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2022-04-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医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教师提高责任感,探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需求培养学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1:

德育教学是传承推拿技艺的灵魂

摘 要:德育教学是当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通过中医推拿技艺传承探析和实践性教学,深感德育教学是传承推拿技艺的灵魂:尊师重道,学技术先学会做人;传承技术,必须以德树人;德技双馨,贯穿教育全过程。

关键词:德育教学;推拿技艺;教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中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1]。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党中央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把其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2]。

我校属中医类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历史传承遗留下来的伟大宝库,千百年来,师承教育曾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拿手法技术是其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古之学技艺者必有师,尊师重道方能薪火相传。虔诚拜师,认真体悟老师的学术思想和独特经验,通过明师教诲、跟师学习,可免去了自我摸索、钻研之辛苦及曲折,在传承老师技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我们作为高职高专的专业教师,应当有责任努力传承好先辈们留下来传统技术,并且创新中医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弘扬传统技术,提升民族文化品质。

我校通过近30年的推拿专业教学,从推拿手法技术传承与创新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中,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推拿“传承”历史规律,讲究尊师重道,学技术先学做人

由于历史原因,推拿按摩手法技术的传承主要是在民间,把从事推拿按摩职业谋生的人,称之为“摸先生”,地位很低,是一种谋生手段,是依靠“手艺”来“吃饭、生存”的一门技术活,其传承方式主要是以“家传、祖传、师徒”相授为主,也就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技术。

“师傅”之所以成为“师傅”,必须有他的技术特长或专长,一定是通过多年的磨练、长期的社会实践阅历,在当地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既能解决疾苦,又是医德高尚,有一定威望或知名度的“一技之长”的能人,才能称之为“师傅”,才有人心甘情愿拜师学艺。

明师亦讲求择徒而授,先察其品德修养、是否敬师尊师、谦恭有礼、懂得感恩,再观其悟性灵性、是否虚心好学、刻苦勤奋。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悉心传道,从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医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传承薪火,弘扬医术。

中医历史上拜师学艺、师傅收徒是有讲究的。不但要看其做事,更要看其为人,再来考虑是否收为徒弟,收徒后还要考虑是否将技术传授给徒弟,传授时更要考虑是否将“真谛、绝招、密招”传承给徒弟。所以,“徒弟、徒弟,要做三年奴隶”,师傅要花上三年的时间,观察徒弟为人处事。而徒弟拜师学艺,更是跟随师傅的生活历程、临床诊治等来学习技术,徒弟要想学到技术、学好技术,首先就是跟随师傅学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师傅才会教你技术,否则师傅会让你慢慢“悟”,其实这个“悟”字,重要的就是让你先学会做人、历练修行的过程。

德育教学,强调“以德为先”、“立德树人”、“学会做人”。作为医学生,理应崇尚医德,这是我国医务界的优良传统,正如《大醫精诚》中所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3]。

二、推拿“技艺”传承方式,正视历史现状,必须要以德树人

现代推拿职业教育,是以中医药类职业院校为主培养针灸推拿专业医学生,在推拿专业基础教学中,首先要讲授推拿发展历史,让学生正视推拿历史,唤醒医学生内心的正能量,使学生崇尚和喜爱推拿专业,而不是轻视或瞧不起中医传统推拿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其临床实践运用是有目共睹的,可辐射到医疗、保健、养生等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或喜爱。实践证明,推拿按摩专业,施展“技艺”,无尚光荣,同样受到社会的尊重,如修脚足疗女技师能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盲人按摩师能成为全国自强不息劳动模范等。再如我校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职业技能比赛,获得个人、全能和团体一等奖,也是向社会展示职业德育教学魅力所在,更是向中医类院校学生表明国家的重视。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要让学生感悟到:推拿按摩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在本世纪初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调治技术,是最能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的一种技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不要悲观,不要怨天尤人,要感受到自己所学的专业承担着历史的责任,要感觉自己从事的职业,将是未来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职业,要自尊自强,坚持不懈,滴水穿石,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愿终生走向推拿职业生涯之路,这是中医推拿专业德育教学首要的一课,也是引导医学生走上推拿职业生涯的灵魂所在。

