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者服务技术论文

2022-04-22

小编精心整理了《农业生产者服务技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为更好地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水稻产业的支持作用,基于江西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水稻种植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及影响因素。

农业生产者服务技术论文 篇1:

美国、日本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比较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种重要的支农服务方式,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持服务。各国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称呼是不一样的,有的称之为“农业服务”,有的称之为“农村服务”,世界银行和粮农组织称之为“支持服务”[1]。归根结底,农业社会化服务就是为农民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提供劳务、技术及信息咨询等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种网络,包括各类农业服务主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供各种公益性、专业性的专项或综合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依托政府或社会组织为平台,构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化服务网络。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标准,能够为一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力,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且运作效率较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公益性,对农业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基于对美国、日本及法国3个具有代表性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考察,分析其现状及特点,总结经验,为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与支持。

一、美国、日本、法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

(一)美国

1.服务主体

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成是多层次性的,主要有国家层面的政府系统,也有社会层面的合作服务机构及私人公司等系统。

(1)政府服务系统。政府服务系统主要是由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研究局、农业推广部门及州际合作部门,还有各州立大学农学院、州立农业试验站及各县农业推广等部门共同构成,其职能是在联邦财政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农业科技、金融及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美国政府很少直接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农业发展,其对农业的支持主要是通过服务实现的,比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信贷资金,创造完善发达的流通体系等。在政府服务系统中最为突出的亮点是各州立大学农学院的服务,农学院与农业试验站、农业推广站紧密结合,形成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及农业推广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农学院的教师必须同时负有教学、科研及农业推广职能,3 种职能相互促进,关注农业生产实践,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提升农业科研质量,进而更好地培养农业人才。

(2) 私人公司。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私人公司也承担了重要的职能,这些企业为农业发展提供全面而完善的加工、运输、物流及购销服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及教育的职能。私人服务系统是通过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产品后续加工及销售服务将其与农场主结合为一体。在为农业服务过程中,私人系统能够及时客观为农场主提供市场信息,可以有效地调节农业生产结构,保证农场主少走弯路。

(3) 农业合作社。美国的农业合作社类型多样化,主要是营销及流通领域,可以分为供销、信贷及服务合作社等,每一种合作社的功能是单一的,不具有综合性。在这3 种类型中,供销合作社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具实力的。供銷合作社又可以分为3 种形式:供应合作社,专门提供农业物资采购;销售合作社,专门负责农产品的销售;供销服务合作社,专门提供农产品供销社会化服务[2]。此外,美国的农业合作信贷体系发达,该系统主要是由联邦土地银行、合作社银行及联邦中期信用银行3 大银行系统组成, 接受联邦政府农业信贷管理局(NCUA) 的领导。农业合作信贷金融机构不以赢利为目的,当一些收入较低的农民以及小型农场主无力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时候,农业合作信贷金融机构可以为其提供较低利率的农业贷款,还向这些群体传授金融理财知识,帮助这些群体提供理财能力。在其组织运行的形式及机制上也体现了互助合作的精神,通过会员入股来吸收存款,体现了一种人合性质的金融管理体制。

2.服务形式

“公司+ 农场”、“公司+ 农户”与合作供销是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3 种形式[3]。这3种形式涵盖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共同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其中,“公司+ 农场”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加工销售领域,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由私人公司或国有公司负责经营,农场为公司提供稳定的农产品来源,实际上是农场自身已经被纳入到公司之中,就好比是公司众多生产车间中的一个环节,公司与农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公司+农户”的形式可以存在于多种领域之中,既可以在生产前的生产资料购买上,也可以体现在生产后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上,但是这种关系不同于“公司+农场”。“公司+ 农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纯粹基于合同形成的互惠互利的商业关系,公司基于合同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或农户基于合同为公司提供农产品等。合作供销主要是由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提供服务,其中专业合作社一般只负责采购、销售及物流服务;综合性合作社业务对象广泛,不但可以提供采购、销售、物流服务,还提供信用合作、互助保险等服务。

(二)日本

1.服务主体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但是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其农业生产方式与欧洲、美国不一样,日本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经营规模较小,但是其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较强的组织性与较高的效率,为日本农业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主要是日本政府与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在日本,农协是提供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的主体力量,在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之中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日本农协是日本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农村综合性合作社,日本全国大概有99%的农户都加入了农协。农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其服务内容也很广泛。

