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学术会议报告

2022-07-04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加学术会议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参加学术会议报告

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研究生(学术讲座)报告

题目: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记录 学号

M201472687

姓名 刘鑫伟

专业

计算机技术

指导教师

万继光

院(系、所)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制 注意事项

一、本表适用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选题报告、学术报告等。

二、以上各报告内容及要求由相关院(系、所)做具体要求。

三、以上各报告均须存入研究生个人学籍档案。

四、本表填写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一、新型存储介质应用技术

越快的文件传输速度,越短的软件启动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高效的存储能力就等价于要求存储器能够同时提供超低的响应延迟,超快的传输速度,超大的存储容量,并具备经久耐用的特性。很不幸,这种理想中的存储器目前在个人电脑上却很难看到。在很长时间内,人们使用的都是基于温彻斯特结构设计的机械硬盘,其200MB/s以内的连续读写速度,不到2MB/s的随机4KB小文件读写速度,超高的访问延迟令外部存储器成为制约计算机性能提升的主要瓶颈。近年来,随着固态硬盘的登场,存储器的传输速度、访问延迟均得到大幅改善,但由于闪存颗粒的先天技术特性所致,其主流产品的P/E(编程/擦除)寿命仅有数千次左右。对于比较在意可靠性、使用寿命的用户来说,固态硬盘也难挑大梁。因此就如开头所说,现在我们很难找到一种在各方面都有完美表现的存储器。不过随着以下两种技术的问世,以及后续实用化、商业化工作的开展,存储产品将很可能迎来一次革命,一次质的提升。

如果只从性能上来看,毫无疑问,固态硬盘是传统机械硬盘最好的继任者。但在早期,由于固态硬盘往往使用成本高昂的SLC闪存,因此其售价高高在上,导致它只能成为少数人的专享。现在为了帮助固态硬盘进入主流市场,半导体厂商开始采用不同于传统SLC结构的MLC乃至TLC结构的闪存。这三种结构的差异在于,SLC在一个存储单元里面只保存1位数据,而MLC保存两位,TLC保存三位。这也就是说,搭建同样容量的存储器,MLC结构只需要SLC结构二分之一的晶体管数量,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而TLC结构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晶体管数量,成本更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尽管成本下降使得产品更加亲民,但是闪存的P/E(编程/擦写)寿命一直是徘徊在用户心头的隐忧。SLC结构的闪存可以达到10万次P/E寿命,而常见于主流商业产品中的MCL颗粒仅有3000~5000次P/E寿命,TLC更是只有500~1000次。P/E(编程/擦写)寿命的存在使得固态硬盘的接受度受到直接打压,厂商不得不持续改进闪存颗粒使用调度算法,在各个寿命有限的存储单元之间分摊负载。为了更好地解决擦写寿命的问题,来自台湾旺宏电子公司的工程师们研发出了一种能够让闪存存储单元自我修复,从而延长闪存使用寿命的技术。

在提高存储密度和存储容量方面,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乔治·丘奇教授及其同事所做的研究工作可以作为代表。近期,他们以《DNA中的下一代数据化存储》为标题,在殿堂级学术杂志《自然》上发表了两页简讯,虽然其正文长度尚不到一页,但仍旧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种DNA存储技术一口气将数据存储的理论极限密度推高了几个数量级,据计算1克重量的单链DNA能够存储455EB的数据(注:1PB=1024TB,1EB=1024PB),这意味着当下全球互联网的通信线路中流动的数据可以全部存储在1克DNA里面。

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关键技术

目前,IT基础设施及其运营越来越复杂,人们通常采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在过去的十年里,服务器虚拟化重新部署、管理以及优化了计算资源,将数据中心转化成为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业务应用平台。专用服务器被动态托管之后,在虚拟服务器环境中能够根据需求运行应用程序。虽然虚拟化重塑数据中心的运营,企业能够部署机架服务器汇集和分配应用程序的需求,但这种转变并不完整理。数据中心网络和存储资产仍然保持着孤立和静态配置,很少有设施能够自动化统筹管理混合网络和存储硬件。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声称改变这种状况。VMware对其描述为:"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动化、灵活性和效率,并转变IT交付的方式。汇集和汇总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性等可用性服务,并交付软件,通过智能化的策略驱动的软件进行管理。"

