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训练个性化教学论文

2022-04-2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发声训练个性化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中职女生多处于14-16岁的年龄段,不仅身体结构、机体组织、心理认知等都处于发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且还处于变声期,因而声乐教师一定要自觉树立性别意识,在训练方法、教学内容、考评模式等环节体现“因性施教”等理念。

发声训练个性化教学论文 篇1:

我国声乐民族演唱教学研究

【摘要】民族声乐以传统的中国民族文化为基调,以民族腔音为基础,以科学化的中国民族演唱艺术形式,通过有效的训练和教学形式,提高演唱对民族声乐的掌控。对不同的声音表达形式,以不同的严格要求为基础,提升教学训练基础标准形式的掌控。将声控持久的掌握在具体形式中,通过声色的多方面表达形式判断,严格遵照具体要求,提升声乐民族演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声乐;民族;演唱教学

引言

以民族声乐演唱教学方法为基础,分析教学中吐字、咬字的清晰度,分析呼吸与气息之间的运用方式,加强对发生与共鸣技巧的研究,研究声乐民族教学演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重点分析问题和错误方法,提出有效解决的教学方案。通过声乐民族演唱方法的教学,从实际情况出发,加深对我国声乐民族演唱教学水平的分析,确定教学需求和教学特点,加强整体声乐民族演唱的合理性,完善教学模式,教学类别,加强声乐民族教学演唱操作的完整度,解决我国声乐民族教学演唱具体形式,实现对我国声乐民族演唱的有效性教学。

一、民族声乐演唱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

(一)音色的选配

按照民族审美的习惯和审美因素,民族唱法上具有独特的音色表现。需要对咬字、语音、强调等内容进行特殊的分析。民族的唱法共鸣上较短,较窄,音量泛音多较为集中,明亮、结实,声音主要在前位,这有利于吐字清晰,有利于民族歌曲唱法的甜味、脆亮,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展现,是对民歌音色的选配。根据音色特质,加强民族唱法风格的特色分析,满足传统民族人民的喜好和精神情趣追求。

(二)韵脚和润色的展现

民族唱法更具有特色的创造性,是一种特殊的风格,将润强的唱法融入到旋律中,获取必要的润强表现。通过滑、颤、假声等形式,表达深入的思想感情,最大的力度复化操作,创造特殊的声音美感效果。

(三)以情带入的演唱过程

情感是民族歌唱艺术蕴含的表现,民族唱法更具有情感独特性,将其融入歌唱艺术表现形式,将民族唱法运用到鲜活的声调个性化特点分析中。例如《白毛女》中根据故事情感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民族唱法技术进行运用,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提升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水平。

二、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多样表现

(一)民族声乐演唱的多样化

民族声乐演唱上具有强烈的个性多样化。我国的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民族歌曲演唱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一般南方气候较为温和,演唱较为清丽,清脆甜美,四级分明,展现高远辽阔的效果。民族歌曲中运用音调改变民歌,展现个性化的特点。为了保持民族声乐的艺术独特韵味,展现大众的审美,需要根据实际的个性发展要求,不断丰富民族唱法。

(二)民族声乐题材的多样化

民族声乐受地域、民俗等影响,在风格上存在丰富多样性。民族声乐中有传统收藏的作品,原始化的民歌内容;戏曲改变的民族声乐曲目;有创作的新艺术歌曲。需要根据具体的多演唱风格,不断提高民族歌曲的演唱水平。按照艺术特色和演唱的实际风格,将民族歌唱融入到民歌、戏曲中,从民族歌曲中获取有效的色彩表达形式,加强演唱风格的分析。如《黄河颂》《长江之歌》《延安颂》等,以抒情的形式,表达出人民大众的传唱特点,

民族演唱歌曲过程中,需要明确民族特色的标准需求,对歌曲的风格和民族范畴进行分析,判断演唱的目标和内容,以多样形式的风格和色彩标准,从多样发展和演唱技巧出发,重点分析多样曲目、广泛演唱的练习过程,形成全方位的延长技巧内容,不断提升演唱的规律化,将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水平,逐步形成演唱的独到风格,以高水准的民族演唱风格,充分展现其具有的独特思路。

民族演唱过程中,需要加强歌唱综合作用水平的分析,以音乐信息为载体,承载整体传递的思路,明确表达的情感内容。按照民族声乐的艺术进行思路的流转,获取继承与传承发展。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需要借鉴民歌、戏曲方式,充分运用整体经验和发展技巧,加强民族风格的引入,提高民族演唱的整体表现形式和方法,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从学习实践角度出发,提高融合性、创造性,实现民族演唱的联合,但又具有其各自的特点。重视民族声乐之间的传递和发展,提升创新发展的关联性。

