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中国工业经济

2023-04-02

第一篇:社交网络中国工业经济

社交网络

广告模式谋杀社交网络: MySpace陨落启示

4月初,国外媒体曝光了一份由新闻集团发给MySpace潜在买家的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中没有包含MySpace的任何历史数据和用户数量,而是明确坦白MySpace将在未来一年内预计亏损1.65亿美元,但同时声称通过裁员等削减成本计划,MySpace仍能在2012年末实现盈利。

这份对历史业绩只字不提的奇怪项目建议书,意味着MySpace已经成为陨落的巨星,任何投资者连同新闻集团都心知肚明,MySpace往昔的辉煌已经和它的未来毫无关联了。只有新闻集团画出的面饼或许能够说服某些买家,愿意代替新闻集团承担即将到来的损失。

若为社交网站论资排辈,眼下最流行的Facebook却并非其中的先驱。建立于2002年的Friendster是全球最早的社交网站,MySpace和Facebook都是由这一网站脱胎而来。供职于互联网公司eUniverse的两位工程师既是Friendster的用户又热爱音乐,两人在2003年效仿Friendster花了10天时间创建了以音乐为主题社交网站Mysapce,这一网站立刻吸引了公司管理层的注意,将其列为eUniverse重点项目,给予财务、人力和技术支持。

在2005年7月新闻集团通过收购eUniverse控股Myspace时,Mypace已经拥有超过2000万用户,而同期Facebook还是一个只有一百来万用户的学生社交网站。

后来的发展证明,新闻集团的资本介入正是MySpace最好的时光,随后的一年

里MySpace的网站流量以每月155%的速度增长。当时的交易也吸引了整个传媒业和互联网行业的普遍关注,是2001年AOL与时代华纳并购以来最受关注的媒体并购。尽管对新闻集团这样的巨头而言,eUniverse公司5.8亿美元的收购规模并不算大,但这一举动直接让社交网站这一新生事物登上了全球舞台。

如今MySpace若是不能顺利出售就只能面临关闭的命运,业界普遍认为两个原因导致了MySpace的失败,一是母公司新闻集团的官僚束缚导致决策缓慢,二是后起之秀Facebook更具活力。这两个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因素,导致MySpace在第三方开放平台这一重要问题上远远落后于Facebook,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MySpace的用户数量直线下滑。

但在这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隐蔽的因素也在MySpace的陨落中刺出了致命的一剑。

2006年初,如日中天MySpace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网站,召集雅虎和Google两大搜索引擎竞标,为其1亿用户提供搜索和广告服务。最后Google击败雅虎,以9亿美元的高昂价格获得了MySpace的广告协议。

对新闻集团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合算的交易,集团将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每年收到来自Google的3亿广告费。但Google在合约中对广告的点击量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迫使MySpace必须提高页面访问率以保证足够的流量,还不得不继续增加早已拥挤的广告位,而且不敢轻易尝试新功能以防流量出现波动。这无疑给正在

成长期的MySpace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最终的结果是MySpace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差,而界面清爽的Facebook很快就吸引了大批用户。华尔街对Google与MySpace广告协议的评价是“一次政变性质的篡权”。

因为Google的广告,MySpace获得了9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也因为Google的广告,MySpace最终把自己缢死在臃肿的页面上。

相比之下,Facebook则聪明得多。2007年扎克伯格为了保障其对Facebook的绝对控制,拒绝了雅虎1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避免被沉重的广告流量枷锁禁锢。

Facebook最终没有选择展示广告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是转向了更具针对性的Beacon广告平台。就在谢绝雅虎收购要约的同年11月,Beacon广告平台上线,虽然这个基于用户资料推送相关广告信息的系统,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遭到“出售用户隐私”的诟病,但扎克伯格一直坚持对其进行改进。并在今年年初开始测试新服务的实时性针对广告,可以对用户更新的状态实时抓取,推送与之相关的广告。Facebook认为其推进的广告系统是基于“发布与用户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这一美好愿景。

事实上,Facebook的广告思路正在被其他网站效仿。Twitter在2010年4月推出的第一款广告产品是一种类似关键字广告的服务,当用户在Twitter搜索被企业购买的关键字时,相关的广告内容会出现在搜索结果上方。相比展示广告,关键字广告已经是用户体验较为先进的模式。在今年2月末,Twitter又开始调整网站的广告策略,仍处于试验阶段的一些项目可以通过捕捉用户行为分析其感兴趣