2.服务内容

(1)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服务。为了改变农户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的弱势地位,日本农协在农户购买生产资料的过程中扮演中间人角色。农协代表农户与生产资料供应商展开谈判,谈判结束后,农协直接购入生产资料,然后再将农业生产资料按照原来购入时候的价格卖给农户,这样就避免了农民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一般而言,通过农协谈判购买的农业生产资料比农民自己购买价格上要便宜。除了在价格上的谈判之外,农协还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安全,农协在购买生产资料之前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购买,如果不合格,会与厂家协商,提出改进意见,否则,农协可以拒绝购买,从而保证了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2)农产品流通服务。日本有着发达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且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但是日本是家庭小农式经营,农户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往往对市场行情不了解,此时农协就承担了农产品流通的职能,成为流通服务的提供者。农协在流通领域的服务主要是通过以下2 种方式实现的:①通过遍布全国的中央拍卖市场销售,一些保质期较短的水果、蔬菜往往是通过此种方式;②通过全国各地的农协分会直接购买,再转手卖给超市及商贩。当然,农民也可以自己直接到市场出售农产品,但是一些保质期短的农产品,路途遥远的农户还是得依赖农协。

(3)农业金融服务。当一般的金融机构不愿意为农业生产发放贷款时,农协可以为农民提供融资服务。日本农协有自己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在信用合作的过程中吸收农民及城市小生产者的一些闲散资金,通过这种吸收存款的方式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信用合作社还可以在证券市场发行“农林债券”募集资金为农户提供贷款。除了信贷服务之外,日本农协还为农民提供农业保险服务。日本农协的保险体系分为2个层次:①第一级是基层的村、町、市的农业共济会,是基层的一种农业合作组织;②第二级是县、府、道、都的农业共济联合会,这也是一种农业合作组织,但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性机构,一方面是接受基层共济组织的再保险业务,同时又将一定比例的保费上缴上一级的农林共济再保险特别会计处进行再保险,它的职能是从事对上、下两级进行再保险业务。

3.服务形式

对农业生产进行直接的资金补贴是日本政府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形式,其中最直接的補贴方式就是实行农田水利建设补贴制度。日本政府预算中,有专门的“农田基本建设款”,由政府出面直接兴建大型农田水利工程,除此之外,其他的农田水利工程,如果有农民或者是农业团体参与修建,各级政府将会承担70%~80%的工程费用。另外,农业设备补贴也是一项直接补贴。日本法律规定,农民个人或者是农业团体购买大型的现代化农业机械,政府将会承担30%~50%的费用。在农业生产融资方面,日本政府通过专门的农林银行,长期向农民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使得日本农民能有资金扩大生产,改进农业技术和应对自然灾害。

二、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较为完善,服务水平高,与其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关的。但是在社会化服务体系过程中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服务内容的丰富化,不同主体发挥不同的作用,服务内容在政策与法律的指导下贴近农村、农业与农民,这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一)加快农业合作组织建设。中国于2006 年就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发展农业合作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当前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农民数量多且比较分散,像发达国家那样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在农村地区发展合作组织,组织农户参与,让农户实行自我管理,建立互助合作式的帮扶体系。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主体地位,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将公共服务机构、涉农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联合起来,积极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优势,政府为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便利,从而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农业现代化提供动力。

(二)鼓励涉农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发达国家私人企业为农业提供的服务在日益增多且质量较高。企业提供的服务是伴随其效益最大化而产生的,如果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自然会影响到其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带有营利性的服务,是全面、及时、优质、高效的,农民是非常欢迎的。目前中国涉农企业参与农业服务还比较少,服务的水平也比较低,没有完全发挥其优势,应该鼓励中国涉农企业参与为农服务,国家也可适当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此提升中国农业发展水平。

