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耗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建筑能耗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公共建筑用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建筑节能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领域,通过对能耗数据的分析,得到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用能的特点,找出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使公共建筑建筑节能工作在运行阶段得到更好的控制。

第一篇:建筑能耗论文范文

建筑——最大能耗“黑洞”

建筑相关能耗已占全社会能耗46%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

据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透露,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到20%。

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6.7%),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

“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3倍以上。”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07中欧楼宇节能高峰论坛暨中欧节能建筑项目对接会”上,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元端不无担忧地说。

这样的数字背后又隐藏着何种隐忧?建筑能耗到底已经严重到何种程度?

据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韦延年教授介绍:我国住宅建设用钢平均每平方米55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0%~25%,水泥用量为221.5公斤,每一立方米混凝土比发达国家要多消耗80公斤水泥。从土地占用来看,发达国家城市人均用地82.4平方米,发展中国家平均是83.3平方米,我们城镇人均用地为133平方米。同时,从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住宅使用能耗为相同技术条件下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从水资源消耗来看,我国卫生洁具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30%以上。

2006年底,全国政协调研组就建筑节能问题提交的调研数据显示:按目前的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9亿吨标准煤。

10.9亿吨标准煤意味着什么?它相当于北京五大电厂煤炭的合理库存的400倍。据同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惟定教授估算,每吨标准煤按照中国的发电成本折合大约等于2700度电;那么,2020年,我国的建筑能耗将达到29430亿度电,比三峡电站34年的发电量总和还要多。

建筑节能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早在1986年,我国就开始试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9年又把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纳入强制性标准进行贯彻。国办和建设部近年来又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用建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各地也纷纷出台具体落实措施,希望降低建筑能耗。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建筑节能实施情况不容乐观。2005年,建设部曾对17个省市的建筑节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北方地区做了节能设计的项目只有50%左右按照设计标准去做。

以上事实证明,中国的建筑节能技术的市场潜力巨大。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使用高效能源技术改造现有楼宇,可以为中国节约每年约6000亿元人民币的成本,这一数字相当于少建4个三峡电站。

专家指出,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在下一个15年中保持高于7%的年增长率目标,中国正面临环境恶化和资源限制。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推广节能建筑、减少建筑能耗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导致建筑能耗巨大的几大“罪魁祸首”依然猖獗。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实心粘土砖“封”而不“死”,产量居高不下,造成极大的能源消耗;供热采暖的消耗大约占了建筑能耗中近一半,但“热改”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困难重重,无法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不到城镇建筑总量的4%,但是却消耗了建筑能耗总量的22%,日益成为能耗的“黑洞”……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不少国外公司已经发现了中国建筑高能耗所带来的巨大商机。

近日在上海召开的“2007中欧楼宇节能高峰论坛暨中欧节能建筑项目对接会”,不仅吸引了许多国际节能领域的知名企业,同时欧盟各使领馆、欧盟中国商会、瑞中商会、意中商会、德中商会、瑞信银行等机构都积极参与,并给予支持。在他们眼中,中国楼宇业全球最大,为建筑节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难得的商业机会。此次论坛的重要议题就是,如何通过中欧金融界、建筑界和能源管理界的整合,对大量的既有建筑,包括大型商业物业、政府公共建筑等高能耗建筑项目,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节能改造模式。

建筑能耗中的三个“巨无霸”

采暖:占城镇建筑能耗40%

今年3月,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7》中称,我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根据建设部2006年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供热采暖耗能全年约为1.3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0%。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方冬季供热采暖消耗了大量能源。

“每到冬季,我就比较郁闷:小区是集中供暖,暖气比较充足,但也使得家里很燥热,既浪费能源,又不舒服。”家住北京人定湖西里小区的韩先生告诉记者。

韩先生曾向物业公司反映,能不能把暖气的温度降一点。物业管理人员的回答是:不行。理由是韩先生住的楼层高,温度自然要高一些,如果温度调低了,住在楼下的老年人该不干了。“年轻人忍着点吧,”物业说。“没有办法,我只有自己开窗户透透气,散散热。”韩先生的房子建筑面积为75平米,按每平米24元收费,他家一年的采暖费为1800元。如果使用壁挂炉自主控温,韩先生家大约每天要用5~6立方的燃气,折合10~12元人民币,按照四个月的采暖季来计算,大约花费1200元左右,将比原来少花费将近600元。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由于供热系统设计不合理,用户室内无法自主调控,如果热了,只好开窗户调节室温,大约浪费了全部热量的7%。“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kg/m2·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部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江亿对记者说。

