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论文范文

2022-05-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石油企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在世界石油价格不断走高的情况下,各石油国纷纷加强能源控制,新一轮世界石油国有化的出现使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风险加大,难度加大。本文从海外石油企业如何规避风险进行了探讨。

第一篇:石油企业论文范文

强化石油企业资金管理 促进石油企业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揭示并分析了石油企业在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石油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现代企业所具有的资金管理意识

1.缺乏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在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上缺乏科学性,没有把资金的时间价值引入财务管理。现金流量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由于缺乏对现金流量的认识,致使企业一味地追求产量和产值。对一些高成本的产量长期进行不合理的风险投入和负债经营。导致资金投入很多。效益却不尽人意,从而加剧了企业资金困难。

2.缺乏资金合理性、计划性使用。在资金分配上比例失衡,把过多的钱用于长期项目。致使流动资金不足。运转艰难,财务风险陡增。另外。流动资金内部各项目之间分配不合理,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占用结构的不合理。使企业资金积压与资金不足并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再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资金使用机制。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自为政,相互衔接较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结算资金到账缓慢。目前,石油企业中应收账款过多,企业应收账的现金额大,赊账长期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导致财务陷入恶性循环中。特别是因信用政策、客户信用、结算因素、管理因素、金融结算因素,导致应收账款没有相应政策制约,从而很难从源头上控制大笔应收账款的发生。

(二)没有处理好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关系

虽然石油企业一般对长期资金的投资和筹集十分重视。但在投资管理和控制上,仍沿袭着较为粗放的经营方式,只一味地追求产量和产值,对一些高成本的产量长期进行不合理的风险投入和负债经营,导致资金投入很多,但效益却不尽人意,从而加剧了企业资金困难。另一方面,对短期资金的运作普遍缺乏深层次的控制和分析,既没有及时制定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和融资政策,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短期投资管理较为混乱,致使资金运营效率低下。

(三)国有资产利用率偏低

石油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偏重于实物管理和静态管理。在重视资产实物形态的同时。忽视了资产的价值形态。致使一些积压闲置资产难以合理流动。存量资产难以盘活,降低了资产的利用率。另外,也存在经营承包者对资产使用价值的侵蚀。在承包制的经营方式下,承包制自身的短期行为和承包指标的刚性约束,促使承包者采用超载、越时和减少维修费用手段过度使用国有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的加速损耗中获取额外利润。这在客观上侵蚀了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使固定资产在使用价值的耗损中难以实现保值增值。

(四)资金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虽然有关企业资金控制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已经出台,但目前一些企业只停留在书本上的学习和消化阶段,并没有根据新规范来对照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单位的生产人员只管生产操作,不过问原材料的浪费和节约;销售人员只管推销产品,不过问销售款的收回;财务部门只管记账、算账,不监督各项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财经制度,从而导致资金管理上的混乱,加速了资金紧缺。

二、加强石油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根据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的三性原则,结合石油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体制下加强石油企业资金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意识

1.增强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资金时间价值是资金在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价值增量。企业应利用资金需要量和资金使用收益,积极开展必要的技术预测,把握好时机,抓住机遇。充分运用资金供求时间差以及价格差,产生资金再分配效益,利用资金信贷关系,产生资金使用效益。运用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客观尺度,按照经济上的可行性要求,进行最优方案选择。

2.注重资产增值。讲究生财聚财。石油企业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利润的大型企业,追求利润目标和整体经济效益是石油企业资金运动的根本目的。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落脚点也是给企业创造一种能提高经济效益的体制,因此,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企业的资金管理要围绕着这一目的,把成本同产品的功能、质量、寿命等结合起来考察,防止只增产不增收现象,注重资产增值,讲究生财聚财;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对经营活动实行全面财务监督。

3.强化资金投资管理。资金投资。是石油企业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到内部或外部以谋取收益的行为。在投资前必须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深入细致研究投资决策,分析投资机会;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投资计划,选择最佳投资方案,同时对经济效益做出评价。避免出现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益现象。及时清算收回投资收益,杜绝投资损失和资金浪费。