三、现代职业技能培养,重视德技双馨,贯穿教育全过程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德”与“技”一定要两手同时抓,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性专门人才,“立德树人”贯穿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我校在对推拿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依照“师承相授”三步(初与师合、形神相似、终与师离)教学方法[4],首先要尊师重道,每堂课上课时,当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喊“上课”时,学生必须起立、立正、行礼,叫“老师”好,老师必须回礼讲“同学们”好,然后才能坐下上课,同样下课时,同学们要起立说“老师辛苦了”,老师同样回应“同学们辛苦了”方可下课。

再如推拿技能操作实训教学,要尊重老师的示范教学,如老师在示范教学中,如同“师傅”带徒弟一样,认认真真示范操作,边操作边讲解,学生必须站着观看老师操作的每一个动作细节,要求学生双足与肩同宽,身体正直,双手交叉握手于身前,或拿书或拿笔记本做笔记,不能坐着观看或双手置于胸前或背后,这虽然是一种“尊师”的教育,其实更是一种尊重病人的习惯养成教育,这也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

二要榜样引领,推拿是一门手上的“技术活”[5],需要动手能力强,老师在操作实训教学课时,必须严格按照动作要领,循序渐进,不厌其烦讲解、示范、指导、体验动作要领,要让学生从内心中认“老师”为“师傅”,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或体验到中医推拿神奇的魅力,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对推拿技艺的尊重或求知欲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或楷模。同时,还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如“教、学、做一体化”的形式,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教;学中做,做中学;教中做,做中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近距离与老师接触,师生互动,来丰富学生推拿技能学习实训过程,实现人生自我价值,把德育教学贯穿到实训教学全过程。

总之,强化德育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技双馨”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也是中医传统推拿技艺传承性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体验,感悟德育教育教学改革方法,实现教学的职能:傳道、授业、解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5.

[2]徐桂庭,德育技能大赛之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22):26-27.

[3]那继文.推拿手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王德瑜,李迎红,黄宇辉.中医《推拿手法技术》“师承相授教学方法”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39-40.

[5]李守栋.《推拿手法学》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09,10:79-80.

作者:詹育和 王德瑜 徐慧 雷伟 袁盛华

医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2: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探讨

摘 要: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教师提高责任感,探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需求培养学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教育 教学管理 改革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普遍想要享受更高的医疗待遇,然而受传统医学职业教育的影响,医学人才的工作素质普遍偏低,无法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对此,该文着重分析了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特点,探讨了提高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效果的有效方法,以及改革过程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旨在提高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进而帮助人们实现拥有健康身体的梦想。

1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情况

1.1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的简要介绍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下,高等医学职业院校主要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教育的基本方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医学职业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二、医学职业教育的质量逐渐提高。在基本方针的指导下,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会让学生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另外,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等医学职业院校逐渐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因而使得学生具有较高的处事能力和实用性。

1.2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特点

对于许多高等医学职业院校来说,管理教学和学生是它们管理的重点对象。其中管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教学的计划、运行、质量、专业、学科和教学队伍进行管理,以此来实现高等医学院校的分层管理,从而提高医学职业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和教学运行的效率。然而有些高等医学院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盲目地增设专业,却无法为某些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所需的教学设备,因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1.3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的师资结构的特点

目前,许多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的年龄普遍呈年轻化趋势,并且有的教师并不具备较高的资历,在这些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并不能够获得较多的知识,无法在毕业之际顺利找到中意的工作。通常情况下,教师的知识层次越高,学生越能学习到较新的知识,然而一些高等医学院校中的高知识层次教师的数量较少,所以使得高校内的教师缺少研究新知识、新技术的热情和能力,因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用性。

1.4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通常情况下,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可以选择参观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和实习作业法来开展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主要通过传统的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并不能通过学习开阔视野,也无法提高思维的活跃性,另外,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只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单学科知识,并没有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科之间的连贯性,所以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存在脱节的现象,或者让学生重复学习某些知识,不仅占用了学生和教师的宝贵时间,还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2 提高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效果的基本方法