“面对这种状况,如果实施‘暗补’变‘明补’’和热计量制度的改革,就可在其他方面都不动的情况下,节约能耗近30%。”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

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直接导致了供热收费难、浪费严重、能耗高、供热质量差等诸多问题。“暗补”变“明补”,就是把过去由单位替职工交供暖费的“暗补”,变为直接把供暖费以专项补贴的形式发放给职工、由职工直接向供热企业交费的“明补”,实质就是“谁用热、谁交费”。

当“热”不再是“福利”,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更显得至关重要。但供热体制改革在推进过程中一直困难重重。

2003年7月,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逐步取消按面积计收热费,积极推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办法”。2005年底,八部委再次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稳步推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促进供、用热双方节能。”按照建设部有关领导的设想,通过力挺供热体制改革,供热采暖的节能将承担至少三分之一的建筑节能任务指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被建设部寄以厚望的供热节能并不理想。

一个具体的例证是:在今年初,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2006年全国城镇新建的节能建筑可形成年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的能力。而既有建筑的改造难度比较大,此项目标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阶段,尚未全面启动。

“推进供热计量就要对小区进行管网改造,这将是非常浩大的工程,每户的成本大概需要十几万元。这么多钱,谁出?让用户出,谁会愿意?”北京某物业管理公司的娄主任对记者说。

记者查阅2006年7月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发现其中只是笼统要求“各地应加大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资金的投入”,并没有就“谁出资?如何出资?”作详细的规定。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各地,基本上都由当地的热力集团(或公司)投资,对家属楼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作为供热改革主要实施者的各地供热公司,对‘不交费不供热’的改革非常赞成,但对按照热量收费的热改却多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抵制。”《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7》撰稿人之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杨秀说。

“热改难以实施的原因,一方面是‘采暖是社会福利保障’的观念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实际操作中的技术问题:我国以大型公寓式建筑为主,顶部、端部住户的耗热量一般为中间住户的2~3倍,此外,间隔墙之间也相互传热,如果严格按照热量收费,就会造成采暖费用的悬殊差别,一味追求以分户计量为基础的计量收费改革,就会很难实施。”江亿院士说。

据建设部城建司司长李东序介绍,建设部下一步将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督促各地贯彻《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同时启动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温度调控改造及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研究制定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作。

大型公共建筑:4%的建筑占了22%的建筑能耗

“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占不到城镇建筑总量的4%,但是却消耗了建筑能耗总量的22%。”建设部科技司副司长武涌说。最近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7》称,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的耗电量为70~300KWH/(m2·年),为住宅的5~15倍,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

以北京市为例,虽然全市大型公共建筑面积仅占建筑总量的5.4%,但全年耗电量却接近全市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半。据清华大学的薛志峰博士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北京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将增长一倍,达到4000万平方米。按照现有的能耗指标推算,今后大型公共建筑耗电量将高达60亿度,与全市居民生活用电总量的80%相当。

今年6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规定,夏季公共建筑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但记者今年8月在北京随机走访的十几家写字楼中,室温几乎都低于26℃,员工穿外套开空调的现象很是普遍。空调低温运行所造成的能耗只是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巨大的原因之一。

“罩着玻璃罩子,套着钢铁的膀子,空着建筑身子”,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当下的大型公共建筑。在他看来,目前我国公共建筑追求新、奇、特,管理粗放,已经成为浪费能源的样板。

江亿院士用“黑洞”来形容大型公共建筑造成的能源消耗。据其介绍:北京市一般家庭空调的平均电耗是每平米两度,而大型公共建筑的电耗平均是每平米60~70度;一般家庭的空调半年大约运行400个小时,而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半年大约运行1800个小时。

花巨资建设的大型建筑为什么最后却成为能耗“巨无霸”?

