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社会实践论文

2022-05-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社会实践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初级会计实务人员。通过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的处理各项基本的经济业务,为毕业后从事实际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会计理论和操作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适用面很广,学生毕业后分布到各行各业。

会计社会实践论文 篇1:

社会实践是会计课堂实践的有效途径

[摘要]会计人才的培养取决于会计课的教学水平。文章在会计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会计课教学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会计课堂实践化是会计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任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是课堂实践化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社会实践 校企结合 会计课 课堂实践化

[作者简介]胡明(1964- ),女,北京现代职业学校会计教研室,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科教学。(北京 100075)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综合会计素质和职业道德,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并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会计人才的培养取决于会计课教学水平,会计课教学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经济发展趋势为目标,以地区经济特点为范围,以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为需求,全面进行改革,大力推行操作和学习相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中小社会团体、私营企业技能型会计人才。会计课堂实践化是会计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任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是课堂实践化的根本保证。

一、教师的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掌握会计操作技能,岗前培训是必要环节。由于会计行业的特点,多数情况下,实习单位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不多,因此,组织学生到校外单位实习大都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实习效果。会计课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水平,但由于接触实际业务机会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任课教师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在校企结合社会实践中,我校会计学科老师到会计公司实习,从工作中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从专业角度深入实际,了解了会计岗位对学生的要求、对会计课教学的要求,树立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为编制校本教材、会计学科教材积累了业务实例,其业务的权威性在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会计课的教学效率。会计课教师经过会计岗位实践,开发校本教材,使教材开发与教法改革与时俱进,极大地提升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教学内容改革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预付、预收账款”业务是企业日常业务之一,在会计教材中,通常只有简单的介绍,既不作为教学重点,也不作为教学难点,一般只讲授1课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该项业务很复杂,涉及付款、开具发票、计税、补付货款、换票等诸多环节,尤其是计税部分,涉及了《会计法》和《税法》中有关“实质大于形式”的相关规定。在会计实习中,老师们从《会计法》和《税法》两个角度规范操作,明确在计税时必须遵循《税法》。在账务处理时,则按照《会计法》中会计准则来处理付款、开具发票、换票、计税等相关账务,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操作规范,既符合会计准则,又做到了合理避税,维护了资产所有者的权益。通过社会实践,我们把这部分业务作为教学重点,引进会计课教学,不仅提升了会计课教学内容的高度,也满足了学生将来工作的需要。这表明:在会计课教学中,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认,不应以教材编排的内容为主,而应当符合实际业务的需要,这也是会计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水平

通过与同行交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会计岗位的发展趋势,了解到北京的行业特点:会计人才济济,岗位竞争激烈,对会计人员的起点要求高,普遍要求上岗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如何使会计课教学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只有大力推行操作、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会计课如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态度养成有机结合起来,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市场经济需要的上岗快、业务精、技能强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会计专门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会计课改革的方向。

比如,在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案例法,充分利用真实业务进行作业练习,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发现问题后再学习理论,而不是空讲理论。要充分利用案例,原因一是案例都来自经济活动中的真实现象,实用性强;二是案例具有典型性,有利于学生为上岗积累工作经验。在实践方式上也可以尝试多种方式相结合:课上实践+课程实践+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公司实习+会计认证,使会计课的实践丰富多彩,并且更加接近社会现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可以按会计岗位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

四、以学生为主体,校本教材体现会计课堂实践

我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基本面向中小企业,从事日常业务核算与管理工作居多。要使毕业生胜任会计岗位,知识、能力、素养“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也形成了我校会计专业教学培养会计综合应用能力的主线。我校会计课教学的“课堂实践化”,迫切需要一套紧密联系实际,满足社会实践需要,实用且能够取得实效的教材。通过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

第一,在会计社会实践中,教师发现了实际账务处理方式与教学中的不同,按计划逐一解决了教学中悬而未决的几个问题。教师还积极获取实际业务原始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随后运用到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解决了教材内容陈旧的问题,保证了会计模拟资料的时效性。由于有了第一手资料,教师们能够在会计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一项或若干项单项模拟、综合模拟、实习操作等专业性实践活动,使这些活动本身成为一种课程或一个课程单元。

