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技术管理的广播电视论文

2022-04-1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深化技术管理的广播电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放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科技化、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科学,安全播出技术也有了提高。文章浅谈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就如何加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高防范保障技术,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继续发展,进行了简略的分析,仅供参考。

深化技术管理的广播电视论文 篇1: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理论的研究

孙祯祥教授 1953年2月生于山东莱州,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广播电视艺术学学位点负责人,电视传播技术研究所所长,全国教育规划课题成果评审专家库成员,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数据库专家。高校任教20多年来,发表论文百余篇、专著教材8部,成果获各级学术奖励多项。研究方向:教育信息传播理论与技术,教育电视理论与技术,教育技术管理学理论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信息平等意义上的无障碍网络构建研究”(06BTQ012)、全国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理论的研究”(DCA050060)。

日前,本刊记者就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理论的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孙祯祥教授。

记者(以下简称“记”):孙老师,您好!我们阅读了您的十余篇有关教育技术管理方面的论文。在文中您提到教育技术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成败涉及到管理的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

孙祯祥(以下简称“孙”):在目前的学科分类中,教育技术学是从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是一门注重理论和实践的交叉学科。该学科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教育技术学所培养的多样化人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信息化社会的现实需要。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和国家对本学科的关注程度,教育技术学已经成为我国近年来倍受关注且发展较快的专业之一。

教育技术作为一项事业,从1978年电化教育重新启动开始到现在,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教育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备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系统。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大、中、小学的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电教组);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分校、教学站,以及普通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组成的远程教育系统;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地方教育电视台(站)和各地区教育城域网组成的教育信息化网络。从业人员达到几十万人,由他们指导、带领着上千万的一线学科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项关系到教育与教学改革的事业,特别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管理的新理念、思维和方法关系到教育与教学改革这项事业的成败。因为,教育技术是21世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是构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经营和管理的时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我认为,学科可以没有管理的研究,但事业却离不开管理的保证。管理工作到位,则事业取得成功;管理工作不到位,则事业就可能失败。所以“不管教学技术或项目的大小如何,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管理”,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快慢和发挥出效益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这关系教育技术事业的成败。

记:在您的论文中,您提到国内教育技术学界对于教育技术管理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那您能跟我们谈谈目前国内教育技术领域对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解以及研究现状吗?

孙:好的。我国的教育技术是从电化教育起步的,当时电化教育研究的主流是带“电”的视听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后来的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的方法和手段。国内电化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电化教育管理的研究比较重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电化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范畴涉及了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宏观研究领域涉及到了当时电化教育的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制定与实施,电化教育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的形式等方面;微观研究领域则主要针对人员的管理,教学设备、设施的管理,电教教材的管理等。可以说电化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局限在对媒体管理的研究,即比较注重对“物”的管理。

电化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到了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阶段,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和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教育技术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整体水平还停留在传统的电化教育管理层次,我曾进行过相关的文献调查,目前关于教育技术管理的文章非常少,而硕士、博士论文更是几乎为零。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伴随着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以及新的社会需求,在管理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理念、思维和方法,使得传统的电化教育管理远远不能解决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现实问题。因为,从管理科学的角度看,电化教育管理的研究视野比较小,因而缺乏现代管理的系统眼光。而教育技术管理属于现代管理科学的范畴,既具有现代管理科学的普遍特性,又具有教育技术的特殊性。所以我们要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思想和技术来对教育技术的相关资源及相关过程进行控制与协调,特别是如何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来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支持性服务,进而使教育教学得到最优化。

教育技术管理主要是对教育技术领域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由于国内对教育技术管理研究不够重视,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教育技术管理是指教育技术人士及其相关人士,为了保证和促进教育技术事业顺利进行,而对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以及其他教育技术事项进行创造性的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也有人认为教育技术管理是围绕教育技术(包含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教学技术等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等的管理,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是信息化社会改变人类自身教育方式的重要标志。还有人认为教育技术管理应该包括对相关的教育教学设施、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对上述设施、资源进行操纵,以促进学习的技术和过程的管理。

从上述对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解中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管理工作涉及的方面较广,既与学校的内部因素有联系,又与一些社会的外部因素有关。我认为教育技术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对人的管理,因为教育技术人员是推动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所拥有的管理理念、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态度不仅仅只是他们个人的问题,而是会影响到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大问题。

记:看来国内教育技术管理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与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那么国外学者对教育技术管理的研究范畴是什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呢?