SDDC从功能架构上可分为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云操作系统、IT基础设施五大关键技术。

(1)软件定义计算(SDC):实现硬件资源与计算能力的解耦合,将计算能力以资源池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并根据应用需要灵活地进行计算资源调配。服务器虚拟化是SDC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在一台物理主机上虚拟出多个虚拟机,各个虚拟机之间相互隔离,并同时运行相互独立的操作系统。但SDC不仅仅实现了服务器虚拟化,还将这种能力扩展到物理服务器及应用容器,通过相关管理、控制软件实现物理服务器、虚拟机以及容器的统一管理、调度与能力提供。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商用及开源解决方案。现有商用产品在性能、基础功能方面差异日渐缩小,可供选择的产品范围扩大,呈现多种解决方案并存的格局。其主要差异体现在虚拟化管理层的能力上,后续该技术将围绕自动化运维、廉价、易扩展的存储、灵活智能的网络承载、灵活便捷的容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而实现物理机、虚拟机、应用容器统一管理与能力提供的技术与产品尚处于探索阶段。

(2)软件定义存储(SDS):把存储控制面与硬件面分离,使存储资源变得更灵活,使其更容易配置和使用存储资源。SDS将硬件存储资源整合起来,并通过软件来定义这些资源。用户能够根据应用策略来配置和使用存储服务,并将它们部署在一系列由供货商优化商用硬件乃至云中的多种硬件上。软件定义存储实质上是利用存储虚拟化软件,将物理设备中的存储(无论是基于块、文件,还是对象)抽象为虚拟共享存储资源池,通过虚拟化层进行存储管理,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将存储池划分为许多虚拟存储设备,并可以配置个性化的策略进行管理,跨物理设备实现灵活的存储使用模型。SDS起步稍晚,标准化的研究以及产品的研发尚处在起步阶段,再加上传统存储厂商由于各自利益,对SDS的发展战略尚不明晰,SDS的发展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3)软件定义网络(SDN):SDN是一种将网络控制功能与转发功能分离、实现控制可编程的新兴网络架构。这种架构将控制层从网络设备转移到外部计算设备,使得底层的基础设施对于应用和网络服务而言是透明抽象的,网络可被视为一个逻辑的或虚拟的实体。基于SDN构建云数据中心网络,可实现业务与网络的解耦,基于对网络的高层抽象,应用可通过编程直接定义网络行为;通过集中的控制平面,实现对虚拟接入网络层的统一控制,并与计算、存储紧密协同,满足计算、存储资源的移动性要求;SDN的开放编程特性支持基于网络现状和应用需求灵活调整网络流量路径,成为新型算法、设备及架构创新的孵化器。SDN总体上处于发展早期,在数据中心内以叠加网技术为主流,通过在现有物理网络上构建虚拟的逻辑网络层,网络控制逻辑从底层物理硬件设备中解耦出来,交由虚拟网络层中集中的控制器进行统一处理;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灵活构建逻辑网络以及调整网络策略;逻辑网络承载在物理网络之上,与底层物理网络的具体实现无关,两者相互独立。

(4)云操作系统:SDDC的大脑,负责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依据策略进行自动化调度与统一管理、编排和监控,同时根据用户需求形成不同的服务并提供计费等功能。云操作系统从功能上一般可分为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和运营管理三个主要功能模块,从技术实现上可分为商业化云操作系统和开源云操作系统两大类。云操作系统市场成熟度不一,商用产品与开源项目各有应用。以OpenStack为代表的开源解决方案凭借先进的技术架构、有效运作的开放社区与强大的生态,引领了云计算领域开放式创新的潮流,已逐步成长为行业主流,其开放性和兼容性契合了运营商对异构、大规模、可移植、互操作等方面的需求,为云计算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5)IT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在SDDC软件定义技术的推动下,IT基础设施正在向开放、通用、标准、低值、灵活的方向发展,资源整合、调度与自动化协同均由上层软件实现,物理设备仅仅扮演执行的角色,使得基于通用服务器的超融合架构统一承载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和业务成为可能。对于通用服务器而言,实现更高的性能、密度、集成度和能效以及模块化与组件化则是其重要技术发展趋势。

