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内科护理学论文

2022-05-08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大专内科护理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三明治教学方法”在中专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通过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三明治教学方法”,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实验课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得到了提升。

大专内科护理学论文 篇1:

关于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在护理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是当前护理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笔者就此谈几点意见。

一、重新审视教学理念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怎么搞,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是一个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迄今为止,我们通常都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护理教育、管理、科研基本能力,能在护理领域从事预防保健、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里,应该重新审视“高级”这一定位的现实性与科学性。如果说在我国刚开始招护理学本科生时严重缺乏中高级护理人才,高等教育条件和能力十分有限,本科招生规模很小(更不用说研究生教育了)的背景下,把为数不多的本科毕业生认定为高级人才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话,那么在目前我国护理学高等教育大发展,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已经达到相当高程度的情况下,仍然把培养本科毕业生定位为培养高级人才就不适当了,既与现实不符,也不符合科学。

在高等教育中,本科生教育只是初级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中级阶段,而博士研究生教育才是真正的高级阶段。因此,本科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护理专业一般人才;二是为今后进一步遴选、培养中高级护理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本科的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够从事相关护理专业工作的一般人才。并且,护理学又是兼顾文理特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庞大的学科体系和丰富的学科内容。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应用性;既讲究严密性,又强调灵活性。因此,仅仅通过本科教学就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级”护理人才,显然是不可能的。对于本科生来说,掌握知识是第一位的。在这样的一种认识下,我们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如下的教学理念:应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从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从注意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注重个性发展;由注重学科系统性教育向综合性教育转变。注重培养知识、素质、能力三者统一的人才。要求在知识结构上,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社会人文知识和精深的护理专业知识;在素质上,应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在能力上,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组织、管理、自学、解决实际问题、表达、操作、创新等各种能力,追求卓越教育。

二、优化护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关键,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十几年来,本科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适应护理学发展需要和向国际接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同的高校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少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要想做到全国一个模式,也是不现实的。如果硬性规定统一,那只能束缚护理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只能阻碍各个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专长。但是,一些本质的东西还是应该达成共识。

1.优化课程设置在4年中,护理本科生共学习20多门课,知识结构包括: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程等。经过高中阶段的本科生其自然科学知识比较扎实,对一般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则有“吃不饱”现象,希望接受更多的知识。因此,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发展,今后的本科课程应增设公共关系、医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影像诊断学等医学桥梁课及急救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课。

2.合理安排学时在提倡素质教育、摈弃填鸭式教育的今天,本科课程的总课时或总学分应该加以严格控制,以便让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如果每天还是把课程排得满满的,想把什么课都排上,想让学生在4年里把什么都学会,那只能适得其反,只能束缚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在总课时、总学分有限甚至减少的情况下,在其他课程的课时与学分要求有硬性规定,不能削减的情况下,真正的护理学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的总课时和总学分就很有限了。我们应该统筹安排,合理利用,有所选择,把真正重要的课程排上,而其他一些次要的或可要可不要的课程只能忍痛割爱,千万不可贪多求全。因此,建议适当减少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课程的学时数,增加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医学基础课及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主要专业课的学时数。

3.调整授课和见习比例本科教学虽然比中专和大专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学得多,但是示教与学习、见习时间偏少,不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倘若增加解剖学等医学基础课的实验课时数,增设动物外科学,在基础护理学学习过程中,除了在示教室操作外,每周应另设一定时间的病区见习,从而增加操作机会,减少学生对操作的生疏感,为以后的实习打下基础。在实习前这段时间,应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见习。

三、深化实践教学方式

护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在教学上,应注重实践环节,注重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这方面,相信不少高校都有自己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学校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当前,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应该有所深化,所采取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创新。根据我们的做法,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课堂体验方式以病案引导讲授,选择临床真实病案,让学生依据护理程序给予分析,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而后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讲授与总结。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快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而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增强学习效果。