孙:相对而言,国外还是比较重视教育技术管理研究的,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教育技术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最为深入。我们通过对国外教育技术管理的研究,吸收他们成功的地方,为国内教育技术管理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打破国内教育技术管理研究和实践整体水平还停留在传统的电化教育管理阶段的局面。

国内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对美国的AECT教育技术定义比较重视,无论是影响深远的AECT’94教育技术定义,还是颇受争议的AECT’04教育技术定义,或者追溯到较早的63定义和77定义,都将教育技术管理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而AECT’04定义更是将AECT’94定义中的“评价”也融入到“管理”范畴。这说明美国学者认为管理在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然,美国学者对于教育技术管理的认识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如在AECT’77定义中的“管理”主要看作是课堂的管理与控制,后来则转向学习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管理乃至于知识管理等。有的学者则更强调人力管理和组织管理,因为这是推动教育技术向前发展的保障。

美国学者认为教育技术管理是“对整个教育技术领域进行的,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实施。不管是小到微观的一个具体教育技术实施计划的实现,还是大到宏观的教育技术的改革,其中都少不了管理这一关键的因素。”而且除了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对教育技术管理进行研究外,同时也注重提高人的认识,改变人的态度。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国过去对电化教育管理的研究则较多地局限在微观的、具体的层面上,而实践证明改革的成功很少只出现在微观层面上。

美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巴巴拉•西尔斯等人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中指出教育技术管理有四个子范畴: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发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现在他们将学习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知识管理等内容也作为教育技术管理的研究对象;将教育技术的管理环境分为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和企业中的员工培训两个方面。而在我们国内,教育技术管理研究的范围相对比较窄,主要局限在学校教育技术管理中,很少对企业进行研究。我想这是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深化改革成为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使得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新的发展就会产生新的管理需求,要对这些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创造或从其他领域借用相关的方法,现在国外许多学者把企业中的成功管理理论引入到教育领域中。如现在比较热点的是把企业中的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和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引入到教育领域中,并认为它们给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是教育技术管理发展的趋势。可以说国外学者非常注重将发展中的现代管理科学理念融入到教育技术管理中,他们认为只有掌握了这些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技术,才能更好的适应教育从工业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的变化。

现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把企业中的绩效管理理论与教师评价理论嫁接起来,提出绩效管理教师评价制度。这种评价制度克服了发展性评价制度和奖惩性评价制度两种评价制度各自的弊端,并对这两种基本评价制度进行有机整合,在绩效管理评价中既注重教师专业的发展又注重对教师的奖惩。绩效管理评价制度为教师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促进学校办学效率和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目的。我想这些发达国家教师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

近几年,国外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成为管理学领域的一个持续热点。因此从教育管理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教育知识管理与学校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也应运而生。2002年12月,在美国举行的第一届教育知识管理峰会。教育知识管理或学校知识管理的研究是个很新的领域,有关的理论目前还没有系统化。但对其目标却很明确,即:改进整个组织的决策,提高和改进学生学习,具体包括:1、挖掘隐性知识;2、追踪、转移并整合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3、利用知识;4、开发新知识;5、在组织中建立实验和学习的文化;6、反映并评价知识过程。有关学校知识管理有一个这样的定义:“学校组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并配合学校文化等组织促动因素,提升教师对知识进行取得、蓄积、分享扩散、创造的过程,促进知识的最佳利用与创新,以增加学校的智慧资产,并藉此提升学校适应环境的能力,达成教育目标。”由此我们也看到学校知识管理与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如何将知识管理融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研究也是一个新的热点。例如将知识管理引入学校教育技术资源建设的管理中,通过对学校教育技术资源库建设,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教师的共同学习,实现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师通过充分应用各种教育资源,对教育过程和资源进行创设、使用和管理,优化教学,确保教育的高绩效等等。

记:在当今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您认为教育技术管理研究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孙: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教育改革与教育现代化有赖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因为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育事业中的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系统工程就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当今世界,社会的发展都得益于科学管理所产生的巨大力量,那么教育技术管理对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我想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是推动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明确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关系民族振兴的大事。”近年来,国家在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实施现代化管理。许多成功的经验证明,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这些充分显示出管理的巨大作用。

