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家长忠告范文

2022-06-26

第一篇:孙云晓家长忠告范文

写给学生家长的十点忠告

文/梁恕俭

一、相亲相爱:家庭环境最重要

温馨的家庭亲情给子女一个永远的心理依靠。父母相敬如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创业等美德对子女的潜移默化是长久而深远的。给子女一个可靠的经济保障不能少,而给子女一个温馨可靠的亲情环境更重要。您的子女能否给你敞开心扉,诉说他(她)的苦与乐,这对你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非常关健。只有经常保持这种坦城的交流,才能实现两代人的成功对接。因此,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投资。但不要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说教,就是让孩子学习,有时做做游戏、说说笑话,到野外郊游更有利于家庭教育。这一点,在学生的周记、作文中有很多表现。能感动、能教育孩子的,常来自于生活中琐事折射出的亲情。孩子的情商亦会在这种亲情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单亲家庭尤其要注重这一点,无论那一方,都应该关爱孩子,夫妻离异别甩掉作为家长的责任,不能剥夺孩子应得的父爱和母爱。这是法律,是道德,也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二、沟通交流:思想动态要把握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光荣、由坦率老实变成狡猾欺诈、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这些动态变化家长如果不能够及时把握,不能防微杜渐,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很可能导致对孩子失控。要让孩子明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还要让孩子养成并保持和父母沟通交流的习惯。父母则教育他们交友要慎重,同时告诉孩子要分清友情和恋情、团结与团伙的区别。教育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既要学会尊重自己,又要学会尊重他人,克服自卑或自傲的心理,敢于和善于与人交往、与人合作。注重教给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方法。如:学生与老师、同学与同学之间相处,既要民主,又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

三、劳其筋骨:力所能及勤使唤

在蜜罐中泡大的一代,没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不懂得稼穑之苦;没经受过缺吃少喝的困境,不懂得生存之艰;更没意识去悬梁刺骨卧薪尝胆,和平、寄生、富足的环境已经决定了他们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生活习性。再加上部分家长对独生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个别孩子都失去了基本生活能力。我在济南教过的一个学生,上高二了,每周末回家,其父都坐公交车来校接。我曾问这男生,自己找不到路吗,学生说,爸爸不放心怕出事。我又问,自己洗衣服吗,学生说,洗过一次,妈妈嫌笨手笨脚洗不干净就不让干了……惊愕间,该生还向我炫耀,他在家连地都不扫。

溺爱可谓是现代家长的通病,今天的孩子只所以像温室里的花朵那样经不起风吹雨打,就因为家长对孩子大包大揽、纵容护短、无限娇惯。想想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辈人(也就是各位家长的同龄人,我也算吧),咱们为什么能吃苦肯干事经得起摔打?道理很简单,咱们兄弟姐妹好多个,一生下来就被当成小鸡小狗养,在地上爬也少人抱,不动手就吃不饱,不干活就挨打骂。在那特定的年代,父母终日为衣食操劳,无暇关爱孩子,就是这仅有的关爱还要被兄弟姊妹分摊。想不到的是,这种刻薄的环境反而造就了顽强刚毅、知恩图报的一代人,咱们就像野草,生命力极强,不怕风吹雨打,不怕烧掠践踏,给点阳光就灿烂,享点露水都多情。哪像“八十后”“九十初”的孩子,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在“4+2”的狂捧乱护下,呼风唤雨,随心所欲;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对那些已经成为家庭核心的独生子女来说,事事为他人着想是天方夜谭,时时让自己满足才天经地义。由于家庭生活条件好了,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娇气,一干活就喊累,一遇困难就后退,碰到挫折就掉泪,吃不得半点苦,咽不下丁点气。俗话说得好:庭院中驯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这些没苦过心志、不屑劳筋骨的“抱大的一代”,如何担当得起天下之大任啊!

四、言传身教:青出于蓝胜于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身作则,在很多情况下胜过无数的语言。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又差,很多事情很多言语很多动作都是学着大人来做,在他们稚嫩的眼睛里,父母就是他们的榜样。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我的博文《形形色色的北京家庭》里,有这么一例(学生的作文片段):我有一个可爱而又古怪的妹妹,我妈妈从来不工作,爸爸好打牌,经常打到早上六点多。打牌时爱抽烟,不知道的还以为烧东西呢!爸爸是打牌高手,与他打牌的都是有钱人,有一个还是公司的董事长。师点评:我突然明白了你为什么敢彻夜“网游”……希望你能早日分辨是非。这个学生数学能考80多分,可英语语文均不及格,可见这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习惯太差,受家庭环境影响,懒得学习。