4.加强结算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为了加快企业的资金回笼,提高资金利用率,企业应从应收款入手,联合销售部门、财务部门成立清欠小组,跟踪分析,及时考核每一笔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相互加强信息反馈,加快应收款项回收步伐。对应收账款建立永久性负责制,谁经手的项目款要由谁催收,且要做到当年销售的货款,资金当年回笼。无论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账,都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另外要加大货款回收力度,从源头解决资金流入问题,在年初就要制定出压缩应收账款的总体指标和各项分解指标,并将压缩应收账款指标和现金流量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落实到各单位经营责任合同书中,以确保资金的及时回笼。加速资金周转。

(二)明确投资目标责任制,抓好决策管理

石油企业动辄就是巨额投资,投资决策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因此,要形成科学的决策制度。明确投资目标责任制,增强决策者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坚决遏制表面上集体决策、集体负责,但最后谁都不负责的现象。同时,要调整投资结构。由偏重扩大规模的总量投资,向注重结构调整和提高开采效益转变。对那些需要大量资金和较高成本代价才能拿到的产能和产量,要适当削减。并坚决关掉无效井。通过减产和改善投资结构,切实把低效无效的原油产量降下来,腾出资金补充高效开发井,以促使形成最大的投资效益。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使闲置资产合理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石油企业的投入高。资产规模大,这就要求资金的货币形态具有再生功能,资金的实物形态具备流动功能,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了这两种功能,资金的流动性和增值性才得以实现。石油企业资产存量蕴藏着相当大的潜力。因此要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工作,把闲置和低效资产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租赁经营。石油企业通过实行资产租赁,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租赁市场,使资产在租赁经营中进入良性循环。对哪些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长期不能发挥作用的闲置资产,在资产保值的前提下,经过资产评估进行竞价拍卖。也可以把闲置的资产进行嫁接。即把石油企业闲置的厂房、设备和劳动力入股或与投资方合资经营。总之积极处理“积压、报废”物资.全面盘活存量资产。

(四)深化目标成本管理,强化内部控制

目前,石油企业普遍存在消耗高、浪费严重的现象,成本节支潜力较大。要减少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占用,必须深化和完善目标成本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努力搞好内部挖潜,对各项施工成本中工、料、费的消耗标准进行精心测算和动态控制。严格制定工作流程和规范工作标准。并与各责任中心承包考核、指标紧密挂钩,严格奖惩制度。同时,对主要负责人实施管理负责制,并将目标成本管理同干部业绩考核、职工工资晋升相结合,把降低成本的活动贯穿于群众性的自主管理活动之中。力求从根本上减轻资金占用和费用支出。减轻资金的压力。

三、结束语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如何保证石油企业的“血液”——资金畅通无阻,防止出现“淤血”和“贫血”,是资金管理的第一要务。只有强化资金管理,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防止资金流失,从而促进石油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强化石油企业资金管理。

作者:刘自荣

第二篇:世界石油国有化背景下的中国石油企业

[摘 要] 在世界石油价格不断走高的情况下,各石油国纷纷加强能源控制,新一轮世界石油国有化的出现使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风险加大,难度加大。本文从海外石油企业如何规避风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石油国有化 中国石油 国有企业

自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拉美地区为起点,先后有十几个石油国家发起了石油国有化运动,对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随后爆发的第一次能源危机引发了西方的经济危机,造成了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结束了战后西方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被称为“第一次石油国有化运动”。但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石油资源国开始反思石油国有化政策,希望从原油生产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并试图通过能源生产促进自身经济的发汗,以便解决社会需求等问题,新一轮石油国有化运动在这种背景下萌芽并逐步发展。