2、管理是实现教育技术工作目标和提高效率的保证

教育技术总体目标是教育技术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系统目标与分支目标、整体目标与具体目标,个人目标与部门目标,系统与环境等之间都会有矛盾,各种矛盾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变,任何一种矛盾得不到解决都会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教育技术管理就是有效地协调这些矛盾,使矛盾的得到解决,整体和谐地达到系统预定的目标。因此,要实现教育技术系统的目标,关键在于管理。

3、研究教育技术管理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的需要。

目前,我国各级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对教育技术管理的研究和探讨也基本上停滞不前,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虽然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仅靠经验来支撑对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是绝对不够的,需要将经验总结上升为管理理论来支持。对于教育技术的管理规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未被完全认识的必然王国。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应该意识到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科学的重大责任。由于国家制度和体制的不同,各个国家对管理理论的研究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对于教育技术管理的研究也是一样。因此可以说,对教育技术管理理论的研究也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的内容之一。

4、研究教育技术管理也是传统教学、教务管理改革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教育的信息化也近在咫尺。计算机管理及信息管理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管理与教务管理也在发生着变革,学籍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等已经逐渐被新技术手段改变了工作形式。也就是说,教育技术管理的内容已经不仅仅只在教育技术本身的领域中,它已经与学校传统的教学与教务管理发生了交融,教育技术管理已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凡涉及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问题都可能需要通过教育技术管理来解决,这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因此,正视教育技术管理在学校现代化管理中的作用,提升教育技术管理的地位,也是当前一个需要思考的、比较迫切的问题。

记:孙老师,得知您获得了一项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据说此课题是有关教育技术管理研究方面最高级别的立项课题。请您介绍一下这个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好吗?

孙:毫无疑问,教育技术管理的研究关系到教育与教学改革事业的成败,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网络教育这两个实践领域,如何把管理与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动态管理与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如何在管理过程中把握管理原则,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实施有效的监督与评价等,己成为教育技术管理中十分重要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正视和加强教育技术管理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这也是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理论研究”这个课题的一个初衷。这个课题研究的主要想法有:

1、我国教育技术管理的组织机制的职能与改革研究:二十多年来,我国教育技术事业有比较系统的管理组织体制。但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原有的管理体制发生了一些改变。从组织变革的角度来说,教育技术的组织机构的改革是必然的,但如何使改革更加促进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目前尚缺乏管理理论上的支持。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教育技术管理的发展与历史沿革的比较研究,从宏观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2、教育技术管理组织中的领导作用研究:在教育技术的发展与管理的过程中,领导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任何工作的成败都是与学校领导者的认识与重视分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它直接决定于学校领导者的创新思维与信息素质的高低。因此,研究学校领导者以及教育技术管理机构领导者的领导作用与个人素质,也是教育技术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题借鉴国外领导科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管理中有关领导者责任与素质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分析推动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

3、教育技术人力资源与工作绩效的研究: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与成功,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技术队伍,因此教育技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教育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岗位责任、工作绩效、能力培训以及激励与沟通等都是教育技术管理学应该研究的内容。我国原有电化教育管理涉及到这些方面的研究很不够,需要更新,如对绩效的研究等。

4、教学资源管理体系的研究: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和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探索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管理体系,构建信息化系统集成环境的建设标准与管理规范。实现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借鉴管理学领域最新的理论成果,结合信息化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并开发集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系统集成资源动态管理与过程管理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上内容都是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课题,是过去电化教育管理研究所不曾涉及的。

5、教育技术评价的研究:评价是实施有效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过去对电化教育评价比较注重静态的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学信息的评价,特别是对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动态教育过程的评价研究属于空白。本课题准备通过对国外教育技术评价进行跟踪研究,以推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对评价的研究。

6、知识管理视角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管理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所涉及的资源主要由教育信息资源、教育装备资源和教育人力资源三部分组成,其中的教育信息资源与教育装备资源在性质上是显性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所涉及的教育人力资源最主要的指个体的知识能力资源,这一部分资源显然是隐性的。因此,本课题的一个研究方向将主要探讨如何在知识管理视角下,实现对上述三种资源的有效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管理体系。

7、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模式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在一个中观环境下(即学校环境下)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因为它关系到教育技术在一个基层环境是否取得有效发展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应用深度和范围亦十分有限。要推进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除了要努力改善物质基础以外,还需要更新观念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技术管理方案,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整合,提高教育效益。本课题的一个专门研究方向是从中小学教育实际出发,研究探索在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育技术管理的基本规律,构建与中小学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模式,提高硬件、软件、信息等资源的利用率,为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有效实施,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提供保障。

记:近年来您一直关注并致力于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理论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十余篇有关教育技术管理方面的论文,而且您的专著《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也即将出版了,那么您为什么对这个方向特别关注,并一直致力于对它的研究呢?

