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涝灾害事故论文

2022-05-17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内涝灾害事故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对居民出行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长春市南关区为研究區,以居民水中行走安全为研究对象,采用居民水中行走试验与问卷调查方法,构建了居民步行与水深、流速间的函数关系,确定其水中行走的安全阈值。

第一篇:内涝灾害事故论文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应急救援研究

摘要 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已给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及基础设施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减少城市内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及其提高应急能力,亟需对其进行应急救援调度研究,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在长春市南关区研究区,以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调度为研究对象,以道路、应急救援物资等数据为基础,采用非线性整数规划方法综合构建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调度模型,实现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调度最优化。研究结论:在考虑了潜在初始受灾点的影响时,同一内涝点可能不是只由到它时间最短的一个物资点为其提供服务,且受调运效率参数的影响,原最短路径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这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资源调度的一个关键特点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内涝灾害减少损失及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内涝灾害;应急救援;应急调度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导致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应急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及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系统控制理论的角度分析城市内涝灾害救援与调度指挥过程,关键在于救援力量的实时调度与决策控制模型,而建模与控制的侧重点是解决系统的数量决策问题。

由于内涝灾害是随机事件,因而救援对策是受内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气象等多个因素所制约。根据对城市内涝灾害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只要及时地实施救援就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但是在实际当中往往由于救援资源调度不当等各种迟滞因素而不能尽早赶到,进而丧失了对灾害救援的良好时机。因此,城市内涝灾害救援调度中优化调度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城市内涝灾害救援调度,就是依据城市内淓灾害的特点和现有资源情况,最合理地调配各类资源,使救援活动的实现既符合资源的约東条件,又能使相应的系统性能指标以及对内涝灾害的控制效果达到最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进行应急救援调度研究,利用该模型进行调度不仅考虑调运时间最小,同时考虑调运效率参数。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内涝灾害应急救援效率,亦可为城市内涝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

南关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中南部,西南部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领,东南部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相连,总面积497km2。南关区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早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挡,削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故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冬季,盛行偏西风,气候寒冷、干燥,最大风速可达30m/s。夏季,东南风盛行。年均温4.9℃。年均降水量593.8mm。近些年,长春市频发内涝灾害,如2019年8月18日,研究区发生严重内涝灾害,最深积水超1.5m,造成车、人员被困,生命受到威胁。

2城市暴雨内淓灾害应急救援模型构建

2.1约束条件设定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应急救援是在物资服务中心原有应急救援人员以及应急救援物资基础上进行的应急调度。对需求点进行救援物资以及救援人员调度时,每个物资服务库并不可以将其所有的救援人员调运到救援现场不仅有可能在此物资库服务中心辖区内发生其他内涝灾害,而且物资库一旦发生威胁,会对其他受灾点的救援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通常规定应急救援人员调运的数量原则上不能超过该物资服务中心总量的80%,应急救援物资的数量根据应急救援人员的数量而定。此外,参与应急救援的人数并非越多越好,人数过多不仅容易造成救援现场的混乱,而且会造成救援效率下降,同时会造成更多的损失。当然,应急救援人员的数量也不能少于需求点的救援要求,否则就会因应急救援人员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不足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2.2救援调度模型构建

整数规划问题是运等学中一门重要内容,其广泛应用于许多工程领域,如资源管理、调度、可靠性优化等。作线性整数规划问题是当今最优化问题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整数规划问题是在一些等式约束、不等式约束和整数变量的限制下,最小化或最大化一个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如果问题中所有函数都是线性的,那就是线性整数规划问题,否则就是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研究整数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一些有效算法来解决各种涉及整数变量的实际问题。本研究采用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进行应急调度研究,利用该模型进行调度不仅考虑调运时间最小,同时考虑调运效率参数。

目标函数为:

约束条件为:

式中:为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救援物资库集,i∈1;F为受灾点集,j∈FK為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救援物物资库到积涝点j的路径标号集;H为救援物资库到受灾点j的路径长度集,h∈H;K为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救援物资库到受灾点j的采用第k条路径调运的物资量;Y为0-1变量,表示若物资库对受灾j采用第k条路径调运物资,则取1,否则为0;R,为受灾点所需要的救援物资量;41为物资库的资源拥有量;FBwD,物资库i到受灾点j以第k条路径调运物资的调运困难度;B物资库到受灾点j第k条路径调上的限流容量;ハ物资库到受灾点j以第k条路径调运物资所需要的时间。

道路容量反映了道路对交通需求的处理能力,是道路在规模和布局上能否满足交通需求的极限状态。交通网络是一个复杂的、随机开放的系统,影响因素众多。但是通常如表1对道路交通容量进行计算,其中不同等级的公路其路径容量不同。

3实证研究

以长春市南关区2019年8月18日暴雨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区从17日到18日开始普降暴雨,其中局部雨量超过100mm,造成市区多条路段严重积水,形成内涝灾害。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库作为服务点,即已知应急救援物资库服务点集{1,2,3,45,6,7?,根据应急物资库救授原则,假定服务点供应受灾点救援设备,同时还供应应急救援人员。受灾点集合为-{1,2,3,4,5}。通过对受灾点做缓冲分析找到各自对应的服务点。假设各应急救援物资点配备救援人员分别为A={260};受灾点根据实际分别需要救援人数为R-(120.22,100,80.160};所要经过的车速度为40kmh,即K1-K2=K3=10kmvh;排水设备每个受灾点分别为6台、8台、5台、4台、5台。利用公式计算所调运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的路径容量。

Bn-40x4×0.85×0.65-88辆h(8)

Bn2=Bi13=Bn-88辆/h

结合实际分析,如果让7个应急物资点救援人员全部参与救援,则救援人员较多,容易造成救援现场混乱。所以,只需找到最近对应的救援物资点进行救援即可。如果两个应急救援点都参与救援且供应救援物资,则5个物资点提供的应急救援人员1300人。因此,根据实际救援需要,应急人员调运就近原则,从物资库,从1号物资点调运160名应急救援人员,则在3号物资点只需调运60名应急救援人员。因此,从1、3号物资点需要调运的排水设施台数分别为6、5台。

选取南关区一个受灾点为例,从应急救援物资点进行应急人员及排水设备调运时,如选择1号路径调度时f(x)=806.25;选择2号路径进行调度时:f(x)=799.10;选取3号路径进行调度时:f(x)-689.35。可见,选取3号路径进行调度时f(x)值最小,所以路径最优(图1)。

依据上述最优路径及调运参数分析,分别从不同应急救援物资点调运应急救援人员与排水设备时,依据从近至远的原则依次调度(表2、表3)。

由此可知,在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应急救援时,不能仅依据正常运输时间的长短来确定调度要行走的路径。同时,考虑了潜在初始点的影响,同一内涝点可能不是只由到它时间最短的一个物资点为它提供服务;而且,由于调运效率参数的影响,本来是最短路径的道路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这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资源调度的一个关键特点。

4结论

近些年,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给居民生命财产及基础设施造成巨大损失,准确掌握城市内涝灾害应急救援调度方式、方法,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内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以长春市南关区为例,利用运筹学理论中的非线性规划方法,结合GIS技术中的空间分析技术,构建暴雨内涝灾害应急救援调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应急救援过程影响救援最优路径的道路通行困难度及在实际调运过程中调运效率问题,针对不同服务区服务能力以及路径容量限制等约束条件下讨论该问题,实现物资服务中心应急物资调度的最优、时间最小化。文中虽构建了城市内涝灾害应急救援调度最优化模型,但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未考虑道路的通行能力及高峰流量的等问题。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将进一步采集相关道路通行数据,以提高模型结果精度,更好地为城市内涝灾害防灾减灾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炜,刘茂.多阶段优化规划模型在天津应急资源基站优化规划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9(1):164168

[2]王炜,刘茂.应急物流基站阶段性规划优化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1):63

[3]郭建华,陈健,金浩,等,高原高寒地区灾害现场生存保障裝备体系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29(12):129-136

[4]?变婧,俞武扬,考虑台风情景的区域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模型与算法工业工程与管理,2020,25(5):68-74.