(三)重视农业科技、融资及信息服务。发达国家农业科技、金融及信息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这些服务对农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有效地提供农业金融融资服务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信息化服务体系能够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判断,提高农业生产的针对性。在中国,这方面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应积极提升农业教育科研水平,加快建立农业技术推广、融资及信息化服务的平台,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四)加快农业生产及产后的综合性服务。农业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产前到产后,时间跨度大,每一个环节皆不可缺少,发达国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涵盖农业生产及产后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农业的一体化水准。中国目前在产前、产中的服务发展较快,但是产后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①产后的服务未能与产前、产中衔接起来;②产后服务不到位,尤其是在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及销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很多的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困难。当前中国需要在产前、产中、产后3个阶段加强衔接与支持,注重3 个阶段的一体化建设,提升产前、产中服务的专业性,提升产后服务的综合性,加快农工一体化建设,实现工业发展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步提升。

(来源:《世界农业》2014年第4期 )

农业生产者服务技术论文 篇2:

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为更好地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水稻产业的支持作用,基于江西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水稻种植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使用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机械服务、保险服务、土地流转服务、资金信贷服务、农资供應服务、加工销售服务、信息服务,分别为49%、26%、22%、21%、19%、9%、2%。总体来看,水稻种植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较低。因此,要促使支农信息更有效地流入农民群体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运行,并进一步加强对水稻种植户的教育和职业培训。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可得性;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保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的产业。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1-2]。国际经验表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1 文献回顾

1.1 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模式的研究

王小明通过评述刘楠所著的《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发展模式、机制设计等内容,提出有一定实际意义的举措[3]。芦千文以分工、交易、合作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的形成原因、演变脉络,将其分为人际关系纽带、利益联结机制、组织联结机制、服务联结方式、产业联结方式等五种联结模式,认为未来要适应农户分化趋势,从多维度策略性地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4]。王雨晴等从供给角度分析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认为当前亟需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供给主体能力、服务项目拓展等方面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体系,综合提升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5]。

1.2 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民增收的研究

李颖慧从农户增收角度,基于西南地区的调查数据,在10类农业生产性服务中分析得出,农机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农产品物流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检服务及土地流转服务供给渠道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农户收入增长,而农资服务、农业基础设施服务、农业金融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供给渠道数量与农户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不同供给渠道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6]。王玉斌等基于CHIP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单产与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有效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但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作用效果具有作物品类异质性,对水稻生产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对小麦则不显著[7]。陈宏伟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利用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区的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设施蔬菜种植户收入的影响,探讨农户增收效应[8]。

1.3 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庄丽娟等以广东省荔枝主产区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认为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迫切,且偏好于技术服务、销售服务和农资购买服务;影响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意愿的多重因素中,农户自身特征和服务信息来源的影响很大[1]。王丽萍基于对广东肇庆市蔬菜种植户的调研,分析蔬菜种植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状况,并构建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其需求的影响因素[9]。张嫄嫄基于农户的视角,在梳理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以及对农户访谈、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构建农户服务采用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分析框架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调研相关数据,对影响农户服务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10]。

现有文献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模式,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意愿等相关研究较为充分,但很少有学者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这一角度出发研究。近年来,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产业,但仍有大部分农户没有获得农业生产性服务。基于此,以江西省水稻种植户为例,分析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及影响因素,在实地调研农户对各项农业生产性服务可得性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户获得各项服务的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2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2.1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于2019年在江西省展开的水稻种植户调查,以农户口述、调查人员填写的方式填写问卷,通过随机抽样选取样本,共获取有效问卷818份。

2.2 变量选取与描述

借鉴前人经验并结合此次调查的实际情况,根据水稻生产各个环节的特点,将水稻生产服务划分为资金信贷服务、保险服务、信息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机械服务、加工销售服务以及土地流转服务7类。在现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影响水稻种植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个人特征、种植特征、家庭因素、信息来源和农户经营特征5个方面。

2.2.1 个人特征

水稻种植户是水稻生产经营的主体,个人特征会影响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不同性别、年龄的农户劳动能力不同,女性体能相比男性较弱;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户体能也会有所降低,女性和老人可能会更愿意选择使用机械来代替人力劳动。同时,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更强,看待问题的眼光也会有所不同。此外,身体健康的农业生产者,更有体力和精力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因此,应选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水平和是否劳动力作为衡量个人特征的主要指标。

2.2.2 种植特征

水稻种植特征主要有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用地块数。水稻种植面积越大,农户就越需要借助生产性服务完成作业。因此,预期的种植面积影响了保险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和机械服务的可得性。水稻用地块数越多,采用机械服务的难度就越大。