孙:我在高校任教的二十多年里,作为教育技术(电教)工作者也有十几年了,其中有十年的时间我担任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的领导者,亲身经历了教育技术工作的起起落落和沟沟坎坎,也深深地领悟到:在我国,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学科,它更是一个事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约占全体教师队伍1%左右的教育技术工作者在做着一项关系到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大事业。教育技术之所以被称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与“突破口”,也是由于这项事业的重要性所决定的。这样的地位是任何一个学科地位所不能比拟的。然而事业离不开管理,离不开现代管理理论的支持。从一个学校的教育技术队伍而言,团队的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决定着这个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进展;就学校而言,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学校领导重视和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而有的学校的领导不够重视,教育技术工作则死气沉沉;再就全国而言,有的地区发展较好,而有的地区发展较慢。例如广东就是教育技术发展比较好的省份,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工作,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组织制定教育技术的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课程试验、教师培训、成果交流推广等。这些都为提高教育技术整体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有些省份的教育主管部门却对教育技术工作不够重视,多年来对教育技术工作基本没有什么组织、检查、监督和管理,教育技术工作处于各个学校自由发展、自生自灭的状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原来的教育技术管理体制发生了一些改变,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连南国农先生亦提出过这样的困惑:“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要不要有一个统一的电教管理机构?电教机构是一个中心好还是多个中心好?”我觉得,所有这些问题都与管理理论的研究有关。只有我们重视对管理的研究,才能提高认识、消除困惑、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向前发展。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才促使我在近五年的时间里,为推动国内学科领域对教育技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尽我个人的绵薄之力。其实在管理学理论研究方面我并不是内行,而是长期的亲身经历和所见,萌发了我要投入教育技术管理学研究的动机。因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一项事业,而管理理论作为这项事业的支撑是必须的。干一番事业不能只靠“摸着石头过河”,要有深度的思索与总结,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记: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相信您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成果!

孙:谢谢!很感谢《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给予我一个交流的好机会。作为一个《现代教育技术》的老读者和老作者,我衷心感谢杂志社多年来给予我的哺育与支持,同时祝愿杂志越办越好!

作者:陈小微

深化技术管理的广播电视论文 篇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放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科技化、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科学,安全播出技术也有了提高。文章浅谈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就如何加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高防范保障技术,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继续发展,进行了简略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与展望

建国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也历经了风风雨雨,电视机从1958年的黑白两色到五颜六色,从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电子管、固体半导体晶体管,迅速发展到集成板电路电视、模拟信号广播,现今的广播电视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使广播电视技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的现状

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市场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广播电视技术不断更新、不断向前发展。如今的电视机家家户户都有,在家的人不仅每天可以即时看到国家的新闻、知晓天下大事,还可以任意挑选娱乐节目、观看电影、电视剧。远行的人也不必担心,有了卫星直播技术,在祖国的任何地方都可收看、收听。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也在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伴随广播电视媒体的进步和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进程,不断的改变自己、壮大自己,在播放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不断加固自己、提升自己,使广播电视系统的管控能力、应急恢复能力、应急指挥调度能力等多个方面、多个领域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安全播出的保障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安全播出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更科学、管理效率更高。未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格局、管理体制一定会更好。

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虽说我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奋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获得较好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改进、需要提高,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制服、需要战胜,才能面对更高的技术挑战[1]。

2.1 安全播出技术更新认识不足

尽管国家广电总局一再强调广播电视必须准确无误的安全播出,也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定和管理实施细则,各地广播电视中心也将安全播出列为工作中的重点,但在安全播出技术这项工作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主要是有些领导主观思想上把播出放在了第一位,认为只要准点安全播出,且效果好就行了。在安全播出技术方面,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排除一切干扰,保证用户接收效果好就行。不愿抽出人员,投入资金去研究安全播出新技术,掌握高科技。不愿花大力气组织员工学习、交流、培训,广泛传播、推广安全播出技术。不愿积极主动的抛弃安全播出陈旧技术,熟知并能运用安全播出新技术,认为过得去就行。

