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理论论文

2022-05-14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现代设计理论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景观设计学要解决的是“一切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及户外空间的问题”(西蒙兹)。在有关环境规划设计的领域内,景观与生态的关联最为密切,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第一篇:现代设计理论论文

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规划设计要点

摘 要 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需充分应用现代设计理论,并充分融入现代设计内涵,全面掌握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要点,促进我国园林规划设计水平的有效提升。阐述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理论设计基础,分析现代设计理论和园林设计之间的融合关系,并针对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关键要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 现代设计;园林规划;设计要点;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多元的现代化社会,社会各行业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理论获得快速发展。风景园林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反映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设计工作中需保持宏观视角,保证园林景观能够和城市环境相互融合,严格遵循现代设计理论的设计原则,科学应用平面要素、色彩要素,使各种要素之间合理搭配,提高现代园林的观赏性,并对园林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园林景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1]。现代设计理论可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支撑,将现代设计理论应用到园林规划设计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园林规划设计水平,促进园林和城市建筑之间的融合,真正实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出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

1 现代设计理论及设计原则

1.1 现代设计理论

现代设计是20世纪提出的一种新型设计理论,此理论可为园林规划设计提供科学指导,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设计在理念和应用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传统的设计风格造成了巨大冲击,并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到诸多行业中,特别是在园林规划设计方面表面尤为突出。基于现代设计理念,园林规划设计更加注重自身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虽然园林设计是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所以在现代化设计理念的冲击下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其设计风格没有出现较大的转变。

1.2 现代设计理论的主要设计原则

现代设计理论主要有以下3种设计原则。1)生态保护原则。设计需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证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在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中合理应用现代设计理论,将现代化设计理念充分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方案中,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合理应用不可再生资源,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2]。2)简洁实用原则。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而现代化设计理论注重简洁性和实用性,对传统的设计理念造成巨大冲击,富有改革创新精神,通过应用几何单体体现简洁性的设计风格,同时也十分注重设计的实用性。3)功能性原则。现代设计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强调设计的功能性,在园林设计中不再单纯看重园林的观赏性,在保证观赏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园林的功能性。

2 现代设计理论和园林规划设计的融合关系

2.1 二者都来源于生活

现代设计理论中蕴含着先进的理念,并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主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展开设计工作。现代设计理论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及现代文明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也可以将现代设计理论当作对日常生活的感知。无论是城市园林设计还是小区中的花园,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都需从生活中汲取设计灵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园林设计和现代设计理论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二者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从这一点出发可以使园林设计人员加强对现代设计理论的重视,并将此作为设计的突破口。通过源于生活实践设计出来的园林项目可以反映出设计人员的思想和见解,如果设计人员的生活经历不够丰富,那么可能就无法设计出比较成功的园

林作品。

2.2 现代设计理论能够支撑园林设计

现代景观设计和人们的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需要合理应用科学的构图理论和方法。对于现代设计中的构图来说,需要具备形式美,这一点与园林景观设计不谋而合,二者都可以找到相互对应的基本元素。景观设计空间可以作为人们的情感寄托,同时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产物,现代设计可加强这种设计概念。如果把现代园林设计作品看作一个别致的建筑,那么现代设计理论就是支撑这个建筑的框架,能够让建筑连接在一起。此外,多样化的现代设计有很大的自由度[3]。在设计师看来,某一种物质具备多种变化形态,可为园林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如果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比较独特,那么在园林设计中能够相对增加现代设计理论的开放性,有效促进园林设计的多样性,使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加有机、整体。

3 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 色彩要素的应用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各种色彩要素,确保不同色彩之间合理搭配,有效增强园林的感官效果,使整个景观环境的层次感更加丰富、饱满,从而为观赏者带来舒适的体验感。例如,在景点集中的区域大量使用绿色元素,使观赏者感受到盎然生机,有效缓解观赏者的视觉疲劳。通过绿色元素的点缀能有效提升园林的生命力,适当选用紫色、红色系花卉植物能进一步丰富景观色彩要素,同时黄色能够发挥出调节作用,在诸多颜色中合理加入黄色,可以使整体景观环境变得更加柔和,增加观者的愉悦感。因此通过不同色彩的合理搭配,可以取得不同的观感效果,园林整体层次感也更加强烈,所以说色彩要素的科学组合是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有效应用。