一、石油国有化对中国石油实施海外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石油企业在全球石油行业开发投资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成本优势以及协作优势,这些优势为中国石油海外新项目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国有化运动必然会造成世界石油市场的重新洗牌,从国有化运动以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发展势头可以看出,拉美的石油国有化运动并未影响到中国在拉美的石油战略,相反,随着拉美石油国有化运动的发展,中国已经在拉美地区的能源争夺战中处于优势地位。

但是,世界石油国有化将增加中国石油企业海外项目开发的成本,增加海外项目的开发难度。首先是由于部分产油国的政局不太稳定,法律尚不健全,能否真正遵守合约、保护外国企业的资产还是一个未知数,假如这些国家发生国有化运动,必将威胁到中国石油在这些国家的产权,从而影响投资计划,问题严重还可能使公司以前的投资全部付之东流。其次,国有化对能源市场的重新洗牌加深了国际政治在能源领域的争斗,中国面临着更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中国石油在海外新项目开发时不得不考虑国际影响。在委内瑞拉、乍得实行国有化政策时,两国都明确表示欢迎中国石油公司参与本国石油领域的开发合作,这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极度不满,一些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政治手段阻挠中国石油的海外开发,这严重影响了中国石油的新项目开发计划,甚至使一些已开发的项目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中国石油企业拓展海外石油市场的出路及对策

1.要明确优势主业,优化资产组合。中国国家石油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油气勘探开发,要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国内贸易等经营业务的关系。资本经营必须以生产经营为基础,只有搞好生产经营才会使中国国家石油公司拥有最基本的、最可靠的发展平台。否则就会陷入资本经营的误区。要抓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委内瑞拉、加蓬、埃及、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苏丹等国2004年与国家签订的石油合作协议,抓住机遇,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手段,实现与产油国的合作,逐步与这些国家通过资本运营、共同开采、联合运营等方式关系,实现油气进口的多样化、多元化,优化资产组合。通过资本运营,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已经拥有多个海外产油区。但是,很多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资本运营项目的早期收益已经让先前的开发商获得了,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得到的是收益率相对较低的后期项目。外来的扩张之路,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如何获得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初始投资项目,至关重要。当然,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在进行海外资本运营的同时,要充分意识到国际石油资本的大规模并购和重组对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资本运营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资本运营能力,减少负面影响,中国国家石油公司未来可以考虑同其他国际石油巨头建立一个投资同盟,降低经营风险。此外,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可通过购并、参股方式与产油国合作,直接利用世界范围内的油气资源,实现与产油国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2.要强化内部管理。在内部信息管理上,中国国家石油公司需建立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优化人才管理。在成本管理上,一方面既要兼并、吸收优质资产,又要进行资产剥离,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和战略匹配程度,优化全球资产的资产组合,充分发挥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成本,重点在集中勘探、提高机构效率、改进工作业务流程、优化作业来提高单位产出的资本效率,把产量的提高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结合起来。在资金管理上,要结合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妥善处理好公司的资本结构、债务结构、汇率风险等方面的问题,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财务风险。在生产技术管理上,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要明确科研开发目的,一切要为了生产服务,重点研究怎样快速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如何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大的利润。

3.要注重跨文化建设。中东地区一直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油气源,但是大部分地区和国家不满西方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压力,都希望减少在民族、政治和经济上对西方的依赖。我国外交的政策保持中立,因此中东地区大多希望同我国开展进一步的石油合作。但是这些地区,地缘政治非常复杂,民族宗教信仰各异,亲英美的势力、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新兴改革派、政治激进派鱼龙混杂,主营海外业务的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将面对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如何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在海外复杂的环境下运转得更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要把公司的生产业务和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将跨文化建设纳入公司发展的长远规划。中国国家石油公司要围绕跨文化建设形成公司发展的区域责任感、商业运行的责任感,获得产油国的支持,譬如积极参与所在国的各项公益事业,尊重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积极融入当地文化,最终获得当地人的支持,避免民族抵触情绪。

