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2022-05-1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谈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生活味”是指数学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在导入新课时,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产生探究的需求。目的是使数学回归生活。“数学味”是指数学核心素养。它应该体现数学的抽象性、推理性、探索性、问题性及数学语言表达等特点。

第一篇:谈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当这样开展:

一、课堂教学中重视兴趣的培养

兴趣既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又是发展思维的最佳催化剂。小学生活泼、好奇,注意力不稳定,易于被新异的刺激所吸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培养,结合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尽量创造各种有趣的情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做到寓教学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紧张有趣的比赛之中,以此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首先在黑板上写出“5、50、500”。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于”把这三个数量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500总比50和5大,怎么能用“等于”连接呢?学生陷入深思。当得出可用5元=50角=500分、5米=50分米=500厘米……来表示时,再接着提问: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兴趣被激发起来。

二、课堂教学中重视能力的培养

l、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知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由于这些知识对学生仍是陌生和未知的,因而精心设计教学,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就能身临其境,亲自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使智力、能力素质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当学生根据面积意义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后,我立即设疑:“你能用面积单位测出一个游泳池水面的大小吗?使学生感到用面积单位的方法实在太不方便,尤其遇到特殊情况更难进行测量。以此刺激学生产生寻找简便方法的心理,从而自觉地开动脑筋,认真仔细地观察思考,最终让他们自己独立发现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一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2、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好奇好动,乐于模仿。凡遇到新鲜事物总想看一看、动手试一试。我们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的适当演示外,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结合教学的内容.精心安排了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分一分、折一折、涂一徐、画一画、数一数、议一议。并在操作中注重指导观察,并把观察的现象概括出来。这样通过用手分、折、涂、画、数,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3、设计课堂提问,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小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都寓不开语言的表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加强语言表述的训练。对于课堂提问应分为三种情况。第一是发言机会应向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倾斜;第二是对学生回答错了的,不应立即否定。为了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积极鼓励,允许他们修正、补充,以逐步达到完善。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想、去说。教师不要把果子遇到学生嘴里,应鼓励他们自己去摘果子,尽量多为学生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培养他们正确、简洁、符合逻辑的语言表述能力。

4、进行讲述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讲述应用题的训练。讲述应用题的题意是审题的过程。要求学生讲述应用题时,不要单纯地要求学生能说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按熟知的数量关系列式,而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要求学生讲述应用题题意时要做到“身临其境,如见其物”。讲述应用题的训练方式有多種,例如:做题前讲述。做题前的讲述训练是解题的首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的必要手段。简单的步计算应用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对题目事件的理解复述一遍,较复杂的题目可以读题后再把题目事件的情节叙述一遍,然后再从问题出发讲述解题步骤。

三、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的培养

数学是以学生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是平等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话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尤其是后进生在课堂上更要给予更多的关照,不要歧视、挖苦。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老师那富有情感的语言,体察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信任、殷切的期待。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乐于教学,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段素丽

第二篇: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味”是指数学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在导入新课时,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产生探究的需求。目的是使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味”是指数学核心素养。它应该体现数学的抽象性、推理性、探索性、问题性及数学语言表达等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现数学的本质。

小学数学的“生活味”与“数学味”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辩证统一的。在课堂中教师应尽力让教学体现“生活现象”,凸显“数学本质”,突出数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生活味”必须为“数学味”服务

生活情境的创设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手段,“生活味”是“烹饪”数学这道“大餐”的调味剂,“生活味”是为“数学味”服务的。

“数学课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模型产生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但这些生活原型中又往往掺杂了许多与数学无关的因素,因此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必须有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必须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提供支撑。也就是说生活化的情境必须剔除无关因素,服从、服务于数学教学,让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本质理解。

二、“数学味”需要“生活味”调和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关系和规律的提炼与升华。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是研究数学的基础。没有生活这个基础,数学是不存在的;没有数学这座大厦,生活也是不精彩的。

數学知识,是前人的总结和积累,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多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但一般都是以结论的形式出现,这给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数学教学需要“生活味”的调和,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

三、“数学味”应浓于“生活味”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好比大厦与地基的关系,生活是摩天大厦的地基,没有坚实的地基就造不成数学这座大厦。但是,真正具有价值的还是数学大厦本身。我们在进行教学时是借生活的基础来建筑数学大厦,所以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要比生活更重要,它来源于生活又远远高于生活,是一门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科学,而生活仅仅是生活经验而已。所以,创设生活情境是作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数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真正目的,这就注定了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味要浓于生活味。

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抽象、一种模型,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建立一种符合现代数学发展的本质和趋势、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未来社会需求的数学教育。实现目标的关键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而不是“生活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将“数学味”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味,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品出“数学味”,使“数学味”浓于“生活味”。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有教师创设了“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在解决了“以1、2、3三个数字进行编号码和三只小动物站跑道有几种编(站)法”的问题后,又引出了握手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猜一猜:“三个小动物一共要握几次手?”;接着,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亲自来试一试,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引导思考:“三个数字能摆出六个不同的两位数,可是三个小动物每两个握一次手,却只有三次,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初步感受到排列与组合的区别。这里,教师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要有理、有据、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思考,更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着浓浓的“数学味”。