3.2 平面要素的应用

将平面要素应用到园林设计中,主要是针对点、线、面进行合理设计,得到设计人员想要的空间效果。点和线在园林设计中应用较多,是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虽然在平面构成中点占据的面积较小,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连接作用,利用点要素可以把边线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统一的整体。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将点当作整体构成的视觉向心点或焦点,通過整体的衬托突出主题中心或达到营造意境的效果。将线要素应用在园林设计中,主要是对直线和曲线进行设计,这2种线应用较多[4]。直线又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倾斜线3种不同类型,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划分比较整齐,如在园林中设计出整齐划一的树木或是道路,会使观赏者感受到秩序性和规整性。曲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频率也比较高,在城市园林中的很多区域都能感受到曲线的存在,合理应用曲线可以有效增强园林空间的层次感,呈现出更加丰富、活泼的空间效果。面主要是由线要素构成,规整的线要素能够有效体现园林景观的规则性和庄重肃穆感,在具有纪念意义的园林广场中应用较为广泛。此外,不规则的几何曲面主要应用在景观小品和铺装设计中,从而使景观呈现出一不规则的美感。

3.3 立体构成的应用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合理应用立体构成手法,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采用不同高度、形态和色彩的植物进行空间搭配,打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环境。同时适当点缀富有特色的建筑单体、景观小品,传达出多维度的视觉效果,塑造出丰富、灵动、饱满的园林空间。立体构成即空间构成,通过立体构成可以实现二维到三维的转变。人们的心理状态会受到空间构成的影响,不同的空间构成可以使人们的心理状态发生不同的变化。在现代园林设计规划中科学运用立体构成,不同空间进行合理搭配,会使整个园林设计更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从而为人们创造出比较理想的园林环境[5]。例如,将假山和拱桥等加入到园林设计中,虽然占用的立体空间有限,但是可以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园林建筑增加一抹色彩和生机;运用立体构成中的放射形对称,在园林设计中加入伞亭、风车等,为人们制造一定的视觉效果。在运用立体构成进行组合时,尤其要注意在完成目标的情况下,协调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争取达到最优秀的表现效果。

4 园林规划关键要点

4.1 地理位置的选择

现代园林景观的位置十分重要,在选择园林位置时需结合城市的整体规划要求,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功能定位、规模级别、施工造價及运营管理等条件,通过合理的规划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6]。将现存各种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到园林规划中,实现园林景观的资源利用和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

4.2 空间布局的规划

对园林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不仅能够有效增强景观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可以使画面的整体性纵深呈现在观赏者面前,有利于人们感受自然景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这一点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意向非常相似[7]。为进一步提升景观的观赏性,需要对各种元素进行合理搭配,并科学掌握各种元素的大小,确定合适的位置,使整个空间更加具有整体性,体现出相同的风格特点。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需加强对内部空间的合理应用,对空间布局进行合理划分,不断增强园林空间的艺术意境。设计人员需对自然景观中存在的各种元素加以利用,促进自然景观元素和人为景观元素之间的融合,提高鉴赏者不同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感受,使景观设计能够体现出视觉层面的多种变化。

4.3 与城市建筑相融合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建筑密度也不断加大,从而使城市空间逐渐缩小,城市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空气质量不断下降,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深感压抑[8]。为舒缓人们的心情,解决或改善城市环境问题,在城市中建设园林,利用园林景观为城市增加一抹色彩,改善城市生活空间的舒适度。以此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需注重园林和城市建筑之间的融合,使城市建筑和园林景致相得益彰,通过园林景观提升城市形象,使园林设计与城市环境相结合,对空间进行合理利用,提升城市景观的观赏性和可游览性。在进行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前,设计人员应充分搜集资料、各方调研,结合城市建筑的风格、体量与形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确保规划项目的整体协调性和科学可行性。

4.4 因地制宜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是一项关键元素,在园林规划设计中需注重因地制宜原则。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选择植物类型,植物搭配应更多的采用乡土植物,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乡土植物不仅具备乡土特色,而且和当地的城市环境比较契合,也容易和城市中的其他植被构成完整和谐的园林生态系统。通过乡土植物构成的景观也容易被当地人们所接受,同时容易形成明确的地方特色景观。

5 结语

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城市的景观内容,还能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元化。因此,设计人员在现代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中,需全面掌握规划设计要点,科学合理应用现代设计理论,将现代设计理论充分融入到园林规划设计中,提高现代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玉.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研究,2021,3(10):1-2.

