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正确途径

2022-09-21

第一篇:教师成长的正确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其中课题研究是非常常见也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然而,中小学教师虽然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高、人数多,可他们普遍缺乏研究的基础和经验,更难以自己申请到规划课题,只能参与到高等院校或各教科研机构的课题中。这些课题研究虽然大多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深刻性,却也往往远离课堂教学实践,难以比较直接地解决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中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也不能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加上教师所做的研究工作只能是研究中的一小部分,对课题的研究整体认识不足,对教育科研的感受不深,得到的收获也就有限。特别是难以通过课题研究,实现自我反思、自我重构,来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经历了多年的课改,结合自身和同事们的经验,笔者感到自主课题研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适合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所谓自主课题是相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规划课题而言的。规划课题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管理、验收,具有较强行政色彩和较高的组织程度,其研究成果主要是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依据。而自主课题是教师个体在教育主体意识充分觉醒状态下,积极地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发展中的难点为根本目的所展开的教育科学研究。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对策即方法、成绩即成果,有助于实现教育科研通俗化,科研内容个性化、研究者普及化。

一、自主课题的特征

1.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由于教师的分工不同、所教科目不同,年龄不同,专业水平不同,教师对教育科研的需要也不同,他们更需要适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对改进自己教育教学直接有用,能够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需要演示实验支持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问题的检验,因此,实验教学的优化就可以作为每一位物理教师的自主课题选题领域之一。

2.灵活性、可变性突出。自主课题是教师自主选择的,课题负责人是个体,主动权在教师自己手里,课题进度快慢,研究深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策略,包括制定方案与随时修订方案,均由教师个人自主灵活掌握。如新课程实施后我们发现物理教师特别注重科学探究研究,发现众多探究方式中,实验探究最适合物理学科,而且落实起来也符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程度。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体会到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实验探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手段和方法无法取代的。尤其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力方面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进行了自主课题研究,并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申请到了吉林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挖掘生活用品丰富实验课程资源作用的研究》。

3.“小”、“专”、“短”。“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这样比较容易驾驭,从局部具体,微观考察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问题具体化,研究结果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这样的自主研究课题也许就是一个很小的实验技巧,如,在做力学浮力实验时,多数老师用正方体的蜡块,先放在烧杯中,再加水时,此时蜡块并不浮起来,以此进行演示。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问题。经探究发现,蜡块与烧杯底之间总是有水进入,因此保证不了实验成功。而如果用等大的玻璃片做正方体外表面,那么它与烧杯底这两个玻璃面比较吻合,没有水进入,实验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专”,就是研究内容上专

一、研究对象唯

一、方法的单一。如,玻璃在高温下导电实验的方法,按配套教参的建议,使用废灯泡芯来做。由于废灯泡芯的导线间的玻璃厚、绝缘程度高,使用低压电源无法演示成功,而使用照明电压做电源,在操作上带来了不安全因素。为此,前郭蒙古族中学的物理教师进行了研究,最后用学生熟悉的贺年片中的音乐集成电路,结合自制的易导电的玻璃球,进行了成功的演示。该教学方法还被专业刊物采纳发表。

“短”,即周期短。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需要研究了就开始研究,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并且课题研究的结果可以马上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得到运用。

4.持续反思性明显。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对所从事的实践工作进行长期探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研究,今年得到一部分经验,明年找到一个规律,这样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实践进行持续评价和反思,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即刻应用到教育实践中。这样,教师个体长期关注着某一个领域,坚持反思,能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可能在这个领域中有深入的研究成果。如对浮力产生原因的教学,笔者历经6年多次改进后,设计了3个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和装置,将研究结果撰文分别发表。又基于具体研究成果,加以扩充提升,于2006年申请到了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生活资源的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

二、自主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选择——身边的教育现象。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的第一步,从国家、省规划、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课题中选题,虽比较简捷、方便,但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相适应、与自己研究的方向相一致的课题,很难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实,只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自己熟悉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以解决各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落脚点,教学与科研相协调,定会选到好的课题。当然,课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其策略是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先解决具体实践问题、再上升到规律性研究。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虽然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以叙述为主的行动研究对一线教师而言显然是易于掌握且比较实际的教育研究方法。所谓的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从实际工作中发现课题,并在实际工作中借助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从而认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步骤为:

(1)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发现实际工作中一个有价值的教育问题,是自己工作中的想解决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确认,诊断其原因,确定问题的种类、范围、性质、形成过程及可能影响。

(2)拟定行动方案。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考虑问题如何解决,拟出一个初步的实施方案。

