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法制环境完善分析论文

2022-04-1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旅游业法制环境完善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旅游业法制环境完善分析论文 篇1:

法制视角下的萍乡市低碳经济发展

摘  要: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强大推动力。萍乡市是国家确定的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传统资源型产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此,萍乡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法制保障,因此,萍乡市需要从出台与国家法律配套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制定促进碳减排的财税贷规范性文件、高碳企业退出和低碳化改造的规范性文件、建立碳排放目标责任制度、大力开展相关普法教育、提高环境执法水平等方面入手来加强低碳经济法制环境建设。

关键词:萍乡市;低碳经济;法制环境

一、萍乡市发展低碳经济与法制环境建设的内在联系

在江西省,萍乡市是一个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级市,但工业结构以煤炭、水泥、钢铁、烟花爆竹、电瓷和工业瓷烧制等传统产业为主。由于对煤炭、石灰石、高岭土和石英砂等资源的长期持续开采,以及洗煤、炼焦、水泥锻烧、冶金、烧瓷等企业排污导致环境污染沉重,生态受到了极大破坏,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而且,面临主题资源煤炭日益枯竭的窘境, 1950年至2012年共生产原煤约3亿多吨,占可开采储量的75%。其中,萍乡最大的煤炭企业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存煤储量约为1.19亿吨,可开采储量只有0.4亿多吨。早在2008年3月,萍乡就被列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 转型是萍乡的唯一出路。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低碳化发展之路才可能真正实现萍乡经济转型。近年来,萍乡市通过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初步遏制了环境继续恶化的势头,但是, 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仍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距离低碳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转型非朝夕之功,必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走低碳发展道路,制度创新是关键保障因素,法制上的支持尤为重要,低碳经济如果缺少法制的保障及规制,相关政策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比如当前很多地方政府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力度时松时紧,缺乏持续性和连续性。显然,以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萍乡市经济转型,不是几个政策,几个会议就能解决的,建立一系列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是萍乡市能否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点之一。所以,有必要结合萍乡实际建立起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系列规范性文件,来规范和引导低碳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萍乡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和建议

(一)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主要是改造提升好黑(煤炭)白(陶瓷)灰(水泥)红(烟花鞭炮)金(冶金)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把以萍矿为核心的煤炭产业、芦溪县电瓷和湘东区工业陶瓷产业、以中材水泥为龙头的水泥产业、上栗县烟花爆竹产业、以萍钢为代表的冶金产业纳入低碳发展轨道,提升煤炭、陶瓷、水泥、烟花鞭炮、冶金等资源型产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和科技含量,通过科技手段使上述产业实现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加强矿山综合治理,推进煤矿标准化建设,提高煤炭开采机械化水平,对洗煤、炼焦等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煤化工、煤制气、煤矸石建材等煤炭延伸产业;大力发展陶瓷机械、陶瓷模具和化工陶瓷、耐磨陶瓷、高温结构陶瓷,电瓷由普通电瓷向玻璃绝缘子电瓷转变;水泥行业由 “小、散、乱”走上规模化、科技化、环保化生产,加快由单一的水泥生产向水泥制品生产转变,促进水泥产业绿色发展;烟花爆竹由传统手工生产推进到先进自动化规模安全生产,全面研发推广鞭炮配装封一体机、烟花生产一体机、引火线湿法制引机及黑火药生产全自动数控生产机械;鼓励冶金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支持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使用范围广、附加值大的新产品,提高冶金工业技术装备水平。

(二)培植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有利于调整萍乡市产业结构,使萍乡摆脱对资源的严重依赖,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企业为依托,加强新材料制造技术研发和产品的开发,重点发展粉末冶金材料、纳米材料、抗磨材料、稀土材料、特种纤维、建筑防水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环保涂料、特种玻璃等产业;加快新型医药研发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化制药、纯天然植物类药物、化学合成药物等制药产业,形成以医药制品为主的医药产业集群;利用萍乡现有的机械工业优势,以安源客车、鑫通机械等骨干企业为依托,生产和制造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旅游客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矿山专用设备,全面振兴先进装备制造业。