[2] 杨彬彬,宋志萌,上官镔,等.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的运用[J].大观(论坛),2019(5):70-71.

[3] 王帅.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指导作用[J].青年时代,2019(29):35-36.

[4] 吴雪燕.城市公园植物配置的色彩运用探讨:以宁德市南岸公园为例[J].中华建设,2020(11):60-61.

[5] 杨逸.色彩元素在岭南传统园林建筑中的视觉传达[J].流行色,2020(6):28-29.

[6] 杨绪佳.浅谈城中村人居景观与在地文化元素的融合:以昔渔社区广场景观更新为例[J].风景名胜,2019(2):129.

[7] 闫晓璇,成乔明.苏州博物馆设计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发意义之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0(2):82.

[8] 张军.现代园林设计中对传统建筑元素和历史文化的新思考[J].现代园艺,2019(22):29.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惠娟

第二篇: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摘要: 景观设计学要解决的是“一切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及户外空间的问题”(西蒙兹)。在有关环境规划设计的领域内,景观与生态的关联最为密切,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景观设计目标,是景观设计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则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

关键字:生态设计 现代景观设计 以人为本 自然 资源

现代景观设计的含义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我国现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景观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宗行为心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1、视觉景观形象是大家所熟悉的主要从人类视觉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观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2、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态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服的良好的物理环境。

3、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环境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对于人们景观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的景观环境形态,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即所谓: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心驰神往。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三境一体——物境、情境、意境的综合作用。

生态设计的含义“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以及可持续城市。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景观设计与生态景观的生态性并不是新鲜的概念。无沦在怎样的环境中建造,景观都与自然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必然涉及到景观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是因为今天的环境问题更为突出,更受到关注,所以生态似乎成为最时髦的话题之一。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现在,在景观行业发达的一些国家,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沦文和图纸上的空谈,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实验,生态主义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考虑。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置。

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景观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现实中存在的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谈到生态设计人们往往进入一个误区,只要一提起它,人们就会想到绿化:大片大片的绿地、树木。仅此而已,别的想什么生态系统观了,全面的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和谐谈得很少。设计方在介绍自己的作品以及我们在评图中也往往只看重绿化率,其他相关的生态设计思想很少关注!这就导致了在我国的当今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大片大片的城市广场绿地,千篇一律。也没有考虑到各地的土壤、气候条件。

从大连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就挂起了一股“大草坪”风。现行的从国外引进草中的草地,既不耐踏只能看,失去了在其上边进行活动的功能,又消耗大量的浇灌用水。尤其是干旱少雨和水资源紧缺的地区问题更严重。而且草地的生态效应很少甚至是负面的。近几年出现的这个热那个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特征,那就是种植的都是单一品种,强调的都是景观效果。为此,专家指出,要防止盲目跟风、重走弯路,首先要在观念上走出误区。植物的作用具有多功能性,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有造氧、遮阳、除尘、降噪以及吸收废气、保持水土、增加湿度等功效。各地在制定绿化方案时,除了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环境的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外,还应该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一方面的功能。比如,南京素有“火炉”之称,绿化时就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遮阳效果好的阔叶树种,而不是赶时髦大种草坪。同时,南京还是有名的化工城市,化工污染严重,这就应该多种吸收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绿化品种如夹竹桃、银桦树等。同时还应多种吸附灰尘能力强的树种。

重人工造林绿化,轻天然植被保护,这也是当前造林绿化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我国绿化造林中,我们常看到有些地方嫌天然生长的林子不好看或者树种经济价值不高,毁掉后种上人工林,专家们认为,从生态保护角度看,这样做完全是舍本逐末。例如,我们在公路绿化时,常常是每隔十多米种一棵树,看起来整整齐齐的。而在英国,他们的做法与我们有很大差别。那里的公路两边混合生长着各种植物,不讲究整齐划一,完全是一副自然生长的状态,透出一种浓浓的野趣。

