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教育叙事

2022-07-06

第一篇:初中班级教育叙事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数学课堂教育教学叙事

数学课堂教育教学叙事

寇彩虹

我是一位多年从事初级中学数学教学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历程中,现在十分注意在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充实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协调,用于完成教学的目标。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目标获得了进一步的完美成为事实,教学的效果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我的课堂也朝气洋溢,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有趣的教学活动很值当回味,它的呈现,进一步加大了我对于学生学习情感与立场的培养力度,现在回想起来,还别有一番味道。

记得一回数学课上,我出了几道数学题让学生操练,此中有一道儿题是找规律的题型,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普遍做的很差,包括班上的优等生对于这种题型也显的手足无措,我感到很纳闷。在课后反思中,我做了较为周全的查询,发现学生遇到此类不懂的题目时就一筹莫展,真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就连程度较高的学生也感到有些茫然。不过学生到感到很有兴趣。她们都以为此题看似简单解起来为什么却如此之难。看到学生学习情感和立场,我由衷的感到开心。我给学生提示:数学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数学规律题,一类是发明数学规律题。应用数学规律题,指的是需要学生应用之前学习过的数学规律解释回答的题目。发明数学规律题,指的是与学生之前学习的数学规律没有什么关系,需要学生先从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才气够解释回答的题目。学生所做数学操练,绝大多数属于头类。找数学规律的题目,题目有关一个或几个变化的量。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于是,捉住了变量,就等于捉住了解决不懂的题目的关键。

其实,同学提出的这个不懂的题目很是好,她们想知道这种不懂的题目中所隐藏的某种秘密。但我不想就直接告诉她们现成的谜底。为了捉住她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汇集我们相关的习题和课外题,因为有些同学们想“难为一下老师”,也想准确展示一下自己。于是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她们以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不懂的题目,并为此做了充实的准备。

新的一节课开始了,一组同学首先提问,其它组同学也不甘示弱,挖空心思,彼此争论着,终于解释回答出来,她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并且有的同学直接向我提问,我作出苦思冥想的样子,有些同学还真为我着急了。其实我想由这种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如何着手解题,思考依据。当我将同学们提出的不懂的题目一一解释回答出来时,并肯定了她们的提问时,她们的开心劲似乎无法用语言加以形容。接下来,我顺手推舟,让同学察看数码规律题与图形规律题,获得规律式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很快她们得出了结论:很多是一次函数关系,也有二次函数关系。这个结论很是准确,这是我所想不到的。此时,我从心里佩服她们,给了她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然后,我又提出新的不懂的题目:那么如何能判断这个规律式是一次函数关系呢?带着这一不懂的题目,同学们又踊跃摸索起来。从几道一次函数规律式不懂的题目中找到了真正的谜底:当因变量的差除以相应自变量是常数时,就是一次函数关系。那末,其它情况一般就是二次函数关系了。带着同学自己得出的结论,我们展开了大讨论活动,经过一番热战,有些对于结论持有怀疑立场的学生也撤销了疑虑。

真正找规律,固然是找数学规律。而数学规律,多数是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解析式里常常包含着数学运算。因此,找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找能够反映已知量的数学运算式子。于是,从运算着手,尝试着做一些比较,也是解决回答找规律题的好途径。经过此次教学经历,我真正意识到学生的需求是头位的,在此后的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发学生的探求知识欲望与摸索欲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成长,为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根基。