(三)大力发展以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它包括旅游、商贸、金融、保险、物流、咨询等产业。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旅游业对其他服务业具有先导和带动作用,旅游发展与经济转型、城市建设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萍乡旅游业规模小、层次低,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资源挖掘不足,项目建设滞后,市场运作不成熟。萍乡市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以武功山为代表的“绿色”自然景观,又有安源工人运动和秋收起义形成的 “红色”旅游资源,又有杨岐山为代表的“禅”、传承于乡间的“傩”等“古色”文化资源;还有安源国家矿山地质公园为代表的“黑色”旅游资源。要大力挖掘萍乡“绿、红、古、黑”四色旅游资源,搞好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旅游市场营销,不断提高萍乡整体旅游形象和在全国的知名度,拓展客源市场,吸引游客;在发展中积极与其他产业对接融合,带动住宿、餐饮、交通、金融、房地产、娱乐、零售、邮电通讯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创建低碳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最重要的载体,成片集合了大量的企业,产业园区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阵地。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提出要建立低碳产业园,低碳产业园与普通产业园区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应具有完善的工业三废排放管控体系,从而实现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其次,在产业发展方面, 要以高新技术对资源进行集约、节约和高效利用;再次,要有完善和健全的产业园区低碳运行政策和管理体系。萍乡市要立足于现有的“一区五园”,逐步把这些园区改造和提升为低碳经济园区。低碳产业是科技先导性产业,而又离不开市场化运作,因此,创建低碳产业园区要以科技和市场来支撑,首先要推动各园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在园区建立技术转移机构、科技研发中心等,走产学研之路;其次,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各类资源投入低碳园区建设。

三、加强低碳法制环境建设是上述低碳经济发展措施实施的制度保障

在低碳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建设方面,首先是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环境,强制企业节能减排;其次,发展低碳经济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由于企业的逐利性,资源的代价和环境的成本往往被市场所忽视,因此,需要构建起发展低碳经济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体系,在法制层面上从财政、税收、土地转让等方面对符合低碳要求的企业给予优惠和支持,以法制的形式把发展低碳经济的信号转换成市场的信号,这样才能以市场化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出台与国家法律配套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我国在有关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已经制定了《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萍乡市政府应以上述法律为基础,根据萍乡市具体情况,研究实施细则,尽快制定相关配套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如《萍乡市政府绿色采购办法》、《萍乡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萍乡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萍乡市燃气管理办法》、《萍乡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萍乡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等地方规范性文件。

(二)加紧制定促进碳减排的财政、税收、贷款的规范性文件。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建立起了激励性法律机制,制定了支持低碳发展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专项贷款等法律工具。萍乡市可以建立相应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对实行了节能减排的企业、从事低碳产业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优惠。

(三)制定高碳企业低碳化改造和退出市场的规范性文件。也就是通过法制手段把政策转化为制度,对高碳企业进行低碳化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生产规模小和技术水平低是萍乡市企业单位GDP能耗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因此,以先进技术淘汰落后技术,以规模化生产替代小规模生产是萍乡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萍乡市要建立具有连续性和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形成隔绝高碳企业进入,对现有高碳企业低碳化改造,对低碳化改造无望的企业进行淘汰的制度体系。

(四)大力开展相关普法教育。应深入开展以宣传节能减排、倡导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普法教育,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重点加强对《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及市里出台的相关配套规范性文件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环境友好观、节约资源观、人与自然和谐观。

(五)提高环境执法水平。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应加大对环境执法者的培训力度,以确保环保执法人员的专业化和高素质。配备必要的执法技术设备,实现执法方式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以达到最佳的执法效能。此外,要建立环境行政执法联合协作制度,环境行政执法应及时与经济、工商、交通、资源管理等部门沟通,提高执法效率。

总之,现代经济是法制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制的保驾护航,作为地方政府必须出台系列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确保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进行,进而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参考文献:

[1] 胡佶熹,李龙. 萍乡市循环经济发展探悉[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 2009(11):125-126

[2] 幸学俊,王贺礼,熊继海. 江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科技广场 , 2009(4):107-109

[3] 方颖. 论江西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和建议[J].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1( 2 ) :16-20

[4] 陈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西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11 ) :63-68

作者:李龙

旅游业法制环境完善分析论文 篇2:

发挥地方政府主导职能助推揭阳旅游业蓬勃发展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现阶段,我国的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品集中体现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各个方面的要求,旅游消费成为持续性的需求,这就使旅游业具有比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当前,我国旅游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既有重要的发展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我国旅游业已处在“市场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管理提升期”,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人们旅游的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在这种新形势下,揭阳市委、市政府及时的抓住这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在揭阳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把旅游业打造成揭阳市新的支柱产业”的核心目标。要实现好这个目标,就必须发挥好地方政府主导职能,助推揭阳旅游业蓬勃发展。

一、发展揭阳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作为一个“动力产业” 和“环境产业”, 带动性强、关联度高、覆盖面广、消费潜力大。它不仅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而且也对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目前,利用资源优势来发展旅游业是很适合揭阳经济建设的需要的,因为旅游业是综合性好、发展快、带动力强的产业,在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对交通、商业、餐饮、文化等产业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所以发展旅游业可以极大地给揭阳的经济注卥一方“催速剂”。

揭阳市要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新的产业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一方面将给揭阳带来“全民皆商”的契机,切实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倒逼揭阳党政干群对环境进行大力整治,保護青山绿水,建设岭南特色水城,打造出一个天蓝、地绿、水清、城美的宜居城市,最终实现城市自身的定位和城市品牌的塑造。

二、揭阳市旅游业的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揭阳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的滨海城市。从发展旅游业的前景来看,揭阳多数旅游资源还未被正式开发,因此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1.揭阳市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1)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以“岭南水城”为核心形成了三大特色旅游文化圈:一是以市区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的历史、宗教、商业文化和水文化旅游圈;二是以被誉为“南国绿宝石”的全国生态示范县揭西县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旅游圈;三是以惠来滨海为主体的滨海文化旅游圈。

(2)人文底蕴深厚,特色文化光大传承。揭阳市是潮汕历史文化发祥地。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赋予揭阳地方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享有“小戏之乡”、“国画之乡”、“海滨邹鲁”之美誉,市区榕城是广东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普宁英歌、潮剧、木雕、普宁嵌瓷、阳美翡翠玉雕、乔林烟花火龙、铁枝木偶、青狮、竖灯杆升彩凤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风淳朴,至今还完整的保留着包括潮汕年节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诸神崇拜习俗、礼仪习俗、食七样羹、出花园、行彩桥、“营老爷”等潮汕文化民俗。

(3)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凭借揭阳潮汕机场、厦深铁路、广梅汕铁路、深汕、揭普惠、汕梅等高速公路和神泉、靖海等优良港湾,已基本形成以空港、海港为龙头,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支撑,以村通公路为基础的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

(5)地理区位优势显著。揭阳是著名侨乡,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32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是是珠三角与海西区的重要连接点,商贸流通活跃。依托侨乡的地缘和亲缘优势,揭阳旅游业要借助特色产业联动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揭阳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2.揭阳市旅游业的发展劣势

(1)缺乏旅游名牌产品,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和深度不够,产业规模狭小,旅游景区(点)建设滞后,经营管理不规范,旅游产品弱、散、小,吸引力低……这些都成为制约揭阳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2)缺乏科学而持久的发展战略定位,没有全面系统摸清旅游资源特色,制定正确的开发策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表现在:产品市场定位不高,特色不够鲜明;布局分散,随意性强,缺乏强有力的宣传手段和渠道,知名度低。

(3)生态保护环境意识不强,缺乏科学的管理。在保护旅游区环境上也缺乏科学的管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旅游区带来了破坏。

