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工程水价特征论文

2022-04-15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市场经济工程水价特征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通过对医疗工程特征、面临问题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实践模式、优势等内容的概括总结分析,对医疗工程建设中采用全过程咨询的实用性与必要性进行探讨,并以某医疗中心项目为例分析,总结医疗类项目全过程咨询的相关经验。

市场经济工程水价特征论文 篇1:

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与路径选择研究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在资源经济学研究背景下展开水资源价格研究,根据水资源的自然特性、社会特性和经济特性,指出我国的水价形成机制仍不合理,造成了水资源短缺与使用上浪费的现象并存,水资源管理缺乏效率。现实的抉择必须将水资源纳入市场,用经济激励优化配置水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以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资源价格体系及定价方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关键词:水资源价格;资源成本:水资源利用:价格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一、水资源价值特征及其水价格构成

(一)水资源的价值的特征

1.稀缺属性。稀缺性是资源价值存在的主要条件,只有稀缺的东西才会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水是可以再生的,但相对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水资源供应不足和再生处理的高成本,决定了水资源具有稀缺性。

2.公共产品属性。水体由于其吸收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财产,而且是一种稀缺的共有或公共财产,水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水利水电行业是“不完全竞争产业”,它不同于完整意义上的竞争产业。为保证公众得到足够的社会产品供应,改善水质和提高用水效率,政府要对水价进行一定的干预,水价因此不能完全反映供水成本。例如农业水价本质上是政策性水价,行政干预色彩较浓。

3.环境属性。水的生态和环境属性要求考虑人类的取水、用水和排水活动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作为一种商品,水资源应按质论价,品质好的供水价格较高,反之亦然;另一方面,过度用水及水污染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用水的环境代价应该由用水者负担,体现在供水价格中。

4.垄断属性。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应像土地一样,属于国家所有,任何享用者都必须付费,不能无偿占有。水资源供应的自然垄断性特征决定了水产品定价的基础是企业的个别成本,导致了定价成本难以进行效率比较,形成了垄断企业成本刚性上涨机制。为促进效率改善和社会福利的增进,政府必须对自然垄断进行价格管制。

(二)完整水价应该包括的成本

1.资源成本。资源成本又称水资源费,它是指由于取水行为的发生而征收的费用,是资源稀缺租金的表现。市政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都需要经过人类劳动加工处理,都是商品。资源成本表现为水资源价格或资源水价,目前通过水资源费的形式体现。严格来说它不属于价格范畴,体现的是国家所有权的本质实现。用水的成本包括厂商处理水(包括取水、输送和加工)的成本,价格应该等于用水的全部成本。但是,水设施处理水的成本并没有反映用水的全部机会成本。人们要取得天然水资源,也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包括其他用水者、其他用水类别减少用水的损失。即使个人不付出代价,社会也会为此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作为自然资源的天然水的价值,表现为水资源的价格。

2.工程成本。工程成本就是通过具体的或抽象的物化劳动把资源水变成产品水,使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水所花费的代价,是一个体现从水资源的取用开始到形成水利工程供水这一商品的全部劳动价值量。水在城市中的社会循环过程就是从自然水体取水、输送、净化、分配、使用、污水收集和处理到排入自然水体的整个过程。因为现行供水的基本形式是水利工程供水,必须通过人为的对地表水进行拦截、蓄储、对地下水的动力抽取,再经过多级引水、输送、水厂净化、污水处理、动力加压等多个环节。工程水价主要考虑的是投入成本补偿的问题,其定价基础应该是全成本核算。所谓全成本核算的工程水’价是指以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成本为基础确定的水价。

3.环境成本。环境水价是用水者对一定区域内水环境损失的价格补偿。环境水价的尺度决定于城市排污总量与环境自净能力的差值,也决定于地方政府财政与用水者环境支付之间的责任分摊比率。由于用水必然会排水,会污染水体,用水必须支付环境成本,向水体排污必须要为使用环境财产付费,水价必须反映环境代价。因为环境水价是经使用的水体排出用户范围后污染了他人或公共水环境,为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所需要的代价。其体现的是利用价格杠杆对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所造成生态环境功能降低的经济调节。因此,环境水价的性质是一种政府的事业性收费,从使用方向上看,环境水价则是对政府财政支付环境补偿费用不足部分的补充。因此,环境水价(包括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价格,不需要执行价格听证,而需要由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机构(如人大或上级政府)予以约束。

