探究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律教学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法律教学;模拟法庭;作用

法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一旦选择法学专业,接受法学方面的教育,意味着对法学职业生涯的选择,因此,法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的传授,使其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应变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法学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属于纯理论教学,缺乏实践,为此,在对法学教学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强调实践的作用,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中模拟法庭教学就是一种实践效果比较明显的教学模式,收效很大。

一、模拟法庭概述

(一)模拟法庭概念

所谓的模拟法庭主要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进经典的案例、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主要包含了原告、被告、律师、诉讼人、证人等。通过在教学的时候仔细研究案例、广泛的收集法律证据、反复推敲法律用语,从而实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目前的高校法律教学中,模拟法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法律实践性教学数段,其在目前教学中已经引入的案件已经包含了刑事、民事、行政等多种案件,是从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以及正是开庭等环节构成的。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与其他实践性教学方法相比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二)模拟法庭在法律教学工作中的开展

模拟法庭在法律教学中的选用是一个综合性,一体化的过程,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从确定指导教师、精选典型案例、划分小组、指定角色、准备资料、预演、正式开庭、审后分析等多个环节。而对于模拟法庭的正式开演环节则是从书记员和对当事人情况;书记员宣布起立、法官进入;法官介绍案情;原告宣读起诉书;被告宣读答辩意见;法官提问;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官询问。

二、模拟法庭在法律教学实践指导中的必要性

首先,需要是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在执行试验的过程中所有参与模拟的角色、法官、原被告、等,均需要充分了解案例的所有细节,且在开庭之前应该深入分析或讨论了案例。在庭审中学生们为了详尽表达他们对案件的意见,为了改善“学生思维”的套路,可以形成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学习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亦可锻造他们对案件处理的实践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一个出师于法院的学生,没有一天的讨论的经历,那么在市场的竞争中,也会略显颓势。通过教学模拟审判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意志力,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讨论热情,对于日后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模拟法庭是个行之有效的试验平台。

最后,通过模拟法庭检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召唤下,模拟法庭可以做到如下两点:一是它可以敦促学生,灵活扮演不同角色,并熟稔法律知识;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通过模拟法庭锻造实践经验,是多赢的方法。二是它可以成为教师水平试炼。学生们的知识师承于他们的传道者,因此这敦促教师完成自我知识水平的提升。一个具备丰富全面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的老师,必将是学生们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模擬法庭在高校法律教学中的作用

(一)能够多途径地传递相应的法律信息

高校法律教学中,老师在向大学生传递实体法或是程序法等知识,都需借助相应的媒体进行传递,且该过程实质上也是对法律知识、法律技能等相关信息的传递。将模拟法庭应用于高校法律教学中,此种教学方法充分应用非言语系统及言语系统等媒体,如审判席、原告、被告就座席、旁听席、证人席及着装非常规范的律师、法官、当事人、法警等,均向大学生传递很多实质性的信息,给人一种威严、庄严的感觉,为大学生展现出更一种规范、严谨的法庭审判效果。

(二)能够丰富高校法律的理论教学内容

在高校法律教学过程中,将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引用在其中,能够为传统的高校法律理论、实践等教学提供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大大丰富法律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因以往的法律理论知识教学过程较为枯燥,通过不同学院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大学生,对于社会需求及变化很难适应,但是经模拟饭厅教学方法应用的法律案件,不是从法院判决书内摘抄并记录相应的法律事实,大学生需接手真是的法律案件进行模拟学习。法庭模拟教学方法长时间应用于法律教学中,对于以往法律理论教学提供更加有效的发展平台,进而丰富了法律理论教学内容。