要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家长必须带个好头,作个表率。你要求孩子多学习,家长就要少搓会麻将;你想让孩子亲近老师,就不能埋怨诋毁学校教育;你想让孩子遵规守纪,你带着孩子开车时就不要闯红灯。聪明的家长会时时刻刻在孩子面前保持正面形象,而不拘小节的家长其孩子也多半大大咧咧。

五、察言观色:勿让黄毒害身心

十年前,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品学兼优,还当班长,因一时迷恋黄色书籍,沾染上了手淫的劣习。顿时精神恍忽,萎靡不振,随后成绩一落千丈。他不敢告诉家人,偷偷向我请教。我打消了他的顾虑,又帮助他整改,三周就让他恢复正常。后来,他给我看痛苦时写的日记,竟然都有自杀的念头,多么得可怕!

由此,家长还要学会察言观色,从子女言谈举止中也许会发现孩子渐渐跟某个异性同学交往过密了,其实这是生理趋于成熟导致的微妙心理变化。家长一定要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正确引导,既不能放任不管,亦不要棍棒相加。应当在时间上科学地提前教育,过早没有意义,太迟了恐怕抵挡不了欲望的冲击。内容上要引导健康爱好,充实子女兴趣。一定要避免子女接触不健康的书籍和音像制品,要防止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色情聊天。因为毕竟是孩子,自制力还比较弱。最好高中毕业之前都不要破例。两句老话,黄毒猛与虎;玩物丧志。切忌,切记。

六、控制花钱:俭以养德是祖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人云,万恶“奢”为最。“奢”是祸胎,是鄙俗,是坏兆,是恶源,是贪根。“俭以养德”是我们民族的祖训,世上的成功者,都有一个朴素的生活作风,很难想像一个在精神和生活上贪图享乐的人,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拼搏奉献,能够在困难面前赴汤蹈火。

我接触过的一个学生,父母都是成功人士,孩子寄居在亲戚家求学,也许为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缺憾吧,家长任由孩子花钱。没想到,每月上千的零花钱也填不满孩子欲望的无底洞。这个孩子居然花钱找人写作业,花钱泡妞,经常请客养着一帮狐朋狗友,还雇人帮他打架,最终因敲诈勒索进了看守所。这个孩子的毁灭就是花钱无度造成的,父母本以为钱可以给孩子幸福,殊不知恰恰是钱让孩子走上了歧途。

此案例虽然极端,但也足以告诫家长,要控制孩子花钱,要知道孩子的钱花到哪儿去了,要让孩子明白,哪些钱能花,哪些不能钱。毕竟,很多节外生枝的事都和钱有关,毕竟钱常惹出许多祸事来。

七、习惯养成: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活中,常常有很多小事,比如: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攀折花草,口吐脏话,谎话连篇……因其微乎其微,即使做了也无伤大雅、无关大局,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殊不知,我们思想道德的长堤正是建筑在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的基础上的。诸葛亮曾经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小事再小,如果是“恶”的,只要做了,就会在我们思想道德的长堤上增加一个个“蚁穴”,这样的“蚁穴”多了,就会毁掉我们思想道德的长堤。

班内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担心儿子忘带餐具,好心好意到教室里来送筷子,哪知儿子当着同学的面来了句,“滚!”……我不知道那位母亲的切身感受,只是从其他同学的日记里读出了愤慨。后来,当事人解释说,他不是没礼貌,更不是骂母亲,而是习惯了,在家经常说。(家长会 )问题是,你做母亲的能偏袒儿子的无礼,别人能忍受如此的无教养吗?习惯成自然,能说母亲滚,自然会骂同学爬。这样的“恶小”肯定会养成“大患”。

“勿以恶小而为之”,做起来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认清了“小恶”的危害,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为上规范谨慎,就能够使我们道德的堤坝越来越稳固,从而防微杜渐。

八、讲究策略:堪用兵法斗娇儿

“现如今,这孩子简直是没法管了!你说他,他比你理儿还多;你横他,他比你还拧……”作为一位12岁孩子的父亲和一名中学教师的我,平日里听得最多的莫过于是同事或家长们这样的牢骚话了。的确,现代社会中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和人们的教育观念、家庭观念等价值取向的转变,“究竟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确确实实是摆在每位家长面前的一大难题。

虽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但我觉得:习惯并非刻意去培养,而应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在言行之中,让孩子自己去悟,自然生成。当然在与儿子每天的摩擦碰撞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毛泽东同志“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几句话的含义。我觉得与儿子“斗法”更是斗智斗勇,其乐无穷!

