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引入范文

2022-05-20

演讲稿是以明确的观点,逻辑合理的语言,表达出一些工作或学习的观点。在当今的生活与工作中,演讲稿成为了反馈个人成长的重要方式。该怎么编写出具有意义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演讲引入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演讲引入范文

大学课堂引入

大学课堂引入“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的思考

摘 要: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对象划分为学术小组,就所学知识涉及的社会热点和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介绍与讨论,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其深入学习和继续学习的潜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可有效培养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以国家预算管理课程教学为例,对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的优势、方案设计以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介绍。

关键词: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综合能力;国家预算管理;课堂教学

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对象划分为学术小组(人数可根据教学班的大小确定,一般为6~10人),就所学知识涉及的社会热点和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介绍与讨论,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其深入学习和继续学习的潜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

一、国家预算管理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现状分析

(一)国家预算管理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

1.课程特点

归纳起来国家预算管理课程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国家预算管理作为管理导向的课程,强调制度安排和程控机制,具有突出实务的特点。比如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涉及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三大主要环节,而每一环节又包括繁多小环节。这些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实践活动,都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说明,并使其理解,且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是具有很强的综合学科性。国家预算是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人们要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它。国家预算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视角而定,如法官认为预算是一系列的法律程序,经济学家、政治家、公共管理者对预算又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是根据自己所受教育及职业的视角来定义和理解国家预算的。由于国家预算管理课程是要教会学生全方位、正确理解国家预算的内涵及管理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政治学、经济学、会计学、行为学、管理学、财务学和其他学科中建立的概念,即国家预算管理教学应该建立在一个广阔的多学科背景下,以便更有效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

三是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国家预算具体反映了各级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它的一收一支都直接影响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可以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2.培养目标

中国目前只要跟政府管理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国家预算管理课程(有的学校课程名称为政府预算管理),尽管每个学校的具体目标会有所不同,但该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预算管理的相关理和制度,理解和掌握预算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尽可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目前国家预算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在国家预算管理教学中,充满了各种“概念”、“意义”、“作用”、“程序”、“方法”、“规则”等较为抽象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学习、理解国家预算管理课程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预算管理实践必要的理论基础。目前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老师传授,学生记忆。如此庞杂的内容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也使得学生感到乏味。

2.缺乏实践基础,学生不能透彻理解原理

国家预算管理的实务性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原理性知识与实践联系紧密,这就使得对这些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应以一定的实践操作为基础。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光靠抽象的书本传授方法来教学,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

3.难以实现从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的跨越

实践教学在国家预算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应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实践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应是立足理论、强化操作,突出应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却只注重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理解理论来主观想象处理实际问题。

二、在国家预算管理教学中引入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的方案设计

(一)分组

主要包括人数和成员组成。一是人数。根据教学班总人数及本课程教学安排确定,一般为6~10人。二是成员组成。成员的安排首先以便于学生分工、沟通、合作为标准;其次还应优化组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第三充分考虑学生意见。

(二)讨论内容设计

1.国家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包括预算编制方面的案例,比如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方面的案例,比如国库集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等;决算方面的案例,比如对决算数据的分析、审计案例等。

2.国家预算管理与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包括国内外理论界与实践部门讨论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

3.国家新出台或新修订的各相关制度与政策。重点关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

(三)讨论方式设计

指根据不同的讨论内容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具体为:

1.小组内讨论。这种方式主要是小组各成员根据确定的主题,进行分工合作,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反复协商调整,最后达成小组共识,形成书面结果。这种方式适用于对当前国家预算管理与改革中出现的重大热点问题,需要在全班确定同一主题进行讨论的情形。该讨论在课堂外进行。

2.先小组内讨论,再课堂展示。这种方式是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结果,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课堂发言,以展示本小组结果,由全班共享各小组成果。这种方式适用于教师根据整个课程的教学安排,结合实际,拟订若干讨论主题或案例分析,分派到各小组分散讨论的情形。该讨论在课堂外、课堂内进行。

第二篇:外电引入查勘要点

外电引入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图纸画出引入电缆路径;所需材料;安装工程量。

1. 外电引接点。外电引接点可能是配电室的配电柜或配电箱;变压器负边;电线杆上等。从配电室的配电柜或配电箱上引接,要求输出开关容量不小于三相63A,并安装表箱。

电线杆上引接有两种可能,一是380V低压,另一种是高压。低压可以直接引到机房,高压则需配置变压器。变压器容量建议不小于30KVA。

外电引入容量:一般按3网共站考虑(2个G网1个W网),负荷电流按30+30+20+5=85A,电池按2组500AH,空调按3KW,照明及其他负荷0.5KW,可以计算出p=((85+100)*56.4)/0.9/1000+3+0.5=15.10KW,所以一般要求外电引入容量为15~20KW。计算电流15KW为28.5A,20KW为38A。