的内容。

在国内,新浪微博也曾尝试过类似的推广行为。较早前《魔兽世界》的官方账户在新浪微博开通时,一些在微博中提及“魔兽世界”相关内容的用户收到了系统发送的消息,称注意到用户对“魔兽世界”感兴趣,提示他们关注官方微博。

也有不少开通官方微博的企业用人工搜索的方式,寻找对其感兴趣的用户,在微博中搜索与自身相关的信息,发掘可能存在的潜在客户。

除了基于用户信息的推送广告,“植入式营销”也是社交网站广告服务的热点词汇。

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一直以来都在尝试,通过虚拟物品等方式把广告宣传整合在游戏机制中。通过为品牌定制游戏宣传活动,Zynga已经成为仅次于暴雪的全球第二大游戏开发商。

相比类Beacon平台的广告服务,植入式营销的技术门槛更低。仅就国内而言,从早期开心网抢车位游戏中植入的雪佛兰汽车,到之后中粮悦活在开心网投放的专属游戏,再到伊利大果粒在人人网的大规模植入,这一类案例已经成为传播公司和社交网站用以说服更多客户尝试“植入式营销”的典范。

分析用户信息的方式,不妨称之为“捕捉”兴趣,而“植入式营销”不妨称之为“激发”兴趣。当一切围绕兴趣展开时,广告其实已经产生了质的变革。

若分析MySpace陨落的技术原因,仅用10天搭建的后台程序有着先天缺陷,其后数年都为得到妥善解决。若分析MySpace陨落的决策因素,资本的过早介入

带来了新闻集团僵化缓慢的体制,导致它错失开放第三方平台的发展良机。

若分析MySpace用户流失并最终陨落的运营原因,则是当年与Google签订的“双刃剑”广告协议,被广告流量的重负紧紧压住,被不断发展的新广告形式远远抛下,最终每况愈下的用户体验最终让它被抛弃了。

历史总是重复这样的故事,就像昨天的微软是今天的Google,当MySpace曾经耀眼的光辉最终在星空中慢慢隐去的时候,其实也昭示着一些新媒体的未来。而这些足以给如今的人人、开心、新浪微博等中国互联网媒体的新贵们以警示,不要牺牲用户体验和媒体规律赢取眼前利益,希望成也广告,败也广告的事情,不要发生在你的身上。

第二篇:网络社交礼仪

前言:

近年来,网络以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覆盖功能,还有相对而言言论较为自由,以至于网络日益普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逐渐的就形成了日益强大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特点就是具有补偿性、极端性、大众性的特点。而网络语言则具有形象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掌握网络文化的特点,是更好的融入网络社区,更好的表现自己,掌握网络的社交礼仪的基础。

概述:

网络功能多样,而在娱乐交流方面,可以分为三大功能,①交流(例如:百度贴吧、猫扑、天涯社区、豆瓣网等)②传播信息(主要是微博)③娱乐(主要为各种网络游戏)

在这些社区与人交流,有一些共同的行为规范: 不盗取别人账号

不发反对宪法,危害国家的帖子。遵守法律法规。 不发垃圾信息,广告信息,不实信息。 不发涉及黄色、恶心及暴力的图片与信息。 不任意谩骂、贬低、侮辱、攻击、挑拨他人。

不发与标题毫不相关,毫无营养,无实质性内容的帖子,不用代码回复,不盲目复制他人回复,(就是不要随意灌水) 不盲目炫富,无意义攀比。

不随意泄露本人或他人的通讯方式以及真实信息。 不骚扰他人(反复@以及反复发送信息),不冒充他人。

在这具体的三大功能之下,各自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以下是针对特点的功能补充几点建议: ①交流(例如:百度贴吧、猫扑、天涯社区、豆瓣网等) 在这些社区中,特别注重与人交流 因此应特别注意:

1,语言文明,不随意侮辱他人,可展示自己素质

2,乐于帮助他人,例如有人发帖子求助,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有助于树立自己的好形象,可以促进自己融入集体,更容易被人接受。 3,恰当使用网络流行语、流行表情以及文字,入乡随俗。 4,具有娱乐精神,例如乐于调侃自己以及他人(不带攻击性),可以带来喜剧效果,并使自己和他人关系更和谐,也就是说在网络里面不要太较真,可以适当的开玩笑。 5,乐于分享,分享一些好的资源或者有趣的信息。 6,交流过程应善于认同他人,注重他人感受。

7,应适当发表一些有见解、有涵养的帖子,可以更好展现个人内涵与魅力。但不要盲目自大,贬低他人。

②传播信息(主要是微博)

在这些社区中,特别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 因此应特别注意:

1.,发布真实可靠的信息,例如微博上很多配一张图然后断章取义,这样的行为是要坚决抵制的。 2.,发布及时的信息,不要发那种已经过时的信息混淆视听。 3.,不要刷屏,影响他人浏览微博。

4.,乐于帮助他人发布信息,例如帮别人发布求助信息,就业信息等。 5.,有必要的时候,可帮人转发信息,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6.,了解最近最新的消息,紧跟大部队。

③娱乐(主要为各种网络游戏) 在各类网游中,特别注重团队合作。 因此,应特别注意:

1,不要随意谩骂别人(在网游中很常见,会显得很没素质,应当抵制) 2,保持网络通畅,不要经常掉线,影响团队合作 3,不要盗号或者骗取他人财物,不与他人共享账号 4,了解游戏基本术语

5,游戏技术过关,恰当使用技能,注重团队配合与合作,会更受游戏玩家的欢迎,更容易融入游戏。

6,乐于帮助他人,例如可以指导他人完成任务,或者必要时提供药物、装备来促进团队合作,但注意提防骗子。

7,不开外挂,有作弊嫌疑,影响游戏正常秩序,引起其他玩家不爽。

8,帮派或者加入的组织的活动,应尽可能参与,可以促进自己融入集体,更有存在感。

在网络表情图片的选择上,也可以体现出个人气质。 第一类:带有恶搞夸张性质的表情

例如暴走漫画,可以展示抓狂、无语、愤怒等情绪,给人一种不修边幅、猥琐、无下限的个人气质,可展现自己与众不同,或者有意自我贬低来达到娱乐效果。 而兔斯基则展现出滑稽的、有趣的、无节操无下限的个人气质。

第二类:卖萌装可爱的表情

例如啊狸,还有那个什么熊,狼小花,给人一种可爱的、文艺的、善良的、单纯的、卖萌的个人气质

第三类:普通的默认表情

例如QQ、微博上默认的较为大众的表情,给人一种低调的、保守的、普通的个人气质。

第三篇:社交网络营销路径

我们做的是在线教育领域的社交网络营销工作,也就是通过社交网络寻找客户、发现客户、维护客户、签订合同、督促回款的工作。我们的核心工作内容就是通过社交网络与客户打交道。

具体开展业务的社交网络营销路径是:微信拉客、社区沉淀、APP办事、大会扩散。

微信拉客就是我们通过微信、微博、短信息、邮件、博客、百科、贴吧等社交网络工具发我

们的校园通网页链接,把客户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的校园通网页里面来。

社区沉淀就是利用我们的校园通平台,精心设计网页与客户体验,让客户能够自助式的浏览

校园通网页、体验校园通管理账号、签订校园通使用合同,把客户在校园通沉淀下来。

APP办事就是通过移动APP工具为客户提供各种信息、订票、投票、购物、住宿、旅游、餐饮、医疗等服务,通过APP真心实意高效办事赢得客户的认同。

大会扩散就是邀请我们校园通的客户来参加每年一度的校园通大会,也是客户线下活动大会,为客户之间的横向交流、扩大与客户之间的友谊。

微信拉客、社区沉淀、APP办事、大会扩散,这就是我们校园通社交网络营销的路径,也是我们通过社交网络开展营销最近、最有效、最快捷的路径。

第四篇:社交网络逐步取代传统网络招聘业

全球范围内,综合性社交网络(Facebook、推特、人人网、开心网)都在亏损,但是这轮热潮中的另一个分支,商务社交网络早已盈利,昭示着网络招聘在社交网络时代的巨变。在网络招聘的冲击下,纸媒招聘也许将很快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但网络招聘正面临着新的危机。