三、下一代数据中心存储技术思考

对数据中心而言,数据就是生命,新一代数据中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它。传统数据中心烟囱式的架构,虽然部署管理复杂,但传统存储设备故障影响范围小,不会大范围蔓延,但在虚拟化、池化的过程中,数据集中存储,传统存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是全局性的灾难;同时业务和数据的汇聚,对传统存储系统的性能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如何提高业务效率和敏捷性、降低风险,打破传统存储软硬件紧耦合所造成的割裂状况,是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要面临的难题,软件定义存储(SDS)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

软件定义存储(SDS)顾名思义就是将存储系统中典型的控制器功能抽出来由独立的软件来实现,这些功能包括卷管理、RAID、快照、卷拷贝、复制等。软件定义存储允许用户不必被厂商锁定就可以采购存储系统硬件,如硬盘这样的存储介质(从质量和服务角度考虑,建议从原厂购买)。如果存储控制器上的功能被抽离出来,这些功能就可以放在基础架构的任何一部分。它可以运行在特定的硬件上,在Hypervisor内部,或者与虚机并行,形成真正的超融合架构。

SDS应如同一个生态系统,它将存储的功能从传统存储系统中抽象出来,通过软件实现,从存储系统中抽离出来单独部署,不再是硬件设备上的固件,通过软件定义,可管理来自不同厂商的所有的物理和虚拟存储资源,并按需进行自动配置。软件定义存储应具有以下特征。

(1)自服务

通过定义标准的应用编程接口(API),进行存储的配置,可以满足应用程序和客户所需要的存储资源,无需人工干预。虽然这种形式的配置在公共云存储环境中(如Amazon S3和新兴的云计算平台OpenStack)已经十分常见,但在企业的IT环境中还未实现。一些存储厂商,包括EMC公司、惠普和NetApp,正逐渐提供基于API的配置,这种自服务特征将极大地方便应用系统管理员的配置和应用的集成,并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

(2)存储虚拟化

存储虚拟化可以聚合异构存储资源到一个共享的存储池,打破传统存储系统烟囱式的现状,使所有存储设备中的存储容量得以充分利用,存储虚拟化可以实现数据跨异构孤岛,在因硬件故障进行数据迁移时,实现数据的无缝迁移,并方便管理。

(3)丰富的数据接口

SDS可以对外提供丰富的数据接口,如文件系统接口(NFS、CIFS等)、块接口(iSCSI、FC等)、对象接口(S

3、SWIFI"等)以及可以供大数据分析的HDFS接口。丰富的数据接口可以为应用在存储的接口和协议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

(4)异构存储设备的快速接入和统一管理

SDS的一个优势在于对异构存储设备的整合,不同类型的存储系统(如NAS、SAN、对象存储等)以及不同厂商的存储设备可以实现快速的接入和统一管理,这为存储虚拟化提供了丰富的存储资源,也为建立全局的管理视图创造了条件。

四、分布式文件系统思考与实践

分布式文件系统将连接在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组成一个统一整体供用户访问,这里的每台计算机就是系统中的单个节点。分布式文件系统具有执行远程文件的存取能力,以透明方式对分布在网络中的文件进行管理和存取,用户在访问文件时不再需要知道和指定它们的实际物理位置。分布式文件系统具有高可用性、高性价比、高可扩展性等优点。

在当前大多数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元数据管理和数据管理通常是分开的,从而,可以获取更高的系统扩展性和IO并发性。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元数据管理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系统的性能、可靠性、扩展性和稳定性等。元数据管理模型可以划分为三种:集中式元数据服务模型、分布式元数据服务模型和无元数据服务模型。这三种服务模型各自都存在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没有一种服务模型能够完全适应所有的应用负载,在实际的应用中,它们都各自在合适的领域发挥自身的优点。

文件系统最初设计时,仅仅是为局域网内的本地数据服务的。而分布式文件系统将服务范围扩展到了整个网络。不仅改变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式,也拥有了本地文件系统所无法具备的数据备份、数据安全等优点。判断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是否优秀,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数据的存储方式。例如有1000万个数据文件,可以在一个节点存储全部数据文件,在其他N个节点上每个节点存储1000/N万个数据文件作为备份;或者平均分配到N个节点上存储,每个节点上存储1000/N万个数据文件。无论采取何种存储方式,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存储安全和方便获取。