开关容量:要求能够可靠带负荷开断1.5倍最大负荷电流,并且应能可靠的切断安装处可能发生的最大短路电流,38A*1.5=57A,故一般选择63A的开关,并要求具有瞬断和过流保护功能。

2. 电力电缆的选用;按照导线长期允许载流量进行选择,并考虑温度系数和直埋敷设时的校正系数,以及多回路敷设时的校正系数。并且进行短路时动稳定校验。

空气中敷设,45度时校正系数为0.79,50度时为0.71,一般夏季太阳直射时室外至少可达到45度。 地中敷设,温度为35度时为0.84,40度时为0.77。

架空绝缘电缆的载流量。30度,四芯铜芯电缆16平方为90A,铝芯25平方为93A。 建议选用4芯16平方的铜芯电缆或4芯25平方的铝芯电缆。 3. 电缆的敷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地下直埋;

(2) 电缆沟; (3) 电缆槽道;

(4) 室内的墙壁或天棚上; (5) 桥梁或构架上; (6) 水泥排管内; (7) 水下。

4. 电缆的敷设方式不同时,应选择不同的电缆:

(1) 直埋敷设应使用具有铠装和防护层的电缆;

(2) 在室内、沟内和隧道内敷设的电缆,应采用不应有黄麻或其他易燃外层的铠装电缆,在确保无机械外力时可选用无铠装电缆;易发生机械振动的区域必须使用铠装电缆。

(3) 水泥排管内的电缆应采用具有外护层的无铠装电缆。

我们通信系统在外电引入采用的电缆,一般为ZA-RVV或ZA-VLV型电力电缆(阻燃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在长距离架空或地下直埋敷设时宜采用ZA-RVV22或ZA-VLV22的钢带铠装电缆。

5. 电缆的敷设要求:

(1) 电缆埋地敷设

a. 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深度:人行道下不应小于0.8m,车行道下不应下于0.8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敷设是时应在电缆上面、下面各均匀铺设100mm厚的软土或细砂层,再盖混凝土板、石板或砖等保护,保护板应超出电缆两侧隔50mm. b. 禁止将电缆放在其他管道的上面或下面平行敷设。

c. 电缆在壕沟内作波状敷设,预留1.5%的长度,以免电缆冷却缩短受到拉力。

d. 在土壤中含有对电缆有腐蚀性物质(如酸、碱、矿渣、石灰等)或有地中电流的地方,不宜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如必须敷设时,视腐蚀程度,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防腐电缆。 e. 电缆通过下列各地段应穿管保护,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1)电缆通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散水坡、楼板和穿过墙体;(2)电缆过铁路、道路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等地段;(3)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200mm处的一段和人容易接触使电缆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除了穿管保护外,也可采用保护罩保护。

f. 直接埋地电缆引入隧道、人孔井,或建筑物在贯穿墙壁处添加的保护管,应堵塞管口,一防水的渗透。 g. 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长度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 (2) 架空电缆敷设

a. 架空电缆线路电杆档距宜为30~60米,并应采用水泥杆。(城区30~45米,居民区30~40米郊区40~60米。)

b. 架空电缆线路每条电缆宜单独吊挂。杆上有两层吊线时,上下两层电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6m. c. 架空电缆线路距地面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6米,通车困难地段不应小于4.0m. 6. 路经的选择:

(1) (2) (3) (4) (5) (6)

7. 投资估算:

1. 材料费。包括电缆、电线杆、管材。

2. 安装工程费:包括电缆布放、电缆沟的开挖和回填土、顶管等。 3. 其他费:包括搭电费、停送电联系费、赔补费等。

为了确保电缆的安全运行,电缆线路应尽量避开具有电腐蚀、化学腐蚀、机械振动或外力干扰的区域。

电缆线路周围不应有热力管道或设施,以免降低电缆的额定载流量和使用寿命。 应使电缆线路不易受虫害(蜂蚁和鼠害等)。 便于维护。

选择尽可能短的路径,避开场地规划中的施工用地和建设用地。

尽量减少穿越管道、公路、铁路、桥梁及经济作物种植区的次数,必须穿越时最好垂直穿过。

第三篇:引入产业集群理论(精选)

引入产业集群理论:

通过各功能区分析,明确“主题明确的功能区才能最大化产生产业集群效应”。因此,本案的总部经济之一产业驱动要素,找到主题。

找到主题的途径:

——环渤海产业链的构成及京津冀角色分工。北京作为津、冀的总部职能载体,分担是相关产业链的总部商务、研发等上游功能。

环渤海产业链中——钢铁、资源是重要构成

——结合地主方的优势及产业渊源

——找到方向:有色金属企业总部商务区

实现的平台——缺乏一个凝聚核,

——交易,是同类企业及相关企业共同的企业行为,因此——中国国际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明确

以此为核——商务服务区——研发、技术区——配套服务区(住宅商业)明确。

产业集群理论:

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 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如产业的集聚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当数美国硅谷,聚集了几十家全球IT巨头和数不清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