比如在控制儿子玩电脑游戏方面,我和儿子正式谈判,并约法三章。

一、劳逸结合,想玩必先学;

二、要有计划,松驰有度量;

三、不能白玩,写游戏心得。

九、过犹不及:宽严松紧要适度

我曾在下水作文《距离》(发表于《福建教育》卷首)中写道:衡量人生的坐标可以用距离来参照。人生的所有追求都是为了缩短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圣人的所有告诫都是为了与陷阱邪恶保持距离。当我们抱怨不够优秀时,可否想过:是个人实力太弱还是目标订得高远?距离是由两点确定的,抬高起点或降低终点都可以缩小距离。理智之人,将人生目标台阶式提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追逐奋斗,在持之以恒中跨入了卓越的行列。虚幻之徒,不切实际地妄图一口吃成胖子,无视客观距离,非要一步登天,到头来,庸人自扰,徒增烦恼。

物极则反,事极则变,过犹不及。其实许多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是与非,都在于一个“度”字,“度”往往是决定事物性质的关键。下述三“过”,值得注意。

过度亲昵: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十分必要,但也要根据年龄特点。对较大的孩子过分亲昵,常常会影响性别角色的形成。常见的“恋母情结”往往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过分关怀:对孩子的照顾应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过多的替代就是对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剥夺,促使孩子向退缩心理发展。

期望值过高:适当的期望值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促进成才。但如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智力水平,盲目地期望过高,孩子虽经努力还是达不到要求,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这种期望就会变成失望。

十、互相理解:相辅相成享天伦

家长的最终目的是孩子早日成熟,而看一个人是否成熟,关键要看这个人是否能理解别人。的确,理解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有了理解,人与人之间才能少去许多的磨擦和对立;有了理解,人们才有望相互接纳融洽相处。基于对理解的这种认识,人们曾经喊出口号:理解万岁。

设若一家人相互理解,则和和美美甜甜蜜蜜;设若师生间互相理解,则知根知底同心同德。然而,教师同样的要求,可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问题主要源自家庭教育的差异。任何时候,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都是大树的根,而学习成绩只是树叶、花果。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有果实。因此,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在真正成熟之前,家长还是要保持适度的权威,要立规矩、要真督促、要适度的饥和寒。

家长要协助孩子掌握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家长不要过于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总之,我们希望每个家庭能互相理解相辅相成,更希望家长能坚持教育子女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

第二篇:给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家长的忠告

诸镇康近些年留学市场不断升温,留学也不再是“有钱人”所独享的特权。但对大多数家庭而言,一百万左右的留学费用仍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尤其对工薪阶层而言,或许是他们毕生的积蓄。人们常说,中国人是最注重教育的,过去是“砸锅卖铁”送孩子读书,现在演变为“买房”也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有家长表示:“我的孩子性格开朗、兴趣广发,在国内读书,孩子每天要完成繁重的作业,几乎没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国内的教育有些过于死板,“填鸭式”的教育让孩子苦不堪言。国外教育比较先进,送孩子出国就是想给他一个能快乐成长的环境,开阔一下视野。”不难看出,对大多数家长而言,摆脱国内死板的应试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孩子潜能,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空间。在谈到为何送如此小的孩子出国时,一些家长表示:“现在一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孩子的未来和前途就是全家的希望。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早点出国,获取国外先进的教育,同时拥有中西方文化背景,无论是在以后申请国外大学还是就业,都是非常有利的。” 为何送孩子出国时,很多家长都会说:“我同事家的孩子某某出国了---我邻居家的孩子留学后如何如何---”看到周围很多孩子出国,自己也不甘落后。咬紧牙关,摆出一副“砸锅卖铁”也让孩子送出国的家长也大有人在。随大流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在选择教育方面,中国的家长往往也是如此。不少家长因为子女在国内读不下去,就选择出国,希望能够“镀金”了以后再回国发展。家长盲目跟风的情况也比较普遍。有些家长非名牌学校不选,没有考虑到自身孩子的实际情况。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外国的教育制度更好。这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西方教育,有了国外留学背景后再回国成为“海归”。 在国外“镀金”回来,怎么也要远远胜过国内的“土鳖”吧,至于金钱收回是时间的问题。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从各种媒体上,我们却时常看到不少海归回国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变成“海带(海待)。还有”

