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形势军事理论

2022-08-15

第一篇:中日形势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论文:我国周边形势

我国周边形势

我国周边形势十分严峻,如日本强化了对钓鱼岛的非法占领;印度把我国西藏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叫做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南沙群岛的形势就更加严峻了;还有台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等。 而且越南和相关国家正同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大型石油公司,联合加紧勘探打井。 南海水域日益呈现国际化、同盟化的趋势。

随着海洋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世界所认可,在有争议的岛屿周围油气资源的发现和开采将越来越多;随着有关国家海域划界的逐渐展开,海上热点还将继续增加和激化,其出现的频率、激烈程度和影响范围将超过陆上热点。现代强国的重要标志,必然包括海洋事业的发达和具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目前世界上拥有海军的国家和地区已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20多个猛增为120多个,海军装备不仅在数量上明显增加,而且在打击威力上空前提高。随着高技术武器的不断更新,从海上发起的高技术战争能对世界上四分之三的陆地进行打击,海战场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我国拥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需要划界的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其中有一半是其他国家对此有争议的。我国周边受到多方面的海上军事威胁,热点是东南沿海、南海和东北亚。周边国家以及西方强国为了本国的安全利益,为了掠夺这部分海域中丰富的矿藏和渔业资源,企图侵占和控制我周边海域,人民海军保卫国家领海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人民海军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兵种齐全,具备一定现代化作战能力的近海防御型力量。面对世界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国际形势,面对海军肩负的艰巨使命任务,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和战争形态的转型,人民海军必须大力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增强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捍卫国家主权,保卫领土完整,保障国家日益扩大的海洋利益的安全,大力推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进程,促进中国大国地位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众所周知,钓鱼岛已被日本实际控制,在美日安保条约下,中国军队在最近的

二、三十年中,如果国际形势没有根本的变化,武装取得这个小礁石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通过谈判取得钓鱼岛,在中日两个民族日前心理条件下,更是无从谈起,日本国民不会允许日本政府有这样的机会。从媒体发出的信息看,日本还有在冲之鸟礁少量驻军的可能性。

一但日本政府像印度在印控藏南那样宣布在东海纠纷地点建立行政组织或者驻扎军队,国际局势就将发生剧烈动荡,这恐怕也是中日关系间最低的底线。

都说朝鲜半岛是个火药筒,其实,在我国周边,导火索不止一条。

首先是印控藏南,在中印已经进行了14轮的谈判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中国地图上标识为我国领土、但从官方语言到从村到省的行政组织均 “印度化”了60年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最终归属,必将也是一个只有军事解决才能最终确定的“火药区”。在印度已经于上世纪90年代试爆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远程运载工具逐渐成熟的今天,使用常规武器解决这片相当于两个半台湾领土争端的可能性还有多少?

再者是南海,九段线早已名存实亡,南海周边国家通过对这里资源的开采,个别国家已经由石油输入国变化为石油输出国,巨大的经济利益已使他们不能自拔。最要命的是,南海这个紧邻马六甲的海上通道,也已成为敌对面制约中国的杀手锏,美、日、印等国借机纷纷进入这片海域,展示实力。这也明确地告诉中国,一遇有重大国际形势变化,这个要命的通道,随时可以被对手切断。

其三是向东方向,在台湾尚未收复,美军驻扎冲绳的现状下,和平年代我们看不到的危机始终存在着,在东边封堵中国,是一件很轻松的作业。

其四是美国军事力量已经进入中亚,让许多人十分振奋的上合组织,其部分成员国也设立了美军基地。部署在阿富汗的美军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实战,伏在中国后背,犹如一把利刃,时刻在威胁着我们。

其五,我们再说朝鲜半岛的局势,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1953年是中朝与对方签定的是停战协定,虽然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2004年随着中韩建交撤出了板门店,但撤出并不意味着军事使命的终结,一但朝鲜半岛发生战争,一但有朝韩之外第三国介入,做为仍然是当事人的中国,也将被拉进战火。战端一开,从印度洋到太平洋,我们都将面临着极其被动的局面。

如此的国际环境,一但遇有巨变,即便我们拥有了航母,又怎样能走向胜利?