第二,结合行业核算特点,把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业务分模块进行讲授和操作,降低了教学难点,既符合目前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操作水平,又在教学中坚持贯彻职业教育精神,以人为本,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目标,按工作环节设置会计教学模块,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会计日常工作的基本业务;以北京中小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蓝本,以中小企业会计实务为主线,紧扣最新会计法规、条例,阐述了从制单、记账、报表到报税的流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盘账务处理。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自我发展为中心组织教学科目,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主要围绕各种会计方法来进行,提倡他们从“做”中学,进而形成会计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另外,强调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重视实质训练,也大大缩短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五、以就业需求为中心指导教学,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

检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是学生的就业率。会计课程体系应当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要有灵活性、开放性和针对性。通过会计实际操作模式,与会计公司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形成“在校学习—模拟实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应当成为会计课教学的最终目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的有效途径。

会计学科是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实用性学科,必须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会计人才培养计划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相一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紧贴市场需求,加快会计教学改革,抓好校本课程开发,强化技术培训和考核,提升职高生的竞争力。在会计课程改革中,我校构建起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会计教学实践体系,确立了以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为主,走校内、校外两条实习基地建设的道路,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即课堂教学实践、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课堂实践课程模拟实践和现场工作实践三阶段相衔接的教学体系。通过课堂实践,使学生感知会计岗位,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概念、原理、方法、政策、法规、制度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会计技能水平。通过校内实训,学生独立完成手工记账和用财务软件模拟实训,使学生达到上岗了要求。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加强教师专业上的继续教育,发挥“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通过社会实践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可行性研究,提升了校本教材的高度;学生通过会计岗位的实训缩短了上岗时间。

总之,校企结合与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规范会计实践教学内容。积极参与职业学校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也有利于拓展会计课教学的空间,深化教学改革的内涵。

作者:胡 明

会计社会实践论文 篇2:

如何提高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社会实践性

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初级会计实务人员。通过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的处理各项基本的经济业务,为毕业后从事实际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会计理论和操作基础。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适用面很广,学生毕业后分布到各行各业。因此会计专业在社会上一直很热,普通高校几乎均开设了会计专业,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教学应如何定位?与普通高校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手段上有何区别?怎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会计专业、全面提高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竞争力?是摆在每一位职业学校会计教师面前的课题,也是每一位从事会计教学的老师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目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要求

在会计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中,职业学校往往是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计划的要求安排会计理论的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活动安排。会计实践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安排1~2个月的集中实习。由于课时紧、实习内容多,学生在规定时间不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全部实习内容;有的学校干脆把学生“放羊”到社会上,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名义上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很多学生因不能联系到实习单位而无法进行实习,最后只能找个假单位、盖个假公章了事;有部分学生虽然联系到实习单位,但由于没有非常硬的关系而无法接触到真正的会计业务处理,只能是走马观花似地看一看,根本达不到会计实习的目的。

2.缺乏必要的课程实践环节

会计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计理论教学如此,会计实践活动也应如此。会计专业课程在理论课结束后,缺少为巩固会计理论知识而进行的课程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无法与会计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也加大了集中实践活动的难度,学生往往学到后面忘了前面、眼高手低,动手能力较差。

3.会计模拟实验室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各职业学校均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基本上设置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利用率过低,主要原因是设备配置不全、实验教材落后、实践指导教师缺乏或知识单一等,无法真正发挥会计模拟实验室的作用。

4.缺乏双师型教师

职业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专业教师往往只有会计理论知识,缺少一定的会计实践经验;有的指导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只熟悉某一行业或某一岗位的会计工作,不能满足实践环节的要求;有的教师虽然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书,但也只是具备资格而已。

5.忽视会计案例教学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忽视会计案例教学。一方面是会计学教师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有的教师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进行案例教学,缺少教学创新。

二、提高教学社会实践性的几点建议

1.推广会计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面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而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学好。会计案例教学无疑是理论和实践性的契合点。会计案例教学法既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验教学环节,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具有“实战”的经历,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是一种比较好的启发式教育方法。

2.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培养条件

要注重教师的职业培训,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积极选骋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指导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强会计案例教学和会计多媒体教学的场所建设,改善实验设备条件;加强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以适应职业教育各阶段的会计模拟实验的需要;加强会计课件、案例库的建设;积极进行会计电算化所需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等教学设施建设。在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会计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或申请会计业务代办,为学生提供良好专业教育实践基地。

3.增加课程实践环节模拟实验。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职业学校应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充分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增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的模拟实习,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验交叉进行教学,避免了“满堂灌”和枯燥的理论讲解,激发了学生学习会计知识兴趣。交叉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会计理论教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开展行业会计知识和新会计制度讲座,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

