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管理论文

2022-05-07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语文课本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就是大量文质兼美课文的综合,丰富的语文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了人文历史、自然规律以及自然景观。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语言艺术细胞得以开发,学生可以更好地遣词造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教师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语文课本管理论文 篇1:

文以载道尚灵活 不拘一格育人才

摘要: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非主流”作品进入高中语文课本曾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争议。在争议背后,既包含了高中语文教育的变革趋势,又蕴藏了高中语文教育方式的多重选择。无论结果如何,这种尝试为语文教育开拓了新的可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教材;非主流;作品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育的文本体系是由以鲁迅、巴金、老舍、朱自清等文坛巨擘的代表作所主导。长期以来,这些“主流”作品占据高中语文教育的重心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然而,这样的情况在21世纪最初的几年发生了变化。

最先掀起课文选编变革的是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节选)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时间为2004年11月。事实上,就在当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Q版语文》和严凌君先生编著的《青春读书课》中学生系列人文读本的问世似乎在为高中语文教育文本体系的更新埋下伏笔。其中,《Q版语文》以戏谑的口吻、解构的视角对《孔乙己》、《愚公移山》等30余篇课文进行了颠覆,添加了娱乐性色彩浓郁的“无厘头”风格;《青春读书课》则从新世纪中国国民教育的角度来选取并分析作品,从崔健的歌曲《一无所有》、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到《请国人温习常识》(《读书》编辑手记)等篇目,主题都集中在青少年国民素质的铸造和提升。在《Q版语文》、《青春读书课》的“蓄势”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将武侠作品引入高中语文读本的举动终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讨论。毕竟,“非主流”作品在全国通用语文课本中的正式亮相还是头一遭。赞成者表示,“非主流”作品的时代色彩鲜明,能够流畅地反映现代人的思想,而且通俗易懂,没有“条条框框”;反对者则强调“主流”作品、经典作品的不可替代性,反对语文课本向娱乐性妥协,并坚持认为,“这样的课改是一种堕落,是大国文化的堕落,令人悲哀。”

对于这样的争论,我们不应该武断地判定孰是孰非,而应该跳出彼是此非或彼非此是的二元对立思维的限制,用更宽阔、开明的视野来审视“非主流”作品进入高中语文课本的现象。

首先,文学作品“好”与“不好”的分别在哪?这是一个关系到高中语文教育怎样正本清源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如何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具备良好道德情操和较完善的职业技能的综合型国民将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就高中阶段而言,学生能否在这三年当中对“人与世界”、“人与国家”、“人与自我”这三大范畴建立端正的、清醒的认识远远要比能不能考高分、是不是會背书重要得多。

其次,语文教育属于人文教育的分支,人文教育“大象无形”、“有教无类”,语文教育由此而“形散神聚”、“学无定势”(主旨不变而形式多变)。人文教育的宗旨是力主自由探索,承认和提倡自由社会体系所具有的价值、珍视人的创造力和理智。在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应该在技术层面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实验和拓展。“非主流”作品正是这样的实验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略谈国文学习》),对于高中语文教育来说,具体实在的语文教科书是一种“凭借”,一种使学生获取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养成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的“凭借”。语文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有必要让学生的语文视野得到开拓,语文思维得到活跃。而这一切的实现,仅仅依靠高中阶段三、四十篇的语文课文教学是无法达到的。语文教学发展至今,综合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纯粹的文章分析只能被视为笔帖式、训诂式的简单劳动,语言、文字、文学、思想等综合素质的获得还是需要凭借更多元、更机动的语文学习方式来完成。

第三,“非主流”作品进入高中语文课本是高中语文教学对教学规律进行摸索的有益尝试。调查表明,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来说,思维的跳跃性、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接受信息的速度等指标远远领先于处在其它年龄段的人们。不仅如此,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也会在14—18周岁达到巅峰状态。这一时期的他们好奇、好动、欢迎创新、乐于尝试,对因循守旧和裹足不前的事物有着某种“天然的”抵触情绪。高中教学实践也表明:高中学生的管理工作在细致程度、复杂程度上高于初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面对高中学生在人格确立、社交定位和独立思考等方面的努力,教师、家长应给予的是理解、宽容和有益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林长治.Q版语文[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2]李震主.中学语文论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231.

[3][美]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C].段鑫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向南

语文课本管理论文 篇2:

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问题的思考

摘 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就是大量文质兼美课文的综合,丰富的语文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了人文历史、自然规律以及自然景观。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语言艺术细胞得以开发,学生可以更好地遣词造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教师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本 阅读量 思考

课本阅读量是指全套课本完整文章的总体数量,阅读量包括精读、略读、选读课文以及附加文章和练习系统中的完整诗文,不包括课本中配套的阅读品种。长期以来,关于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多少没有明确的规定,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阅读量应该达到145万字,学生应背诵的优秀诗文应该在160篇,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依据和方便。