(三)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模拟法庭的设置能很有效地改变参与性不强、枯燥乏味的局面,模拟法庭是一个能动的学习过程,它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诉讼角色,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诉讼法的教学过程中来,这也恰好弥补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法学教学模式,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通过模拟各种角色,让自己实际参与到案件中来,提出自己的法律观点和法律判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才,还丰富了自身的法律知识。模拟法庭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转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法律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四)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很多法律方面的难题层出不穷,因此,在目前的高校法律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非常关键。例如,高校在开展模拟法庭教学的过程中,把从司法实践当中所获取的真实案例安排给大学生,使大学生根据模拟法庭的具体要求,针对案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分析,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大学生对于法律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其发散思维,根据大学生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归纳、总结出解决方案,之后做相关的聚合思维训练,以较好地完成模拟法庭需要的各种材料,并安排好各种角色,进而培养其思维能力。

(五)模拟法庭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系统和全面的法律练习,营造一个真实的法律学习环境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只是大套的理论知识,只能死板地去记忆。然而模拟法庭为学生在校园进行法律实践学习提供机会,学生们在真实的法律环境中,可以亲自去体验法院审理的程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些仅靠课堂的传授是领会不到的。

(六)模拟法庭教学有利于市场需求

因为模拟法庭是属于实践性教学,按照真实司法实践中的审判过程进行,包括法庭调查阶段、法庭辩论阶段等等。学生在每个阶段中都要自己准备材料,了解案件事实,分析出有利的事实材料,然后找出法律依据,最终形成相关的法律文书。通过模拟法庭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法律文书的书写要求,对将来从事事务工作很有帮助。通过参加模拟法庭的演练使学生亲身参与,不仅了解了案件的处理过程,也在准备过程中掌握了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证据材料分析判断的能力、制作法律文书的能力、口才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卫东.浅谈模拟法庭在法学教学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5(04).

[2]翟业虎.关于规范我国高校模拟法庭教学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5(09).

[3]段浩.法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综合性模拟法庭教学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4(31).

作者:王若雨

高校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2:

论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律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高校法律教学中,因受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因素影响,使得很多教学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且很多教育工作者常常会忽视法律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这就容易导致法律课程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枯燥乏味。而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将模拟法庭应用于高校法律教学中,能够大大提升法律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就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律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之后高校法律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关键词:模拟法庭;高校;法律教学;作用

作者:智恒阳

高校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3:

高校法律课教育教学的改革研究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还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当前高校法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对法律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法律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不足、守法意识差等现象。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需要改革当前的法律教学,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高校法律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1.大学生普遍缺乏完善的法律知识框架体系

大学之前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已经涉及到部分法律知识,因此大部分大学生都掌握了基础的法律知识,比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基本的法律知识。但是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对于具体的法律条文应该怎样实施以及法律和自身的关系等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当前,高校中的大部分大学生都存在法律意識欠缺的现象,因此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法律知识。而且当前很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在遇到紧急事件的时候不善于或不知道如何利用法律,因为他们本身的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并且在突发事件面前常常会比较慌张,没有想到运用法律来解决问题。

2.高校大学生犯罪现象逐渐增多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犯罪事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校成为了犯罪事故频发的危险区域,而且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这种犯罪事件的增长率一直在不断升高。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学校犯罪率仅占1%,到了七八十年代增长到2%,但是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犯罪率却上升到了15%左右。[1]学校本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学生来到学校是学习知识、寻求进步的,高校更是学生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但是大学生的犯罪现象却把这种美好的校园环境破坏了,让原本安静的校园变得人心惶惶,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阻碍。

二、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1.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上存在很多错误和矛盾的思想观念,给大学生正确分析判斷问题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未来道路的选择,动摇了他们原先的观念和立场。再加上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学生的周围,给他们的价值观造成了巨大冲击。由于很多大学生在该时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网络上各种混杂的信息更加扰乱了他们正常的价值观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大学生养成了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比如奢侈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仅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还营造了一种消极的校园氛围。很多学生由于自身法律防线薄弱,很容易触犯法律,走上违法的道路。

2.高校法律教育工作不完善

高校相比中学在课业负担和学习要求上轻松了很多,大学生由于摆脱了管束,再加上欠缺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出现松懈的现象。高校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局限于只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和就业能力提升,但却忽视了法律意识的培养,无论是从法律课程设置、教材选择以及授课时间上都存在明显的“缩水”现象,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干扰