在绿化管护方面,我们的日常做法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更新的观念误区。我们常看到勤劳的园林管理人员在认真地打扫落叶,清除杂草,其实,这完全是多此一举。落叶看起来是无用的废物,掉在地上还影响美观,实际不然。生态环境专家认为,落叶对环境有多种益处,它覆盖在泥土上,晴天可以减少灰尘扬起,雨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为一些昆虫提供庇护场所甚至可成为蚯蚓等的食物,落叶腐烂后还可成为树木等的肥料。冬天,金黄色的各种形状的落叶还成为一种景观。国外专家早就提出过“勿扫落叶”的呼吁,如今这一做法已成惯例,他们只打扫掉落在人们常行走的硬质路面上的落叶。不提倡清除杂草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人认为树下的杂草有碍观瞻,把它们拔得光光的。殊不知这样一来,泥土裸露在外弊端更多,晴天容易起灰,雨天容易产生泥浆。人们常说西方发达国家环境干净,一个月不用擦皮鞋,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去过国外的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国外城市任何地方都看不到裸露在外的泥土,各种各样的草把每一小块土地都覆盖得严严实实的,不起眼的小草起到了大树起不到的作用。还有一个需要更新的观念就是如何看待践踏草坪。在我们国家不少城市草坪旁都竖有“禁止践踏草坪”的告示,不能踩踏草坪似乎成了一种常识和社会公德。这一点,国外的做法与我们完全相反,他们认为草坪就是给人踩踏的,人们在草坪上活动、休闲,可以放松心情,还能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激发起一种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专家们认为,观念差距的背后是技术上的差距,国内的草坪品种和管护水平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造成我们的草坪不耐踩踏,这方面急待提高

景观规划中应遵循的生态设计原则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这些原则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于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作“生态设计”。

一、以人为本体现博爱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它使城市环境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而更重要的是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到人类的高度气质,在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中鼓励人们的博爱和进取精神。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其各自需要的空间,如运动场地、交往空间、无障碍通道等。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发生变化,城市景观设计应适应变化的需求。

西蒙兹自称是尝试着把所看到的精彩的景观规则设计作品提炼为基本的规则理论。如中国的天坛、圆明园;日本的龙安寺:法国的香榭丽舍大道等。作者以精炼而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笔描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体验。结论是“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欲规划的体验。”这里所说的人们,是指景观设计的主体服务对象。规划的是他们在景观中所欲得到的体验,而不是外来者如旅游者,设计师和开发商的体验。但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设计师和开发商会将自己认为“好“的景观体验放在设计中强加给景观真正的使用者。例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所强调的生活真实性就是指当地人而言的。

在景观规则设计中,设计师对主体服务对象-使用者-的充分理解是很必要的。西蒙兹认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人首先具有动物性,通常保留着自然的本能并受其驱使。要合理规划,就必须了解并适应这些本能,同时,人又有动物所不具备的特质,他们渴望美和秩序,这在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人在依赖于自然的同时,还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改造自然,所以,理解人类自身,理解特定景观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

人是可以被规划、被设计的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人是可以被认识的,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景观中的体验是可以预测的,什么样的体验是受欢迎的也是可以知道的。人的体验是可以被规划的。如果设计师所设计的景观使人们在其中所得到的体验正是他们想要的,那么就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设计。

二、尊重自然显露自然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古代人们利用风水学说在城址选择,房屋建造,使人与自然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参考榜样。今天在钢筋混凝土大楼林立的都市中积极组织和引入自然景观要素,不仅对达成城市生态平衡,维持城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以其自然的柔性特征“软化”城市的硬体空间,为城市景观注入生气与活力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儿童只知水从铁管里流出,又从水槽或抽水马桶里消失,不知从何处来又流往何处;在全空调的办公室中工作的人们,就连呼吸一下带有自然温度和湿度的空气都是一件难得的事,更不用说他对脚下的土地的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有所了解。

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都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

显露自然作为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原理和生态美学原理,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得到重视。景观设计师不单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他们还可以给自然现象加上着重号,突显其特征引导人们的视野和运动,设计人们的体验。在这里,雨水的导流、收集和再利用的过程,通过城市雨水生态设计可以成为城市的一种独特景观。在这里,设计挖地三尺,把脚下土层和基岩变化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以唤起大城市居民对摩天大楼与水泥铺装下的自然的意识。在自然景观中的水和火不再被当作灾害,而是一种维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所必需的生态过程

