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安全工程论文

2022-05-06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道路安全工程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是安全工程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所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根据中原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学院的办学实际,探讨并提出了下一步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道路安全工程论文 篇1:

顺应时代发展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基于社会对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需求的转变,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进行了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教师可分析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能力等方面的核心问题,确定包括统筹两个标准、融合三个聚力、耦合四个协同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措施。

關键词:安全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改革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6.002

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发展,国家对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传统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信息发展对高校本科人才的重大需求[1-2]。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国际化促进了安全生产人才流动与竞争的国际性,行业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与新设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矛盾突出[3-4]。因此,安全工程专业应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新理念、运用新方法、建构新模式、实现新目标。深化安全工程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一、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要求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和紧缺人才的需求,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民众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国际化趋势促进了企业需求愿望,特别是对本科毕业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安全工程专业应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与复合型安全生产人才的需求。

(二)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迫切要求

安全学科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交叉科学,专业覆盖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广泛领域。我校安全工程是基于传统煤矿安全的专业,在国家产业结构改革将直接影响煤矿发展及其安全生产人才需求和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对安全生产人才巨大需求的形势下,以服务需求为引领,是深化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紧迫要求。重构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国际化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遵循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聚力教师队伍发展、聚力教学条件保障、聚力教学资源建设、聚焦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大量新设安全工程学校迫切需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解决专业普适性和行业服务特殊性相矛盾的问题,提升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

二、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重塑的核心理念问题

传统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紧密结合,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但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安全工程人才的重大需求。强化服务需求引领,拓展专业知识结构,拓宽就业创业面向,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

(二)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的标准统筹问题

以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行业性较普遍,安全工程人才知识结构与服务社会需求多样性矛盾突出。坚持成效导向,培养方案遵循统筹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和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是社会多元化安全工程人才需求的内在要求。教师应通过广泛调研与会议研讨,比较分析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结合新时期安全工程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主动布局未来安全生产人才培养,拓展学生就业面向,统筹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和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前瞻性设置矿山安全技术与管理和工业安全技术与管理等方向,明晰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育教学实施方案。

(三)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内在要素问题

安全工程专业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属性,覆盖安全生产领域各个行业,是依托矿山通风与安全发展起来的传统安全工程专业。聚力教师队伍发展、聚力教学条件保障、聚力教学资源建设,是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的关键,是多样化和复合型安全工程人才供给的基础。

(四)学生能力提升过程的育人机制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企业需求愿望,特别是对毕业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培养过程,政教协同、科教协同、产教协同、学教协同育人,是安全工程学生能力提升的强大合力。

三、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措施

(一)服务社会需求,统筹两个标准,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应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社会安全发展,健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评价结果应用机制,通过校友、行业协会与企业等深度调查分析,全面把握安全工程人才多样化需求,统筹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前瞻性设置矿山安全技术与管理、工业安全技术与管理等方向,明晰思想道德文化、心理身体素质、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能力等要求,重构并持续改进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教师还应调查分析国家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产业结构改革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国际化对安全生产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其发展趋势,分析总结兄弟院校安全工程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及推进安全工程专业认证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全面理解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和专业认证标准要求,通过走访、座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工业企业、行业协会、校友、教师、学生、社会对当前安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和能力要求的意见和建议。

(二)深化内涵发展,融合三个聚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我们要突出学生中心,坚持成效导向,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发展,聚力教师队伍发展、聚力教学条件保障、聚力教学资源建设并融合推进,以教师科研发展、教学发展和教学内生动力激发为目标,构建教师发展体系,推进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和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选拔教师到国外大学留学深造,引进优秀博士,鼓励教师获得安全工程执业注册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到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行业协会学术兼职。我校坚持购置与自主设计相结合原则,根据主干专业课程配套建设安全监测监控等实验室5个,自主设计危化品道路运输灾害风险识别与预警、矿用通风机耦合管网运行特性等综合性实验系统7个,新建工业安全、公共安全、职业健康等实践教学基地12个,为多样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

