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美学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服装设计美学范文

服装设计与美学

学院: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12012041028

姓名:丁晨

一、服饰美与人的美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祖国欣欣向荣的幸福时代,人们热爱美、追求美,已成为当今潮流和时尚。由人类社会组成的社会美,其核心是人的美。人的美表现在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又叫做形象美,包括人体美、姿态美、服饰美、语言美、风度美等等。其中服饰美在外在美中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服饰美可以塑造人体美、勾画出姿态美、创造出风度美。而人的内在美即精神美,也往往是靠服饰美来提升和增添光彩。所以人的美,不管是内在美外在美,都离不开服饰美的衬托。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都道出了服饰美的重要性。从古至今可以说,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历史,与其相随相伴相行的也是人类服饰演变历史,服饰早已在御寒、蔽体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物美人美,物我同一”的一门艺术,人们对服饰美的追求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组成内容,关注的人群越来越多,追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哪里有生活,哪里就需要服饰美。 人类需要美,生活需要美。我们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畅游在美的世界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服饰美,是时代赋予我们神圣而美丽的使命,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从服装起源发展历史看服饰美

伴随服装起源并发展至今,人们一直在追求服饰美。归纳起来,人们对服饰起源持四种观点,每种观点里都包含了服饰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 实用论

这种观点认为服装起源于人类的实际需要。衣服最初的功能是御寒蔽体,保护身体在劳动中不受伤害。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服装不断发展变化,当今实用性更广泛的表现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服装的变化,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特殊的服装需求上。为此,服装设计尽可能满足人们对实用性的要求。

实用性的满足不是单线条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审美的心理和精神需要也就自然而然萌发,并以极简单的表现形式融入其中。从人类发展历史可知,即使在远古时代,先民们用兽皮和树叶制作最原始的服装,也会首先挑选色彩斑斓的兽皮围在身上,周口店人也知道用石头打磨钻眼制成项链,用漂亮的玉石制成耳坠,和简陋的服饰搭配,以表达原始人对美的朦胧追求。

(二) 地位论

这种观点来自于服装图案中的图腾崇拜,图腾信仰有很高的权威性,作为图腾祖先的动物和植物,群体中的成员必须要尊敬,否则就会受到一定的处罚。服装作为地位的象征,始于阶级社会以后,尤其是“冠服制”的出现,对服装的穿着要求更为严格。由于人的地位不同,穿衣也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特别是在阶级社会里,由官方硬性规定什么地位必须穿什么衣服,这种硬性规定,久而久之成为人们的一种穿衣习惯,也成为人们的审美基础。现代人们对服装的地位价值观念仍然存在。很多人是从服装来判断一个人的职业和身份地位。服装的穿着

要适合自己的地位,除去服装的色彩和款式之外,必须从本人的个性、习惯、体形、性别、环境出发。地位价值观念是服装穿着的目的之一,要达到穿着的目的,就必须从地位的价值来考虑服装的审美。

(三) 羞耻论

这种观点认为衣服起源于文明兴起时期产生的羞耻感。《圣经》中说,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知道了善恶羞耻,就想到了要用树叶遮身。人体被服装包裹起来,就有了一种安全感。这种认识演化到今天,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即服装的“遮”与“表”、“隐”与“显”。这正如里格尔所说的,如何使“理念精神找到最恰当的表现形式,二者最好的结合就是美”,正是“遮”与“露”这一对基本矛盾,促使服装设计师们绞尽脑汁,去寻找最佳的既实用、又遮羞、又美丽的审美切入点,达到三者最完美的结合和有机结合。也可以说,这种种努力从一个方面大大推动了服饰美学的发展。

(四) 装扮论

随着羞耻论的出现,人类产生了一种利用服饰着意装扮自己的心理,尤其是在异性面前。原始人类对身体某些部位被遮盖以后产生几分神秘和自尊、几分情趣和追求,表明人类心理活动渐趋丰富和复杂。由此也孕育出了实质上的审美要求。

人们追求装扮,是追求真正意义上的服饰美。这种观点演化到现代,出现了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服装世界,使服饰美学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并形成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风格迥异、变化万千的创作风格与流派。服装的特点,归根结底是只能穿在个体人身上。因此装扮性即是一种心理追求,它必须充分体现群体与个体人的心理需求。这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1.某些具特殊身份和特殊职业人群利用服饰制造威仪。例如法官、检察官、税务官、交通警察,庄重严肃的服装给执法以威严,执法的自治心、责任心、自律感,也给旁观者树立一种权威形象。

2.以服饰着装充分表达人的审美追求和个性特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身材美的人更着意打扮,希望“更上一层楼”,利用服饰为自己“锦上添花”,更加“鹤立鸡群”而出类拔萃。当今时代追求时尚的人群喜爱个性张扬,也希望从服饰着装上使个性发扬光大。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说不完道不尽的个人喜好,这给服饰设计师们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3.以服饰着装弥补人体缺陷。在人们审美追求日趋多元化、不断上档次的当今世界,那些人体美的“弱势人群”更不甘落伍,渴求利用服饰美改变其不利因素而焕发出新的光彩。例如肥者盼苗条,瘦者盼丰满,身体各部分比例与“黄金分割”相差甚远者渴望“扬其长而避其短”。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可以独具慧眼编制服饰设计最佳方案,为他们改变形象,一扫自卑、哀怨心理,重塑做人的自信心,使他们的生活充满璀璨的阳光。

综合上述,为装扮美丽的人、美丽的人生,服装设计师的事业之路是多么广阔而永无止境。

三、服饰美的美学特征及审美要求

笔者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对许多美学专著简述的服饰美的美学特征和学习体会归纳如下:

(一) 服饰美的美学特征

服饰美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概念,他应该由许多要素综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与协调,构成一种统一的服饰美。

1.得体

首先穿在身上的衣服要得体,让你感到舒适。这样要求服装设计师量体裁衣,使主体自我感觉良好,观众赏心悦目。服装是否得体因人而异,“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在设计选

择服装时,必须符合人的体形,扬长避短。在设计时常常借助视错觉现象,例如颜色深浅、格子布、条纹布、造型的巧妙配搭,都可以克服体形的缺陷。这正如美国盖勒哈·查斯顿所指出的:“我们往往很乐意接受视觉上的蒙骗,视错产生的奇妙魅力是设计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2.合时

服装要有强烈的时令感、时代感。

3.适俗

服饰的现代化、时代感,应体现民族的传统和风格及延伸。服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民族风格,但随着信息时代交流日益加快,相互渗透、相互模仿已成为普遍现象。

4.应境

服饰要与人的自身特点相匹配,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分场合乱穿衣,显然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例如,穿泳装不能上大街,着休闲服不宜登大雅之堂。

(二)服饰美的审美要求

常言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服饰美的审美观点也有很大的差异,只能在差异中寻求找一些比较一致的认识。

1.服饰的整体美

服装的整体美是指服装的外观整体效果所具有的美感,是服装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的完美结合。服装经穿着后便会出现着装状态,构成着装状态的因素非常多,除了服饰本身的色彩、款式、质料之外,还有穿着者自身的条件、环境、化妆、穿戴方式、服饰品配套和言行举止等等,如果能将这些因素调整到最佳点,服装的整体无疑会表现出很强的美感。

2.服饰的内在美

服饰的内在美是指由服装表达出来的心灵之美,这种服装美感比较含蓄、隽永,在外观上难以定性、定量地表达,是服装的着装状态与观察者的心灵互相感应以后被感知的,也是通过人的气质、内心活动和个性表现出来的。

3.服饰的外表美

服装的外表美是指通过观察者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得到的美感。其中视觉和触觉是最重要和最广泛的感觉源,通过眼睛和肌肤获取服装信息,听觉和嗅觉也能得到服装的声响和气味等较为次要的因素。从服装产生的本意来看,服装的外表美是服装设计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服装的其他美感的综合表现之一。

4.服饰的造型美

造型有美丑之分、雅俗之别,在造型过程中,要考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把对比、同

一、调和、变化、平衡、比例、节奏、反复等内容合理安排,创造出新意,配合服装机能创造出服饰的造型美。

5.服饰的色彩美

服饰在视觉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一件服装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服装的自身所具有的色彩美感,与外界色彩环境的协调能够构成一幅美好的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充分愉悦,产生“立竿见影”的审美效果。

6.服饰的材料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服饰材料的色彩、肌理、科技成分、舒适程度、悬垂性、挺括性、伸缩性,是设计师们考虑的重点,新奇妥贴的面料制成服装,往往给人一种时髦感和舒适感,所带来的美感常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冲动。

7.服饰的工艺美

某件服装的款式和面料比较普通,但其工艺却美妙绝伦,令人爱不释手,这就是工艺美特有的魅力,在选准了服装材料之后,服装的韵味完全依赖天衣无缝的工艺来体现,特别是有些

艺术性晚装,精美的造型加上灵巧的工艺所产生的美常令人惊叹不已,赞不绝口。

8.服饰的时尚美

时尚是指一定时间内人们广为接受并喜欢的服装款式、色彩、质地、装饰等。由此产生流行型,也即是出现在某一时期的服装定型,它能代表某一时代的倾向。时尚美、就是流行美。抓住它就是抓住了无限的商机。服饰美创造时尚美,首先要标新立异。新奇产生兴趣,兴趣产生模仿,模仿形成规律色流行。流行可由著名人物领衔,推波助澜的流行开来。

