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真品》中的矛盾和冲突论文

2022-11-21

亨利·詹姆斯对意识活动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分析使得他的小说被誉为现代心理学小说。他努力从心理学角度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文笔精确细腻。詹姆斯的小说不重故事情节而重在描述内心活动, 他认为心理的描写是“反映在小说里的现实的财富。”詹姆斯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也在不断寻求创新和改变。他在《小说的艺术》中说到:“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它试图反映生活。”到了他创作的中后期阶段, 他便开始思考小说应该反映什么样的生活。他开始探讨在有限的生活中探索抽象的艺术哲学。《真品》便是亨利·詹姆斯的中后期作品。

1 小说的创作背景

小说是时代的镜子。我们在讨论文学形式风格及其演变时就不得不考虑到社会背景因素, 同样, 文学创作的素材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文学作品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 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科技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迅速。1841年-1891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一倍。因而也造成社会结构, 生活方式的改变, 使该体制内在的问题和缺陷不断显现出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竞争愈加激烈, 在这个大环境下, 不论是谁, 艺术家亦或是普通人, 他们都需要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 才有可能不被淘汰, 才能“适者生存”。激烈的资本主义市场竞争也在冲击着文学界。

《真品》发表于1892年, 正值詹姆斯文学创作生涯中不太顺利的一个阶段。詹姆斯所潜心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波士顿人》 (1885~1886) 和《卡萨马西玛王妃》 (1885~1886) 的出版未能给他带来好的声誉和财富。随后他尝试在能够迅速带来荣誉和财富的戏剧领域一显身手, 但仍以失败告终。而后他还是回归到“真正的艺术”———小说的创作中来。

在以亨利·詹姆斯为主角的传记小说《作者, 作者》中, 戴维·洛奇说詹姆斯的梦想是“拥有数以万计的读者, 同时又保持作品最高的艺术水准”。梦想和现实并没有完全重合。亨利·詹姆斯的写作风格晦涩难懂, 过分雕琢, 擅用长句, 这和马克·吐温的多用民众口语的写作风格完全不同, 因此他的作品一直不被同时代的人所认可, 尤其是不被美国读者所喜爱。直到20世纪30年代时美国出现“第二次文艺复兴”他的作品才受到世人的赞赏和青睐。《真品》这部小说中提及的一位小说家, 经历和詹姆斯颇为相近。文中所提及小说家的作品到晚年才被世人认可, 小说中这样描述到:“他在晚年真是三生有幸, 赞美的曙光和太阳终于照临他的作品。”而亨利·詹姆斯则在1916年获得英国政府授予的最高文职勋章, 同年病逝。

《真品》是一篇有趣而且耐人寻味的小说。小说的题目很值得揣摩, 是“The Real Thing”, 翻译为《真品》抑或是《真东西》, 真品代指一种东西。可从文章内容来看, The real thing所代指的是莫纳克夫妇 (Monarch, 在英文中是君主的意思) 。是一对真正的绅士夫妇, 正如同他们所讲, 他们身上有贵族气质, 正好适合画家插画里的贵族主人公。莫纳克先生是位少校。他认为自己的妻子“很适合充当一本书里的贵妇”。他们的姓氏似乎在彰显着他们的贵族身份。而文中的另外一位模特彻母小姐, 她的姓氏Churm则和charm (译为魅力, 迷人) 在拼写和读音上都很相似。但终归不是Charm, 只是近似而已。正如她可以以模特的身份演绎贵族, 却不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贵族。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的名字也是寓意深刻的。

文中还出现了两个人物和莫纳克夫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两个人物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彻姆小姐和一位意大利流浪汉, 而这位意大利小伙甚至一句英语都不会说。而恰恰是他们俩反映出了“真品”的缺陷。莫纳克夫妇对彻姆小姐和意大利小伙的轻视也恰恰说明了他们不懂艺术。不懂艺术的人又怎么能够成为合格的模特儿呢?正是这两组对比鲜明的人物诠释了小说的题目《真品》。

这篇短篇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文章表面上是在讲述寻找合适的模特这件事情, 实际上真正探索的是艺术和现实的冲突, 艺术和道德的冲突, 表面和现实的对立, 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对立。