2.模拟实验方式根据制定题目分组进行表演,模拟病人、医生、护士,针对病人现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能运用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需要。这实际上是一项综合的训练活动,涉及到对问题背景的判断、护理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护理结果的理解与分析等环节,对于学生加快理解护理方法的应用和加快掌握护理技术十分有效。不少护理专业课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3.直接参与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亲身完成某项工作。例如,在同学们设计好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学校所属的社区内真正进行一次某项病例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病例调查、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有些学生毕业联系工作单位时,把曾经做过的调查报告附在推荐书后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四、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专业教育临床实习目的是: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进一步热爱护理专业,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护士素质,巩固提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病区科学管理方法,锻炼组织能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1.培养临床工作能力在内外科实习过程中普遍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对所分管的病人实行整体护理,在完成日常护理任务的同时,针对病人的不同职业、文化素质、家庭社会背景等因素实施卫生宣教,术前指导及家庭随访等,在完成护理治疗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病人进行劝慰开导,使其情绪稳定而有利于康复。通过整体护理,书写护理病历,使书本上的整体护理概念由抽象化转为形象化。在内科实习的同时还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ICU、心电图室、血透室、急诊室等科室轮转,以达到开阔视野,锻炼提高临床观察、判断、应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

2.培养教学能力在病区实习过程中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知识每个学生每周讲一、两次课。在备课时要查阅各种资料,力争做到内容新、重点突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小讲课不仅有利于教学能力的培养,还使医院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得到了一次业务学习的机会,这种形式的活动还可以推广到临床理论课阶段以及基础课后期阶段,结合第二课堂活动进行。

3.培养管理能力在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分别实习1、2周护士长工作,在实习期间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科学管理的尝试。结束时结合病区实际写一份设想或建议书,在实习过程中,可了解护士长的日常工作程序,组织召开生活会,实习护士进行分科考核等。

4.促进科研思维的学习与应用在实习期间,提倡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和学习,尤其应学习一点医学辩证法基本知识、医学情报学知识、预防保健知识、科研方法等知识,将这些纳入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促使他们逐渐产生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是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

[4]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42.

[5]曹志平.护理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76.

(收稿日期:2006-04-28修回日期:2006-06-07)

(编辑:梁明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姜海云 李美兰

大专内科护理学论文 篇2:

“三明治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体会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三明治教学方法”在中专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通过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三明治教学方法”,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实验课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三明治教学法;护理学基础;实验课

《护理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及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各科室护理的基础,是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部提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即对中专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三明治教学方法”逐渐运用到护理学的课程中。传统的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模式多是“教+练”的模式,且以教学为主,学生练习为辅,中专学生自控力稍差,在练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眼高手低、忽视练习的情况,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明治教学方法”最早是在英国推广的,如双层面包加火腿的模式,即“实践+学习+再实践”或“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模式,最初主要应用于英国的商学院、工学院、职业学校等,后来主要应用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之后被引入到我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2016级护理学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共36人为研究对象,教学内容为护理学基础课,一个学期总课时74学时,其中实验课时为24学时。教材选用吕月桂主编的《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内容主要有备用床、麻醉床、暂空床的铺法、生命体征的测量、保护具的使用、运输患者,以及体位摆放等。

(二)研究方法

主要针对护理学基础实验课,运用“三明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铺备用床为例,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1.教师开场白。(35分钟)

引出议题:病床是患者休息的地方,由于疾病的限制,以及治疗的需要,患者许多活动需要在床上进行,为了保持病室整洁、迎接新患者,需要学员们学会备用床铺法。

提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备用床的铺法,通过给学生观看备用床铺法的操作视频,同时教师示范铺床法操作内容,然后给学生练习时间,并提出问题:A问题:备用床操作前需要做哪些准备?B问题:铺备用床的操作步骤是什么?C问题:大单如何折角?D问题:套被套的方法是什么?E问题:物品准备时,所有物品摆放的先后顺序是什么样的?F问题:铺床法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让36名学生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F组,每组学生再进行编号,如A1、A2、A3、A4、A5、A6。

2.第一次分组讨论。

按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的顺序,依次回答A问题、B问题、C问题、D问题、E问题、F问题,每组6名学生只负责一个问题,并通过集体讨论或者实际操作解决相应问题。