既然流行需要新奇,它就有时间性,花样崭新、层出不穷,周期大有缩短趋势。设计者必须审时度势,按时间按季节去赢得人们的青睐。

每个人是否追求时尚美,纯属个人取舍,有的人特别热衷“引领服装新潮流”,有的人则无兴趣。但在眼花缭乱的审美浪潮中,关注一下时尚美,对提高每个人的审美欣赏能力也是大有裨益,设计师也要努力争取有更多的人进入追逐时尚美的行列中。

9.服饰的观赏美

主要是指模特着装表演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时装表演代表人体与服饰和谐配合的最佳境界。模特表演的时装有一部分具实用性,可以投放市场。但更多的是一种服装艺术的尺寸,激发人们对服装设计的关注、艺术想象和欣赏,充分体现服装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同时,时装表演已成为很受欢迎的艺术表演形式。

四、服饰美创意设计实例

在各种实用美学中,服饰美人人关注,就是文化不同也不可能拒绝服装,既然人人都要着装,不管哪种职业、哪种年龄、哪种性别都有一个追求服饰美的渴望,即使说不清服饰美为何物的智能低下的儿童,也知道穿漂亮衣服更令他开心而禁不住手舞足蹈。可以说,服饰美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感召力。实例一讲台上的教师服饰美

(一) 讲台上的教师形象

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其主要的职责是利用课堂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其形象应端庄大方、严谨认真、精神饱满、和蔼可亲。教师应从言语、姿态、表情多方面表现出教师为人师表的气质和风度。教师是在众目睽睽中独自表演,几十双、几百双眼睛注视着他。因此从事神圣事业的教师从外表面到内心都应该是很美的。所以教师应重视服饰着装。设计师则应立足突出教师的职业特点,让教师形象焕发出独特的风采。

(二) 整体构思设计

1.教师服装造型要衬托出人美、心美、形体美、格调美,要典雅大方自然,款式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与形体成和谐统一。讲台上的教师,服装应典雅庄重,不宜雍容华贵而堆砌众多饰物,线条应单一流畅,让学生感到清爽宜人,款式不宜过于新潮和时装化,因为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不是新式服装的展销地,过于新潮容易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一些爱美的学生很容易去研究教师的服饰美,甚至会想象着到哪个市场去购买它。这对厂家促销是有利的,但不宜于课堂教学所要求的专心致志的环境气氛。

2.教师服装的质料应有一定质量,档次中等偏上,硬软适度。太薄、太软、太透的服装,因为人体特征易于暴露,有损教师端庄的形象。太薄了,在教师辛勤讲解大汗淋淋时,会湿透衣衫紧贴肌肤而不美观。太软的质料容易起皱,皱皱巴巴的衣服显得太随意也影响教师的形象。质地太硬的服装,穿起来虽然挺拔精神十足,但教师在讲台上要不断走动、转身、抬手臂、搬教具、演示,过于笔挺的服装使教师动作拘谨,行动不便。

3.教师的服装应有领、有袖,上衣下装均应有一定长度。这是教师庄重形象的职业要求,敞胸低领是很不适宜的,无袖衣服让人的胳肢窝暴露无遗也不美观。上衣过短抬手臂写黑板时,光脊背面对学生太不雅观。超短裙、超短裤虽然时髦前卫,但让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显得轻薄,

4.教师服装的色彩,以素雅、朴实、大方为宜。因为学习的课堂需要一种宁静的氛围。杂乱无章的色彩会对学生视觉产生一种刺激,出现一种不协调的情绪。但对艺术类如音乐、舞蹈的教学,很需要给学生制造兴奋点,教师服装鲜艳夺目一些有好处,体育教师常常要作示范动作,领着学生东跑西跑,也可以穿醒目的服装,让学生能在人群中清楚地看到你。实例二最美不过夕阳红——老年服饰美

(一)老年人群的特点

由于现代物质生活条件的大大改善,目前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数以亿计。如此庞大的人群,注定了有广阔的服装市场。由于人们生活幸福,活得开心,老年人在过着“温馨又从容”的晚年生活中,越来越看重生活质量,其中也包括着服装的时髦与讲究。“老来俏”的突出表现就是越来越注重打扮,那种“青春永驻,心灵年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目前服饰设计中虽然有不少有识之士呼吁,但老年服饰市场就显得单调呆板,不尽如人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年人希望服饰价格适中,商家认为利微而不愿为之,却忘记了“薄利多销”仍可带来巨大利润的道理。

(二) 整体构思设计

老年人的生活主题就是休闲,追求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延年益寿。服饰美应从他们的活动方式、活动场所、心理需要等方面去综合把握。

1.休闲类服饰美

老年人在家时,做家务、看书读报、养花养鸟、带孙子,多出于怡然自得的休闲状态。与之相适应的服装应舒适宽松得体,但也不能马马虎虎,那种穿旧衣烂衫对付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这类休闲服也应设计得美一些,既方便又美观大方,也不失主人的尊严,显得老人对幸福生活的满足,对富裕生活的自豪欣慰。

2.晨练服饰美

晨练的人群绝大多数是老年人,估算一下,每天早上锻炼的老人全国该有多少啊,他们多从事一些轻松愉快的项目,许多老年人都购买了专门的晨练服装,行对行,排对排,整整齐齐、十分美观,这类服饰既是运动服又是休闲服,不同于年轻人锻炼时的背心裤衩那么简单外露,也不同于质地厚实规整的运动员服装,应体现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特点,长短袖T恤加长裤最适宜,质地柔软,夏日透气、冬日保暖。色彩搭配“上鲜下素”最适宜,既显示出老年人青春焕发又不扎眼,满足老年人心里渴求安定的需要。

3.交友服饰美

老年人的重要活动就是走亲访友,为克服寂寞孤独感,这成为他们最愉快的生活,许多地方变成约定俗成的形式。现在的老人出门会友最讲究打扮,有时聚会简直成了服饰展览和比赛。设计师们应设计一系列有色彩、有花样的漂亮服装,满足他们的需要。为克服年老带来的肌肤松弛、体态变形、岁月沧桑的痕迹,老年人多么希望穿上得体的能“挡丑”的服装,让他们神采奕奕。品种、造型要多彩多姿,价格贵也买得起,无论多么“青春”他们也敢穿,“返老还童”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啊!

4.重要社交服饰美

有一部分老年人继续从事重要的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如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术委员,常常要去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出席高层次的社交活动。这种场合的服饰就要显得庄重、有分寸感、有分量。这类老年人十分舍得买高档西服、高档套装,以表现他们“晚开的花、陈年的酒”的价值。应根据老年人的体态特征设计一批档次高的服装。这类服装采用单一色彩效果最好,如女式套装,米黄色、血青色、淡绿、淡蓝色属素雅的,玫瑰红、橘红甚至大红套装也十分漂亮,只要上下一种颜色都显得十分典雅、耐看、出彩。当然,花色品种很多,只要上下配搭恰当也会受欢迎。服饰的质料自然是比较讲究的、贵重一些的。

黄良主编:《实用美学》,162~174页,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王文博主编:《现代应用美学》,200~204页,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仇春霖主编:《大学美育》,36~43页、188~19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刘晓刚主编:《时装设计艺术》,19~20页,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服饰美学与服装设计

服饰美学

与服装设计

专业:********年级: 2012级学号:*******姓名:****

2013年11月10日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人的有追求美的权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追求着精神文明,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协调,追求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美感。其中,服饰美与我们的生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经常所能感受到的一种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特点,穿衣风格也千差万别,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着装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着装风格,不仅能够展现出我们的性格特点,也能体现出我们的内在修养。所以,学会着装,学会打扮自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服饰美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开始用树叶、兽皮做一些简单的衣服,用石头、骨头等打磨出简单的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会了纺纱技术,服饰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人们不再满足于保暖,而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美感。在后来,朝代更迭不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服装样式,每个朝代都有其别具特色的服饰。在封建社会,服装也成为了社会地位的象征,对不同等级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创立了一整套严格而繁琐的的衣冠服饰制度,直接以衣冠服饰作为人的尊卑、贵贱的表征标志,在质地、色彩、造型、款式方面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在近现代社会,服饰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各种不同风格的时装相继出现,人们对于服饰美的追求更盛。绚丽多彩的服装,五花八门的装着方式,无处不展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

在选修服饰美学与服装设计这门课之前,我对着装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保暖、整洁这种简单的层面上,对服饰的色彩搭配、款式的选择

基本一无所知。自从上了这门课之后,才觉得自己在服饰这一门学问的博大精深,仅着装方面就有很大的学问。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我以前很少有机会能学到的知识。

首先是我在绘画方面的知识,在每节课的开始,老师都会教我们一些服装设计与绘画方面的知识。通过老师的引导与讲解,我也开始跟着老师画,由于以前很少接触绘画,所以第一次画的时候感觉非常的别扭,非常的不顺手,但通过多次的练习,我也开始能够自己画一些简单的人体绘画了。我们都知道,服装设计是以人为基础的,服装的美感也只有通过人才能展现出来,所以学好人体绘画是进行服装设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每次上课的时候,最期待的还是每次下课前的时装秀的精彩视频,每次都能给我们带来的新的视觉享受。加上老师对不同款式的服装的讲解,使每次课都非常的精彩,我们也听得很轻松,使我们觉得两个半小时的课程不再漫长。还有那一位位精挑细选的模特,她们可以说运用自己的本能和气质满足了服装设计师的要求,与服装的款式,还有服装散发的洒脱感,相吻合,相统一。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我一直觉得服装设计仅仅是那些服装厂所生产出来的衣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才有机会了解到世界著名的服装品牌,诸如路易·威登、爱马仕、唐纳·卡兰等,以及夏奈尔、迪奥、阿玛尼等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 服装设计与其他艺术创作一样贵在深厚的基础素养,只有功力深厚才有助于对艺术审美的理解和把握,在设计的创作上才会独具匠心,进入更高境界。对一个服装设