第二篇:初中教育叙事

能够“妙语连珠”肯定对做好班主任工作大有裨益。 案例

一、

有个班主任,发现他们班的女学生有点爱哭,就决定在班会上就此谈点看法,他是这样引出问题的。首先,在课堂上,他先问了个问题:“大家看过《红楼梦》吗?”大家立刻回答:“看过!”他看了看大家,挺神秘地说:“现在,我想悄悄地问一个男同学一个问题,也请他悄悄地回答我。”说着,这位班主任走到一位挺勇敢的男生跟前悄悄地问了两句话,那男生笑笑,也悄悄地回答了两句。然后,班主任笑眯眯地走向讲台,对大家说:“现在,我可以公开答案了。我问他的问题是„你喜欢林妹妹吗‟,他的回答是„不喜欢‟;我又问了一句„为什么不喜欢‟,他的回答是„因为林妹妹爱哭‟。”听了班主任的介绍,全班同学都快活地笑了起来,而这位班主任也就立即借题发挥,恰到好处地讲起了哭意味着无奈、软弱和缺乏信心等道理。 案例启示:幽默有助于班主任恰到好处地引出所要议论的课题 案例

二、

有一次,某班在数学竞赛中得了团体第一,教数学的班主任就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表了“演说”:“这回咱们班得了第一,为什么?因为大家听课特别认真;为什么特别认真,是因为本班主任讲得特别生动!”哄的一声,大家全都快活地笑了,可班主任却一点也没笑,反而推了推眼镜,接着又来了一句:“大家笑得太好看了,太迷人了,为什么?因为本人的演讲太成功了,太出色了!”哄的一声,又是一串欢乐的笑声。

案例启示:幽默有助于班主任创造明快欢乐的课堂气氛 案例

三、

有一次,某班主任裤子后面剐了个窟窿,可他一点也没发现,仍然那么投入地上课。坐在第一排的两个学生十分心疼他们的老师,绝不情愿大家看见班主任的这个小小的不雅,就紧急磋商想了个办法,这就是瞄准他每回落座的位置,在那张椅子上反放了一块橡皮膏,可是,一向准确无比的班主任这回却偏偏没坐准位置,以至那块橡皮膏不仅没有贴准,反而“生动无比”地挂在那了——一走一扇乎,引得全班人大笑……可也就在这时,发现这一切的班主任不仅一点也不慌乱,反而极幽默地说了一句:“这叫什么?这就叫异峰突起,这就叫意想不到,异峰突起的直接效果是笑,而对付意想不到的最佳策略就是随机应变——这就是,既然这个不雅的地方出了一个不雅的故障,我就有了百分之百坐下来讲课的理由,请多关照,本人这就座!”说着,教师从容落坐,教室里也随之响起一片愉快的笑声! 案例启示:幽默有助于班主任巧妙摆脱某种不期而至的窘困与尴尬 案例

四、

有一次物理考试,有几个一向拔尖的同学因为骄傲考砸了,班主任曾在总结时发表了如下的一段演说:“我听过一个故事,有个大学生放假回到乡下老家,为了说明他见解深刻,就在吃饭时大谈哲学,还特意指着桌上的烧鸡对爸爸说:„哲学上讲究具体与抽象,说得明确点,鸡也有抽象的与具体的之分,比如这儿——这只盘子里的烧鸡就是具体的,此外还有一只抽象的鸡在。‟老父亲见他滔滔不绝,听得挺烦,就立刻顶了他一句:那好!这只具体的鸡我吃,你吃那只抽象的去!”听到这,大家果然哈哈大笑,而这位班主任也就恰到好处地接着说:“大家笑了,说明大家知道骄傲不好,也知道该让骄傲者吃点„抽象的鸡‟!那么,这次物理考试,应该让谁吃„抽象的鸡‟呢?大家猜猜?对了,就是那些骄傲轻敌的人,说得具体点,有几位同学一向拔尖,可这次却偏偏只考了七十几分!因此我建议,„具体的鸡‟,请谦虚者吃,„抽象的鸡‟,就留给他们!”见大家听了有默默含笑的,也有低头深思的,这位班主任接着说:“不过,我也要补充一句,如果这几位是因为谦虚才这么干的,那就另当别论,也请他们吃具体的鸡!”于是哄的一声,教室里又一次响起愉快的笑声。班主任的话既是对谦虚者的一个热烈的表扬,也是对骄傲者的一个既含蓄又明朗的批评! 案例启示:幽默有助于班主任把严肃的批评变得亲切得体 案例五:

一天,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女同学因到校医室打针迟到了两分钟,气喘吁吁地站在教室门外,由于恰好嗓子发炎喊不出“报告”二字,便在教室外急得小脸通红,双手紧紧抓住教室的门框,好在班主任及时发现了她,于是立刻对她说了一句:“我一看就知道你特别特别地爱我们的教室,瞧,你把门抓得多紧!进来吧!”那学生笑眯眯地进来了,自然不再慌乱,并打心眼里感激这位善解人意的好老师。 案例启示:幽默有助于班主任对症下药,及时缓解学生的紧张。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初中数学教学叙事《轴对称》

几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容易跨越的一个坎儿.刚开始学习平面几何的新奇感,被一个个概念,一个个定理弄得晕头转向,随之而来的便是感到枯燥无味,因而往往在学习中失去信心;再加上有时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不够细致,,不能把知识讲活、讲出趣味,从概念到概念,从定理到定理,讲得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是造成几何难学的一个原因 .以《轴对称》为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自认为重点突出,难点有所突破,可是一节下来,不但老师累,学生更累,浑浑噩噩不知道学的什么。仔细想想,不能怨学生笨,而是老师没有放手给学生空间,学生在课堂中没有体现出主体意识,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同时教学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学情景的营造没有新意,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热情,及时引导,使之更好地表达和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意识到教学时应注意:(1)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认真观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无处不在。(2)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积极向上,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应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3)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设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设想,导入课题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图形,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

(二)探索新知、动手实践从现象到概念的出现,若直接给出学生会感到似懂非懂,因此在学生亲身经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合作交流中将探究推向深处,从而突出这节课的了重点。

(三)应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进一步激发学习与探究的热情,同时注重动手操作在学生的知识构建中的作用。

(四)巩固提高、实践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学会应用所学知识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美化生活,又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五)反思小结,运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梳理学习的内容,理清知识脉络,抓住知识重点,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概括清晰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旨在让学生开拓视野和感受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美好境界。

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在开放、多样、交互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互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同见解,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动手实践和自我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不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一种美的享受。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让每位学生不再孤独

亳州市第九初级中学 蒋振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它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点燃起学生探究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想智慧的闸门,让学生充满灵气的大脑和充满创造的双手充分活动起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在生活中融入集体。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讲一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围绕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让每位学生不再孤独。

在开学不久,我发现我们七(11)班上有几个成绩差的同学,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不在家,他们经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夸奖,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重重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安慰。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怀疑,兼之与同学发生冲突受了同学欺负感到委屈又不愿向老师报告,无法得到解脱而埋藏在心里。于是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孤僻、自卑,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加之,父母不在家,他们长期无人管理约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不加以控制自己,而是放任自流。如此下去,他们回一直在差生队伍里徘徊,走不出来的。

1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便开始对他们加强教育。其教育过程叙事如下:

(1)平时多关注些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例如,下课后询问他们能否听懂课;对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父母不在家他们能不能按时吃上饭;言语间流露出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关心。他们受到老师的关怀后,甚是感动,在以后的课堂上,听课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走神了,作业也能按时交送了,而且做得也非常认真。

(2)课余时间我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孤僻的性格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无益处,并鼓励他们尝试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不要再孤立自己,而要融入班集体的生活中去。并且,我还注意帮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动力。

(3)由于他们底子差,平时上课很难听懂课,尽管他们课后很用心学习,但学习成绩仍不见提高。于是,我就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因为我不但是他们的数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班主任,所以给他们辅导功课时,我不但辅导他们的数学知识,后来只要他们没学会的,我都给他们辅导(除外语我不会例外),把他们不懂得知识补上来,渐渐地,我发现他们上课时,竟能举手并正确的回答问题了。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成绩得到飞速的提高,名次基本处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其中,韩笑同学,

2 竟然名列前茅,这种结果远远高出我们共同制定的争取及格的学习目标,更加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奋斗。