[5]陈湉,林勇.大数据背景下台风灾害应急物流车辆调度优化仿真[J]灾害学,201934(1):194-197

[6]李超杰,胡彬,宫辉力,等,洪灾避难迁移决策模型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4):60-61

[7]劉硕,贾艾晨.洪灾中避难路线的选择研究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6(4):132-134.

[8]陈守煜,胡吉敏.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糊可变模型与方法[J]水资源保护,2006,22(6):1-4.

[9]韩新,李杰,沈祖炎,城市火灾扑救调度指挥过程的Petri网模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8,73):25-30

[10]朱霁平,苟永华,廖光煊,城市火灾扑救调度最佳路径分析[J]火灾科学,200211(4):201-203

[11]韩新,李杰,沈祖炎,城市火灾扑救与调度指挥过程智能控制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08(4):17-24.

[12]宿伟玲,郑丕谔,李彤.非线性两级整数规划问题的最优化方法.天津大学学报,2003,36(4):512-513

[13]王粉兰.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的若干新算法[D]上海:上海大学,20001-5.

[14]祁明亮,池宏,赵红,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管理评论,2006(4):35-45

责任编辑:黄艳飞

作者:黄茹月 陈鹏

第二篇: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期间居民步行安全阈值研究

摘要: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对居民出行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长春市南关区为研究區,以居民水中行走安全为研究对象,采用居民水中行走试验与问卷调查方法,构建了居民步行与水深、流速间的函数关系,确定其水中行走的安全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深0.5 m,水流速度0.5 m/s时,人在水中可以通行;水深0.5 m,水流速度1.0 m/s时,人在水中行走较困难;当水深达到1 m以上,水流速度达到1.5 m/s以上,人将无法通行;水深0~1.5 m、流速0~1.5 m/s界线范围是居民出行安全范围。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内涝灾害风险预警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居民水中行走;安全阈值;城市内涝;问卷调查;灾害预警

中图法分类号:TU99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1.07.001

近些年,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给居民日常出行带来极大困扰。2008年以来,中国多个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道路积水深度在50 cm以上的城市达到60%,积水超过半小时的城市占比将近80%,其中内涝灾害较重的城市有大连、北京、武汉、杭州、郑州、天津、哈尔滨、长春等。例如在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了历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内涝灾害,全市平均降雨量164 mm,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 mm,受灾人口达190余万人,经济损失近百亿元,造成79人遇难;长春市南关区2019年6月2日、7月16日、8月18日,因暴雨导致多条道路大面积积水,市区部分一楼住户与地下室进水,在东北师范大学门前积水深度超1.5 m,多辆车被淹,人员被困,生命受到威胁。由此可见,内涝灾害不仅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影响,也给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及基础设施等造成巨大损失。

目前,针对城市内涝灾害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内涝数值模型构建[1-3]、风险评估[4-6]、脆弱性评估[7-11]、损失评估[12-14]及应急管理[15-17]等方面。虽然学者在上述研究内容上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有关居民对发生城市内涝时的水深、流速等方面的风险认知研究稍显缺乏,因此,开展居民水中行走安全阈值试验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居民对发生城市内涝时水深与流速大小的风险认知程度,亦可为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预警提供决策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南关区是吉林省长春市下辖区,位于长春市区东南部,是长春市的南大门。南关区西起人民大街与朝阳区接壤,北至新发路、上海路、光复路与宽城区相接,东临伊通河与二道区隔河相望,南至新立城镇、永春乡边界与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邻,全区人口66万人,面积497 km2。随着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及城市快速发展,导致研究区频发内涝灾害,分析历史内涝灾害数据发现:研究区道路积水最深处达1.5 m左右,已经给城市居民生命安全、财产及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失。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试验目的

为了减少内涝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提高居民出行安全阈值认识度,设计了居民水中行走试验,以确定水深、流速对居民步行的影响程度,分析居民水中行走的困难度阈值,以确定居民水中行走的安全阈值。