计师来讲,设计并不仅仅是设计。一件衣服的产生要经过设计,画服装画,裁剪,缝制等一系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决定布料的材质,图案,线条,色彩,同时要考虑消费者人群的结构,身材比例,妆容,造型等方面。除此之外,饰物搭配,衣料质感,款式,顾客的想法等等,每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成为一件作品失败的导火索。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许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来允许我们去买太多华丽的衣服,但着装美,不一定非要穿名牌衣服才能显示出来。普通衣服,只要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颜色、款式,再加上合理的搭配,一样能够穿出自己的特色,向人们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美的一面。

对于这门课程,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课堂所讲的内容都非常的好,不仅让我们增长了知识,也使课堂不会显得枯燥。但我觉得不足的一点是对于我们在不同场合应该如何着装的问题讲的不是很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多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以后不如职场一定会大有帮助的。希望老师能够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能够多讲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第三篇:设计美学

(Aesthetics of Design)

课程编号:070320201

开课学期:春

教学学时:36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10

周学时:4

学分:2 预修课程:艺术概论、 艺术史

教材:孙湘明.《造型艺术美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美学课程是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美学是文化艺术领域各学科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通过对设计美学课程的学习,对美学、艺术哲学与美学、设计哲学与美学等基本理论有较系统的了解,并通过艺术调查和文献研究等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从而为设计研究服务。 教学要求:

该课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为美学基本原理;第五章至第七章为设计艺术美学概论。通过对美学的认识,联系本专业方向的实际应用,作一次理论性的学习和探讨。 考核方式:提交以美学为主题的设计艺术方向论文以考核学生的成绩。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

第一章

设计美学概论

4学时

一、美学的概念及研究领域

二、现代设计美学的诞生

第二章

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美学

4学时

一、现代设计的特征

二、技术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

第三章

设计与认知科学

8学时

一、视知觉及其他

二、色彩心理效应

三、图形构成与错觉

四、光影感

第四章

设计信息传达

8学时

一、信息与设计

二、多元与主导

三、传播媒介与法则

第五章

各门类设计美学

8学时

一、产品的审美形态

二、广告与企业的魅力

三、环境的审美创造

四、书法的审美法则

第六章

新世纪设计艺术美学展望

4学时

Contents and periods of courses:

Chapter1 Conspectus of aesthetic of design 4 Chapter2 Modern design and modern aesthetics of design 4 Chapter3 Design and cognition science 8 Chapter4 Communication of design information 8 Chapter5 Aesthetic of various design 8 Chapter6 The prospect of new century aesthetic of design

五、读专著或文献

1. 黑格尔著. 《美学》[M]. 商务印书馆

2. 杭间著. 《中国工艺美术思想史》[M]. 北岳文艺出版社 3. 徐恒醇主编. 《实用技术美学》[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张帆著. 《当代美学新葩》[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毛崇杰著. 《存在主义美学与现代派艺术》[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 宗白华著. 《美学散步》[M]. 上海人民出版社

六、拟授课教师:王美艳(博士)

设计策划与管理学 (Art administration)

课程编号:070520201

开课学期:秋

教学学时:36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10

周学时:4

学分:2 预修课程:

教材:《设计策划与管理》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研究生必修学位课程。针对设计策划与管理特别是设计艺术管理日益受到企业和设计界重视的趋势下开设的,主要提高研究生对设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不同艺术领域,特别是各设计层面的管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培养高层次的具有艺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教学要求:针对本学科学生缺乏管理学知识的特点,除讲授基本的管理知识外重点是讲授各设计领域的管理知识。

考核方式:以期末笔试形式进行考核。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

第一章

策划与管理学的概念和意义

4学时

一、策划的含义、方法及作用

二、管理学的概念

三、管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设计管理的领导论

4学时

一、设计管理的领导行为和领导效率

二、设计管理的领导观念

三、设计管理决策

第三章

设计管理组织论

4学时

一、设计管理组织的性质

二、设计管理组织的有效性

三、设计管理组织设计

第四章

设计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4学时

一、设计管理的概念

二、设计管理的意义

第五章

企业的设计管理

8学时

一、企业设计的管理发展

二、企业设计的管理层面

三、企业设计管理的运营

第六章

各设计领域的管理

8学时

一、产品设计领域的管理

二、视觉设计领域的管理

三、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管理

第七章

设计教育管理

4学时

一、设计教育领导论

二、设计教育组织论

三、国外设计教育管理概论

Contents and periods of courses Chapter1. The conception and sign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on

1) The conception of administration 2) The sign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on Chapter2. The leader theory of art administration

4 1) The leader theory of art administration

2) The leader conception of art administration theory 3) The decision-making of art administration Chapter3. The organization of art administration

4 1) The quality of art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2) The validity of organization on art administration 3) The organization of administration on art design Chapter4. The conception and signification of art administration

1) The conception of art administration 2) The and signification of art administration Chapter5. The design administration of enterprise

1) The administration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design 2) The administration lays of enterprise design 3) The administration carry of enterprise design Chapter6. The administration of various design area

1) The 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ion design 2) The administration of visual design 3) The administration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Chapter7. The administration of art education

1) The leader theory of art education 2) The organization of art education 3) The administration concept of overseas art education 阅读专著或文献

1. 顾宝炎编著. 管理学导论[M]. 东方出版社

2. 张多中编著. 市场定位方略[M]. 广东经济出版社

3. MBA必修课程编译组. 新产品开发[M].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4. 傅才武、扬光进著. 艺术教育管理学[M]. 湖北人民出版社 拟授课教师:胡俊红

副教授

4 8 8 4

设计艺术学 (Design art study)

课程编号:070120201

开课学期:春

教学学时:54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10

周学时:4

学分:3 预修课程:设计心理学、社会学 教材:《设计学概论》. 尹定邦主编.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1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艺术学》是设计艺术学专业的学位课程。它是从艺术的角度对设计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设计的类型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提高设计理论研究水平,从而设计出满足现代人需要的设计作品。 教学要求:该课程的重点在第二章的各方面的阐述,要求学生对各阐述方面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运用到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中。 考核方式:以论述形式进行测试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

第一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8学时

一、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二、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设计艺术的多重特征 18学时

一、设计艺术的科技特征

二、设计艺术的经济特征

三、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

四、设计艺术的社会特征

五、设计艺术的理论特征

六、设计艺术的传统特征

第三章 设计艺术的类型 12学时

一、视觉传达设计

二、产品设计

三、环境设计

第四章 设计师 8学时

一、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二、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三、设计师的类型

第五章 设计批评 8学时

一、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

二、设计批评的标准

三、设计批评的理论

Contents and periods of courses Chapter1. The study extension and actuality of design

8 1) Study extensions of design 2) The study actuality of design Chapter2. Various characters of design art

18 1)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racters of art design 2) The economic characters of art design 3) The cultural characters of art design 4) The social characters of art design 5) The theory characters of art design 6)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s of art design Chapter3. The types of art design

12 1)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2) Production design 3) Environment design Chapter4. Designer

8 1) The historic evolvement of designer 2) The request for designer’ s knowledge skill 3) The type of designer Chapter5. Comment of design

1) The critical object and its critic 2) The criteria of comment 3) The theory of comment on design

阅读专著或文献

1. 李砚祖著. 设计艺术学[M] 2. 李砚祖著. 工艺美术概论[M]. 中国轻工出版社 3. 柳贯中著. 设计文化论[M].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张福昌著. 造型基础[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5. [日]村山久美子著. 视觉艺术的心理学[M]. 诚信书房. 1988 6. 左汉中著.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4 7. [美]唐纳德·A诺曼著. 设计心理学[M]. 中信出版社 拟授课教师: 朱和平

教授

设计史论

(Theory of design history)

课程编号:070120202

开课学期:秋

教学学时:54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10

周学时:4

学分:3 预修课程:艺术设计史 教材:《中国设计史纲》. 朱和平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年. 《世界现代设计史》. 朱和平编.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史论》是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通过对中外设计史的进一步研究,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寻找新的突破方式,同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打下扎实的史论基础。 教学要求:研究生的设计史论主要内容在世界现代设计史部分,在教学上以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考核方式:以论述题形式对设计史论的有关方面进行展开讨论。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

第一章 古代手工业设计 8学时

一、古代东方的手工业设计

二、古代西方的手工业设计

第二章 早期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 8学时

一、工业革命时期的艺术

二、英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

三、“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

四、早期功能主义与德意志制造联盟

第三章 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 16学时

一、装饰艺术运动

二、现代主义运动的萌起

三、包豪斯

四、美国工业设计的兴起与战后大众消费社会形成对现代设计的促进 第四章 现代设计的发展 18学时

一、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欧洲现代设计的发展

二、“丰裕社会”与现代设计

三、现代主义以后的设计

四、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

第五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4学时

一、现代设计的发展

二、现代设计教育

Contents and periods of courses Chapter1. Ancient handcraft design

8 1) Ancient oriental handcraft design 2) Ancient western handcraft design Chapter2. Early art design in industrial society

