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技能。老师通过适当的提问,能将学生带入新的课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技巧文献标识码:A引言:课堂提问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技能。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论文 篇1: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与提问技巧分析

摘 要: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可以说教师没有不应用提问进行课堂教学的,所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明确提问方向、提问方式、适当的设置问题及提问艺术性等方面阐述了提问的艺术与技巧,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反馈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好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应掌握提问的艺术及技巧,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明确提问的目标,掌握好提问的时机

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提问应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置,这也是提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目标及任务来确定提问的问题。第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标。如,在学习《凡·卡》时,如果提问只是围绕课文本身进行,就会使提问与教学目标有所偏离,因此应围绕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等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所以,提问应与课堂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不要随意地进行提问。第二,提问要掌握好时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在学生想表达又不敢的情况下进行提问。如,在学生为问题互相讨论的时候进行提问;在与生活有联系的时候进行提问。只有掌握好时机,在学生想要弄明白还不明白和想表达又不敢表达的情况下教师再进行提问,才能能够达到提问最佳的目的。

二、提问应循序渐进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循序渐进地进行提问的艺术是必不可少的。第一,问题应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要使学生对教学中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需要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适当的问题,或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追问。因此,教师应给学生设置由简到难的问题,将难题分为多个简单有趣的问题,为学生的回答设下铺垫,让学生全面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第二,教师要设置先易后难的课堂问题,并在提问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及空间。如,讲授《月光曲》时,为了使学生对“陶醉”加深理解及造句,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兄妹俩听完乐曲之后有什么感受?(2)兄妹俩听完乐曲后是被什么陶醉了?(3)“陶醉”除了在课文中运用外,还可以有哪些应用?这样在层层递进的提问中,学生能够对“陶醉”这个词语加深认识和理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及教学质量均得到提升。

三、创建适当的提问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建适当的提问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发散性思考。第一,教师可以从学生心理方面入手,创建问题情境。对于小学生,其心智没有完全成熟,兴趣广泛,因此,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所理解,则可以通过提问环节来走入学生内心,激发出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教师应掌握时机进行创建提问情境,充分发挥提问的效果。如,在讲授《父亲的菜园》时,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通过题目猜想一下,父亲的菜园中会有什么呢?”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否定也不要肯定,需要做的是引出正文,使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公布答案,并对课文的主题进行总结。第三,教师创建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适当地改变提问的方法与形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讲究提问技巧,进行艺术性的提问

在有适当的问题之后,需要讲究的是提问的方法。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有所创新。如,讲授《清平乐·村居》时,对于其中的“最喜小儿无赖”,如果只是简单地提问“无赖”的意思,就会让学生感觉无趣,教师可以提问:“小儿是无赖,怎么会有人喜欢呢?”使提问变得有趣新颖,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促进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讨论,使学生理解“无赖”的意思。

五、完善提问方式,加强提问时效性

首先,揭示课文主题,采取引发性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求知欲。如在上课前,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梦想”两个字,之后问学生有什么梦想呢?然后在“梦想”后加上“的力量”,再向学生提问“梦想的力量会做到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打开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产生求知欲。其次,初读感知,采取疏导性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有所感知,了解课文的主题,扫除学习的障碍,通过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为学习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1)将生词画出来。(2)将自然段标出序号。(3)找出瑞恩的梦想是什么。(4)找出瑞恩为了梦想是如何做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阅读,能够更好地对课文整体有所感知,将课文脉络理清。最后,对课文进行精读理解,进行探究式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联系理清,感受课文的主体思想。

总之,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提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錄荷.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学周刊,2018(19):41-42.

[2]何玉华.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与技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4):56.