2.2 试验设备与人员

2.2.1 试验设备

试验主控台主要控制试验过程中水流速度与水深,完全由电脑控制台控制,并由试验员进行监控。玻璃水槽宽1.0 m,长30.0 m,模型流量300 L/s。水槽由进水段、工作段、尾门控制段3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水工建筑物局部水流的断面模型试验及水深、水流速度测定。水槽底部采用沥青铺装,尽量与实际道路参数一致,以保证水槽底部糙率参数精确率定。

2.2.2 试验人员

本试验主要是为了确定试验者在水中步行困难程度的步行速度临界值。选取的试验对象为小学生、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参与试验的小学生、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体型大约为全国小学生、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平均体型(表1)。试验方法主要是让试验对象在水中逆流与顺流行走,并测定试验者在逆流与顺流环境下行走的水深与流速,并确定试验者水中步行困难度阈值。

表1 试验者情况

[类型 年龄/岁 体重/kg 身高/cm 人数/人 行走距离/m 试验方案 小学生 8~12 30~45 125~155 10 15 顺流、逆流行走 青年人 18~24 55~75 168~175 10 15 顺流、逆流行走 中年人 30~50 55~75 168~175 10 15 顺流、逆流行走 老年人 55~70 55~75 168~175 10 15 顺流、逆流行走 ]

2.3 试验内容设计

(1) 选定若干试验者进行水中行走试验,包括青年、小学生、中年人、老年人各10名,其身高、体重、身体状况都属于全国同等年龄中平均状态。

(2)利用水槽控制平台进行水流速度、水深与流量控制,同时,试验者在不同水深、流速等条件下进行顺流、逆流行走,同时测定并记录居民水中行走困难度阈值。

2.4 试验方法

2.4.1 实地调查

为了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需进行实地调查,其中包括研究区的道路情况、易受内涝影响区域及历史内涝情况等。依据实地调查结果进行水槽参数设定,使其与实际路段情况尽量一致,从而保证试验数据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2.4.2 试验准备

试验前设备准备主要包括水槽主控平台调试、水槽泵闸开启、水槽参数设定、水槽中试验者步行距离设定及试验前准备。其中,水槽参数设定分别为:水深0.1~1.5 m与流速0.1~1.5 m/s作为试验者水中行走的水深与流速变化值。

2.4.3 试验过程

依据上述试验前准备、试验者选取及设备初始参数设定,进行试验者分组,即按照试验者年龄分为:小学生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每组人数为10人,试验者按年龄从小到大依次进行水中行走试验,每组试验者行走的水深、水流速度分别在0.1~1.5 m,0.1~1.5 m/s之间进行变化,并对每个试验者水中行走过程受不同水深、流速的影响程度进行记录,获取试验者水中行走困难度阈值(图1)。

3 结果分析

在保证试验者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并未进行极值试验。试验结果(表2)表明:试验者在水中行走时,步行速度随着水流、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即试验者水中行走的困难程度随水深和流速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困难,这表明流速、水深对居民出行影响较大[18-19]。从图2可以看出:当积水水深、流速分别为0.1~0.3 m、0.1~0.5 m/s时,对居民水中行走影响不大,可以通行;当水深、流速达到0.5~1.0 m、0.5~1.0 m/s时,对居民水中行走影响较大,此時居民水中通行困难;当道路积水水深、流速达到1.0 m与1.5 m/s以上时,对居民水中行走影响非常大,积水较重区域居民不能通行。

3.1 居民行走与水深、流速关系分析

城市暴雨导致道路积水的水深与流速是影响居民出行过程中的重要因素。通过实地问卷调查与试验以及参考现有研究[18-19],结果表明:当道路积水水深在0.5 m,水流速度在0.5 m/s时,人在水中可以通行;水深在0.5 m,水流速度在1.0 m/s时,人在水中行走较困难;当水深达到1 m以上,水流速度达到1.5 m/s以上,人将无法通行,此时应选择其他道路。居民在道路积水中步行困难度与水深、流速关系见表3。

3.2 居民水中行走安全性分析

(1)水中步行速度最大可能值范围。依据图3~4所示安全率的范围得出步行最大可能范围[19],并结合试验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居民水中行走最大可能阈值、安全率与步行速度大部分都与实际问卷调查结果值基本一致,大部分数值分布在水深0~1.5 m、流速0~1.5 m/s范围内,即居民水中步行能通过的安全界线范围内。

