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讨会总结讲话

2022-11-30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战略研讨会总结讲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战略研讨会总结讲话

文章标题:在旅游兴市战略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市委中心组这次“旅游兴市”战略课题研讨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各位发言的同志做了充分的准备,效果较好。**总经理介绍了**旅游开发建设情况,深圳市锦绣时代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周志辉总监介绍了**开发设计规划情况,盛华、章荣、成波、泳海同志分别就江津旅游如何在渝川黔“

金三角”中起主导作用、创造旅游环境、培育市场主体以及整合旅游资源等方面作了很好的发言,为进一步确立我市旅游产业定位,加快“旅游兴市”进程,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建设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将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刚才,熊雪、德伟和树人同志也都讲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下面,就如何推进“旅游兴市”战略谈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坚定信心,加快建设蜚声中外旅游胜地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也是关联度大、牵引性强的产业。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大家形成了共识:江津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把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是江津的必然选择。为此,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战略思路,把旅游工作摆上了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两地一中心”的宏伟目标,把建设“以**为龙头的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作为建设“两地一中心”战略的重要内容,把“旅游兴市”作为与“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和谐江津”共同作为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把加大以**、中山古镇为主的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作为近期旅游开发的重点。以过近一年来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旅游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天市委中心组召开旅游专题学习会,目的就是肯定成绩,分析形势,找准差距,坚定信心,动员各方力量,为把江津建设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而努力工作。

(一)肯定成绩,找出差距

半年多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花了大量的精力调研、研究旅游工作;市委常委会也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完善服务,强化监管,为入驻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市人大、市政协积极为旅游建言献计、出谋划策。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为重点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旅游市场出现近年来少有的火爆景象,在旅游人次、门票收入、综合经济指标等方面都开创了历史新高,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古文化旅游等各种旅游形态受到游客的青睐,实现了“六个”创新。

一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体制性障碍是前些年制约江津旅游发展的主要矛盾。市委、市政府把理顺管理体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作为促进**旅游大发展的首要工作。在去年成立**风管委和**森管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体制,建立了**管委会特效机制;成立了重庆区县(市)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旅游监察执法大队。为营造全市上下关心旅游、支持旅游、宣传旅游、服务旅游的发展氛围,向全市人民提出了“事事关系江津形象,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号召,并发动市级部门开展“为江津旅游办一件实事”活动,基本形成了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是创新景区开发运作模式,景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快。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九易其稿艰苦细致谈判,与重庆新华集团成功联姻,实现了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三权”分离。根据合同约定,未来3年内,新华集团将在**投资2.2亿元,对景区游道、景点打造、宾馆等附属设施进行全面建设,未来50年内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新华集团进入后,精心组织,全力投入,认真履行合同。截止7月底,新华集团共投入资金5037万元。其中,按时拨付了首期合同资金2000万元,为**森管局偿还欠款1180万元。同时,投入1700万元,加大景区开发建设力度,**旅游接待水平和档次明显提高,景区面貌焕然一新,这充分说明了我们与新华集团的合作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这条路子比较成功。

三是创新旅游发展理念,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发展理念是做好旅游发展规划的前提,科学的发展规划则是推动景区开发健康有序的基础。3月,我们邀请了国际知名规划大师、原新加坡规划局长刘太格先生对**进行概念性规划指导。随后,我们开展了双福至**旅游观光线整治活动。双福至**旅游观光线概念性规划即将出台。重庆新华集团也聘请深圳锦绣时代旅游策划公司对**旅游开发进行了深入调研、市场分析和目标定位,提出了千瀑千姿、赤壁丹霞、先巴文化、原始森林的新**概念。在大量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旅游局组织专门力量,吸纳多方意见,编制完成了《江津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6月,“川黔渝生态旅游金三角”旅游发展规划在成都通过专家评审,**在

“金三角”旅游开发处于龙头地位,区域旅游合作也将逐级纳入所涉及地区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3月,以聂帅陈列馆和聂帅故居为核心的“红色旅游”项目纳入了国家红色旅游100条旅游线路和重庆市“一地六区十线”。目前,重庆市红色旅游规划已全面启动,计划首期投入9.1亿元,重点打造刘伯承纪念馆、红岩村纪念馆、歌乐山纪念馆、聂荣

臻元帅陈列馆以及赵世炎烈士故居等5大红色景区。

四是创新旅游投入体系,接待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了营造完善的硬环境,今年以来,市政府和新华集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对景区道路交通、宾馆、公厕进行了建设和改造,使景区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观,服务和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为打破**景区交通瓶颈,消除长期安全隐患,在经费缺、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完成了望乡台至大洪海5.6公里景区公路改造,投入400万元安装了付四公路及景区公路“生命工程”。重庆新华集团新修了入山大门,维护了景区公路,修建了标准的游步道,对宾馆进行了维修。同时,积极引入重庆高投司投资我市旅游公路建设,目前,**至中山古镇、**至佛宝、习水以及付家至綦江中峰高等级公路正在规划测设,预计年底可动工修建。

五是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为积极宣传我市旅游产品和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市委、市政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将旅游发展资金从每年50万元调整为100万元,并以每年不低于10的比例递增,切实加大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江津电视台开办了“旅游兴市”栏目,《江津之窗》也重点关注旅游业发展和宣传我市旅游景区(点)。及时出台江津市民游**优惠办法和旅游企业招徕优惠政策,极大地激活了市民的宣传参与热情。“和谐奋进新重庆”启动仪式在江津举行,重庆新华集团在全国书市开展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效果都比较明显。同时,通过制作旅游风光片,在北京、解放碑等地设置户外广告,到重庆、成都等主要客源地宣传推介,召开新闻发布会等,进一步拓展了我市旅游市场。

六是创新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品位进一步提升。前段时间,盛华同志牵头开展的挖掘中山古镇文化内涵课题工作,切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抓住了中山古镇发展的灵魂,点子很好。中山古镇主题形象口号和楹联征集活动效果也非常明显,受到网易、搜狐等国内外媒介的广泛关注,为推介中山古镇、宣传江津旅游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但是,与国内和周边其它发达旅游城市和景区相比,不管是旅游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我们的差距都很大。主要表现在核心价值不突出,形象定位不准确。存在着旅游思想认识、资源整合不够,形成大格局的合力不够,资源保护不力,景区开发建设滞后,旅游管理有待加强,服务质量特别是旅游从业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上半年,九寨沟接待游客万人,旅游综合收入万元,同比分别增长;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接待游客101.53万人次,同比增长73.9。