2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冲突

这篇小说对艺术和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对于艺术家来讲是非常严肃的问题。詹姆斯利用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巧妙的心理分析将这篇小说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这部看似“轻松”的作品实则并不轻松。艺术源于生活但绝不等同于生活。莫纳克夫妇自诩为“真品”, 把生活原封不动的搬进艺术世界里, 实则是“现实主义者”的悲剧。写作和绘画虽是不同的表达形式, 但都属于艺术。他们的创作灵感, 创作过程也是极其相似的。小说中画家对于艺术和现实的关系的观点也代表了詹姆斯本人的观点。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里提出, “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是表现生活”, “它最广义的定义是对生活直接的个人印象。”“印象”词很重要。詹姆斯虽肯定了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和内容, 但生活不完全等同于艺术。“印象”就表明了艺术创作者要发挥主体能动性。艺术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现了生活, 超越了生活。正如某评论家所说, 詹姆斯“所谓的‘生活’与艺术相比较而言, 在被后者赋予‘形式’之前, 是毫无价值的”。

小说《真品》的主人公“我”是一位画家, 以为杂志或故事书画插画谋生。一天, 有一对体面的蒙拿克夫妇上门造访, 迫于生计, 他们希望能做我的模特, 他们认为由于出身贵族, 所以会更适合做“绅士和名媛淑女”画像的模特。“我”一时心软, 竟答应了下来, 可是后来所有以他们为模特的插画都没有受到好评, “我”的朋友甚至认为这两个模特毁了我的创作才能, 出版商也对这些画作不满意, 为了保住“我”的饭碗, 不得不将这两位模特辞掉, 才挽救了自己的艺术。这也是画家对现实生活中竞争和生存的妥协。

艺术与现实的冲突首先表现在彻姆小姐和奥朗特与莫纳克夫妇身上。这便是“假货色”和“真东西”的冲突。但有讽刺意味的是, “假货色”彻姆小姐和奥朗特能够完美的诠释很多角色, 给画家灵感, 以“真东西”莫纳克夫妇为模特的插画却始终得不到认可, 因为他们看起来僵硬, 没有艺术性。现实中的真实并不等同于艺术中的真实。画像并不等同于照片, 不是精准无误的貌合, 而是惟妙惟肖的神似。文中的画家“我”所追寻的不是毫不走样的貌合, 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神似。莫纳克夫妇已经习惯于过去面对着照相机, 他们“被人照过相———大量地照过”。所以他们看起来很僵硬, 缺少变化。艺术是创作出来的, 而不是重复事实。利昂·埃德 (Leon edel) 评论到, “詹姆斯在故事中说, 真品最终也只是真品, 只有想象才能实现转化”。里尔·鲍尔斯 (Lyall H Powers) 也说:“莫纳克上校和夫人太真实了, 没有给艺术家留下任何想象的空间”。由此可见, 詹姆斯认为艺术家只有通过想象来创造作品, 才能超越现实的局限, 表现出深远, 无限的艺术境界。他批评法国自然主义小说, 认为这些小说没有突破局限, 只是对事实机械的复制和重复, 没有更为深刻的感知和深远的思考与超越。

詹姆斯认为, “片刻的印象和丰富的想象力是比任何切身的真实体验更深刻的力量源泉。”詹姆斯认为想象超越了现实的束缚, 因而能够获得比观察到的现实更为深刻的真实。艺术源于现实, 却高于现实。莫纳克夫妇的真实并不是画家和大众所认为的真实。真实并不一定就是艺术, 就是美好。至于彻姆小姐和奥朗特, 他们出生平凡甚至有些低下, 但他们的可塑性强, 既能展现高贵, 也能表现平庸。他们所展现的就是插画家想要的那种经过夸张等艺术处理过的真实, 也是适宜于被大众所接受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像莫纳克夫妇那样高傲做作的人令人生厌, 并不会给观众带来美好的感受。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没有所谓的贵贱之分。他们把他们的高高在上展现的如此逼真, 见过他们画像的人会感觉不舒服, 不愉悦, 因为以他们为模特的插画是不能受到公众好评的。

这种冲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 便是一种竞争。“真东西”和“假货色”之间的竞争。当莫纳克夫妇初次见到彻姆小姐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竞争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 因而也是最为激烈的,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最基本的需求便是生理需求。双方都需要这份工作来维持生活。在意识到自己无法成为模特时, 莫纳克夫妇, 这两位曾经的贵族甚至愿意为画家和模特服务来谋生,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对个人生活造成的影响。