一些本身条件一般,侥幸被送出国镀金的“留学沙拉”,在国外几年,其外语水平却不如国内毕业生。这些都

是一些家长不顾自己孩子的条件,想尽一切办法送孩子出去,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不顾孩子自己条件如何,不切实际的盲目跟风,不但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会给孩子很大的精神压力。 家长在孩子留学问题上易犯的几个常见错误 错误一:在孩子各方面没有准备好之前,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孩子在心理和自控力成熟之前,在获得足以平稳融入国外环境的语言能力之前,就把孩子送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一个远离父母的环境里,在一个全新的文化中,缺少了直接的监督者,变得懈怠和边缘化。 错误二:我的孩子数理化好,到国外留学成绩肯定没问题。孩子要做学校的功课,以保证比较好的GPA,还要参加社区活动,以积累丰富的履历,也还要准备参加SAT或者ACT考试,那些考试对学生而言,也并非易事。 错误三:孩子到外国的高中上学了,英语就肯定没问题了,中国式的应试英语能力。一般多为死扣语法的应试英语。这种考试大都为家长所不齿。口语和书面语言还有很大的差异。我见过很多学生的口语流利得不得了,但是一旦考起SAT来,就困难重重。可见把孩子送到国外上高中,是一个需要慎之又慎的决定。需要在个性、学习能力和英语基础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仔细的评估。

家长需要做哪些准备?

首先,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国外读书的费用较高,家长也要引导好孩子对大量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其次,孩子得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在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下,几乎一切都需要靠英语去交流,如果英语水平基础很薄弱的话,在开始阶段,会产生一些很不利的影响。

最后,得做好一些必要的心理准备工作。在国外学习期间,孩子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在出国前,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交流交际能力和一些生活自理能力,遇到困难要知道怎样去正确处理,或者应该向哪些人求助。

出去读高中的孩子一般都不满18周岁,在出国前要安排好正规的住宿和监护人,安排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家长跟孩子要保持沟通上的通畅,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在问题发生之前或者发生的第一时刻,协助学校或监护人帮助孩子一起将问题解决,确保其能够安心顺利地读完高中。

第三篇: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写给学生家长的十点忠告

一、相亲相爱:家庭环境最重要

温馨的家庭亲情给子女一个永远的心理依靠。父母相敬如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创业等美德对子女的潜移默化是长久而深远的。给子女一个可靠的经济保障不能少,而给子女一个温馨可靠的亲情环境更重要。您的子女能否给你敞开心扉,诉说他(她)的苦与乐,这对你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非常关健。只有经常保持这种坦城的交流,才能实现两代人的成功对接。因此,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投资。但不要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说教,就是让孩子学习,有时做做游戏、说说笑话,到野外郊游更有利于家庭教育。这一点,在学生的周记、作文中有很多表现。能感动、能教育孩子的,常来自于生活中琐事折射出的亲情。孩子的情商亦会在这种亲情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单亲家庭尤其要注重这一点,无论那一方,都应该关爱孩子,夫妻离异别甩掉作为家长的责任,不能剥夺孩子应得的父爱和母爱。这是法律,是道德,也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二、沟通交流:思想动态要把握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光荣、由坦率老实变成狡猾欺诈、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这些动态变化家长如果不能够及时把握,不能防微杜渐,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很可能导致对孩子失控。要让孩子明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还要让孩子养成并保持和父母沟通交流的习惯。父母则教育他们交友要慎重,同时告诉孩子要分清友情和恋情、团结与团伙的区别。教育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既要学会尊重自己,又要学会尊重他人,克服自卑或自傲的心理,敢于和善于与人交往、与人合作。注重教给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方法。如:学生与老师、同学与同学之间相处,既要民主,又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

三、劳其筋骨:力所能及勤使唤

在蜜罐中泡大的一代,没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不懂得稼穑之苦;没经受过缺吃少喝的困境,不懂得生存之艰;更没意识去悬梁刺骨卧薪尝胆,和平、寄生、富足的环境已经决定了他们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生活习性。再加上部分家长对独生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个别孩子都失去了基本生活能力。我在济南教过的一个学生,上高二了,每周末回家,其父都坐公交车来校接。我曾问这男生,自己找不到路吗,学生说,爸爸不放心怕出事。我又问,自己洗衣服吗,学生说,洗过一次,妈妈嫌笨手笨脚洗不干净就不让干了&&惊愕间,该生还向我炫耀,他在家连地都不扫。