二、我国水价形成机制中的现状分析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水价格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上完成了城市供水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转化的过程。目前我国水资源价值核算理论还不成熟,水价形成机制仍不合理,造成了水资源短缺与使用上浪费的现象并存,水资源污染和地下水超采,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资源配置,调节供求的作用。

(一)部分地区终端水价偏低

我们以占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保障了国民经济3倍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增长,这是一项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但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不仅是中国现阶段的突出水情,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需要长期应对的基本国情。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我国将城市供水等公用事业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性事业,供水价格既不能体现合理的价值补偿,也不反映供求和资源的稀缺状况。近年来,经过改革调整,供水价格偏低的状况虽有明显改善。目前城市用水价格偏低,水价的递增并没随着工农业产值、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比递增。水价调整基本上是以解决企业亏损、减少财政补贴为目的,尚未形成以节水为核心的价格形成机制。特别是在现行体制下,供水企业最关心的是上调水价、增加补贴和提高售水量,对建立节水机制,促进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不高。造成粗放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根本转变,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污染问题突出。在水价过低前提下,水价普遍偏低是造成当前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水价格严重背离水价值,造成水资源长期无偿开发或掠夺开发,不仅形成水资源浪费与非持续性开发利用,同时对人类的生存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适当地提高水价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国际水委会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幅度地提高水的消费价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关系到人们生死存亡的水出现短缺与环境破坏的问题。

(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水资源条件对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影响力很弱,人们决策时较少考虑水资源条件,许多不合理的

调水工程应运而生。水价的长期偏低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水利工程的老化和供水企业效率的缺失,这正是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和供水企业无法自我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水价较低,农业灌溉用水基本上是粗放型的,如在输水和灌溉方式上,绝大部分仍采用土渠、明渠和大水漫灌的方式,现行农业水价只占其生产成本的1/3左右,大大降低了水的利用效率。全国平均每立方米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发达国家为0.7—0.8。一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60%左右,发达国家已达85%,而单位GDP的用水量却是发达国家的15—100倍。许多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失率高达20%以上。长期以来,一些供水企业管理粗放,公共用水不计量,管网漏失严重,其原因就是造成的损失主要不是由供水企业而是由用户来负担。由于水价的成本有些没作具体规定,一方面有的企业把所有费用开支都计入成本,甚至以各种名目虚报成本,价格的制定往往取决企业的影响能力。另一方面当前有不少地方还没有收取水资源费,即便收取,价格也很低。这一机制既不能体现合理耗费,又不反映供求。,不利于提高用水户节水意识,这样必然会导致对地下水的无度开采,不利于涵养和节约水资源。

(三)水价比价关系不合理

当前的水价格构成中,供水工程水价占水价较大比例,资源水价仅占供水价格的1/20,污水处理费占终端水价的比重也不高,全国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费占终端水价的比例在25%左右。正常的供水价格中工程水价和污水处理费应该各占一半的比例。污水处理收费不到位,污水处理设施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对水环境的污染,使原本就很少的可利用水资源更加匮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与实际污水处理成本也有差距。至2005年上半年,全国已开征污水处理费的城市中,有1/4收费不足0.3元/立方米。正常的污水处理成本,一般在0.5—0.8元/立方米。由于成本低,只顾眼前生产,一些地方不抓污染治理,致使大部分河流、湖泊、地下水水质下降。

(四)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偏低

资源水价是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稀缺程度的体现,国家根据水资源供需状况通过水资源费经济调节作用进行调配水资源,是国家行使水资源所有权的一种形式。资源水价类似于土地出让金和石油的资源价格,与成本不直接关联,是政府用以调节水资源总量供需的手段。凡利用取水工程设施直接从江河(溪流)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均应缴纳水资源费。水资源价格的提出,就说明水资源稀缺状况下提高水价实际上是提高水资源价格。水资源价格是由水资源的有用性和稀缺性决定的,反映了水资源的价值,在实践中是通过为取得水资源产权即水权的支付来实现的。水资源越短缺,稀缺租金越高。作为水资源价格的水资源费水平低,资源价格与终端价格的比价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亟待改革。根据2005年水利部对全国水资源费征收状况的普查,从目前水资源费的标准看,地表水中,全国城市生活用水平均0.1元/m3左右,工业用水平均0.16元/m3左右,农业用水0.03元/m3。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偏低,不能反映水资源紧缺状况,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水资源费标准过低,达不到征收水资源费的预期目的。