然而在七年级下学期,我发现他们几位同学,每次讨论几何题时总是不积极参与,在下面独自做作业、看书,既不参加讨论,也不发表个人见解。学校大型集会、运动会等,他们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课。于是,我找他们谈话,他们说:“升入重点高中只看成绩,只有认真读书才有出路,干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耽误时间。”还说“参加活动就是浪费时间”。

我想:这是长期应试教育效应的余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形成了“离群心理。”导致兴趣狭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这样的人,学科成绩再好也只是书呆子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成为“有知识、无品德的危险品”。

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以下做法:

(1)认识“离群心理”,矫正思想观念。找他们分析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告诉他们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讲:一是长期以来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重抓学科教育,轻抓或淡抓其他活动。二是父母的“成龙成凤”观点偏狭影响。上述原因,客观上对三位同学“离群心理”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观上讲,由于同学们对未来社会“用人观”和人才标准认识不足,把人才标准绝对化,对“需要就是人才”缺乏思考。通过和他们交流、分析,使他们明

3 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个性要求更高,通过沿海地区有些行业技术工人工资高于硕士生工资的例子,告诉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是适应生存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素质,使之端正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2)寻求超越方式,进行积极超越。“离群心理”的超越方式,一是根除旧习惯,形成新习惯,把“主题班会”改成“主体班会”,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班上实际问题,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说话内容,如在跟王大蒙这样一个喜欢迟到的同学说句心理话的主体班会上,要求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先送一句话给王大蒙同学。总结时对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和说话内容予以肯定和表扬,学校大型活动动员他们(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参加,并布置项目要求他们完成。二是树立他们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培养其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组织他们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等集体活动,取得荣誉,便予以庆祝。三是发现其他同学的离群行为,在班级中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别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理由“离群”转变为”亲群”。

(3)时时给予鼓励,处处进行督促。在组织他们进行超越“离群心理”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波折与反复,这既要靠自我教育能力、更要靠教师鼓励与督促。上述三个同 学在开始接受超越“离群心理”教育时表现很积极,但后来也有再回头的趋势。这时,就不失时机地再给其布置参与和

4 主持活动,对他们关心集体,并培养了多种兴趣的进步予以表扬,并督促他们制定“参与班集体活动计划”,逐渐加大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频率,对他们的评语也随之提升,使他们逐步告别“离群心理”,形成集体观念。

通过我近一学期时间教育,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人的“离群心理”不但没有了,而且各人的文化成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他们体会到了融入班级的快乐感。

进入八年级后,由于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而且他们(高瑞瑞、韩笑、张梦扬等人)的知识根基,不如那些成绩一直都比较好的同学的知识根基稳固。以致于这些后来居上的同学,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倍感吃力,对部分章节的内容仍不能很好的把握,这就给他们增加了比别人更多的压力。为了把把所有的内容都很好的掌握,给九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晚上熬到很晚,缩短睡眠时间而用来学习。在期中考试后,我发现高瑞瑞等人,经常上课时晕晕沉沉,有时竟然上课睡着了。

于是,课后我就找他们谈话。当得知他们晚上熬夜,甚至熬通宵学习才导致上课睡着后,我立即对他们的这种行为 进行制止。并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已经本末倒置了,对学习不仅无益甚至还有害。为了帮助他们巩固基础,我没事几乎不离开班级,随时为他们讲解遇到的难题。恢复正常的作息以后,他们上课时明显有精神了,头脑也似乎更灵活了,

5 难题一点就通。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在八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成绩再次飞跃,其中高瑞瑞和韩笑,名列前茅。真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一)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增加可行的物理演示实验,尽可能得把物理实验搬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近距离地观察物理现象。在观察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对这些物理现象进行思考,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从而使物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也更好地掌握物理理论知识。逻辑思维包含抽象、概括、断定、比较、鉴别、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学生对生活严谨科学观察与实验带来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果不经思维加工,形成的知识体系,就是一堆混乱无章的东西。这种对感性材料的思维加工,也是由浅入深的,并根据重要的规律,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如: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过程。从生活中我们知道运动着的物体一旦不受到推动力的作用,最终就会停下来,所以从表面看,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有力才会有运动。但是当我们让质量、速度都相同的小车不受动力作用后,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其运动的距离有长有短,水平面越粗糙,物体就越快停下来。大量的实验后,可归纳出三点:

⑴不受推力作用后,物体都不会马上停下来。

⑵物体在运动时,不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受到阻力作用的。阻力使物体的速度变小。

⑶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长。

对归纳出来的观点进一步推理:

⑴物体不会马上停下来,说明不受力作用时,物体也可以运动。

⑵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不受阻力时,则运动着的物体就不会停下。运动不需要力的保持。

从而我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力改变其运动状态为止。这个过程不但让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还学习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还经常遇到一个理想化模型的概念,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一定树立模型的概念。同时,中学物理对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还体现在习题上。因而,在给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搞题海战术,而应在做习题的时给学生一定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

2.培养科学理性思维。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应学习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处理问题。在物理学中,科学思维主要包含科学想象、科学推理和科学断定三方面。

⑴用科学想象的思维方法分析物理问题,推导、论证物理规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科学的想象有助于学生学习一些规律、公式。同时,想象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⑵用理想化方法建立理想化模型。对于一些物理理论知识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但对于一定的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物理过程都比较复杂,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都会引入一些简单的,理想化模型。

3.养成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科学世界观的一种反响,也是科学理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阐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在对物理知识的讲解和范例事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态度。比如在功这一章中,我们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这一自然界广泛规律,不仅要学生知道这一规律的文字表述,同时,学生也要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永动机是无法实现的。

⑵联系物理学史的实际,开展科学态度的教育。物理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在物理史中不仅纪律了物理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纪律了许许多多闻名于世的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杰出任务。通过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学,可以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①通过物理学史提示科学发展的规律。物理学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艰辛的过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理论的确立和被人们所认可,都是科学工作者们辛苦劳动的结果。②利用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的精神。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科学家是他们的崇拜偶像,科学家的精神品质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简要的讲述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科学家们为科学不断努力奋进的科学精神。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和科学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树立科学家们那样的崇高事业心和培养他们勤奋钻研、严谨认真、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奠定基础。

⑶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培养科学态度的基础问题是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转化为相应的科学习惯。在这点上,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首先,教师要有科学的态度,即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在分析和讲解物理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有逻辑的思维方法,合理的分析结构,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在实验演示的时候,我们要注重科学,在演示中要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不能因为不符合而去凑实验数据。在学生实验的时候,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我们所学的物理方法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懂得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并如实地记载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能对实验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合理的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活动,同样对他们在学习以外的活动中有所受益。

新世纪是科学理性主导的世纪,实施素质教育仍将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目标。而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老师大都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教育,虽然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却没有学会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并重视对学习主体的科学理性的教育。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二)

教师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涌动着青春的激情。当然幸福并不永远表现出轻松自在的人生,幸福便是一种由内而外流淌出来的甘霖,有丰富的人生内涵而又有无尽的生命回味。

我想我们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师这个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你还在从事它,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就应努力再把它变成事业,寻求价值和理想,寻求到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

要想幸福首先要你的学生喜欢你,学生喜欢你是孩子们学习好你带的这门功课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要心中有爱、爱生如子,并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快乐的、愉悦的、进而快乐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作为人民教师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让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影响学生的心灵。做到以情感人、以礼育人、以身示人、以德服人、以能教人,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与我彼此相互的信任。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很多事情难忘忘记,其中最难忘的那是发生在几年的一件事。那年我带毕业班的物理课,这天我进行单元检测,在教室里,我没有什么事情,就要求最右排的学生交基础训练。我让组长帮我打开基础训练,突然在一本书里面掉出来一张纸条。我拣了起来,上面写着:xxx: 我一生就爱你一个 !我本来打算课后再处理这件事情,没想到几个调皮的学生看见了。他们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这时,其他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

“没什么。” 我说。

“我知道,是要传递的情书”一个调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师,念念看。”

“好,那我就念给你们听。”我把纸条慢慢地展开了,我就一本正经地念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随后,我就把纸条折了起来,()把它放入口袋里。旁边一个男生问:“老师,就这个?”