(2)试验误差。试验者在水中行走的水流速度、水深对试验者步行速度的影响程度基本符合实际问卷调查结果。其中误差存在的原因是试验模拟路段与实际路段条件、环境条件无法达到完全一致。

4 结 论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是中国诸多城市爆发的“城市病”,已经给居民出行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及时掌握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对居民出行安全的影响程度,不仅能够保证居民安全出行,且可为城市内涝灾害风险预警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长春市南关区为例,采用了居民水中行走试验与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居民水中行走困难度阈值,以确定居民水中安全行走阈值。研究结果显示:水深0.5 m时,水流速度0.5 m/s时,人在水中可以通行;水深0.5 m时,水流速度1.0 m/s时,人在水中行走较困难;当水深达到1 m以上,水流速度达到1.5 m/s以上,人将无法通行;以此为基础,构建居民步行与水深、流速间的函数关系,确定居民在水深0~1.5 m、流速0~1.5 m/s界线范围是居民出行安全范围。

本文虽通过试验方法确定了居民水中行走安全阈值,但在试验时受相关参数设定方式限制,导致试验模拟路段与实际路段存在一定偏差,会对试验结果存在一定影响。另外,由于受试验条件限制,目前仅开展居民在水行走试验确定其水中行走的安全阈值研究,在未来研究中将进一步改进试验条件,开展车辆水中行走试验,确定车辆水中通行安全阈值。同时改进居民水中行走试验过程及相关参数设定,包括增加试验者鞋底材质、花纹、鞋底接触面积、压力、摩擦力等内容设计,以提高试验精度,更好地为提高居民出行安全及城市内涝灾害应急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金溪,王芳. 基于CUDA架构的内涝一维/二维耦合模型求解方法[J]. 中国给水排水,2020,36(17):103-109.

[2] 王俊珲,侯精明,王峰,等. 洪涝过程模拟及三维实景展示方法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20,29(4):149-160.

[3] 李品良,覃光华,曹泠然,等. 基于MIKE URBAN的城市内涝模型应用[J]. 水利水电技术,2018,49(12):11-16.

[4] 孙阿丽,石纯,石勇. 基于情景模拟的暴雨内涝危险性评价——以黄浦区为例[J]. 地理科学,2010,30(3):465-468.

[5] 吴安坤,黄钰,张淑霞. 基于SCS模型的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价[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20,22(2):50-57.

[6] 陈靖,张容焱,解以扬,等. 基于城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的福州内涝灾害风险评估[J]. 暴雨灾害,2020,39(1):89-95.

[7] 王军武,吴寒,杨庭友. 基于投影寻踪的地铁车站工程暴雨内涝脆弱性评价[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29(9):1-7.

[8] 刘泽照. 情景模拟视角下城市社区内涝灾害脆弱性分析[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8(2):53-56.

[9] 权瑞松. 基于情景模拟的上海中心城区建筑暴雨内涝脆弱性分析[J]. 地理科学,2014,34(11):1399-1403.

[10] 黄曦涛,李怀恩,张瑜,等. 基于PSR和AHP方法的西安市城市内涝脆弱性评价体系构建与脆弱度评估[J]. 自然灾害学报,2019,28(6):167-175.

[11] 杨秋侠,赵瑞垠. 基于网络最大流的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脆弱性评价[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8,38(11):2987-2992.

[12] 陈鹏,赵洪阳,张继权,等. 城市内涝灾害受灾人口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以哈尔滨市道里区为例[J]. 地理科学,2020,40(1):158-164.

[13] 吴先华,周蕾,吉中会,等.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系统开发研究——以深圳市龙华新区为例[J]. 自然灾害学报,2017,26(5):71-82.

[14] 邓金运,刘聪聪.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城市内涝风险及损失评估[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18(6):2293-2299.

[15] 孙超,钟少波,邓羽. 基于暴雨内涝灾害情景推演的北京市应急救援方案评估与决策优化[J]. 地理学报,2017,72(5):804-816.