2.1 高等医学职业院校要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开展理论基础教学工作

要想提高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和领导必须要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从而让学生拥有较强的服务意识,除此之外,高等医学院校还要改变评价职业教育的标准,力求提高学生、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要深入了解市场,从而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学生的培养工作。另外,高等医学院校还要积极与医疗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优势。

2.2 逐步提高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等医学院校的管理需求,要想提高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人性化水平,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之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中,从而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让每个教师都在明确合理的制度下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利用和谐幽默的语言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具备未来社会所需的素质,进而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

2.3 逐步优化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

为了逐步优化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高等医学职业院校首先要引进高学历,高资历的教师来开展教学工作,然后,还要为院校内的教师提供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机会,并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最终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和“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2.4 创造或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

与往年的学生相比,当今的学生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的素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去跟随教师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高等医学职业院校必须要引进多媒体器材和实验器材来向学生传授丰富有趣的知识,让学生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进行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3.1 高等医学职业院校必须做好自身定位工作

高速发展的经济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健康身体的重要性,因而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医疗卫生格局,以期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等医学职业院校必须要做好自身定位工作,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做好疾病诊治知识的传播,从而为人民提供大量的医疗人才以保障其身体健康。

3.2 高等医学职业院校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对于高等医学职业院校来说,其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在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下来为社会上的人们提供综合性的医学人才,因此,高等医学职业院校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尽力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程度,进而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

3.3 高等医学职业院校必须要了解自身办学的特征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高等医学职业院校必须要了解自身办学的特征,只有深入了解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大众性和开放性,才能更加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3.4 高等医学职业院校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制定合理的计划能够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条不紊,从而让学生完成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因此,高等医学职业院校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4 结语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该过程需要高等院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开展教学工作,从而让学生拥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最终为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家茂,潘晓卉.大学创新教育呼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J].江苏高教,2008(1):83-85.

[2] 常钦.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2):134-136.

作者:易庆华 刘鑫

医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3:

高职院校真实应用驱动的医学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按照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要建立真实应用驱动的教学改革机制。本文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化学在教学过程出现的诸多问题,探讨了医学化学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医学化学;应用驱动;教学改革

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教学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要建立真实应用驱动的教学改革机制,即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医学化学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承担着为专业课打好基础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的提高,单纯注重知识传承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医学化学教学逐渐偏离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这个中心思想。改革医学化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养成是高职化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学向“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标准看齐,而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化学教学模式与之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分配紧张 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医学化学的课时平均不足60个学时,有的学校甚至不足40学时,很难系统完成核心内容的教学任务。实验课时一般不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学生缺少实践动手的机会,专业技能得不到系统培训。另外,连年扩招、规模扩大与教师、教室、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不敷使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教材建设滞后 近年来,医学化学教材建设已经开始注重医学内容的渗透,但学科交叉、专业融通还不够,总体上没有摆脱“化学”知识体系,内容偏多偏深而专业特色和职业特色不明显,适用性不强,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三)教学组织落后 从教学流程来看,以学科系统性为中心;从教学方法来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从教学评价来看,以传统评价模式为中心,这样的教学观念仍占主流。教学专业性强,职业性弱;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教师教学缺乏创造性,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鉴于此,高职高专院校要建立真实应用驱动的教学改革机制,从根本上改革化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要确定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育体系,树立以知识实用性为核心,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育思想。

1、教材改革

教材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化学》教材为例,章节的设置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删繁就简、调整优化。删去配位化学、立体异构、杂环化合物等内容,增加食品化学、环境化学等内容,以增强与医学的联系。内容的编排以教学够用为标准〔1〕。一是删去纯化学理论,如有机化学部分删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二是简化复杂公式的推导和计算,例如溶液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以适应医学类学生的学习要求。知识点的选择应体现实用性,突出化学与医学、药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紧密联系,促进化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互渗透,体现专业和职业特色。例如,“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中的物质的量浓度cB,除了讲解常用单位mol/L,还应着重介绍mmol/L和μmol/L及换算关系,因为后二者是医院的常用单位。