首先有设计上的原因,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很多大型公共建筑都搞大玻璃幕墙,完全不考虑避阳、绝热等措施,造成了巨大的能耗损失。“这都是一些高耗能的建筑垃圾”,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说。在他看来,一般建筑物窗与墙的单位能耗比例为6 :1,而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夏季室内超热,冬季又不挡寒。多数摩天大厦不得不加大功率,开放空调以调节室温,“能源高消耗触目惊心。”

“相对于普通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用能比较集中,设计比较复杂,但如果片面追求形式,忽视建筑功能,就会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研究员林海燕对记者说:“例如各地出现的“高楼热”有必要降温,否则照此建设势头发展,至少还会持续15年,到时安全、耗能、采光、用电、隔音等诸多问题会更为突出。”林海燕说。

除去设计上的原因,在林海燕看来,个人住宅的节能意识比较强,而大型公共建筑则相对较差,因为是公用的,没有哪个人为巨大的能耗负责。

江亿院士认为,要降低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就需要建立新建建筑的节能审查制度以及运行消耗的定额管理机制。

今年1月,建设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对“不注重节约资源能源,占用土地过多;一些建筑片面追求外形,忽视使用功能”等情况提出了批评。

据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透露,下一步,建设部将在北京、上海等32个省市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工作,公示一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基本能耗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用能标准、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节能服务等制度。

实心砖:毁田大户“封”而不“死”

作为传统墙体材料,实心粘土砖被业内人士雅称为“秦砖汉瓦”,俗称为“红砖”。 据2005年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房屋建筑材料中70%是墙体材料,其中实心粘土砖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实心粘土砖每年耗用的粘土资源达1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毁田50万亩。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生产粘土砖消耗7000多万吨标准煤。

从2000年开始,实心粘土砖就因其对能源的耗费、土地的破坏等原因被国家禁止。据国务院2005年9月《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要求,2010年底,所有城市都要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全国实心粘土砖年产量控制在4000亿块以下。

“尽管国家先后公布了两批‘禁实’城市名单,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实心砖基本不用了,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基层一些地方,实心砖仍然大量存在,‘封’而不‘死’。”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建筑结构专家陈祥福说。

“北京市4000多个自然村中,95%以上的建筑依然是用红砖,墙体主要以二四墙(墙体厚度为240毫米)、三七墙(墙体厚度为370毫米)为主。”北京市建委科技教育处一位负责人说。尽管禁令频频,但实心粘土砖在农村仍然有广阔的市场。

“在城区边上,你可以看到很多在固定点聚集的卖砖的拖拉机,拉的都是实心砖。随时按买主的要求拉到所需的地方。”8月16日,河北省邢台市某县一位张姓砖厂老板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张老板的砖场有40多名工人,每年大约生产800~1000万块实心粘土砖,在当地只算是小规模。“全县大约有20多个生产实心砖的砖场,附近几个县还有一些更大规模的砖场,年产量在2000~3000万块之间。”据其介绍,从2005年开始,该县政府要求砖场不能生产实心粘土砖,并提倡用灰沙砖来代替,但一段时间后,老百姓对以沙石为原料的灰沙砖并不热衷,“于是政府也就算默许了对实心砖的生产。”据张老板介绍,以前相关部门每年来收几百元的管理费,现在每年就是罚款,“有关系就少罚些,没关系就多罚些,罚了款了,你也就可以生产了”。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墙体材料企业约有10万家,其中砖瓦企业9万家以上,墙体材料年总产量折合为普通砖约为8500亿块,其中实心粘土砖为5000亿块。

既然实心粘土砖耗能如此严重,而且国家禁令频频,为什么就不能用诸如混凝土空心砖、加气混疑土砌块,甚至灰沙砖等环保节能砖来代替呢?实心粘土砖为什么就“封”而不“死”?

“用来替代实心砖的灰沙砖,老百姓并不认同,一是吸水性不好,二是抗压性不好,在我们这里,老百姓盖平房也不会用它,一般只是搭个猪圈、盖个厕所时才用。”砖厂的张老板这样分析其中原因。

不过,北京丽泽建材城的一位销售人员有不同的看法,他告诉记者,混凝土空心砖生产周期长,从生产到成品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因制作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目前销售价格为每块0.44元左右,比就地取材制作的实心粘土砖要贵许多。“很多人想买实心砖主要就是因为价格便宜。”

建设部有关资料显示,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预计未来10年我国城乡新增房屋建筑面积年均仍将达到20亿平方米,对墙体材料的需求量很大。未来“禁实”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将加大对新型墙体材料推广的支持力度。凡财政拨款或补贴的行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共建筑、经济适用房、示范建筑小区和国家投资的生产性项目,都必须选用新型墙体材料。利用预算内资金或国债资金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型墙体材料重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标准煤