(3)实施行动和积累资料。根据方案进行研究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调查、阅读等研究方式,不断搜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并根据行动中得到的信息,不断对方案内容加以改进。

(4)评价行动结果,撰写行动报告或经验论文。将获得的所有材料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当然,行动研究法不是唯一的,在遵循科学性原则下,教师可采用灵活性、适效性强,比较适合自己的其他研究方法。

3.研究工具——教育日记。教育科研的过程是比较艰辛的,要有从现象中挖掘本质的耐心和恒心。要知道每一个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背后都潜藏着这样或那样的复杂因素。朱永新先生提出,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鼓励教师写教育日记,把这一颗颗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非常美丽的“教育科研项链”。日后对这个“项链”细细欣赏、解读、反思就是每个教师可以自主进行的教育科研。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用日记的方式,从他的孩子出生之日起,连续观察808天,积累了研究材料,最后写出了著名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三十年如一日,跟踪记录数十个班级数百名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习生活,积累了丰富素材,也取得了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和辉煌的教育成就。这些都是运用教育日记的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学习。

4.研究成果——经验总结加升华。教育科研是一种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性劳动。因此,我们对教育科研过程中的教育日记,要深入反复地分析,透过现象抓本质,透过局部看整体,从偶然的背后发现必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笔者曾经研究过一个很小的课题——饮料瓶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将每次使用的方法、现象、技巧都记录下来,把众多的实验改进记录进行整理归纳,撰写文章发表在《物理教学》杂志上。而后又进一步把自己研究设计的各种成功的实验装置,进行分类总结,提炼深化,撰成《提高演示实验可见度的方法》一文,同样被物理教学的权威专业刊物采纳发表。

三、自主课题研究的注意点

1.以研究的意识,关注自己的工作。中小学教师每天都要进课堂,时间紧,任务重。要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必须从科研的角度关注教学过程,才能实现工作即研究,对策即方法,成绩即成果。如:怎样开发本节课的课程资源?怎么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调控,是否实现了探究任务?实验成功还是失败,原因何在?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对吗?当然,自主课题的选择还要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在自由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尝试研究方法、体验研究过程、收获研究经验,享受研究成果。

2.避免放任随意,“规范化”管理自主课题。自主课题是中小学教师从内心自愿想研究的课题,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最难管理的就是自己,在自主课题研究中,教师要时时规范自己的研究过程。大的方面要有一个三到五年的“规划”,小的方面对一个自主课题确定下来就要规范操作。确定课题研究后,就要查寻搜索资料,衡量课题价值,思考实践意义,开始研究时,要有一份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注重实际操作;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积累材料,包括学习的材料、搜集的文献、自己相关的学习笔记、教育随笔、相关的调查数据、与同行讨论的记录等。这些材料是课题的必要支撑。课题研究结束后,要撰写一份课题研究报告。

在研究报告的撰写上,自主课题虽然没有外在的强制要求,但教师也要规范要求自己。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标题;署名;内容提要与关键词;正文(要阐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综述前人研究成果,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步骤,研究内容、方法等。重点在于研究的结果与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态度鲜明地展示观点);今后努力的方向(自我评价研究特点、价值、出现的新问题),参考文献;附录材料(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可以附在结题报告后面,写明份数、名称、来源等)。把上述的材料用一个档案袋统一保存起来,以便查用,也为深入研究打下基础。这样做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它有助于教师研究态度的端正、研究习惯的养成、研究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有助于教师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当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申报相关的规划课题时,所写的论证报告会充分、明晰、可操作性强、目标具体,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自主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有效学习教育科研的可行方式,是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和研究方向的重要手段,更是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法,值得我们尝试。

第二篇:教师成长的支点和途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虽然教师成长没有所谓固定的“攻略”,但很多在摸索中成长的教师依然试图勾勒从懵懂成长为卓越所必经的过程。实际上,教师成长本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甚至颇有些争议的话题。但值得肯定的是,教师成长的归宿点永远是“德艺双馨”而并非出名得利。教师的专业发展主阵地是课堂,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事要做,但首先要做好的还是如何把课上好。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应该为了好课堂而不断塑造自己,教师的蜕变之路,必定是经历了教学地模仿、独立再到创新的过程。而要真正实现教师自我生命的成长,还需靠近“高人”,寻找成长的“支点和途径”。本期,我们提出有关教师成长的话题,意在抛砖引玉,为教师的反思成长之路指明一个方向,开启一个入口。

一、教师成长的“支点” 虽然“经验 + 反思 = 成长”,可是,经验人人都可以有,而如何对已有经验进行分析与反思,才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主阵地是课堂,“上好课”是教师成长的支点。怎样才能在上课上找到自己成长的支点呢?