(二)总结经验,理清思路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各部门对旅游工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的结果,是创新模式、寻求突破的结果,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的结果。面对国际国内旅游业激烈竞争的严峻态势,对照我们的薄弱环节,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只是阶段性的,是一个低水平的发展,纵比有进步,横比有差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盲目乐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旅游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旅游经济的重要性,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地一中心”奋斗目标,深入实施“旅游兴市”战略。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大开放、拓展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效益优势转化,全面提升江津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坚定不移把我市建设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

(三)把握形势,坚定信心

江津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位优势良好,形成了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重庆市最佳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为代表的自然和文化相映、历史与现代互补的独特旅游资源。通过10多年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服务配套功能不断完善,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当前,旅游发展正面临大好机遇,我国的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黄金时期”,即将步入“大众旅游时代”。2007年把旅游业打造成重庆市新兴支柱产业,2010年把重庆建设成中国旅游经济强市,这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开局前作的战略部署。在去年底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王鸿举指出:要把长寿湖和**打造成蜚声中外的国家级景区。并提出了“川有九寨天堂,渝有四面风光”的殷切希望。作为重庆旅游资源富集地之一的江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正在建设的绕城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的渝滇高速公路、**出境公路以及付家至綦江中峰的高等级公路,将极大改善我市的交通现状和区位状况,大大提高我市旅游的可进入性。面对这催人奋进的形势和大好机遇,我相信不只是旅游业,每个部门、每个江津人都会感到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应该在这个旅游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舍我其谁,主动出击,轰轰烈烈干一番丰功伟业。这一点希望同志们形成共识。目前,旅游资源、开发主体等旅游开发要素都已具备,需要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以“旅游兴市”为已任,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二、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整合资源,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一)管理机制与投资体制

目前,我市旅游管理机制仍有不适应市场变化之处,存在着一些弊端。如,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旅游理论知识来武装,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水平,管理上随意性较强;景区内仍然存在着多头管理,造成开发业主无所适从;管理触角浮与表面,没有深入基层,面上的管理多,细节管理跟不上,有权的管理不好,想管的没有管理权限。我们要创新旅游管理机制,**水利、文物保护等管理可以尝试采用**森管局的模式。由于旅游发展滞后,我市旅游投资业主构成单一,开发模式较为传统,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通常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缺乏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无法得到保证,对旅游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我们要引进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集团进行投资开发,严格在规划的前提下经营。市委、市政府对**管委会旅游体制进行进一步完善的目的,就是一方面要做好监管,对景区开发严格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一方面,对旅游开发项目实施营造旅游环境,做好优质服务,加快景区开发建设步伐。

(二)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

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战略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也是江津旅游正在借鉴的路子。要按照“规划出项目,项目引资金,资金促发展”的思路,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发挥好在编制规划、资源控制、政策引导、行业管理、管理体制、安全监管、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努力实现从管企业到管行业、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转型升级。既要防止缺位,又不能错位。突出企业在景区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客源市场拓展、旅游经营服务、旅游产品和商品开发、销售等方面的主体地位,促进旅游企业向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实行旅游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三权分离”,推进景区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属地化,培育和壮大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市场运作,不代表把旅游开发经营权转让后,政府就完全排斥在外。一切旅游活动都由企业随心所欲,政府就不再“干涉”,有了问题不能事后弥补,而事前一无所知的现象坚决不能出现。

(三)产业联动与统筹发展

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消耗资源少、投入产出比高,劳动密集安置就业空间大,市场需求量大面广,是发展潜力巨大的综合性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关资料表明,旅游业直接涉及14个产业,间接影响47个行业,投入1元钱,就会带来7元钱的收益。旅行社业、旅游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业、旅游商贸业等构成了现代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要素,不仅是行业的主体,而且是对外服务的窗口。因此,要重视它们在整个旅游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交通运输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基础条件,要加强建设和形成完备的旅游交通体系,切实解决旅游的可进入性。要配套完善餐饮住宿业,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在延长旅游产业链中,关键是要发展壮大旅行社业。景区需要旅行社来宣传和推出,市场需要旅行社拓展和巩固。(大足石刻是我市惟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历来备受各路旅行社追捧。但是,6月份,市内十多家旅行社均称:改推别的线路,冷落大足石刻。并称“只要顾客不点名要求去大足石刻,一般都不推荐”。旅行社称,冷落的原因是该景点门票涨价60,而且涨价后给旅行社的回扣并不见涨。按照各旅行社提供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大足石刻的游览人数和去年同期比直线下降,这个现象要加以重视)。

(四)区域合作与交通建设

实施区域合作、共享旅游资源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不合作经营,江津将独木不成林。要按照区域旅游“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客源互流”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与川黔渝其它省市的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宣传促销、无障碍旅游措施。要加快区域合作,必须加快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相互通达,才能实现互相促进,资源共享。要做好与重庆高投司的衔接,抓紧完成中山至斑竹园、**至佛宝、**至贵州习水出境公路以及付家至綦江中峰江津段高等级公路的前期测设工作,确保在年底前能动工修建。另外,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至重庆旅游专线车和整合交通收费。**至重庆一直无旅游专线车,重庆游客非常不便,请分管领导加以关注。江津至**途中138公里就有5个收费站,总共收费54元(小车),给游客造成极为不好的影响。

(五)整合资源与资本运营

地区间、行业间资源整合共享,互惠互利;地区内、行业内将同类自然资源分散经营变为联合经营,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增大旅游规模,加快建设旅游胜地的关键。江津旅游资源比较分散,资源一直未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要按照创建旅游胜地的标准和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对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期建设,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产品互补、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政府可以采用拍卖、转让、租赁、承办、委托经营等方式,建立以“资源换资金”、“资金促发展”的资本运营模式,组建旅游发展公司,培育出江津自己的旅游产业龙头企业。