社会经济形势下,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强化了大学生的经济意识,很多大学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来追求利益。有些学生通过自我创业和打工的方式,但也有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再加上对金钱的渴望比较迫切,因此误入歧途,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高校法律教学改革的创新性措施

1.加强对法律教育的重视,提升法律教育的地位

要实现高校法律教学改革首先要意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法律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当前,大多数高校非法律专业的法律通用教材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知识在这本教材中只占有20%的比例[2],因此实际上这门课程的实质还是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导致高校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的重要原因。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但它不能和法律一概而论,法律跟道德不一样,道德素质再高的人也不能避免不触犯法律,因此二者都应该是高校教育的重点。要提高高校法律教学的地位,首先要将法律教学从思想政治教学中分离出来,通过单独开设法律专业课程,更换法律教材,增加法律教学的学时等强化法律教学的比重,增加对法律知识学习和应用的考核力度,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学会利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更新完善法律教学内容

当前的高校法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现行法律法规、轻视法理学,重公法轻私法,重刑法轻民法等现象。这种教学非常片面,不能保证学生法律知识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种教学现状下,学生只能了解基础的法律条文知识,但却不能掌握该项法律的理论基础。如果这些法律进行了修订,学生还需要重新进行了解,而且有些学生知法但却不知如何利用。因此高校今后的法律教学必须要重视对法律理论知识的教学,给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进而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

3.创新高校法律教学的教学过程

第一,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众所周知,法律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讲述法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倦,不利于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因此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并且可以构建起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知识体系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典型案例。教师通过分层讲解、层层递进的方式分析案例,将法律知识融会在其中,以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案例列举出相关的一系列案例或者相反案例,多次分析讲解案例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社会中的事件进行分析,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二,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角色情境让学生感受体会事件的情况,在具体的环境中思考分析問题。引导学生尽量运用法律知识思考问题,虽然法律知识是固定的,但法律运用的情景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学生灵活地使用法律,将固定的法律框架跟多变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可以运用自身的法律理论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模拟不同事件中的当事人,然后体验不同案件中法律知识的运用。这样学生就能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法律知识。同时体验式的教学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授课基本上按照“备课”、“讲解”、“总结”的流程进行,这样可以宏观把握學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课程最后的总结环节,学生借助这个机会补充、完善、修复自身的法律知识,以巩固自身的法律知识。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与时俱进,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采用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强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法制修养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共同进步。

4.加强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

法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该课程需要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实践性教学也是法律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3]。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方法。

(1) 模拟法庭。这是法律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比如在学习民事诉讼法时,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法庭中的各种角色,比如法官、律师、当事人等。具体的情景有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法律知识,并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有效转化。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参观、旁听活动。根据具体的法律课程教学需要,在存在合适案例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法庭亲自感受案件的审理过程。在法庭上,学生可以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并具体了解法律的实际运用。在学习“刑法”和“诉讼法”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监狱,让学生切身实地感受法律带来的震撼。

(3)专题讲座。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联系相关的律师、法官或者法律专家到学校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通过介绍实际的案例、探讨热点的法律问题等,加深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4)优化校园法律环境。法律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在一个大环境中进行,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法律环境来巩固法律教学的效果。可以成立校园法律社团、法律兴趣小组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利用校园板报、宣传橱窗、法律宣传小报等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管理部门严格做到“有法可依”,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四、结语

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对于加快我国法治化进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要不断改革法律课程教学,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以培养出更多知法、守法、护法的高素质人才,进而促进我国法治化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丽洁.论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18):129-131.

[2]杨俊青.高校法律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现状[J].天津法学,2014(2):32-35.

[3]潘晓霞.高校法律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4):54-55.

(责任编辑陈志萍)

作者:安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金融一体化的投资银行论文下一篇:产学研结合背景下经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