自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不知疲倦,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和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生态系统的服务。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服务是全方位的。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和合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我们可以显著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

三、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砖瓦厂的废弃材料,砾石作为道路的基层或挡土墙的材料,或成为增加土壤中渗水性的添加剂,石材可以砌成挡土墙,旧铁路的铁轨作为路缘,所有这些废旧物在利用中都获得了新的表现,从而也保留了上百年的砖厂的生态的和视觉的特点。

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德国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中众多的原有工业设施被改造成了展览馆、音乐厅、画廊、博物馆、办公、运动健身与娱乐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公园中还设置了一个完整的230km长的自行车游览系统,在这条系统中可以最充分地了解、欣赏区域的文化和工业景观,利用该系统进行游览,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机动车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一些景观设计项目,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在这些设计中,回收的雨水不仅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用作周边建筑的内部清洁。拉茨设计的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钢铁厂的历史信息,原工厂的旧排水渠改造成水景公园,利用新建的风力设施带动净水系统,特收集的雨水输送到各个花园,用来灌溉。柏林波茨坦广场的水景为都市带来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形成充满活力的适合各种人需要的城市开放空间,这些水都来自于雨水的收集。地块内的建筑都设置了专门的系统,收集约5万平方米的屋顶和场地上接纳的雨水,用于建筑内部卫生洁具的冲洗、室外植物的浇灌及补充室外水面的用水。水的流动、水生植物的生长都与水质的净化相关联,景观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态的原则之中。

尽管从外在表象来看,大多数的景观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绿色,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景观,并不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的。设计中应该多运用乡土的植物,尊重场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一些设计师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在设计中或者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发挥自然系统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 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 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顾瑞环

第三篇:探析园林设计中现代设计理论的应用

摘要:现代设计理论为园林设计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引入了新的理念与设计方式。现代园林设计要求必须在深入了解现代设计理论内涵及原则的前提下,来进行园林的设计。本文通过对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及若干种现代设计方式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来进行全面的探讨及分析,希望能够给园林设计者带来工作上的帮助。

关键词:现代设计理论 园林设计 应用探讨分析

一、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

新形势下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有以下几个内容:

1.1以功能作为设计最主要的原则,现代的设计思想是以人为最终的服务目标,现代的设计理论就是功能主义。在现代设计理论思想的要求下必须把设计逐渐转为功能主义的形式,要注重强调功能第一的主导思想。

1.2为大众服务的思想,设计的本质理念是服务,不需要追求过多形式化的东西,而是要强调服务的内涵。

1.3简洁实用,现代的设计理论要求剥除原有的设计形态及特征,运用基础的几何单体,形成简洁实用的设计。

1.4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本质内涵,现代设计理论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思想。技术要和艺术相结合,在遵循自然的客观原则下,实现工艺美术的改革。

二、现代设计理论三大构成因素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不仅是设计的构成因素,而且也是设计的核心元素,是设计的实际表现形式。这三大构成元素在园林设计时,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结合运用。

2.1色彩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是因为在面对色彩会产生同样的心理方面及感应。

2.1.1色彩的轻重感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浅色的事物显得轻盈,重色的事物显得沉重,在园林设计中一定要把握色彩的轻重感,才能体现设计的主题。轻重感的规律包括:白(轻)<高明度<中明度({氐明度<(重)黑;低纯度(轻)<中纯度<(重)高纯度。高明度的浅色系显得轻快,低明度的深色系显得稳重,在色彩的搭配与设计上一定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

2.1.2冷暖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设计学中,色彩可以分为暖色及冷色系。暖色系可以充分展现热烈愉快的氛围,进行园林设计时一般适用在庆典等场面。例如:在广场入口设置颜色鲜艳的大型花柱,拱托欢愉的气氛。冷色系则是突出宁静与肃穆的氛围。例如:建筑物的顶部以蓝为主色调,配以白色,可以营造肃穆的氛围。

2.1.3色彩忧郁和明快感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纯度与明度是是色彩产生忧郁或明快感的主要因素。明度较高的颜色搭配可以很容易获得明快感,而明度较低的颜色搭配就会引发忧郁感。在选择园林设计的整体感觉时,要着重把握颜色对比度高低所产生的明快及忧郁感,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园林设计的内涵。