第二篇:军事理论论文——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

导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 机遇和挑战。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表现为三个“新”:一是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二是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三是世界思想文化形势的新特点

1.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面临挑战。希腊债务危机 ,迪拜债务危机,高盛 “欺诈门”

发达经济体的巨额赤字、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隐忧,以及被视为第二次“雷曼事件”的迪拜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高盛欺“诈风门”等,警示着刺激政策后遗症已逐渐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不排除出现新的动荡和反复的可能。

2.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

一是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

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再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

欧盟、日本也困难重重。欧盟委员会在2009年11月初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认为,欧元区经济2009年全年仍将出现4.1%的负增长。

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一定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在本轮世界力量调整过程中,新兴大国崛起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新兴大国凭借后发优势,多年来保持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世界主要贸易顺差国和外汇储备大国大部分都是新兴国家。

随着新兴大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新兴大国不仅会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力军,并且还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从中长期看,全球投资、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双向平衡的格局转变。

近年来,新兴大国联合自强意识增强,合作机制不断发展。有代表性的是“3”、“4”、“5”三个机制。

“3”是中国、俄罗斯、印度。中俄印三国合作起步较早,务实合作成效显著。中俄印三国外长已经形成了定期会晤、轮流举办的机制,2009年10月,三国外长在印度举行了第九次会晤,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俄印三国领导人也不定期举行会晤,商讨三边合作的战略性问题。

“4”是“金砖四国”。“金砖四国”这个名词最早是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提出的,最初只是一个概念,目前四国务实合作不断深入,“金砖四国”从概念逐步走向现实。2009年6月,“金砖四国”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领导人会议,提升了四国合作的机制。奥尼尔认为,“金砖四国”的前景越来越被看好,“绿芽已经长成水仙花”。

“5”是指“展望五国”,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展望五国”则是在西方八国集团召开期间形成的南北对话会,也就是G8+5。由于西方八国形成一个集团,而五国是被邀请参加,地位并不平等,因此,后来五个国家加强了彼此战略协调,在出席八国集团期间

二是各大国纷纷调整对外政策,大国关系频繁互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时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各大国加紧调整各自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 1 抢抓战略制高点。

先看美国。打着“变革”旗帜上台的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大幅度调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重视运用“巧实力”修复美国形象。所谓“巧实力”,就是把软实力和硬实力有机结合起来,以发挥最佳效果。

第二,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外交。第三,推行全面兼顾的地缘战略。第四,推进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

总的看,美国外交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关系中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大国加强沟通协调。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奥巴马调整战略,主要动因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看清了国际格局大变革的趋势,美国战略的主要目标仍然是防范遏制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一超独霸地位。

其他大国也都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都怀有强烈的紧迫感,都在加紧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谋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总体上看,大国纷纷调整各自的外交政策,互动更趋频繁,维持既竞争又合作的关 系框架,同时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协调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3.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表现在:各种发展理念和模式都在深刻反思调整,发展模式多样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历史上往往大危机带来大变革,促使思想大创新。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对各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热议,以及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反思。

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的交锋: (1)美、英新自由主义模式

(2)法国、德国代表的欧洲社会福利模式 (3)俄罗斯继续完善和发展普京主义发展模式 (4)中国模式

二、中国的安全环境

1.朝核危机与东北亚安全环境

自2006年10月9日朝鲜首次核武器试验之后,又于2009年5月25日进行了规模更大的二次核试验,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随后联合国安理会进行磋商,酝酿对朝鲜实施惩罚性制裁。然而朝鲜丝毫不妥协,一方面宣布退出朝鲜停战协定,另一方面又接连几次发射导弹,摆出一副以硬对硬的架势,从而使朝鲜半岛,甚至是东北亚的安全局势顿时恶化,军事冲突迫在眉睫。

(1)朝鲜核危机问题的由来

朝鲜核危机是指因朝鲜自90年代初恢复核试验项目而引发的国际紧张局势。 第一次朝核危机:

1950年代末朝鲜在苏联帮助下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开始了核技术研究工作,并逐渐建立了一批相关的核研究设施。金日成曾明确提出“敌人拥有的核武器,我们都要拥有”的口号。1985年12月,在苏联的压力下,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是朝鲜一直拒绝接受检查。美国始终关注朝鲜的核设施进展情况,并多次指控朝鲜寻求发展核武器。1988年下半年,美国正式对国际社会宣称朝鲜在宁边的核反应堆已能生产可制造两至三枚原子弹的钚,此举立刻引起朝鲜的强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1年12月在美国的斡旋下,朝韩双方草签《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1992年1月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协议,2月正式通过朝韩无核化共同宣言。1993年3月朝鲜因抗议美韩军事演习,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引发第一次朝鲜核危机。