(五)水价计征方式不合理

政府主导型的定价机制缺乏弹性和适应性,水价没有建立根据市场供求和成本变化及时调整的机制。目前我国水资源仍然是分级、分部门的管理,导致了权属管理部门之间与开发利用部门之间的相互矛盾,管理体制很不协调。水务管理事权划分不清,导致地表水与地下水、供水与排水、水量与水质、城镇与农村的水管理政出多门,分而管之,既不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又不利于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更不利于水资源的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甚至会产生在某一部门决策的效果会被其他部门所抵消。我国于2004年1月1日颁布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制度,即两部水价制度,实行定额以内的水收取基本价,超过定额的按量收取。但从现实来看,受水量计量技术和操作的难易程度的制约,大部分水管单位的水价计价方式仍采用单一的水价标准,只有少部分灌区在农业供水中试行了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部分地方实行了超计划用水加价。资源水价可以分为基本型资源水价和调节型资源水价两个基本类型,调节型水资源使用费可以根据各地资源的丰欠程度设定几个档次。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终端用户的水价构成中,只含基本型资源水价,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价格构成中不仅包括基本型资源水价,还应该包括调节型水资源水价。目前没有实施丰枯水价,只有雨季低些,旱季要高些,才能体现商品水的供求关系。

三、水价合理形成机制的思路与路径

解决水资源短缺与浪费严重的矛盾,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水价形成机制,制定合理的水价。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一)规范水价的构成和计价标准

水价是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纽带,它对水资源的配置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水价是政府直接管理的资源稀缺的极少数商品之一,调整水价与提高水质相结合,采取优质优价、分质定价的办法。

一是根据供排水设施投入运行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逐步建立起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可持续发展水价格就是正确合理反映水资源的所有权(水资源价值)与水资源的经营权(水资源生产成本与水资源生产利润)水资源使用者所支付给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货币额。二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是重中之重,也是当务之急。所谓合理的水价体系,就是在水价中应充分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反映全部的机会成本和外部成本,水价理论模型由资源成本、工程成本、环境成本、利润和税收5个构成部分,资源成本体现的是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工程成本体现的是供水工程承受能力,环境成本体现的是水环境承载能力。因而可持续发展水价格的分析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水价格=水资源价值+水资源生产成本+水资源生产利润。

(二)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于如何在有效区域范围内,做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保证水资源合理配置,供水设施有效地共享等等。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工作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核心是建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首先,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水是商品”、“用水交钱”和变“水费”

为“水价”的观念要逐步深入人心,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和生态补偿的机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供水单位良性发展与节水设施建设相结合,合理补偿供水单位成本费用,促进节水工程建设和节水技术推广。并且水资源是国家所有,水资源价格要由政府来征收、管理和使用,不能作为供水企业的利润,而要用于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从供水企业的角度看,能收取这部分费用靠的是对水资源的占有获得的垄断利润,而不是对技术或市场的垄断获得的垄断利润。这种独占权是国家授予的,而不是通过竞争获得的,所以这部分垄断利润归国家所有。

其次,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改革水价形成机制与构建节水型社会相结合。由于行业特点和企业规模不同,各用水单位耗水量情况也不尽相同,对不同的用水单位应制定不同的用水定额。要综合考虑本地区水资源状况、产业结构调整进展和企业承受能力,逐步使城市供水公共管网覆盖范围内取用地下水的自备水费高于自来水价格。水利工程向农业供水实行“按货币计价、以货币结算计收”的办法,按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的容量水价和按供水量计收的计量水价确定并征收。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使农业用水价格逐步达到保本水平。力争调整提高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

再次,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合理利用水资源与防治水污染相结合。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污染防治,不断提高污水再生水利用率。污水处理费的单独核算和管理有利于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水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的提高,在解决水资源严重不足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节水管理、入河排污口审批等制度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严厉查处违法取用水、破坏水资源等行为。

(三)理顺水资源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

根据供水成本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逐步提高水价,形成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理顺水价结构。