企业集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典型案例: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北京中关村等地区是最成功的产业集聚典范。

产业集群聚集形成的要素: 产业相关性、政策主导性 及 区域认同市场导向。

产业集群对于区域价值的影响

案例:

关注CBD、总部基地、中关村发展的过程分析

在讨论以建筑综合体模式获取最大化土地价值,以及对于城市贡献度最大问题时,依然采取过程分析方法。

关注财富中心、总部基地、华贸中心的过程以及效果

第四篇:数学归纳法的引入2

案例28:数学归纳法的引入

教师:本章我们研究了数列,例如数列{n-n}.数列{4-1}等,可有人发现,这两个数列的各个数都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对于任意自然数n,n-n和4-1都是3的倍数。我们不妨算几个数试试,……

教师:好象确实都是3的倍数。但我们不能仅仅根据所算的几个数就断定它们是3的倍数呀。看来得给出它们的数学证明。

教师:如果证明这个性质对于有限个自然数成立,那应该好办,可以一个一个地验证,至少理论上可以这样做。可是现在要证明这个性质对所有的自然数成立,而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显然没有办法一个一个地验证了。为此,我们可以先看看自然数有什么好的性质。所有自然数是可以一个一个地排起来的,也就是说,它有个开始的第1个数1,而且知道了一个数就可以推知后面的一个数。那现在要证明一个命题对所有的自然数都成立,我们也可以类似的思考,只要能够保证这个命题对于第1个自然数成立,而且当该命题对前一个自然数成立时可以推知它对后一个自然数也成立,这样由1成立可以推出2成立,由2成立又可以推知3成立,依次类推,4,5,……,这样该命题就对所有的命题成立了。这就像在电视里看到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如果骨牌排列的好,前一个骨牌倒下时能够保证后一个骨牌也接着倒下,那么我们只要先将第1个骨牌推倒就可以将所有的骨牌都推倒了。

因此,证明的步骤有两步:第1步,证明该命题对于最小的自然数1成立;第2步,证明由n=k时命题成立可以推知n=k+1时命题也成立。

下面我们一起来证明第1个问题: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 n-n都能被3整除。 33n3n

第五篇: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

长兴三中

江群

【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由于我对前一届的学生进行“等比数列概念”教学时,以课本方式进行教学,事后发现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和简单的模仿。没有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忽视了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和接受新知识的层次性,强制地把新概念注入学生头脑,置学生于被动地位。因而学生只能消极地接受定义,面对基础更差的本届学生我在新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均设法改变这种不足之处,使教学过程设计更优化更合理。 【情景描述】

在备课时,我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等比数列的第一节课如何上,集体备课时跟组内同事们讨论了两个基本问题,其一是本节课教学过程的总体划分,其二是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实施的具体步骤,第一个问题,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见,认为这一节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和理解过程,第二阶段是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归纳、理解和应用的过程,第三阶段是归纳小结。这三个阶段自然是以第

一、第二阶段为主,因此我们重点讨论了前两个阶段实施的具体步骤。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设想了三种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用实例引入,选了一个增长率问题,有某国企随着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给国家制造的利税逐年增加,下面是近几年的利税值(万元)

1000, 1100,1210,1331,„„

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发展下去,下一年应给国家制造多少利税?

以处引出由1000,1100,1210,1331,„„所确定的数列,研究这一数列的特点,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这种以实例引入新课的方法自然突出了数学的应用性,同时还可以从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方案二,以具体的等比数列引入,先给出四个数列:

1,2,4,8,16,„„

1,-1,1,-1,1,„„

-4,2,-1, „„

1,1,1,1,1,„„

由同学们自己去研究这四个数列中,每个数列相邻两项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点?

由此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研究,去归纳,从中发现规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方案三,以等差数列引入,开门见山,明确地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等比数列”,它与等差数列有密切的联系,同学们完全可以据已学过的等差数列来研究等比数列。

什么样的数列叫等差数列?

你能类比猜想什么是等比数列?试举出一两个例子,试说出它的定义。

显然,方案三比方案二更带有激发性,学生参与的程度更强,在几乎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研究,从思维类型来看,这种方法重要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

1.如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以实现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目的。

从目前高考改革的方向来看,逐步加强对能力的考查,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应该以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线,使“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解题教学,对新课的引入过程,对新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不够,将好多可以进行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机会放过了,认为课堂教学时间紧,能力培养见效慢,不如“精讲多练”实惠,对如何使用课本进行能力培养的问题,也有模糊认识,认为课本怎么写我就怎么讲,既省时又省事,更省力,这些想法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予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变成师生之间内多向交流,使教学成为一个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有人说:“学情决定教法”,但反过来“教法也能造就学情”,教法和学法相结合,长期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采用相应的鼓励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一定可以培养出现数学素养较高的学生和班级。

3.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学习数学的意识。

高一的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因而以旧知识为载体,把类比思想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涵于数学之中的类比思想,是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好办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援疆规划范文下一篇:选择书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