(六)全民教育与环境优化

市民素质和形象、市民旅游服务意识、善待外来游客和投资者等方面,都是旅游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对人才素质要求很高的行业。搞旅游既要懂文化,又要会经营;既要长于策划,又要会宣传营销,还要善于协调。目前,我市存在着对旅游认识不够、从业队伍素质不高、市场秩序不规范、安全仍有隐患以及开发建设滞后等影响旅游发展的软环境问题。从现象上看,是管理不善和投入不够的原因,其实质是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影响了全市旅游形象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992年,峨眉山还是全国脏乱差景区,而现在成为了全国文明景区。他们的主要措施就是强化政府管理,努力实施交通便捷、景区质量品位高的“快旅慢游”,环境宽松、监管严格的“放活管严”。就要从政策、人才、投资、服务、环境等方面入手,在管理水平和服务上寻求突破,在旅游发展突出问题上寻求突破,在景区建设和配套功能上寻求突破,治理和优化旅游环境。

要提高旅游安全管理水平,把旅游健康、安全工作与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结合起来,营造出真正让游客感到安全、舒心、满意的旅游环境。当前,已经进入伏旱天气时段,要重点抓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水上安全、森林防火、食品卫生等工作,确保安全度夏。各旅游镇(街)、旅游企业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积极、认真排查各种安全隐患,找准薄弱环节,突出重点进行整改;要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在危险地段及时设立和完善标志、标牌;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真正使安全工作取得实效。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加大监管和督查力度,协调配合,打好总体战,全力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共同构筑牢固的安全防线。

三、系统研发,找准定位,精心策划,塑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一)突出特色与准确定位

摸清家底,了解资源,明确资源优势和劣势,是旅游策划与规划、开发建设与经营发展的基础。要突出特色,找准旅游发展定位,就要研究江津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江津有“一山、一镇、两人、两联”,即**,中山古镇,聂荣臻元帅和陈独秀以及天下第一长联和天下第一奇联。**独特的自然资源,中山古镇的古镇文化和桫椤树群,两个伟人以及两幅长联都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唯一或稀缺。(据柴民介绍,上周,他冒着生命危险发现了中山古镇成片集中的桫椤树群有三处,共有5万多株,分布面积达数平方公里,是继贵州赤水之后,中国较大的成片集中的桫椤树群,可谓“价值连城”,可策划中国侏罗纪公园)。因此,我们要做好文化与旅游的衔接,按照“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古文化旅游”这“三大品牌”的产品结构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推出精品的基本思路,以独特的文化特色融入渝川黔“金三角”和大三峡旅游经济圈,依托幽静原始的自然生态风光、古镇民风商德与民居建筑格局,营造文化特色、自然风光兼备的休闲度假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挖掘内涵与提升品位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物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江津古有尚书江渊、“联圣”钟云舫,近有荣臻几水、独秀鼎山,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先巴文化、宗教文化、楹联文化、抗战文化、饮食文化等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文化资源更能反映江津市的旅游内涵和城市品位。将稀缺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交相辉映,才是江津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要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紧密结合,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着力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云南丽江:丽江的生态旅游建设不过10年时间,是什么原因让丽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声名鹊起,形成了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文化、三江并流、雪山高乐夫、世界遗产论坛、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等9大精品旅游产品?丽江既有古城魅力,又有现代气息;既大力发展了经济,又很好地保护了生态,其中的经验和做法是国家级、国际级的。即在丽江先进的生态建设、城市经营、旅游开发理念,给了我很多启发,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三)科学规划与开发建设

强化旅游规划是政府主导旅游发展的关键。本月初,在永川市召开的重庆市区县(市)委书记、区县(市)长会上,重庆明确了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议题为“十一五”规划工作。本月底,重庆市区县(市)委书记片区会将在江津召开,镇东书记亲自主持开展“十一五”规划专题调研。作好旅游资源开发规划,首先要突出高水准,其次要充分体现特色,其三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其四要坚决杜绝有规不依现象。**、中山古镇、红色旅游等重要旅游资源的规划以及全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都必须尊重规划专家意见,着眼于高起点、高水准。不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越有特色,就越有竞争力,要能让人眼前一亮,让人过目不忘,要做到“策划先行、规划发展”。旅游策划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策划的核心是旅游资源特性和旅游资源特色在逻辑上的合理延伸。(9月,香港迪斯尼世界公园将开业。迪斯尼世界公园既是大型的文化娱乐场所,又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发展,一个几十万人的小镇短时间发展了38家大商场,16家医院,200多家大酒店,10000多家商店,经济增长高达41,旅游热了,文化活了,商业发达了,经济增长了,其核心是策划,启示是什么?创新思维思维创新,超越旅游发展旅游)。

(四)打造精品与市场营销

目前,国内外旅游形势正在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型转变。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兼顾,精品打造与文化发掘相协调,加快产品体系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在重庆“十大旅游精品工程”中,**占了“三山一林”自然生态游(**、綦江古剑山、金佛山、万盛石林)和“西部金三角”跨省周边游二个席位。打造精品,要做到依托资源,坚持市场主导,注重消费定位,注重旅游产品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突出特色,完善配套,形成规模,进一步增强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市场除了景区质量、服务质量及旅游基础设施外,还要靠吆喝。前些年,由于旅游景区景点多,资源差异性较大,且开发经营的公司不一,过去很长时间,我市旅游宣传促销处于分散作战、各自为阵的局面,实际效果很不理想。(武隆就在这种局面下寻求了新突破。近年来,武隆在实现统一促销上探索出了统一宣传促销的经费筹集、决策使用和市场营销机制。一是在管理机制上,成立了武隆旅游营销资金管理理事会和武隆旅游营销中心,实行决策与执行分离,具体负责资金的筹集和安排使用。二是在资金筹集上,采取与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按一定比例在景区门票中提取宣传促销经费,同时,县财政配套了一部分资金。三是聘请专业策划公司与政府、旅游企业共同制定宣传促销方案,确保了宣传促销的科学性、前瞻性,解决多头促销、分散促销的问题。)

四、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旅游兴市”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我们已经有了良好开端。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旅游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强和改进对旅游工作的领导。要强化旅游主管部门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市场监管、督促检查、联系指导等管理职能,努力把全市旅游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领导干部到一般群众,都要牢固树立宣传旅游、服务旅游、发展旅游、支持旅游的观念,切实做到“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事事关系江津形象”。这一点,希望各位市级领导要带好头,从认识江津旅游做起。只有认识江津旅游,才能热爱江津旅游;只有热爱江津旅游,才能宣传、服务和发展好江津旅游。江津的旅游资源、人文历史了解多少,小至**八大景区128个景点知道多少,中山古镇的文化底蕴认识多少,天下第一长联背得几句;大至国际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旅游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旅游发展的市场规则……这些,都是我们宣传旅游、服务旅游、发展旅游的前提,是进一步理清旅游业发展思路,制定措施的基础和关键。