三、民族声乐演唱的具体教学分析方法

(一)吐字清楚、咬字清晰

演唱歌曲首先需要做到吐字清楚、咬字清晰,将民族音乐歌曲中的音意表达出来,实现音乐与语言之间的结合,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按照歌唱的实际艺术特点,重点分析语言表达的过程,建立完善的语言基础艺术形式,以最大限度提升语言的表达标准,分析制约歌唱艺术表达的整体效果。按照具体的情况,需要重视咬字、吐字的具体训练过程,依照民族声乐的演奏技巧进行教学分析,引导学生可以充分掌握语言的具体规则,分析学习歌唱的发音,对音调、吐字、语言的表达等内容进行分析,确保清晰明确,保证字的意思表示合理。语言中声母决定了咬字,通过舌头、牙齿、唇、喉几个部分发音,将四个音调发出来,将单字的声母形成,通过韵母吐出字,完成字的发生演唱。民族声乐的演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需要根据民族歌曲具体追求的声音共鸣基础特点,分析汉字发音的实际规律特点,加强咬字的清晰度,尽可能咬字靠前,横度大,力度强,提升咬字的准确性。

(二)演唱过程中呼吸、气息方法的运用

演唱是一个综合性的运动,需要较大的肺活量。通过呼吸吸入动作,将歌喉发出的声音发出各种变化,传递出去。呼吸是一种歌唱的动力源泉的过程。需要将呼吸、气息的运用过程落实到课程训练的整体操作过程中。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教学的情况,引导学生充分重视呼吸、气息的训练操作运用,明确民族声乐演唱的具体技巧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师需要重视呼吸、气息的训练过程,及时锻炼呼气、吸气的肌肉,保证有效的气息控制。确保呼气与吸气的有效协调。在演唱过程中,不同的演唱风格情感表达有所不同,歌曲速度快慢、轻重都有表达出来。需要根据每一个音符的特殊高度、强度标准,准确的判断唱歌气息的运用计划、方式、准备和意识标准。参考使用的有效呼吸方法,明确弹起呼吸的内容,对字和音进行计划分析准确,尽可能的防止气息循环过程中出现僵气的问题。对不同的吸气方法进行分析,高位气息法、上颚吸气法等,通过气管位置确定吐字发音的过程,明确花式吸气法,确定轻松和兴奋的整体状态。

(三)发声共鸣的基本运用情况

发声训练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状态。依照发声噪音效果进行分析,不断提升歌唱的运用标准。发声训练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明确发声的具体部位,以用心体会形式,感受发声器官的具体活动情况。通过合理的运用形式,判断发声的不同部位。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发声训练,明确具体的控制生理功能训练分析。按照民族声乐的具体教学需求,对声乐教师进行特殊部分的分析,保证心理上有合理的范围,调整声音的高度,确定心理上在音色、大小、活力等内容上有合理的范围传递,提高演唱高音的各自特点,明确具体的比例,分析头声部、中声部、低声部的共鸣区域,明确共鸣的合理性。

四、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教学的具体学习阶段分析

(一)以科学的形式分析声乐中的声色

声乐中声色是以基础形式,通过运用科学专业的标准,判断唱歌的条件。根据不同的唱着判断唱腔的具体做法,明确具体的系统训练过程,判断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非专业内容问题,做好现阶段的调整分析。

(二)接受专业的音乐训练阶段

音乐学院的学生需要接受专业的音乐训练,根据音乐教师的相关内容,分析学习过程中唱歌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以正确的歌唱形式进行演唱。正确的唱歌方式中,需要重点分析正式歌唱的具体演唱过程。按照规范的唱歌标准,调整不自然、把握不好、呼气换气不合理的节奏问题,制定有效的非自然阶段。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需要明确阶段标准,判断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恐惧和排斥心理问题,加强对教师的训练。声乐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自信心,明确教学的整体态度,分析声乐训练的具体过程。按照整体正常情况,分析声乐基础和接受的能力内容,分析现阶段长时间的不一关系,重视科学化的训练方法,尽可能的调整演唱平衡关系,建立非自然阶段分析过程。

(三)加强科学熟练的训练阶段

按照有效的科学训练形式,重点分析自然训练、灵活意识的运用判断,建立科学唱歌的方法,提升声乐演唱形式,将唱歌融入到作品中,形成完善的艺术表达标准,适宜的提升科学熟练的训练自然阶段过程。