为了解决朝核危机,朝美经过多次会谈,发表联合声明。声明表示:保证不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保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平与安全,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支持朝鲜半岛和平统一。朝鲜也明确宣布暂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4年10月,朝美在日内瓦签署关于朝核问 2 题的《框架协议》,朝鲜同意冻结其核设施,美国负责为朝鲜建造两座轻水反应堆。在反应堆建成之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起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

《朝美核框架协议》结束了第一次朝核危机。 第二次朝核危机:

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小布什把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视为对美国最大的威胁,因此对朝核问题采取了“不妥协、不谈判、不补偿”的强硬立场,并将朝鲜与伊朗、伊拉克一起称为“邪恶轴心”,朝鲜对此反应强烈。

2002年10月,美助理国务卿凯利在访问朝鲜后认为,朝鲜没有停止发展核计划。美方随即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国际原子能机构也要求立即对朝鲜进行相关检查。12月22日,朝鲜宣布已开始启封被冻结的核设施,并拆除监测核冻结的摄象机。于是双方关系再度紧张,形成第二次核危机。

2003年1月,朝鲜指责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已经成为美国反对朝鲜的执行机构和政策工具,为此朝鲜再度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使朝核问题和平解决,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于2003年4月促成有朝鲜、中国、美国参加的朝核问题三方会谈。同年8月,中国又促成有中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

在经过长达5轮的艰苦谈判后,2005年11月,朝核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最终达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主席声明》,各方重申将早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美方甚至乐观地表示,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有望在两年内解决。

第三次朝核危机:

2006年7月5日,朝鲜先后向日本海试射了7枚导弹,其中包括“大浦洞-2”型远程弹道导弹。7月15日,安理会一致通过1695号决议,对朝鲜此举表示严重关切和谴责,要求朝鲜重新作出暂停导弹试验的承诺。其中由于中国的努力,决议中删除了美日议案原有的“经济制裁”,甚至“动武”的内容。而朝鲜态度更为强硬,认为发射导弹是“加强自卫国防力量的军事训练的一部分,”与解决朝核问题无关,朝鲜通过对话和协商半岛无核化的决心至今没有改变。同时明确拒绝该决议,并表示将“使用一切手段和方法千方百计地加强自卫的战争遏制力量。”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第三次朝核危机正式爆发。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1718号决议,由于中国等国的努力,决议中删除了动武的条款,该决议是一项经济制裁和政治制裁的决议。目的是促成朝鲜回到六方会谈上来,继续寻求解决朝核问题的方式与方案。

2007年2月13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发表共同声明:60天内(07/04/14) ,朝鲜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重返朝鲜监督验证。其他五方合作向朝鲜提供总计达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首批紧急能源援助5万吨重油将于60天内开始。美国在60天内与朝鲜开始双边谈判,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上拿掉,取消对朝鲜的经济制裁。

2007年10月3日,六方会谈通过《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规定朝鲜在当年12月31日前完成宁边地区三个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同时,美国应根据朝鲜的行动履行其对朝承诺,有关各方将向朝方提供经济、能源和人道主义援助。

几个思考的问题:

2008年2月17日,访问朝鲜的美国核专家说,朝鲜正以“蜗牛速度”弃核。朝鲜的宁边核设施共有8000根,到目前仅卸除了1440根。而且也没有完全公布其核计划。

朝鲜的理由:国际社会承诺的100万吨重油援助,目前只收到了20万吨。美国也没有将其支持恐怖主义和经济制裁的黑名单上删除。

问题的根结:谁先采取行动?

2008年6月27日朝鲜炸毁了其宁边地区核设施的冷却塔,标志着“去功能化”进程的开始。美国也宣布,美国将部分解除对朝鲜的贸易制裁,以及着手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朝美之间的这些良性互动有助于加速解决朝核问题进程。

2008年9月19日朝鲜宣布,由于美国以建立针对朝鲜核申报的验证机制为条件,拒绝把朝鲜从其“支 3 恐”名单中除名,朝鲜已开始恢复宁边核设施的工作。

2008年10月11日,朝美在朝鲜核设施验证问题上达成协议后,美国宣布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除名,朝鲜12日表示将继续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