8 1) The art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period 2) The English and American art design in Arts and Crafts period 3) The art design in New Art Movement period 4) Early functionalism and Germany Making Alliance Chapter3. The art design in industrialize society

16 1) Art Decoration Movement

2) The rise of modernism movement 3) Bauhaus 4) The rise of American industrial design and the promotion of post-war popular consumptive society to modern design Chapter4.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esign

16 1) The professionalism of industrial desig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modern design 2) The Copious Society and modern design 3) The post –modernism design 4) The face-to-future art design Chapter5. Modern design and education

4 1)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esign 2) The education of modern design

阅读专著或文献

1. 王受之著. 世界平面设计史[M]. 中国青年出版社

2. 邬烈英、袁熙阳著. 外国艺术设计史[M]. 辽宁美术出版社 3. 陈瑞林著.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拟授课教师: 朱和平

教授

专题研究

(Study of special subject)

课程编号:070720501

开课学期:春

教学学时:36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10

周学时:4

学分:2 预修课程:

教材:

课程教学目标:专题研究是设计艺术学各方向共选课程。由各专业方向指导教师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轮流讲座,目的是使学生吸收各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 教学要求:各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专题内容以提纲或论文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以座谈、对话形式开展。

考核方式:以学生上专题研究课和参加各学术研讨活动的次数进行考核。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

每位教师专题课时间由学院统一安排,专题内容由各教师在开学前将专题大纲提交学院。各教师一学期不超过两次。

阅读专著或文献

由各专题教师根据专题内容提出。

市场调研与设计开发

(Market research and design exploitation)

课程编号:070720601

开课学期:秋

教学学时:36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10

周学时:4

学分:2 预修课程:设计心理学、社会调查与研究、产品设计 教材:《市场调查》 樊志育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课程教学目标:该课程是设计艺术学各专业方向共选课。为了达到设计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思想,要求学生学习了解采集企业内、外实态数据的方法,同时学习进一步掌握商品规划和开发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并运用掌握的理论方法进行课题设计,最终为产品设计和企业设计服务。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市场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

考核方式:学生提交各专业方向市场调查报告书。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

第一章 市场调查概述 4学时

一、市场调查的一般程序

二、市场调查主要类型

三、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二章 消费者满意程度调查方法 8学时

一、市场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二、市场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三、市场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四、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书

第三章 商品设计开发 4学时

一、商品设计规划的概述

二、商品设计开发和商品周期

第四章 商品设计规划与设计开发 12学时

一、商品规划、开发中的创造

二、商品规划、开发管理和组织

第五章 新商品开发策划的评价与步骤 8学时

一、新商品开发的决策与设计策划

二、新商品开发设计的评价与分析

三、新商品营销策划的步骤

Contents and periods of courses Chapter1. The summarize of market research

4 1) The common procedures of market research 2) The primary types of market research 3) The clean up 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information Chapter2. The way to contentment degree on consumer

8 1) The design and put in practice on market-research questionnaire 2) The distribution and recycle of market-research questionnaire 3) The Stat. Analysis of market-research questionnaire 4) The analysis transaction Chapter3. Commodity design and exploitation

4 1) The summarize of commodity design and programming 2) The cycle of commodity design and exploration Chapter4. The commodity design layout and exploration

12 1) The creation on commodity layout and exploration 2) Commodity layout, explo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 Chapter5. The estimate and process on new commodity exploitation

8 1) The design-making and design plan on new commodity 2) The estimate and analysis on new commodity exploitation 3) The process of new-commodity distribution hatch

阅读专著或文献

1. 李小康主编. 社会调查与研究必读[M].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1995 2. 左宪堂著. 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M].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89 3. 黄合水著. 广告调研技巧[M].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1 4. 陈放著. 产品策划[M]. 知识产权出版社. 1995 5. MBA必修核心课程编译组. 新产品开发[M].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8 6. [日]长广仁藏著. 研究与开发活动的运营与定量评价[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拟授课教师: 汪田明

副教授

企业形象设计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课程编号:070120401

开课学期:春

教学学时:45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60

周学时:

学分:2.5 预修课程:艺术设计本科课程 教材(主要参考书、讲义):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

周旭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在掌握了视觉统一设计的基础上,更深入的探讨企业形象设计的实质和在实施与操作过程中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通过对企业理念系统与企业行为系统的原理和视觉化个性表现的研究,将单纯的视觉设计提升到对企业形象设计的策划与品牌管理的高度上来,在实践中探讨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企业形象设计的内在联系。

教学要求:既注重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同时也注意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强调教与学互动。

考核方式:考试设计和论文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

第一章 CIS的原理 10学时

1.1 CIS序论

1.2 CIS的沿革与发展 1.3 CI的开发程序 1.4 案例分析研究

第二章 CIS的构成 25学时

2.1 MI理念识别系统 2.2 BI行为识别系统 2.3 VI视觉识别系统

第三章 品牌形象的传播与管理 10学时

3.1 品牌的原理 3.2 品牌系统的构成 3.3 品牌的战略管理 3.4 案例分析研究

Chapter1

The Principle of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Chapter2

The Constitution of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Chapter3

The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Brand Image

阅读专著或文献

1. CI视觉设计. 台湾北星图书公司. 1986 2. 企业形象战略. 台湾艺风堂. 1986 3. 高弛. CI企业形象塑造.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6 4. 陈青. VI设计模板.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5. 曾朝晖. 品牌制胜. 重庆出版社. 2002

拟授课教师: 肖禾、过山

副教授

视觉形象语言研究

(The Research of Visual Language Design)

课程编号:070120402

开课学期:秋

教学学时:45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60

周学时:

学分:2.5 预修课程:艺术设计本科课程 教材(主要参考书、讲义):图形创意

林家阳

黑龙江艺术出版社

1999年 课程教学目标:视觉形象语言的表达与传播是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课以符号与图形语言的研究为中心,通过对符号与图形语言的创意与表现的探讨掌握其设计原理与规律,提高与开发创造性思维和视觉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能力。

教学要求:既注重基本设计原理与规律的研究,同时也注意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强调教与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思维。 考核方式:考试设计和论文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

第一章 视觉形象的语意表达及传达功能 5学时

1.1 概念

1.2 图形、标志、符号 1.3 视觉传达功能

第二章 符号语言研究 15学时

2.1 符号的概念

2.2 符号的功能及分类 2.3 符号的创造与设计

第三章 图形语言研究 15学时

3.1 图形语言的创意 3.2 图形语言的物化 3.3 图形语言的组合 3.4 图形语言的表现

第四章 视觉形象语言分析 10学时

4.1 西方视觉语言的文化分析 4.2 东方视觉形象语言的文化分析 4.3 中西视觉形象语言的比较

Chapter1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Visual Language Chapter2

The Research of Symbol Language Chapter3

The Research of Graphic Language Chapter4

The Analysis of the Visual Language

阅读专著或文献

1. 丁邦清等著. 广告创意.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 2. 杭海. 借题发挥.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0 3. 世界设计师图典. 陕西师大出版社. 2003 4. 朱蒂斯. 王尔德. 启发创意的平面设计. 台湾北星图书有限公司. 1984 5. 马泉. 广告图形创意.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

拟授课教师: 汪田明

副教授

陶艺形态设计语义学

(Industrial product form design)

课程编号:070220401

开课学期:秋(春) 教学学时:45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45

周学时:3

学分:2.5 预修课程:视觉语言研究、美学、造型基础等 教材:《陶艺形态设计语义学》

课程教学目标:该课程旨在培养本方向硕士生从多样化、层次化的比较研究中,跳出以往单纯的形态设计概念,从语义学的角度,讲述形态的构成和功能语义传达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分析与研究,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产品形态生成规律,运用其原理,探索全新的形态设计表意途径。

教学要求:本方向硕士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具有对形态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并能联系实际总结其规律,形成可推广应用的产品形态设计应用理论,为完善形态设计学理论体系作出贡献。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

序言

一、总论

1、形态设计语义学的概念。

2、形态设计语义学的特征。

3、形态设计语义学的形成。

4、形态设计语义学的传达。

5、形态设计语义学的发展。 思考题

二、陶艺形态设计与应用语义基础

1、陶艺形态设计视觉要求

2、陶艺形态设计的构成规律

3、陶艺形态设计的知觉和心理

4、陶艺形态设计的技术与材料

5、陶艺形态设计的符号化特征 思考与练习

三、陶艺形态设计与符号语义传达

1、视觉语言的传达形式

2、符号语义的信息内涵

3、陶艺形态设计语义的情感诉求

4、陶艺形态设计语义的审美意趣

5、陶艺形态设计语义的视觉描述 思考与分析

四、形态语义学符号化过程的任意性与应用约定

1、视觉元素的符号系统

2、符号语言的任意性特征

3、符号语言的现实性意义

4、符号语言的启发性应用

5、符号语言的功能语义约定

五、形态语义学与产品设计

1、形态表现的概念性语义

2、形态元素的符号化特征

3、形态塑造中的功能性指称

4、形态转换中内涵与外延

5、产品形象的概念意义延伸 思考与分析

六、形态设计语义学应用研究案例

1、空间形态转换应用研究

2、工业产品操作原件功能语义研究

3、概念性设计形态语义研究

4、视觉识别符号化系统研究分析与研究

Preface

一、General introduction 1. The concept of form design semantics 2. The character of form design semantics 3. The formation of form design semantics 4. The propagation of form design semantics 5. The development of form design semantics Thinking problems