首先,科学的水价计价方式,建立供水、污水处理、回用水和地下水四者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在水资源费、工程供水水价、污水处理费与终端水价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在综合考虑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水源工程、供水工程及供水企业正常运行和合理盈利等因素基础上,应加强水源工程水费和供水企业运营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约束。实施供水价格的差价体系,也就是因季节、地理位置、水质、用水量等的差别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差价,这种差价会对水资源的供求平衡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其次,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标准,理顺城市供水的水价结构。适时调整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为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行。改变水价的内容仅限于城市从自然中取水、净化、输送和排放的成本与收益,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供水价格,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要尽快将污水处理费提高到保本微利水平,这样才能理顺水资源费与自来水比价的关系。改变水价的内容仅限于城市从自然中取水、净化、输送和排放的成本与收益,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供水价格,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要尽快将污水处理费提高到保本微利水平,这样才能理顺水资源费与自来水比价的关系。再次,实施阶梯式水价,建立阶梯式供水价格体系,以反映水务市场供求关系及水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对超过基本用量以上部分可以根据资源的缺乏程度合理确定阶梯价格。主要包括:对水资源耗费的补偿,对水生态影响的补偿,以及促进节水和保护水资源技术进步的投入。在实行阶梯式水价后,多出来的收益应该是水资源费部分,所以,实际上阶梯式水价就是水资源费的阶梯。阶梯式水价实施后额外收益应该归国家所有,不是供水企业的收入。最后,实施分类水价,要研究制定本地区的生态(景观)、高效农业、水产养殖、船舶运输等行业的水资源费征收政策,取消月用水包费制和流量底数制,因为缺水地区要根据水资源丰枯特点实行季节性水价。建立起水资源从低效用户向高效用户转移的机制。对不同用户,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承受能力和需求价格弹性确定终端用户价格构成中调节型水资源用费的档次。对工业和商业用水,坚定不移地按经济规律办事,由市场来配置水资源。只有具有一定承担能力的用户才能用得起水,而承担不起水价的用户必须退出市场。而对家庭生活用水,要针对目前用户心理上的承受能力较为薄弱的实际,采取“小步快跑、逐步到位”的方法,渐进地提高水价。对社会低收入群体要采取适当减免水价的政策,以维持生命必须的基本用水需求必须得到保证。

(四)推动供水企业改革

将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和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

首先,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合理确定水利工程水管单位的公益性与非公益性性质,对公益性的水利工程水管单位由各级财政部门核定落实营养经费,对非公益性的水利工程水管单位实行社会化和市场化运营,逐步建立起符合水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对于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回用等企业经营实体,应当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但权属管理必须与产业化经营实体相匹配。加大水务行业资产重组力度,推进企业优化管理和产业化、以合资合作、入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水务市场开发,市场化改革,增强融资能力。其次,力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按个别企业成本核定水价,企业成本缺乏控制,水价不断调整,企业成本也随之上升这一突出问题、以促进供水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对所收取的水费,要设立专门账户,严加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水费收取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拆借、挪用水费。要建立对供水企业虚高成本的约束机制,要针对当前我国垄断行业在产品价格上普遍存在的虚高定价的行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虚高成本,特别是防止因过高的工资、福利性成本进入水价而抬高水价。再次,逐步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城乡源水工程、供水工程和排水工程建设经营一体化,改变目前水价结构分离和城乡水价分割的状况,促进城乡水务市场协调发展。积极探索供水厂网分开、同网同价、竞价上网的新型水务管理模式。

(五)明晰水资源的产权,培育和发展水市场

水资源统一管理是合理水价机制形成的保证,积极建立和培育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

首先,在当前亟须建立水资源在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即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进而实现水价制定和管理一体化。从行政层面上讲,就是成立以水利部门为核心的水务管理机构,对涉水行政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和全面监督。其次,明晰水权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可以通过分配水权,培育和发展水市场。水权的分配首先要保证人人都能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权。分配给原用水者一定的比例,剩余水的水权应该采用拍卖的形式出售给出价最高的竞标者。政府通过创立一个交易环境,建立交易平台,制定交易原则,并监管这些交易的公众实施,使企业和一些专门从事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公司机构可以通过节水、水资源再生和水资源整合等项目的投入和运营,将节省出来的水资源作为“水权”拿到市场上去销售经营,而且这种经营应该是跨行业、跨地区的。

责任编辑:王骏

作者:陈新业

市场经济工程水价特征论文 篇2:

医疗工程全过程管理咨询服务探讨与实践

【摘要】通过对医疗工程特征、面临问题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实践模式、优势等内容的概括总结分析,对医疗工程建设中采用全过程咨询的实用性与必要性进行探讨,并以某医疗中心项目为例分析,总结医疗类项目全过程咨询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医疗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实践模式;实用性与必要性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5.024

医疗工程是每个城市的重大民生设施,是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后,医疗工程上升到了各地政府重中之重的紧迫任务。医疗工程投资规模大、系统设备繁多复杂、建设周期长、专业配合多、公益与服务性共存,在前期立项、方案规划、施工图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等各阶段都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品质、公共服务性、公益性影响甚大,故极其关键的是要选择合适的管理咨询模式以促使各工作阶段、各专业统一目标、齐心协力推进项目落地实施。过往传统的碎片式咨询或代建式管理模式因自身的局限性或专用性、专连性等参建能力不足致使医疗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未能足效传导,存在衔接脱节、协调不顺等问题,导致落地后质量堪忧、公共服务性存硬伤、医务及患者体验度差等。

对比传统碎片式咨询及代建管理模式,全过程工程管理咨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目前的研究与实践较多关注于控价的“半吊子”全过程工程咨询,较少研究关于医疗工程建设项目应用全过程管理咨询服务。本文则尝试通过解析医疗工程的特征,总结分析其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实用性与必要性,望对推进医疗工程采用全过程咨询服务的实践与发展有积极作用。这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公共服务及公益性有重要意义,也对建筑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升级改革、提升行业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1、医疗工程特征与问题分析

1.1主要特征

1.1.1周期长与专业繁多并处

医疗工程属重大民生基础设施,具有触媒与辐射效应,从前期决策立项、规划选址等工作开展到施工建设完成移交运营至少五年起,且涉及前期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特殊医疗用房及设备、医疗特有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等多个专业配合。从而医疗工程的咨询管理单位需要提供时间跨越长、专业综合能力高、统筹协调水平强的咨询服务[1]

1.2公共服务性与民生公益性具存

医疗工程通常为政府主导投资建设,兼具公共服务性与民生公益性。在服务性方面,医疗服务是由维持、改善或恢复一个人身体或精神良好状态的商品和舒适环境、服务所组成,对其环境所能提供服务流程的科学性、合理性、舒适性有着极高要求。因此,医疗工程更强调人性化的设计、满足服务人的要求,让在内的人“吃好住好”尽快恢复好是其服务根本。这都需要医疗工程展现出高效组织服务流程、舒适便捷环境及运营绿色低成本的特性功能。在公益性方面,国务院五部委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提出“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医疗工程建设首要满足人民健康、经济性与社会性为要求,其工程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盈利回收长等因素都对前期策划、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等要求谨慎严苛。所以其咨询服务模式需更利于全程统筹协调,为了更好保障医疗工程的公益性与服务性。

1.3面临问题

医疗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特殊医疗功能多、专业配合繁杂、环境场所要求高等特征,而当前采用的碎片式咨询服务模式易出现协调不顺、各阶段过程连贯性差和衔接闭合度低导致投资增加、建设返工、工期加长、品质不齐、后期运营成本高维护不易、后续可预留腾挪发展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医院的服务性与公益性。当前积极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对于医疗工程可较好满足其特征与存在问题。

2、全过程工程咨询对医疗工程的实用性与必要性分析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發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这是国家在建筑工程全产业链中首次明确提出“全过程工程咨询”这一概念,旨在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项目市场国际化需要,提高工程建设管理和咨询服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2.1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出鼓励建设单位委托咨询单位提供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全过程咨询服务,对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提供有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的咨询服务满足建设单位一体化需求。《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发改委令2017年第9号)明确,全过程工程咨询是采用多种服务方式组合,为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持续提供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管理服务。

2.2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特点

一是全过程。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持续提供工程咨询服务。二是集成化。整合投资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业务资源和专业能力,实现项目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全方位一体化。三是多方案。可针对不同类型项目,根据建设单位的着重点不同,形成多种方案组织模式。一如单一主题模式,即建设单位通过招标委托一家综合性甲级咨询企业承担全过程咨询业务。二如联合体模式,因较少的企业具有全部业务要求的资质条件,建设单位与多家咨询单位组成联合体模式签订委托合同承担业务[2]。采用多种组织模式,为项目提供局部或整体多种解决方案。