溺爱可谓是现代家长的通病,今天的孩子只所以像温室里的花朵那样经不起风吹雨打,就因为家长对孩子大包大揽、纵容护短、无限娇惯。想想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辈人(也就是各位家长的同龄人,我也算吧),咱们为什么能吃苦肯干事经得起摔打?道理很简单,咱们兄弟姐妹好多个,一生下来就被当成小鸡小狗养,在地上爬也少人抱,不动手就吃不饱,不干活就挨打骂。在那特定的年代,父母终日为衣食操劳,无暇关爱孩子,就是这仅有的关爱还要被兄弟姊妹分摊。想不到的是,这种刻薄的环境反而造就了顽强刚毅、知恩图报的一代人,咱们就像野草,生命力极强,不怕风吹雨打,不怕烧掠践踏,给点阳光就灿烂,享点露水都多情。哪像八十后九十初的孩子,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在4+2的狂捧乱护下,呼风唤雨,随心所欲;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对那些已经成为家庭核心的独生子女来说,事事为他人着想是天方夜谭,时时让自己满足才天经地义。由于家庭生活条件好了,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娇气,一干活就喊累,一遇困难就后退,碰到挫折就掉泪,吃不得半点苦,咽不下丁点气。俗话说得好:庭院中驯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这些没苦过心志、不屑劳筋骨的抱大的一代,如何担当得起天下之大任啊!

四、言传身教:青出于蓝胜于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身作则,在很多情况下胜过无数的语言。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又差,很多事情很多言语很多动作都是学着大人来做,在他们稚嫩的眼睛里,父母就是他们的榜样。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要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家长必须带个好头,作个表率。你要求孩子多学习,家长就要少搓会麻将;你想让孩子亲近老师,就不能埋怨诋毁学校教育;你想让孩子遵规守纪,你带着孩子开车时就不要闯红灯。聪明的家长会时时刻刻在孩子面前保持正面形象,而不拘小节的家长其孩子也多半大大咧咧。

五、察言观色:勿让黄毒害身心

十年前,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品学兼优,还当班长,因一时迷恋黄色书籍,沾染上了手淫的劣习。顿时精神恍忽,萎靡不振,随后成绩一落千丈。他不敢告诉家人,偷偷向我请教。我打消了他的顾虑,又帮助他整改,三周就让他恢复正常。后来,他给我看痛苦时写的日记,竟然都有自杀的念头,多么得可怕!

六、控制花钱:俭以养德是祖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人云,万恶奢为最。奢是祸胎,是鄙俗,是坏兆,是恶源,是贪根。俭以养德是我们民族的祖训,世上的成功者,都有一个朴素的生活作风,很难想像一个在精神和生活上贪图享乐的人,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拼搏奉献,能够在困难面前赴汤蹈火。

我接触过的一个学生,父母都是成功人士,孩子寄居在亲戚家求学,也许为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缺憾吧,家长任由孩子花钱。没想到,每月上千的零花钱也填不满孩子欲望的无底洞。这个孩子居然花钱找人写作业,花钱泡妞,经常请客养着一帮狐朋狗友,还雇人帮他打架,最终因敲诈勒索进了看守所。这个孩子的毁灭就是花钱无度造成的,父母本以为钱可以给孩子幸福,殊不知恰恰是钱让孩子走上了歧途。

此案例虽然极端,但也足以告诫家长,要控制孩子花钱,要知道孩子的钱花到哪儿去了,要让孩子明白,哪些钱能花,哪些不能钱。毕竟,很多节外生枝的事都和钱有关,毕竟钱常惹出许多祸事来。

七、习惯养成: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活中,常常有很多小事,比如: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攀折花草,口吐脏话,谎话连篇&&因其微乎其微,即使做了也无伤大雅、无关大局,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殊不知,我们思想道德的长堤正是建筑在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的基础上的。诸葛亮曾经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小事再小,如果是恶的,只要做了,就会在我们思想道德的长堤上增加一个个蚁穴,这样的蚁穴多了,就会毁掉我们思想道德的长堤。

班内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担心儿子忘带餐具,好心好意到教室里来送筷子,哪知儿子当着同学的面来了句,滚!&&我不知道那位母亲的切身感受,只是从其他同学的日记里读出了愤慨。后来,当事人解释说,他不是没礼貌,更不是骂母亲,而是习惯了,在家经常说。问题是,你做母亲的能偏袒儿子的无礼,别人能忍受如此的无教养吗?习惯成自然,能说母亲滚,自然会骂同学爬。这样的恶小肯定会养成大患。

勿以恶小而为之,做起来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认清了小恶的危害,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为上规范谨慎,就能够使我们道德的堤坝越来越稳固,从而防微杜渐。

八、讲究策略:堪用兵法斗娇儿

现如今,这孩子简直是没法管了!你说他,他比你理儿还多;你横他,他比你还拧&&作为一位12岁孩子的父亲和一名中学教师的我,平日里听得最多的莫过于是同事或家长们这样的牢骚话了。的确,现代社会中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和人们的教育观念、家庭观念等价值取向的转变,究竟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确确实实是摆在每位家长面前的一大难题。

虽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但我觉得:习惯并非刻意去培养,而应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在言行之中,让孩子自己去悟,自然生成。当然在与儿子每天的摩擦碰撞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毛泽东同志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几句话的含义。我觉得与儿子斗法更是斗智斗勇,其乐无穷!