五、民族声乐唱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内容

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需要重视相关音乐知识的判断,调整音乐的整体素质水平,注意运用专业科学的方式,提高器官发声训练的准确性。在发声器操作过程中,以有效的民声训练为标准,重视科学发声锻炼的有效型,明确潜意识下的具体情况内容。

依照民族声乐的演唱情况,加强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水平。按照舞台演唱的具体情况,加强情绪控制管理,制定有效的发音调节,进一步融入到自己的情感思想中,制定完善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声情并茂,展现给观众,得到共识。

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需要加强文化综合素质的修养表达,加强民族声乐的演唱重点,制定完善的情操模式,丰富演唱效果,制定合理的掌控标准,恰当时刻进入到自己的感情作品中,确保民族声乐演唱符合观众的需求和认可。

六、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演唱是一个多元化的表达特征形式,重视民族声乐中的各项行为列表分析,加强推进我国民族声乐的新进展,调整民族声乐的教学理论基础形式,制定合理的融会贯通,获取系统运行,以科学有效的训练形式,采用高质量、高层次的声乐演唱标准,开展专业化的教学培养模式,使用专业化的声乐教材,系统的,科学的进行训练,提升音乐专业人的演唱效果,确保民族声乐综合水平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探析[J].黄河之聲,2012(12).

[2]孙中华.浅谈民族声乐教学[J].快乐阅读,2012(9).

[3]邓钰.论当前民族声乐教学的几个误区[J].学周刊, 2012(10).

作者:陈缨

发声训练个性化教学论文 篇2:

性别视角下的中职学校声乐教学创新

摘要:中职女生多处于14-16岁的年龄段,不仅身体结构、机体组织、心理认知等都处于发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且还处于变声期,因而声乐教师一定要自觉树立性别意识,在训练方法、教学内容、考评模式等环节体现“因性施教”等理念。

关键词:中职;声乐;因性施教;创新

我国当代教育所面临的性别困境,可概括为:忽视性别的教育并未消除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而重视性别的教育又难以突破传统的束缚。这种两难境地的形成,主要源于我国教育传统的影响,即忽视性别差异的教育传统与重视性别差异的教育传统[1]。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等专业,女生占比远远大于男生,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不重视女生的生理、心理等特质,结果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1.“因性施教”是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等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显示,我国的中职学校在读生一般处于14-16岁的年龄段,生理、心理都处在发育、发展阶段,不少同学已经拥有初步的社会性别意识。然而由于专业能力、认知水平等的局限,很多声乐教师尚不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到女生在声乐学习上与男生的多种差异,因而也无从采取适合女生特质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中职女生多处于14-16岁的年龄段,身体结构、机体组织、心理认知等都处于发育、发展的重要阶段。研究证实,这年龄段的女生正处于变声期,支撑其声乐学习的共鸣器官,包括头腔、口腔、鼻腔、喉腔、胸腔、腹腔等都在生长发展之中,尤其是声带等尚未完成完全发育,声带张力及其候肌、腹肌等肌肉的张力均不够强,这些局限导致其歌唱的持久性和耐力明显不够,声乐教学方法如若不当容易对其声带等器官造成伤害。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女生在心理上也有其特点,比如不少女生(尤其是来自农村或者性格内向的女生)对在大庭广众之下唱歌有羞涩感、紧张感、恐惧感,而同年龄段的男生在这方面则从容很多,因而需要声乐教师通过专门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女生消解这些学习障碍。

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从就业市场看,中职学前教育类专业的女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幼儿园师资等岗位就业,声乐素养是其重要的职业能力。如果不能在学校阶段帮其打下正确的、坚实的专业基础,势必影响其顺利发展。为了全面促进中职女生在声乐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自觉重视男生与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在训练方法、教学内容、考评模式等环节体现“因性施教”等理念。

2.探索适应中职女生全面发展的声乐训练体系

针对中职女生正处于发育期、变声期这一特殊状况,声乐教师应采取区别于成人的教学方法,必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应了解变声期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适当并形象的教学方法,达到声,气,字的统一,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3],同时在教学中还要自觉地、科学地结合女生的身心狀况,全面探寻正确的声乐训练手段。

(1)加强声乐基础能力教学,提升女生对声乐艺术的理性认识

声乐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认识基础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在教学中始终重视声乐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女生对声乐艺术的理性认识、全面认识,从歌唱姿势到呼吸、从咬字吐字到发声技巧训练、从歌唱语言表达到歌曲分析等,为其更深层次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化科学的发声练习