2.3对医疗工程的实用性与必要性分析

医疗工程本身自带的属性及特征决定了其适用于全过程工程咨询,其面临的问题也证明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必要性。第一,在政策性方面,医疗工程(公服)通常以政府投资为主,《指导意见》也指出重大民生工程应优先使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第二在实用性方面,针对医疗工程具有建设期长、医疗功能多、专业配合繁杂、环境场所要求高等特征,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具有全流程、全生命、全专业、全周期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管理优势,极其贴合医疗工程基本特征,所以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体现出对医疗工程的极强实用性;第三医疗工程具有服务性与公益性,全过程咨询可保证医疗工程从前期规划设计至施工完成全流程的贯通性、合一性实现最终目标,最大限度确保医疗工程的服务性与公益性。第四必要性方面,医疗工程具有特殊的医疗服务性质,其要求的特殊功能及设备涉及参与单位多、信息不对称、协调对口量大及协调沟通不易等问题,采用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可利用全专业综合能力全面统筹协调建设,极大克服传统咨询模式的不足[3]

3、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实践--以西部某医疗中心项目为例

3.1西部某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概述

西部某区域医疗中心用地面积394976.4平方米,近期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37200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为12220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近期主要建设内容包含:门诊楼、呼吸楼、医技楼、住院楼、科研楼等。

项目建成后,该地区拥有一个以传染病中心主、其他学科群为支撑的医疗中心,整体提升该地区对于高发传染病的防治能力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最终达到具备常见传染病、新发突发及重大传染病的综合诊疗能力,掌握为疑难重症传染病救治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同时培养人才,并将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转化,全方位带动提升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水平。从而降低了当地人民跨区域、跨省就医,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

3.2全过程咨询服务内容

因项目在国家西北部边远省份,建设方根据自身情况及当地发展水平实际出发,选择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并另行委托机构完成项目施工、监理及造价服务。该咨询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前期策划阶段到工程设计阶段咨询服务。历时近两年的咨询服务现已进入一期施工阶段。

3.2.1实用性分析

该医疗中心项目为一综合大型医疗工程,规模大、投资高,且因疫情之后启动,整个项目受政府高度重视,主要涉及政府出资建设,其涉及综合医疗功能如传染及疑难重症等,对全专业综合能力、复杂高效管控能力都提出了极高要求。分析可知,该医疗中心项目全方位一体化采用全过程咨询服务的实用性十分显著。

3.3实践经验与总结

通过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主要经验有:

一是为前期决策提供专业稳当支持。咨询服务清晰定位医疗功能、专业测算当地人口及地域特点为选址及建设规模提供强力决策支撑,且选址有助于该地区新一轮的发展。

二是为项目提早开工奠定坚实基础。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全周期、全方位贯穿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环环高效推进、快速准确衔接,为实现统一目标最大化激发全专业综合能力,减少设计中错漏及修改次数,提供完整合法施工图纸,加快项目推进,实现提早半个月开工,为项目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开端[4]

三是优化项目投资合理性。全过程咨询服务通过全专业综合能力提升项目的建设功能合理性,优化项目投资选项即“钱用在钢刃上”,避免低效浪费建设,减少合同及招标和协调成本。

四是确保医疗工程服务性。全过程咨询服务全周期都贯穿以人为本的专业核心理念,深入研究医疗设计细节,最大化保障服务性。

结束语:

全过程咨询服务正在我国各地积极推广培育中,由于医疗工程多数属于政府投资重要民生项目,在医疗工程领域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实践具有极大现实意义,针对医疗工程的公益性及服务性,显著体现出全过程咨询服务全周期“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实现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行之有效、行之能成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李慧玉,全过程咨询医疗工艺专项设计管理策略[J].建筑设计管理,2021:38(08).

[2]王道骧.全过程工程咨询组织模式的思考[J].2021(07):247-248.政府项目实施全过程咨询探索和思考[J].中国建设报,2019(7):1-3.

[3]韩光耀,沈翔.关于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再思考[J].中国工程咨询,2020(1):30-33.

[4]李會平.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若干思考[J].招标采购管理,2020(4):31-33.