比如在控制儿子玩电脑游戏方面,我和儿子正式谈判,并约法三章。

一、劳逸结合,想玩必先学;

二、要有计划,松驰有度量;

三、不能白玩,写游戏心得。

九、过犹不及:宽严松紧要适度

我曾在下水作文《距离》(发表于《福建教育》卷首)中写道:衡量人生的坐标可以用距离来参照。人生的所有追求都是为了缩短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圣人的所有告诫都是为了与陷阱邪恶保持距离。当我们抱怨不够优秀时,可否想过:是个人实力太弱还是目标订得高远?距离是由两点确定的,抬高起点或降低终点都可以缩小距离。理智之人,将人生目标台阶式提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追逐奋斗,在持之以恒中跨入了卓越的行列。虚幻之徒,不切实际地妄图一口吃成胖子,无视客观距离,非要一步登天,到头来,庸人自扰,徒增烦恼。

物极则反,事极则变,过犹不及。其实许多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是与非,都在于一个度字,度往往是决定事物性质的关键。下述三过,值得注意。

过度亲昵: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十分必要,但也要根据年龄特点。对较大的孩子过分亲昵,常常会影响性别角色的形成。常见的恋母情结往往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过分关怀:对孩子的照顾应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过多的替代就是对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剥夺,促使孩子向退缩心理发展。

期望值过高:适当的期望值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促进成才。但如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智力水平,盲目地期望过高,孩子虽经努力还是达不到要求,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这种期望就会变成失望。

十、互相理解:相辅相成享天伦

家长的最终目的是孩子早日成熟,而看一个人是否成熟,关键要看这个人是否能理解别人。的确,理解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有了理解,人与人之间才能少去许多的磨擦和对立;有了理解,人们才有望相互接纳融洽相处。基于对理解的这种认识,人们曾经喊出口号:理解万岁。

设若一家人相互理解,则和和美美甜甜蜜蜜;设若师生间互相理解,则知根知底同心同德。然而,教师同样的要求,可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问题主要源自家庭教育的差异。任何时候,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都是大树的根,而学习成绩只是树叶、花果。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有果实。因此,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在真正成熟之前,家长还是要保持适度的权威,要立规矩、要真督促、要适度的饥和寒。

家长要协助孩子掌握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家长不要过于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总之,我们希望每个家庭能互相理解相辅相成,更希望家长能坚持教育子女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

第四篇:071229孙云晓

孙云晓:孩子是在同伴交往中长大成熟的

孙云晓简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出版个人专著30余部,较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有《好父母 好方法》《好孩子 好习惯》《我的家怎么了》《孙云晓教育作品集》等。

为什么孩子越大同伴对他的吸引力越大?

同伴交往对孩子的成长有何价值和意义?

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有地位差异吗?

孩子们的交往较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

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交友?

孩子间交友应注意哪些原则?

„„

孙云晓老师是紧跟时代、紧跟孩子、紧跟变革的家教专家。他的心永远那么年轻,什么时候都能走进孩子,理解孩子,这就使他的家教理论永远都那么贴近家庭的生活现实。下面请看他是怎么回答有关孩子交友问题的——

记者:为什么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同伴对他们的影响会胜过父母对他们的影响?

孙云晓:我们大家都发现,一般孩子在10岁以前会非常听父母的话,父母说这件衣服漂亮,他们就会觉得这件衣服漂亮。但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特别是上了中学以后,一般父母就会发现,这个时候,同伴对孩子的影响就慢慢胜过父母

的影响:妈妈说这件衣服好看,同伴说这衣服俗,俗不可耐,孩子马上就会附和同伴的意见,不再喜欢这件衣服。这种现象就叫群体社会化。群体社会化一定是在同伴的交往中实现的,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受群体社会化的影响呢?那是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他们只能跟随父母,依赖父母,听从父母的指挥。孩子长大一点后,渐渐开始脱离父母的视线,跟同伴在一起的时间多了起来。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从单个的家庭走出来的,他们彼此见面,不由自主地都会有一种孤独感、恐惧感,都希望尽快得到同伴的接纳、认同,并在同伴中确立自己的地位、作用。一个孩子若老是和同伴作对,会被同伴排斥、抛弃。孩子若被同伴抛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失意感,心里会充满焦虑。所以,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总是希望自己在同伴中拥有比较好的印象。一旦有了同伴的认同、接纳、欣赏,孩子心里就会有一种安全感、成就感、满足感,干什么都心情愉快、舒畅。否则,孩子就会郁郁寡欢,干什么都觉得没劲、提不起精神。

记者:同伴交往对孩子的吸引力在哪里?对他们的成长有何价值和意义?