1、听课:成长的“起跑点”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留心天下皆学问”,这些道理大家都清楚。那么,听课要怎样听呢?首先,教师自己要预习,了解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其次,教师本人设想一下,假如我教这节课,又会怎样去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反之,教师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听课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听课后要对比反思。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些亮点和风格,都有各人弱点和不足,如果用心地去领会,择善而从,改进自己的教学,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上课的视野就会更加开阔,方法就会更加灵活,课堂教学力就能得到逐渐提升。

2、模课:成长的“充气点”

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新教师用心去模仿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例,认真地观看和研读,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模仿中吸收他人精华,不断地锤炼自己,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选择不同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进行教案设计,然后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技能、语言艺术、细节处理、教学机智等,最后,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教师教学,如果一味地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则必然妨碍自身发展。所以,教师通过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合理把握;模仿优秀教师对教材的合理处理、熟练驾驭„不乏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当然,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而应该是吸收和再创造;模仿更不是“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自己的课”,而是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

3、备课:成长的“入门点”

备课、是教学的预案或说是预设。说到备课,许多教师都简单地理解成写教案,其实,备课应该是一种教学设计,是课前的预设。常规的备课就是备教材、备教法、备过程(细节)、备学生(如何学)、备教师(怎样教)。的确,每一节课教师要关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又是纷繁复杂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使拟定的教学目标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对关键点、重点、疑难点务必备透备精。把学科知识的主体、重难点突破的关键、问题创设与思维培养、知识形成过程与方法作为备课的重点。备课是教师的教学常规,也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入门点”,深入钻研备课的艺术和技能,是教学入门难以逾越的一个步骤。

4、磨课:成长的“支撑点”

磨,就是磨尽同课之精华,养出自我之新意。磨课是一个深度的研课,要在吸取人家的亮点基础上,演绎出自己的特色和见解,别出心裁。磨就是要去除繁杂的形式,提炼出学课的精髓。磨课时一般要通过参考,比较,思索,寻求课的优质有效。磨课的一般思路是:接纳、比较、质疑、完善、超越。磨课的内容一般是:磨目标、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磨教材、课堂需要怎样的教材?磨环节、哪些是课堂必备的环节?磨学生、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磨细节、该提什么问题,如何反馈?教师通过“磨课”不断地切磋、研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以致循环往复、不断飞跃。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悟课:成长的“着力点”

悟课,是教师对上课境界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教师个人备课而言,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和善于反思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善于“悟课”的过程;就教师群体备课而言,思想火花的碰撞,集思广益的达成,其实也是善于“悟课”的结果。可见,悟课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理性观察、思考。在思考中升华,悟出课的本质与精华,悟出课的重点与难点,悟出教会学生的法门。教师如果对要上的课能入心、入脑,那么,上出一堂精彩的课,一支粉笔就够了。所以,教师备完课之后,一定要静下心来理性的反思一下,以便提升自己的课堂感悟力。“悟课”运用之妙,当存乎于心耳!“悟”的过程是将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技巧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理论的内化过程。没有“悟”的过程,就没有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6、品课:成长的“发展点” 品可以理解为品尝,也可以理解为品味。品课,可以是品自己的课,也可以品名师的课。品味课堂,品味过程,品味亮点,品味自己,品味学生,反思不足,改进方法。名师的课风格各异,充满魅力。他们有的恢谐幽默、妙趣横生、智慧无限;有的以情激情、以智启智,以思启思、情智交融。他们总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点燃学生探究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维智慧的闸门,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使每个孩子带着好奇、充满信心、愉悦地跃入充满智慧魅力的学习乐园,他们的课会让你回味无穷,受益匪浅。教师对自己的课更要品一品,品出其中的得与失,品出其中的优劣,品出差距,品出自我,品出个性与风格。只有细细地去品味,才能获得其中的奥妙,只有细细的品味,才能更好地去发展自己。

二、教师成长的“途径”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众说纷纭,仁智互见:美国学者费朗斯·傅乐提出“教师关注阶段论”: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境关注阶段、关注学生阶段;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退出阶段;教育学和心理学也争先恐后提出从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经历了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五段。那么,教师成长到底有哪些必经之路?又如何尽快地通往“这座桥”呢?