问题:朝鲜是否真心真心弃核? 朝核问题最新进展

中朝建交60周年,2009年10月5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朝鲜,与金正日委员长“就推进半岛无核化问题达成重要共识”。似乎已走进死胡同的朝核危机又出现了转机。

关键在于: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

2009年4月5日,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之后又为了强力回应安理会的声明,4月14日,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并将重启宁边核设施。5月25日进行二次核试验,并以接连发射导弹来回应国际社会的一片反对声。6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5月25日进行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并要求朝鲜今后不再进行核试验或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任何发射。该决议对限制朝鲜进出口武器、检查进出朝鲜的船只、在公海检查与朝鲜有关的船只及防止外部资金流入朝鲜并被用于研发导弹和核武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要求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在相关问题上予以合作。 (2)朝鲜为何要坚持实施核武器

朝鲜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或者说是原因,主要有:

一是把核武器视为是一种能够改变其国际困境的极为重要的战略工具。二是满足国内政治的需要。三是走捷径,缩小与韩国发展和实力上的差距。四是威慑美国,阻遏美国可能的军事进攻。五是作为同大国交易,谋取实际利益的筹码。

(3)朝鲜核问题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直接受到核武威胁(在中国周边有核国家将增加到4个,并且刺激日本、韩国也以国家安全由研发核武器,对我国国家安全环境大为不利)

二.唇亡齿寒门户洞开(一旦因朝核危机问题导致美日军事入侵朝鲜,中国将有可能失去朝鲜这个战略缓冲地带,一旦美日对朝军事行动,中国是否介入陷入两难之地。1961年7月,中朝签定《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条约规定在朝鲜受到军事进攻需要支援时给予军事援助和直接出动军事力量介入,难道再来一次抗美援朝?)

三.难民涌入包袱沉重(一旦美日对朝动武,约有近300万难民涌入东北,根据《联合国宪章》中的难民条约,要给予吃喝住医疗保障,严重影响东北老工业区的崛起。)

四.南北受敌影响统一(“两岛”之间有联动效应。朝鲜曾是中国的属国。从唐、明、清到现代,中国多次因朝鲜而涉入与日本的战争并影响到台湾的归属。如果“台独”分裂势力和美国等外部干预势力利用我陷入朝鲜半岛危机时,在台湾海峡制造事端或公开搞“台独”,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统一大业。) (4)应对朝核问题的基本思考:

1.从战略背景角度看:2020年前是中国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战略环境。中国解决朝鲜问题的基本立场:“坚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支持半岛实现无核化,不赞成朝鲜半岛出现核武器;主张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对有关各方的合理关切予以解决。”

2.从地缘战略看:朝鲜是中美、中日和中韩在东北亚的战略缓冲区。朝鲜半岛的稳定符合中国的利益。但另外一方面,一个带点“无赖”、“邪头”的朝鲜也是中国应对美、日的一张牌。美国曾说不担心讲道理的中国,就担心不讲道理的朝鲜。例子:美国侦察船只入侵朝鲜领海被朝鲜果断地扣下80人作为人质,在谈判时十分被动。

3.要支持、引导朝鲜走渐进性经济改革之路。

4.坚持在六方会谈框架下处理朝核问题,保持中国对朝鲜的影响 2.南海问题与中国的海洋权益

主要原因:一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为了南海经济专属区、外大陆架的划界,将 4 中国南海诸岛在内的我国大片海域划入他们各自的疆域。二是一些国家在其所占岛礁设立行政区域,建立机构,任命官员。有的国家领导人甚至登岛宣示对所占岛屿的主权。三是3月8日美国海军监察船进入我南海海域收集情报,与我方维权船只险些发生冲撞。之后美军“钟云”驱逐舰前来为其护航。四是4.23我举行海军阅兵,并表露将制造“航母”的意图,于是有关国家和舆论纷纷猜测中国是否会以武力来收复南海诸岛。因此南海主权之争和中国如何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国人关注的问题。

(1)南海主权之争问题

(2)现代国际海洋法的颁布是南海问题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有效途径

中国不仅是个世界大国,也是有海临洋的海洋大国,海洋不仅是中国的生命线,而且也是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所在,因此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如同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须的。要正确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一是必须对我国的海洋权益有正确的认识。根据现代国际海洋法,我国的海洋权益可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我国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海洋国土区域的权益;第二层次是上述海域之外的公海上的权益,即与其他国家共享的权益。