孙云晓:同伴交往,因为他们的年龄相近,知识、阅历、心智发展水平相近,所以他们在一起,会有很多相同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一下子就能找到共同的话题。你看孩子们见面,不需要介绍,不需要名片,只要拥有一点相同的气息,马上就能走到一起,找到心灵的共鸣。这是父母无法给予他们的享受,所以,孩子天生“爱扎堆”。

一家一户的孩子,若没有同伴间的交往、磨合,很容易成为“窝里横”,养成撒泼、耍赖、蛮横不讲理的脾气。但是,若是同伴在一起,情况就会大为改观:因为大家的年龄相同、家庭地位相同,谁都没有指挥、驾驭别人的权利,所以彼

此都得谦让点、忍耐点、替别人多想点。

同伴交往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自我反省能力,能使孩子改掉各自身上的“小霸王”脾气,为他们情绪、情感、个性的良性发展提供可能,还能为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所以,父母应尊重他们交友的权利,为他们交友提供方便。

记者:同伴交往对孩子如此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同伴交往不加重视,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孙云晓:很多父母都跟孩子说过相同的话: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可以不管。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认识。我知道学习成绩好,考一个高分对孩子的意义是重大的。但是,我做了30多年的教育,我有一个感受,没有朋友的孩子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不会交往的孩子比他的学业失败还要严重。如果一个孩子跟同伴的关系是和谐的,朋友是多的,他就容易成长得好;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朋友,或者和朋友的关系是紧张的,那么他就可能发生问题,有很多的危机可能将伴随着他。

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难忘。宁夏有一个男孩子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全国中学生化学大赛第一名,物理大赛第三名,被保送到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但是,谁都想不到,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个学生被判了有期徒刑11年。

怎么回事呢?我给这个学生起个化名叫王西,他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他没有朋友。从小学到中学,放了学就回家,回家就学习,上了大学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朋友。到了大三的时候,他感到没有朋友的日子是很难过下去的,他想一定要交上朋友,就和同宿舍的一个男同学形影不离。

后来,这个同学听到一些议论,说两个小伙子为什么总黏到一块儿?他觉得紧张了,就不想这么黏糊了,慢慢地开始疏远这个王西。王西很难过,劝他说,我们两个不能分开。那个同学坚决不理他。王西认为,我对你这么好,你却对我这么绝情,我要对你采取报复行为。

怎么报复呢?他是学化学的,就去搞了一种剧毒的化学品——铊,把它投到同学的牛奶杯里。

一个宿舍住的同学,当然不可能有防备了,这同学喝了,反应剧烈。这个王西还算良心未泯,一看同伴这么惨,就赶快打个车送他去医院。在医生的追问之下,他被迫承认了他投的是什么东西。经过抢救,这个同学没有死,但住院治疗一年,花的钱是6万多。一年后,这个同学出院了,就告他。北京海淀法院一审理,非常简单,故意杀人罪,判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王西的父母一听这结果,晕了过去。他们不理解,这么努力学习的孩子,怎么会发展到故意杀人?后来他们悟出来了,就是忽略了这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培养,忽略了孩子的交友需求。

采访感言

这是第二篇有关独生子女交友的访谈。虽然,两位知名教育专家都已谈得很多、很好,让我们对孩子交友的问题有大致清晰的认识了,但是,这个问题仍还有很多可探讨、可深究、可挖掘的地方:这不是一两本书,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我们长期关注、不断深究的问题。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就不主张孩子轻易交朋友。他觉得孩子交友后,没有

学到什么有益的东西,反而感染了一身的坏毛病。那些整天和同伴呆在一起的人,长大后都没什么出息。他的孩子与同伴玩得不多,长大后却很有出息,这是很令人费解的事情。

教育界经常会出现一些完全不同的观点。至于到底哪种家教观更适合自己的孩子,到底该怎么有批判地吸收这些教育家的观点,这是摆在我们每个家长面前的难题。时代不同,孩子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当然不同。由此可推出:只要适合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人生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就是好的、成功的;反之,就不能算是好的、成功的。迷信谁都是有可能出问题的。只有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周到了,才有可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第五篇:读孙云晓的

读孙云晓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体会心得

原创 2009-12-13 21:09:27

因为昨天晚上要做英奈特未来教育的作业,一夜未眠,走起路来都感到自己的身子在摇晃,只有白天补觉,所以到现在才把读书笔记发上来,对不起大家了!先在这里检讨一下!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简稿)(书中的具体实例更加贴近生活,这要你读了才知道!)