1、研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航路

只有用思想行走的教师,才会越走越高、越走越远、越走越成功。因此,教师要研揣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个性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等,熟悉现代教育理论,“居高临下”,从而实现教学质的飞跃。而要达此目的,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这一段话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如何培训教师素养一文中所说的。他深刻地阐明了高深的教育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是一个教师成长的指航之路。

2、揣微学生的学习策略:寻思路

真正的教学能手,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所以,教师应积极揣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性格、情绪、意志自制性、学生的记忆方式、思维方法和想象形式等,重视指导学习策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授之以渔”。只顾千篇一律、按部就班地传授内容,就会导致教学的尽管省时但却低效,您的教学水平学生也就不“认帐”。

3、揣摹名师的优质课:避弯路

多听指导教师的示范课、多听老教师的研究课、多听集体备课的主题课、多听即将参赛教师的评优课、多听获奖教师的汇报课、多观看名师的录像课,细心揣摩他们点拨、评价、激励等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提炼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模仿中慢慢地领悟到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渐渐地,模仿的多了,思考也就多了,成长更快多了。所以,“从听课起步”、“听名师讲课”、模仿名师、博采众家之长是教师成长起来的必经之路。杨树滨教师为了成为一名名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观摩一堂课,用了半年的时间对全国的名课观看了一遍,后来他成了“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这成功的范例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4、揣想自己争上的公开课:炼出路

任务产生压力,压力产生动力,动力提升能力。在现实和周围,很多名师都是通过公开课成长起来的。任何一位名师都经历过无数次磨课的痛与苦。根治自身教学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实地暴露你存在的问题,请他们毫不留情地给你做“外科手术”,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公开课上得越多,成长得就越快。因而,多上课,上好课,上骨干课,上攻坚课,上挑战性的课,将自己的课堂当作实验基地,积极揣想性进行归纳和提升,从而为自已的教学找到通路、近路、后路和出路。

5、揣量特色的教学风格:成套路 特级教师窦桂梅鲜明地指出:“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我对自己说,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故多揣量范例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杜威“五步”教学法、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赫尔巴特“五段教学”、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等,多揣量自已特长,多揣量本校的实际,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拘泥于照本宣科,不断创新开拓,构建自己的教学新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6、循揣课后的教学反思:找梯路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波斯纳教授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中国朱永新教授也指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成长。是啊!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自己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等作为随笔记录并积累起来,反思每一节课教学的成功点、失误点、疑惑点、感悟点、情感激发点等,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通过定期与教育专家、名师进行网上交流,总结推介自己的教学成果,这不但能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对于教师来说,成长不仅意味着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职业信仰的不断增强。这同时也是一个“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过程,是一个领悟天命,寻找自我,直至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锲而不舍地探索过程,需要正确的途径;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负重前行地修炼过程,需要正确的支点。除了相信种子,还得相信岁月!每天学习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历练一点点,就是被接纳的开始;每天反思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只要耐得寂寞,把自己深深地沉潜到淤泥中,不断汲取营养,不断积淀岁月,就能在教室里“开出一朵花”。唯有如此,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能改变、完善大脑中的认知结构,才能在自己未来的岁月中绽放为一朵美丽的“蓝莲花”!

第三篇: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感

我并不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我是在带着完成读书任务的情况下开始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的。那土黄的封面泛出的淡淡墨香,宛如午后宁静的心灵,喝了一杯咖啡,亢奋不已。看着30位优秀教师的自述性的启迪心智的成长文字,心潮翻滚,心里由衷的感叹: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慢慢地,我被书里的每一位名师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非洲的巴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误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教训”他。

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告诉这个犯错误的人,他今生曾经为这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必须将犯错误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评语说完为止。

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的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整个部落的人多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也是这样吗?对于受教育的儿童来说,毕竟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他们的心智发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孩子,只不过存在问题的表现不同而已。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孩子有了问题或是犯了错误,作为教师该怎么办?