作者:马庆贺

第三篇:发挥石油高校在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企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保证。继续教育依托高校,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全心全意为企业开展继续教育,以推动企业发展。尽管石油高校在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中优势突出,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石油高校应该继续发挥优势作用,克服困难,以石油企业为本,实施新思路、新对策,为石油企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石油高校;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把“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摆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石油高校应该发挥学校优势,积极参与,通过与石油企业紧密协作、交流,大力推进石油企业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推动石油企业发展的有益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使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

一、充分发挥石油高校在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中的基础功能

石油高校如何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建设提供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保证石油企业竞争力是石油高校继续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石油企业要生存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风险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精神作为石油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这一切都要依靠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保证,石油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希望都立足于人才资源这个基本支撑点上。

石油企业和石油企业职工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继续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要求。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石油企业继续教育有着特定的含义,主要是指对石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石油企业和石油企业职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实施石油企业继续教育,对石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发挥潜能、提高技能,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定位;对石油企业来说,是增强石油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保证,它关系到石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依托于石油高校,石油高校担负着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石油企业和石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历史使命。石油高校在这一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因为石油高校人才密集、学科专业齐全、信息畅通、设施设备条件好、人才培养有相当大的潜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

石油高校必须以新的视角和超前意识,统筹谋划石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方略,确保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在较短时间脱颖而出。石油高校可以紧密结合石油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联系世界先进石油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变化,通过石油企业继续教育的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中国石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在此基础上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石油企业技术人才。

石油高校对开展石油企业继续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积极热情参与,并在积极开展中取得了突出成就。由于石油高校把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石油企业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因此作为石油企业继续教育的主力军,其基础性地位显得更加突出。

二、石油高校在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中的优势和困难

石油高校作为石油企业继续教育的主力军是不可动摇的,它的如下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

一是石油高校集中了大批雄厚的师资力量,有一大批学科带头人掌握和研究石油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能够通过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为石油企业培养大批急需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提高石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石油高校科技资料储备丰富,科技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捷,能够通过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使石油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世界石油科学技术的进步、石油生产设备的发展、石油生产技术的更新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地更新和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以适应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

三是石油高校仪器设备多、档次高,技术手段科学,具有新工艺、新产品开发研究的能力,能够通过石油企业继续教育来提高石油企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研究能力,以解决石油企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是石油高校具有一整套完备的办学和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对石油企业发展继续教育进行规范和指导。更重要的是,石油高校已经与部分石油企业建立了长期密切的继续教育合作关系,已有整套实施办法和经验,便于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几年来,大庆石油学院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已与大庆、吉林、辽河、大港、新疆等石油企业开展了长期的石油企业继续教育合作,每年为石油企业开办“石油石化、外语、计算机、经济管理、电力电网技术、安全检测技术和职业技术技能鉴定等七大类的专业技术培训30余期,培训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各类技能人才3 0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庆石油学院通过发挥在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中的优势,为国家振兴东北石油老工业基地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推动了石油企业与社会的进步。

同时,石油高校开展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也存在一些困难。一是由于近几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使学校教学工作负荷过大,造成师资力量极其紧张。二是学校实行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继续教育开支与办学收费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石油企业培训需求的急迫性与学校整体教学安排有序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四是石油企业职工教育机构的精简、压缩或取消,给职工教育和继续教育带来了难度。五是一部分石油企业领导对本单位开展继续教育不热心,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管理石油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和规划,对石油企业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三、石油高校以石油企业为本,全心全意为石油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措施

继续教育的对象重点是企事业单位,其目标是为了推动企业与社会的进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在当前中国石油行业所面临的形势下,要正确处理石油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教育面临的定位问题。特别要重视石油企业继续教育的内容,融合市场经济的知识和技能,促使技术与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相结合,帮助石油企业技术人员树立竞争意识,提高石油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

结合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石油高校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一是高新技术、信息技术与石油的结合和渗透;二是石油产品与市场及营销的结合;三是产业用石油产品的生产、应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要扩大石油企业继续教育的内涵研究,积极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专业、多学科的培训,举办多种类型的讲座,加速科技信息的快速传播,加强石油高校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主动扩大为石油企业的服务面和服务量。

