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素描教学的几点探究

2023-01-15

我国自“五四”时期以来, 老一代艺术大师徐悲鸿、林凤眠、刘海粟等人出国留学, 归国后创办艺术院校并把欧美及日本艺术教育体系借鉴过来, 从当时的专业设定及课程设置的基本状况来看, 教学体制自设定至今无多大改变, 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 改变了传统的单线师承、师徒授受的作坊式教学, 将我国绘画教学带入了严谨规范的层面, 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写实主义画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优化系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发现一些负面效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 各大院校贯彻契斯恰可夫教学法, 以长期作业为主, 强调深入真实地再现对象。这种学院式教育在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之外, 使绘画艺术仅成了单纯的技术和技巧性传授, 造成了长期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和相互内容的延展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孤立地消化, 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无法成功地诱发学生的艺术灵感, 把充满创造性的宝贵年华消磨在对物体无休止的再现中, 以偏概全, 单纯实行以写实为核心的艺术教育, 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艺术修养的狭隘性, 会扼杀学生艺术才能的独创性, 这不仅不能适应绘画学科的发展, 更加不能适应设计学科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 作为造型艺术基础训练的素描教程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现代绘画与传统绘画之间功能的变异。绘画艺术正在由单一的写实性模式向多元的表现性、抽象性发展。面对现代绘画的发展, 作为绘画基本语言的素描也不能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结构体系与前进方向。

近年来, 美术教学的改革逐步深化, “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应当说, 对于这个问题, 目前众说纷纭, 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就艺术本质而言, 其争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具体的运作, 即关于基础训练、技巧传授的方法上, 还没有深入到素描艺术的本质之中, 甚至出现了所谓搞“油画素描”、“国画素描”、“雕塑素描”、“设计素描”等的意见。我认为这种根据专业特色而划分的素描样式, 看起来似百花齐放, 其实是在某种程度地远离素描的本质。因此, 最为重要的, 应该是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重新认识素描艺术及其功能, 以还其本来面目。

谁也不会否认, 在中国素描造型早已达到了很高水平, 并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绘画语言了。在西方, 素描则更早就经历了一个从作为辅助手段的从属艺术, 到独立的艺术形式的演变, 并成为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了。今天, 素描不仅可以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用来训练艺术家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还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来进行艺术构思和创造。正如安格尔所说:“除了色彩, 素描包括了造型艺术的一切。”当然, 还是如他所说:“素描中包括着艺术的尽善尽美。”

素描既然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那就要具有一切造型艺术的一般规律、特征。而目前, 在一些高校教学中还存在着把素描从艺术的范畴中剥离出来的现象。素描教学, 自五六十年代以来就以苏式教程为主体的素描教学方式, 并沿用至今。这种教学以长期作业为主, 要求学生在画面中表现出体积空间, 形体结构, 人物特征, 情绪气氛等各种客观现实,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全因素素描。它虽然可以达到训练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的目的, 但这种方法几十年来一成不变, 久而久之走向模式化, 机械化。安排科学理性以及表现客观对象的能力固然重要, 但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学科, 显然缺少不了感性和想象的空间, 更何况, 外部世界迅猛发展的今天。“全因素”、“纯写实”依然是绘画基础素描训练的唯一模式, 从某种角度讲, 仍难满足化时代的学生对艺术基础训练之需, 和他们那强烈的求知欲。尽管现在的教学已由过去“苏派”一统天下的局面, 发展为连同“法派”、“德派”等在内的多种风格并举的艺术形式。但是, 就其本质来看, 还有很大的革新与发展空间。我认为, 在教学活动中, 只给学生讲述结构、明暗、虚实、比例等这些早已烂熟了的东西, 与其说是让学生描绘对象, 不如说更多的是在描绘既定的“经验”和“规律”。这种素描教学虽易于接受, 易于检查, 但却局限了学生主体性的介入, 缺少了对真实的追问, 说到底是一种停滞在纯技术的层面上, 很容易走向逐渐走向刻板、僵化, 其画面形象虽然比例准确、结构严谨、色调层次变化也不无维妙之处, 但不无死气沉沉, 缺乏生气之嫌。

技巧与样式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对技巧和样式的学习和创新当然比较容易在形式上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是真正打动观众心灵的因素, 终究是内在的精神, 即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他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毕加索在阐述关于对象表现的关系时曾说“我不是模仿自然, 而是面临自然并利用自然”, 他所谓“利用自然”是把客观对象作为一种参照的客体进行的视觉的分解, 然后依照主观精神的体验重新加以组合, 创造是“高于生活”的创造。蔡若虹先生曾指出“理想的美比实际生活更美。从某种角度讲, 素描是绘画者精神境界最朴素最直接的表达方式。那么, 它就不应有固定的模式, 就是说, 无论是谁, 每个人眼中都有可信的, 属于自己审美情趣的东西, 就都能表现出作画者所感受到的素描对象那生动、和谐、以及合乎规律的美。比如都画人体、米开朗琪罗就博大沉雄、刚健庄重, 颇具表现力;鲁本斯则以生动而准确的线条, 寥寥数笔, 赋予了绘画对象以生命力。而凡高的素描又不乏稚拙中见深刻, 朴实中见真诚的特征。仔细读来, 上述几位的作品每一处转折, 每一根线条都是那样生动、内涵丰富。正因为如此, 它们虽风格各异, 却都能给人们带来舒畅的感觉。所以, 素描教学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思维才智和创造力, 培养和树立其自身感受的信念与信心, 努力破除单一的技巧模式。

现代素描教学应融入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体验, 从课题设置的确定, 到教学目的的实施, 都应有意识地渗透现代美学思想和价值取向, 尊重个性, 建立师生间的相互包容和默契, 提倡创造性思维, 拓展素描的宽泛性。要把造型的普遍规律纳入艺术规律的个性表现中, 使艺术个性自然地渗透到画面中, 以昭示绘画者个人的审美精神和创造内涵。我想, 倘若做到了这些, 就将使我们的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 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要:现代素描教学应融入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体验, 提倡创造性思维, 拓展素描的宽泛性。要把造型的普遍规律纳入艺术规律的个性表现中, 使艺术个性自然地渗透到画面中, 以昭示绘画者个人的审美精神和创造内涵。美术教学过程需要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重新认识素描艺术及其功能, 以还其本来面目。

关键词:美术教学,素描艺术,本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建设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下一篇:《提高采收率原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