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信息毕业论文

2022-04-28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工商管理信息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与理工类有较大不同。本文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特点,对该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及应作的改进等进行探讨。

工商管理信息毕业论文 篇1: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重新审视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因素,探索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实际需求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了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案例设置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以期对该课程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14 . 048

0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极大改变了企业的生产、商业和管理模式。为此,企业纷纷构建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推进管理信息化、应对信息技术影响下市场环境的挑战。面对管理信息化的大环境,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培养的课程中,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等方面知识的课程,从 1998 年就被教育部确定为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目前被很多高校确立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成为培养新型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主干课程。

然而一直以来,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导致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实际作用与课程地位不相符。因此,重新审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因素,探索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实际需求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课程改革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因素

1.1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加大了对信息化应用人才的需求

信息化应用人才,主要指信息管理人才(如企业CIO)与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拥有信息化素质的普通员工)。首先,随着管理信息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发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据统计,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比例高达 95% 以上。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过程中,由于参与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很多MIS实施的失败:一方面负责系统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管理知识,开发出的软件系统不能满足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参与系统开发和实施信息系统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中不能对开发方案提出好的建议。因此,为了顺利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企业迫切需要具备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参与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改进过程中,配合计算机专业人员,提供更合理贴切的企业实际生产管理系统开发需求,弥补计算机开发人员知识结构的欠缺,推动管理信息系统的顺利开发和有效实施。此外,由于信息系统的普遍应用,需要从业者需能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工具,很快适应并熟练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熟悉适应信息技术下新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这些是对从业者信息化素质的要求,也增加了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需求。

1.2 人才培养重点的转变促进了课程目标和内容设置方向的调整

在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人才培养重点也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在这种教育目标下,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了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为满足企业在人才使用方面“拿来就用”的要求,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独立工作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为适应信息社会快速的知识更新,毕业生还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在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知识更新的能力。根据工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管理信息系统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要体现两个主要的思想:其一,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实用性。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实际技能服务的,因此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避免理论性过强、难度过大、不易实践,尽量做到可理解、可掌握、可操作、可受益。其二,课程内容选取要宽而不泛,体现可用性。课程内容要以学生培养目标的主线,考虑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主要从事管理工作,而非技术工作,因此,在内容选择上既要构建宽广的知识结构,又要根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特点与要求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1.3管理软件市场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的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

据估算,2009年我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达到340亿元,以用友、金蝶、浪潮等为代表的国内管理软件品牌在技术、市场、服务等方面不断突破,国内外ERP、OA、CRM等商品化软件也不断成熟。随着管理软件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选择直接购买软件产品。但在软件选型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软件品牌众多,产品分级发展明显,高端产品注重平台化、集成化,中低端产品注重标准化、套件化,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企业软件选型决策者来说带来一定困难。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软件的需求和关注点也有很大不同,高端用户在选型时关注资金管理、商业智能等关键应用,中小企业选型则更加关注产品适应性。作为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商品化软件的选型与实施等内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也催生了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新的教学内容要求。

2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2.1 根据社会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手段,具备一定的系统操作使用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较强的信息意识,能从信息管理的视角去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具备从战略角度进行信息技术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参与意识,具备从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参与和组织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的能力。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了解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② 了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掌握ERP、SCM、CRM等常用的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③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掌握管理者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基本技能要求;④ 理解信息的传输、处理过程,掌握用简单的软件技术及管理模型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⑤理解信息系统实施与运行的管理方法,掌握企业系统选型基本知识(参见图1)。

2.2 根据课程内容,构建教学案例,改进教学手段

由于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知识点较为集中,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构建各种真实的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配合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以保证教学效果,并且案例的选择要注意跟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衔接。在本次教学改革中,选择了以下4种类型的案例,分别在不同的知识点教学中使用(见表1)。

另外,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差异,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选择原理性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环节采用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模拟实验等多种实验手段,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2.3 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工具,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对于巩固教学内容、理解重点难点、培养操作能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本身知识结构偏重于管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且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在主要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手段的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由于MIS课程具有内容难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为改善实践教学效果,降低计算机技术薄弱给学生带来的学习障碍,教学中应遵循“重方法,轻手段”的基本原则,合理选择教学工具。使用较为简单的开发平台或软件完成实践操作,如Access、Excel等学生容易掌握的软件,或者使用其他非代码生成软件,学生只要设计好流程,软件自动生成代码,让学生既有实践的能力,又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流程设计等重点内容上去,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网络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起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针对课程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针对教学对象进行设置,课程最终才能在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卫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 福建电脑,2009(9).