(二)突出重点,加大投入

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要坚持科学的旅游发展观,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反对“全面开花”。要运用“非均衡发展”理论和“田忌赛马”策略,选准突破口,培育主导产业,培植龙头企业,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打造旅游精品的重点就是以**为主的“生态旅游”、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为主的“红色旅游”和以中山古镇为主的“古文化旅游”这“三大品牌”。旅游精品打造,要坚持政府导向性投入,落实促进旅游发展的各项政策,用好用活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要积极争取旅游结构、旅游国债、天然林保护、乡村公路、扶贫开发和移民安置后期扶持等专项资金对发展旅游业的投入,重点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开发。要整合社会资源,组建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扩大项目融资规模,鼓励社会投融资发展旅游。要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创造旅游发展环境。

(三)保护资源,持续发展

发展旅游,要注意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保护也是政绩”。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让文物和古迹遗址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和后代,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开发与保护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发展旅游不能只看到两者对立的一面,实际上两者也有协调相融的一面。开发应基于生态环保来实施,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防止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四川成立了遗产办公室加强保护,“三江并流”叫停了27个小水电建设,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资源不可再生,不可复制。而为什么我们的景区有人说“山在哭泣!”(九寨沟先进经验)

(四)以人为本,规范管理

游客是旅游业将资源转化成资本的前置条件。没有游客就没有市场,再好的资源也转化不成资本。市人民医院就提出了这样的理念:病人可以没有市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不能没有病人。“游客是上帝”,“游客是旅游行业的衣食父母”,这一点对旅游行业来说勿庸置疑。急游客所急,想游客所想,为每一位游客提供尽善尽美的亲情式服务,不仅是对旅游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旅游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旅游业所有的经营决策、管理手段、服务措施都必须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要切实加大对旅游市场秩序的治理整顿,形成长效机制,为游客提供一个宽松、舒适、健康、安全的旅游环境。(最近,**派出所在**“8.6”龙潭湖翻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出警迅速、处置及时得当,理赔公正合理,确保了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景区的良好形象,深受广大游客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8月6日下午5时,**龙潭湖景区龙潭3号游船从卧龙沟景区载客返回距游船码头200米左右时,因相对而行的龙潭1号游船的浪花涌入游船内,引起游客惊慌,游客防备浪花向一边躲避,致使游船重心失去平衡,造成游船侧翻,18名游客全部落水。**派出所闻讯出动,立即组织全体干警奔赴现场开展营救和安抚工作,确保了全体落水游客的生命安全,并稳定了游客的情绪。当晚,为维护游客正当的合法权益,消除负面影响,**派出所全体干警连夜进行调查取证,积极协助开展理赔工作,直到凌晨3点。他们这种优良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五)密切配合,整体推进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主动协调,积极配合,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旅游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组织协调与公共服务,主动加强和相关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公安、工商、交通、建设、文化、环保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积极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宣传部门要把旅游宣传作为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企业为主、部门协同、上下互动、口径一致、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全力打造江津旅游整体形象。特别要整合林业、水利、建设、文化等系统管理的旅游资源,共同推动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共同强化旅游各环节、各方面的管理,努力形成推动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建立官员问责制和资格认证制,谁砸了牌子就砸谁的饭碗,在铁班子、硬队伍的管理中取得明显效果。市委、市政府对管理不到位、联动不及时、配合不积极的部门,要追究相关责任。

同志们,我市旅游业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市旅游发展新局面。

《在旅游兴市战略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来源于,欢迎阅读在旅游兴市战略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

第二篇:书记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书记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一年一度的学校发展战略研讨会。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就学校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思路与大家作一讨论,以期更好地谋划中学的未来。

每个成功的大学都有自己明确的发展思路。中大在“十五”期间历经的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因为学校找到了适合当时情况的发展思路。当

前,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具创新性的思维、更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去深入思考我校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问题,以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思路内涵很广泛,这里仅涉及发展路径和工作思路的讨论。

一、新时期学校的发展路径

在上学期的教代会上,校长提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即:“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力争到2024年建校一百周年时,把我校建设成为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提出这样的战略目标,不仅必要、也是可行的,是基于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我校内、外部环境客观分析基础上所作出的正确判断。

目前的中学,可谓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期。所谓“天时”,就是中国的崛起,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所谓“地利”,就是我校所在的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学术需求。所谓“人和”,就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全校师生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已初步形成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天时”、“地利”是外因,“人和”则是内因,有了这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我们的目标是一定会实现的。

从我校上述内、外部环境,使我想起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仅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就迅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目前,它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院以及主要的专业学院基本上都在全美大学的前5名之列。斯坦福大学发展和成功的办学经验对我们学校是颇有借鉴意义的。有学者总结其成功原因有三:一是“天时”。斯坦福大学的发展遇上了当时美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二是“地利”。斯坦福大学地处美国经济增长快速发展的西部“阳光地带”,所在的国际大都会旧金山,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三是“人和”。斯坦福大学具有一流校长和一流师资,还有着优良的校园人文环境。正是因为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和“人和”三个因素,斯坦福大学与硅谷地区有着良好互动并出现“双赢”的局面。一方面斯坦福影响了硅谷和塑造了硅谷;另一方面硅谷实际上也在塑造着斯坦福。现在的硅谷早已不是斯坦福硅谷,但是,作为一个独特的高科技社区,它拥有斯坦福并为斯坦福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世界性平台。

上述三者与我校相比较,颇有相似之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斯坦福大学学科优势也不仅仅在于工科,该校的人类生物学、植物学、物理学、教育学、法学、经济与管理学、医学等学科都堪称世界一流,其学科布局和我校也具有可比之处。

斯坦福大学校长把该校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坚持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定位及其学科发展特色;第二,始终把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结合看作是学校的主要任务;第三,将学术自由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第四,建立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密切合作联系,在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中实现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升,并培养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人才;第五,坚持研究的开放性和内在发展的逻辑性,把握机遇、不断创新。

