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研究

2022-09-10

1 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历史发展与趋势分析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 因不同的地区在地理、气候、文化、习俗

等方面差异较大, 针对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形制和不同的地域特征, 主要形成了北方四合院和南方三合院的传统住宅布置形式。这两种形制的共同点都是房屋围合院落, 营造出了私有、安全、安静的居住环境。随着社会文化、经济水平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民居形制因比较封闭, 甚至影响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20世纪60年代,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住宅建筑和住区环境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居住需要, 因此对环境的设计不够重视, 对环境、景观等没有更多的要求。所以这一时期的住区功能比较单一, 主要是借鉴和学习国外的经验, 对居住区环境的设计思想还处于起步阶段。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 “大跃进”、自然灾害和国内外不利政治因素对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降低造价, 住区建筑的形式简单, 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比较低。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条件、文化素质等都有了明显的发展, 人们的基本生活和居住条件得到了保障, 于是对居住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 同时更加重视人的活动规律和环境景观的塑造。此时我国对城市居住区的综合规划更加重视。90年代中期, 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住区环境设计中也开始出现配套的公共建筑, 外部空间中开始注重组团的多种形式和庭院的设置, 以满足人们更多景观需求。住宅建筑的平面组合方式上在注重经济型的同时, 更加注重采光和通风的要求。90年代末期以来,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 对居住区环境的设计有了更多的要求, 居住区的整体布局也变得灵活, 具有多样性, 住宅建筑也出现了多种形式。居住区环境设计出现了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是深入和细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强调住区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突出文脉的延续性, 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向多元化发展, 最终住区环境设计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

2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原则

(1) 居住区规划与景观、建筑的整体性原则。总平面布置时应重点进行总体构思、景区划分、出入口布置和竖向设计, 在总体构思之初应对周围环境进行了解、分析, 周围环境设计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所设计的小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并更好地融入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之中。总体构思阶段要在调查研究之后得出设计思路, 这时期应将建筑、规划、景观整体考虑, 形成大的框架, 首先是建筑的摆放形式, 小区出入口的位置和小区主要路网的设计, 其次应该考虑的便是中心广场和几个主要活动场所的位置。这些思路的形成都是建立在结合场地规模、地域文化使用特点的基础之上的。建筑的风格应与周围建筑风格和色彩有共同的元素, 以达到整体性的特点, 大体的建筑风格形式确定以后再进行建筑平面的设计。住宅建筑的总平面形式首先确定为行列式, 或庭院围合式或两者结合布置。在建筑单体的平面设计中, 作为住宅建筑, 应首先考虑朝向、日照间距等因素, 然后再进行分区设计, 户型的设计很重要, 根据朝向, 充分考虑通风和日照条件, 将卧室、客厅等, 使用空间设置于南向。 (2) 融入生态性原则。生物必须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才能生存, 自然条件的改变和破坏, 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生物与环境的结合, 形成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有自然生态, 如空气、阳光、水体、土壤、植被等, 也有人工生态, 如人工气体、人工绿化、人为小气候等。住宅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 强调其环境的自然性、生态性特, 对于改善城市层面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城市有机的基本生态单元、及满足住宅区中居民的精神感受来说, 都有着重要意义。住宅区绿化应作到: (1) 注重生态效益、观赏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2) 减少硬质场地的使用, 从而扩大自然绿化。 (3) 处理好住宅与绿化的过渡关系。 (3)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 以建筑为主体的原则居住区环境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 首先要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齐全的使用功能, 并都应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都应与主体建筑相协调。 (4) 坚持社会性原则。住区的环境设计应与城市整体环境相协调, 体现社会性原则, 在小区环境中则表现为居民的文化素养、安全意识和环境的历史文化元素以及人文精神。要通过环境来提高居民的社会意识, 加强居民的可参与性、邻里关系和归属感。 (5) 坚持经济性原则。以居民的使用为目的, 避免盲目攀比、华而不实。材料使用上要因地制宜, 选择当地材料和植物;道路广场的组织上主要考虑居民总数和生活方式, 减少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广场,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为人类服务。 (6) 坚持地域历史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 避免盲目移植。建筑和环境设计上要保持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历史连续性。要保护、保留和利用自然地形、原有水系和植被, 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住区建筑的组合布局、体形和立面色彩等要与周围特定地形、环境和谐一致。对于邻近历史景观的建筑和住区, 其尺度与色彩不能压倒原有文化遗产。应从传统中汲取创造地区特色和多样的建筑形式的设计思想, 对自然景观和自然特性的地域特征进行整体研究, 将自然景观作为一种资源加以识别、控制、保护和有计划地开发、利用, 自然因素要作为最首要和最经济的要素进行研究, 也要加强人际关系的的研究, 加强聚居环境的社区较流场所和健康型休憩场所的规划和设计。

3 结语

通过对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的总结, 为人性化的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使开发商和设计者从各个方面考虑环境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 遵循原则和规律, 更加全面的考虑社会、经济、生态、地域和历史文化等条件, 并结合各个学科, 整体建构与周围环境统一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

摘要: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类栖身而起源的, 居住生活场所的建设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基本生存活动, 人类为改善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生存环境而进行大量建筑活动的同时, 也在不间断地改进居住生活空间环境。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各个专业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人们物质和精神要求的不断提高, 人们更加重视空间环境的塑造。而且, 在当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 以人为核心”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 回归自然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人们开始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并对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等深层次环境领域更加重视。

关键词:居住建筑,以人为本,空间形态,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 白德愚.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2] 黄晓莺.居住区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3] 王健.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研究一一规划、景观、建筑[C].硕士学位论文, 2008.

[4] 林其标, 等.住宅人居环境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5] J沈克宁.可持续发展与“新”的社区和城市概念[J].建筑师.2000 (97) :53~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溶栓治疗下一篇:当前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