亦称煤当量,是将不同品种、不同含热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含热量折合成为一种标准含量的统一计算单位的能源。能源的种类不同,计量单位也不同,如煤炭、石油等按吨计算;天然气、煤气等气体能源按立方米计算;电力按千瓦小时计算;热力按千卡计算。为了求出不同的热值、不同计量单位的能源总量,必需进行综合计算。由于各种能源都具有含能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热,所以选用各种能源所含的热量作为核算的统一单位。常用的统一单位有千卡、吨标准煤(或标准油)。我国目前采用标准煤为能源的度量单位。

建筑节能

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居环境紧密结合。概括地讲,就是“四节”,即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大多数人对建筑节能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建筑材料、水电气等方面的节能,而采暖、照明等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往往被忽视掉。其实,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建筑设备的使用是相辅相成的。把建筑围护结构做好,建筑材料选好,只是创造了节能的条件,使房间的负荷变小了,但真正的能耗还是在用能设备的使用上,如采暖、空调等。这些设备如果使用不好,围护结构做得再好,建筑能耗还是会很大。

中国建筑节能20年:为什么雷声大雨点小

牛建宏

“为什么节能建筑这么好的东西,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得不到发展呢?有那么多的阻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2007中欧楼宇节能高峰论坛暨中欧节能建筑项目对接会”上,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兼专家组组长开彦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而在此之前,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委员会会长涂逢祥就发出了这样沉重的忧思:建筑节能进展缓慢,步履艰难,高耗能建筑越来越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建筑节能标准由建设部一个一个颁布,但是很多地区就是无动于衷,束之高阁,不像抗震、防火、结构标准那样,谁也不敢违抗……将近20年的事实证明,如果还是这个样子抓下去,再编多少个建筑节能标准,再开多少个会动员,作用也不会很大,建筑节能工作今后照样不会有大的起色。

事实的确如此。面对如此巨大的建筑能耗,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很不乐观,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2005年,建设部曾对17个省市的建筑节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北方地区做了节能设计的项目只有50%左右按照设计标准去做。其中的原因,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的总结为: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

据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陈重介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6年建设部批准发布第一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2年批准发布第一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8年《节约能源法》实施后,特别是2005年以来,建筑节能工作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近几年来,建设部先后批准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21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具有我国特色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陈重说。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项目因为没有达到节能标准受到处罚。”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张庆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记者了解到,2005年10月建设部新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明确了“建设单位未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委托设计,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在这一规定里,虽然明确了处罚的力度,但执行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由于这些只是宏观政策,在地方上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房地产商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督”,建设部科技司副司长武涌坦陈。

在监管几近空白之外,激励政策的缺乏也使得建筑节能的推进步履维艰。

“当前的一个很大障碍,就是能源价格偏低,建筑使用者、开发商在做能源技术项目的时候得到的利益不多,动力不足。”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兼专家组组长开彦说。

在他看来,现在一种不好的倾向是把节能技术神秘化了,使得大家不敢学习,并认为节能增加了巨额成本。特别在房价上涨过快的情况下,投入、不投入,是一个非常大的矛盾。不投入,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住宅也能卖到非常好的价钱。这些因素阻碍了节能项目的全面推进。

“没有利益驱动,开发商不可能自觉自愿地搞节能建筑。现在我们不缺法规,技术也不成问题,关键是没有激励政策。比如,银行贷款的规定里,就没提节能建筑一个字。”锋尚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张在东对记者坦言。

“留心一下房地产广告你会发现,地段好、容积率低、大采光等等,都能成为商家的卖点,但是寻遍所有广告,你发现有吆喝节能的吗?”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2005年建设部组织的《建筑节能调查问卷》中显示,房地产企业开发的节能建筑销量情况中,节能建筑“非常畅销”的比例只占4%,“与一般建筑无差别”的占到39%,“较一般建筑稍差”的比例占到19%。

“由于现有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缺失,没有形成推动建筑节能的市场机制,对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难以规范和制约,导致房地产开发市场对建筑节能指标的变化不敏感。”建设部科技司副司长武涌说。

据其介绍,我国原有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于2001年1月1日停止执行;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发文规定,原本用于墙改和建筑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不包括建筑节能,致使建筑节能失去经济政策调控,建造高能耗建筑不再受到税收限制而迅速大幅度反弹。