二是依赖于国际法和国内立法。依据国际海洋法赋予的权利来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利用国内立法来切实保护和落实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各项海洋权益。

三是依赖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依赖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四是加强海上执法力量的建设(近年来,海上执法队伍和执法力度逐渐增强)。

五是与相关国家合作,建立地区或国际性的各类海上合作机制(包括协商解决争端机制、合作开发机制、打击海盗与维护安全机制等等)。

六是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固然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有效手段,这也是当前中国将要建造航母的主要原因。但是主张和平发展和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不会轻易运用海军来维护我们的海洋权益,因此这也是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最后手段。 3.未来十年中国可能将面临的主要挑战

2009年7月《环球时报》召开了以“未来十年,中国与世界交往面临的挑战”为主题的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学者通过研讨和投票,选出被认为是未来十年中国将面临的五大挑战。

(1)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三股恶势力”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最大的挑战。 (2)有效地保护我国日益扩展的海外利益和外交目标。 (3)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 (4)加强中国软实力建设,有效提升国家形象。

(5)如何避免中美两个大国陷入结构性战略竞争与冲突。

第三篇:军事理论报告(浅谈中国周边形势及应对措施

正文:

首先中国是个亚洲大国,它是边界线长,和很多国家相邻。然而同时这么多的国家对我国的影响也是复杂的。其次,中国周边的国家的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也是世界热点和潜在热点最多的地区。再者中国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各种民族,宗教等问题矛盾交织在一起,安全环境复杂。最后中国地处世界两大地缘战略区的交接处,既受其他大国的影响又影响着其他大国的关系,同时中国周边的形势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家统一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海洋权益也存在复杂的纠纷,边界的种种争端也没有完全解决。还存在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种种不稳定的因素。目前我国的周边环境总体缓和,局部动荡。我国处理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睦邻、安邻、富邻。胡主席根据形势的发展指出:放眼长远,筹谋大局,有所作为。我国一向主张和平共处,但是如果面对一些非正义侵害我们国家利益,我们决不手软。

我想针对中国周边的几个主要的问题谈一谈,有南海问题,边疆地区安全问题,钓鱼岛问题以及台湾问题,印度方面暂且不论。

首先是台湾问题:近年来,在台湾问题上也出现在比较复杂的局势。我们大陆对台湾的问题的工作也加大力度,使台独分裂势力得到有效的打击。但是台独分裂势力仍未停止,“法理台独”危险依然是存在的。同时国际反华势力也没有停止,他们不断的破坏两岸关系。 长期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以美国为首的外交反华敌对势力干涉我们国家的内政,对中国施加压力的一个战略性筹码。他们明理暗里怂恿支持台湾当局的“台独”倾向。因此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但是台湾与中国的大陆的统一不仅事管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事关民族尊严,事关中国在政治上的完全独立,而且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在本世纪的伟大复兴同时也有利益台湾人民的发展。两岸如能在两个政府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平等协商,如此一来,台湾可以永久安定,民众也可以安心。最近,在中共两党和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对着难得的机遇。希望国共两党继续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扎扎实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进展,增强广大台湾同胞对两岸和平发展的信心。同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该确立坚定的立场 把祖国统一视为心目中神圣不可动摇的意志 视分裂祖国为耻,加强两岸人民的交流来往和增进友谊合作。在任何问题上两岸人民要宽容大度允许有不同的声音表达 ,允许有不同的举止行动,让世界上所有人的心目中都明白中国是一个民主开放的国家。

再看看南海问题,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几乎完全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沙群岛地处我国广阔浩瀚的南海,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 万平方海里,现属海南省辖区。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此外,还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一。

南海问题现状: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参众两院正式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中国中沙群岛中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菲律宾所属岛屿”并纳入菲海岸基线范围内。此后,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也相继通过各种形式来侵占和分吞我国南海诸群岛。2011年6月,越南在我国渔民传统作业海域抓扣我国渔民,并于6月13日举行了专门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其野心和动机已昭然若揭,而且这些都已经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2011年11月16日,正在访问菲律宾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登上了停泊在马尼拉港的退役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署60周年纪念仪式并发表讲话,称将通过派驻军舰等手段加强菲海军力量,并使用了“西菲律宾海”这一菲律宾单方发明的说法来指代南海。2012年12月,印度也介入了南海争端,欲使问题更加复杂。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 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时下,面对夹杂有领土争端、资源开发、共同安全、权力角逐等复杂矛盾的南海问题,中国如不能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战略清晰态度,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面临内外可以预料和无法预料的多重矛盾压力,在相当大程度上牵扯很大一部分外交精力,甚至干扰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全局。在谈到南海问题的战略方针时,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构想,中国政府积极与南海有关国家开展外交协调和磋商,并于2002年11月在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对于缓和地区局势和推动共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稳定基石作用。