公开资料显示,在国内招聘网站三巨头里,只有前程无忧维持盈利状态。智联招聘与中华英才网都长期处于亏损。招聘网站覆盖的人数正在出现递减趋势。据艾瑞咨询统计,在2010年,除了春节后的3月份出现了较大的环比增长,其他月份的环比增长均十分微小,有7个月的环比增长竟然是负值。

社交网络(SNS/微博)已经成为流行与趋势, 分享与交流的特性让社交网络成为新媒体的一员, 80%的在职者已经在使用社交网络, 企业也开始透过社交网络建立品牌形象, 进行市场营销, 不少企业也已经使用社交网络进行招聘行为.

据网络统计, 有80%的在职者每天都上社交网站; 22.0%的人表示自己几乎整天都挂在上面, 随时关; 35.3%的人选择有事儿没事儿就上去看看, 一天得登录三四次, 15.3%的人选择每天登录一次.

在美国, 89%的企业利用社交网络来招聘新员工, 而64%的企业成功的透过社交网络找到新员工, 社交网络(SNS/微博)成为企业招聘的新宠儿。

社交网络招聘趋势:

第一、微博招聘

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微博无疑是最大的热点。随着微博的火热,一种新的招聘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博招聘,目前北森招聘管理系统也已经将这一趋 势引入系统当中。有人说“微博让企业争夺人才的阵地发生了改变,微博招聘已经慢慢变成了一种时尚”。

微博日益流行,它打破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人们不仅开始习惯使用微博随时获取、分享信息,还开始用微博做更多的事情,如利用微博开展营销。微博也让企业争夺人才的阵地发生了改变,微博招聘已经慢慢变成了一种时尚。很多企业已经设立了官方微博并通过这个企业微博帐号发布招聘信息和网友互动之外。求职找工作的朋友们也纷纷注册了个人微博来实时关注企业招聘动态。微博招聘的特点是即时迅捷、直接有效、招聘信息新、适用范围广、内容较丰富。主要群体:通过微博,We招聘,SNS等方式进行招聘,目标人群是互联网界的高技术人才,他们是互联网产品的最活跃使用者,他们早已习惯使用互联网随时获取、分享信息。

第二、每日圈

每日圈是一个基于社交网络在线面试问答网站。允许求职者在上面与企业HR进行在线问答与即时聊天,快速互动,匹配度高,减少无效面试。对于求职者来说,基于社交网络的面试网站,就可以解决他们这些问题,通过回答面试题目,并在线与HR进一步交流,让他们不用再盲目的四处奔跑,不用担心如何对企业HR风格毫无把握的情况下表现自我。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他们还节省了时间,让双方更精准地进行选择。每日圈坚信基于社交网络与IM(即时面试)的方式能提高HR的招聘效率,同时在学生中建立“为学生着想”的用户支持,实现新时代互联网招聘的双赢。

第五篇:从法律角度看《社交网络》

古宴韶 大二建筑学 20144915

根据本·麦兹里奇的小说《意外的亿万富翁:Facebook的创立,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 改变而成的电影《社交网络》于2010年10月1日在美国上映。该电影讲述了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爱德华多·萨瓦林两人如何建立和发展Facebook的发家史。

故事从2003年秋讲起,当时马克是哈佛大学中一名天才学生,在被女友艾丽卡甩掉后,愤怒之下马克利用黑客手段入侵了学校的系统,盗取了校内所有女学生的资料并制作了名为“Facemash”的网站供同学们对辣妹评分。他的举动一度令哈佛大学的服务器几近崩溃,他也因此在学校一举成名。在这件事情之后,文克莱沃斯兄弟找到了马克并邀请他进入团队一同建立一个社交网站。在没有明确拒绝他们的情况下,马克和室友爱德华多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网站facebook。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小小的网站竟在不断扩张下掀起了一场全球性网络社交的革命,并在短短六年内聚集了五亿用户。马克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各种让他身处利害关系的陷阱。. 这里我想分别从两个案子入手来讨论一下电影中的法律问题。