“ 当然了。” 我郑重地告诉他,“学习不就是这样吗。”

我朝她那里看了看,发现她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说:“继续认真做题。”

第二天中午,她来到我的办公室里,低着头红着脸不敢说话。我说:“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男女同学之间相互有好感,这非常正常。因为你们的年龄到了青春的发育期,但是你们毕竟还是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不告诉你的家长,也不告诉其他教师,但是希望你今后好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功课成绩。因为你们今后的路还很长,你知道吗?”

她点了点头,眼里噙着泪花。

最后,那位女同学非常用功的学习,在她毕业考试时数学成绩是班级前3名。记的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确实,通过这个事例,我深深感到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么重要。精神是行为的支撑。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多从精神上关心孩子,教化孩子,那么对孩子行为上的过错,我们也会多一份理解,对孩子的迷惑行为我们也可以找准标本兼治的对策。

我认为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我是做教育的,我的工作理念是:“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三)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不少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枯燥无味,因此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恰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物理课堂上新课的导入唯有新颖别致、出奇制胜,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做实验、举实例、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铺垫,从而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受到关注和优化。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表情等也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等等,都是作用于学生感官的刺激条件,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就说一句话的效果吧,在一次上课时,当讲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后,我问学生:“同学们都听懂了吗?”大部分学生齐声答道:“听懂了。”我又不放心地问道:“谁还有没听懂的地方吗?”这时有一位女生十分胆怯的站起来,小声地问了一个还不懂的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为什么是虚像?我耐心认真的作了解答,最后又补充一句:“以后要专心听讲!”就是这看似很关心的一句话,使得该同学当时就脸红了。课后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细节进行反思时,联想到学生的大红脸,突然意识到这个细节处理得有问题,最后补充的这句话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很不妥的!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有暂时听不懂的地方当属正常。如果因为一个问题没听懂,就认为是没有认真听讲,未免过于武断。就是这样听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诉学生:课堂上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就是没有认真听讲。事实上,学生存在没听懂的问题,本身就难为情,是鼓足勇气才讲出来的,老师如果再给他扣上“不专心听讲”的帽子,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满腹委屈,而且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的勇气和自信,使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学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非同小可!于是我赶紧找到那位同学了解她的想法,果然,她感到很是委屈,思想压力较大。我真诚地与她交换了看法并作了自我批评,从而及时地消除了她的思想负担。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教师的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等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学的实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譬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对学生的物理表达习惯和书写规范性就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一度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物理作业、试卷等书写得凌乱潦草、不整洁、不规范,经再三强调收效甚微。后来经过自反思,我发现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因为平时上课时自己的板书就比较随意,凌乱、潦草,例题讲解也不太注意书写的规范性,而学生的模仿力是非常强的,这样,乱写乱划、不认真、不规范的毛病自然就在作业和试卷当中体现出来了。找到原因后我就对症下药,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板书坚持不懈地做到工整认真、整齐美观,解题准确规范,一丝不苟。渐渐的,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也开始工整、规范起来了。

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和优化还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细节处理上。在物理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莫过于物理思维方法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在物理解题的各种策略中,除了认知结构的因素外,思维的变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变通是指思路的变换与联通、不受思维定势的局限。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能灵活地变换其他方法,及时找到行得通的方法。变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其细节之一就是改变题设条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转换。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处理进行细化,并作适当的拓宽和引伸,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发散性,达到扩展思路, 学会变通,启迪智慧之目的,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得到升华。

课堂上善于发现有利的契机,善于利用环境资源和有利条件,用真诚的态度和智慧的语言去启迪、激励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去影响、感染学生的行为,是优化教学细节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一作文第一单元下一篇:初中历史会考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