“远亲不如近邻”,作为在该地区共享利益和共担风险的成员国,中国和其他地区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南海问题上,相比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其他问题都是小问题。只要不改变现状,不挑战原先达成的原则和共识,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一些国家暂时有困难,中国也可以伸以援手,共克时艰。但如果非得要以此挑战底线,进而引发冲突和更严重的后果,中国 也不怕。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 务之急。

再看看我国的边疆地区安全,我国的边疆地区很不稳定。在我国新疆境的“东突”民族分裂势力,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相勾结,与依斯兰主义和泛突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党建立“东突阙斯坦国”为目的,以宗教掩护,大肆进行分裂新疆的破坏活动。他们一方面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煽动民族情绪,鼓动宗教狂热,宣扬依斯兰“圣战”,叫嚣建立“东突阙斯坦国”,另一方面又迎合西方,宣扬“民主 人权 自由”与境外新疆民族分裂势力相呼应,加强联系,发展组织,进行恐怖活动,创造了一系列爆炸等恐怖暴力事件,严重危害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危害了我国新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又如,逃往外国的**集团,利用西藏地区的交通困难,环境闭塞,经济不发达,群众文化水平低,对宗教宣传容易接纳的观点,打着宗教的旗号,大肆进行“藏独”分裂活动,具有欺骗性,加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在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妄图以“西藏问题”为突破口,支持“藏独”分裂势力搞“西藏独立”为突破口,内外勾结,里应外合。这些都将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差生不利的影响。

最后看中国与日本之间钓鱼岛事件,中国与日本一直以来矛盾突出,领土争端最为强烈,我国渔船遭日本巡逻船两次冲撞,并遭日方登船检查。日方抓捕中国渔船船长。在这一事件上我们国家领导人表示出决不让步的态度。国家总理温家宝强烈要求日方立即无条件放 人。他说如果日方一意孤行,中方将进一步采取行动,由此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日方要承担全部责任。国家外交部也频频发言: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钓鱼岛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政治外交方面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这件事情仍未结束,它将给中日关系造成又一次巨大的变化,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再次提高,并警告日本的狂妄,但这依然体现了中国今后要走的路依然很长,日本在起先的强硬态度让我们感到中国并不是让世界畏惧的大国,中国富国强兵之路还很漫长,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面对着侵害自己利益的不正当行为的坚决反对的态度。

针对中国近年来的周边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加以缓解:一是切实加强经济建设。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这样一来可以稳固提高我国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从而加快对南海各岛的实际控制;二是合理开展政治斗争。东盟各国与我国关系亲疏不一,利益矛盾时有发生。因此,我国需要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中一国或数国的合作,重点争取缅、老、柬。同时,积极谋求和台湾达成谅解,以便联手合作。总之,要通过各种积极形式主动处理好和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三是积极准备,以待时机。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已多次在多个场合正式提出南海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而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海争 端。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但同时我们也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我国要积极调整国防战略格局,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重点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的建设步伐。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

第四篇:军事课论文:中日钓鱼岛关系论文

钓鱼岛与中日关系

【内容摘要】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20世纪70年代,中日领导人达成搁置钓鱼岛问题的谅解,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并签定《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但日本毫无信义,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建了直升机机场。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中日必须从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分歧,和平地、创造性地解决钓鱼岛问题。

【关键词】钓鱼岛问题、中日关系

一、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钓鱼岛全称“钓鱼台群岛”, 钓鱼诸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一) 钓鱼岛问题的历史渊源

1、日本的对外侵略政策

1895年钓鱼岛被日本非法窃占,导致钓鱼岛问题的出现。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行海上扩张是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很快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作为觊觎的目标。1884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进行秘密考察,并在1895年1月在中日甲午战争取胜前夕由内阁会议作出“决