注:本文系市级课题《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立项号[2018]PLW010)结题性研究成果。

编辑 段丽君

作者:王燕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论文 篇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与提问技巧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技能。老师通过适当的提问,能将学生带入新的课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技巧

文献标识码:A

引言:课堂提问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技能。然而,将课堂提问有效地应用是一门学问,有效地将课堂提问融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需要巧妙地將教学设计成各种问题,让学生白发解决问题,从根源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适当的时机设置问题,活跃学生思维

在很多时候,学生会对某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课文失去热情。因此,老师需要进一步挖掘教材,找到问题设置的最佳时机,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悬念”的热情,慢慢打开学生的思维。学生有了探索的热情,能更加容易地吸收课文中的疑难点,原本枯燥的知识也可以生动有趣。

例如,在《春江晚景》的教学中,在讲解“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时,学生根据预习的知识提出“河豚要浮出水面,那不就是死了吗?”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很难做出快速正确的回答。这时,老师可以借助这个问题,引入设置新的问题“这是一首提画诗,诗与画是密不可分的,那同学们结合诗的内容想象一下画中有没有河豚呢?”通过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并相互讨论,不仅将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掌握问题的适度性

在课堂上提出适度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在问题的设置上,老师需要掌握问题的适度性,要让学生真正地“思考”。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能够轻易地解决,则不能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也会让学生产生“轻敌”的心理,适得其反。反之,如果问题过于复杂,超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范围,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乏力感,慢慢对学习失去热情,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把握问题的适度性十分重要,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脑思考,在思考过后能慢慢地推理出结果,既培养了学生地积极性,也提升了教学效率。

3.问题设置具有针对性,因人施问

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锻炼。针对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设置难度相对较高的问题,反之,针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设置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在学生经过思考得到正确的结果后,要给予表扬,学生因能力问题而未能解决问题,也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针对优等生,可以提问“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针对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可以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要立下军令状”。向这样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地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探索问题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设置连续性的问题,形成“问题链”

老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可以一步步地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面对某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学生很难一步解决,老师可以将这样的问题分解成一些相对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些小问题,逐步解决难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学会正确的思考方式,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耐心以及探究精神[1]。

5.课堂提问中的某些错误

5.1提问形式化

课堂问题要精心设置,不能为迎合改革而提问,使课堂华而不实,表面学习氛围浓重,实则学生混水摸鱼。老师在课前没有认真备课,设置的问题没有实质性,不能达到锻炼学生,反而使课堂纪律松散,影响教学效率,得不偿失。因此,老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提前设置好精妙的问题,既要活跃课堂气氛,也要保证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

5.2 问题设置没有适度性

设置的问题没有适度性,设置的问题过难或过易,不能使学生真正地思考,从而失去设置问题的意义。正确的问题设置应当是设置出能让学生形成由思考到推测再到解决的思维过程的问题,既锻炼了思维能力,也树立了信心,充分发挥出课堂提问的意义。

5.3 不能正确处理学生答案

面对学生新颖的答案缺乏正确的态度。老师对待学生的答案应具有机动性,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正确的答案不止一种,不能一味地强制学生采用标准方法解决问题。在学生发现新的方法或答案时,应当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不能一味地否定或置之不理,即使答案错误,也不能盲目批评,应当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巩固知识体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将学生的创造力扼杀在摇篮中。

5.4提问不能面向全体

老师为了加快课堂进步而忽略班级的学生层次,只顾及优等生而冷落相对较差的学生,设置针对优等生的问题,对较差的学生置之不理,或者只顾及差生而忽略优等生,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在提问时应当顾及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相应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并回答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6.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缺的一环,将问题与课堂巧妙地结合,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避免课堂死气沉沉。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老师的认真钻研,精心准备,也要学生积极配合,认真思考。在问题的设置上,要不断地尝试并总结,设置出适合学生的一套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开动脑筋,不仅做到记住知识,更能理解知识,学以致用,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均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单天学.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究[J].学周刊,2017(8):39 -40.

作者:黄少玲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论文 篇3:

程翔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特征探究

摘   要: 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教学者为促进学习者学习而提出解决问题的任务,并希望学习者积极反应回答的这一类教学行为称为提问。在语文课堂中,一节课的质量高低取决于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程翔作为执教语文学科多年的国家特级教师,在从教生涯中早已形成了独有的教学提问艺术。本文通过程翔示范课《关雎》,探索出课堂教学提问注重学生学情、注重引导学生及注重深度创新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程翔   课堂提问   教学提问艺术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生的学习,无疑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问题成为打开语文课堂教学大门的钥匙,课堂教学提问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与作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具有普遍性特征,如问题的针对性、趣味性、引导性等。名师名家的课堂提问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北大附中特级教师程翔老师课堂教学提问有何可取之处?笔者记录了在“‘2019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论坛中程翔老师讲授示范课《关雎》的过程,以期通过分析程翔老师《关雎》的课堂实录向读者展示有效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特征。