2.2 安全播出技术缺乏系统性的准则

虽然原新闻出版总署于2010年5月期间就已经颁发发行有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试行版的管理规定,对广播电视安全技术管理、维护、系统配置和运行等等有了明确详细的规定。但广播电视系统部门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中间环节较多,安全播出技术不可能面面俱到,必定存在一些细小的问题和漏洞。加上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深化改革尚在继续进行,一些部门正在转型,一些人员正在调整。所以至今尚无详细衡量安全播出技术系统化的执行标准,没有建立能够保证安全播出质量的监控系统、可视化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安全备份系统等安全播出技术系统性的准则,没有建立安全播出技术管理结构体系,没有建立健全安全播出技术管理具体要求和标准,安全播出技术保障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广播电视存在安全播出的技术隐患。

2.3 安全播出技术存在区域性差异

中国地大人多,全国有几十个地方局隶属广电总局管辖,有几十家直属单位由广电总局管理。单位多、部门多、人员多,每个单位、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虽大多毕业于各类院校,但管理水平、工作能力均不相同,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管理重视的程度也不相同,

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地方与地方的安全播出技术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也有不同之处,整体技术力量、专业技术人员基本素质也存在差异,安全播出技术各省市有高有低存在区域性差异,安全播出技术管理的资金使用、资金安排各地、各单位、各部门也绝不相同。对安全播出技术的深入研究、新课题的开发、高新技术的探寻认真对待、积极支持的单位也不多。对安全播出实行省级统一协调调度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健全[2]。

3 展望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

尽管我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向前进步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一些技术困难,但广电系统的工作人员在问题面前不畏惧,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能勇敢面对,迎接新的挑战,战胜不同的困难。

3.1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更新技术

各省市广电单位、各地广播电视中心除了应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列为工作中的重点,同时也应对安全播出技术这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单位主要领导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科技信息时代网络数字化时期的认识,不仅应执行广播电视相关规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还应把安全、正点、无误的播出放在第一位,保证收看不受干扰,效果好。在安全播出技术方面,也要加强多方投入。抽调责任心强、肯吃苦、技术好的专业人员,去探寻、去研究安全播出的高科技、新技术。经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经常到先进管理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对好的管理经验应积极传播、推广。应加大软硬件设备的投入,及时对安全播出技术进行更新换代,并能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管理,使广播电视能安全

播出。

3.2 建立健全安全播出技术管理体系和准则

对于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相关管理规定,各地应严格执行并一一落实。对内部管理系统涉及的部门多、中间环节复杂等实际情况,应紧跟时代步伐,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员工守则,分清责任和权利。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管理体系,建立一套能够保证播出质量监控系统、可视化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安全备份系统等安全播出技术系统性管理的准则,建立健全安全播出技术执行标准,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技术管理,调整或完善安全播出技术管理结构体系,堵住管理漏洞,解决一些细致入微的问题,将安全播出技术隐患及时消除。

3.3 缩小差异展望未来迎接新挑战

领导们不仅要加强对各部门人员的管理,还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基本素质的培养,搞好技术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合理安排使用资金,缩小各省市等地方区域性差异,认真对待新课题、新科技,进一步完善安全播出省级统一调度管理体系。展望未来,在新时期,当现代信息方法、技能、手段与通信技术相互结合融成一体时,将出现新的播出传输结构集合成新的整体,而在海量数据、云计算时代等一些先进技术来临之际,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将面临新的科学技术挑战,也会向多种业务集合、多类技术综合、多项服务跨越,跨平台技术联动方向发展[3]。

4 总结

总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要继续大步向前,向国际先进水平发展,就必须改变广播电视编制、播出等项目的服务模式和经营路程,建立相关标准,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创新管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改造、提升人员素质,才能有效的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姜涛.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西部广播电视,2015(7):165-166.

[2]谢东晖,杜国柱.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41(8).

[3]刘晓奇.陕西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中的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2):36-37.

作者:严婷

深化技术管理的广播电视论文 篇3:

浅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

摘 要:广播电视行业由于其较强的实用性、便捷性,能够通过向观众传递各类知识和信息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广播电视播出设备由于长时间处于运行状态,因此极容易出现故障,不但影响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还给广播电视节目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此,加强播出技术的维护与管理就成为了广播电视日常工作的首要之重。

关键词:广播电视;维护与管理;安全播出;技术措施;