首先来谈谈爱德华多和马克的案子。电影中段和马克处于争吵状态中的爱德华多突然被召回,被承诺允许拥有百分之三十四点八的股份并且签署了股份变动协议。一段时间后律师将新出的合同重新给爱德华多时他发现自己的股份已经被稀释到百分之零点零三,因此他宣布与马克正式脱离工作伙伴关系并执行法律手段向马克索取赔偿。如果在没有接触任何法律知识的情况下观看这部电影,在这时我必定会质疑马克的人品并且对他一番批判。认为他辜负了朋友对他的信赖,也有可能觉得他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毕竟爱德华多从一开始就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即使大家的观念不太一样,也不应该这样出卖朋友。即使现在的我还是有一点这样的想法,但是深层次地思考一下,法律本身就是一件挺理性的东西,或者说,挺残酷,用太感性的眼光去看待似乎不太可行。

从刚开始爱德华多签合同到最后股份被稀释,主要想想其实爱德华多自己也应该检讨自己。在第一次签股份变更合同的时候,爱德华多就已经对律师表明得非常清楚,他明白自己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四点八的股份是需要被新的投资者稀释的。所以后来股份稀释的事情,可以说是完全在他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这与合同本身也完全没有冲突。反正合同已经是这样清清楚楚说明的了,你自己的签字也在上面,一切都按照着合法的程序进行,只是最后稀释的程度比较超乎自己的想象,但是这和合同上所说的完全没有冲突,只是和爱德华多自己的观念有冲突而已。所以说法律是很理性也很残酷的,情谊根本不能将其左右,所以在一开始签署合同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之后的情况,多用理性思考代替感性思考。

第二我想谈谈文克莱沃斯兄弟和马克的案子。和上一个案子一样,感性思考的我和理性思考的我得到的感悟也是不太一样。刚开始我和文克莱沃斯兄弟想得比较相近,觉得马克盗用了文克莱沃斯兄弟的创意来创作Facebook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侵犯知识产权。但是在此之前我觉得先需要认识一下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到底是什么。在对各种书籍和网络知识的搜寻之后,我发现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更多是实体性的东西。比如专利权、著作权、版权之类的,却没有怎么听说过保护创意的。所以在此之后,我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文克莱沃斯兄弟从开始发现马克和爱德华多制作了Facebook到后来与马克闹上法庭之间一直在坚持着一个事实,马克盗用了他们的创意,因此他才能创造出Facebook。正常人可能都会这么想,刚开始文克莱沃斯兄弟所希望建立的是一个能展示个人资料并且交朋友的网站,但是这个网站只能在哈佛内部运行,而在马克被邀请加入团体之后,马克在没有完全拒绝的情况下开始进行自己的研究开发,最终创立了Facebook,一个能展示个人资料、日常生活并且交朋友的网站,这个网站可以在除哈佛外的多个校园运作,最后甚至是全世界。任谁听来这都想是文克莱沃斯兄弟的创意被盗取。但是创意这种东西是人脑里一种的想象,它是虚幻的,它不是实体,只有人脑可以操控的东西,怎么用法律保护呢?如果说马克盗用了文克莱沃斯兄弟的创意,那只是你们脑海里的东西,存不存在也只有你们自己之间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不知情的人又哪里得知呢?谁知道你们是不是串通好说谎呢。没错,马克创建Facebook的确是在听取了文克莱沃斯兄弟的创思之后才开始的,很难说马克到底是不是在其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但是很明显的是Facebook的形式和文克莱沃斯刚开始说明的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如果这真是说剽窃了创意那还真是说不通。举个通俗一点的例子,假如我在写文章之前搜集资料时看到资料里某个作者表达的某种思想特别有道理,我将这种思想运用到我自己的文章里为之添色,而文章里还有其他与之不同的内容,这样说来,难道我这算是剽窃了这个作者的这个作品?更何况,这起码是有作品有实体的,文克莱沃斯兄弟连个真正的创意实体都没有,怎么说得通?

无论是马克和爱德华多的案件,还是和文克莱沃斯兄弟的案件,我都深深地感悟到了一点。法律是理性的。或者,感性地来说,法律真的没有人情味。法规是这样定的,程序就必须是这样走的。之后有什么差错,再回过头来可能发现犯错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此要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在与法律打交道的时候必须步步为营,才能得以保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设计院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暑假英语日记初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