3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

詹姆斯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的创始人, 他擅长描绘人物的心理,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来揭示文章的主题, 反映现实生活。他的很多作品触及伦理道德方面, 他赞美高尚纯洁的道德品质, 如《贵妇人的画像》《德莫福夫人》等。亨利·詹姆斯的几部主要作品描写的都是上流社会中的人物, 不用为生计担忧, 比如说《贵妇的画像》, 《鸽翼》和《金碗》。有评论家称只有这样富有的人才能“集中力量探索道德方面的感悟。”但《真品》却不同,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靠画插画为生的不那么富有的艺术家。可见, 詹姆斯认为人对于道德的探讨, 对于生活的感悟和人的经济水平没有直接的联系。他成功的刻画了插画家的一系列的内心活动和细节。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表现在画家身上。尽管画家在见到莫纳克夫妇最初的时候便判断出他们是不适合当模特儿的, “他们属于业余水平, 而我生活中的主要激情便是对业余水平的嫌恶, 与此相关的是我的另一个怪癖-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表现出来的主体而非真品的偏爱, 因为真品的缺陷是容易显得缺乏表现力。”但是在莫纳克夫妇表现出无法找到工作的绝望时, 画家答应让他们留下来试试, 并“尽量显出让他们宽慰的样子”, 这是出于对这对夫妇的同情。但面对这种压抑创作灵感的“真实”最终使得画家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画家的朋友和杂志社编辑都提醒过莫纳克夫妇不适合当模特, 如若不解雇莫纳克夫妇, 画家就完全失去了自己创作的特点, 其作品会失去市场, 就连刚刚接到的一项可以给他带来大笔收入和名声的任务也有失去的危险。画家无疑希望自己在艺术上有所成就, 期待能够得到为《拉特兰·雷姆塞》画插图的机会, 为此, 画家不得不辞退了莫纳克夫妇。画家在调整自己以迎合社会需要时也在职业精神和道德感之间做了妥协和让步。

画家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模特, 在挑选模特时也有着精准的眼光, 一眼就能看出来人是不是具有做模特的潜质, 是不是具有表现力, 见到莫纳克夫妇时是这样, 见到意大利小伙奥朗特时也是如此。但他却把莫纳克夫妇留了下来, 尽管他不认为这对夫妇能成功塑造他画笔下的人物。这是内心的一种矛盾, 是道德和职业间的矛盾。画家之所以留下莫纳克夫妇当模特, 绝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他的同情心。在画家最终留用这对夫妇前, 作者描述了这对夫妇在画家面前因为无法找到工作的无助。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日后以这对夫妇为模特的作品受到评论家批评时画家仍迟迟不肯解雇他们。S.Scott Putt也说, “在安排莫纳克夫妇时, 詹姆斯用的是一种幽默而慈爱的口吻。”詹姆斯对画家的心理描写的深入细致, 丝丝入扣。这种对矛盾心理的描述是放在大环境下进行的, 这会让读者认识到利己主义的本性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更加表露无遗, 更能左右人的行为。

4 结语

《真品》这部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詹姆斯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认为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应做到对艺术材料保持距离, 客观的看待艺术, 对待艺术要有冷静超脱的态度。过多的情感卷入不利于艺术的创作, 另一方面, 他又会因为这种距离感引起的道德缺失而感到不安。我们从詹姆斯的文学评论著作中能看出他对小说的道德价值的观点, 他反对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艺术, 在纽约版序言中说, “有关小说的主题是否‘道德’的争论无聊空洞, 衡量某个主题的价值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不是对生活有根据、真实、真诚、直接的印象和感受。”他认为艺术的道德价值在于艺术家对生活的印象和感知能力。只要艺术是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那么艺术就是道德的。

摘要:亨利·詹姆斯擅长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 《真品》是其代表作之一。《真品》是一篇以市场和艺术为主题的小说。本文以《真品》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小说的创作背景, 艺术与现实,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来展现小说所要探索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一个复杂的现实。同时詹姆斯还用细腻的文笔展现出其对人性的研究。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真品》,艺术,现实,道德

参考文献

[1] 代显梅.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06.[1]代显梅.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06.

[2] 郭继德.美国文学研究 (第4辑) [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2]郭继德.美国文学研究 (第4辑) [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

[3] (美) 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M].高兴邹海仑译.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3] (美) 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M].高兴邹海仑译.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

[4] 杨仁敬.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9.[4]杨仁敬.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9.

[5] 陈丽, 郑国锋.艺术与道德——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中的自由精神[J].外语教学, 2007 (1) .[5]陈丽, 郑国锋.艺术与道德——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中的自由精神[J].外语教学, 2007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成分热合防渗漏研究论文下一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