作者:邓新勇

市场经济工程水价特征论文 篇3:

基于雷州青年运河灌区水价问题与改革方向的分析

【摘要】受当地经济水平及其他因素影响,青年运河灌区用水价格长期以来低于成本运行,管理单位连年亏损,制约了工程的良性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问题的原因,探讨水价改革方向与途径。

【关键词】运河灌区 水价问题 改革方向

1 灌区概况

雷州青年运河灌区位于雷州半岛北部。鹤地水库是灌区的水源工程,库区范围涉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博白两县及广东省廉江市、化州市的部分乡镇,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供水、发电、旅游、淡水养殖的大(Ⅰ)水利枢纽工程。枢纽工程由36座全长7606米的均质土坝(其中主坝1座、副坝35座)、2座溢洪道、2座小型水电站、1座船闸及灌溉渠首等组成。水库于1959年8月建成,集雨面积1495平方公里,总库容11.44亿立方米。

灌区主干渠命名为雷州青年运河,1960年开始发挥效益。总干、主干渠长277公里,支干渠529条长1146公里,支、斗渠3510条长3400公里,渠系建筑物3200余座,灌区内还有23宗小(1)型结瓜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6.6万亩。2011年实际灌溉100.1万亩,其中早稻35.2万亩,晚稻44万亩、甘蔗50万亩、蔬菜及其他31万亩,复种指数1.60。受益区含湛江市的廉江、遂溪、雷州、吴川、化州五市和湛江市区的麻章、坡头、赤坎三区,并向湛江市区、廉江和遂溪等城区生活供水及部分工业项目供水。

2 供水情况

灌区供水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工业城市生活供水,同时,担负九洲江下游生态补水。2008年至2012年各类供水统计表明,生活、工业供水量逐年增加,所占比例分别为26.86%,26.41%,27.40%,38.21%,43.86%,占总供水的比例逐年增高。2008年至2012年各类供水量见下表。

目前,灌区农业用水价格0.055元/m3或每0.067公顷(每亩)每年33元;工业用水价格0.44元/m3;生活用水价格0.305/m3。

3 水价现状

受当地经济水平及其他因素影响,灌区用水价格长期低于成本运行,远远没到实际供水成本,造成连年亏损,制约了灌区的良性发展。

3.1 价格偏低

现行价格是2012年湛江市政府批准执行价格,但偏离供水成本,尚未达到2004年的供水成本。2004年12月测算的供水成本分别为农业用水0.183元/m3、工业用水0.493元/m3、生活用水0.452元/m3。实际供水价格占供水成本分别是30.05%、89.25%、67.48%。加上近几年的物价指数倍增等各种因素影响,供水成本也逐年增加,且一直以来的政策性亏损未能得到有效补偿。截止2011年底止,灌区供水累计亏损为21796万元。

3.2 水价格机制尚未建立

3.2.1 单一计价方式

目前,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及建筑业、服务业等其他特种行业使用水的价格尚未执行阶梯计价,用水定额管理尚未起步,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3.2.2 水费征收体制不健全,水费征收不到位

运河灌区分二级管理,总干和主干是市级管理,支干渠及以下渠系由各县(市区)管理,水费征收较为混乱,农业水费计收截留挪用现象严重。同时,水费征收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部分用水户不交水费,个别部门收到水费后又不交上级水管单位,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影响农民交费积极性。

3.2.3 无相对固定水价调整周期且间隔长

1996年以来灌区水价进行了3次调整,现行价格是2012年湛江市政府批准的价格。三次调价时间间隔分别为近7年、3年、6年。调价时间间隔较长,直接影响到单位的收入,同时,近年劳动力成本过快增长加大供水成本支出,导致总体收益下滑。

4 水价格偏低原因

4.1 观念陈旧

长期以来,由于受“运河是我当年建的”、“水是天上掉下来的”、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统思想影响,人们缺乏水资源商品性认识。农民对农业用水认为是无偿的,时常发生抢水、偷水用户现象(增加管理成本),认识上还有一定的滞后性,抵触情绪较大。

4.2 农民承受能力较低,担心加重负担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周期长,信息不畅,加之剪刀差的存在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收益相对较低。据了解,一亩水稻年净收益在500~600元左右,如果将农民的劳动折价计算在内,种田的收益实际上是负值。客观上形成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低下,这是农业水价难以提高的最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将水费计收作为有偿服务行为,列为事业性收费管理,一提及水费问题,就同农民负担结合起来,担心提高水价会增加农民的负担、与上级的精神相违背,因而往往被列为清理和审查对象,导致水价标准难以提到合理水平。