(2)数据的读取速率。包括响应用户读取数据文件的请求、定位数据文件所在的节点、读取实际硬盘中数据文件的时间、不同节点间的数据传输时间以及一部分处理器的处理时间等。各种因素决定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用户体验。即分布式文件系统中数据的读取速率不能与本地文件系统中数据的读取速率相差太大,否则在本地文件系统中打开一个文件需要2秒,而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用时超过10秒,就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3)数据的安全机制。由于数据分散在各个节点中,必须要采取冗余、备份、镜像等方式保证节点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数据的恢复,确保数据安全。

五、阻变存储器开关机理研究进展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是一种基于阻值变化来记录存储数据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器件。近年来, NVM器件由于其高密度、高速度和低功耗的特点,在存储器的发展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硅基flash存储器作为传统的NVM器件,已被广泛投入到可移动存储器的应用当中。但是,工作寿命、读写速度的不足,写操作中的高电压及尺寸无法继续缩小等瓶颈已经从多方面限制了flash存储器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替代,多种新兴器件作为下一代NVM器件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这其中包括铁电随机存储器(FeRAM)、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相变随机存储器(PRAM)等。然而,FeRAM及MRAM在尺寸进一步缩小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 RRAM器件因其具有相当可观的微缩化前景,在近些年已引起了广泛的研发热潮。

存储器的排布一般是以矩形阵列形式的,矩阵的行和列分别称为字线和位线,而由外围连线控制着字线和位线,从而可以对每个单元进行读和写操作。对于RRAM而言,其存储器矩阵可以设计为无源矩阵和有源矩阵两种。无源矩阵单元相对而言设计比较简单,字线与位线在矩阵的每一个节点通过一个阻变元件以及一个非线性元件相连。非线性元件的作用是使阻变元件得到合适的分压,从而避免阻变元件处于低阻态时,存储单元读写信息的丢失。非线性元件一般选择二极管或者其他有确定非线性度的元件。然而,采用无源矩阵会使相邻单元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干扰。为了避免不同单元之间信号串扰的影响,矩阵也可以采用有源单元设计。由晶体管来控制阻变元件的读写与擦除信号可以良好隔离相邻单元的干扰,也与CMOS工艺更加兼容。但这样的单元设计无疑会使存储器电路更加复杂,而晶体管也需要占据额外的器件面积。

RRAM中的阻变元件一般采用简单的类似电容的金属-介质层-金属(MIM)结构,由两层金属电极包夹着一层介质材料构成。金属电极材料的选择可以是传统的金属单质,如Au、Pt、Cu、Al等,而介质层材料主要包括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钙钛矿型化合物等,这在后文将会更加详细地讨论。由于对RRAM器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电极材料以及介质层材料的研究方面,故而往往采用如图4所示的简单结构,采用传统的硅、氧化硅或者玻璃等衬底,通过依次叠合的底电极、介质层、顶电极完成器件的制备,然后于顶电极与底电极之间加入可编程电压信号来测试阻变器件的性能,这样的简单结构被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纳。而简单的制备过程和器件结构也是RRAM被认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的原因之一。

六、超分辨率光存储技术

传统的光盘系统 (如 CD、DVD),以及当前的蓝光系统(如Blu- Ray、HD- DVD)都是一种远场二维存储技术,能分辨的最小记录符的大小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存储密度已接近了物理极限。通过国内外近10年的光存储技术的研究不难发现,光存储技术正悄悄经历着一场由传统方法到新方案、由二维光存储到多维光存储、由远场光存储到近场光存储的变革。

随着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超高密度的光信息存储受到广泛关注,有很多种GB(千兆字节)级存储容量的存储方法提出。然而,为了进一步增加存储容量,有许多问题必须解决%光盘的数据存储密度主要是由入射激光斑点尺寸决定的,但在一般的光存储中,信号强度在记录点尺寸接近分辨极限时迅速降低,因此记录点尺寸小于分辨极限时,光头不能识别信号。

尽管在最近几年蓝绿光激光二极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有些问题如怎样获得低电阻的p型半导体材料和怎样与p型半导体材料进行欧姆接触等一直还未解决,因此短波长激光二极管的实际应用还需要继续努力,数值孔径的增大以焦深的减小和由于偏心率而引起的失真的增加为代价,因此增大数值孔径而提高存储密度是十分有限的。