可以简单的训诉、可以粗暴的批评、甚至可以来点体罚。可是效果呢?巴姆巴族人的做法实实在在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那就是“鼓励”是教育人的最好方法。

用赞美的方法“教训”人,其实并不比训斥的效果差,只不过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不少教师缺少这种思维方式,就觉得训斥来的干脆,从而运用的“得心应手”,而要将“训斥”改为“赞美”,有时只要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即可。

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其中一条就是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那教师要具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呢?书中讲到:教师要具有主动精神、要有乐观心态、要有生活情趣。

“主动精神”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它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执行力”是指在别人需要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你立即动身去做。这是一种雷厉风行的习惯。 教师不仅要执行,而且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要有“生涯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在什么时候让自己有提高、有变化、有自我更新。 教师要有“蚂蚁精神”,它总在走路,在不断地行走,它自强不息,要“蚂蚁抱团”的团队精神。在刘良华教授看来,“主动精神”是教师人格中重要的品格,也就是他认为的“工作精神”。就是可以把“工作条例”扩展成“工作范围”的一种精神。范围是把这个“线条的指令”当作一个半径,围绕一个圆点,画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就是工作范围。

主动精神还体现在“控制感”和“生涯设计”。对所有人来说,控制感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做主的权利,就完全失去的控制感,这个人将慢慢地萎缩、变形、慢慢地死掉。“生涯设计”就是说我们要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有考虑,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的,只有我们自己,而这个途径主要就是学习,也就是“生涯规划”,就是让自己为断地走到另外一个新的平台上,不让自己在一个圈子里转来转去。第一,要坚定自己的职业志向;第

二、在一个学校三到五年之后最好离开,当然这个离开是精神上的离开,就是自己的要有一定的补充、要自我更新,精神要出差。精神出差的最好的方式是读书:去阅读,去观看,你的视野就能够变得开阔。一个老师,最可怕的是,重复,看不到希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控制感。

主动精神,就是任何人要生存,他都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主动地生长。没有人能够帮助他,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乐观心态与主动精神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品格。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

宽容精神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这样的人不会喋喋不休地抱怨。一个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有宽容心的人。

赏识意识是对他人表达真诚的认可和尊重。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你不要指望你的批评就能够让别人发生改变,批评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批评只能给别人带来愤怒,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赏识。渴望赏识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优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一例外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乐观就是宽容加上赏识。

教师不仅要用他的“主动精神”和“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学生,还要他的“生活情趣”去影响学生。“生活情趣”就是让自己有欢乐感,然后让他的学生有欢乐感。怎样才能获得欢乐感呢?第一,过有情趣的生活。第二,生活在爱与被爱的生活中,一定要爱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爱。第三,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我们的作品就是我们上好的一堂课,我们的一个好学生,今天我把一件事情做成了,这都是我们的作品。

教师要成长,要增长智慧,要增加快乐,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开心、快乐。然后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快乐去影响学生,让我们也拥有智慧和快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先人的一番话,在我们的耳边回荡,可是,有多少人在这样的“苦”“劳”中迎面而上呢!战胜自己,自强不息,生命之火炬熊熊,历练和磨难才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人也因此而不断成长!

第四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高桥小学 王剑成

花了五个星期时间把《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通读了一遍,本书向我们展示了30位优秀教师的案列,让我们明白了当今为师之道,知晓教师何以由合格到优秀、由优秀到卓越。

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遨游网络的海洋》,这一部分一共介绍了八位优秀教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成长诠释了网络的意义,像贺杰老师从一名农村小学代课教师变为一名优秀教师,一直在网络上“行走”并取得最后的成功;朱国红老师初上讲台执教就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到后来在网络上一炮打红;他们通过网络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作为新教师的我,更应该利用好网络,为自己专业道路的成长提供帮助。

第二部分是《修炼自身的素养》,这部分介绍了老师应该学会享受教师工作的一切,不光是把学生教好之后成功带来的喜悦,更应该以平和的心度去带领后进生、问题学生茁壮成长,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学生,带着激情去面对教学,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了来锻炼自身的素养。

第三部分是《把握命运的脉搏》,这部分主要讲解了作为草根的他们不会错过机会,他们还要创造机会。这些优秀教师虽甘心平凡,却绝不甘平庸,成功的信念和获取知识的渴望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他们通过写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钻研、探索,才成为了优秀的教师和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第四部分是《沉迷教育的世界》这部分主要记录了八位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例,记录了教学生涯中的感悟。这部分最能吸引我的是朱雅芳老师的案例,给我的感触最深。“暗号”的设定和运用。我也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教学,任教体育。班里的50多名学生,有的是从学前班上来的,有的是没有进过幼儿园就上来的,年龄参差不齐。课堂上最令我头疼的就是课堂上46张小嘴发出的各种声音,总会把说的话淹没其中。更不要说是讲课了。看到朱雅芳老师在她的课堂上设定和运用暗号,觉得很有趣,很是吸引学生。于是我如法炮制,也制定了“静下来”、“坐端正”等一些暗号,效果真的很不错,学生觉得有趣的同时,也遵守了课堂纪律。当然教学活动也就进行的顺利多了。