二、Form design and basic applied semantic 1. The visual requirement of form design 2. The forming law of form design 3. The feeling of form design 4. The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of form design 5. The semiotic character of form design Thinking and practicing

三、Form design and transmission of semiotic meaning 1. The expressing form of visual language 2.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of semiotic meaning 3. The feeling appeal of form design semantic 4.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form design semantic 5. The visual description of form design semantic Thinking and analysis

四、The arbitrariness and applied agreement of symbolic process of form semantic 1. The symbolic system of visual element 2. The arbitrary character of symbolic language 3. The realistic meaning of symbolic language 4. The enlighten application of symbolic language 5. The functional semantic confinement of symbolic language

五、Pattern semantics and product design 1. The conceptual meaning of form representation 2. The symbolic character of form elements 3. The functional reference in form transformation 4.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form transformation 5. The extension of the conceptual meaning of the product image Thinking and analysis

六、The application cases of form design semantics 1.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patial form transformation 2. The functional semantic research of original operation of industrial product 3. The form semantic research of conceptual design 4. The research of visual identify symbolic system Analysis and research

拟授课教师:张尧

教授 文化与艺术研究

(Study of Culture and Art)

课程编号:070520401

开课学期:秋

教学学时:45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10

周学时:4

学分:2.5 预修课程:

教材:丁亚平

《艺术文化学》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年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研究生艺术管理方向必选课程。是从文化学的角度对艺术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与文化、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社会等关系,同时提高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的能力,把握艺术与文化发展趋势,从而提高艺术管理水平。

教学要求:要求教学中结合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对艺术与文化各方面给予理论性阐述,开拓学生视野。

考核方式:以期末笔试形式进行考核。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

第一章 艺术文化的概念和本质 8学时

一、人与文化

二、符号

三、艺术家

四、艺术与公众

第二章 艺术文化关系的诗学 8学时

一、艺术与哲学

二、艺术与宗教

三、艺术与科学

四、艺术与社会

五、艺术与性别

第三章 审美文化 8学时

一、中国审美文化

二、东方审美文化

三、西方审美文化

第四章 当代中国的文化 8学时

一、当代中国的文化理念和模式

二、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建设

三、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建设

四、当代中国的物质文化建设

第五章 当代中国艺术与文化的制度与管理 8学时

一、当代中国的制度文化建设

二、当代中国艺术与文化的产业及其管理

三、当代中国艺术与文化建设中的矛盾及其解决 第六章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艺术与文化 5学时

Contents and periods of courses Chapter1. The conception and essence of art and culture

8 Chapter2. Poetics of art and culture relation

8 Chapter3. Taste culture

8 Chapter4. Chinese cultur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8 Chapter5. System and manage of art and cultur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in China

8 Chapter6. Walk up to the new era of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4

阅读专著或文献

1. 邓安庆、邓名瑛著. 文化建设论[M].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

2.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编.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M]. 三联书店出版, 1991年 3. 林同华著. 审美文化学[M]. 东方出版社, 1992 4. 张志学著. 文化的选择.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5. 戴锦华著. 隐形书写: 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拟授课教师: 胡彬彬

教授

中国陶瓷通史

(General History of Chinese China)

课程编号:070620402

开课学期:秋

教学学时:36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10

周学时:2

学分:2 预修课程:中国通史

教材(主要参考书、讲义):中国陶瓷史

文物出版社

课程教学目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中国陶瓷历史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陶瓷的历史发展状况,理解中国陶瓷史的发展脉络,掌握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陶瓷设计家及其代表作。 教学要求:课程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 考核方式:论文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

第一章 原始陶器史 4学时 第二章 先秦陶器 4学时 第三章 两汉陶器史 4学时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陶瓷史 6学时 第五章 隋唐五代陶瓷史 6学时 第六章 宋代陶瓷史 6学时 第七章 元明陶瓷史 5学时 第八章 清代陶瓷史 5学时

Chapter One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in the Pre-Qin Periods Chapter Two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i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Periods Chapter Three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in the Wei-Jin and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Chapter Four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in the Sui and Tang and Wudai Dynasties Chapter Five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in the Song Dynasty Chapter Six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in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y Chapter Seven 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 in the Qing Dynasty

拟授课教师: 朱和平

教授

课程编号:070120301

开课学期:秋

教学学时:27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60

周学时:9

学分:1.5 预修课程:学位课程 教材(主要参考书):朱淳编著 展示设计 中国美术出版社 1995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以理论学习和实际课题设计相结合。研究展示空间艺术的历史发展和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探讨展示空间艺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展示空间艺术的特征和展示空间艺术严密的逻辑性与连续性,以及与其它学科(如传播学、信息学、心理学、设计美学等)领域的交叉性。通过对空间形态、光色环境、新媒介艺术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和设计表达能力。在实际课题设计中,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展示空间艺术的设计方法和程序、材料的表现与运用、空间语言的变化规律,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展示空间艺术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导师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与本课程内容知识相关的中外优秀理论专著和文献。

2、要求学生撰写研究论文一篇,独立完成一项实际课题设计。

3、导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课件进行实例分析和直观演示。 考核方式:撰写研究论文与实际课题设计。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45

一、理论部分

30学时

1、展示空间艺术的发展历史。

2、展示空间艺术的构成要素和形成法则。

3、展示空间艺术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

4、现代展示空间艺术的综合表现手段(新媒介艺术与空间艺术)。

5、展示空间艺术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经济作用与文化价值。

二、实际课题设计

15学时

1、内容: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或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

2、要求:图形与文字结合表达,创意要充分体现探索性与独创性。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and class hour:

45′

Theory part:

30′

1.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exhibition art. 2. The key elements and the form of rule of exhibition art. 3. The relation between exhibition art and human engineering. 4. The synthetical means of the design (new medium art and space art) of modern exhibition art. 5. Exhibition art’s economic tunction and culture value in the modern business environment. Subject of design:

15′

1. Content: The commerce exhibition art and the museum exhibition art. 2. Require: The figure combines expressing with the characters, the intention should be rich in the exploration originality. 阅读专著或文献

1. 黄建成等编著: 历史·空间·媒介.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 2. 丁允明著. 现代展览与陈列.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4 3. 朱淳编著. 展示设计. 中国美术出版社, 1995 4. 耿立本编著. 展览会场设计.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4 5. 肖尔斌编. 商品展示空间设计.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拟授课教师: 许超

副教授

展示空间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exhibition art)

平面设计研究

(The Research of Graphic Design)

课程编号:070120302

开课学期:秋

教学学时:27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40

周学时:

学分:1.5 预修课程:文字设计、装潢设计 教材(主要参考书、讲义):平面广告设计

孙湘明编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4年 课程教学目标:平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将选择样本设计和招贴设计为内容,通过对平面设计的构成规律和表现方法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主题策划、图形创意、版式编排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满足新世纪对人才和设计的高审美要求。

教学要求:既注重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同时也注意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考核方式:考试设计作业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

第一章 平面设计序论 9学时

1.1 平面设计概念及分类 1.2 平面设计的范畴及功能 1.3 现代文化与设计观念

第二章 平面设计的版面构成 9学时

2.1 视觉流程规律

2.2 版面的分割方式与类别 2.3 个性化表现

第三章 平面设计的创意 9学时

3.1 设计的定位

3.2 思维的视觉化表现 3.3 图形的语意表达

Chapter l

The Introduction of Graphic Design Chapter 2

The Typographic Constitution of Graphic Design Chapter 3

The Creation of Graphic Design

阅读专著或文献

1. 王汀. 版面构成.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 2. 刑庆华. 平面设计.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 3. 林家阳. 图形创意. 黑龙江艺术出版社. 1999

拟授课教师: 过山

副教授

数字影像技术

(Digital Image Technique)

课程编号:070220301

开课学期:春

教学学时:27

研究生课外自学学时:60

周学时:8

学分:1.5 预修课程:视觉语言研究、平面设计研究 教材(主要参考书、讲义):Adobe Premiere 6 & After Effects 5 剪辑创意精灵,叶明勋,亚迈多媒体公司,2001 课程教学目标:影像是现今应用最普遍的媒体,个人拥有电视摄影设备也很平常,但一般人将拍得的一大堆素材,不知如何将其剪接简化,外加旁白说明,配上音乐,制作成可看的节目,则很难达成所要表达诉求的目的。本课程的目的就在让学生能以数字化影像的方法来表达他的创作。

1、熟悉数字化影像处理的流程及方法。

2、掌握常用影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及运用。

3、掌握相关影像处理的应用知识,能熟练运用软件进行规范化的应用设计。 教学要求:

1、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2、把握设计教学的特点,坚持以设计带动软件的学习,努力消除教学中的僵化思想。 考核方式:专题设计作业 课程内容与教学学时:(附中、英文)

1、数字化影像概论,作品观摩

教学学时:3 Generality of digital image & work viewing

2、认识与使用数字化摄录像机(介绍与实习)

教学学时:3 How to use digital camera

3、数字剪接概论(非线性剪接)

教学学时:3 Generality of digital montage (off line montage)

4、数字剪接软件的应用(Premiere)