2.2.3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中从事农业劳动力的人数、外出务工的人数、离镇中心距离和家庭总收入中水稻收入占比。家庭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数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户应对农业生产活动的能力,减少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可能对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益提升有所帮助。农户距离乡镇越远,总体上会影响农户获得及时有效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信息,增加农业生产性服务成本,减少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水稻收入比重越高,说明农户对水稻生产越重视,可能会扩大种植面积,也更愿意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家庭收入。

2.2.4 信息来源

是否村干部、是否党员、是否有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是否有亲朋好友担任村干部或在政府部门工作、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和有无水稻企业都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性服务信息的来源,服务信息获取渠道越多,农户接触到的信息更全面,能间接提高农户判断接受某项生产性服务的风险和效益的准确率。

2.2.5 经营特征

经营特征指农户水稻经营类型。受访者中,绝大部分样本属于普通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可能会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降低農业生产性服务的获取成本,有利于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

由表1可知,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使用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机械服务、保险服务、土地流转服务、资金信贷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加工销售服务、信息服务,均值为0.49、0.26、0.22、0.21、0.19、0.09、0.02。总体来看,水稻种植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较低。

3 计量模型与实证检验

3.1 模型构建

以水稻种植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为被解释变量,分析各个因素对水稻种植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可得性的影响程度。因为被解释变量为二元分类变量,所以选择二元Logistic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表达式为:

式中,Yj为被解释变量,j=(1,2,…,7),表示各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X1,X2,…,X18为解释变量,表示水稻种植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因素;P是水稻种植户对某项服务可得性的概率;α0是回归截距,即常数项;α1,α2,…,α18为相应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μ为随机误差。

3.2 二元Logistics模型估计结果

本研究采用SPSS 25统计软件,分别对水稻种植户的7类农业生产性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模型估计表见表2。从回归结果看,卡方检验P值为0.000,说明模型显著成立,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中,模型Nagelkerke R2\* MERGEFORMAT均大于0.1且Hosmer-Lemeshow检验P值均大于0.1,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水稻种植户的个人特征、种植特征、家庭因素、信息来源和经营特征对农户获得农业生产性服务都有重要影响。

3.2.1 个人特征

性别对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在10%统计水平上显著。水稻种植户在对于土地流转服务方面的决策属于保守派,男性更愿意承担土地流转带来的风险。

年龄对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具有负向影响,在10%统计水平上显著。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获得性逐渐降低,说明年龄的增长会使农户对于土地流转的决策偏向保守派。

文化程度对农资供应服务、机械服务、加工销售服务和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户自身掌握的信息足以应对农业生产经营,不需要额外再向外界获取更多的服务,现有水平能够使农户做出正确的决策。

健康水平对保险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机械服务的可得性均具有显著负影响,且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对信息服务和土地流转服务具有负向影响,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显著。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农户对这几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降低,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是否为劳动力对保险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机械服务均具有正向影响,分别在10%、5%、1%统计水平上显著;对信息服务具有负向影响,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农业劳动力相较于非劳动力更加关注农业种植保险、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农户长年作为农业劳动者,对保险、农业生产资料以及机械已经有了足够多的了解,并且整日忙于田间劳作,全身心投入农作物生产经营中,无暇再关注农业信息服务。

3.2.2 种植特征

种植面积和用地块数对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均具有正向影响,分别在1%、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农户种植面积越大,可能存在的土地细碎化程度就越高,土地就越有可能通过流转得来。

3.2.3 家庭因素

家庭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对资金信贷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对保险服务有正向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家庭中从事农业劳动者越多,说明家庭收入更多是依靠农业收入,对是否采取资金信贷服务更为谨慎,家庭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弱,更愿意接受农业保险服务,在由于不可抗力的外界原因导致作物减产时,能够获取一定的补偿。

外出务工人数对资金信贷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使得家庭中从事农业劳动者更有能力去接受资金信贷服务。

3.2.4 信息来源

1)是否村干部对保险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村干部学识较为渊博,视野相对比较开阔,对种植保险这一信息更容易获得,这可能是村干部对保险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的原因。