[2] 张义刚. 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6).

[3] 何瑞卿.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 科技信息,2008(20).

[4] 张晴, 金荣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19).

[5] 康杰. 关于经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8(8).

[6] 郭风,董萍萍. 创新教学模式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 高教研究,2007(13).

[7] 滕佳东. 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0(10).

[8] 张小川,陈庄,等.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9).

作者:叶 赛 龚习良 吴炎太

工商管理信息毕业论文 篇2:

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与理工类有较大不同。本文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特点,对该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及应作的改进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一、引 言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国内企事业单位纷纷构建了各种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管理效率,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面对这种管理信息化的大环境,社会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有鉴于此,从1998年起,教育部确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以前只是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这充分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学生大都感觉其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距离太远,觉得计算机专业知识欠缺,难以理解、接受相关的学习内容。

清华大学侯炳辉教授曾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有所侧重,例如偏工、偏商、偏管等”。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非常赞同这种观点,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如对计算机和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而且必须要熟知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而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其计算机专业知识相对弱一些,一般只要求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方法和应用等几方面的内容。正因为如此,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笔者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多年,讲授过3个专业类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教材被确定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精品课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探讨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本文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以及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国内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适应信息化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正确定位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

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主要从事管理工作,而非技术工作,因而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既不应该培养他们成为程序设计员、信息系统开发者、计算机专家,也不是像培养MBA人才那样成为企业战略管理者,而应该培养他们成为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具有宽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优秀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当今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企业运作的环境和竞争、合作的格局,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不可能很专业地掌握信息技术,但必须能从宏观上了解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的功能,只有具备这种知识,才可能在管理中思考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战略结合,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培养懂信息技术、懂管理、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应该成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总目标。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总目标的要求,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以及现代信息社会对该类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可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的能力。(2)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在信息化社会里的战略性作用。(3)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如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竞争策略。(4)使学生掌握系统科学思想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的技术方法,知道如何管理、评价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5)熟悉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式,能从战略角度进行信息技术的规划和管理。(6)能密切关注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发现其内在的商业价值,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

三、科学规划、设计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

明确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之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该课程教学内容是搞好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关键。《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网络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知识涵盖面广、内容深、变化快。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方面初步的知识技能,还要具有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功底比较深厚,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且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其知识结构与培养方向也偏重于管理。因此要避免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计算机课程看待,而应该将该课程作为一门管理类课程看待。因此该专业应侧重于在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即对数据库、各种软件、硬件平台了解的基础上,将教学主要内容放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和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分类、再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对于解决管理问题所起的作用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上。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内容的安排应该有所侧重,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信息化管理思想;讲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维护和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分类、管理、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解决管理问题的作用等知识和技能;讲解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变革的关系以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如何能提升企业竞争力;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通过讲解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应发挥的作用以及怎样与IT人员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

我们在2005年对2002年版的《管理信息系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进行了修订再版,已在内容、体系结构上作了较大的变革,对新的理论和方法等内容已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该教材2006年被教育部确定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内容划分为5个模块,第一模块(第1、2章)主要内容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信息化管理思想、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第二模块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第三模块(第4、5、6、7章)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开发过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第四模块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课程实践教学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是该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该课程的实验要区别于工科类实验教学,切忌将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变成信息系统开发课,应该根据其教学目标,通过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管理业务的处理流程以及如何操作、运用管理信息系统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该部分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应主要包括体验式实验和模拟分析设计实验。

(1)体验式实验。这部分实验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一个感性认识,结合理论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基本功能,掌握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业务的实际操作技能。

该实验让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每位成员模拟系统的一类终端用户,按照不同的用户角色对信息系统进行操作,根据系统设定的业务流程,完成相应的流程任务,让学生了解企业运作、企业管理如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结合的。该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结合管理知识阐述所体验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和系统覆盖的业务及其流程;二是从管理、技术两个方面对实验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可改进的解决方案。我们学校选择了用友ERP-U8系统中的不同模块对不同的专业进行体验式教学实验,效果很好。

(2)模拟分析设计实验。该实验是根据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在设定某一模拟企业背景下进行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让学生进入信息系统的各个开发生命周期,正确理解相关阶段的任务,该环节要求学生将前一阶段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升华为理性认识。该实验考虑到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要注意掌控实验的难度,应以系统分析为主、设计为辅的思想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在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的管理业务和管理数据的流程分析与设计,重点考查学生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企业管理需求的,信息技术如何与企业的战略层、战术层、执行层的业务结合,考查学生对管理需求的调查分析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信息系统建模能力。