教学学时:3 How to use digital montage software Premiere

5、影像剪接过场特效的应用

教学学时:3 Application of specially effect in digital montage

6、专业字幕制作

教学学时:3 Professional title making

7、计算机数字音讯与旁白配乐

教学学时:3 Digital sound & incidental music

8、如何完成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

教学学时:3 How to produce a whole TV program

9、如何将做好的节目影片烧录成VCD或DVD 教学学时:3 How to record a film in VCD or DVD

阅读专著或文献

电视映像美学析论,谢章富,国立台湾艺术学院广播电视学会,1996 电影概论,邱启明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拟授课教师:

第四篇:设计美学

导言

美学即是研究有关审美活动规律的学科。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

审美感受 主体方面表现为审美经验,在客体方面表现为它的审美价值。 荒漠与河流

设计美学是一门应用美学,它在科技美学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地探讨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

耐用、经济和美观 审美功能不仅直接提供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某种精神愉悦和满足,而且成为传达产品功能目的和整体价值的一种表现手段,这就为商品的展示和信息传播提供了最直接的和最有力的途径。

避免两种倾向:一种 另一种 罗斯金的建筑评论

一个设计师素质的高低,有匠气 灵性之别 思想境界。知识结构和感悟能力的不同造成的。杰出的设计师都会形成自己的设计哲学观和美学观,都要取得对设计的某种规律性的把握。 我国古代具有丰富的造物和建筑的美学思想。《老子》 “有无相生”、“虚实互补”的空间观念。“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为器物和空间的造型原理指明了方向。计成在《园治》中提出的天人合一观和系统观表现了“虽由人用,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思想。 设计的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产品系统与人的关系 实用、认知和审美三种功能的复合体。以符号认知功能为先导、以实用功能为取向和依托、以审美功能为表现手段和精神追求的原理是共同的。

第一章 形态构成论

设计的定义中 设计形态学 形态学在生物领域,林奈 拉马克 生物形态学 有机结构形态的科学

德国艺术批评家赫尔德

《拉奥孔》

第一种 建筑艺术 园艺艺术 第三种 服装艺术 第四种 男人从事的各种活计 第五种则是语言。森培尔

第一节 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各种自然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和秩序 1.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孔子说:九曲洄流、潮回汐转都可以成为君子人格的象征。 顾凯之

《周易》“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杜季阳 《云林石谱》对于峰石的形象特征和气势,用瘦指峰石的苗条多姿,风骨磊磊;皱指石身起伏不平,能看到有节奏的明暗变化;漏指石身里边有空穴上下相通、脉络连贯;透指玲珑多空穴,前后能透过光线;清则指具有阴柔的秀丽之美;丑是富有奇特的滑稽感;顽是有坚实浑厚的阳刚之美;而拙是富有质朴、痴阔之感。对自然之石的观照丰富和发展了人对自然形态的感受力。

贡布里 有机体呈现出来某些式样的可见图案必定是有其用处的。一种是动物形成的伪装图案,其目的是为了不被别的食肉动物发现;另一种则是动物形成的醒目图案,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峨眉山下 枯叶蝴蝶 求得保护和生存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在遗传中使用有利变异不断保持和积累起来。

统一尺度 同地球引力场相联系的 各种生物的形态美,都是与它自身的生物种属的特点相关联的。 植物叶脉的韵律 蜘蛛的织网方法 燕子的营巢

藻类

热带 荷叶似的浮在水面上的花卉叫王莲 直径可达1.5至2米,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坐在上面不会下沉。建筑师受到王莲叶子的启示,设计出具有薄膜结构的建筑造型。1851年 水晶宫 园艺师兼建筑师的帕克斯顿 钢架和玻璃 为预制构件,在现场进行装配。展厅体积庞大,结构轻巧,而内部宽敞明亮,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生存机制。能量转换。信息识别等方面,许多生物所达到的效率、速度、灵敏、可靠和精巧都会令人叹为观止的。仿生学 20世纪60年代 结构特性、能量转换和信息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知识,用来改善和创新产品的技术功能和结构原理,这是一种生物模拟的方法。蜻蜓 蜜蜂 复眼,光学测速仪,可以更精确的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流线型体形 箭鱼 鱿鱼 长度的28%,这是一种阻力最小的形状。 潜艇 现代核潜艇 海豚或鲸的轮廓和比例建造了。航速 20%至30% 在自然形态中,情感意蕴最具亲和力的便是人体了。 罗丹 柯布西埃

2、人工形态的构成

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的不同之处 首先 人工形态的东西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因此它的存在具有符合人的目的性的特点。 符合自然演化的“目的性”,其次,人工形态它具有人的主体性特征。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需要、目的、意向、和心里特征。这种特征通过主体的活动而凝结在产品中,转化为一种静止的物质属性。再次,人工制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成为特定的社会文化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演化。

材料、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效用。

材料 老子说:“朴散则为器”,为结构性材料和功能性材料。历史上不同材料的运用往往标志着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时代特征。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 治炼技术 青铜器 陶器 铜锡合金 春秋战国

新材料的出现,为产品结构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前提。19世纪足够的钢铁材料,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构 格罗皮乌斯 “新型人造材料——钢、混凝土、玻璃——积极取代了传统的建筑原材料。它们的刚度和分子密度都提供了建造大跨度的几乎是空透的建筑物的可能,前代的技艺对此显然是无能为力的。这种结构体积的巨大节约,本身就是建筑事业中的一种革命。”

材料的选择对于产品的工艺性能、质量特性以及市场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产品的创新往往首先是从材料的选择上突破的。 钢管、压合板或硬质发泡塑料

产品设计在材料的运用上,一般存在三种不同的趋向:其一是返朴归真:适应于当代生态观念。 如:原木家具 其二:逼肖自然:如:人造革模仿天然皮革,人造丝模仿真丝制品。其三是“舍弃质感突出形式” 后现代 放弃对质感的追求,重于色彩、形式的变化。 结构

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称为结构。材料是结构的物质承担者;结构是产品的物质功能载体。 吸尘器

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层次性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如:汽车

有序性,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 构件受力的变形、受然的膨胀、运动的磨损。结构稳定性是确保产品功能可靠性和人与产品的安全性的保证。 结构作为功能的载体,它是依据产品的功能目的来选择和确定的。例如,洗衣机的功能 水的涡旋 超声波振动 同是一种功能可以由不同的结构和技术方法来实现,产品结构与功能之间不存在单一对应的关系。 形式

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即由一定形体、色彩、质地等产品外观的物质要素所构成,它可以直接为人所感知,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产品的内容 材料和结构 还包括 功能 实用的物质功能,还包括精神功能。决定产品形式的因素包括产品的材料、结构、实用功能、认知功能以及审美功能等诸多因素, 工艺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制约。 形式总是受制于材料、结构和物质功能的要求,但同时它又积极地影响到产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发挥。形式的自由度, 功能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对人发挥的效用。

任何一个产品,在设计时首先要对其功能作出明确的定义。这样做,才能明确揭示出这一产品功能的内涵和要求。如:钟表 水湿洗 剂干洗

第二节 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

感知与活动的结合,形成了人的各种心里感受,期中包括情感的和审美的体验。因此了解人对产品的感知特性,成为设计美学不可缺少的知识前提。 1.感知觉与感受性

感知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由于分析器的不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感觉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感觉也是审美感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心理素质,它也可以引发人的默写生理快感。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它是有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过去经验选择理解视觉,触觉、肤觉或动觉,对实用性设计产品的知觉具有多感官联合作用的特点,这是感知设计产品与感知纯艺术品的一个显著区别,就知觉的抽象而言,面是对比体更高的层次,而对线或点的观察,则是层次更高的操作,这便是人的知觉心理的发展过程。感觉的模式

成了感知的刺激模式,时间模式,空间模式,当连续的刺激先后作用于感官时,便形成刺激的时间模式。 (1)积累作用,(2)融合作用(3)适应现象 收到不同刺激时,刺激的空间模式 (1) 空间的累积和扩散,扩散现象 (2)空间融合

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点绘法用调色板调色,而在画布上直接画出各种纯色的点,靠观众视觉的空间融合产生一种生动的视觉形象。 (3)同时对比 感受性

更重要的不是这种绝对感受性的量值,而是能辨别不同刺激量引起差别的感受性,差别或限知觉恒常性与空间异向性

知觉的恒常性,例如,一辆汽车,一扇门,从高楼上往下看,在垂直方向上我们的视知觉恒常性失效了,视觉空间的异向性特征,视觉空间根据方向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质。 2.人对产品的感知方式

对于设计产品和纯艺术品,人们的感知方式是不同的,一幅绘画作品只是一个视觉对象 如达·芬奇:“绘画涉及眼睛的十大功能:黑暗、光明、体积、色彩、形状、位置、远和近、动和静。”绘画所运用的是一种视觉媒介。然而设计产品却与艺术作品不同,,是与人的多种感官相联系的

绘画是以人们对图形的视错为基础的 设计产品却存在于真实的三维空间中,它构成了人与环境的现实关系,由此产生出一个现实性主题,把人带入生活领域和体验空间,W·施耐德: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感觉““第一类是行为空间的感觉,包括触觉,生命感觉,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这些感觉与人的意志想关联,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意向在活动过程中的实现,第二类是愉悦空间的感觉,包括嗅觉,味觉,视觉,和温度觉,它们与人的情感相关联,直接影响到人的愉悦性体验,第三类包括对比例或色调的感觉,完美感觉,象征(思维)感觉和认同感,它们与人的认识活动相互关联,直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意义体验,相互联系。 空间感觉在环境设计中最为突出,如道路的设计 3.完形理论