各大院校应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课程内容与执业资格对接、教学过程与工程实际对接、科研平台与实践创新对接,完善政教协同、科教协同、产教协同、学教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实施安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解决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三)聚焦学生能力,耦合四个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要聚焦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开展实践系列教学研究与改革,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翻转课堂、虚拟仿真等教学方法,逐步扩大人才培养实践环节所占学时学分比例。我校充分依托政府指导,发挥学科专业内涵优势,成为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并精炼专业核心课程,将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案例转化为课程和教材内容,实现科研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转化;实施教授和博士给本科生讲座,引导学生及时掌握学科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探索构建人才培养的深度联合机制,与平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江麓机电集团、长沙武广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10余个企业,建立产教联合培养基地,年均邀请企业领导给学生做讲座20余次,实践教學环节均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全程参与。我们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实施辅导员联系教学系制度,实行导师贯穿大学四年,指导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国际化意识。安全工程专业于2016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5]。

三、结语

我们要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分析进一步提升本科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时总结项目实施经验,改进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实施方案,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是顺应社会变化、高等教育发展、人才需求标准提高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裴晶晶,程五一.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J].教育界,2018(7):131.

[2]游波,施式亮,刘何清,et al.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10.

[3]王维维,张迎新,康宇,韩永辉,宋佳.基于行业形势下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8(3):43.

[4]佟瑞鹏.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3):1.

[5]游波,徐佳昕,李润求.专业认证对安全工程学科发展的作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261.

作者:游波 施式亮 刘何清 李润求 鲁义

道路安全工程论文 篇2: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索

摘要: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是安全工程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所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根据中原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学院的办学实际,探讨并提出了下一步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安全工程;课程体系;专业方向

作者简介:杨春丽(1980-),女,河南周口人,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讲师;刘琦(1972-),男,河南商丘人,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7)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规划与建设决定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方向。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计划是本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与建设的直接体现,它决定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制定必须考虑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因此,建立合理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根本保证。[1]本文根据中原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安全工程专业的办学实际,对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概况

1.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本情况

我国安全工程教育始于1958年,并于当年设置了工业安全技术、工业卫生技术专业,1983年根据需求建立了矿山通风与安全本科专业,1984年在前面3个专业的基础上确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2]安全学科是一个管理学、理学与工程学、心理学及医学的交叉学科。其专业应用范围涉及到建筑、土木、矿业、交通、运输、机电、林业、生物、农业、医药、能源、航空等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各个领域以及社会文化、公共管理等方面。安全工程专业的交叉学科特性及各高校本身具有的不同行业特色,使得不同院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呈现出不同的特色。[3,4]

多年来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按照机、电、化、管四大学科拼盘的传统模式来进行组合和设置,知识间缺乏关联性,未真正反映出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本质。从课程的设置来看,各院校之间存在较大区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开设专业基础课总共有74门,专业课113门,差别非常大。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中,工程科学成份约占70%,安全科学通用方法论课程、医学和心理学类课程比例较低,约占35%。课程的内容往往自成一体,缺乏共识,甚至同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课程之间也存在重复或相互冲突的地方,反映出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还不成熟。目前,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块,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由实习、课程设计、科研和社会实践、公益劳动、上机以及毕业环节等组成。理论课程又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个部分。[5]

2.“大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

目前,教育界普遍认同“大安全”观的办学理念,目标是使毕业生掌握各个行业、各类组织的通用安全科学理论和实务处理法,适应广阔就业市场的需求,为提高各个行业的生产与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水平服务的通用型安全管理人才。[2,6-8]