上述斯坦福大学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在研究学校未来发展时认真思考和借鉴。当我就这次会议发言征求部分院长、教授意见时,有院长和教授提出,中学要努力成为“南中国的斯坦福”、“中国的斯坦福”。我理解这是中大人对中学未来的热切期盼和对学校发展有十足信心的表现。

为了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基于未来形势的分析,借鉴相关的经验,我们必须选择“强特色、重内涵、更开放”的发展路径。如果大家能够对这个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我想同志们在思考学校的发展思路时就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基础。

(一)、强特色

特色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特色是高校赢得社会关注、获取丰厚资源的重要因素;特色是高校参与竞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毫无疑问,没有特色的大学无法成为高水平的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打造“特色大学”。大学特色建设最重要的是办学理念和学科特色、专业特色与课程特色建设。

为了进一步凝练学校的办学特色,特别是学科特色,希望在座的院长们围绕以下问题认真分析一下自己所在的学科:该学科方向是否是本校的学术研究强项,是否体现了本校特色?该研究方向是否明显领先于其他高校的同类学科,相对地位明显?该学科方向是否在本学科中具有重大突破的可能,能够推动并带动其他相关研究方向发展进而占领学科的制高点并具有国际影响?该学科方向是否体现行业或当地经济社会建

设所需?

中大要自立于国内强校之林,以特色脱颖而出,至少在三方面需要进一步彰显特色:在学科建设上,要有一批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足够的显示度,在同行的心目中具有较为稳固的“不可替代性”或“唯一性”;在人才培养上,要有明显的中大品牌的亮点;在管理上,要充分发挥开放地区的环境优势,更加具有现代大学制度的特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

”。

(二)、重内涵

注重内涵发展是高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一个必然选择,是中学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外延拓展是发展,内涵发展则是更重要的发展,是更富有实质内容,也往往是难度更大的发展。注重内涵发展,需要我们在学校“十五”期间外延拓展和内涵建设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校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更加关注学校的投入产出和成本效率,更加关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更加关注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更加关注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能说提内涵发展,就可以四平八稳没有紧迫感了;内涵发展是着重练内功,着重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内涵发展不能急功近利,眼睛不能仅盯着表面上的“政绩”。

(三)、更开放

世界上越是一流的大学就越是开放的大学。中学从创办之日起,就是一所开放的大学。现在我们提出更开放,一方面是指要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另一方面则指要更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和科技竞争,以提升学校的实力水平和在国际上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二、新时期学校的工作思路

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已经明确,前面也提出了“强特色、重内涵、更开放”的发展路径。为了实现学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对学校新时期工作思路的基本构想是:贯穿一条主线;遵循两个理念;发挥三大优势;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突出做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贯穿一条主线

这条主线就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归纳起来,正如周济部长所说,教育以育人为本、办学以人才为本。换句话说,要切实树立学生和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善待学生、尊重教师,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首要考虑因素;要努力创造人才聚集和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学校的各类人员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学校新的发展。

(二)遵循两个理念

1、教学与科研并重。作为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搞好教学工作天经地义,但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同样不可忽视。这两方面都是高水平大学、研究型大学的应有之义。我们应始终如一地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理念,真正形成全校上下既重视教学又重视科研的良好氛围。作为大学的附属医院也同样,在目前规模有了较快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关注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更加关注教学、科研工作。

2、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发展。这是学校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和提升的重要经验;是体现学校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凸显学校特色的办学之路;是学校能够持续发展提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必须始终不渝坚持的办学方向。

(三)发挥三大优势

1、伟人建校优势。中学是亲手创办的,具有80多年历史、闻名中外的名牌大学,在中国近代革命和教育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我校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与“”和“SunYat-Sen”的校名息息相关,这是先贤留给我们的财富。的理想和事业,今天仍为中国人民所继承、发展和光大,在中国,只有我们学校作为先生手创的大学才有这种伟人建校的“殊荣”,我们要格外珍惜学校这一特有的优势。

2、人文传统优势。中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学校的历史是和一大批大师级教授、学者联系在一起的。他们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和开创学术新领域的勇气给学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是学校不可多得的人文传统优势,已经内化为我校的精神力量。希望每个学院都认真重视这种优良传统的力量,注意在学院的日常工作中,把学校固有的人文传统发扬光大。

3、区域环境优势。广东历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广东毗邻港澳并与东南亚联系密切,是内地联系海外的桥梁;广东还有泛珠三角这一广大的腹地。中大地处广东,不仅得风气之先,更早形成了开放性的传统,近年来广东省高强度的投入,更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广东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快速发展也为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一区域环境优势是学校今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经济和文化支撑。

(四)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1、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硬实力是学校能够量化的具体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考核评价,有助于我们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就像一个国家的GDP,SCI论文等硬实力指标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一种具体体现。有时候,不同学校之间在某些领域的竞争,其得失成败往往就取决于几个指标数字的差异。但是长远来看,包括历史传统、师生气质、校园文化、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要素的软实力,同样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有时候,这种软实力还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校既要重视扎扎实实打造真正过硬的硬实力,同时也要在潜移默化中营造软实力,要自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规律,切实做好各项工作,防止心态浮躁、急于求成的不良倾向。

2、发展学术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学术自由是繁荣学术、发展科学、探求真理的必要条件,是大学生命的真谛,是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之一,从长远看,学术自由有利于知识的创新和大学的进步。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代大学不再处于社会的边缘,而正日益成为社会的中心,因而无法回避时代赋予它的职责和使命,即直接服务于社会。实际上,发展学术与服务社会相辅相成。于个人层面而言,社会发展不仅为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社会本身也为学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和空间。世界上一流的学者,不管从事什么学科的研究,总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切的关怀。于学校的层面而言,积极为社会服务,更是应有之义。大学要通过学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要通过为社会服务来促进学术的发展。

3、整体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整体性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校本身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也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对自身的长远发展更有着整体的考虑。全校上下必须有一致的理念和理想,为达成对整体方向和目标的共识,还要有协调一致的制度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校的合力和整体实力。在强调整体性的前提下,还要关注多样性对于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要关注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员队伍在各方面的差异性。校长提出要重视学校管理中的差异性,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团结齐心,在大事上、在全局上保持一致、保持整体性;另一方面要承认差异,分类指导,保持个性。