(4)城区旅游配套建设不完善。表现在:新旧城区的规划、管理显得混乱;缺乏大型的或相对集中的文化娱乐消闲中心,缺乏相对集中的可以欣赏民俗风情表演、品尝潮汕美食的好去处等。

(5)缺乏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和旅游营销策划的优秀人才

当前,揭阳市对旅游业投入的财政资金规模较小,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在培养和引进的规模和质量上还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这严重地制约了揭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主导职能,助推揭阳旅游业蓬勃发展

当前,我国旅游业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分类指导”的大产业综合推进的发展格局,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国有27个省区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地方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在这种大背景下,揭阳旅游业要实现腾飞,就必须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主导职能,充分利用揭阳旅游业的优势,扭转劣势,整合揭阳旅游资源,塑造揭阳旅游品牌形象。其具体工作有:

1.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为旅游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

政府通过制定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要积极制订并扎实推行《揭阳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旅游协作机制,不断扩展旅游合作领域。大胆创新,努力引导揭阳市旅游业向“无障碍旅游区或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发展,实现质的提升。

2.内联外引,积极招商引资,打造粤东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带

当前的揭阳要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汕潮揭同城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重大决策,内联外引,加强与汕头、潮州、汕尾、梅州、河源、珠三角和其他周边地市的旅游协作,积极招商引资,促进资源互补、市场互补。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着力开发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玉文化、侨乡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多元的宗教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潮汕人文景观,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开发,发展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旅游、海滨度假游、地质遗址旅游、商务会议旅游、綠色生态旅游和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打造粤东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带。

3.营造良好的旅游宏观社会环境,以适应当前旅游业向“散客旅游占主导、高端旅游产品引领潮流”发展的要求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市场出现了“散客化”的旅游潮,欧美各主要旅游接待国的散客市场份额达到70%~ 80%,有的甚至高达90%,经营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散客旅游的比例虽然低于旅游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占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近半壁江山,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散客比例更大。据权威部门分析和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散客旅游比例也将突破70%,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角。散客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业进入更高层次、更新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散客市场的营销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旅游企业自身的努力外,还取决于整体社会环境的优劣,散客接待需要构建社会的整体运作机制,其中旅游地居民对外来游客的热情欢迎、热心指引和帮助;旅游景区环境整洁、和谐优美;交通、通讯部门为游客流动提供顺畅无阻的通道等都是这一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散客旅游产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合元素。这些都需要旅游企业与社会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便利、舒适、友好的旅游宏观社会环境,做好揭阳‘散客旅游’这块大蛋糕。

4.整合揭阳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品牌旅游项目,提升产业影响力

(1)要有“大资源”的理念整合,揭阳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善于利用当前揭阳旅游业的几大系列产品来打造品牌旅游项目。①依托市区具有浓郁潮汕文化特色的揭阳学宫及其周围的释、儒、道景点和岭南特色水城,打造“榕城历史文化旅游聚集区”;②以宗教文化资源为平台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打造宗教文化旅游精品,提升揭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③凭借玉都美誉,打造“美玉之旅”旅游精品路线,把重点产业串联起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擦亮揭阳城市品牌,携手共建广东省商务休闲旅游示范区。④依托揭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致力打造“三色旅游”(即绿色、古色、红色“三色”之旅)品牌,创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使之成为东南沿海城市人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⑤把发展旅游业与乡村文化结合起来,发展乡土文化,民俗旅游。要以线路为纽带,打破地域概念,加强整合包装,全力打造以玉湖、洪阳为代表的全市八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特色乡村购物、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特色乡村游线路。⑥大力开发海洋文化旅游。依托惠来滨海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建设重化能源基地、发展海港经济对旅游市场形成巨大的需求,打造“海港经济滨海度假观光旅游聚集区”。⑦凭借独特的华侨文化优势,打造广东省首家以茶田、果园、湖景、生态林区等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的区龙头旅游产品之一,乃至国家5A级旅游区“八国风情旅游度假区”,打造粤东华侨城。