一、提问注重学生学情

教学提问的科学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特征,科学性是指课堂教学提问必须具有严谨性与结构性。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由深入浅、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语文教师必须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断更新旧知识的图式,建构新知识的图式,深化认知结构。学生已拥有的旧知识的图式,对于课堂教学提问尤为重要。学情是指学生基于自我经验、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对所学文章知识内容的了解程度,也就是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图式。教师对学情的有效评估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科学依据,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正确的评估,教师才可以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我们一起看看程翔老师是怎样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学情,确定本节课堂教学起点的。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关雎》,它选自《诗经》,对《诗经》熟悉的同学请举手。一位同学举手了,大多数同学都是不熟悉的。咱们请这位同学给大家简单介紹一下,《诗经》是怎么一回事。

同:《诗经》主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雅分为大雅与小雅。它以前有别名《毛诗》。

师:哦,你还知道《毛诗》,请坐。大家是否要拿笔记一下呢?《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家知道西方最早的诗歌叫什么?大家知道吗?

学:叫《飞鸟集》。

师:哦,晚多了孩子。还有谁知道吗?你请说。

学:是《荷马史诗》。

师:为他鼓掌孩子们,是《荷马史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早多少年呢?它距今多少年了呢?你们猜一猜。

师:1000年?不对,2000年?不对,3000年?差不多。

师:那么《荷马史诗》距今多少年吗?1000年?哈哈,你们回去自己查,把中国和西方作为比较来学习。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好,同学们自己放声来读这首诗。

在正式示范授课前,程翔老师并不知道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及他们对本篇课文的认识程度。于是一开始就向同学们提出“对《诗经》熟悉的同学请举手”。通过本班同学们对此问题的反应情况,得出“学生对《诗经》的了解不深入”这一基本学情。基于本班同学这一学情,程翔老师确定了本节课是一堂新授课,将教学起点定为对于《诗经》的介绍,从《诗经》的文学常识入手,比较中国的《诗经》与西方的《荷马史诗》在时间上有什么差异性,并介绍《关雎》在《诗经》中的重要地位,引入课文《关雎》的正式讲解。程翔老师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通过比较中国的《诗经》与西方的《荷马史诗》在时间上有什么差异性,讲解《诗经》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关雎》在《诗经》中的重要位置等文学知识背景,让同学们建立起新知识的图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建立了学生新旧知识图式的联结。

二、提问注重引导学生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教师不懂得怎样的课堂教学提问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二是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陷入无人回答的尴尬境地。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程翔老师给出了一些建议。“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提问艺术,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使问题具有一定的诱惑力,既不过难,又不过易”[1](154)。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问题既满足学生思考的水平与感悟的能力,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不提超过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的问题,要具有引导性。问题的提出要注重火候,把握时机,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提问、在知识的矛盾处提问、在知识的异同处提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等。这样的课堂教学提问才能发展学生对文章的自主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程翔老师在示范课《关雎》中通过大量引导性的提问,创新性地开展了课堂教学,发挥了学生自主感悟能力。让我们一起看看程翔老师是通过怎样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感悟的。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由哪位同学读呢?哦,后面这位同学举手了,大家就应该积极踊跃学习。

生:(朗读。)

师:太棒了!孩子你到前面来,你读得太好了,我临时就让你当我的助手了。你给大家讲一讲开头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怎么理解这四句。

生:大家可以看注释,“关关”是一种象声词,雎鸠是一种水鸟名。作者用关关和雎鸠相互配合写下面的窈窕淑女,也就是贤良美好的女子。

师:同学们有问题吗?有问题的举手。没有问题啊,我看我也当学生吧,老师我有问题,前面你讲的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吧,后面你读的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吧,这之间是什么关系啊?这个鸟和男女相爱是什么关系啊?请老师给我解释解释。

生:因为雎鸠是一种水鸟名,雌雄二鸟的叫声与后面的男女相爱相互迎合。

师:你讲得真好,那这在《诗经》中是一种写作手法,你知道是什么手法吗?