4、立足本土与坚持国际合作的关系。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首先必须立足本土,尤其是立足广东。服务广东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不是画地为牢,更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广东的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全国的,为广东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中大不仅不会“沦”为传统观念上的“地方”大学,而且可以从中总结理论和经验,辐射全国。在立足本土的同时,学校还要不断创造条件,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上一流大学(学科)、一流研究机构、一流学者、重要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的联系,建立国际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

(五)突出做好五项重点工作

1、创新型人才培养。要进一步重视教学工作。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上,努力为本科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特别是要看到学校由于多校区办学,使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专业融合等受到了制约,本科生人数的增加造成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制约了分层次教学、创新性教育、人才个性化培养的空间,这些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面对竞争压力,学生的激情受到影响,好奇心受到压抑。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智商(IQ)固然重要,但好奇心(CQ)和激情商(PQ)则更为重要。一个拥有学习激情和发现好奇心的学生会比一个拥有更高智商但却缺乏激情和好奇心的学生进步得更快。学校要在这两个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要强调的是,2008年5月学校将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未来一年是迎评工作的关键一年。各位院长、系主任和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要重视这一工作,这一仗一定要打得漂亮。

要在教育理念创新上下工夫。切实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切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目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基本上还是知识应用范畴的培养)。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践证明,个性特征越强,创新能力也越强。在教学上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要在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管理上下工夫。建立多规格的人才培养制度。要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倡导人文课程、拓展基础性课程、重视综合性课程。继续推进本科教学的国际化进程,拓宽与国外大学的交流渠道。加强双语教学,鼓励并组织有需要和有条件的院系开展外语授课的课程改革。鼓励提倡教授上讲台。大力支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竞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要重视研究生教育。研究生院今年将推进以“分类培养”为基本内容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努力完善硕士研究生的学制调整工作,较大规模地推进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的进一步试点。千方百计地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科研贡献率和对于国家尤其是广东现代化的支持力度。要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优势,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水平。要与政府、企业广泛合作,建立专业学位教学实践基地。要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大力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更多的学科领域开展与国外院校的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工作。

2、科学研究与重点学科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建设思路和工作目标。我校下一阶段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思路是:整体推进建高原,重点突破筑高峰。这就是说,“十一五”期间,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总体水平要上新的台阶,稳定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同时,要下大气力支持鼓励若干学科或若干研究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力争“单打冠军”,成为中大的重大特色和品牌。

要加强学科的布局优化和体系建设。要构建以文、理、医科为基础,以工、经、管、法等应用性学科为主干的多学科相互交叉、促进、融合的学科体系。大力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大的繁荣与发展;积极抢占自然科学学科的制高点;不断加强文、理、医学科的交叉融合。要继续加强已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优先发展与国家、地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大力扶持有发展前途和潜力但目前显示度尚不明显的学科(方向)。

要突出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狠抓工作落实。一是科研组织创新。学校将根据学科发展基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建中学技术研究院,统管面向行业服务的若干实体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力争经过3-5年的建设,使其成为学校科研实力的标志和服务经济的窗口。学校鼓励文、理、医各学科根据各自特点,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和机制。二是加强领军人物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要加强领军人物的培养和引进,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空间;要通过专职科研编制和提高硕博连读的比例为领军人物配备科研团队,并赋予他们选择和考核科研团队成员的权力。要加强引导,领军人物要将把握科研方向、筹谋学科发展、培养学术梯队放在首位。三是抓好科研平台建设。要在重点领域重点投入,并积极争取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建设有中大特色的开放式科研平台。四是要实施分类指导与管理。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对不同学科、从事不同类型研究的科研人员,学校在职务聘任、业绩考核中,要建立不同的评价考核标准,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建立科研用房的有偿使用机制,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和重点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发展空间。

中学要在学术上更上一层楼,除了要有准确的定位、良好的制度,还需要我们的教师有学术追求上的大气:在学术资源竞争中,要敢于竞争显示团队力量的重大课题;在学术方向的选择上,要敢于冲击具有学术高峰意义的学术难题;在学术评价的追求中,要敢于问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学术大奖。

3、为经济社会服务。学校并不要求所有教师都要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但对于以应用性学科为主的学院,服务经济社会是不应推卸的责任。学校应用学科在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时,要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为提高和保持大学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与开发应用的一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学院(系)同样责任重大。我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要在成为党和政府的智囊团、思想库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的学者既要在学术领域争取理论的话语权,也要在社会实践领域,争取对社会经济发展重大决策的影响力。

实践经验表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面向行业并选准关键技术是获得大项目、有可能重点突破的两个关键环节。因为面向行业,表明找到市场;选准关键技术,才可能在技术层面深入,带动面上的研究,取得明显效益。当前,学校要抓住机遇,根据现有的基础和条件,面向行业需求,遴选和重点支持8-10个研究领域的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我校有多间附属医院,为地方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是学校为地方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4、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学校的内涵发展离不开人才作支撑。有了一流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才有一流的研究成果,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必须高度重视汇聚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术人才,这是学校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是必须始终不渝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我们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优秀拔尖人才和学术大师对学校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强校”的核心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要积极用好现有人才;努力培养年轻拔尖人才;大力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各个学科领军人物的引进和培养,团队建设与人员配备依然是影响学校加快发展提升的瓶颈。要继续推进各种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要大力提倡团队精神,以二期“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为依托,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组建从事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或国际重大科学与技术前沿研究的优秀创新团队。

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人才工作机制最主要的是评价机制和分配制度。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制定教师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注重同行和社会认可。正确处理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引进人才与本校人才的关系,从事业、感情和待遇等多方面关心各类人才。我校有一批30-35岁左右的年轻人,基础厚、能力强、发展后劲大,其中有几位在科研上可以说是冒了尖。这些青年学术骨干是学校的未来所在,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关心支持他们尽快成长。

注重细节的管理和服务。国外的著名大学,其实都非常注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细节上,让教师有主人翁的感觉。我们也要在校园生活的各种细节上给教师们更多的照顾,要让教师们有师道尊严的感觉。特别是在多校区办学的情况下,教师们奔波于相距上百公里的多个校区之间,学校更要加倍注意教师上课的便利和舒适。有教授建议,中学的各个校区,都应该有好的咖啡厅,有条件的校区(如南校区和北校区),应该有好的教职员会所。许多思想创造的灵感,还有学科交叉、融合的想法,往往都萌芽于大学校园咖啡座上有意无意的闲聊之中。我们高兴地得知学校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并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要加强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实验技术队伍、医疗服务队伍和后勤保障队伍的建设。根据其特点,建立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严把准入关,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改善其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今年学校利用二期“985工程”国际合作项目选派90名管理干部到国外进行短期培训,是加强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次重要尝试,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

