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糖橘抗黄龙病选育试验初报

2022-09-13

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 是柑橘的致命病害, 能使整片柑橘树被毁。广东省的肇庆、云浮是沙糖橘的主产区, 种植沙糖橘是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据肇庆市、云浮市农业局公开资料显示, 截至2015年底, 两地沙糖橘种植面积达4.53万hm2。近些年来, 由于柑橘黄龙病传播速度非常之快, 感染黄龙病的沙糖橘疫区不断扩大, 导致沙糖橘生产面积急剧下降, 大量的果场失收, 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柑橘黄龙病菌的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带病苗木和接穗的调运, 田间近距离传播主要依靠柑橘木虱[1,2]。我国很多研究者为防治柑橘黄龙病作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3,4]。然而, 至今还没有发现抗病品种和特效药剂[5]。只有培育出抗龙病的沙糖橘品种, 才是降低果农损失的最有效途径。本研究是在感染黄龙病的疫区内, 选育健康、生长良好且未感染黄龙病的沙糖橘植株作为母株, 在繁殖外延体后, 种植于感染黄龙病的疫区内进行抗病试验, 并通过观察和PCR检测来确定其是否染病, 最终筛选出具有黄龙病抗性的沙糖橘植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无病毒母株来源

2014年, 在郁南县建城镇、宋桂镇、河口镇严重感染黄龙病的沙糖橘种植果园内, 通过观察筛选出6株 (7年生) 、16株 (12年生) 、14株 (8年生) 健壮的健康植株进行检测。

1.2 研究方法

1.2.1 黄龙病检测方法

柑橘黄龙病症状比较复杂, 单凭肉眼观察容易造成判断错误。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技术, 是目前国际上检测柑橘黄龙病菌的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检测技术。

1.2.2 嫁接方法

接穗采自筛选出的无病毒母株的健壮枝条。嫁接前将所用到的工具用10%次氯酸钠消毒10 min。接穗最好随采随接, 采时立即剪去叶片, 挂好标签, 用湿毛巾包好, 装塑料袋内, 留袋口通气, 可保存2 d。

采用播种酸橘种子培育砧木。播种前将种子用1/1 0 0 0 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 0 m i n, 然后捞起用清水冲洗, 晾干后播种。整地起畦密播, 覆盖厚度0.5 cm细沙, 并盖上遮阴网, 每天喷淋保湿, 待长出2~3片真叶时开始移苗。培育1 a后, 可作为砧木用于嫁接。

2 结果与分析

2.1 优良母株筛选

2014年4月, 对观察到的36株健康沙糖橘植株进行第一次PCR检测, 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 建城镇6个样本中, 4个不含有黄龙病病原, 2个含有黄龙病病原, 感染率为33.3%;宋桂镇16个样本中, 12个不含有黄龙病病原, 4个含有黄龙病病原, 感染率为25.0%;河口镇16个样本中, 7个不含有黄龙病病原, 7个含有黄龙病病原, 感染率为50.0%。第一次筛选出23株不含黄龙病病原的母株。

2015年2月, 对2014年筛选出的23株沙糖橘母株进行PCR检测, 第二次检测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 建城镇4个样本中, 1个不含有黄龙病病原, 3个含有黄龙病病原, 感染率为25.0%;宋桂镇12个样本中, 11个不含有黄龙病病原, 1个含有黄龙病病原, 感染率为8.3%;河口镇7个样本中, 均不含有黄龙病病原, 感染率为0。因此, 第二次筛选出19株不含黄龙病病原的母株。

2.2 子代测定

2014年5月, 从第一次筛选出的23株不含黄龙病病原的母株中, 抽取生长最繁茂、健壮, 叶片青绿的4株母株进行扩繁嫁接, 采剪其枝条作为接穗, 用酸橘苗做砧木, 培育1年后, 于2015年3月种植于严重感染黄龙病的疫区内。2016年1月, 对该4株母株及其子代进行PCR检测, 结果表明:宋桂B3母株含有黄龙病病原, 宋桂B3子代和建城4号、宋桂B2、宋桂B4母株及子代均不含黄龙病原。对照比较连续3年PCR测试结果可知, 建城4号、宋桂B2、宋桂B4母株均不含黄龙病原。

3 小结

本研究经过3年跟踪种植于严重感染黄龙病疫区内的生长健康, 且未感染黄龙病的沙糖橘植株, 通过PCR检测、嫁接繁殖子代测试, 确定其抗黄龙病的性状稳定。研究结果表明, 建城4号、宋桂B2、宋桂B3母株不含黄龙病病原, 且具有稳定的抗黄龙病能力。

在沙糖橘种植方面, 培育和栽培无黄龙病原苗木是持续发展沙糖橘生产的基础, 同时, 还需对黄龙病、病毒病及其虫媒定期检测, 及时铲除病株和防治虫媒, 加强土壤水肥管理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在感染黄龙病的疫区内, 选育健康、生长良好且未感染黄龙病的沙糖橘植株作为母株, 在繁殖外延体后, 种植于感染黄龙病的疫区内进行抗病试验, 并通过田间观察和PCR检测来确定其是否染病, 最终筛选出具有黄龙病抗性的沙糖橘植株:建城4号、宋桂B2、宋桂B4母株。

关键词:沙糖橘,抗黄龙病,品种选育

参考文献

[1] 广东农林学院植病教研组.柑橘木虱传递柑橘黄龙病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 1977 (6) :50-53.

[2] Halbert S E, Manjunath K L.Asiancitrus psyllids (Sternorrhyncha:Psyllidae) and greening disease in citru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ssessment of risk in Florida[J].Florida Entomol, 2004, 87:330-354.

[3] 林孔湘, 骆学海.柑橘黄梢 (龙) 病热治疗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 1965, 4 (2) :169-174.

[4] 柯冲.柑橘黄龙病病原研究与防治建议[J].中国柑桔, 1979, 34 (3) :29-32.

[5] 王爱民, 邓晓玲.柑橘黄龙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 2008 (6) :101-10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黄连作障碍机制研究进展下一篇:口咽通气管在危重脑血管病人抢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