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内容

所谓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指的是广播电视播出与传输网络系统的软件、硬件以及其他系统数据不被恶意的因素更改、破坏以及导致的信息泄露,以此来保证广播电视的正常运行,向观众提供:内容健康、导向正确的节目,并且保证广播电视信号不中断、内容不被篡改,保证所有的用户都能享受正常的广播电视节目信息。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包含下面几个方面:其一,人身与设备的安全,这是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保证,人身与设备的安全指的是各种传输机构与播出机构的所有节目,在制作以及播出全过程中的安全;其二是传输系统的安全,传输系统的安全主要指的是各传输机构抗击与防范一切干扰破坏信息与非法信号,保证广播电视播出所应该实现的安全;其三,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安全,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安全主要指的是广播电视播出的节目,是党和国家进行思想、文化宣传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播文化、引导社会舆论等多种作用;其四,接收信号的安全,其主要指的是广播电视用户能够收取与存储所需的广播电视媒体传输的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并且其传播的信息还应该是被授权允许播出的。

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对策

1、建立完善传输技术维护管理制度

依据单位的实际情况与程序的基本特征实现技术维护与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规章制度的主要方面需要涉及到安全内容、考勤内容、值班内容、监督内容、用户内容、检修内容、维护内容、交接内容等。通过高效、合理、科学的技术维护与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中各个环节的管理目标。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技术维护与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通过规章制度来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监督管理制度实现对管理工作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管理者能够真正发挥技术维护与管理规章制度的作用,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供保障。

2、深化落实全面安全播出技术管理

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电视,其直接面对的人民群众,节目质量直接影响受众社会意识形态,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在传播速度上呈现快速、广泛的特点。所以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需要以党和政府的发展方向为导向,传播社会正能量,唱响发展主旋律、保证安全播出安全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是广播电视人应该时刻遵守的理念与原则。另外,广播电视节目不仅要实现良好艺术价值,同时应该实现社会价值,这就要求在制作的过程中保证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三位一体”。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技术以及符合大众价值诉求的审美情趣要求自己。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在进行节目验收的过程中,需要本质为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严把质量关,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严格的审查,杜绝一切不良节目的出现,保证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进入人民群众的视野。

3、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维护人员对播出设备的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对播出设备的故障处理能力。再加上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中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新技术带来的是新的挑战,如果不对维护人员加强相应的培训工作,将使其无法满足设备维护的要求。在培训过程中,广播电视单位应当采用实践训练、交流学习、专家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结合的方式来不断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知识素养。除了接受单位培训,维护人员更应该具有危机意识,主动出击,努力汲取广播电视各种新知识。当单位引进新的设备和新的技术的时候,维护人员更要积极主动去学习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相关知识,明确其原理,熟练掌握其可能会出现的故障的维护措施,当设备真的出现故障时候,才能够迅速判斷出故障根源,从而快速完成检修工作,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正常进行。

4、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维护

伴随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广播电视逐渐将目标转向了播出率和播出时间的改善,以此维持传统广播电视的地位,而这也就相对增加了技术维护的工作量。广播电视的播出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磨损和腐蚀现象,因此需要对播出设备经常进行检查维护。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维护主要包含日常检修维护、事故演练和应急维护三方面内容。日常维护就是指对广播电视播出设备进行定期的技术检查和维护,对于能耗大、受温度影响大的设备原件,还应当适当增加日常检查维护次数。除了检修维护播出设备,还包括检查UPS备用电源是否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当播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发生断电情况确保UPS备用电源能够继续供电,还包括对播出服务器进行日常重启等等。事故演练即是模拟播出事故,通过演练来锻炼全体工作人员事故应对能力。

5、掌握设备正常的工作状态

对广播网络电视设备的科学严谨的维护与检测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广播网络电视设备的稳定、长效、安全、优质的运行。在每次维护检测工作结束后,都要根据检测维护的数据、结果做详尽的记录,以备设备出现故障时的查对核实,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另外,每台设备的出厂验收报告等原始资料要妥善保管。

结束语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关乎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要从制度上、技术上、观念上、审查上全方位地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维护与管理水平,切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监测与检查工作,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道积极健康、制作优良、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最优化的精神大餐,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及时、通畅、安全、优质。

参考文献:

[1]舒金才,焦敏.浅谈中小电视台的数字化播出方案[J].有线电视技术,20014(20).

[2]关涛.浅谈如何做好安全播出工作及对安全播出工作的认识[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50-455.

[3]邱永萍,孙绪伟,范晓梅.新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2(20):120-122.

[4]冯巧宁.浅析数字化播出系统的网络安全[J].青海师专学报,2010(S1).

作者:王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客观属性构建公共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