5、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是中央在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要切实增强和谐校园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把中央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和谐校园建设涉及很多方面工作,当前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要实施管理创新。大学的管理创新要把握以下特点:依靠大量的基层创新;依靠劝说和自愿而不完全是行政命令进行的创新;依靠渐进的而不是突变性的变革进行创新;依靠边界渗透变革进行的创新;很多情形下是以无形的方式进行创新。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大学制度,总结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有中学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一个为教学、科研、医疗工作服务的完善、高效的管理体制。学校的管理工作在提供热情高效的服务的同时,要注重提高管理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引领性,学校的中层管理干部应该努力成为具有战略思维和前瞻意识的管理专家,在具体实施职能管理工作中,积极发挥对于学校相关工作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优化校、院两级资源配置,提高学院在学校宏观调控下的自主运行能力,成为学校的活力之源。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内决策咨询、执行、监督、反馈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坚持依法治校。在管理中要贯彻以人为本、尊重差异的原则。要注意人本管理、制度管理与契约管理的有机结合。

要继续完善多校区管理模式。从各校区实际出发,遵循各有侧重、动态调整、逐步完善的原则,规划和调整四个校区的定位。推进珠海校区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的转型;推进广州三个校区结构整合,建立布局优化、结构一体的大校区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做到四个深入推进:一是深入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二是深入推进校风建设,切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培育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学术风尚。三是深入推进校园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四是深入推进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要努力解决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深入基层,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教职工、包括离退休干部教师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校园后勤服务功能区域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后勤服务功能配套建设。学校有关部门近一个时期将对于涉及面较大,师生员工比较关心的问题分轻重缓急认真研究并努力加以解决。例如:南校区师生生活服务区的完善与扩建、加强附属二院南校区门诊部的服务与管理、做好南校区地下停车场规划设计工作、修改北校区校园规划,筹建北校区离退休教职工活动中心与地下停车场、加快珠海校区会堂设计与立项工资,扩建珠海校区有关道路、加快东校区行政大楼建设,进一步改善东校区教学区生活设施等。

要加强党建工作,为建设一流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进一步加强校院(系)领导班子建设。学校两级领导班子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水平。要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团结与活力;要改进作风,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服务水平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党员学习培训,完善党课制度,推进加大对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和选拔力度。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取得实效上下工夫。今年下半年,学校将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这是全校党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学校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要通过这次党代会,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凝聚人心,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上新台阶。

《书记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来源于,欢迎阅读书记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第三篇:在文化兴市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1年4月19日)

潘利国

我们的学习是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当前重点任务开展的。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实施“五个战略”是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兴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像人一样,城市也应该是有生命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力量,甚至是基因性质的力量。一个城市仅有骨骼和肌肉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心智。一个城市的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崛起,还需要心灵的崛起。城市不仅是人们聚集的居所,也应该是人们的精神家园。精神品质决定生活品质,卓越的人文品质成熟化,可以提高人们的认同感、满意度,进而形成自豪感和优越感,变成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城市文化的发展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今天这次学习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很好效果。会前,各位领导同志都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万勤部长带领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学习、调研、征求意见等基础工作,提出了我市《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刚才,万勤部长作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中心发言,有高度、有深度。建国主任、继慧市长和其他同志都作了非常好的发言,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个人收获很大,很受启发,我相信在座的同志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对于大家的建议,市委宣传部要认真研究、吸纳,进一步完善《实施意见》。我建议,把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大家的发言,形成一个综合材料,发到各县区和各部门,让没有参加学习的同志也能够学到今天的会议精神。

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施“文化兴市”战略

对于“文化兴市”的重要意义,大家谈了很多,也很全。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形成了一个高度共识,就是“文化兴市”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还具有战略意义。这件事不仅仅是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的事,而是全市的大事。当然,实现“文化强市”目标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而“文化兴市”是我们当前需要做的工作。万勤部长建议,到2015年构建起“文化兴市”新格局,到2020年建成“文化强市”。我看,这个目标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在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中,要突出一个“兴”字。要牢固树立“抓文化也是抓发展”的理念,通过文化的发展,为当前的各项工作注入动力和活力。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围绕人的发展和人的需求,全面推进文化建设。会后,要进一步完善这个《实施意见》,充分吸收今天大家提出的建议。要根据《实施意见》,制定一个十年规划,规划的重点在前五年。然后,提交市委常委会或者党代会正式批准,作为今后全市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此基础上,要制定一个具体实施方案,量化指标,细化任务,建立责任目标体系。因为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文化建设与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地区都有密切关系,只是侧重点不一样。既然是全市的事,就要分解落实,做到有检验、有考核。

二、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改善文化生态环境

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是两个概念,两者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今后,我们要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有些同志原来对文化内涵的认识是浅层次的,认为文化就是上学受教育、上课教跳舞等活动。现在,大家已经认识到了,文化建设是宽领域、全方位的,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下一步,市里要就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成立一个专门领导小组,而且要制定支持文化成熟化发展的若干规定。我们一定要从政治保障到政策支持、财力支持、人才支持等方面,营造一个有利于城市文化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同时,要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制定方案,加快实施,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来释放巨大的能量,调动一切积极性。

三、构建城市文化,打造“阜新精神”

我们的城市文化一定要体现先进性和时代性。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阜新精神”要成为阜新文化的核心。构建城市文化,打造“阜新精神”,前提是回答好“阜新文化是什么,„阜新精神‟是什么”的问题。我们要深入研究,把阜新文化和“阜新精神”的内涵提炼出来,形成明确的表述。然后,通过大家充分论证,把它们确定下来。要注意融合各类文化,做到融合“三色”而形成特色。一是黄色传统文化。“黄色文化”即东方文化(黄河文化)。比如,大家提到的国学。国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另外,阜新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许多先进文化,比如“三沟”文化、“太阳石文化”(“太阳石精神”是人们对煤炭的称颂),也包括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建”这句话深入人心,像这样的精神要进一步发扬光大。构建城市文化,非常重要的是倡导平等意识、参与意识,让每个市民以城市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中来。二是红色革命文化。这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历程中所创造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研究阜新的红色文化,有利于把握城市文化的精髓。三是蓝色海洋文化。“蓝色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美称,是与东方文化相对应的。我们要注意吸收西方科学、健康、先进的文化,把它融合到城市文化中来。只有从古今文化、中外文化和阜新原有文化中提炼出优秀文化基因,才能形成阜新特色文化。我们就是要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使之形成我市的巨大精神财富,成为市民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这种从宏观上建树的文化,必将影响到人们日常的具体行为。