“大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安全方法论的课程,少量的工程背景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可以应用到所学的安全课程。现今英联邦国家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安全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偏重安全科学通用课程,安全方法论的课程比较多,也就是教育偏重“大安全”教育。[9,10]笔者认为现在我国不能和国外一样实行完全彻底的“大安全”教育,这是由我国的具体情况确定的。国外接受安全教育的大多是从事过特定行业的工程师,它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已经掌握,通过学习一些安全方面的方法论就完全能从事该行业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技术方面的工作。[10]但是我国进行安全工程学历教育的人都是刚刚完成12年基础教育的应届毕业生,没有从事过特定行业的工作,缺乏社会和工作经验,因此在学习安全方面的方法论的同时必须掌握行业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这样到特定的岗位上才能够胜任相关方面的工作。因此“大安全”是我国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必须结合我国煤矿、道路交通、金属及非金属矿山、建筑等行业特大事故比较多,呈现出行业性这一特点,实施安全工程教育。[2]

目前各高级课程体系的设置都以“大安全”为培养目标,积极拓宽自己的专业方向。具有行业特色的院校在加强自身行业方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努力拓宽自己的专业方向;没有行业特色的院校需要努力探索,形成几个专业方向。

二、中原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索

中原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始建于1955年,原名是郑州纺织工学院,于2000年改名为中原工学院。中原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是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下设置的一个本科专业,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共下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学院的其它专业为以交叉学科为主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了优裕的课程选择环境。安全工程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经有四届毕生,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煤矿、化工廠、评价公司、路桥系统等。安全工程专业在本院的就业率排名靠前,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安全方面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同时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完善的专业课程设置。

中原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没有行业基础,属于“大安全”的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之初就对形成自己特设专业方向进行了积极探索。

1.课程设置模式探索

由于我国现有的国情,不能实现“彻底”的大安全教育,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的原则,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思想,在突出安全工程技术的基础上,设置建筑科学、管理、化工等学科的一些课程,兼顾相近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使之相互融洽,进一步拓宽专业,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院的安全工程专业根据学校自身及师资队伍的特点,针对市场需求,选定几个专业方向,专业课程的设置围绕这几个方向进行。

课程体系由4个课程平台组成:公共必修课程平台、学科必修课程平台、专业限选课程平台、专业任选方向平台。专业限选方向平台根据专业特色进行课程设置,设置不同的方向,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发展选择其中的一个方向组,目前设置的方向主要是化工安全、建筑施工安全、设备安全、矿山安全四个方向,专业限选课程占总学时16.8%。基础课占70%以上,设置了四个方向的安全相关专业课,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加强基础,拓展专业面的基本原则。专业课程设置上,安全方法论(俗称“大安全”)的课程与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课程数量基本相等,但与国外的“大安全”培养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

2.存在的问题及一些思考

(1)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由于开设的方向相对较多,导致学生每个方向知识储备都不够完善。如,因为近几年煤矿行业需要的毕业生比较多,我院学生一部分去了煤矿行业工作,但是普遍感觉工作适应能力较弱,经过研究,在2009增加了《采煤概论》、《矿井地质》等一些煤矿安全方面的课程。由于学生前期的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在这些课程的讲解中遇到困难,比如讲到《采煤概论》有关矿山压力控制方面的内容时,学生普遍反映不懂,因此在以后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该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要提炼出一个主干的方向,使这个方向专业课程设置相对完善,在引进人才时也要考虑到专业学科建设,形成以主干方向为主的人才模式,同时兼顾发展其它方向。另外课程开设的顺序也有待调整。“采矿方法”和“矿山安全技术”是在大三上半学期开设的课程,而“矿井地质”是在大三下半学期开设的,地质是采矿和其它矿山课程的基础,因此矿井地质学应该在这两门课程前面,在以后的课程建设方面应该做一些调整,把“矿井地质”放在其它矿业方面课程的前面开设。“火灾爆炸预防控制工程学”是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是在大四上半学期进行开设,大四上半学期是学生考研复习和找工作的阶段,因此该课程学生到课率和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应该把这门课程开课时间做一些调整。