[16] 吴先华,肖杨,李廉水,等. 大数据融合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应急管理述评[J]. 科学通报,2017,62(9):920-927.

[17] 陳鹏,张继权,孙滢悦,等. 城市内涝灾害居民应急避难兵棋推演理论与方法[J]. 人民长江,2016,47(14):7-11.

[18] 陈鹏,张继权,孙滢悦,等. 城市内涝灾害居民出行困难度评价——以长春市南关区为例[J]. 人民长江,2017,48(24):20-25,36.

[19] CHEN P, ZHANG J Q, ZHANG L F, et al. Wargame simulation theory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emergency evacuation of pedestrian from urban waterlogging disaster are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6,13(12):2-19.

(编辑:江 文)

Study on pedestrian travel safety threshold during urban rainstorm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LI Hang,  CHEN Peng

(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作者:李航 陈鹏

第三篇:化学灾害事故的处置对策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工业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化工产量的提高、品种的增加、应用范围的扩大,大大的改善和提高了人类生活水平,同时化学灾害性事故也随之增加。化学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常常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而发生。由于其突发性、扩散迅速,无自身防护能力的群众对有害气体的防范十分困难。因此,研究化学灾害事故的对策,对挽救受害人员的生命、减少损失是非常重要的。

一、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危险性与危害性

化学灾害性事故是指导致一种或几种有害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或危险事件,其能在短期或较长时间内损害人类健康或危害环境。化学灾害性事故包括可引起疾病、损伤、残废或死亡的有毒物质的泄漏、释放、火灾、爆炸等。

1.化学灾害事故,伤亡大、社会危害大

由于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如果管理不善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是十分巨大且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如:1998年1月6日,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Ⅱ期硝铵装置发生意外爆炸,造成22人死亡,6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2000年8月4日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发生重大烟花爆竹药料爆炸事故,死亡27人,重伤2人。2000年8月21日,国内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发生爆炸,死亡22人,重伤7人。2001年8月3日下午5时许,兰州市东岗东路一废旧金属回收公司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剧毒气体扩散至四周家属区,具体中毒人数难以确计。其中60余人中毒程度较重,被送进附近医院救治,住院人员中有十余名儿童。在我国也时常出现由化学事故造成的交通中断或大面积人员受灾的现象,如:1998年7月13日,贵州省湘黔铁路朝阳坝2号隧道因机车颠覆,化学石油气槽车发生火灾爆炸,造成6人死亡,20多人受伤,致使湘黔铁路中断21小时。2003年12月23日,重庆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突然发生井喷事故,富含硫化氢的气体喷射30多米高,大量硫化氢气体喷涌而出,造成大面积灾害,造成243人死亡、1万多人不同程度中毒,10万群众被紧急疏散。

2.灾害事故发生频繁

化学危险品事故发生的次数和火灾规模呈上升和重大化的趋势。在国内外由于对化学危险品使用的不当引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逐年增加,同时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2000年内,发生在石油化工企业、易燃易爆等场所的特大火灾7起,死43人,伤31人。2002年内,仅发生在加油站的火灾就有212起,死20人,伤118人,直接经济损失511.6万元,其中重大火灾5起,死7人,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168.4万元。2003年1月27日,济南章丘市明珠小区北区29号楼发生液气泄露爆炸,该爆炸单元1至5层共10户及地下储藏室全部坍塌,导致21人死亡,3人受伤,周围150范围内8栋楼房不同程度受到破坏。

3、扑救难度大

化学危险品火灾事故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多,扑救困难大。加上目前我国公安消防部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消防部队警力不足,装备还比较缺乏,投入也还较少。在有关法律对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职责任务规定尚不具体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危险复杂的化学事故救助,消防部队怎样才能上去,才能解决问题,并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在扑救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时,除了经济损失和部分群众的伤亡外,参战的消防官兵和抢险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同时会受到严重的威胁。1998年3月5日,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的液化气罐区发生气体泄漏,造成特大爆炸火灾事故,有7名消防官兵献身于火场,4名工人被大火吞噬,3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77.8万元。