朱雅芳老师在文中说:“······一年级老师要明察秋毫,不仅察出哪些孩子好走神,好动,好私语,还要察出孩子想上厕所和装上厕所的区别。······”确实,我们教师课堂上要有“分配注意”的基本功——眼睛看着学生表情,嘴里讲着教学内容,穿插着防微杜渐的育人幽默,谋划精彩的教学环节,多“管”齐下。

运用故事的吸引力。朱雅芳老师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于是我也在我的教学中,把一节课要教

的内容,尽可能的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愉快的学习,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采用角色扮演和角色转化的方式。朱雅芳老师在教学中参与到学生的角色扮演中,然后再进行角色转换,学生学得真切,体会深刻,更能在教学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收获实在不小。

朱雅芳老师在《春游》和《踩水》中,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假如我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是的,我们老师很多时候,似乎已经忘记我们曾经是孩子,孩子的愿望,孩子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会和我们完全一样。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会孩子走得更近,心也会贴得更近。

经过这一年的教学,我倍发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如何改变呢?我想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反思、反思、再反思,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和一些有关专业教学的文章,向名家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并形成自己的心得智慧。

第五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我利用几天的时间读完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合上书本,我沉醉在书中30位优秀教师的一件件案例情景中,心中感到无比的振奋。

书中的故事用真挚朴实的语言来描述,表现了这30位教师由普通教师转化为优秀教师的成长足迹。在他们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有欢乐,有迷茫有清醒。像贺杰老师从一名农村小学代课教师变为一名优秀教师,一直在网络上“行走”并取得最后的成功;朱国红老师初上讲台执教就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到后来在网络上一炮打红;万玮老师在第一次当班主任的失败教训后深刻意识到“一个好老师除了有爱心之外更要有方法,而这个方法是不断反思之后感悟总结起来的。于是,我下定决心,绝不犯相同的错误,绝不向困难低头,也绝不做一个平庸无能的教师。”之后他经过努力真的成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写成了《班主任兵法》等文章;„„。

谁说每一位优秀教师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们不也和我们一样,终日与平凡单调的教书生活相伴,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属于自己的那片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就拿第一篇案例来说。作者魏智渊,陕西人,曾经在农村小学、初中、高中教过多门学科。最后开始执教高中语文。他是教育在线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等著名教育网站的著名网友。他撰写的这则案例分三个部分:一路狂奔,一路痴迷,一路沉思。一路狂奔中,他明白了人生就是要不断地打回原型,然后重新开始;一路痴迷中,他通过网络完成了自己的神奇蜕变,他开始有了专业意识和专业化追求;一路沉思中,他对教育有了更清醒地认识,希望与学生真正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共同走向健康纯净的生活。魏智渊老师正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钻研、探索,才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位优秀的德育工作者的。

这些优秀教师虽甘心平凡,却绝不甘平庸,成功的信念和获取知识的渴望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而与网络的相识更满足了他们渴望交流、获取更多知识,得到强大精神支柱的愿望。而且让在教育事业中志同道合者的思想的火花随着网络碰撞,把网络作为平台来让自己的教育才能、智慧得以充分展现。在网络里他们找到了使自己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且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教育生活过得更快乐和精彩,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正像常作印老师所说的“网络让我的‘教’更加活泼、民主;网络让我的学生‘学’得更加自主自觉;网络让我的课堂精彩纷呈。”网络竟然有着如此大的魔力,让无数教育工作者神奇地运用它获得成功,并在它面前充分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再看看自己,工作了15年,有工作的快乐和幸福,也有对教育的困惑和不解。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网络学习的意义,知道了它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和书中的人们一样满怀抱负和理想,从不曾气馁过,尽管屡遭挫折,我还是满怀爱心地对待学生,为了出成绩,课外废寝忘食地辅导学生,加班加点,从不肯放弃。对小学语文教材不熟悉,我就每天认真备课,查阅资料,向其他老师请教,反复钻研教材,尽力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我在一年中所做的努力,但是认识了书中的这些网络名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之后我自

惭形秽,我所做的其他老师不也都在做吗?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埋头苦干,只能算是教书匠,新世纪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地运用教育智慧来教孩子,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们才会得到更大的成长。而我现在只看了几本教育专著,没有开创一条适合自己能使自己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道路,在教学上没有任何创新和发展,我现在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没有任何作为的教师,我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如何改变呢?我想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反思、反思、再反思,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和一些有关专业教学的文章,向名家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并形成自己的心得智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下一篇:建设单位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