(2)课程内容有重复现象。开设的课程中有个别课程内容重复,比如“通风工程学”和“矿井安全技术”两门课程,“矿井安全技术”主要讲两部分内容矿井通风安全工程两篇,“通风工程学”主要讲解工厂的通风,两门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重复。“采矿方法”课程与“矿山安全技术”课程选用的教材也有部分内容重复。矿山安全技术选用的教材是讲解的内容主要有通风工程和安全工程两篇,其中安全工程中矿井防水、瓦斯爆炸预防控制、瓦斯突出预防控制等章节,这些章节与采矿方法选用的教材内容中有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应将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在教材的选用方面也应该慎重,避免选用两门课程重复内容过多的教材。

三、结语

随着国家和全社会对安全的重视,安全教育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问题。建立完善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对教学质量和评价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我院安全工程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课程体系建设是在摸索中前进。目前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部分成绩,但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课程体系的优化是下一步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 撒占友,王玉华,张永亮,等.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模式[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Z):42-44.

[2] 翟小伟,邓军.突出行业特点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90-94.

[3] 邵辉,张东,葛秀坤.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2):34-29.

[4] 刘海生,宋丽霞,胡去非.新建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7):70-73.

[5] 郝永梅,邵輝,王凯全,等.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完善的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10(1):105-108.

[6] 傅贵,周心权,秦跃平,等.安全工程本科的“工程型大安全”教学方案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8(8):64-67.

[7] 傅贵,杨书宏,宋守信,等.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规范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1):78-84.

[8] 程五一,樊运晓,罗云.通才式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3):36-39.

[9] 赵丽丽,李振明,郭磊.中澳安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比较[J].安全,2008.

[10] 傅贵,余妍妍.安全工程专业学历教育方案的中西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39-41.

(责任编辑:刘俊卿)

作者:杨春丽 刘琦 王冰

道路安全工程论文 篇3: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实施的现状

水是世界万物生命的源头,更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重视,所以对日常饮食也日见重视。但目前环境污染以及地下水污染的问题比较严重,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关系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问题,所以大力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是满足农村人民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但是,目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的现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不是很乐观,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存在问题

太康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人民的饮用水条件,使农村家庭和个人卫生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工程规模和投资力度不够。农村人口较多,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

(2)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中自动化管理程度较低。农村人口较多,如果采用“一户一水表,挨家挨户收水费”的模式管理,导致管理人员工作量增加,管理效率较低。

(3)用水价格执行不到位。一些农民家庭困难,收入较低,农村又多是老人和孩子,所以水价高了不好收费,甚至低于成本价,导致更新改造资金以及工程折旧费等严重不足,无法使工程很好的良性运行。

二、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的具体措施

1.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和工程设计方案,突出规模,分期实施,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将农村饮用水质量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不断改善农村的饮用水环境,强化饮用水设施建设,使农村安全用水体系逐步完善,为农村安全饮用水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2.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供应水的质量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人民饮用水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单位技术要求和设计图纸施工。通过层层管理,才能保证质量,充分发挥效益。

3.保护水源。由于工农业生产和污水的随意排放,地表水和浅层水均出现污染加重趋势,所以,保护水源周边环境,防治污染,采取各种办法,改善水质,为广大人民提供安全的高质量的饮用水。

4.严格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是关键,保证建设资金安全,是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根本,保证建设资金安全,是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根本,为此,在项目资金管理上要专款专用。

三、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

1.&要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饮用水安全工程的重要性,要多方协调,统一管理。增大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的节约用水意识增强,使供水实施的自觉性提高。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要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程中的主导地位。采用大部分供水工程由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农村供水由村委会代管,农户家的由农户自行管理。

3.合理制定水价,加强水费的管理,加强征收力度。合理制定水价,足额收取水费,确保工程发挥效益。所有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4.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生活安全,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保障,并且能够促进和保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加强管理水质,完善净化设施、消毒,使之走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道路,是水利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关系农村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研究,使建设与管理并重,合理配置水资源,既节约资金,又能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作者:欧阳红 袁其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传播描述分析论文下一篇:冰雪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