(2)推动产业创新,激发产业活力。要积极引进有实力、大品牌的旅游公司落户揭阳,要主动与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合作,推动旅游企业向品牌化、集团化发展,提升揭阳旅游业的竞争力。

(3)推动品牌塑造,提升产业影响力。首先要把旅游推介与城市形象宣传相结合,大力宣传推介“岭南水城”城市品牌。其次要大力兴办节庆活动,增强外界对揭阳旅游的注意力。再次要注重旅游文化的挖掘,重点推介揭阳市优势文化旅游产品。最后争取在国家主流媒体推介揭阳旅游,提升揭阳旅游的知名度。

作者:杨晓英

旅游业法制环境完善分析论文 篇3:

基于旅游经济新常态下的南昌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基于目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下,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南昌市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特征,透过现象深究其本质原因,最终提出了有关南昌市今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南昌市 旅游业 发展趋势

从南昌旅游业宏观发展来看,我市旅游经济运行的市场基础更为牢固,大众化旅游层面特征越发凸现,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彰显。随着《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等一系列承载国家战略性意志的文件出台,标志着旅游业的法制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乘数效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但就目前而言,南昌市的旅游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与挑战。

一、南昌旅游业今后的发展趋势特征

(一)如今的旅游消费需求倾向正从统一走向分散。以前由于旅游资源和产品较为匮乏,旅游市场化水平较低,需求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部分旅游市场的垄断现象较为严重,“以产定销”的现象容易造成旅游产品标准化、雷同化。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传统的千篇一律式的团队旅游正日益被淡化,传统的旅游业将会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基于物联网与务联网为载体,未来旅游业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特征会愈发显著,而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取向将会成为旅游市场中的新常态。据不完全统计,96%的境内游客和65%的出境游客都倾向于自主选择旅游目的地,利用互联网络和智能手机,根据旅游攻略独自完成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我的旅游我做主”的时代已悄然来临。

(二)随着移动网络化的普及,致使旅游市场成为更为开放、透明的环境。当前旅游者通过智能手机的GPS、百度地图、打车软件、携程、去哪儿、好游等旅游企业开发的手机在线APP系统,使得自助游、自由行能够无障碍地进入当地居民的公共生活空间,使游客可与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完全的亲密接触。旅游市场中更多的文化创新和商业创意来源于一个更为开放、透明、竞争的市场体系。

(三)南昌市旅游共公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将会面临空前的挑战。在一个愈发分散、开放、竞争、个性化的大市场中,要想使得旅游产品质量以及目的地形象得到全面提升和保证并非易事。以往旅游目的地政府可以主导旅游资源配置,通过以旅行社团队统一接待的形式来实现在封闭旅游市场环境内的正常运行。但是随着目前旅游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凸显,竞争化程度的加剧,政府如何向广大且分散的游客提供更富当地特色的旅游公共服务产品?如何引导那些即使在没有旅行社和导游引领条件下的游客也能顺利地完成其旅行?如何在大众创业和市场主体创新的进程中寻求产业促进和运营监管之间的平衡?这些都是政府将要面临的全新挑战。

(四)旅游市场中的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特征将愈发凸显,竞争的主战场逐渐转变为虚拟网络。伴随着不同产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相互兼容,从而导致各种行业产品彼此融通,最终产生行业融合的巨变,这也使旅游产业的市场边界正日益模糊。文化产业、绿色生态业、电子信息业、金融业等多种行业已与传统的旅游业深度融合,这必将影响整个市场的运作模式和竞争规则。

