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河谷地区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09-11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水果之一, 在世界水果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右江河谷地区位于广西百色市, 包括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和平果县的平原地带, 是全国四大干热河谷之一[1], 该地区热量充足, 雨水充沛, 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是香蕉经济栽培适宜区之一[2]。由于香蕉生长快、供果期长、效益好, 近几年来右江河谷地区香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香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仍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 通过分析右江河谷地区发展香蕉产业的气候资源优势, 探讨了香蕉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力求右江河谷地区香蕉产业走向专业化、集约化经营, 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1 发展概况

据资料记载, 右江河谷地区香蕉种植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 百色市香蕉种植总面积约0.69万hm2, 产量达到24.73万t, 产值5.7亿元, 而右江河谷地区香蕉种植面积达到0.65万hm2, 产量达到24.16万t, 产值5.5亿元, 占百色市香蕉总面积的94.2%, 产量占到百色市香蕉总产量的97.7%。相比2014年, 右江河谷地区香蕉种植面积增加了0.18万hm2, 产量增加了73%。

其中, 右江区种植面积0.037万hm2, 产量0.73万t;田阳县种植面积0.18万hm2, 产量4.8万t;田东县种植面积0.40万hm2, 产量18万t;平果县种植面积0.03万hm2, 产量0.58万t。2015年, 除右江区种植面积不变, 田阳县、田东县和平果县香蕉种植面积比2014年分别增长了70.33%、33.57%、37.03%。由于技术管理水品参差不齐, 产量以田东县居高, 每667 m2产量平均达到3200 kg。

2 发展优势

右江河谷地区位于广西西南部, 地理位置东经106°30’~107°30’、北纬23°15’~23°55’, 该区地势平坦, 平均海拔125~150 m,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3]。右江河谷作为每年“中国—东盟 (百色) 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的落户点, 区位优势明显, 交通便利, 且该地区夏天基本无台风、冬天极少出现霜冻, 光热雨量充足, 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其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非常有利于香蕉的生长。

2.1 温度适宜

右江河谷地区香蕉产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 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该地区热量资源丰富, 据数据分析显示, 该地区年均气温达22.0℃, ≥10℃年有效积温达7700~7850℃, 其中, 最冷月 (1月) 平均气温12.8~13.5℃, 最热月 (7月) 平均气温28.2~28.4℃, 无霜期达350~357 d[4]。香蕉全生育期要求年平均气温20℃以上, 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6000℃。最适宜的日平均生长温度为24~30℃,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香蕉生长不利[5]。

低温影响香蕉根系吸收及叶片合成功能, 温度降到10~15℃时生长缓慢, 10℃时停止生长, 低于5℃叶片出现寒害症状, 气温降到1~2℃时叶片枯萎, 如果温度降至0℃及以下, 则整株死亡。当温度高于35℃时会使香蕉的果柄无法正常运输营养物质, 导致香蕉生育期延长, 另外, 在香蕉生长期间, 如果温差过小, 很难保证香蕉体内糖分和淀粉的集聚[5]。可见, 右江河谷地区适宜的温度为香蕉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雨量充沛

香蕉为大型草本果树, 假干疏松, 叶片宽大, 蒸腾作用强, 全生育期要求充足的水分, 需水量最多是营养生长旺盛期和花芽分化果实膨胀期。据测定, 香蕉每形成1 g干物质需吸收600 g水, 一般认为, 月降水量要大于100 mm, 不得少于50 mm, 以150~200 mm最适宜[6]。干旱使香蕉生长缓慢, 蕉果短小、产量低、品质差;水分过多可造成香蕉的根系缺氧, 出现根腐叶黄现象。如果蕉园长时间处于受涝情况下, 将导致植株死亡。

最理想的年降雨量为1500~2500 mm且分布均匀[7]。右江河谷年降雨量1100~1200 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6%~79%, 6—10月相对湿度为80%~83%, 降雨量主要集中在5—8月, 5月上旬到中旬雨量较均匀, 6—8月会有雨量高峰和次峰, 干雨季较分明。由于地处右江河谷, 灌溉方便, 可以配套相应的灌溉设施, 在干旱或少雨的季节及时灌水, 避免出现缺水现象, 保证香蕉的正常生长。