对于开发商而言,建筑成本似乎成了其建设节能建筑的障碍。但在“2007中欧楼宇节能高峰论坛暨中欧节能建筑项目对接会”上,有专家指出,节能的绿色楼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节约的能源价值要远远超出其前期费用。有开发商称:一座中国式节能楼宇消耗的能量仅为类似楼宇耗能的30%,每年可节约1万吨水。能源专家称,整个楼宇70年使用寿命中节约的费用可以再建一座同样的楼宇。

作者:牛建宏

第二篇:公共建筑运行能耗分析

【摘要】公共建筑用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建筑节能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领域,通过对能耗数据的分析,得到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用能的特点,找出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使公共建筑建筑节能工作在运行阶段得到更好的控制。

【关键词】公共建筑;运行能耗;节能潜力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of public buildings

Zhang Yu1,2,Lai Zhen-bin1,2,Du Song1,2

(1.Guizhou Provincial Construction Science Research and Testing CenterGuiyangGuizhou550000;

2.Guizhou Zhongjian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GuiyangGuizhou550000)

【Key words】Public buildings;Op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Analysis;Energy-saving potential

1. 前言

(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资源压力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在大力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工作中,公共建筑高耗能的问题日益突出。

(2)公共建筑用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建筑节能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领域,建筑运行能耗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有了运行能耗数据,才知道它在整个能耗中所占的比重,才能确定建筑节能工作的地位或重要性,才能衡量每年建筑节能工作的成效。公共建筑能耗调研一旦解决了建筑能耗的估算方法,就可以预测未来的建筑能耗发展趋势,也可以对未来的建筑节能潜力作分析,进而可以作建筑节能规划。有了公共建筑运行能耗数据还可以与国家或某一地方的能耗进行比较,从而便于本市与其他地区建筑节能工作的交流讨论和对照差距,促进自己的建筑节能工作。当然也可以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比较,知道我们的公共建筑运行能耗所处的水平和建筑节能工作的状况。当公共建筑运行能耗与建筑节能工作相联系时,又可暴露我们建筑节能工作的弱点所在和改进方向,推动建筑节能工作。

2. 能耗数据分析

(1)我们从贵阳市的公共建筑中随机选择了120栋进行运行能耗分析,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平方米。其中按功能科分为:教育文化建筑、办公建筑、商场超市建筑、酒店宾馆建筑。通过计算得到各类建筑的平均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如下表1(面积平均能耗和人均能耗表见表1、面积平均能耗对比图见图1、人均能耗对比图见图2):

(2)通过对运行能耗的分析,对建筑的用能特点做了相应的总结。我们发现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位居前列,这些建筑都是需要常年提供照明和空调的建筑,照明和空调的能耗占到整个建筑能耗消耗的70%左右。

(3)办公建筑主要用能种类为电力,主要用能设备包括空调用电系统、照明用电系统、办公插座用电系统、动力用电系统及其他用电系统。由于办公建筑上下班时间相对固定,因此能耗相对稳定。办公建筑中大型建筑配备中央空调,通常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较老的办公楼采用分体空调型式。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各办公建筑之间照明灯具、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差别都很大,加上建筑遮阳、通风形式的不同,能耗差异较大。部分办公楼照明功率密度超过规范要求,能源管理的组织、能源系统的计量以及能源管理的实施相对比较薄弱。

3. 节能潜力分析

3.1根据能耗统计报表中填报的建筑信息,在结合我省既有建筑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建筑能耗高的建筑存在以下问题:

(1)建造时间早,造成建筑能耗增加。由于当时没有节能设计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该楼宇在建筑设计、用材等方面未考虑节能,造成围护结构无保温,空调采暖系统的能效比低等。

(2)建筑设备出现老化,能效比降低。

(3)楼宇使用过程中增加的一些耗能设备效率低,不是節能产品,导致了能耗增大。

(4)节能管理制度还需要完善。没有按使用功能安装分项计量电表,导致了在管理方面增加了难度

(5)加强节能意识,建立节能降耗激励约束机制。

3.2根据以上情况,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节能潜力的挖掘:

(1)外围护结构无保温是能耗过大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建筑在设计时没有进行节能保温设计,屋面也未进行节能保温设计。根据现行建筑节能标准建议对该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进行改造,增加保温层,保温层材料可利用市场上满足要求的材料。

(2)外窗的热损失较为严重,多数建筑外窗为铝合金单层玻璃窗,传热系数大,保温效果不好,故建议对该建筑外窗进行更换,可更换为中空玻璃窗,保温性能好,可大大降低房间的热损失,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3)对建筑的设备按时进行检查和维护。