二、基于以上旅游市场新常态下的建议

(一)在当前旅游消费经济的新常态下,南昌旅游业应着重利用信息化技术、产业大数据模式等高新技术推动传统旅游经济的发展,走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跨越式发展之路。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以云计算、移动通讯、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步让广义的大规模私人定制、个性化的需求满足成为现实。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变了原有旅游生产函数的外生变量,由此获得的经济产出效应往往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政府应当在完善旅游城市的信息化体系中扮演主导角色,积极开展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旅游资源及服务信息数据化的建设,通过对大数据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从而积极地利用市场商机,较大地挖掘市场潜力,最终充分地释放信息化改革给旅游业所带来的红利。利用南昌市目前较为完善的高速交通和私家车普及的优势,让老百姓在旅游出行中,获得信息的边际成本降至为零,这将极大地刺激旅游消费动机,促进大众旅游的迅猛发展。具体来讲可从旅游市政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南昌统一的旅游景区数据服务平台、旅游及公共服务机构网络数据共享等几个方面打造和完善,从而有效地增强本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通过旅游信息化的完善还有助于提升政府行政部门的旅游公共服务、整合管理水平。旅游产业统计数据很难精确。如游客数量统计、游客满意度调查、游客流量预报,利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这些数据将会被精确地统计,便于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与当前市场环境相适宜的且行之有效的旅游公共服务政策。

(二)积极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旅游市场,进行旅游产业投資、大众创业,敢于打破旅游市场垄断制度的藩篱,积极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大力创造条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和草根创业,降低旅游市场的准入门槛,防止某些旅游资源领域的垄断性经营,明确市场主体的产权关系,尤其对国有旅游企业进行深化改革,使旅游市场主体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有效地发挥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推动作用。政府应成为旅游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者,致力于服务市场主体、进行宏观旅游环境优化、旅游目的地营销、南昌市旅游公关形象推广等诸多领域的主导者,为南昌市旅游产业朝着统一、开放、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而努力。

(三)明确南昌旅游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城市形象中的定位,积极创造鲜明统一的旅游品牌,避免重复建设、无效利用和无序竞争的局面。继续丰富并完善南昌市的旅游产业链条,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特有的市场形象来打造食、住、行、游、购、娱,适应各种消费层次的旅游产品线,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即保持鲜明而统一的主打旅游品牌形象,但产品的形式、种类、层次应尽量体现出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以便迎合当前更多旅游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政府应主动承担并发挥南昌市形象推广的重任,将南昌形象走出去,请超级人气明星来代言,此外南昌品牌形象的建立和推广还需结合当地特色优势,以优势产业和特色服务业为依托,通过影视、歌曲、娱乐、餐饮等相关时尚产业为手段,极大地彰显南昌旅游的无形魅力,使之成为南昌旅游新形象的有形载体。

(四)在今后的旅游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在还应当以大众旅游作为主要服务目标,从很大程度上完善旅游目的地散客接待服务体系,其中包括便利的旅游公共交通系统、便利的旅游导引系统、中英文标识、银联卡支付服务、公共WIFI(景区景点、公交站台等公共区域设立免费WiFi点供游客进行查询交通信息和旅游咨询,这也是一个旅游城市友好开放程度的体现)、中转服务等。此外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不断完善南昌市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立一个集呼叫中心、信息发布、综合宣传、智慧推荐、交易服务、物务信息等功能为一体的实时的、个性化的、用户自我服务的公共信息服务综合支撑系统。实行市场运作机制,建立综合的运营支撑。例如为南昌的景点景区设立开发专业的智能手机导游讲解APP服务系统,一方面可为个人游客的线路指引、导游讲解、服务消费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游客点击下载此软件,也为景点景区形象乃至南昌市整体旅游形象的推广点赞。从电子商务营销的层面来看,以此作为南昌公共旅游服务信息化的载体,通过个人信息、商业信息、公共信息、个人经验信息在传播方面的聚合效应,可让南昌市旅游品牌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智慧旅游、科技创新、个性需求、自助服务将会成为南昌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新亮点!

三、参考文献

[1].李佳妮, 智慧旅游: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吉林日报,2014年03月27日;

[2].戴斌,我国旅游业“十三五”发展思路探讨,《旅游学刊》 2014年10期

【作者简介】胡亚光,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旅游管理。

胡建华,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作者:胡亚光 胡建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构建信息平台的医院护理论文下一篇: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