教育就是:

尊重——前提:平等、了解、信任

做人——核心:平常心、感恩的心、责任心、审美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

自由——原则:宽松、发展的时间空间

协护——保障:适当、引导

一、尊重——前提

平等、了解、信任

1、平等:倾听、沟通、交流

A、写信、家庭会议(主动)

B、向孩子学习,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C、家长在家庭中在孩子面前“蹲下身子”

教师在课堂上走到学生之中

2、了解:正确全面地认识孩子

A、什么是好孩子

B、没有坏孩子

C、警惕“好孩子”,“童话的儿童”是问题儿童

“听话”是暂时的隐藏住了自我,不是没有自我,迟早有一天要重现自我!

3、信任: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一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千万别把一个孩子的

特点当做他的缺点

个人感受及忠告: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尊重他们的天性,学会灵活,别逼孩子,也别逼自己直走一条路!要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重要”,给予孩子正确的、足够的“重要感”,做他们的好伙伴,欣赏着他们独立健康的成长!

一定要禁止暴力教育——打孩子是愚蠢的!

爱是无条件的——大爱无痕!

二、做人——核心

平常心、感恩的心、责任心、审美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

1、平常心:

教师、父母莫给孩子“吃偏饭”

正确的心态:(我个人的)吃小亏就是占大便宜!吃亏是福!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得舍,得舍,有得也会有舍!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抗挫能力的培养:在失败中锤炼,在体验中成长

老渔王的儿子捕鱼却子不如父

2、感恩的心:懂得感恩才会懂得珍惜,懂得珍惜才会进取。

基督教信徒的饭前感恩祈祷

3、责任心:正视错误和困难,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处理问题的能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里,卡尔一次饭桌上的自罚。

4、审美能力:

好、不好、对、错、美、丑、善、恶

原则:在某些问题上对孩子的教育要学会正视、引导,而不要回避、含糊、忌讳、拒绝,这样才不会反倒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去无指引的盲目尝试。

(但有个别的情况下要学会忽略,不要较真)

性教育(性意识、性敏感、早恋)、网络游戏

5、独立自主的能力: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

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的束缚!

教师如何引导:

A、教师如何看待分数,教师的水平越高,分数的分量越低,能力的培养就越受到重视。

例如:中国的教育失败,特别是大学教育的失败

————高分低能的现象

大学毕业后手拿大学文凭去考技校学专业技术

国外文凭虽然是工作录取的一个参考,但是实践能力的高低才是重要标准

B、倡导学生之间相互欣赏

C、警惕”情感荒漠化”

教师抱怨学生没有人情味,我们不应该只是抱怨,而更应该尝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

建议:

A、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想要的东西

B、适当体验挫折

C、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承担责任

D、奥学会和他人沟通、交流、合作——人是社会的人,具有“社会性”

三、自由——原则

宽松、发展的时间空间

1、让孩子依赖自己

自信、自主、独立

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

教师:以群治独

2、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空间

发展个性

怎样做

家长:

1、不要把“家”变成“教室”

2、陪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3、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尊重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日记

4、表扬孩子要明确、有度——有效评价(不要盲目的,随意的夸奖)

教师:

1、不可培养告密者

2、教师从“独奏者”到“伴奏者”

3、带孩子走研究型学习之路

4、改变评价体系——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

5、惩罚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前提是尊重

四、协护——保障

适当、引导

路还是要靠自己走,但是沿途他人的帮助可以让你走得更远!

1、警惕“成就焦虑”

具有成就就越想成功,越在乎成功,反而会是心态失衡压力越大。

小学课文《鲜花献给失败者》

2、世上没有坏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保护”

“保护”的含义

“保护”什么

3、体验成功

成功的含义

4、终身学习,可持续性发展

5、热爱生活

6、永远不能对孩子说“你不行”!

7、必须允许孩子失败

有时过度的保护反倒成为了一种束缚!

8、成功在于选择

适合自己的路就是成功之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不要一条路跑到黑

最后我想说:

爱我们的孩子,要“真爱”,要“无条件”地去爱。

有时宽容要比惩罚更有力量!有时你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有时你要用孩子的思维去思

考——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去生活。而更多的时候你要对他们学会

放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在上学的路上范文下一篇:文明礼仪课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