议”,将钓鱼岛先行窃占,“编入”日本版图并建立标桩。1895年4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1900年日本根据英国《水陆军志》中“尖礁群岛”的称谓,将钓鱼岛称为“尖阁列岛”。

2、美国介入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复杂化

按照1943年中美英《开罗宣言》和1945年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以及台湾、澎湖等岛屿,均应归还中国,任何国家都无权擅自私相授受。

然而,美日公然违反上述两项条款规定。1951年美日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日本私自将琉球冲绳交给美国托管,1969 年美又公然将黄尾屿作为空对地射及投弹训练场,将赤尾屿作为舰队对地及空对地的射击场,同时日本变为了美国的附庸。

1971年6 月17日,美日达成《冲绳归还协定》,美国将占领和托管下的琉球群岛归还日本,同时把钓鱼岛划入“归还区域”。1971年 12月3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声明:“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它们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在‘归还’冲绳协定中,公然把中国的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

美国对钓鱼岛的“托管”并“交还”日本的行为给中日关系留下争端的火种。

(二) 钓鱼岛问题的演变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特别是2012年以来日本右翼势力掀起“购岛”风波。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中国政府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并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二、钓鱼岛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中日关系一直跌宕起伏、波澜不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和东海的资源开发问题。但是时至今日,钓鱼岛的问题已经演变激烈得不可再搁置,它影响了中日的历史关系,如果发展不当的话还会继续影响中日以后的关系。

就钓鱼岛问题影响之下的中日外交关系而言,我们认为其走向当为两个方面:

一是和平发展的外交道路。这样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日本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中日外交关系的和平发展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维护,才能最终达成妥协,互赢互利。因此,中国必须坚持钓鱼岛是中国大陆不可分割的领土,领土不可割让,主权不可退让。而日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必须承认钓鱼岛的主权和领土的归属,只有日本正视这个问题,才能用平稳的心态面对中国作出合理的外交政策。同时,中国也应该

加快发展的脚步,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保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另一个就是由钓鱼岛问题争端激化使中日关系走向激烈和极端化,这种结果对两国都是不利的。近年来,在日本右翼分子影响下,中日外交关系磨擦不断。特别是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摒弃事实,歪曲和扭曲历史,导致中日外交关系愈来愈脆弱。中国一再忍让,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软弱和无能,只是不想将事态扩大化,但是忍耐是有限的,如果日本仍然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继续咄咄逼人,那么中国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对这些无理的行为作出回应。

三、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以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

对于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是:在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和协商公平解决。早在1970年,中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的大局出发,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路,长期以来中方已释放了最大的诚意,我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是“客观事实我们主张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妥善解决问题”。

中日两国必须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上,从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务实、坦诚的谈判,使钓鱼岛问题最终得到和平的、创造性的解决。从而促进中日两国的共同发展。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

摘要

中日两国在1972年恢复邦交谈判时,从双方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列岛归属问题挂起并待以后条件成熟时再解决。然而,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和平友好条约时, 日本提出要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列岛拥有主权。后来,随着钓鱼岛争端问题愈演愈烈,中日关系日趋紧张。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如何看待当前中日关系、理性抒发爱国热情?

关键词

中日两国

和平友好

日趋紧张

解决

正文

中日历史关系

关于中日是从何时开始有往来的,民间有很多种说法,众说纷纭,至于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我们很难考证,因为年代太久远了。而有准确的记载是在公元57年,中国史书《后汉书》上提到,日本派人到中国的汉朝来朝贡,中国的汉朝封其为“汉委奴国王”,给其一个金印,而这个金印后来在日本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也使得《后汉书》的记载有了对证。当时的日本不叫日本,叫倭。从汉代开始一直到隋朝,中国和日本基本上就是保持着这么的一种关系。

到了隋唐时期,中日的关系有了一些变化,日本不再是来朝贡,而是派使者来,也就是当时所说的“遣唐使”。当时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当中,中国是先进的,在世界上中国也是先进的。中国文化的力量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包括对周边的民族。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化,不断地向中国派遣使者。

再往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日之间也有过摩擦、战争、不友好的时候,但是两国主要还是友好交流。