(4)进一步加强节能宣传力度,规范用能行为。

(5)注意适当开启窗户进行自然通风。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公共建筑运行能耗的研究,描述性分析了教育文化建筑、办公建筑、商场超市建筑、酒店宾馆建筑的用能水平及特点,提高了对当前对公共建筑能耗现状的宏观认识。实际上,建筑能源消耗情况非常复杂,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繁多。建筑的用能水平除受自身热工特征、设备系统性能等硬件条件有关外,还与运行方式、管理水平、使用者节能意识等软件条件息息相关。因此,运行能耗分析结果很大程度上仅能给我们概括性的认识,在评价和判断建筑用能水平的合理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对公共建筑进行能源审计,找出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使建筑节能工作在运行阶段得到更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张伟荣,魏庆苊,王鑫,江亿. 政府机构办公建筑能耗现状调查.

[2]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

[3]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

作者:张宇 赖振彬 杜松

第三篇:低能耗建筑的节能途径

摘要:建筑能耗涉及采暖、空调、生活用能、办公用能、工业建筑用能等,本文从建筑维护结构、空调系统、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热电冷联产系统及节能政策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建筑的节能途径,为低能耗建筑的节能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节能 维护结构 空调系统 节能机制

0 引言

低能耗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我国城镇建筑能耗主要体现在北方地区采暖、居民住宅生活、公共建筑办公、工业建筑生产等方面的能耗。建筑节能指无论是在规划、设计建筑物时,还是在建造、使用建筑物时,都要严格遵守建筑节能标准,认真执行施工验收规程,使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达到最佳效果,在原料的选择上,注意采用那些能耗较低的建筑材料,使采暖、制冷、照明、给排水和通风系统在运行效率上都得到明显的改善,严格管理建筑物的用能设备,充分使用可再生能源,使建筑物使用功能达到相应的标准,创造高质量的室内热环境的同时,建造低能耗建筑,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2]。

目前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大约占总能耗的1/3。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多,进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都推动了我国建筑能耗的比重不断攀升,与发达国家的水平越来越近了。因此,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优化建筑结构设计、采用新型建筑围护结构及材料、通风装置和排风热回收装置、降低输配系统能源消耗技术、湿温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热泵技术、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新能源利用系统等。因此,建筑节能将成为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节能方式,就目前科学技术水平而言,在建筑维护结构、空调系统、热电冷联产系统及节能政策机制等方面可实现节能。

1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低能耗建筑成功的关键因素,对建筑环境起主导作用。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与建筑体形系数、朝向、窗墙面积比、外窗、屋面及门窗材料的传热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3]。建筑环境的性能首先是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设置与调控来实现的,而只有当建筑围护结构本身无法实现人们所期望的建筑内环境时,将借助主动式的环境控制系统(如空调)来实现。从能量利用效率的角度考虑,通过调整建筑围护结构来控制室内外的声、光、热等各种形式的能量流通,要比将这些能量流入室内后再通过环境控制系统来消除,更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这也是建筑围护结构承担更多环境功能的体现。

建筑围护结构主要有视野、采光、遮阳(隔热)、保温、通风、隔声等六大方面的重要功能。这些功能都是相互关联、相互矛盾的,他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智能围护结构是指建筑构件的综合体,这些构件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这样便能更好地保证建筑外围构件独立或联合做出调整,做好环境变化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使建筑物内部的环境健康舒适,还要使能源消耗最低。应对建筑物内环境的变换是智能围护结构最关键的功能,因此,围护结构本身必须具备可变性。这种围护结构的可变性能可以是物理结构本身的可调节性,也可以是围护结构自身的物理性能可变性。

得热和遮阳——要想改变透明围护结构冬季得热、夏季遮阳的问题,可选用透过性能高、传热系数低的玻璃幕墙(能使围护结构冬季得到大量太阳辐射热量,使室内热量的流失的少些),再加上活动遮阳装置(在夏季或太阳辐射较强的过渡季节遮挡太阳辐射的效果比较明显)的围护结构形式。

散热与保温——为了解决围护结构不同季节保温与散热的矛盾,可以采用一些结构可调的双层围护结构形式,例如,夹层通风可调双层保温外墙结构,冬季不要开着通风夹层的进出风口,使外墙的保温性能大大改善,而在夏季或需要散热的过渡季节不要关闭夹层的进出口进行通风散热,不仅能够不让通过外墙体进入室内而是室内温度过高,又能使建筑物更好的散热。