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在校期间会计专业课的学习,只能接触到有关工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业务。除了工业企业,实际生活中还有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饮食服务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等,它们在账户的设置、会计处理都有别于工业企业,学生通过自学不宜掌握,在教学上由于计划、课时等限制又不便单独排课,建议采用讲座的形式,讲清其他行业与工业企业在账户的设置、会计处理上的不同之处,完善学生的会计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师应及时了解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积极参加新会计制度培训,更新知识;学校应根据会计制度的改革情况,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师资队伍,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同时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新会计制度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学以致用,跟上会计改革的步伐。

作者:刘俊豪

会计社会实践论文 篇3:

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摘 要:会计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是我国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存在于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里,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发展,会计信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其功能和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对会计文化和会计信息质量分别进行了阐述,探究了提升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会计文化;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策略

一、引言

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巨大背景下,人们也逐渐加大了对会计信息的依赖,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会计信息是促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投资或者是融资等经济决策,以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并对企业进行有效调控的重要依据。而会计文化作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必须要积极的对其进行一定的提升,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二、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综述

1.会计文化

会计文化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的创造和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也可以认为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文化,同时会计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领域和会计领域的一种交集。会计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已经创造的与会计相关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包含了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等;而狭义的会计文化则是指在实践中形成的和会计有一定关系的,意识形态和相关的规则制度等。会计文化具有凝聚性、动态性以及层次性等其他社会特征,并且能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还能够提高会计质量。会计文化是由会计物质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以及会计制度文化组成的,其中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的核心部分[1]。

2.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一种有助于经济管理,以及经济决策的信息,作为一种经济管理信息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目的性以及社会性等其他特征,它主要是来源于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而使用会计信息的人也相对较为广泛,例如投资者、企业内部管理者或者是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人员等。由此可见会计信息质量也就是反映出会计信息在形成过程中,符合一定的会计准则要求,并且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程度的信息,其实也就是衡量会计信息的一个标准。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文化是具有一定关系的,会计物质文化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而信息使用者逐渐提高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就促使会计物质文化得到改进与发展,在人类进一步提高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和质量要求,促进了会计物质文化的发展,当然优秀的会计文化有助于提高会计质量,还能够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2]。

三、提升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文可以知晓,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是有着一定关系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决策都需要依靠相关的经济信息,当然也离不开会计信息的支持,那么建立优秀的会计文化,也就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经济活动得以正确开展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可以站在会计文化的角度,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第一,构建优秀的会计文化,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构建会计文化需要注重制度和技术等因素,还应该重视信息并考虑我国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既能够为本民族文化所融合,又能够指导会计实践的文化。各企业应该积极的构建出优秀的会计文化,全面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积极发展会计物质文化。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物质文化的发展也就应该表现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那么首先是应该积极的实现会计信息化,这需要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加大对其重视,并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会计信息化规划。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永远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全面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而国家也应该加大对高等院校中会计信息化的教育,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第三,加强企业的会计制度文化。会计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着重大而广泛的影响,必须要严格受到法律制度的约束,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那么企业就应该加强立法与执法力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会计制度,并落实到实处,促使会计行为的法制化。还应该加大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比如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或者是通过多方面的培训案例来讲解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人员对于会计准则的理解,并且积极的遵循相关制度。

第四,优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文化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度的讲求人际关系,这就导致人际关系更加的错综复杂,也就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失真,所以企业应该积极的优化会计行为文化,重视会计人员的需求,建立有效的会计行为激励制度,让会计人员不受人际关系的影响。企业还应该积极的树立以人为本的会计行为文化理念,也就是企业应该充分的尊重关心会计人员,让会计人员拥有平等而健康的思想,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此外还应该积极强化会计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的核心,企业应该积极的强化会计道德制度,并且加强会计法制观的培育,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的精神信仰,还应该定期在企业宣传一些正面的精神文化,鼓励会计人员真实的反映出经济活动中的财务情况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文化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从物质、精神、制度以及行为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而会计信息质量也反作用于会计文化,因此提高会计文化也就有效的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虞海涛.文化视角下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管理[J].中国商贸.2013(24)

[2]孟伶云.会计文化视角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研究[J].商业会计.2013(13)

作者:游凯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铁路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建筑合同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