生:比兴(xīng)。

师:孩子,“兴”读四声。同学们知道了吗?这雌雄两只鸟与淑女与君子建立了联系,这就是兴的手法。那你来给大家讲一讲你对“兴”的理解。

生:我不太清楚。

师:没关系,你可以叫一个伙伴来帮助你。好,来这位同学请到前面来。

生:我认为“兴”是指一个物体引出另一个物体。

师:哦,由一个物体引出另一个物体,孩子你这个话要重新调整调整。这两种物体一样吗?

师:对啦,大家注意了,在《诗经》当中由物及人这种手法我们就叫“兴”的手法,至于两者之间有关系还是没有关系不一定,你就是鸟和人有没有关系,对,没有。但是作者就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了关系,作者从看到的、听到的就联系到了淑女,这就叫做“兴”的手法。

程翔老师通过学生当助手、自己扮演老师及同学互相帮助等形式,让学生讲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含义,并最终向同学们引申出“兴”这一写作手法。他在讲授中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解释“兴”的含义,而是通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间是什么关系?”“鸟和男女相爱是什么关系?”这样两个问题一步一步向学生引导提问,指点迷津,问歧及义,使学生逐步了解到“兴”这一写作手法的具体内涵。在学生正确回答完程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后,程翔老师总是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学生错误回答“兴”这一写作手法的概念时,程翔老师没有全盘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先表扬一部分正确的答案,再通过“这两种物体一样吗?”这一问题,一步步将学生错误的思考引向正确思考的方向。

三、提问注重深度创新

程翔老师认为“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阅读教学首先给人一种‘新’的感觉”[1](156),这就要求一是教师的语文教学课堂理念要新,二是教师的语文教学课堂境界要新。“理念新”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境界新”指的是语文教师应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水平,有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之后,再教语文,就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新视野。程翔老师曾说:“教师应该站在文化的制高点上。”“语文老师要浸泡在一种文化之中,要‘语文式’的栖居着,周围的生活都是文化,都是语文”[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就包括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方面。在2018年8月下旬,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看看程翔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尾声时,是怎样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为学生重塑《关雎》的主旨内涵的。

师:同学们就是这样的君子配淑女,那“君子——淑女”是一种什么模式呢?

学:是恋爱模式。

师:恋爱模式我觉得有点太肤浅,实际上是一种“婚姻模式”。

师:那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写爱情婚姻。学校不让你们早恋,却让你们学《关雎》这首诗的目的何在呢?不知道啊,那老师提醒一下,古代典范的婚姻模式君子配淑女,淑女配君子,这种模式实质上反映了谁的思想呢?

学:作者的思想。

师:还是太小了,我告诉你们,他反映了儒家的思想。为什么呢?因为《诗经》是儒家经典,所以说其反映了儒家的思想,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儒家对婚姻这么重视呢?

师:因为儒家有一个观点“夫妇,人伦之始也”。社会可能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只要家庭好了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那么怎样使家庭美好呢?

学:夫妻两人关系和谐。

师:没错,夫妻两人关系和谐、感情深厚。这首诗不是写爱情的,或者说不是简单写爱情的。它是写婚姻的,反映了儒家的思想。

程翔老师在课堂教学尾声将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说明规定的“《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把握正确的爱情观这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儒家的“夫妇,人伦之始也”,着重强调夫妻两人关系和谐、感情深厚,对国家统治的重要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对广大教师理解《关雎》主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也为教师进行《关雎》教学开辟了新的思想道路。程翔老师通过“君子——淑女是一种什么模式呢”“这种模式反映了谁的思想”“为什么儒家对婚姻這么重视呢”“怎样使家庭美好呢”一连四问,一步一步为学生引导出本文所弘扬的文化传统——“夫妇,人伦之始也”。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夫妻关系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弘扬中国儒家的传统优秀文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程翔老师的课堂教学提问具有注重学生学情、注重引导学生、注重深度创新的特点。一线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问题设计,教学提问首先要引导学生接触课文,其次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最后要启发学生认真思考。课堂教学提问应该经过教师的深思熟虑,应该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教师应该站在文化的制高点上,不断学习,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程翔.课堂阅读教学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154.

[2]程翔.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严杰丽.程翔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4]张园园.学情: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础——以程翔《老王》为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1):12-14.

[5]江文翠.中学语文名师课堂提问艺术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16.

作者:王丽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论文下一篇:学生劳动习惯班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