超分辨是无需用减小波长或增大数值孔径的方法减小记录点尺寸而增加存储密度的一种方法。超分辨可以用调整光路或通过调整光盘结构来实现。总体来说,这种采用超分辨方法的相变光盘能提高光盘的存储密度,但对更高要求的存储密度,即对小于100nm的记录点这种方法显然无法实现探测,这要用近场超分辨技术来实现。光学近场存储(NFOR)对超高密度存储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光学近场存储首先由Eric Betzig等提出,他们在磁光薄膜上用近场光学扫描显微镜记录了小尺寸信号,最小记录点为60nm。在此之后,在相变薄膜上记录了几乎同样小的记录点。

超分辨技术对于提高光盘的存储密度是十分有用的,尤其在目前短波长激光二极管的实际应用还不成熟,而超分辨是一种简单可行且有效的增加光盘存储密度的方法。在读出和写入激光波长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超分辨方法可使目前的只读光盘和相变光盘的存储密度增大近一倍。超分辨近场存储可以探测 60nm的记录点,因此可以实现光盘的超高密度存储。 研究生签字 老师评分 评分老师签字

年月日

1

第二篇:参加学术会议感想

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参会感想

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于14日上午在沈阳召开,我非常庆幸自己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能来参加这次全国性的会议,因为自己对生物、生态方面的知识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这次会议听取国内知名学者们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方向,让自己对生物、生态知识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会议跟层次更高的人的交流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 我想从三个方面向老师汇报自己这次参会的收获和体会: 一: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

通过听取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这一专题报告,对土壤生物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就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专家学者们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一是关于土壤生物的基础知识,像是有的学者主要做虫的分类的,还有一些细菌病毒多样性等。二是土壤生物的应用方面,就是土壤生物的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研究,像有的学者做的是土壤生物在土壤结构保持方面作用的工作,还有土壤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作为一个初学者,我觉得老师说的很对,就是不管以后做什么哪方面的工作,首先都得对土壤生物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我觉得对于我而言,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对土壤动物的认识了。

听取了学者专家的报告除了对土壤动物的研究领域有了大致的认识,其次也认识到对土壤动物的研究,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最后的数据处理方法的重要性,尤其是通过听取统计分析新方法这一专题,认识到学者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数据处理方法,能使得到的复杂的、大量的数据通过新的模型方法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作为年轻的学生新方法也是我们应努力学习的方面。

二:对自己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首先我特别感谢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能和所里的老师、师兄师姐们一起来参会,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相处的时间,但是我体会到了研究所和高校培养学生方式的不同,我很幸运在两年的硕士期间能体会到高校的生活学习方式,也能体验研究所的纯学术氛围。

通过听取会议报告以及和老师、师兄师姐们的交谈,我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和认识水平的不足,对于同样的问题可能没有师兄师姐们理解的更深刻。同样也认识到想法的重要性,可能现在还是习惯于去执行老师布置的任务,但是通过这次和老师的会后交谈,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不仅要做好的执行者,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以自己现在的水平可能不会有很深刻的想法或见解,但是我相信只要愿意去思考去琢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都会不断的提高。 三:对未来学习的向往和规划

这次会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和老师交流的时候,老师说的一句话:搞科研多好啊,国家拿钱来满足你的好奇心,而且搞研究不要等、不要比、要把握机会。这让我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感觉即紧张又激动。紧张的是对于初步涉及这个领域的一名学生,我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否设计出实验,能否规范的操作实验,能否顺利的完成老师交代的各项任务?激动的是,涉及一个自己以前不太熟悉的领域,能否真正的把他学好,这是一个挑战,我愿意去尝试,而且希望自己能做好,这让我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了向往。

另一方面就是也应该好好规划自己怎么学,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要学的东西却很多很多,所以应该找到自己着重应该学的,像现在应该多多储备一些基础知识,像虫子的分类,只有认识它了才能做下一步的工作,其次是实验方法的学习,这个也很重要,像师姐所说实验是否规范很大程度上决定实验结果是否是可行的,还有就是统计方法的学习,像R语言的学习等。所以时间有限,一定要做好学习的规划。