通风与密闭——采用双层的围护结构形式,可很好的解决围护结构不同季节通风与密闭的矛盾。内外层结构可开启的部位都非常大,若要进行通风排热,内外层的开口可一起打开;若要想密闭不通风,就不要打开这些开口。因为每层围护结构开口比较大导致密闭性不好,但是,对于内层围护结构来说,一方面夹层的空气温度会和室内温度差距比较小,另一方面由于外层围护结构的阻挡,其内层围护结构两层的压力差要比外层围护结构两侧的压力差小很多,因为通过内层围护结构的渗漏量就较单层围护结构时要少许多。

2 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在公共建筑中,中央空调是主要的耗能设备。据相关数字的统计,普通中央空调的能耗约大约占建筑总能耗的一半,所以要高度重视关于改善中央空调系统能效的问题[4]。

空调系统的两大功能是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夏季空调的使用空调主要是为了降低温度以及进行除湿处理,其中除湿的能耗在空调能耗中占得比例为30%—50%。在空调系统中,要降低温度时,要使冷源的温度不高于室内空气的干球温度,而进行除湿处理时,则要求不高于房间的露点温度。传统空调系统使用统一冷源对空气进行降温和除湿处理,这样可能不会充分利用能源。同时采用冷凝的方式对空气进行除湿,还要对空气进行冷却,其吸收的显热与潜热比的变化范围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这个变化的范围过大,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的。

采用温湿独立控制策略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不同的系统分别单独控制室内湿度和温度,通常采用末端装置有:送风系统,它的目的是去除潜热负荷;辐射板,它的目的是除显热负荷。采用机械方式解决室内空调要求,除湿系统使新风达到某种干燥标准的时候,可以用来排除室内人员和其他产湿源产生的水分,同时还以新风的形式进行二氧化碳和室内异味的排除,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通常情况下,这些排湿和排除有害气体的负荷只与室内人员数量的多少有关,并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可采用变风量方式,依据室内空气的湿度或二氧化碳浓度来决定风量的大小,这种系统能够分别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具有冬夏末端装置的功用,特别是能够使新风量能够随着人员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解决了变风量系统冬季人员的增加,热负荷降低。因为送风量变少了,新风量也会跟着变少,不仅能使运行能耗减少,还可某种程度上避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的热冲击危及人身健康。

辐射板一般以水作为冷媒介传递热量,其密度大、占空间小、效率高;冷媒通过特殊结构的系统末端设配辐射板,将能量传递到其表面,并通过对流和辐射的方式直接与室内外环境进行换热,极大地简化了能量从冷源到终端用户——室内环境之间的传递过程,减少不可逆损失,提高了低品位自然冷源的可利用性。一般地,辐射冷却系统工作在“干工况”,即表面温度控制在室内露点温度值上;这样,室内的热环境控制和湿环境、空气品质的控制被分开,辐射冷却系统负责除去室内显热负荷、承担将室内温度维持在舒适的范围内的任务,通风系统则负责人员所需要的新鲜空气的输送、室内湿环境的调节、以及污染物的稀释和排放等任务。这一独立控制策略,使得空调系统对湿、热、新风的处理过程有可能实现最优,对建筑室内环境的节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辐射冷却系统还具有避免吹风感、提高舒适度以及将采暖和空调的末端设备统一的特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节能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许多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展现了无限的发展前景。太阳能的利用已在建筑节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业内人士越来越多的把目光投向建筑与太阳能利用的“一体化设计”,具体来讲就是将太阳能系统中的全部内容都一个不少的加入到建筑设计的元素中去,将太阳能系统的各个部件融入建筑之中,“相加”设计,使太阳能系统与建筑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太阳能利用的“一体化设计”方式有以下几种:与墙体的一体化设计、与屋面的一体化设计、与阳台的一体化设计、遮阳装置的一体化设计等[5]。经过一体化设计的太阳能利用方案,具有以下优点:①充分利用太阳能,可减少建筑用能的成本;②将建筑使用功能与太阳能设施结合起来,形成多功能建筑构件,巧妙高效地利用空间;③综合考虑的情况下,建筑构件和设备全面协同,这样就会使构造更合理,能够提高整体质量,并使建筑负荷变小,从而使建筑总造价变少了;④有利于形成建筑外观的和谐统一,尤其是很多用户使用的集合住宅中,形成一个整体,改变了个体使用者“各自为政”的局面;⑤同步施工,一步到位,能够有效阻止在进行后期改造工程,避免给用户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也不会损伤建筑已有结构。