3.交叉学习。

将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内为1号的学生重新组合分组,即1号组,包括A1、B1、C1、D1、E1、F1,再以同样的方法,形成2号组、3号组、4号组、5号组、6号组,每位同学将原组讨论结果传达给新组,如A1同学在A组讨论了备用床操作前需要做哪些准备?他需要把A组讨论结果再传达给1号组内的所有成员,在传达的同时,同学们相互学习原组没有讨论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出疑问,提高学习效率。

4.学生回答问题。

交叉学习后所有学生回到原组,把交叉讨论结果进行汇报,补充第一次讨论结果,各组派出一名代表回答或操作相对应的问题。

5.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对每一问题进行逐一回答,或者实际的操作,以及解决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教师总结的过程可再次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6.总结反馈。

从各组中抽出一名同学,如A1、B2、C3、D4、E5、F6进行铺床法的再次操作,教师和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如物品准备放置不当、操作步骤有误、铺床角操作有误等,在操作结束后,让其他学生提出存在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更正和讲解。

(三)评价

在第一次“三明治教学方法”课后,以及一个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三明治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以及建議,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改进。

二、结果

研究对象共36名,年龄在15~19岁,平均年龄为16.80岁,均为女生,课后测评共两次,在第一次使用“三明治教学方法”后进行测评,以及在学期末进行第二次测评,测评结果见表1。

在第一次测评后,有4名学生表示不喜欢该方法,通过了解发现,这4名学生在班级中属于学困生,在班级中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较少,学习积极性差,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找到4名表示不喜欢该教学方法的学生进行谈话并询问其不喜欢的原因,学生表示使用“三明治教学方法”在课程学习中自己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需要思考和回答很多问题,以及要动手去操作,尤其在回答问题时会很紧张,4名同学认为还是喜欢传统教学方式,但是他们依然认为“三明治教学方法”可以帮助自己学会操作的知识和技巧,在第二次的测评中所有学生对“三明治教学方法”表示肯定,对之前的4名同学进行谈话时,学生表示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最喜欢的课程就是护理学基础,尤其是实验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理论课及实验课对学生进行观察,尤其是对4名学生的观察,教师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尤其是第一次测评时不喜欢该方法的4名学生,他们上课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改变了以往进入教室就开始看手机玩游戏的状态,4名学生还表示他们对其他的课程的兴趣也在不断提高,尤其喜欢学习护理学基础,希望以后其他课程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三、讨论及体会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采用“三明治教学方法”后,学生在实验课期间玩手机、打游戏等现象明显减少,学生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操作练习、积极锻炼和勤加思考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那4名最初不喜欢“三明治教学方法”的学生,他们由于不喜欢思考和回答问题而逃避“三明治教学法”,但是其仍认为该方法能帮助他们学习,通过后期的慢慢接触,学生课前准备越来越积极,上课期间能够认真思考和回答问题,使他们逐渐掌握了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不仅帮助他们掌握了实验课技能,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学习其他课程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三明治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将“三明治教学方法”应用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时,首先导入要新颖,能吸引学生眼球,在实验课开场白部分,教师先要把实验内容讲解和示教清楚,并且让学生动手操作。首先,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步骤中的重难点,“三明治教学方法”需要花费的时间较传统教学法多,所以要求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在开场白提出问题部分,要求问题为可讨论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能够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积极讨论的问题,或者是可以把以往所学的同类知识进行回顾和鉴别的问题。在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问题最好是关于操作中的重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去操作,并且对具体操作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时间设置方面,由于操作时间较长,且学生练习时间有限,还要进行第一次讨论、交叉讨论等环节,在时间把控方面比较难,因此,对教师要求较高,必须对课程内容有充分的把握,有較强的时间概念;教师总结部分,将操作中的重难点,以及学生讨论出现问题的部分,或者存在异议的部分进行讲授,对于讨论后学生达成共识的内容,不需再次讲授;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操作,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的回顾,对于老师来说,考查学生操作的过程也是对本次课程的验收,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

四、结束语

目前对三明治教学方法的研究较多,多涉及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解剖学、健康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等教学活动,涉及到的学历层次有本科、大专、中专,以及成人教育,涉及到的专业有临床、护理等,但在教学中多侧重于理论课的授课,护理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强的专业,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内容较多,学生掌握护理操作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其未来进入工作单位的服务质量,此外,中专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大多数中专学校共同的问题。

因此,通过“三明治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尝试可知,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护理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吕月桂.护理学基础[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杨莉,柳秋实.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8).