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很重要,发声练习是训练咬字和建立良好的声音状态的关键,为声音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它可以训练咬字吐词的清晰,可以训练声音的灵巧弹性和控制力,可以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和音乐分析能力,也能训练声音在对音乐处理上的情感表达能力[4]。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比较适合中职女生的发声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是闻花式气息练习。闻花式气息练习是声乐气息练习的常用方法,尤其对女生效果更佳,这主要是因为女生肺活量比男生少,胸腹肌收缩力比男生弱,横膈膜的张力也比男生小,所以女生的气息练习相对男生动作要小,气息要浅,而“闻花式”的特点是“静、轻、慢、深”,即采用“慢吸慢呼、慢吸深吸”的步骤,所以能够在做气息练习时关注到男女生性别的差异。

二是哼鸣式头腔共鸣练习,用单母音练习。虽然我们都知道女生的音高天生比男生高八度,然而在实际的歌唱状态中一些中职女生的高音就是难以上去,即便是能够勉强唱上去,质量常常也不高,主要原因就在于女生的头腔没有打开,也就是说没有全面释放头腔共鸣器官的作用。为了帮助女生克服歌唱短板,教师应多指导她们进行哼鸣式头腔共鸣练习,建议多采用单母音练唱,以半音阶长音摸进的方式,音量要小,位置要高;在头顶眉心处感觉有明亮点且眉心处有微微的震动;在声音延长是注意音量由弱渐强,用真假相结合的半声歌唱状态;随着音高的增加,音量要越来越小,音的位置感觉要越来越高;力求在练唱中有种哭腔的感觉。

三是念白式咬字吐字方法。女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常优于男生。为了强化中职女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技巧,教师要注意加强训练其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表现能力。比较便捷的训练方法是鼓励和要求她们经常进行念白练习,增强她们唇、舌等器官的灵活性,并训练女生在说话的基础上进行演唱,这样发出的乐音通常就容易亲切、自然、轻松。

3.帮助女生恰当选择歌曲作品

中职阶段的音乐学习,主要以发声练习和儿歌练唱为主,同时也学习一定分量的艺术歌曲。学习资源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歌曲选择上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帮助女生恰当选择歌曲作品,歌曲要适合女生的嗓音特点、演唱技巧、表现能力。

声乐艺术的技术性和实践性比较强,如果我们仅仅对声乐艺术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是很难扎实地掌握声乐艺术的[5],所以我们还要结合中职女生的特质,多多引导她们提升艺术修养和音乐素养,多为她们创造艺术实践活动,使其尽快成长为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同时,在教学考评等方面也要积极创新,为女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小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邢爱.传统声乐教学在现代中职课堂中的继承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4(S4).

[3]王建蓉.浅谈变声期学生的声乐教学指导[J].戏曲艺术,2005(03).

[4]牛姜.浅谈发声练习的作用及训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8).

[5]韩刘.谈声乐演唱中的发声练习[J].大舞台,2014(10).

作者:周萍

发声训练个性化教学论文 篇3:

如何设计开发中小学干部实训课程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党校为了克服以往校长培训课程中的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培训方式重“口教”轻“操作”等方面的问题,探索开发了自主创新的实训课程,在课程开发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实训课程的内涵及特征

1.实训课程的内涵

干训的实训指以干部培训部门为主设计和组织,以中小学干部管理实务为主要内容,以提高管理策略和管理技能为目的,以实际操作和训练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培训。干训的实训课程是为培训干部管理实践能力而开设的课程,是以本区培训机构(者)为主体,相关人员如专家、行政领导、校长、学员等参与进行的课程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全部工作及开发策略。其中,“开发”是指拟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结构、确定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与改进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2.实训课程的特征

实训课程的本质特征。一是内容上的实务性。实训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多为中小学干部实际工作中的实际事务、要务、工作关键岗位技能要求等,与岗位特征、应用特征相结合。二是方法上的实操性。教学形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训”为核心,“训”成为培训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注重训练和指导。三是效果上的实用性。实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让学员能够将所学的技能直接运用于实践。

实训课程的外在特征。一是学员主体的参与性。学员是学习的行动主体,“做”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二是教师主导的指导性。培训教师不再以讲授为主,而是以引导点拨学员、监控实训过程、评估实训效果为主。三是培训氛围的情境性。创设并模拟贴近实际的情境,使训练更贴近实际。
二、实训课程开发的理念思路及基本过程

1.实训课程开发的理念思路

在课程开发中,秉持“实践导向”“学员为本”和“在做中学”的开发理念。我们的课程是为校长的管理实践服务的,因此以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培训课程开发基于实践、指导实践、服务实践;注重提升参训者主体能动性,构建以参训者为中心的培训课程体系,把尊重学员,满足学员的需求落到实处;从做中学,倡导体验。