近代中日关系

一般的学者通常都认为1871年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的开端,1871年,中国和日本签订了《清日修好条规》。第二年,也就是1872年,日本现在的冲绳,当时叫琉球,琉球人出海遇到风暴,被漂到台湾,并且和当地的居民发生了争执,被当地居民杀害了四五十人。当时的日本已经是明治维新以后,建立起了一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仿效西方的新政府。建立政府之后组织了一些人到西方去考察,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考察之后觉得应该全面向西方学习。事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以至于日本在1874年决定发兵去攻打台湾,而战争最后是通过清朝和日本的谈判,签了《北京专条》而停息。条约中,清政府需要给日本抚恤和道路的修整费共计白银50万两。西方一个评论家讲这个对中国的影响是极大的,他讲:“这里有一个不愿意战争,但愿意赔款的富有帝国。”此后日本就觉得中国是软弱可欺的。20年之后,也就是1894年,中日发生了甲午战争。日本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并由此开始了日本对中国乃至亚洲各国血腥侵略的历史。

现代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在1972年恢复邦交谈判时,从双方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列岛归属问题挂起并待以后条件成熟时再解决。然而,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和平友好条约时, 日本提出要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列岛拥有主权。后来,随着钓鱼岛争端问题愈演愈烈,中日关系日趋紧张。

2012年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

白皮书全文约7000字,分为7部分,全面阐释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本窃取钓鱼岛、美日对钓鱼岛私相授受非法无效、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毫无依据、中国为维护钓鱼岛主权进行坚决斗争等内容。“白皮书”还明确指出,美日关于钓鱼岛的私相授受是完全不合法的,中国从未予以承认。中国将继续为维护钓鱼岛的主权进行坚决斗争。2012年9月28日,《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中、英、日文版正式发行。

一直到现在,日本都不肯承认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

中国的崛起与中日关系展望

近年来,中国GDP指数都以每年平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实体。。2011年中国GDP为7.3万亿美元。同时,中国政府使3亿人口脱离贫困,而且使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了8倍。城市-中国有很多大城市,中国有17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大多数这样的城市都有高速公路。这些大城市都是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亚洲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还拥有着世界最繁忙的港口。

在2011年,中国出口总量占世界的10%,进口总量占世界的10%。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2大贸易国(居美国后)。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出口医疗器械和软件产品。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1年12月为3.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中国文化作为五千年文明的延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世界各地人民所接触,中国文化以和谐、文明、礼义吸引了现代世界各国人民。中国正崛起于世界之林。

对于中国的崛起,日本媒体多次用到“中国威胁论”。并且希望从经济政策调整上来限制日本企业在华的投资,但中国崛起的步伐和速度是无法阻挡的。对于这个事实,日本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否则只是在中日关系上再次添加阴影。

展望未来,在中日关系这个问题上,日本政府应该改变多年来的回避或者迟疑的态度,应该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来修补中日关系,使两国间能达到和谐合作。如果一味地坚持错误的外交方针,企图在历史问题上蒙混过关,这对日益强大的中国来说是不可接受与谅解的,处于发展态势中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具备信心,在经济上完全可以通过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合作来达到双赢。但中国这一具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却是日本经济的一个重要市场。面对这样的事实,日本政府应该更为务实,采取切实的措施来寻求中日合作的基础。当然,作为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日本可能并不会立即转变态度与思想,这样,中日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还会不时出现紧张局面,但战争或重大冲突应该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解决方案,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敢于不顾一切地与华宣战,而中国寻求的是和平发展,共赢方式。

我们要看到,中日目前的政治基础、民众感情和舆论氛围都是相对脆弱的。也正是因如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中日关系,理性认识中日关系。我们需要的是理智的是非辨别能力,知道什么是威胁,甚么是安全;什么是可取的,什么是不可取的。爱国不一定要上战场,也不一定要血染大地,抵制日货是爱国,学习日文也是爱国,其实每个为自己理想奋斗的中国人都在爱国,因为爱国最起码的就是让自己对自己的国家有作用,不让自己成为国家社会的负担。只要是对自己的国家前进有实际意义的任何事,哪怕是很小的事,也是爱国的表现,爱国既不需要多么豪情壮志,也不需要多么高亢激昂,只要务实,就是爱国;并且谨记随时维护祖国的尊严,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我们热切的希望我们国家的真正的强大,只要强大了,我们才有真正的发言权。中日关系才能真正公平地发展,朝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人民论坛》第259期 《后汉书》范晔 编撰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 《中日关系的历史轨迹》王勇 主编 《日本与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关捷

《中日关系全书》关捷, 谭汝谦, 李家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债权转让证明范本下一篇:镇十二五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