在知觉领域完形心理学首先对人的视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完形概念的产生,对于知觉形式的组织,完形理论认为:人的视知觉是集中在视觉域中一部分事物上的,这部分称为图形,。而其余的部分则称为北京,视域中形成了图形——背景的分化,图形和背景则显得不确定和模糊不清,当视线转移时,图形和背景发生颠倒,轮廓线便从一个图形转换到另一个图形上,接近组合:彼此紧密接近的刺激物比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有较大的组合倾向,如闪电过后出现雷声,电火花同时嗅到焦糊的气味。

相似组合:彼此相似的刺激物比不相似的有更大的组合倾向,如同一色泽或形式的僵局。 良好图形组合:所谓良好图形,是指它的结构成分可以沿着已经确立的方向连续下去,或者导致整体的对称或平衡,或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紧密而完整的图形以及形成在一个共同方向上的运动。

组合中的竞争与联合。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方形或梯形砖块砌成的圆形花坛,它的圆形是不会改变的。 参照系的影响:

知觉定势: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知觉者的定势影响他对知觉的组织,定势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这个问题涉及心物之间的关系,就是说在外部的物理现实与人的内部心理结构之间,一定具有并能产生某种同一性的东西,否则外在事物无法唤起某种内在的心里反应,移情说,韦特默,完形心理学的另一位奠基人苛勒。这一理论也称为异质同构论,由不同形式构成的圆,它们都具有圆的完形特征。庄子“天人合一”自然的结构状态貌似与人的心理的某种契合即心物对应的观点。“凄然似秋,瑗然似春”这种“天人合一”正体现了天人之间建立在异质同构基础上的感情和审美上的合一。刘思《文心雕龙》更进一步突出了外物的情绪表现性与主体情绪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书,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散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容,物色自由身的状貌产生与人的心理的对应,由此而形成它的情感意味。当代美学家阿恩海姆运用完形心理学,艺术心理学,和美学研究。知觉具有整体性。 第三节 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

技术和艺术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共同融入了设计产品之中,本泽: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艺术对象此外还具有非预期性,往往诉诸于知觉和灵感,认识技术和艺术的特性,成为把握设计的一个理念前提。技术和艺术的概念是一种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于这些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在古代,“技艺相通”希腊文中,到了20世纪初工业设计“艺术与技术——新的统一”。 1. 技术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

技术,作为物质生产的手段,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与社会物质的发展相平行,史前,打制石器工具,出现了技术,它使人与自然界脱离开来,在古代,技术是人的手艺,技艺,技巧,和技能的总称,生产力,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技术既是一种一种知识体系,又包含了一定的目的,社会参与性,作为工具知识和设备的硬件以及规则,方法等软件。 知识探索,发明创造和加工制作,德苏瓦尔进一步提出了对技术产品的三项规定:

(1) 符合自然规律:技术产品的取得及其功能的发挥,都不能超出或违背自然规律,这是作为技术存在物的基本特性

(2) 目标的设定:技术产品只有符合于人的目的,它才体现出它的技术性。 (3) 加工,即生产劳动,是实现技术产品必不可少的条件。

技术曾经推动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土地丈量,几何学,古代建筑和力学。现代科学和技术的相互渗透和结合,使科学技术趋于一体化,这使技术活动的领域扩大了,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日常生活,精神消费,都离不开一定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方法,各种新的技术定义,技术作为人的行为和肢体的延伸,它是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不能说明技术的全部实质,把技术规定为一种展现方式,现代技术进一步使人成为活动的主体,而把自然置于对象化的地位。

2. 艺术的形成过程

艺术的源头,史前期,到两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1940年,法国又发现了拉斯科石的史前壁画。这些旧石器时代的绘画及雕像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品,巫术观念,万物有灵论,仿巫术和感应巫术,在巫术观念中,包括着原始宗教意识,科学和艺术思想的萌芽,卢卡楔,洞窟壁画之所以会产生的特殊条件,但是这种绘画并非出于艺术意图,而是由生存的渴望和对饥饿的恐惧,使他们产生对于对象的激情,并把这种情感升华为一种“艺术”能力。同样,舞蹈的形成也是在史前阶段,这额=些过着野蛮生活的社会氏族,只有原来的雕塑,原始的建筑,还没有诗歌,却已经相当普遍地具有高度发展的优美的舞蹈传统了,这是人类学家也为之惊讶。古代舞蹈场面的描绘,监狱我国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墓葬群中的彩陶盆,有无人牵手舞蹈的图案,其中三组舞蹈者,以花纹相隔,画面规整,构图精巧。从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窟壁画的写实倾向,到新时期时代摩崖壁画及陶瓷,织物纹样的几何化和抽象化,其间经历了人类精神能力的不断发展,推动艺术生产和发展的首要原因总是与生存需要相关联的。古代西方,把艺术看作是按照一定规则制作物件的本领,建筑雕塑,细木工,裁缝和手工艺都可以视为艺术,艺术家被当作手艺人,他们的制作能力被看作是一种技艺,音乐和诗并不包括在艺术中,诗是预言者的事,而音乐是祭司的事,到希腊古典时期,经过古希腊,罗马艺术的繁荣之后,艺术曾长期沦为宗教的婢女,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实现世界又是理式世界的摹本。宗白华:“中国艺术家何以不满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因为艺术的境界中,既有直观感相得模写,也有活跃生命的传达,更有最高灵境的启示,这不仅体现出感官印象的丰富性,更有哟暑假的生命体验和人格映射,艺术是人队世界进行精神掌握的一种方式,它所反映和表现。” 3. 技术与艺术的异同

技术和艺术都是具有生产形态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生产形态,两者分属于生产和精神的不同领域,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通过某种物质媒介把艺术意象客观化和物质化,这种物质构成物便是艺术作品,而技术活动是一种物质生产过程,它的产品首先具有物质的,实用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某种精神的功能。技术和艺术在于满足人的不同需要。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直接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艺术活动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它通过审美效应发挥着认识的,教育的,心理调节的和娱乐的功能。而艺术品对于不同的接受者却可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体现了精神世界的特殊复杂性。技术和艺术都包含知识 的成分,技术对于科学知识的依赖程度远高于艺术,技术能力和艺术技巧之间有某种想通之处,艺术技巧论的观点认为:艺术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门化形式的技能,即所谓技巧,因为一个技师可以造就,而一个艺术家却是“天生”的,伟大的艺术力量甚至在技巧有所欠缺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出优美的艺术作品,而如果缺少这种力量,即使最完美的技巧也不能产生出最优秀的作品,但是同样的,没有一定程度的技巧性技能,无论什么样子的艺术作品也产生不出来,在其他条件想通的情况下,技巧越高,艺术作品越好。最伟大的艺术力量要得到恰如其分的显示,就需要有与艺术力量相当的第一流技巧。科林伍德认为,工艺品或技术产品与艺术品的区别表现在,前者在生产前已经形成明确的表象,具有产品的目标和规划,技能作为手段和执行过程是按照预先的设想完成的,而后者,即艺术创作在最终完成以前,并不存在目的和手段的区分以及按规划的执行过程。因此,不能用技巧来说明艺术家运用语言,音符,笔触等形式构筑艺术作品的能力,这里是从艺术创作具有非预期性的特点来说明的,这使得艺术创作称为一个渐进的建构过程,它是一个受动和能动相统一的过程,存在着感受性和表现力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和转化。艺术技巧却别与技术技巧的核心在于它的审美效应,制作者却缺乏自己的审美经验,从而也使观众难以分享到他的审美经验。 第四节 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

设计产品属于功能形态,它处于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之间,设计学院时代,格罗皮乌斯就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的统一”的口号,在建筑和工业中实现科学技术与艺术创造的有机结合。 1. 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

产品的功能结构与形式分别属于理性范畴和非理性范畴。 2.

在这里,形式有三种任务和意义:形式首先是官能官爵到的产品的表象,其次它是限定空间的构成要素,再者,形式又通过物的结合使某种功能得以实现。不同的心理功能,前者侧重于认知,逻辑分析和理智思考的领域,后者侧重于灵感,想象,激情和感性经验的领域,设计师对于产品形式的创造,主要受其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的制约,而其中首先要到技术条件的制约,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和操作技术。 产品技术:

是指产品以什么样子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功能目的,发动机将石油燃料,太阳能或液态氢,太阳能驱动,太阳能电池板。 结构方式的影响可能更具普遍意义。

生产技术是指如何把产品生产制作来所涉及的技术内容,材料技术,加工工艺以及整机组装和成品检测技术。

产品的操作技术涉及人与产品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它必然受人的生理学和人类学规律的制约,人机工程学的规范要求,尺度关系,位置关系,视觉分辨能力,在机械工程学,空气动力学以及人体工程学方面,加上材料和工艺要求,这四种要素便是车型设计的技术前提。

2功能形态与几何造型

开创性工作之一,便是进行了工业产品形式的纯化。 几何造型为主,使产品形式单纯明快、轮廓简单,为工业时代的产品造型开拓了道路。 最高一级的抽象艺术并不是理性的,它不能依靠法则和计算来实现,而只能依靠对形式的直觉把握。里德几何造型中的形式法则和形式美。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的文字表述是,将一线段加以分割,使其全长与较大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艺术创作的典型法则。雅典巴特农神庙 几何造型 各种形式法则 线形的曲直、形状的钝锐、体量的大小、光影的明暗、彩度的鲜浊、色相的冷暖、质地的粗细、位置的前后以及动静的关系 说明形式法则本身也是多种多样的 几何造型也进入了绘画领域。 康定斯基

外在的数理性形式与内在的人的情感是如何相互感应并引发共鸣的呢?