“阜新精神”作为阜新文化的核心,一定要体现先进性和时代性。建议在“创业、创新、创优”的基础上,再加上“和谐、学习”。为什么要把“创业”放在首位,因为我市最大的矛盾和困难是经济总量不足,物质基础还不够,需要全市人民艰苦创业。文化发展本身也需要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幸福不是与财富的增长始终相伴随的,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幸福感就与文化生活的质量密切相关了。现在,我市的发展非常需要创新精神。“创新”就是要不怕担风险,敢为天下先,敢走前人没走的路。“创优”其实就是追求卓越。现在,一些同志存在着工作低标准问题,干事情糊弄糊弄就完事,缺乏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个问题需要认真解决。“和谐”非常重要,无处不在,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家庭的和谐、单位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大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城与乡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学习”是“文化兴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个城市不崇尚学习,是没有希望和活力的。搞“文化兴市”,首先就得学习,建设学习型城市,其实这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对于这些提法,我们要请有关专家帮助把关。提炼概括和构建城市文化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加以完善。

四、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

市民素质决定城市文化品位。在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过程中,从领导者到管理者,从干部到群众,都要有素质上的提高。当然,领导者的素质更加重要。应该说,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这个地区的领导水平。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层次、立体化、全面地提高素质。全市各个行业和各条战线都需要文化,包括工业文化、商业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等等。我们要围绕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精心设计各种载体活动。这些活动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也包括发挥品牌性活动的带动效应,使每个公民的素质都得到提高。

五、整合配置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我们要善于挖掘有价值的文化元素,把它转化成文化资本。要围绕城市发展和建设,按照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文化产业,提供文化产品。我们正在建设百万人口的城市,从城市功能的需求来看,很多第三产业项目还不够。各级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按照市场规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发展第三产业。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按照市场机制去运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第三产业。

六、加强城市管理,优化人居环境

我们要按照城市发展规律,加强城市管理,提升整体形象,在人们的眼中确实是井然有序,干净整洁。前一段时间,我市组织开展搞了清洁卫生、义务植树等大型活动。街道和社区的卫生干净不干净,看似小事,其实不是小事。只有从总体上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才能提高人们的舒适度、满意度、幸福度。

七、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注意保护历史遗迹

要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好各类场馆。“十二五”期间,全市和各区要建设哪些场馆,一定要确定好,每一年实施哪些文化基础设施项目要具体化。要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把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好,包括街道和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都要完善起来。同时,要抓好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这些文化设施要坚持公益性的原则,开展各项活动。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投入,配备必要的人员,不能按照挣钱不挣钱的标准来决定干不干。

在推进城市建设中,要保留城市的记忆,传承城市的人脉,弘扬和光大城市的文化遗产。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和控制,对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建筑遗迹,要适当保护,把该保护的一定要保护下来。市文化局要提出一些文化保护名录,经过批准后依法保护。城市的建设一定要对城市的历史负责,经

第四篇: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去年月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

今天,省市领导、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聚集一堂,出席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举办的主题为“确保国内一流,争创国际品牌”的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题研究和交流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整体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加

快四川中药产业发展。首先,我谨代表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出席研讨会的领导、专家、企业家和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医中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药现代化是以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中药。中药现代化的过程既是传统中医药的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传统中医药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过程。

四川是全国主要的中药材产地,中医自古就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说法。成都拥有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中药研究所等全国知名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医药科研实力在全国首屈一指,为推进中药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都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四川)基地位于区内,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知名的中药现代化骨干企业,如地奥集团、迪康制药、蓉生制药等。去年,成都高新区制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占全市的,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高度重视传统中药理论的实际应用,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众多知名中药现代化企业高度重视科研开发,积极依托省内大学和科研机构,不断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在发展祖国传统医学、不断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为产学研各方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客观地说,四川目前的中药现代化产业还刚刚起步,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力量弱,产品质量不一,产业规模小,缺乏高科技辅料,疗效无法真实反映,距离国际通行标准和大规模产业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希望通过今天的研讨会,能够找准差距,形成共识,立足四川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优势、科研优势和现有产业优势,以中药标准化建设为核心,以中药国际化为目标,加速推进四川中药现代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川药走向国际市场。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明确提出打造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打造以中药现代化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打造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基地三大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是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我们将充分发挥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的载体作用,努力打造科研开发平台和企业发展平台,为四川和成都地区产学研结合创造最佳的条件,提供最好的服务,推进产学研更加紧密的合作,加速中药现代化企业的聚集,加强中药品牌的打造,争取在成都建成全国一流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

成都高新区愿意与大家密切合作,共谋发展

新年即将来临,祝各位领导、专家和企业家新春愉快,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战略发展研讨会通知

为了推动公司改革和转型发展,进一步明确公司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广泛听取员工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建议,经公司研究决定,将于近期召开战略发展研讨会。现将会议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战略研讨会预备会

时 间:2015年3月3日(星期二)下午2:30

参会人员:班子成员、各部门经理

地 点:六楼会议室

会议主题:

1.公司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

2.如何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其他事关公司发展大局和全局的重大问题。

二、战略研讨会

时 间:2015年3月4日(星期二)上午9点

参会人员:班子成员、各部门经理、副经理、主任工程师、硕士研究生

地 点:六楼会议室

会议主题:

1.公司面对什么样的内外环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2.公司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

3.在日常经营和管理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关键绩效指标;

4.如何建立适应公司转型的激励机制。

三、会议要求

1.本次研讨会的与会人员要人人发言;

2.请与会人员围绕上述主题,高站位思考,精心准备,集思广益,深入调研,提炼出较为成熟和切实可行的思路、想法、策略和措施,并建议形成书面文字材料;

3.研讨发言要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4.不能参会的同志请向办公室递交书面请假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最能表达心痛的句子下一篇:质量证明文件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