2)是否党员对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3)是否有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对保险服务、信息服务、机械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分别在10%、1%、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对加工销售服务具有负向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较为合理的解释是,有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会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同时对种植保险和农业机械相关内容也会有更多的了解。

4)是否有亲朋好友担任村干部或在政府部门工作对资金信贷服务和保险服务的可得性均具有负向影响,且在10%水平上显著,对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也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有亲朋好友担任村干部或在政府部门工作,农户拥有更多的信息渠道,对资金信贷和种植保险相关政策有更详细的了解,农户在充分了解之后,对是否接受该项服务更加谨慎了。

5)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对保险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机械服务、加工销售服务和土地流转服务的可得性均具有正向影响。加入水稻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更容易获得以上服务。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合作社会不定期地给社员提供一些种植保险信息、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信息。

6)村子里有无水稻企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没有影响,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2.5 经营特征

水稻经营类型对资金信贷服务、农资供应服务、机械服务、加工销售服务和土地流转服务均具有正向影响。农户经营越具规模,对以上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越强烈。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基于2019年江西省818個水稻种植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由高到低依次是机械服务、保险服务、土地流转服务、资金信贷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加工销售服务、信息服务。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水稻种植户对各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影响因素,其中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征、种植特征、家庭因素、信息来源和经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是否有亲朋好友担任村干部或在政府部门工作对资金信贷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外出务工人数、水稻经营类型对资金信贷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健康水平、是否有亲朋好友担任村干部或在政府部门工作对保险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中从事农业劳动人数、是否有村干部或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以及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对保险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健康水平、是否为劳动力对信息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是否有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对信息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健康水平对农资供应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是否为劳动力、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经营类型对农资供应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健康水平对机械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是否劳动力、是否有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经营类型对机械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化程度、是否有亲朋好友从事水稻生意对加工销售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经营类型对加工销售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健康水平对土地流转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性别、种植面积、用地块数、村子里有无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经营类型对土地流转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4.2 对策建议

结合以上实证结果和调研中水稻种植户的意见,为了有效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提出以下建议。

1)根据农户对信息服务的可得性较低的情况,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促使支农信息更有效地流入农民群体中。田间地头的农业信息和市场上的交易信息有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应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帮助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性服务信息,以便农民作出理性选择。

2)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运行。由上述实证结果可知,村子里有水稻专业合作社和水稻经营具规模均对多种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可得性有显著影响。因此,政府应大力宣传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坚持农民个体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户-合作社-市场,解决农民在销售方面的困难,使农户放心大胆地进行农业生产,同时还能实现合作社成员之间信息共享,促使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此外,合作社经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农民获取更大的收益。

3)进一步加强水稻种植户教育和职业培训。高素质农民文化水平较高,脑子灵活,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更强,面对市场变化,敢于挑战,能够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开展创造性生产。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线上开设视频课程,线下组织小组讨论,就农户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遇到的困难进行一一筛查,有力提高农民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庄丽娟,贺梅英,张杰.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450户荔枝生产者的调查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1(03):70-78.

[2] 姜长云.着力发展面向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业[J].农村工作通讯,2010(22):48-49.

[3] 王小明.农业生产性服务经济发展模式探究:兼评《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8(04):143-144.

[4] 芦千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述评[J].当代经济管理,2018,41(03):38-41.

[5] 王雨晴,韩学平.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优化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20(03):15-16.

[6] 李颖慧.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渠道的有效性:农户收入和满意度视角:基于西南4省市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19,29(02):54-56.

[7] 王玉斌,李乾.农业生产性服务、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9(03):92-104.

[8] 陈宏伟.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基于内生转换模型的实证[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03):404-406.

[9] 王丽萍.广东肇庆蔬菜种植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07):207-209.