二、在我国处理化学事故的灭火救援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在生活当中的不断运用,各类火灾和突发灾害事故日趋增多,事故性质和处置方法日趋复杂,特别是一些化学事故引起的火灾,危害大,伤亡多,使消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日益艰巨的灭火救援任务,消防部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技战术训练不断提高部队灭火救援的实战水平。然而当前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的方面,影响了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发展。

1、灾害事故处置组织体系混乱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从组织结构上看是不够清楚的了。化学事故火灾制灾因素多,扑救困难大,仅消防部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灭火救援工作涉及很多部门,如:防化部队、企业专职消防队、化工、卫生防疫等多方面社会技术力量。而现在,地方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上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具体,在法律、法规上还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通过它可以明确消防部队灭火的职责,公安部消防局颁布了《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程序》,它是作为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的指导程序,国务院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而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全面的法律、法规来指导我国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这使得救援力量基本是各自为政,单独规划,分散管理,缺乏统一组织指挥和综合协调能力,平时无法进行必要的合理调度导致在大型灾害事故抢险时,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2.灭火救援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

当今许多化学危险品火灾扑救的失败是由于火灾扑救策略不健全、不普及,基层指挥员对相关化学物质的扑救方法掌握不够造成的。化学危险品数量繁多,性质各不相同,在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的方法对策也不同,稍有失误,就有发生爆炸的可能。如果是业务不精的干部碰上了大的化学灾害事故,情况是可想而知的。例如,对于金属锂、钠、钾这些常见的化学物质,指挥员知道要用二氧化碳、泡沫、于粉、砂土来灭火;而对于像氢化钠、乙基二氯硅烷、五硫化二磷这些不常见的遇湿燃烧的物质,难免会出现直接用水枪灭火,导致更大事故的情况了。此外,特勤队战士身体素质比较好,但普遍文化素质比较欠缺,化学灾害事故中的化学危险品种类繁多,许多具有燃烧爆炸危险,比较深厚的化学功底是处置这类事故的基本要求。另外,特勤装备的科技含量较高,甚至有些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的,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很难驾驭这些高科技装备。

3、灭火救援部队装备落后

我国消防部队的装备发展滞后,同样制约着灭火救援工作。器材装备在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特勤器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灭火救援工作的成功和失败,例如:侦检仪、重型防化服、堵漏工具等,一些装备比较差的支队缺乏这些器材,便无法正常实施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程序。比如缺少侦检器材,就无法确定泄露物的泄露范围和浓度,也就无法划分警戒区。实践中只能依靠经验,用嗅觉去闻,依据气味轻重,来确定浓度的范围的大小,划分警戒区,这既不科学,也不准确,也无从谈起下一步处置提供科学定量的分析。如果缺少了必要的堵漏设备,单靠人力去关闭阀门或干脆不制止泄漏一味地灭火,往往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了。因此说救援器材与救援工作的开展是息息相关的了。

三、化学事故灭火救援的相关处置对策

1、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欲减少或防止化学事故的发生,把化学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只有大力开展群众性防范和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对具有发生化学事故潜在危险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化学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更应认真普及化学事故防范和化学毒物伤害防护及中毒抢救等常识。可由消防部队专业技术人员或组织化工、卫生防疫、人防、环保监测等有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职工、学生讲课,并可进行疏散和简易防护器具佩戴使用训练,还可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图片、板报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对具有发生化学事故潜在危险单位周围的群众,要针对可能因泄漏而受到污染伤害的毒物的性质,开展防护知识教育,使群众懂得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和防护方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的能力。化工企业单位建设的选址、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消防及化工专业安全规范技术标准、规定。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储仔、运输、使用单位必须完善并落实安全员和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各级领导逐级负责、职工对本岗位安全负责的制度。领导严格按规程、规范管理,职工自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患于未然。要切实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修、监控,这是预防化学事故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要教育职工遇有险情发生,应沉着、镇静,按预案和处置程序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置。消防执法监督部门对化工单位应严格实施监督枪查,督促其及时消除隐患。对发生的化学事故应按“三不放过”的原则,教育依法追究有关责任者和领导者的责任。对典型的案例可向社会公开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对化学事故的防护和处置能力。