2.2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属于视觉语言中的一种,是知觉和视觉共同作用产生的。平面构成的原理是指将设计中的若干因素,在逻辑推理的研究下进行构思,整合成为预期画面的过程。点、线、面都是属于平面构成的因素。

2.2.1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点虽然在平面构成的实际体现中只具有较小的面积,但是它的形状具有很强的多边性。点的聚集性可以极易获取目光的焦点,在园林设计中可以把点当做整体构成的视觉向心点或焦点,以实现突出主题或创造意境的根本目的。例如:在林间小道的尽头设置凉亭,在假山阶梯的尽头设置彩门,这一种突出点的形式可以迅速获取视觉的焦点。点的设置及组合是构成园林设计韵律及节奏的构成因素。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运用点的差异性组合,可以构构造出富有韵律及节奏的意境。例如排列整齐的树木,可以体现秩序井然的意境。

2.2.2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点在发生移动之后产生的轨迹称之为线,是点之间联结的表现形式,线的最突出特征是长度,园林设计中常用的两种线条包括直线和曲线。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是直线出现的三种形式。直线一般应用在道路绿化带、规则式园林、局部自由式园林的设计中。水平线具有统一、稳定、庄重等的特征。曲线在园林设计中具有很高的应用频率,在园林作品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曲线的存在。其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大园林作品的空间及视觉感受。

2.2.3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形状不同的线在封闭情况下可以构成具有差异性质的面。几何曲线形平面和直线形平面几何形平面都属于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平面构成因素。几何形平面可以是规则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散乱的。一般情况下,规则对称的平面都是应用在具有纪念意义园林广场的设计中,如南京中山陵广场及天安门广场。不规则的几何曲线平面可以应用在花坛、街心公园或庭院的设计上。

2.3立体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也可以称为空间造形,是用来传达视觉的一种设计形式,其传达的信息具有感性的特点。立体造型具有的特点包括:在限定的空间之内、以实体占据空间、结合空间构成全新的意境、产生新的视觉。

2.3.1粒体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粒体不仅是最小的形体单位,而且包含点的形式特点,粒体在形象的设计上是非常随意的。粒体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联想为多种形状的树木,如圆球形、伞形花形等,甚至可以联想为圆柱形的。粒体集中起来构成的空间,可以给人享受到轻快、活泼和充满乐趣的氛围感。粒体在园林的设计中虽然占据着很小的空间位置,但是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3.2_线体的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线条的三维化形式称为线体,线体不仅包含平面线全部的特征,而且的还拥有自身独特的形式。线体可以由不同的形态来组成,其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也是迥异的。在设计园林的时候要了解其构成原理,遵循均衡和对称的原则。左右、上下及放射形对称是园林设计中的三种对称方式。在设计园林时要注意左右及上下的对称方式是把物体的中心线当做对称轴,而放射形对称却是以物体中心来向四周发射的形式设计的,如伞亭及风车。

2.3.3面体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面体是一种可以对空间进行限定的立体构成方式,曲面或平面空间是线体的两种体现形式。因为面体可以展现各种形式的状态,所以空间的限定及构成也随之展现多种形态。在设计园林时,若把握好面体的运用,就可以营造出很多种形式、意境及空间。以面体来作为创造空间的因素时,在确定单位面体的正面形态及厚度以后,把若干个单位面体组合到统一的空间里。在进行组合单位面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在预期目标的要求下,协调好各单位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能够获得最好的效果。例如:各山的位置及大小的安排,草地、池塘、凉亭在整体园林中所占的比例。

3.结束语

园林设计中的三大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平面构成是园林设计的基础元素,在平面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立体构成,再运用色彩来体现设计的主旨;色彩是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而立体构成又是色彩和平面构成更深层次的递进,三个构成因素之间相互促进形成了丰富的立体空间。在进行园林的设计时,一定要在充分掌握三大构成因素原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其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发挥,为我国的园林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卢上瓦,韦茂波.园林设计中各元素的特色之处[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2】孙雪芳.园林设计中的行为心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

【3】胡来宝.孙筱祥园林设计思想及风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OlO.

【4】王新军.现代设计理论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作者:倪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专业教学模式论文下一篇:钢结构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