2、实验改革

医学化学实验课被设置为理论课的附属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实践教学锻炼学生技术技能的重要性得不到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课学时严重不足,不到总学时三分之一;(2)实验教材陈旧落伍,成为制约职业技能培养水平提高的瓶颈;(3)实验器材总量不足,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锻炼职业技能的需要。实践教学改革应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实验课学时至总学时二分之一以上,或尝试在理论课中有机融入实践性教学;(2)改革实验教材(教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趣味性实验,减少验证实验和演示实验,整合陈旧重复实验,围绕“需用、够用、实用”标准修订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3)对接医疗器械标准更新实验器材。

(二)教学流程改革

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

1、课程结构模块化

在教学过程中,仿照生产服务的全过程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按照真实业务流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师生参照企业行业标准模拟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情境进行教学活动〔2〕。以“缓冲溶液的配制”为例,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选择适当的缓冲对”等5个步骤,在仿医学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重点加强学生对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缓冲对的选择、缓冲范围和缓冲容量等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配制溶液的基本实践技能,掌握相关仪器的操作。

2、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一体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首先,课程建设应发挥精品课程网站和网络教学空间的作用,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3〕。其次,课堂教学应充分运用多媒体、Flash动画、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知识点“溶胶的基本性质”时,用多媒体演示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和电泳,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3、课程评价由期末考核为主转向日常考核为主

现行的评价体系以期末考核为核心,忽视平时考核;以考试考核为核心,忽视品行考核;以考勤考核为核心,忽视学习积极性考核,学生因此容易产生投机和功利心理,重突击,轻积累,重表面,轻内涵。新课程评价体系首先要对课程模块涵盖的每一个学习任务制定考核评价标准,严格实施过程性考核〔4〕;其次,考核主体从教师扩展至师生综合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价,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最后,为避免学生投机,期末考核采用差异性题库进行综合考核,过程性考核成绩与综合考核成绩共同形成学生该课程的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

(三)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教学内容案例(项目)化,教学活动则被分解成案例(项目)中的一个个具体任务。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在不同的任务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基本任务通过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完成,拓展任务在实验室或课外完成。以基本任务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完成拓展任务,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合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形成职业本能。为保证案例(项目)化教学顺利实施,一是要提高医学化学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课堂教学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仿真化,课余时间学生有途径、有资源自主学习、测验,方便与教师交流;二是大力倡导PBL教学模式〔5〕,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线索”,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提出合理意见或建议,解决问题。

三、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支持政策

医学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承担着为专业课打好基础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自上而下从根本上改变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做法,为医学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资源分配和后勤保障。

(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医学化学教学改革需要一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胜任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相应职称、职业资格,或有一线工作经历,或主持(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据调查,学校医学化学教师队伍由7名专兼职教师组成,35岁以下2人,36-44岁1人,45-60岁3人,60岁以上1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硕研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助教1人。具备非教师系列中级(或以上)职称及职业资格2人。下一阶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1、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医学化学“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2、建立教师轮训制度,定期选送专业教师到一线顶岗实训,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生产、实习的指导能力;3、要求青年教师取得本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4、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应用技术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三)加速课程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一方面以学校“智慧校园”系统为平台,加快建设医学化学“云课程”,建立医学化学“网上学习超市”,将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化,实现24小时教学、实时互动、自助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课堂信息化建设,在将多媒体、Flash动画、视频等信息化手段有机植入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开发医学化学微课、慕课,增大课程容量,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相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生源匮乏、经费紧张,先天不足;相比公共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课时少,师资弱,保障差,重要性长期得不到重视。医学化学教学改革面临重重困难。因此,医学化学教学改革不能大刀阔斧推倒重来,而应该苦练内功,内部挖潜,在科学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课程现代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将医学化学建设成一门职业型、技能型双导向的功能性基础课程。

〔参 考 文 献〕

〔1〕王海燕.民办高职院校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3,(20):304-305.

〔2〕冷雪峰,任爱珍,蒋正言.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4):18-23.

〔3〕潘国庆.浅谈高职教育药理学课程网络教学空间的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6):44-45.

〔4〕施静,许会军.对高职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4,(15):284-287.

〔5〕徐秦英.高职院校医学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7):60-61.

〔责任编辑:侯庆海〕

作者:张舟 黄梦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教育论文下一篇:电大实践教学创新会计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