总之,通过这次听取会议以及和老师同学们的交流,自己收获很多,不仅仅是在学习上的,更重要的是看到别人的努力,认真的生活态度,这都是我应该学习的,最后,还是要十分感谢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能够和高水平的人交流探讨,学习他们的优点,提升自己的学识。

汇报人:xxx

2014年8月19日

第三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总结

2014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涡轮博览会(ASME Turbo Expo 2014)于6月16日-20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会议中心(CCD)召开 。此次会议由ASME主办,由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及英国劳斯莱斯公司(Rolls-Royce)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提供赞助,会议上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上万名的专家学者,很荣幸在XX大学研究生院和导师XXX教授的联合资助下,成为其中的一员。

16日上午8点办理完报道手续之后,在1号和2号展厅开始本次会议的开幕式,由协会的主席和各赞助公司的领导进行了开幕演讲,演讲内容涵盖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气而又不失幽默,十分精彩。之后,按照各自研究方向的不同,会议组分出28个展厅,各自组员到各自房间内进行展示,也便于其他人按照各自兴趣进行选择聆听,从而促进学习交流。每天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汇报,上、下午各两场,一场两个小时。我的论文编号是GT2014-XXXXX,论文题目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我被组委会分到19日上午的第一场,在W3房间进行展示,我们这个展厅是有关汽轮机内传热方面的。

参加国际会议都有一个约定熟成的规矩,就是展示者要在演讲当天早上和自己分会场主席同桌进餐,从而可以使双方彼此了解,便于主席在展示者登台时进行相应的介绍。到我演讲的那天,我早早地收拾完,前往公交站准备坐车到会场,以往公交车都是10分钟左右一趟,而我在那等了快半个小时,车还是没影,我感到很奇怪,因为德国人向来比较守时,一般不会这样。我心里很着急,因为再晚些就赶不上早餐了,就没法跟主席自我介绍了,我便问了周围一位与我一起等车的当地人,她说今天是他们当地一个宗教节日(具体什么节我也听不懂),大部分的公共设施都停止了,因此,我只能选择走路到会场,从我们住的地方到会场要大概一个小时,就这样我在7点50多到达了会场,进入了我的展厅,8点钟第一位展示者登台,还好没有迟到,不过没有时间向主席自我介绍了。我是我们组的第三个展示者,听完前两个展示者的精彩演讲,轮到我登台了,上台后我向分会主席表达了歉意,他也很理解,因为今天属于特殊情况,整个演讲过程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我没有紧张,因为演讲稿在到德国之前已经练习的很熟练了,在放松的状态下,整个演讲过程还是很顺利的。但到了提问回答环节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听力水平不好,有些问题听不明白,不过好在有位来自GE公司的华人帮我提示了一下,化解了尴尬,算是顺利地完成了整个汇报工作。下台后,那位好心人还谬赞了我几句,说我的研究还是很有深度的,我也由衷地表达了之前帮助我的谢意。在会间休息的时候,我遇到了我们组的分会主席,我向他打了招呼,并与他握了手,他为人很和善,也向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感觉整个会场的氛围都是这样,很温馨。

此外,在下午第一场的时间段,会议还专门开设大型展厅,由各公司的专家和各大名校的著名教授讲述各自的研究现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演讲内容十分先进,都是本行业内世界领先水平。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日下午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位老教授John Denton,他演讲的内容正好和我的研究方向相同,都是汽轮机末级叶片除湿方面,由于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有限,有些专业名词不是太明白,但一些先进的除湿方法还是有所掌握,总而言之,这次演讲让我受益匪浅。

经过这次会议,得以一睹诸多学者的风采,也有幸聆听了很多优秀的报告。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术,也进一步锻炼了英语口语,对于当前国际上前沿的研究方向及方法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会场休息时间,我们能够与参会者自由交流,这不仅是与其他国家学校的同学建立友谊的机会,更让我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对于后续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通过在开会间隙的交流,我不仅在具体的学术问题上有不少收获,还学习到一些有益的科研方法和策略。而且此次会议涉及很多国家和地区,通过与国外研究者的交流,还锻炼了我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我在公共场合更能勇于展现自己的观点,这对性格相对内向的我来说是个小小的进步。通过此次开会,我迫切的感受到熟练的英语口语交流水平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英语的交流,才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其他国家的学者,才能从他们的评论中得知自己的可取和不足之处,才能获得更广泛的思路,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样好的机会能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感谢XX大学研究生院、XXXXX学院、国际交流部的老师们对我们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的支持,更感谢我的导师XXXXX学院的XXX教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她在学术上对我的谆谆教导。通过这次大会,我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硕士论文和现有研究课题的思路,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努力的方向。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认真的进行科研实验,尽量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以不辜负学校和老师的殷切希望。