五、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重点

1. 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与管理的统一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者和建设者,不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者,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从管理理论向信息技术逼近,重点在于信息系统的管理与应用,在于技术与管理的统一。

大量的事实证明,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否成功,信息技术的选择是重要的因素,但选择了好的计算机设备,使用了高速网络,使用了先进的开发工具,未必就能建设出适合用户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信息系统未必具有战略意义,未必能支持企业的发展目标。所建设的信息系统只有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方针、管理目标紧密地结合,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应从管理的角度引发问题的讨论,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问题,偏重于讲解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管理理论和目标,讲解信息技术改造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变革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的统一。

2. 重视案例教学,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信息时代带给了我们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工作方式,在讲授《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该课程知识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一定要避免单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应该重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会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利用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决策水平和经营业绩。在具体讲授理论知识(如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时,采取实例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两个学生熟悉的实例(如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等),理论每向前一步,实例也向前推进一步,诱导学生主动深入地思考问题,当整个理论内容全部授完时,案例就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起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能力的培养。

六、结束语

本文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本科教学研究有所帮助。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的教学质量,不仅要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也要重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要不断进取,不断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及技术变化趋势,多从事专业领域的实践活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及时将新知识充实到教学中去。

主要参考文献

[1] 吕新民,张金诚. 经济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2).

[2] 赵清,杨玉鳞,周生玉.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

[3] 贺盛瑜,赵卓宁. 管理类专业MIS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7).

[4] 蔡淑琴等.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

作者:滕佳东

工商管理信息毕业论文 篇3:

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是工商管理专业中一项重要的学习课程。然而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计算机知识欠缺,学生难以较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因此,我国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重点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必须进行有效地改革。笔者针对目前的管理新系统教学方法提出了改革意见。

关键词:MIS;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eaching Reform of Our Colleg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ang Yan,Jia Ruyi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Applied 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

一、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特点及现状

(一)MIS教学特点

MIS是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和系统的开发、规划、管理,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完成与信息处理和学习管理相关的一切任务,之中的核心是——信息、信息技术和人。教学涉及到计算机学、管理学、统筹学等多方面课程,阐述的理论知识较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MIS课程在实践方面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将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研究适合企业的MIS。MIS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管理系统,其意義在于为管理提供决策服务,提供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作为一门新的、发展快的、热门的综合性、应用型的交叉学科,MIS目前还处于完善和发展的阶段,我们应该通过决策理论、数学、管理理论、运筹学等多个学科构成MIS的理论基础,使其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学课程。信息化管理是如今的信息时代一个组织生存、发展的新法则和新技能。MIS的教学目标是通过MIS教学使学生可以具有管理信息软件的操作能力、开发能力,可以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指导管理,具有从事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的新力量。

(二)MIS教学现状

通过对近年来各高校的教学大纲分析比较[2],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多数都放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基础、开发方法学、开发环境等方面,让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然后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初步开发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建造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发现,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陈旧,学生对于这些简单的内容会觉得没有信息缺乏学习的兴趣,而对于部分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又不易掌握,而且这些复杂的内容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比较好的掌握,大部分的学生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因此,我国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重点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必须进行有效地改革。

二、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方法

(一)实施“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相融合”的教改思路

在课程建设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的融合,达到不断推进教改实践的目的。应选用收录和编排内容代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和最新的系统开发方法的教材,例如包括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专家系统与人工智能、商务智能和网络;安全等等[3]。使教学的重点从管理和应用的角度讨论信息技术的融合。

(二)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

从第三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及大作业,到第五学期专业课配合课程设计,到最后一年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层层递进[4]。教学方法上,通过大量的案例库、工具、模板的示范效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将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小组竞赛、信息平台、开放实验项目相结合,尤其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方法,强调动手能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三)推进教学成果资源化,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将教师在科研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在教学中所积累的案例进行模块化处理,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学习交流和实验的共享平台。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示范效应,积极推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四)改革考试方式,构建新型学生评价体系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改革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考试目标上,既考核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着重考察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理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期末考试50%,期中考查20%,大作业20%,平时(作业,考勤,上机)10%。加强对大作业的分数权重,其中期末考试和其中考查还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这种改革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端正考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

三、总结

工商管理类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应以此为核心思想[5],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具有高度仿真、高度参与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平台,调动实验室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使学生将来能成为一名知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庆利.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

[2]崔金栋,张毅,王欣."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历史蒂芬.哈格.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

[4]张勇,段君玮,董启明.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

[5]邓忆瑞.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6

作者:张彦 贾茹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政府经济职能管理论文下一篇:管理创新煤炭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