[10] 张嫄嫄.小农户采用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意愿分析[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9.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许彦君

农业生产者服务技术论文 篇3:

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助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摘要:从农机跨地区作业,到农业规模性服务、农业种植托管和乡村新式服务行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外延,顺应潮流的未来发展而演化,时时刻刻瞄准农业农村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从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纵向延伸、横向扩展以及农业社会性服务项目发展的思考3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积极推进建立独具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发展模式,从而迎合新时期农业农村的发展新需求。

关键词: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新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担负起新使命,其未来发展空间也有待更进一步扩展,效应及发展潜力也有待更进一步发掘,应加快向纵深挺入,建立多方位、一体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推农业农村协调发展。除对于实际作业阶段的社会化服务项目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还应包括金融信息服务、保险业务、气象观测等。这些服务项目交叉覆盖农业种植的全过程,变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粘合剂和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

1 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纵向延伸

现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关键集中在大田作物的耕、种、防、收等产中阶段,且未来发展相应成熟。而农业种植的产前和产后阶段服务项目相应落后或在相应程度上被忽略,尤其是产后仓储管理、风干、加工等,亟需进一步强化。产前与产中阶段事关小麦产量,而产后阶段则与小麦价格密切相关,影响农业种植总收入,并且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农业产业发展链、价值链提高的最有效阶段。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需向产前、产后等重要环节、薄弱环节延伸,建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布局,符合各种群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需求。

1.1 产前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

如有机肥、药剂、种子等农资产品供货服务项目,不断创新农户分散化服务上门购置的方式,为农业生产者给予服务上门、统一供货服务项目;种植农作物品种、农作物品种和农资产品品种及品牌挑选的指导服务项目,为农业生产者给予系统化、现代化的种植决策服务项目,符合现代化农业未来发展需求。

1.2 产后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

如农副产品风干、仓储管理、市场销售、生产加工和小麦秸秆收购等服务项目,最先要根据给予多元化的产后服务项目指引并更改小农户传统式的农业种植运营模式或逻辑思维,根据提高供给侧结构服务项目,扩展产后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需求市场,连通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纵向延伸营销渠道。

2 农业社会性服务项目横向扩展

农业经济由狭义向广义扩展,社会性服务项目也由小农业向大农业覆盖。新时期下,畜牧养殖、水产品养殖、农林等面对相似的产业规划外部环境因素,在各种水平上都需要农业社会性服务项目做支撑点。现阶段,狭义的农业经济的社会性消费市场日趋健全,而囿于产业特点、相关服务提供的技术必要性及其可行性分析等,农林、农牧、水产业、禽业等农业产业的社会性消费市场比较落后,但发展前景很大、发展趋向突显。以畜牧养殖为例,目前中小散户逐渐退出,产业化、系统化饲养变成大势所趋,但中小散户短时间无法彻底退出,饲养收益依然是一部分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乃至创业致富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客观性认识到畜牧养殖产业化系统化大势所趋的同时,还应重视这个发展趋势发展的过程,稳步推进畜牧养殖产业化系统化发展。一部分地区自主创新饲养方法,开展饲养托管,切合了畜禽养殖行业产业化系统化发展趋向,完成了散养户与现代化养殖行业的巧妙对接,使得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得到了稳步提升。

3 农业社会性服务项目发展的思考

一是高度重视农业社会性服务项目參加主体间的收益配置,提升小农户的参与性、归属感。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确定了小农户将普遍存在,农业农村发展新机遇中小农户必不可少,其影响力及收益需要获得有效的保证。可借助合同协议契约书等方式自主创新并健全农业社会性服务项目各参加主体间的收益联结或分配模式,让小农户共享农业社会性服务项目发展的工作成果,建立鼓励共容的收益配置布局,充分完成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发展巧妙对接及结合。

二是高度重视各种农业社会性服务项目的巧妙对接,借助整合资源减少服务项目提供成本费,提升服务项目综合性提供水平。各种农业社会性服务项目内容相互间关联性的强弱不同,所产生的服务标准和程度也有所差异,服务项目组织应充分运用这个服务项目特点,借助服务项目打包搭配扩展服务项目内容或区域,提升农业生产流程中社会性服务项目的延展性,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生产关系借助农业社会性服务项目导入农业经济中,使农业逐步趋于现代化,在提升农业经济效率及综合性竞争优势的同时,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农业社会性服务项目覆盖的区域将更广,造就的社会效益将更大,推动的小农户将越来越多,变成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主要抓手的一种。所以,应认真落实农业社会性服务项目在农业农村协调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推动多方位、一体式农业社会性服务理念的构建,以此来促进农村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作者:秦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学效能感教师教学论文下一篇:新高考方案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