[3]解霜雁.“三明治”教学方法对护理专业医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7).

[4]倪秀芹,李星,曲丽辉.“三明治”教学法在护理学本科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5,(6).

[5]彭巧君,辛丽萍,陈瑛瑛.“三明治”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

[6]范佩玲.“三明治”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

[7]龙海燕,吕英,范良菊,熊盛梅.“三明治”教学模式在成人健康护理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

[8]王程圆,李雅楠,王颖婷.三明治教学法在医学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2).

[9]王鑫,符梅花.三明治教学法在中医外科护理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9).

作者:翟春晓 叶桦

大专内科护理学论文 篇3:

临床见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应用中必要性的探讨

【摘要】临床见习应用在试验组《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护生的技能操作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熟悉医院环境以及增强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显著帮助。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实施临床见习非常有必要性。

2009年,我校推行新一轮教学改革,将护理本科生的后期专业课教学放在附属医院进行,旨在使护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反复接触临床并接受医院环境的熏陶。护理学科是一门临床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基础护理学》则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2]。为探索临床见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我们对2007级护理学(四年制本科)专业的《基础护理学2》课程进行了“2+1”小循环式临床见习模式的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

选择陕西中医学院2007级2个护理本科班作为研究对象。护理学班为试验组,护理学(涉外护理)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共49名学生,女45名,男4名;对照组共55名学生,女47名,男8名。两组学生均为全国高考统招学生,高考入学成绩无显著差异,第一至第四学期进行的公共通识课和医学基础课为合班教学,且两组各课程学习成绩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

二、方法

1.教学方法

试验组《基础护理学(二)》课程实施“2+1”小循环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即2周理论教学和实训中心模拟操作练习,1周临床见习。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理论学习与实训中心模拟操作练习相结合。

2.教学资源

2.1理论教学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教学均为30学时,学时分配、教学进度相同,任课教师相同。

2.2实训教学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实训教学均为50学时,学时分配、教学进度采用相同方案,任课教师一致,均在我校护理实训中心进行。实训课的授课环节为:观看教学片—示教—回示教—练习—考核。

2.3临床见习

试验组在每进行2周理论学习后就有1周基础护理学的临床见习,共进行4周,160学时。临床见习根据医院工作时间每天8小时,每周5天,固定科室,固定带教老师。对照组则不进行临床见习。

(1)临床见习大纲

临床见习采用统一大纲,主要内容包括:①护理程序的应用;②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③医院环境的调控;④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⑤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⑥无菌技术;⑦饮食护理;⑧排泄的护理;⑨各种给药技术及静脉输液;⑩标本采集。在护生进入临床见习之前,对遴选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专门培训,统一理论知识及操作标准。

(2)遴选科室在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全院范围内挑选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普通外科等16个临床见习科室。这些科室具有护理质量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高、病员充足等特点。

(3)遴选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经以下遴选过程产生:首先由护理部提名,再经过讲课和操作考核,最终在每个见习科室遴选出一名主带教老师和一名辅助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被提名的基本要求是:大专以上学历,主管以上职称,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4)学生分组

将49名护生随机分为16组,每组3~4名,分配到各科室。在4周的临床见习期间,固定见习科室,固定带教老师。

2.4考核学期末,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统一考核标准进行操作考核。具体方式为:护生随即抽取铺床、无菌操作、口腔护理、导尿术、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及氧气疗法等7项基础护理技术中一项进行考核,采取百分制,其中操作规范性占60%(包括操作前准备、操作技术及操作后评价),与“患者”沟通占40%(模拟人充当患者)。两名任课老师同时进行考核,各自评分,成绩采用平均分。