4 楼宇式燃气热电冷联产系统节能技术

我国传统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一些城市开始使用天然气作为其主要能源来源,建筑热电冷联供系统是今后建筑物能源系统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6]。即在建筑物内设置燃气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承担建筑的部分用电负荷,同时发动机的余热解决建筑供热、供冷问题。此种方式目前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怎样有效地充分利用好发电余热,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获得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满足建筑物热、电、冷负荷变化的需求。

楼宇式燃气热电冷联产系统是为建筑物提供热、电和冷的现场能源系统。发电机组所发电力直接供应建筑物使用,发电后的余热用于制冷、采暖或供应生活热水。可在热电冷系统中应用的设备种类繁多,在功能上,主要有发电设备、供热设备、制冷设备和蓄能设备这四类。其中发电系统可采用传统的小型燃气轮机和燃气内燃机,也可采用技术先进的微型燃气轮机、小型的斯特林燃气外燃机以及燃料电池等;供热设备主要由余热锅炉(余热回收设备)尖峰锅炉(主要是进行调峰)组成;制冷设备主要由利用废热的吸收式制冷机、电动制冷机等组成。为了解决热电冷负荷之间的耦合关系,热电冷联产系统中可以设置蓄能装置,蓄能装置可以蓄水、蓄冰以及蓄存浓溶液等。冷、热水蓄能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但蓄能温差小,密度低,约为21~42 MJ/m3;冰蓄冷技术是目前使用十分广泛的一项蓄冷技术,它是利用冰的相变潜热进行冷量的储存和释放。

楼宇式燃机热电冷联产系统可补充电网,在保障楼内电力方面安全性上有很大的帮助,使电网在输配中的损失变少。夏季,天然气用得比较少,而在电力方面的应用非常多。天然气热电冷联产系统的应用,可增加天然气在夏季的用量,减少电力用量,这样便可以调节天然气和电力的高峰期用量。

5 建筑节能政策机制

仅依靠技术力量来降低能源消耗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相关政策和机制的推广。这里我们介绍三种建筑节能政策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相关的建筑节能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并且严格执行或者以指令性行政命令的形式促进节能等,这种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比较典型的管理手段;二是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的情况下,超越标准规范的最低要求、将建筑节能性能与产品市场经济价格相挂钩的手段;三是由于建筑节能管理已经由管理者的特有任务转化为与社会各群体礼仪、责任相关的事务,建筑节能管理设计主体具有多元性,所以收集整理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一些显性和隐性信息,并通过合理的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公开,用以制定不同种类的激励、奖惩机制,即建筑能耗统计与信息公开制度。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的差异非常大,因此试图通过上述三项政策机制中的某一个来化解全部问题,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我们应以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为依据、充分考虑到建筑节能的各个特点及其重点,灵活选用和组合上述三种手段,形成一种合力,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要使建筑能耗统计制度既能遵守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国情,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依据已有统计渠道,建立可持续运行的建筑能耗基础数据统计体系,包括数据调查方法、统计信息标准等;二是在全国范围内,以及省区、城市建立完善的建筑能耗数据库和统计数据报送网络,建立建筑能耗统计分析模型和预算建筑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模型等,同时要进行统计和预测分析;三是建立一定范围内、适当形式的建筑能耗数据定期公开和公布制度,在网络以及各种媒体的推动下,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其中去,建立各种形式的激励和奖惩机制。

6 结论

低能耗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的保障和必要因素。建造低能耗建筑的技术措施主要集中在更加优化的建筑结构设计、高效的能源消耗设备和系统、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适当的节能政策机制。当前建筑节能已经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发展“节约节地型建筑”。通过以上努力一定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未来的建筑节能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薛志峰等.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5.

[2]梁海嵘.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技术的工程实践[J].广西城镇建设.2010,(9):24-27.

[3]徐浩,闫增峰,隋芊蕙.低能耗教授花园综合节能技术[J].低温建筑技术.2011,(4):128-129.

[4]李司秀,胡嘉庆.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探讨[J].制冷.2011,30(1):84-87.

[5]徐浩.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 2011,(4):27-29.

[6]王哲,郭力伟.浅谈建筑节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4):104.

作者:任世营 姚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项目评估论文范文下一篇:城乡规划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