2.3 光照充足, 且基本无台风影响

香蕉属喜光性果树, 光照充足利于其生长和结果, 若光照不足, 则生育期延长, 果实瘦小, 欠光泽, 产量和品质下降。所以, 在香蕉生长过程中, 既要保证光照充足, 又要避免因光照强度过强而引起叶片果实灼伤。经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 香蕉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强度0.2万~1.0万lx, 在这种光照强度下香蕉光合作用增加, 生长速度加快;透光量要维持在14%~18%, 且日照天数要占香蕉生长总天数的3/5以上, 才有利于香蕉的生长发育[5]。

右江河谷地区光资源丰富, 其中4—10月日照充足,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67~1823 h, 有利于香蕉进行光合作用, 创高产稳产[8]。另外, 香蕉根系较浅, 抗风性较差, 宜选在常风小的地方种植, 右江河谷的大风天气以田阳最多, 年平均3.7 d, 右江区及田东年平均2.2~3.4 d, 做好择地种植工作即可[4]。

2.4 土地资源丰富

右江河谷地区主要以赤红壤为主, 土壤多为黄沙土, 土层松厚肥沃, 结构性好, 矿物丰富, p H值5.5~7.0, 耕作层60~80 cm, 富含有机质、保肥保水性能良好, 是适宜香蕉生长的地区。同时右江河谷地区总耕地面积4.5万hm2, 其中水田2.15万hm2, 旱地2.35万hm2[8], 适宜种植香蕉的土地面积广、范围大, 为香蕉生产用地提供了保障。

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果品质量不高

绝大部分蕉农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 从建园、蕉果护理到采收都是凭经验管理, 缺乏一套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措施。一些产区多年连作, 出现土壤板结、病虫害严重等情况, 加上滥用化肥、农药, 造成蕉园生产环境日趋恶化, 导致香蕉产量和品量下降。部分果农缺乏病虫害防治知识, 发现问题盲目用药, 造成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甚至出现农药过量等现象。也有部分蕉农环保意识不强, 将用过的薄膜、纸袋随地扔弃, 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采后处理设施相对施落后, 大部分果农采收主要还是“人扛肩挑”, 造成果实碰伤、擦伤, 严重影响果品的质量。以上这些都不利于右江河谷地区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经营模式落后, 组织化程度低

右江河谷地区香蕉种植模式多为家庭式分散经营, 资金、技术投入少, 果园基础设施 (如道路系统、供水设施等) 相对落后, 经营管理粗放, 抗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低。多数香蕉只经过简单的催熟后在街边出售, 商品档次低, 市场竞争力差。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一方面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 种植结构不太合理, 农户往往是根据当年市场价格, 来决定下一年的种植时间和种植面积, 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种植时间过于一致, 导致香蕉成熟期过于集中, 出现同时间大量上市的现象, 容易导致价格下跌, 另一方面香蕉批发市场少、规模小, 以零星路边集贸市场为主, 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市场销售渠道。

3.3 保鲜、贮运、加工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相对落后

香蕉是呼吸跃变型水果, 贮运保鲜难, 近几年香蕉产后损失率高达50%。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 无伤采收和采后商品化处理意识较低, 大部分生产企业、蕉农都是人工采收, 机械伤较严重;加上采后处理及保鲜贮运等技术设施又相对落后, 香蕉经过简单采收、包装就直接上市, 严重影响果品贮藏, 货架期短, 直接降低了商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9]。

3.4 病虫害日益严重, 后备品种不足

近年来, 香蕉产业的病虫害现象越来越严重, 如束顶病、花叶心腐病、枯萎病、病毒病等病害, 白粉虱、叶螨、线虫等虫害不断加剧。病虫害严重时, 可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而大剂量地使用化学农药, 不仅使环境日益恶化, 还影响香蕉的口感和品质。当前, 右江河谷地区种植的香蕉品种多为从国外引进的威廉斯、巴西两大品种, 分别占右江河谷香蕉种植面积的65%和30%, 种植品种趋同性较高, 缺乏可以替代的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4 发展对策