为了整体推进课程开发,建立了总课题统领、子课题相对独立的研究模式:各子课题需要有个性化的开发策略,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

2.实训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

开发实训课程过程大致分为“需求调研—选定专业教师—课程设计与准备—课程实施—课程总结”五个阶段。

需求调研。首先必须要进行培训需求的调研,进而进行需求分析,确立要开发的课程。既要尊重学员的显性需求,也要分析队伍建设所提出的隐性需求。

选定专业教师。确定专业教师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点,聘请的师资一是要求有专业研究背景,能提供关键技术支持;二是要愿意与我们共同研究,而不是用现成的课程;三是要与党校教师共同走进课堂;要成为技术支持者、课程开发者、学习指导者。

课程设计与准备。课程设计也称为备课。根据培训对象制定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进程等。备课又可以分为“教师预先备课—集体备课—分头备课—课前准备”四个阶段。教师预先备课是指党校教师首先就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预先达到的目标进行沟通,根据要求甄选和组织相关内容,设计教学进程。集体备课是指党校教师在校长带领下,发挥党校教师的优势,对讲话的场景和内容进行设计,教师负责讲话的技术指导。分头备课是指技术指导教师进行课程的再设计,党校教师则根据备课结果开始设计课程纲要、设计讲话场景。课前准备是要事先将学员按照不同学校类别和岗位分成小组,把讲话的内容布置下去,由学员预先做好准备。

课程实施。与以往课程相比,实训课程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培训方式上注重训练,二是采用双主持,技术教师负责技术指导,党校教师负责把握课程内容、进度,同时承担部分指导任务。

课程总结。分别由两位教师从不同侧面进行总结。课后整理教学实录,收集教学资料;教师反馈教学心得,学员反馈学习感受,并提出改进意见;课程开发团队对课程再次推敲,反思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成果。
三、实训课程开发实例

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教育党校在各级各类培训班中加以尝试和实践,逐步开发了系列实训课程(见表1)。

现以“中小学干部会议讲话实训课程”的开发为例说明。

课程目标。1.学习在学校各种会议场合讲话的基本要领;2.初步掌握各种会议场合讲话的发音技巧和情绪把握技巧;3.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课程重点。1.以“组织好讲话语言,发好自己的声音”为主题,侧重“发好自己的声音”的训练;2.补充讲话发音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3.探讨实训课程的讲练结合方式,进行体验式、情景式教学。

主要内容。一是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发好自己的声音。讲稿要有:1.针对性,有个性新颖的语言;2.风趣幽默的话语;3.精彩丰富的引语。二是表达技巧。包括:1.领导干部讲话声音的基本要求;2.语言表达基本色彩:明快、高昂、热情、稳健、沉重、开阔等;3.场面的把握:平靜客观地说、笑着说、语重心长地说、批评地说、理解地说等;4.详解领导干部讲话时用声的技巧:呼吸、吐字发声、停连和重音技巧的运用、语气及节奏技巧的运用等。三是态势语言。包括坐立行、挥手鼓掌、手势、交谈倾听、神情。四是讲话全篇处理。

情景设计。场景模拟:中学年级学生会。会议类型:年级学生会。会议主题: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动员会。对象:七年级学生。主持人角色:教学副校长。规模:260人左右。背景资料:学生来源多数为电脑派位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状态比较稳定,在全区居中等水平;个别班级有纪律问题;尖子生不突出。会议宗旨说明:会议在初中毕业年级承上启下的时间点召开,目的在于帮助学员进行自我分析,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增强信心,鼓舞士气。任务:准备会议前3分钟的讲话稿,500~600字。

实训过程。1.关于“组织好讲话语言、发好自己的声音”的要领讲解及练习(20分钟)。2.各组组内根据本组分配的场景进行讲话训练(20分钟)。3.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场景讲话(每组选1人),教师点评(90分钟);“大场合”训练及教师点评;“小场合”训练及教师点评。4.教师总体归纳及点评(20分钟)。5.再训练及点评(大小场合各一)(30分钟)。

课程评价。主要以听取学员反馈意见为主,其他评价方式有待研究。

实训课程作为一项新的探索,不像常规的课程那样有规可依,实训课程的开发需要科研引领、系统设计,以及开发者的专业素养支持。因此,需要在课程开发的同时进行跟进式培训,以保障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作者:夏红梅 宋清 田领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课本剧教改分析论文下一篇:心理教育与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