XXXXX学院 XXX 2014年7月3日

第四篇:李剑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总结报告

报告人:李剑 所在科室:药剂科 报告时间:2014年7月25日

一、会议概况:

1.会议名称:全国医院药学(药物安全性与评价)学术会议

2.会议时间:2014年7月18日——2014年7月19日 3.会议地点:成都

4.会议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5.会议的主题及议题:老年健康与合理用药 6.会议代表人数及构成:会议由第四军医大学一附院主任医师文爱东主持,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李幼平主任、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大魁教授、四川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董碧蓉等几十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发言。参加会议的还有全国各地医院药学研究人员、管理干部和其他医疗卫生人员。

会议主要内容:老年健康与合理用药。如慢病管理中的药学服务,从EBM和政策角度讨论老年用药安全,老年共病的合理用药思考,药学服务及有效沟通等12个专题报告。

本次学术会议在热烈而浓重的学术氛围中进行。无论从学术水平、主讲专家的知名度、覆盖领域、研究内容、参加人数等方面、均是近年来规模教大,学术水准较高的一次医院药学学术会议。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老年健康与合理用药”的主题对老年人疾病特征、老年慢性病的药学服务、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研究、如何安全合理用药等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老年人使用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方法和措施,对我们的今后的工作以很大的启发。

个人收获与启发:

1、此次会议我我们医院药学人员提供了学习老年健康和合理用药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我们的药学服务工作深远意义,当然也感到了差距。会议的内容丰富,收获很大。李幼平主任等专家的讲解生动精妙,印象深刻。

2、我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老人服药机会较多,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决定了开展老年人用药关怀,加强老年人安全用药监测工作将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

3、临床与药学服务的结合和沟通明显不足。只有从全院各个环节着手才能保证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接受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老人因用药不当而造成的危险,避免药物重复使用和不合理使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和保证用药安全。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目前来说还很薄弱,以后有待加强。

第五篇:护理人员参加学术会议规定

(一)参加院外学术活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有与科室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被选在学术会议做大会宣读(大会交流及小组宣读无效)。

2、学术会议与从事的专业相符。

3、为论文第一作者。

4、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武夷分院、武夷山市中医院。

5、入选论文经过护理部审核盖章。

6、会议性质符合以下任何一项:

(1)护理学会所召开的学术会议或护理专业杂志编委会举办的学术会议。

(2)与本人专业相关的专业学组会议,省级以上的学会作为主任、副主任、委员推荐候选人。

7、服从领导安排,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表现突出者。

(二)参加院外学术活动的时间、次数规定

1、主管护师职称以上者(主任、副主任、护士长、护士长助理优先),每人每年允许参加省外学术活动一次或省内学术活动1-2次,每年外出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

2、初级职称者原则上以省内为主,若情况特殊,将酌情处理(论文被国家一级学会录用并大会宣读者)。

3、参加会议的时间,包括路途及会议日期,周

六、周日计算在内,不再补休。

(三)审批手续

1、符合上述条件,申请参加院外学术活动者,必须在不影响科室工作的前提下,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护士长同意后报护理部办会会议审批,参加省外学术活动必须分管领导批准。

2、外出人员离院时,需提前1-3天到护理部、人事科办理手续,未办理离院手续者,费用不予报销。

(四)经费管理

1、符合上述条件,经审批同意外出者,经费从医院专项经费中列支,差旅费按规定报销。

2、参加学术会议的相关资料应上交图书馆后方可报销。

3、省外学术会议,会务费报销不超过600元,省内会务费报销不超过400元,资料费不超过150元,超过费用自理,其余费用(包括参观费、考察费、操作费等)不予报销。

4、参加学术会议后,需向护理部提交书面学习汇报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护理部每月组织外出人员汇报会上进行汇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参加教研活动记录下一篇:创建文明单位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