4.1 加强香蕉相关标准制订及标准化生产, 打造香蕉品牌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打造出右江河谷地区高产、优质的香蕉产业, 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化生产技术,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从种苗培育、标准建园、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蕉果护理及采后处理等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管理, 做到统一标准生产技术流程, 提高香蕉质量和产量, 并建设高产优质栽培示范基地,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另外, 要加强对香蕉药物残留量的检测及监督, 努力生产出优质、卫生、安全的果品。同时, 要注重引导品牌创建, 可以中国—东盟 (百色) 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作为契机, 对右江河谷地区的香蕉品种进行整体包装、集中推介, 不断扩大右江河谷香蕉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提高香蕉的市场竞争力。

4.2 建立香蕉生产协调机制

组织水果生产部门、企业、专家学者等各方面人员定期召开香蕉产业协调会, 对国内外香蕉生产的前沿信息进行交流和研究, 及时为种植者、经营者提供各种有效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价格信息, 引导蕉农合理安排种植时间, 避开上市高峰期, 形成合理有序的竞争发展局面。另外, 相关部门要加快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构建, 完善基层技术网络推广, 积极做好指导示范工作, 使广大蕉农及时准确地了解科技动态和市场信息, 掌握各项标准化技术措施。

4.3 提高组织化程度, 积极引导规模经营

各级政府、香蕉相关主管部门及科研单位要注重发挥科技服务作用。针对产业化经营仍处于较低水平的问题, 应大力引进和扶持较大规模的、有发展潜力的生产、销售大户和龙头企业, 推行“公司+农户”的形式将规模小的生产农户组织起来, 形成大规模的香蕉生产经营组织, 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有利于降低劳动成本, 实现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对龙头企业的扶持, 要注重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加强与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加快技术创新, 使香蕉产业越做越大, 越做越强。

4.4 加强采后保鲜处理及深加工技术研发

国际国内市场对蕉果外观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蕉果机械伤既影响商品外观及贮藏, 又降低了香蕉的商品质量。因此, 应严格遵守香蕉的标准化采收及保鲜包装技术, 最大程度地减少蕉果的机械损伤, 提高香蕉的商品质量,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另外, 香蕉还可以制作成香蕉汁、香蕉片、香蕉酒等, 从而提高香蕉产业的总体产值, 既可以降低鲜果的销售压力, 又能解决机械损伤的劣等蕉果。因此, 政府可以加大对右江河谷地区香蕉深加工行业的扶持, 多鼓励发展香蕉深加工企业, 让香蕉转变为果汁、果脯、果酱、果胶等商品, 提高香蕉附加值, 实现香蕉产品消费形式的多样化,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形成香蕉产业链, 真正实现香蕉产业的商品化。

4.5 重视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 为香蕉产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右江河谷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科研项目, 与科研机构配合积极引进或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以解决后备品种不足的问题, 特别要加强抗病种质的引进。另外, 科研部门要积极与育种公司、种植大户联系, 承担香蕉新品种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从中筛选出农艺性状稳定、口感好、品质佳的新品种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同时, 要加强专家学者的交流研究, 学习国外先进的香蕉生产技术, 进一步提升香蕉的品质。

摘要:根据香蕉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 结合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自然资源的特点, 分析了该地区发展香蕉产业的优势, 总结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5条对策建议, 为右江河谷地区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香蕉产业,资源优势,品种选育,可持续发展,广西右江河谷地区

参考文献

[1] 刘玉曼, 陈远.推进广西右江河谷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桂海论丛, 2014, 30 (2) :131-133.

[2] 黄战威.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 2009, 33 (6) :46-49.

[3] 邓立宝, 黄振文, 马涛, 等.广西百色市右江河谷地区番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31) :10891-10893.

[4] 莫蕤, 韦芳, 苏春芹, 等.右江河谷引种澳洲坚果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及种植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8) :118-119.

[5] 郭淑敏, 陈印军, 苏永秀, 等.广西香蕉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与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24) :348-352.

[6] 黄宝珠.气象条件对香蕉栽培的影响与应变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1) :106-107.

[7] 张乐阳.香蕉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J].北京农业, 2014 (1) :42-43.

[8] 梁家铭, 罗炫兆.百色市右江河谷香蕉产业特色及发展措施[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6) :288-291.

[9] 陀少芳, 刘业强, 苏伟强, 等.广西香蕉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广西热带农业, 2004, 93 (4) :9-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下一篇: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