1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分析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过多的语文课本阅读量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造成相反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课本阅读量是指课本中文章的数量,语文课本文章包括精读、选读和附加阅读的文章。在人教课标、人教统编、人教九义、北师大课标以及江苏课标这五套小学语文教材中,新课标阅读量是最多的,人教统编教材的阅读量是最少的。一般情况下,阅读量越大,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帮助越大,教材编排人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接受能力来编排课本,适当增加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量,课程安排要体现出循序渐进,为小学生提供适应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学理念改革,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呈现增长趋势,课文数量的增加需要师生共同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加快消化吸收的速度,最大限度完成阅读量。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的选读课外文章,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展开层次性教学,确保小学生可以完成学习汉字和提高读写能力的要求。

2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量的措施

注重选材。小学生的典型特点是模仿性强,自制力较差,小学语文教材选编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设计。语文教材可以设置故事悬念,优先选择故事化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奇特有趣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一年级到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可以增加故事、童话、儿歌和儿童诗的数量,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本可以减少儿童文学作品,适当增加儿童小说。小学语文课本要富有趣味性、故事性和情节性,在学生入门语文学习的时候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巧妙设置课本布局。小学生比较好动,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耐心的进行现身说教,展开学生探讨,让学生畅谈读书的感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强烈意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船长》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对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和语文描写进行重点分析,为学生刻画率真和质朴的船长形象,让学生真正的融入文章的意境。小学语文课本布局要满足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和背诵的热情,把被动的学习变为学生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的兴趣。阅读量的积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也综合多种因素,对学生阅读量现状进行分析,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储备语文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传授语文学习的方法。小学课本的文章是有限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适当的增加课外阅读量,强化自身的知识修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适当的转换自己的角色,帮助学生掌握语文阅读方法。现在小学生常有的语文阅读方法有写心得体会法、速读法、选读法、精读法以及摘录批注法,在进行重点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集中精力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和学习,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和边记的好习惯。此外,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快速浏览的能力,实现少阅读高质量和多阅读多了解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是学生启蒙阶段的重点学科,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关键是要强化学生阅读方法,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结语

课本阅读量是指全套课本完整文章的总体数量,阅读量包括精读、略读、选读课文以及附加文章和练习系统中的完整诗文,不包括课本中配套的阅读品种。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语言艺术细胞得以开发,学生可以更好地遣词造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教师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 李吉银.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J].中国教育学刊,2011(9):60-62.

[2] 雷鹄.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

[3] 邓水红.浅议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实效[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104.

[4] 王小龙.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8):38-40.

作者:周碧华

语文课本管理论文 篇3: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作者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综合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新课标中综合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以及加深学生语言体验,培养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大语文观的重要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活动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课大致包括:传统教育、爱国教育、了解大自然、口语交际和生活体验等方面。这些综合实践课的设置,整合了学科知识,有利于培养學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新课改理念下,谋求学生“完整的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一、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第一,多元智能理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要求教师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重视学生发展的多元性。第二,需要层次理论。基于需要层次理论教学,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类型和需要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第三,建构主义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要求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经历,使学生更多地根据自身所感所悟教学。

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1.渗透综合性,开拓语文实践活动的资源。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要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系统,充分开展和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资源,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教学体系,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结合,为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中有很多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它往往围绕某一教育主题,通过主题班队活动、专题教育、社会公益性服务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展开,其活动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尤其是能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引起感情共鸣。如在教师节来临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心目中的老师”的语文实践活动;清明节我们可以到高台、临泽烈士陵园或西路军纪念馆去参观,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开展“教你一招”等交流演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样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增长了见识,贴近了生活,同时融思想教育与语文学习为一体,真可谓“一举多得”。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我们从学生身边的“世界”引进“课程资源”,精心组织实践活动,把语文实践活动融入日常的语文教学,在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之中,在丰富多彩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乐趣,习得方法,强化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原则。

面对教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苦口婆心,很多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不难发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于学习本身已经不感兴趣。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习感兴趣,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活动。对低年级来说,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感悟识字的方法,从而扩大识字量。因此,教师可在课上设计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识字,这种记忆对学生来说可能会终生铭记。教师还可以找准时机布置课外识字任务,通过检测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学生展示的同时,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自信与满足。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教师可以组织活动,比如画一画、说一说、课本剧表演等学生更感兴趣的活动,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中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选择,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说什么。教师应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把说出来的东西写下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不会让他们感到有负担。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社会和自然充满着好奇与幻想,所以对他们而言,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就尤为重要。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班级,走出校园,在亲身实践中加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3.突出主体性,加强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互动”。

实践活动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以文化为中介的互动。师生互动反映了师生双方在活动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进行的不断的自我建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师生互动是融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能力培养和活动管理于一体的,它的有效运行不仅表现为教师善于组织、精于指导和适当监控,而且表现为学生的乐于参与、勤于创新和勇于自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问”的信息交流,使活动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

4.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始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信心、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适时采用生生互评、父母评议等形式,激励内在动机。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避免甄别和选拔的负效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民主、充满期待的氛围。

毋庸置疑,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其语文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语文综合素养犹如春风化雨悄悄潜入学生的心田。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书本与生活的墙垛,淡化了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小学生构筑了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翅膀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雷健,罗安丽,白春花,郑守珍,吴红霞,杨敏.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研究.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张翠玲.让语文课“活”起来.学周刊,2012.11.

作者:许丹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投资银行体系论文下一篇:农产品增值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