石油高校始终要把石油企业的需求作为第一要义来考虑。石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以现代教学设计程序理论为指导,加强培训知识内容的针对性,针对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中国培训教育中,流行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教学设计程序理论,该程序理论既适用于一门课程和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又适用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其主要步骤是:树立教育理念—构建教育模式—安排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管理—配备教师—建设教学基地—建立教育形式—开展教学评价,进行反馈修正。石油高校要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程序理论,使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师配备、教学基地建设、教育形式、教学评价等都围绕石油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和考虑,把为石油企业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放在第一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石油高校应该发挥作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教育理念上,要树立长期、系统的继续教育观念,要注重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尤其要提高受训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即通过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专业、多学科的继续教育,为石油企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石油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是在教育模式上,要构建学历教育与脱产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即把学历教育的课程安排在短期培训期间完成,以使学员在短期培训期间就能学完学历教育的全部课程,待学员取得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后,如在短期培训期间学习的学历教育课程全部合格后,就可按规定的学制取得学历。

三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应该充分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最优化的原则,要做到正确分析培训对象特点、考虑石油企业及职业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等,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专宽相济、突出能力培养。

四是在教学方法上,应灵活多样,针对成人学员的特点,教师可组织学员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采取案例教学、问题研究、情景模拟、考察实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时限由刚性化向柔性化转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五是在教学内容上,要紧密围绕石油企业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与市场开拓的需要而定,教学内容应由系统性、稳定性向启迪性、思考性、综合性、探索性转变,既要积极吸收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又要融合市场经济的知识和技能,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促使技术与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相结合。

六是在教学管理上,必须以质量为中心,质量是继续教育发展的生命,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对培训项目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实现对培训项目从立项、运行到结束整体流程动态的监控过程,在整体流程中还应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感情沟通,注重实效,这是确保继续教育持久生命力、全心全意为石油企业服务的重要体现。

七是在教师配备上,要有计划地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有高度责任感、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即将石油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与石油高校以理论见长的教授相结合,建立“双师资型”教师队伍,以使校企双方形成人力资源共享。[2]

八是在教学基地建设上,要发挥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各自的优势,形成双方教育资源共享,理论教学侧重于选在石油高校内的培训基地进行,发挥石油高校自身的学科、专业、师资、教学仪器设备等办学优势;与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侧重于选在石油企业的培训基地进行,发挥石油企业的技术、人才、设备的优势。这样,在交互、同步、高效的基础上形成校企双方教育资源的合力,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资源协调效应。

九是在教育形式上,要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继续教育形式。“请进来”就是石油高校利用校内教学资源,把石油企业员工集中到学校进行脱产集中培训,发挥校内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基地的作用进行封闭式教学;“走出去”就是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合作,利用石油企业的教育资源,发挥石油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和培训基地的作用,同时,石油高校也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到石油企业共同开展教学活动,这就方便了石油企业和学员。

十是在教学评价上,要成立评价小组,对整个石油企业继续教育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建立受训人员质量跟踪制度,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做到受训者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3]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树立“大效益”观念,发展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不讲经济效益是不现实的,但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宏观角度去理解,经济效益应该服从社会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给石油企业继续教育带来了无限生机,只要石油高校齐心协力,在石油企业继续教育中发挥作用,真心诚意地为石油企业服务,以石油企业的需要作为石油高校的工作基点,以促进石油企业人才素质的提高为中心,石油企业继续教育的路必将走得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

[1] 石瑞祥.探索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协同开展继续教育的机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109-112.

[2]徐一周,朱晓妹.略谈对当前“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理论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认识[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3(2):14-16.

[3] 韩泉.石油企业技能培训激励及其运作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08(11):76-77.

[责任编辑:夏畅兰]

作者:蒋太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因子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视觉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