2.5问卷调查

学期末,对试验组49名护生进行临床见习效果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问卷设计8个评价项目,以不记名填写,发放49份,当场回收49份,有效问卷49份。

3.结果

3.1操作考核结果

用SPSS17.0软件系统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操作考核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3.2调查问卷结果(附表3)

在1-7评价项目中,试验组5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临床见习对他们的理论及操作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有显著帮助。其中,75%以上的学生认为临床见习对他们的技能操作、激发学习积极性以及熟悉医院环境有显著帮助。但对于医院环境是否有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有4名(8.2%)学生认为没有。调查还显示,有73.5%的学生认为临床见习的时间过长,应予以减少。

4.讨论

4.1临床见习符合护理专业教育的规律

护理学科在护理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护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形成了科学、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3]。所以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符合护理学科教学的规律。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临床见习实现了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护生缺乏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所学知识不能在临床实境下实践,所以容易遗忘;进入临床实习后,存在适应期较长、所学不能活用等问题。临床见习的应用遵循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最后回归到理论之一过程,使学生更深层次理解理论,更高角度审视实践,更自觉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4.2临床见习提高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增加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求知欲[4],对临床护理工作充满了好奇。护生想了解临床护理工作是如何进行的,护理人员是怎样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的。一方面,护生想将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临床中进行实践,感受不同于在实训中心模拟练习时的感觉,体验真实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见习时遇到还未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时,护生希望能尽快学习,弥补自身能力与临床需要的差距。护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

4.3临床见习有效帮助护生熟悉医院环境和工作流程

学校和医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护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对医院环境的熟悉、对护理工作流程和内容的熟悉是顺利完成实习的基础。临床实习前,适当增加课间见习时间,以缩短课堂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熟悉医院环境和护理工作流程,从而降低护生的陌生感,提高适应性[5],缩短临床实习适应期。4.4临床见习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传统的护理技能的教学方法,基本都是在护理模型上进行,护生只重视做而轻视了沟通。具体表现有:机械的模仿老师,语言表达能力低;语言交流时表情呆板;操作解释用语不灵活[6]。护生刚进行临床见习时,不愿意独自进病房,主要原因是不知如何与患者交流而感到尴尬。在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和耐心指导下,护生逐渐能自然地与患者交谈,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临床见习,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4.5临床见习有助于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

通过临床学习,能够促进护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的形成与发展[1]。学生在学校接受了系统化的专业教育,对专业充满了憧憬,希望在临床上能学以致用,实现自身价值[7]。临床见习时,护生看到护理人员用亲切的语言、得体的举止、扎实的理论、娴熟的技术得到他人的尊重,看到一个个护理难题在带教老师面前迎刃而解,使他们对护理专业价值的认识由感性转变为理性,由懵懂转变为明晰。

4.6实施临床见习值得注意的问题

(1)严格把关带教老师的遴选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源,其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8],所以带教老师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本调查显示,评价项目“医院文化对你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无帮助”认同感较低,经与学生座谈后了解,在医院环境、科室环境、管理制度以及带教老师等各因素中,带教老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及职业技能对护生职业素质的影响最大。所以要将在临床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高素质护理人员选拔成为带教老师。

(2)临床见习时间长短应适宜

73.5%的护生认为应缩短临床见习时间。调研后发现主要原因为:4周临床见习明显地增加了护生的学习负担、占用了自主学习时间、影响了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和吸收”,导致护生可自行支配的时间大大缩短,并增加了学习疲惫感。大部分学生(85.7%)认为临床见习时间以2-3周为适宜。

【参考文献】

[1]李爱华,刘晓英.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9,6(6):257.-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3]王维利.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

[4]林征,顾平,孙国珍,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教育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6):253-254.

[5]刘丽丽,李秋洁,崔丹.临床实习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0):2571-2573

[6]马锦萍,李艳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提高护生语言交流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4(11):122-123.

[7]周丽娟,任小红.临床实习护生归属感不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14(1):121-122.

[8]王斌权,商临萍,金瑞华.护理实习生的职业情感培养[J].护理研究,2005,19(1):8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刘芳 雷颖 黄丽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产品上市策划论文下一篇:企业新业务计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