2、调查研究,制定预案

只有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预案,才能做到打有准备之仗,打有把握之仗,才能有效地处置化学事故。我们消防部队应在辖区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并掌握:①具有发生化学事故潜在危险的单位的名称、地址、规模,生产(储存、使用)化学危险品的种类、危险特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危险源位置、数量,可引起爆炸、燃烧的因素等;②化学危险源单位可能发生的化学事故的类型及危险程度,这些单位自有的消防设施、设备种类、性能状况,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性能状况,专(兼)职抢险救援队伍力量情况,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职责分工情况等;③化学危险源单位内及其附近地理环境情况,如单位内部布局、与周围单位、居民住宅的间距、人口密度、疏散通道、消防水源(及其可能受污染的情况)等;④突发性化学事故发生后,在最大事故危及的范围内需要重点保卫的目标及其实施保卫的方法;⑤具有救援能力的单位,如环保监测、防疫、医疗救护、邮电、运输、气象、防化部队、化学危险物品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等的分布情况,以及通告联络方式,集结方法、地点等;⑥危险目标区域的水文、气象资料,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对本地区化工单位的化学事故潜在的危险度进行评估,进而确定重点救援目标。再对重点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程度及危害进行预测分析,为制定预案提供依据。

此外,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还应包括救援的组织领导、力量组成及其职员分工,事故的报警和响应程序、方法,现场救援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救援指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现场保障的内容和方法,信号、记号及各专业队伍的行动规定等,以及平时救援准备工作的内容、要求等。预案制定后应适时组织分散和综合应急救援演练,预案若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情况变化时应及时进行修改。还需注意的是,化学危险物品成千上万种,就具体的某一支消防部队来说,参与处置化学事故的机会不很多,作为一名消防指挥员也不可能将每一种化学危险物品的有关情况都记在脑子里。所以,在城市的消防调度指挥中心应建立有关化学危险物品及化学事故处置预案的数据库。在现场指挥车上应装设计算机,并有包括有关化学危险物品情况及化学事故处置方法的软件,以供现场提取、使用。

3、充分利用社会技术力量

化学事故的特点及化学物质品种和性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处置具有危险性,需要专业性,要一流的人员,一流的设备,才能更好地完成化学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为了弥补我国消防部队目前面对化学事故的抢险救援存在的明显不足,这就要求消防部队在实施化学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有必要充分利用社会相关方面的专业力量、先进设备,既能解决燃眉之急,又可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所以,只有充分利用全社会技术力量,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做到既快又好的完成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任务。

4、开展化学事故抢险救援的专业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我们不仅要组织广大官兵学习有关的化学知识,学习化学危险物品分类及危险特性,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化学危险品泄漏及火灾、爆炸时的处置方法,还要重点对各级指挥员关于化学事故抢险救援组织指挥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素质,大力提高化学事故灭火救援工作的科技含量,培养一支科技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指挥员队伍。这样不仅可以成功的完成灭火救援工作,保障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在一些新技术的帮助下,灭火救援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而且,往往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建立危险品事故信息数据库

应该建立危险品事故信息数据库,其中涵盖领导专家信息、设备类信息、预案类信息、常识类信息、发生事故时及时组建专家技术指导组、化学危险品、放射性物质泄漏、燃烧等事故直接现场侦察分析的专用仪器设备和计算机辅助决策等。

6、研制救援新装备

研制可适合通用运输车辆运输或可空投空运的集成型侦检、洗消用单体装备或集成化装备,以及适合空中救援作业用防护和救援转输设备。开发防止化学危险物品泄漏范围进一步扩大的专用封堵材料及设备和对化学危险物品的回收、贮运和洗消的专用设备。开发救援个人防护专用器材、专用设备和救援人员专用训练设备,如:液体溅泼防护服、蒸汽防护服、生化恐怖防护服等。在消防防护服面料的选择方面,可以选择半透气的材料(如运动服或雨衣的面料),在保证空气流通的前提下可以防止湿气进入,既保证穿着者干爽,还可以有效排放运动产生的热量,有利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战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理财规划方案论文下一篇:企业管理前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