4.3 个别项目收费不明确,改革魄力不足

近年来,运河渠道增加向城市供水职能转变之后,群众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源条件开始在沿岸种植花卉、进行水产养殖等,然而这些项目的用水没有水价标准。同时,水资源涉及到各个方面,水价改革涉及面广,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态势,有关部门在对水价改革问题上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改革魄力不足。

5 水价改革探讨

5.1 加强宣传教育,珍惜水资源

加强政策宣传,让老百姓知道雷州半岛水资源供需形势,通过耳闻目染强化水资源危机意识。结合水资源的实际状况,合理提高水价标准,利用价格调节作用,敦促人们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5.2 综合评估农民承受能力,增强改革魄力

农业用水是灌区供水的主要部分。农业水价的改革须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不仅要考虑如何补偿农业供水成本,还必须综合考虑现阶段农村经济条件、农民实际收入状况与心理承受能力。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的承受能力也相应提高。有关部门应综合估计农民的承受能力,坚定水价改革的信心,增强改革魄力,推进以水费改革为重点的灌区运行机制改革。同时,抓好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努力达到按成本计收水费。管理部门与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水费改革的承受能力。

5.3 建立灵活调价机制,分步实施

不同区域中水资源的类型和用途各不相同,单一的计价方式难以有效利用水资源。考虑灌区的具体情况,对粮食作物按完全供水成本核定、经济作物方面增加一定的利润来核定。在此基础上,根据供水成本、费用的变动情况适时进行灵活调整,按照“小步快跑”的价格调整思路,建议最长2~3年核定一次水价。推行动态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和阶梯计价,适当引入丰枯季节差价或浮动价格机制。同时,在充分地测算基础上加以确定合理水价目标,分阶段性地实施。通过对用户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来达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社会与经济的效益最大化。

5.4 实施合理农业供水补偿机制

灌区工程具有的准公益性特征,为保证水管单位的正常运行,须建立合理的农业供水补偿机制。农业供水中,用于社会公益性的成本费用由财政预算支付;用于生产经营的成本费用通过制定供水价格予以补偿,缩小供水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差距。对水价偏低造成的政策性亏损,由财政予以补偿。

5.5 鼓励用水户参与水价改革

用户作为灌区供水的使用者和受益者,灌区经营状况的好坏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农业水价的改革,最终需通过用户的支持得以实现,用户是水价改革的主力军。向群众广泛宣传水价改革机制,鼓励用户主动参与水价改革,参与积极献言献策,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5.6 加大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保障效益发挥

灌区建成以来,改变了过去雷州半岛南渡河以北地区的干旱面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工程设计标准低,续建配套不到位,管理手段落后,再加上水费收取标准偏低,管理单位收费长期入不敷出,工程养护维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工程设施老化严重,运河渠道及建筑物80%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输水渗漏损失高达70%,失灌面积约达50万亩,安全隐患不断增多,效益逐年衰减。为了工程的正常运行,延长寿命,更好发挥效益,政府须投入资金对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满确保工程可靠安全运行。同时,加快末级渠系工程配套建设,提高渠道利用系数,完善量水设施。理顺基层管理体制,减少供水中间环节,出台末级渠系水价改革有关政策。

6 小结

水利工程水价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能循序渐进、亦步亦趋。以法律为依据,以行政管理为保障,以市场经济为杠杆,以技术手段为依托,以宣传手段为辅助,水价改革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有步骤、有组织、有秩序地展开。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红兵. 以水价改革促进全社会节水[J]. 中国水利. 2006(08)

[2] 麻海石,李廷茂,张凤华. 推进古浪县水价改革 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16)

[3] 关定凯,赵秀岐. 依法治水加快水费改革进程[J]. 内蒙古水利. 1988(04)

[4] 邓水明. 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及水费计收问题的探讨[J]. 南方论刊. 2004(11)

作者简介:

杨贵惠,女,1988年生,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籍贯:广东茂名,从事工程管理。

黄明高,男,1966年生,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籍贯:湖北黄冈,从事工程管理。

作者:杨贵惠 黄明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森林生态效益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水文基层单位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