作为几何造型的产品形式究竟表现了什么?产品的形式究竟怎样才能达到和谐?阿恩海姆 《建筑形式的动力学》 产品形式的美主要在于对功能目的的变现上,它构成了产品的功能美。产品的几何造型,离不开点、线、面的处理。 大面积上的一个点,置于中心位置,靠近角落或一边反而显得生动。 线是产品造型的有力手段。外形轮廓线、各面的交线、面上的分割线,都是明确的造型语言。直线的简洁明快,曲线的优雅柔和,垂直线的挺拔有力,水平线的沉稳安定。面是立体的组成部分。

3、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表征设计产品审美品位和审美感受的概念。意境概念的形成,先秦的春秋战国时代。意境涉及形象与意义、实体与空间等一系列相关概念的关系。老子“道”,即元气。道是有与无的统一。形象和意义,《易传》“言不尽意”和“立象以尽意” “言意之辩”《文心雕龙·神思》艺术的创作要着力于意义蕴涵的境界,为意境说的形成首开先河。意境是强调意与境的结合,情思和理趣,形成情景交融。意境 虚实相生的特点。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由实入虚,由虚悟实,形成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审美空间。有意境必然韵味隽永。韵味是指表现得含蓄有余味,能令人回味。 我国古代园林设计十分注意意境的创造。“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 人空诸一切,心无挂碍的一种心里追求。王维的山居别墅式园林——辋川别业。 陕西蓝田终南山

别业山水的静谧。

古代造园大师根据诗意作出草图,建造时仔细体味意境,推敲山水、亭榭、花木的位置,使景物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诗意。如苏州的拙政园有“远香堂”和“留听阁” 周敦颐《爱莲说》,“留听” 视、听、嗅觉的联系。

建筑的布局的序列中有条不紊的内部空间 真正的宏伟 只有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它那真正的丰富性及深邃的启示方能被洞察。 结构的序列、功能的序列 审美的序列

产品造型中意境的营造与产品所处在环境背景有关,此外也与产品的整体关系和细节处理相联系。

第五篇:设计美学资料

资料来自满孝曼/董晓同志.感谢她们吧

资料仅供参考,有不同答案可在班级QQ群分享

设计美学

一、什么叫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是现代设计学,美学与艺术学科交叉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他们各自研究的对象又有交叉的地方,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设计学与艺术学的最大的区别是在于设计学注重对使用的要求,所以,设计学的研究离不开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艺术学的研究主要是艺术。设计美学与传统美学也有显著不同,传统美学也叫艺术哲学,研究人对现实审美的关系。因此,研究设计美学,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或艺术学的研究方法。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设计美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明晰这些对象和内容,掌握设计美学发展规律,对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二、中国图案造型中分析中国设计美学的审美特征

我们所见的中国的各个朝代的设计作品所体现的丰富的审美内涵,其观念上的形式与中国儒道互补的文化底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代的美学理论基础是由相互对立而又互补的儒道两家美学所构成的,加上玄学和佛学特别是禅宗对文艺和美学的影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设计美学观。

中国设计美学的审美特征主要还有功能对设计样式的影响;风格及文化对涉及的影响;设计与技术相互促进;设计与审美观念相辅相成;设计美学与材料的研发息息相。

三、分析中国设计美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本源,并阐述其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1、儒家“中和之美”的美学思想思想对设计的影响。孔子的美学从他的“仁”学出发,总结、概括和发展了单穆公,史伯,伍举,子产等人论及的“五味”“五色”“五声”的美,并论述了美与善的关系,审美与艺术的社会作用等问题,把美学与伦理学联系起来,在儒家美学思想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影响中,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 玉器 。

2、道家美学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在中国美学的发展中,道家是与儒家美学相互对立的流派。在道家学派看来,真正的美不是世俗人们所追求的感官声色的愉悦。或权势欲望的恣意满足,也不是儒家虚伪仁义道德的体现,而是一种自然无为的道。超越人事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受外界所奴役的绝对自由。最为典型的例子则是 绘画。

3、佛家美学的思想。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思想意识领域有重要的影响,它能够融入本土,与儒道两家相互交融,并且在魏晋时期与玄学发生联系,对魏晋南北朝的美学产生了影响。其最为深刻的是对 建筑 的影响

四、思考古希腊美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对西方设计美学的发展影响人 劳动工具和技术在统一的工艺过程中联合在一起。古希腊文化主要是指当时的奴隶主文化 古希腊使其产生的发展带动了哲学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向地主贵族阶级争权。并在希腊对外贸易中,与外来思想产生接触。 有用之美

比拉图认为美是 真善美 三体合一

主张美与效用的结合与同一,按照柏拉图的理解,艺术有两种任务或功能。其一,按照世界法则制造事物。其二是按照善的理想造化人的性格。按照柏拉图的理论,艺术有两种标准,即,适合与适用,或者说没和效用,在他看来世界可以分为三种:理性世界 感性的现实世界 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是模仿现实世界而来的,现实世界又是模仿理性世界而来的。

五、论机械化生产时期美学代表作及其思想

1 资料来自满孝曼/董晓同志.感谢她们吧

资料仅供参考,有不同答案可在班级QQ群分享

休谟

英国哲学家 主要运用心理学分析方法讨论美的本质问题和审美的趣味标准的两个问题。 他的著作《论人性》,集中表达了他的美学思想。他指美不是对象的属性。而是人是某种形状在人身上所产生的效果,并且说明人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人心的特殊结构”。在美的本质问题上 他说明心里构造和快感来源的两个相关看法 一是

美的效用说,二是

同情说

狄德罗

哲学家 在《百科全书》撰写的《论美》提出“美在关于关系”的看法,即美在于事物的内在和对外的联系,并把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看作为是寻找新器物形式

以及

发展 人的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能力的最强动因。

泽姆佩尔

实践美学的建筑师《技术艺术和构造艺术的风格,或实践美学》他阐述了形式对材料功能和制造工艺的依赖。他强调建筑基本结构符合社会任务的功能性特征的语言成为十九世纪中期欧洲创立新建筑语言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法尔克

维也纳实用艺术工业博物馆馆长

《实用艺术美学》 他认为艺术工业品多种多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即使功利的又是审美的;有功能 目的,同时也有装饰。他们的价值,他们和高级艺术的区别,就在功能与装饰联系中。但是他以自然科学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艺术的发展,把艺术的发展机械的理解对目的材料和技术的适应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他关于目的技术与材料的统一,形式和功能相吻合的观点,为功能主义流派所推崇并加以利用,从而促进了机械条件下的现代艺术的发展。

思考巴洛克与洛可可设计美学的区别和联系 并阐述其在设计中的体现

巴洛克与洛可可设计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强调过的装饰 洛可可式风格把巴洛克风格的华丽演绎到极致 是巴洛克风格的延续 但与巴洛克风格相比 洛可可风格更加华丽和轻巧 另外 巴洛克注重作品空间感和立体感 而洛可可喜欢用华丽和繁琐的装饰 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题材有自然主义倾向 色彩十分娇艳

从设计美学理论发展的角度分析后现代艺术设计流派的设计风格和美学观念的形成(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对比) 1. 产生背景

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设计的核心 可以说工业化的到来直接导致现代主义的产生 而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设计家为了 适应波普运动而产生的心理需求而设计与当时主流的国际主义风格 理性主义 减少主义设计特征背道而驰的新产品 并开拓在年轻人中的市场 2. 主要特征

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功能主义是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内容 二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受众是大众群体 这与以往的精英设计截然不同 更注重规范化 系列化 批量化 反对个性 三是在机器充满社会的现状面前 主张寻找新的设计形式 建立新的设计美学

而后现代主义是相对现代设计提出的 其主旨是为了否定现代主义设计美学的思想 主要特征是 反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折衷设计风格 要求个性与审美的结合 创造人性化 装饰的 传统的设计形式 反对现代主义过分注重理性和规范 过分注重功能的设计倾向 更多的注重人的情感和设计形式的丰富性

论述作为审美对象的技术美与形式美 功能美 材料美的内涵

2 资料来自满孝曼/董晓同志.感谢她们吧

资料仅供参考,有不同答案可在班级QQ群分享

形式美 在现实生活中 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内容是指事物的全体组成部分

既其特征 内部过程 联系 矛盾运动和发展的统一

技术美 以技术产品为对象 涉及到物质文化领域 不仅仅是材料 工艺 功能 形式 科技的综合之美 更是体现了设计文化的最终价值取向——真善美的统一

功能美 实用功能 认知功能 审美功能 材料美 形态 肌理的美

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

民族化趋势 非物质化趋势 人性化趋势 生态化趋势

设计美学教育

现代设计学教育的趋向

1. 借鉴西方设计美学教学模式 2. 发掘中国设计美学教育的特色

吸收中国辉煌的文化历史和雄厚的文化底蕴 发掘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基础 坚持设计教学与实践课题相结合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层建筑总结范文下一篇:工程测量施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