四、让“生活味”与“数学味”和谐统一。

数学学习不应始终在生活经验上徘徊,而应是不断地从生活背景中提炼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优化或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数学化的过程。但突出“数学味”,决不意味着否定数学需要“生活味”,恰恰相反,这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肯定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价值。失去了“生活味”的“数学味”将是僵化的说教,而忽视“数学味”的“生活味”则成了无根的泡沫,终将流于形式,两者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在数学中感受生活。数学教学是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服务的,教师应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的价值。

在生活中提炼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当我们把生活化的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时,要迅速的抽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把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锐角与钝角”时,借助生活,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提炼出数学知识,建立锐角与钝角的概念。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摒弃浮华的形式,既要体现“生活味”,更要凸显数学本身的实质即“数学味”,这就要求教师真正领悟新课标的实质,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探索出从形式到内涵都能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既有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生活味道,也不缺失数学教学本身应有的数学味道,使生活味与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者:林中柱

第三篇:谈谈小学数学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

摘要:伴随新课标的改革和引导,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学生个人能力缺乏的情况下,小组协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鼓励学生进行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学习能够打破数学教学一直以来的固有模式,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更加深入、更加透彻,进一步激发数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在活力。本文讲结合有关内容对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合作学习从而激发数学教学的“内在活力”做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小组合作

前言:小组合作模式是许多教师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是就目前小学数学课的现状来说,许多教师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只重视知识点的讲解,缺乏课堂的实践教学。将小组合作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仍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伴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在数学课中以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探索发现、互帮互助。如此一来,在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将小组合作模式应用于数学课实践教学中,也是当小学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研究的问题。

一、恰当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恰当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如动手能力、知识水平等,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再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通过自主讨論、互帮互助,根据自身实际能力对教师给出的教学任务进行讨论,各自利用现存知识对已有题目进行解答。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排斥心理并固有地认为数学是难懂、难以掌握的,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愈发困难,积攒的问题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讨厌数学等不良情绪。为了改变这些学生对数学的不积极看法,教师应改良教学方式方法,让数学课堂不再乏味,以焕新的讲授方式来展现数学的奥妙和趣味,引领学生走出学习困难区。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中更有集体学习的感觉,增加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学新章程时,为了避免学生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并且制定具体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师有必要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对学生进行恰当合理的分组,以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分组预习,初步了解本门课程的有关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再进行共同讨论。教师在教学中选择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增加课程学习乐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与时俱进。新课程教纲明确指出教师应采用新颖的授课方式,带领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学会独立思考,减轻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学生合作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与学生他人交流的能力。学生在轻松的教室氛围中也更易开展数学学习生活,对于数学的方程式和定义不再是死记硬背,反馈练习时不再只会套公式等死板的解题方法。在小组合作的寓教于乐的课堂中,教师为学生讲解系统知识并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散发数学实验思维,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大组,一组内的一名学生说出一个乘法公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来作答这个乘法公式的答案,依次类推,答错的学生被淘汰下场,最后教师统计剩下人数最多的小组获胜。这种方式帮助了学生在娱乐中获得知识。

三、正确认识小组合作模式,改善现存教学问题

随着教育观念的普及和教育体制近年来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课应用到了小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模式也越来越成为数学课的焦点问题之一。虽然小组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然需要研究和不断改进。受传统数学课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教师虽然将小组合作模式应用于教学当中,但究其根本,教师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解还停留在浅显的理解层面。不少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只是将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主义上。除此之外,参与度不均衡也是现存的一个较大的问题,虽然小组合作模式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的不同,每个人的参与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教师给出的小组讨论问题中,更多的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发言,而后进生只能作为“被帮助者”在一旁充当观众。这样的小组讨论模式表面上看起来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且都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但实际上后进生的参与感远远比不上优等生,后进生在小组学习中收获的教学利益也比在教学课堂上少得多。久而久之,后进生会在小组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缺乏参与感和集体感。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确可起到激发学习动力与兴趣、加强课堂交流等积极影响。课堂不再是教师单独讲述、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局面,课堂是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教师应始终发挥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在小组合作模式下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京. 关于新课改要求下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z1):271. DOI:10.3969/j.issn.1004-8502.2016.z1.226.

[2] 陈伟.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J]. 新课程·上旬,2015(1):16-16. DOI:10.3969/j.issn.1673-2162(s).2015.01.013.

[3] 李雪梅.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J]. 读与写(教师),2019(2):0100.

[4] 陈树明. 基于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读天下(综合),2017(9):30.

作者:张兰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长春理工论文范文下一篇:浅谈企业绩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